化学家巴斯特生平
读《外公是棵樱桃树》有感
读《外公是棵樱桃树》有感读《外公是棵樱桃树》有感1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外公是棵樱桃树》。
故事的主人公是托尼诺,他是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也有善解人意的一面。
他与众不同的是,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外公。
在外公的引导下,学会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樱桃树呼吸的声音;山雀妈妈喂宝宝的声音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外公的年纪大了。
再也不是以前那身强力壮的外公了,托尼诺只好独自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单独爬上樱桃树。
有一次,政府要砍掉这棵名为爱丽丝的樱桃树—修路。
为了保护爱丽丝,托尼诺爬上树不肯下来。
爸爸妈妈很是着急,无论怎样劝说,托尼诺坚持不下树。
政府无奈,只好放弃了这棵樱桃树。
爱丽丝不只是一棵树,更是外公精神的象征。
书中有个故事说道:一天,托尼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鸡蛋,外公拿出两个给他。
但若是在妈妈面前打碎鸡蛋,他得到的肯定会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换位思考。
一次,班上有位同学考试考了65分,老师却表扬了他。
但在我们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很差的分数了,几乎不可能赢得任何人的赞扬。
而老师首先想到的是,无论分数如何,只要有进步,哪怕是一丁点进步,也不应该被人们忽视。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而不要过分的自我。
对的,我们要坚持,错了,我们应该及时改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诚地面对他人、善待他人。
读《外公是棵樱桃树》有感2《开学第一课》曾介绍过一位自强不息的少年马鹏飞。
由于父母离异,马鹏飞从4岁起就承担起照顾失明奶奶的重担。
他曾对疾病缠身的奶奶说:“从今以后,我就是一棵大树,你靠着我乘凉、避风,奶奶,你要高兴,好好活着!”马鹏飞对奶奶孝可感天的行为,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位捍卫樱桃树的小英雄——托尼诺。
托尼诺是《外公是棵樱桃树》的小主人公,《外公是棵樱桃树》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安琪拉·那涅第的作品,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托尼诺和乡下外公、外婆生活的故事,虽然是简单而又平凡的生活,却蕴含着浓浓的温情,感人至深!书中的托尼诺是个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小男孩,在ZF因修路而要砍倒外公家樱桃树的时候,毅然捍卫了樱桃树。
路易·巴斯德简介
路易·巴斯德简介路易·巴斯德简介公元1822~公元1895一般认为法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是医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
巴斯德对做出了许多贡献,但是他却以倡导疾病细菌学说、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最为闻名。
巴斯德于1822年出生在法国东部的多尔镇。
他在巴黎读大学,主修自然科学。
他的天赋在学生时代并没有显露出来,他的一位教授把他的化学成绩评为“及格”。
但是巴斯德在1847年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便证明了教授的裁判还为时过早,年仅二十六岁的巴斯德因对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的研究而一跃跨入著名化学家的行列之中。
此后他开始潜心研究发酵,证明了发酵过程是某种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他还证明了其他某种微生物的存在会使正在发酵的饮料变为次品。
这使他很快认识到了某种微生物可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产生不合要求的产品和作用。
巴斯德并不是提出疾病细菌学说的第一个人,类似的假说以前就由吉罗拉摩·费拉卡斯托罗、弗里德里克·亨利及其他人提出过。
但是巴斯德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论证有力地支持了细菌学说,这种支持是使科学界相信该学说正确的主要因素。
如果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通过防止有害细菌进入人体就可以避免疫病,这看来是合乎逻辑的。
因此巴斯德强调防菌方法对内科临床的重要性,他对把防菌方法引入外科临床的约瑟夫·李斯特有着重大的影响。
有害细菌可以通过食品和饮料进入人体。
巴斯德发明了一种消灭饮料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叫做巴斯德氏消毒法),这种方法在使用之处几乎把受污染的牛奶传染源彻底消除了。
巴斯德年过半百又开始潜心研究炭疽──一种侵袭牛和许多其他动物包括人在内的严重传染病。
巴斯德证明有一种特殊的细菌是这种病的致病因素。
但是远比这更为重要的是他发明一种弱株炭疽杆菌,用这种弱株给牛注射,会使这种病发作轻微,而无致命危险,并且还会使牛对此病的正常状况产生免疫力。
巴斯德公开演示证明了他的方法会使牛产生免疫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物理学家:玛丽·居里
玛丽生平简介科学成就趣闻轶事荣誉称号及大事年表一、生平简介玛丽·居里(Marie Sklodowsk Curie,1867—1934年)玛丽·居里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一个中学教师家庭,原姓斯克罗多夫斯卡。
玛丽自小丧母,家境贫困。
但是,这丝毫不能动摇她和哥哥、姐姐刻苦学习、奋发上进的精神。
高中毕业时,他们都得到了金质奖章。
为了支持姐姐到巴黎学医,她当了六年家庭教师。
1891年,玛丽也进入了巴黎大学最优秀的俊朋学院学习。
最早来到教室并坐在前排位置上的玛丽,穿着破旧的毛线衣,由于营养不良而脸色苍白。
但是,自小培养起来的艰苦奋斗精神支持着她去克服一切困难。
1893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大学,并先后取得物理学和数学硕士学位。
有一次,玛丽遇见了在巴黎理化研究所工作的皮埃尔·居里。
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探求,使他们彼此相爱。
1895年,这一对志同道合的科学家结成了终身伴侣,从此,他们共同向科学高峰——放射性攀登。
在第一次世界战期间,她和她的女儿I.居里(I.约里奥-居里)一起,从事利用X射线为伤兵进行医疗诊断工作。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所创建的镭研究所开始积极地活动起来,该所逐渐成为当时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的一个主要研究中心。
1921年美国总统W.G.哈定代表美国妇女界赠送M.居里1克镭,她被选为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国际委员会委员。
1922年由于她在放射性物质的化学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的贡献而被选为法国医学院院士。
1932年她回到她的祖国首都华沙,参加以她的姓氏命名的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
M.居里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得到了恶性贫血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的上萨瓦省的桑塞罗谋疗养院逝世。
二、科学成就1.发现放射性元素,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1896年A.H.贝克勒耳发现铀盐会自发地发射出类似X射线的辐射。
M.居里下决心寻找其他物质是否也具有铀盐的这种性质。
巴氏杆菌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溶血性巴氏杆菌
1、形态和多杀巴氏杆菌相似 2、营养要求不严格: (1)普通琼脂生长良好,24h后,菌落 呈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 (2)血琼脂上,新分离菌微弱的溶血。 连续传代培养,溶血性减弱或消失。 (3)麦康凯上缓慢生长。
第四节 放线杆菌属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林氏放线杆菌、 驹放线杆菌等。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一、形态及染色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旧称猪胸膜肺炎 嗜血杆菌或副溶血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 有荚膜的多形性小球杆菌,无运动性,不 形成芽胞。
•
一、多杀巴氏杆菌
1、形态染色 (1)G-,细小短杆菌、两端钝圆、中央 凸起、近似椭圆形。 (2)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 (3)两极染色(美兰或瑞氏染色)。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两极着色
