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的治疗

经颅磁刺激的治疗
经颅磁刺激的治疗

▂▂▂▂▂▂▂▂▂▂▂▂▂▂▂▂▂▂▂▂▂▂▂▂▂▂▂▂▂▂▂▂▂▂▂▂▂▂▂

REHAB IN REVIEW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999315.html,

《康复评述》

▂▂▂▂▂▂▂▂▂▂▂▂▂▂▂▂▂▂▂▂▂▂▂▂▂▂▂▂▂▂▂▂▂▂▂▂▂▂▂ Volume 17 Number4 published by Physicians April 5, 2009

in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中文翻译由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组织

本期由浙江省嘉兴二院顾旭东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李建华主任主译编经颅磁刺激对视觉忽略的作用

单侧视觉空间忽略(VSN)是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VSN的发生和后顶部皮层的损伤有关。一些研究表明:由VSN 引起的功能失用可能与未损伤侧大脑半球相对的过度活动有关。之前的研究证实:应用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作用于未损伤侧可以短暂地降低忽略的程度。此项实验想确定这个技术是否可以产生长期的和持续性的改善。

14个由右侧脑卒中导致的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重复性的低频刺激, 15min/次,2次/天,疗程为2个星期。线圈被置于左侧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域。刺激强度逐渐增加,直至10次连续性的刺激中有5次刺激可以引出大约为50微伏的运动诱发电位,这时停止增加刺激强度。应用二等分和删除试验评估治疗效果,两个星期评估一次。

治疗前两个星期和治疗开始时,表现是没有差异的。这说明在干预之前疾病是没有进展的。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显著地得到改善(p=0.003)。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两个星期后是没有明显改变的(p=0.261)。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删除试验分数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07)。但二等分试验两者是没有差异的(p=0.065)。

结论:这个初步研究证实,低频经颅磁刺激作用于未损伤侧大脑半球持续两个星期,可以显著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视觉忽略症状。( 王晶 ) Song W, et al. Low-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Visual Spatial Neglect: a Pilot Study. J Rehabil Med; 2009, February:41:162-165.

颅脑外伤后的骨折愈合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骨折愈合进程通常会有所改变。此项研究调查颅脑外伤和骨折愈合的关系。

17位患者被诊断为重度颅脑外伤合并长骨骨折,另24位患者具有相似的骨折,但不合并颅脑外伤。损伤后第一个星期,分四次进行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离子和无机磷酸盐的检测,患者的血浆被加入到生长良好的骨祖细胞中。分别对所有的长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和放射学检查。

颅脑外伤患者的骨祖细胞增殖率在所有检测点均高于非颅脑外伤组。颅脑外伤患者愈合组织结合(p=0.01)和增加(p<0.01)的时间较对照组少两倍。格拉斯哥量表和愈合组织比率呈反比关系。

结论:这项研究表明,颅脑外伤及其严重性是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加愈合组织形成和增加骨祖细胞增殖是相关的。( 王晶 ) Cadosch D, et al. Humoral Factors Enhance Fracture Healing and Callus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BJS. 2009, February:91(2):282-288.

关于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补充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影响滑膜关节的常见疾病。OA 的解剖学特征是:软骨破坏、关节

边缘骨赘形成和低度的关节炎。本研究旨在探讨Hylan G-F 20新的给药方案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试验是前瞻性的、多中心的、随机并公开的,研究对象是40岁左右存在单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病人。所有的病人均行X线检查并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所有被试者被分为5组。1组接受一次6ml Hylan G-F 20的注射;2组接受一次4ml Hylan G-F 20的注射;3组先后接受两次4ml Hylan G-F 20的注射,间隔2w;4组先后接受三次4ml Hylan G-F 20的注射,间隔1w;5组先后接受三次2ml Hylan G-F 20的注射,间隔2w。

主要终末点是首次注射后24周腿痛的评分。次要终末点包括,按照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索引评估的,所有时点的膝关节痛、疼痛的改善、僵硬、以及功能受损程度。

在所有终末点,24周内,按各方案实施的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最大的变化是,5组24周内膝关节骨关节炎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变化-36.7 mm。1组和4组表现出相似的变化:平均改进分别为?34.9mm 和?32.6mm。比较小的变化发生在2组和3组。不良事件发生的百分率:4组最高,1组最低。

结论:本研究发现,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单次注射6ml Hylan G. F 20,可能与间隔1w先后3次注射2ml/次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王晶 ) Conrozier, T., et al.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ive Dosing Regimens of Viscosupplementation with Hylan GF20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Tibio-Femoral Osteoarthritis: A Pilot Study. Arch Ortho Traum Surg. 2009, March; 129: 417-423.

超声引导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LE)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肱骨外上髁伸肌腱起点处疼痛的肌腱病。表现为手臂该区域疼痛的疾病很多。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注射治疗LE的优势。

符合条件的被试者是52名至少持续3w的单侧LE患者。对每名患者均行肌腱病超声评估。被超声确诊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治疗(甲基强的松龙20 mg 和0.5 ml 1%利多卡因)。那些通过超声没有发现可见的肌腱病的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和1%利多卡因注射治疗(注射部位:肱骨外上髁最柔软处)。

观测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躯体功能、简明健康测量表躯体疼痛评分。

通过3个月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超声引导组和那些没有超声评估与辅助的比较,在疼痛、柔软程度和功能改善程度等方面,前者均优于后者(p<0.000)。

结论:本研究揭示:超声用于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和注射治疗的指导,可以改善此疾患的疗效。(王晶)

Unlu, Z., et al. Sonographic Guided Injection of Corticosteroid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J Musculoskel Pain. 2009; 7(1): 48-58.

注射器的使用:大小的重要?

关节穿刺术是一个门诊患者骨科重要程序。对于这一程序,根据关节的大小和注射液的评估量,医生自行选择注射器的大小,这个研究的目的,更好地了解以医生选择注射器和针头的能力对注射器大小的所产生的疗效。

这两个部分研究中,第一部分是评定操作者对选择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注射设备的能力,对比第二部分的研究是限定注射器的大小在临场结果。测试操作者的能力选择1ml、3ml、5ml、10ml和20ml的注射器和用同一规格针头的位置的方法,在一次试验中,所有的参与者执行100次同一步骤,和100次不同方法,和100次交互程序的设备。一个非试验者的观察者质疑患者和医生在整个程序中关于使用注射器的舒适度和疼痛。

意外的向前渗透或者回收随着增加注射器的大小更加恶化(p<0.002)。此外,二组试

验的结果是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好(p<0.001)。当一组试验需要时,往复程序减少意外的渗透装置(p<0.001)和患者不适超过50%(p<0.001)。

结论:这一研究表明,关节穿刺术的程序中选择小剂量的注射器有更好地疗效。(吴华)Michael, A., et al. Syringe Size: Does It Matter in Physician Performed Procedures? J Clin Rheum. 2009, March; 15(2): 56-60.

使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不良结果

质子泵抑制剂往往是规范的预防药,为了减少消化道出血在患者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最近一些机械的研究发现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减少血小板聚集中