2、培养特性 (1)需氧或兼性厌氧; (2)最适温度37℃,pH7.2~7.4。 (3)营养要求稍高:普通培养基中 加蛋白胨、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蛋白时 可促进生长。 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 菌落形态: 血琼脂:光滑、湿润、水滴样、边缘整 齐、淡灰白小菌落,不溶血。
二、培养:兼性厌氧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添加V因 子,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呈不透明扁平的圆 形菌落,其大小为1-1.5mm,周围呈β溶血, 用白金耳触之有粘性感,本菌产生的溶血 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毒素具有协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增强其溶血性,CAMP 实验阳性。
三、抗原及血清型: 根据荚膜多糖和LPS的抗原性差异, 迄今已发现两个生物型共14个血清型。生 物Ⅰ型(NAD依赖菌株):1-12和15。 中的1、5、9、10、11五种血清型致病力最 强。 生物Ⅱ型(NAD非依赖菌株):13和14。 分布于欧洲及美国,其致病性比生物Ⅰ型 要弱。 主要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
从巴斯特的酒石酸到不对称催化
从巴斯特的酒石酸到不对称催化王剑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北京 100871手性和手性分子的概念历史镜头一:1848年,26岁的法国青年巴斯特(Louis Pasteur, 1822-1895)大学毕业后为了学习结晶学,对酒石酸及其盐的重结晶进行研究,在意外中第一次将光学活性的部分从没有光学活性的物质中分离出来。
历史镜头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德国推出一种名叫“沙利度胺”的药(在中国叫反应停),很快受到孕妇的青睐。
但是不久就发现服用此药的孕妇生出的婴儿出现畸胎:一种罕见的无肢畸形和短肢畸形婴儿的出生迅速增多。
全世界约有1.2万名儿童因“反应停”而致畸。
历史镜头三: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化学家-夏普雷斯教授(Barry K. Sharpless, 1941-)和诺尔斯博士(William S. Knowles, 1917-);以及一位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Ryoji Noyori, 1938-),以表彰他们运用不对称催化的方法合成手性化合物的研究。
上述三个似乎不相关联的重要事件所围绕的其实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手性以及手性分子。
手性的英文叫做Chirality,它表示的是物体与其镜相体不能够完全重叠的性质,就如同我们左手和右手,两者互为镜像,但是不能完全重叠。
手性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界现象,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例如图式中的这些物体。
不对称的物体其镜像和实物是不能够重叠的,因此,手性和不对称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
在生物界手性同样是普遍的现象。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葡萄园里的蜗牛壳的螺纹都是朝着右旋的方向生长,只有极个别是朝左旋的方向生长,两者的比例大约是两万比一。
另外,蔓生植物向上盘绕均以右旋占绝大多数(图1)。
进一步进入微观世界,我们会发现手性也是普遍的现象。
DNA的双螺线结构总是右旋的,多糖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也是手性的。
最终我们会发现构成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有机小分子也是手性的:构成生命基础的20种氨基酸中有19种是具有手性的,糖也是手性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17部编版)第一单元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 项和所做贡献呢? 提示: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 姓名、奖项 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 重点,表明新闻的准确性以及真实 性,因此详写。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 这样安排? 提示:主体部分详写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所获奖项、主要成就, 略写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略写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 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 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 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字音记忆
1、给红色文字标注读音 遗嘱(yí) 渗透(shèn) 卓有成就(zhuï) 仲裁(zhîng) 拨款(bō) 逝世(shì) 颁发(bān) 2、重点词语解释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 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提示: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 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 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 奖的公正、公平性
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提示:获取的信息有 1、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及主要成就(第2自然段) 2、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第3自然段) 3、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第4自然段) 4、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各自独立分离(第4自然段)
高中议论文精彩段落(共4篇)
篇一:3、高中议论文写作片段系列训练:写好主体语段高中议论文写作周训练:第三周写好主体语段(2013年3月15日)【学习目标】1.明确议论语段写作的意义。
2.掌握标准议论语段的特点。
【学习时间】1学时【学习过程】一、什么是标准语段先看一篇满分作文,特别注意文后评点。
稳中求胜①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
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②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③沉稳从志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
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
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④沉稳从难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
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⑤沉稳从无欲而来。
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度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史上著名化学家简介
史上著名化学家简介居里夫人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是法国波兰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谁•居里夫人是谁?•居里夫人的资料•居里夫人的事迹能斯特能斯特是德国卓越的物理学家、物理化学家和化学史家。
是W·奥斯特瓦尔德的学生,热力学第三定律创始人,能斯特灯的创造者。
1864年6月25日生于西普鲁士的布里森,1887年毕业于维尔茨堡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在那里,他认识了阿仑尼乌斯,并把他推荐给奥斯特瓦尔德当助手。
第二年,他得出了电极电势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即能斯特方程。
•能斯特方程?•能斯特方程是什么?•什么是能斯特方程?应用有哪些?•什么叫能斯特效应•电化学问题……依然是能斯特公式阿斯顿阿斯顿是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他长期从事同位素和质谱的研究。
他首次制成了聚焦性能较高的质谱仪,并用此来对许多元素的同位素及其丰度进行测量,从而肯定了同位素的普遍存在。
同时根据对同位素的研究,他还提出了元素质量的整数法则。
因此他荣获了19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阿斯顿•阿斯顿是是•阿斯顿阿斯顿•阿斯顿是什么•阿斯顿asd德拜德拜(Debye,Peter Joseph Wilhelm)荷兰-美国物理化学家。
1884年3月24日生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1966年11月2日卒于纽约州伊萨卡。
德拜在亚琛大学求学时原来是学电机工程的,1905年在那个学科获得学位。
可是他转学物理,在慕尼黑大学索末菲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于1908年获得博士学位。
•德拜资料•哪位高人知道德拜温度取得了什么成功?•一个Debye.德拜为多少?•什么是德拜温度?•非德拜型弛豫的解释卡尔文美国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
1911年4月8日生于明尼苏达州。
历史上巴斯德是谁
历史上巴斯德是谁巴斯德是是世界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是最伟大的法国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巴斯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巴斯德的简介路易·巴斯德(法语: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法国微生物学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及倡导疾病细菌学说(胚种学说)和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为第一个创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学家。
被世人称颂为“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
他和费迪南德·科恩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常被成为“细菌学之父”。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最伟大的法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巴斯德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夏尔·戴高乐。
巴斯德的生平简介巴斯德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小时候接受着普通的教育,喜欢问各种怪异的问题,但成绩却不是特别好,所以老师不是很喜欢他,但这样的性格凸显出他的创新思维,他从小就喜欢研究自然,为后面的成功做了铺垫。
中学毕业后他做了一名教师,但由于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他没有满足于此,继续考大学,后来如愿以偿上了法国最好的师范大学,继续研究,毕业后争取到实验室去搞研究。
庆幸的是,有人发现了他的天赋,留下了他,从此便开始了他正式的科研之路。
巴斯德最先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他发现了酒石酸的同分异构现象,但他不满足,之后转入生物学研究。
第一个研究项目便是酒变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他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对食品的影响,总结出温度、环境和发酵成分与酒质量的的关系。
从此以后,他就主要研究微生物,相继发现酵母菌、研究出鸡霍乱疫苗、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还解决了令工业生产者头疼的蚕病,还有创造了延续至今的“巴士消毒法”,在巴斯德简介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斯德不仅科学上有很大成功,还是个很有气节的爱国者,在法国受到侵略的时候,他拒绝了侵略国颁发的荣誉。
1901-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
1901-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科学院确定。
从1901年第一位化学奖得主,荷兰化学家范霍夫至2000年。
在20世纪的100年中,已有135位世界杰出化学家获此殊荣。
他们所研究的课题十分广泛,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
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20世纪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21世纪新的科学探索。
下面按获奖顺序,分别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
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歇尔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伦尼乌斯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拉姆塞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拜耳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穆瓦桑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毕希纳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卢瑟福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瓦尔德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利雅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萨巴蒂埃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尔纳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理查兹191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尔施泰特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伯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能斯特19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索迪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斯顿192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列格尔192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席格蒙迪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雏德伯格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兰德192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温道斯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登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伊勒—凯尔平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歇尔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博施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伯吉尤斯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成为高压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伯吉尤斯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逝世,享年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朗缪尔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尤里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伦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拜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沃斯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勒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库恩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特南特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卢齐卡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海维西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恩194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尔塔宁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萨姆纳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诺思罗普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利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宾森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蒂塞利乌斯194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克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狄尔斯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尔德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麦克米伦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辛格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丁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陶丁格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鲍林195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格诺德195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欣谢尔伍德195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谢苗诺夫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托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桑格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海洛夫斯基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利比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尔文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者肯德鲁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佩鲁茨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齐格勒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纳塔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霍奇金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伍德沃德196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缪利肯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根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诺里什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波特196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昂萨格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巴顿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塞尔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勒洛伊尔197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茨伯格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安芬森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穆尔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尔金森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菲舍尔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洛里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雷洛格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康福思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利普斯科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果金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米切尔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蒂希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吉尔伯特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伯格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桑格。
怀念外公作文(10篇)
怀念外公作文怀念外公作文(10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怀念外公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念外公作文1我的外公是在我妈妈15岁时去世的,那时我妈妈才上高中。
外公离开人世已经二十多年了,所以我见不到他了,只能在外婆家看见他的遗像。
听妈妈说我的外公十分慈祥,对我妈妈特别疼爱、很有耐心,看见什么好东西就要给妈妈买。
妈妈小时候很爱看书,那时乡下没有图书馆,外公每天下班回家时,总要为她去新华书店借来新书,用报纸小心地包好带回家,等妈妈看完后,第二天早上再还回去,妈妈就是因为多看了书,所以学习特别优秀。
外公还帮妈妈收集邮票,那时候买不起集邮册,外公就带着老花镜,一张一张细心地贴在笔记本上……外公的事情我听妈妈和外婆说了一遍又一遍。
从外公的遗像上看,外公的脸是圆中带方的,两道眉毛浓浓的,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十分神气,也非常和蔼可亲。
看着外公的遗像,我常常会想:如果外公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也会特别疼我,也会给我买许许多多我喜欢看的童话书;我犯了错误,外公肯定会耐心地教导我,跟我讲道理,不会急,也不会躁,更不会象妈妈那样动不动就批评我……那我该多幸福啊。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好像有一根针在扎,越想针就扎得越深,觉得心里很痛,有点想哭。
怀念外公作文2怀着沉痛的心情,我写下了这篇日记。
2月13日那天晚上,突然一阵电话铃响起,我接起了电话。
是妈妈,她快哭成泪泪人了,应为我那慈祥的外公应肝癌于13日晚9点17分去逝了,我听了之后,也是热泪盈眶,差点昏过去;接着,我也一整夜没睡好,想:老天怎么对外公这么不公平。
外共是一位教师,平时为人和处,没做过对不起他人的事,老天为什么对外公这么狠,这使我的心伤透了,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天,爸爸给我请了假,我们既匆匆的赶往泸洲。
到了医院,看见外公的遗体后,情不自禁的流出了泪。
巴斯德——精选推荐
巴斯德编辑巴斯德即路易斯·巴斯德。
概述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是一位科学巨人。
路易斯·巴斯德((3张)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
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
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路易·巴斯德被世人称颂为“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是个理论上的天才,还是个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
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
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此外,巴斯德的工作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巴斯德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
巴斯德的贡献涉及到几个学科,但他的声誉则集中在保卫、支持病菌论及发展疫苗接种以防疾病方面。
巴斯德并不是病菌的最早发现者。
在他之前已有基鲁拉、包亨利等人提出过类似的假想。
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
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化学家一般是指从事于近现代化学研究的科学家,有专制和兼职之分,在英国亦可指药剂师。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化学家的成就或故事篇1杨石先教授1896年生宁杭州,祖籍安徽怀宁。
1918年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两次被选送赴美留学,先攻读农科,后改修化学,分别在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获硕士、博土学位。
回国后,历任南开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国家科委化学组组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职。
杨石先教授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化学家、教育家。
1949年9月,他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坚持真理,刚正不阿,德高望重。
杨石先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认为,高等学校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后备力量,应该担负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
在教学上,他非常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科研方面,他创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指出学科发展方向,大力培养人才。
他多年从事农药化学和磷有机化学的研究,成为我国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他先后领导研制成功杀虫剂久效磷、螟铃畏,除草剂燕麦敌、胺草磷,杀菌剂叶枯净等十几种新农药,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译书《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编著《国外农药进展》等,为我国农药化学和磷有机化学的发展莫定了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石先教授在南开大学执教六十余年,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教育入才。
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严谨治学、精勤俭业,虽身居领导职务,兼任多项社会工作,又年事已高,但始终坚持讲课、著作、指导研究生、培养中青年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标题促进了德国染料工业发展的三位化学家
科目化学年级文件hxs0068.doc标题促进了德国染料工业发展的三位化学家关键词染料/化学家/化学史内容在1856年英国人帕琴(W. H. Perkin)合成苯胺紫(mauve)之前,所有的染料都是从天然物中取得的。
例如:茜素和靛蓝是从某些植物提取的,洋红是从胭脂虫提取的,等等。
自从帕琴之后,合成染料在英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可是从十九世纪后期起,德国的染料工业赶上并且超过了英国。
至今西德的巴登苯胺和苏打公司(简称BASF,全称Badische Anilin und SodaFabrik)仍然是世界上很大的染料工厂。
德国的染料工业,所以从十九世纪后期起能发展得很快,当然有好些原因。
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有三位杰出的化学家,参加了染料工业的研究,从而推动了这项工业的迅速发展。
这三位杰出的化学家是卡罗(Heinrich Caro)格拉泽(Carl Andreas Glaser)和布伦克( Heinrich Brunck)。
1930年出版的布格(G. Bugge)所编的《大化学家传》(Das Buch der greossen Chemiker)这部书里,一共收入了从希腊起到1928年为止,已谢世的六十八位化学家,其中就有两位是推进德国染料工业发展的学者,卡罗利布伦克,至于格拉泽当时还健在,所以没有被列入此书。
现在我们就把卡罗等三位化学家的生平和主要工作,简述如下:我们先介绍海因里希·卡罗(Heinrich Caro)。
从染料化学史的角度来说,大家都承认,他是奠定十九世纪后期,德国染料工业的首要人物。
他原来出生于波兰的波兹南市,诞生日期是1834年2月13日。
他从小就被父母带到德国入了德籍。
在柏林读完中学之后,他进了当时的工艺专科学校。
从1852年到1855年,他在那里学会了纺织品的染色法和印刷技术。
工专毕业后,在一个小染料厂里工作。
由于当时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在德国冬季不能染色,英国却不是这样,所以他就到英国去留学。
巴斯德的对人类的贡献
巴斯德的对人类的贡献姓名:贾陶学号2012211306 学院:电气学院前言路易斯·巴斯德(比isPastr122一19)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现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他在立体化学、结晶学、微生物学、医学等不同领域取得一系列的重大科学成果,特别是他作为医学上的门外汉,创立了微生物致病理论和免疫学,从而引起医学的重大变革,被誉为现代医学之父、人类的大救星。
第一章巴斯德生平1822年12月27日,巴斯德生于法国南部汝拉省多尔小镇一个制革匠家庭。
巴斯德的父亲曾是拿破仑军队中的一名军士长,跟随拿破仑征战欧洲。
巴斯德的父亲经常向儿子传授爱国主义思想,这对于巴斯德日后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巴斯德虽非天才,但学习用功,各门功课成绩优良。
他爱好文学和绘画,至今还有几幅作品传世。
1843年巴斯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师从著名化学家让一巴蒂斯特·毕奥(J.B.Biot 1774一1862)和让一巴蒂斯特·杜马(J.B.Dusa 1800一1884)。
1847年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1849年担任斯特拉斯堡学院化学教授,并与该学院院长的女儿玛丽·洛朗结婚。
1854年任里尔理学院院长。
1862年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1873年当选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1881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895巴斯德在巴黎病逝。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1848年研究酒石酸,发现分子结构不对称性,从而创立了立体化学。
1856年开始从事发酵研究,发现了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发醉机理,进而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1859年至1862年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说”进行公开论战,他以一系列的公开实验,其中包括著名的“曲颈瓶”实验,战胜了“自然发生说”。
此后,他相继征服了蚕病、霍乱、炭疽病和狂犬病等传染性疾病,为拯救和造福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功之门小学五年级作文600字左右大全
成功之门小学五年级作文600字左右大全成功之门小学五年级作文600字左右1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没在人生成功的道路上,面对即将到达的终点的胜利,而该不该放弃呢?而有的人却只有100米就可以穿过死忙的线,可他却放弃了。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登上运动员,在一次攀登珠穆拉玛峰的活动中在6400米的高度他渐感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与队友打了个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后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就可以跨过6500米的死亡线了,他回答的很干脆:“不,我最清楚,是我6400米的海拔是我得我登山生涯的点,我一点都不感到遗憾。
”读后,我有点替他感到惋惜,只要在坚持一下就好了。
法国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特德曾说过:告诉你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把,我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要干一番大事业更是如此。
创业途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面对他们脆弱的人打起退堂鼓,勇敢的人则继续坚持。
最终打退堂鼓的人一事无成,继续坚持的人获得胜利的果实。
因此,成功需要坚持,只有坚持过的人,才增大有怎样的快乐。
坚持是一个大概念,是品格,是毅力,是意志。
而这文中的这位登山运动员却自己认为够了,听声音放弃了,他就是没有具备坚持的精神仅仅相差100而已。
这个时代,坚持就可以胜利成功,在我还没放暑假的时候,老师们叫我们捐钱给李心怡同学,听说她的成绩非常好,可惜患上了白血病,她米啊对死亡的威胁,相信生命的奇迹,她没有放弃,她选择坚持,让我们全校师生都很感动。
我相信,成功需要坚持,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把握好他,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获得重生的希望。
令我不忘的还有当初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无情的地震把四川人民的加元给毁了,他们坚持的精神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了。
灾害无情人间有情,大家看到了也会帮助他们。
只要我们坚持,就能获得成功,成功需要坚持,坚持就能胜利。
成功之门小学五年级作文600字左右2也许你们曾赞叹过春蚕吐出的光亮柔韧的丝,可只有当你细心观察后才会发现,这美丽的丝,是春蚕在咀嚼了一张又一张苦涩的桑叶后,才吐出的。
巴斯特螺旋预言的证实——纪念巴斯特逝世一百零三年
巴斯特螺旋预言的证实——纪念巴斯特逝世一百零三年
尹玉英;刘春蕴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卷),期】1998(15)2
【摘要】为纪念巴斯特逝世103年,回顾了立体化学的发展简史和巴斯特在1
860年对立体化学基础理论所做的预言.螺旋猜想的被证实,证明巴斯特关于立体化学基础理论预言中的三个猜想和两个肯定,都是正确的.
【总页数】6页(P121-126)
【关键词】化学史;巴斯特;立体化学;螺旋理论;螺旋猜想
【作者】尹玉英;刘春蕴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1.6
【相关文献】
1.巴斯特螺旋预言的证实 [J], 尹玉英;刘春蕴
2.欧文·巴勃斯特(OWEN BAPTISTE)和罗娜·巴勃斯特(RHONA BAPTISTE)[J], 巴勃斯特;袁洪;
3.\"伟大的永恒\"——对话意大利著导演斯特芬诺·维齐奥里纪念罗西尼逝世150
周年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歌剧院巨献《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 [J], 林梅
4.伟巴斯特:持续推进双重战略加大中国市场投资专访伟巴斯特中国区总裁Jan
Henning Mehlfeldt [J], 杜莎
5.立体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巴斯特的预言——纪念巴斯特逝世一百周年 [J], 尹玉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公是棵樱桃树》读后感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lacking in life. What you gain is what you lose.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you shouldknow what you want.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外公是棵樱桃树》读后感《外公是棵樱桃树》读后感1今天下午,我在新华书店看书,一本书印入了我的眼帘——《外公是棵樱桃树》。
听了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疑问,外公就是外公,跟樱桃树有什么关系?外公怎么可能是樱桃树呢?但这个问题我很容易的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外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园丁,与植物十分亲昵,况且这棵树在外公小时候就种下了,关系就更亲密了。
因为外公死前的遗言就是把那颗樱桃树当成他活下去。
这本书主要讲了“我”(托尼亚)与外公在乡间樱桃树上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外公教“我”听树的呼吸声——一阵微风吹来,樱桃树的叶子在轻柔的摆动。
那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樱桃树在呼吸。
__通过了外公幽默的语言,把植物比喻化,是我们更加生动的了解了大自然。
《外公是棵樱桃树》读后感2寒假一开始,我读了一本《外公是棵樱桃树》,题目很有趣,一下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托尼诺是个天真顽皮的小男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他有一个很特别的外公,因为他的外公种了一棵樱桃树,并给这棵树取名“菲丽丝”,从种下那天起,就开始记录“菲丽丝”成长的.点点滴滴,直到外公的去世。
书里还写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托尼诺的外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老人,他告诉托尼诺大自然就是一个奏乐师,而自己就是听众,他教会托尼诺怎样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从中听出美好和幸福。
外公喜爱植物,也喜爱动物,他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鸡、鸭、牛,把它们照顾的很好,喜欢跟它们在一起,托尼诺在外公的带领下,渐渐也喜欢上了家里的这些动物。
讲讲外公的特别吧,有一次,因为害怕“菲丽丝”的新芽被冻坏,外公整夜守在树下烤火,因此得了肺炎,他对动植物的这种热爱深深地感动了我。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路易斯·巴斯德-作文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路易斯·巴斯德简介:路易斯·巴斯德(公元-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
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
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
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
名言:立志是一种很重要的事情。
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是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
法国的酿酒业在世界有很高的声誉,是葡萄酒的故乡,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的故乡阿尔布瓦更是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葡萄酒业是这个地方的支柱产业。
但是工厂在酿造葡萄酒的时候会遇到困扰,那就是桶内葡萄酒经常会出现酸败的事情,整桶芳香的葡萄酒变成了酸得让人咧嘴的液体,完全变得不成味儿,没办法,只能一桶一桶得倒掉,酒商们叫苦不迭,损失惨重,甚至有的因此而破产。
巴斯德当时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替家乡的工业发展着急。
恰巧家乡一个跟他关系要好的工厂主请他帮助医治葡萄酒变酸,想要为社会做点事儿的他,接受了这个请求,决心攻克这一难题。
巴斯特对酿酒业一点也不懂,他回到家乡,安营做实验,实地调查葡萄酒腐败的原因。
巴斯德把实验室安在一家老咖啡店里,巴斯德和助手的实验设备都是请镇上的匠工们制造的,有些粗糙难看,村民们看着实验设备,对巴斯德他们的研究信心不是很足,有的甚至露出显出失望的表情。
巴斯德告诉助手们: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老师常说‘科学家的精神是物质困难越火越发奋’,我们争取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成完美的研究。
于是,他们顶住各方面的怀疑和压力,不断试验、分析。
经过艰苦、细致的研究,他终于在显微镜下发现在未变质的葡萄酒中,酵母细胞都是是圆形的,而变了质的酒中既有的圆形的细胞也有细长形的,跟小细棍一样的细胞,变质程度越高,细长型的细胞越多,活动越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家巴斯德 (Pasteur,Louis)法国化学家。
1822年12月27日生于汝拉省的多尔;1895年9月28日卒于巴黎近郊的圣克劳德。
巴斯德的父亲是拿破仓军队的一名退伍军人,以鞣革为业。
年青的巴斯德在大学学习时成绩并不十分出色。
他喜欢绘画,数学也不错,化学的分数“平平”。
他的抱负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美术教授。
他靠给人家当家庭教师救急,就是这样,他还是常常半饥半饱。
尽管这样,他还是选修了杜马和巴拉尔的课程,这些课程在他心中点燃起极大的热情,使他决心从事化学事业。
(这个例子说明教师吸引力的重要性,杜马是位有成就的科学家,而巴斯德更伟大得多。
在杜马的科学生涯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使巴斯德走上了应走的道路。
)随着巴斯德对研读兴趣的增长,他在班级中的名次稳步上升。
在他完成学业之后的第一批研究报告中,就足以显示出他的真正优秀的才能。
报告包括关于酒石酸和有关的物质以及它们对平面偏振光的影响(平面偏振光的存在早已由上一代人菲涅耳所提出的光的横波理论给以了解释)。
比奥已研究了平面偏振光通过石英或某种有机化合物溶液时的扭转方式。
在某种特殊物质的某些试样中,偏振平面是顺时针扭转的,在同一物质的另一些试样中,偏振平面是逆时针扭转的。
然而比奥没有提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848年是法国反对国王路易十六的革命成功的一年,巴斯德加入了革命的一边。
同年,巴斯德在显微镜下研究酒石酸盐(一种既可能显示顺时针,又可能显示逆时针效应的物质)的晶体,发现这些结晶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有隐蔽的不对称性,一些结晶是另一些结晶的镜像,正如左手套和右手套之间的那种关系。
巴斯德是从不会使偏振平面扭转的溶液中获得那些结晶的。
他怀疑这是由一种结晶的不对称的效应抵消了它的镜像物质的相反效应。
巴斯德使用镊子,不辞辛苦地把这些结晶分为两堆,然后把它们分开溶解。
果然,他观察的其中一种溶液使偏振平面按顺时针扭转,另一种溶液使用偏振平面向逆时针方向扭转(使用前几年发明的尼科耳棱镜很容易测出这种扭转)。
这是具有革命性的发现,发表它需要勇气,因为几年前,著名的化学家米切利希曾研究过同样的酒石酸盐晶体,并宣称它们完全相同。
而巴斯德当时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六岁的无名小将。
然而,他还是发表了自己的发现,并当着比奥的面,在这位高龄权威的密切注视下,重复自己分开结晶的工作。
比奥被说服了,巴斯德因而获得了英国家学会颁发的朗福德奖章。
十年以后,巴斯德指出,一种植物霉菌在外消旋酸的结晶中成长时,总是消耗其中一种异构体,未被消耗的结晶就呈现出使偏振光旋转的性质了。
这就第一次证明,在两种光异构体中时,有生命的组织只消耗其中的一种。
这样,巴斯德就给偏振光学增加了重要内容,即测定偏振平面的扭转以确定有机物质的结构,并跟踪不同的化学反应等。
巴斯德把“光学活性”和结晶体的不对称性联系起来。
但溶液中没有结晶的存在,在那里物质分离为单个分子,但也呈现光学活性。
对此,最令人信服的结论应是不对称性存在于分子本身之中。
巴斯德活到了高龄,他看到了范托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碳价键的三维结构。
这种结构一经提出,便容易证明一些分子确实是不对称的,并且象酒石酸结晶那样存在着镜像的形式。
用范托夫 – 勒贝尔理论所推断出应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确实就真具有旋光性,这是支持这一理论的最有力的证据。
后来人们发现,巴斯德在采取制备结晶的方法时是走运的。
要得到分离的两种结晶(不是那些让米切利希上过当的对称结合体),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于偶然使用了这种方法,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能象他那样制出大的不对称结晶来。
不过,这正如巴斯德后来说过的那样“机会只照顾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的成就使他出了名,他接到许多教授聘任书,并成为荣誉勋位团的成员。
可是他在化学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果和他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相比,就显得是小巫见大巫了。
1854年,巴斯德还刚刚三十岁出头,这个往昔平庸的学生竟成了里尔大学科学学部的主任。
在那里他对法国重要的酿酒工业发生了兴趣。
陈年的葡萄酒和啤酒,常常会变酸,结果几百万法郎就这样损失掉了。
能不能加进一种化学药品来阻止这种现象呢?1856年,一个里尔的工业家向这个著名的青年化学家请教,向他提出这个问题。
巴斯德答应研究这个问题。
在显微镜下,他很快便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体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
当葡萄酒或啤酒发酸后,酵母的形状就成为长的了。
很清楚,这里有两种酵母,一种产生酒精(好的),另一种产生乳酸(坏的),巴斯德第一个确定地发酵不需要氧,但需要活的有机体;必须提供适当的有机体,才能进行适当类型的发酵。
巴斯德和利比希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论战,并获得了胜利。
利比希曾坚持认为发酵纯属于化学现象,不需要活的有机体。
巴斯德指出,绝对不能让乳酸酵母留在发酵的酒中,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他搞出一个防范的办法。
一旦葡萄酒或啤酒酿成之后,应该在120度F的温度下缓缓加热。
这样可以杀死留下来的酵母,包括那些使陈年葡萄酒在变酸的酵母。
经过加热之后,再将葡萄酒密封起来,就不会变酸了,从此以后,用温热杀灭不需要的微生物,就被称为巴斯德灭菌法。
我们最熟知的是把巴斯德灭菌法用于牛奶的灭菌处理。
巴斯德对小小的酵母细胞发生了兴趣,这促使他去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这实在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以致上了年纪的比奥曾告诫巴斯德不要陷进去,白则里相信生命自生说。
到了1858年,还有人再次提出这样的实验报告,试图证明生命是从死的物质自发产生的,这与一世纪前斯帕兰札尼的实验正好是对立的。
主张生命力学说的人,例如黑克尔,支持斯帕兰札尼,认为在他的实验中所用的肉汤上面的空气由于被加热,其中一些生命力的要素已被破坏。
巴斯德是一个宗教信仰很深的人,驳倒自生说,会有一定的宗教上的价值,因为这样一来便说明,只有上帝的手才能创造生命。
巴斯德便在敦促下设计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空气没有被中热过,而生命还是没有从无生物中产生(巴斯德的宗教信仰还使他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
巴斯德也象廷德尔一样,指出空气中的尘埃含有活的有机孢子。
将尘埃引入有营养的肉汤之中,能使肉汤长满有机体。
因此,也有必要证明,如尘埃被除去,肉汤就不会产生有机体。
1860年,巴斯德将肉汤煮沸,并使之通过一只向下弯再向上弯的细长的玻璃瓶颈暴露在空气中。
显然,没有加热的空气能自由地钻进玻璃瓶中,但任何尘埃的微粒,都会沉在曲颈的底部而不会进入玻璃瓶中。
结果肉汤没有变坏,没有产生有机体。
因此,被加热的空气啦,破坏生命力要素的问题啦,就统统不存在了。
1864年4月9日,巴斯德在巴黎大学举行的一个有巴黎的社会领导和文学界的名流参加的庆祝会上,宣布了他的研究结果,可惜比奥没能活着看到这个胜利。
包括巴斯德的老师杜马在内的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研究了巴斯德的实验,发现它们是正确的,它们指出了培养基的灭菌方法,这对萌牙时期的细菌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巴斯德就这样一举驳到了自生论学说,这种情况在整个十九世纪一直是被信奉的,但到了二十世纪,这个问题却以更复杂的形式再度出现了。
那时,巴斯德已成为法国奇迹般的人物。
当一种病疫造成蚕的大量死亡,使南方的丝绸工业遭到可怕的打击时,人们就又向巴斯德—当然只能向巴斯德—求援。
巴斯德的老师杜马也鼓励他承担这项任务。
“但是我从来没有和丝蚕打过交道啊!”巴斯德这样说。
杜马的回答则是:“这岂不更妙吗!”于是,1865年,巴斯德就带着他的显微镜来到南方。
他发现一种很小的寄生生物,是它感染了丝蚕以及饲养丝蚕的桑叶。
巴斯德的解决方案是激烈的但又是有道理的:所有被传染的蚕以及传染了的食物必须毁掉,必须用健康的丝蚕从头做起,这样疫病就可以被扫除。
人们依照他的劝告去做,果然奏效了。
这便挽救了当时的丝绸工业。
这件事使巴斯德的兴趣转向传染病,他出席了贝纳尔举斩的讲座。
他开始认为,传染病一开始便是有传染性的(这是一些古希腊医生所不愿接受的),而疫病之所以能传染,乃是由微小的有机体引起的,它可以从某些个体传播到其它个体。
传染必然是由于身体的实际接触,或是由于散布开的喷嚏粘液,或是有传染性的排泄物等造成的。
巴斯德的这一疾病的细菌学说,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医学发现。
因为只有弄明白传染病的本质和传染的方式,才能使传染病得到控制。
在巴斯德以前的时代,汉勒等人曾经有同样的概念,但没有必要的观察和实验作根据。
其他如塞梅耳维斯曾用化学药物成功地抗击了传染病,但并未认识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是由于消灭了危险的细菌。
因此,他们的成绩只不过是些早产儿。
在巴斯德的发酵实验和丝蚕病的发现以后,李司忒才援引巴斯德的细菌学说,作为化学灭菌法的理论基础,技术才逐渐取得胜利。
而且,由于细菌学说的出现,生物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病菌,代表人物是科恩。
一时出现对这个领域的过分热情。
但是洛伊卡特等人证明,别的类型的寄生物也是存在的。
巴斯德本人几乎为环境所击败。
1868年他中风了,一时差点死去。
不久以后,法国与普鲁士开仗(当时巴斯德差不多已经五十岁了,仍然行动不便),他自愿参加服兵役,人们和颜悦色地把巴斯德送回家,并希望他继续去摆弄他的显微镜。
不过,他退回了普鲁士的波恩大学授与他的医学名誉学位。
经历这次灾难性的战争(法国大败),巴斯德对野战医院的严重情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以他的威望要求医生们(这是很难被遵照执行的,因为他没有医学学位,因而没有医师协会的会员资格)把使用的工具煮沸,将绷带蒸薰,以杀灭细菌,避免传染造成的死亡。
结果极为出色。
1873年,巴斯德成为法国医学科学院的会员。
他还是没有医学学位,但人们越来越觉得(今天则是坚信无疑),巴斯德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医生”。
巴斯德带着他在医学上的新威望,把注意力转向炭疽病,这是一种致死的疫病,毁掉成群的家畜。
一些医生否认这种病与任何细菌有关。
但是郭霍在1876年宣称已检验出导致这种病的细菌。
巴斯德用他的显微镜证实了郭霍的发现。
他还发现它不单以细菌形式存在,有时还以抗热的孢子形式存在,在土壤里能长期存活下去。
正是被染病的牧群踩踏过的土壤使健康的牲口发病的。
巴斯德对它的解决方法和丝蚕的情况相同:杀掉染病的牲口,烧掉他们的尸体,把它们深埋。
他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患了炭疽病而仍然存活下来的牲口便有了免疫性。
半世纪以前,詹纳曾用接种温和型疫病的办法增强对危险疫病的免疫力。
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温和型的炭疽病。
巴斯德就自己来制造。
他将准备好的疫菌加热,发现这样做能破坏它的剧毒性,而保留对原来细菌的免疫反应,因而能安全地产生免疫力。
1881年,他完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实验,一些羊接种了他的“弱化”的细菌;另一些没有接种,过了一些时候所有的羊全部接种致死的炭疽菌。
每一只没有用弱化细菌注射过的羊,都害上了炭疽病而死亡,而每一只用弱化细菌注射过的羊则全部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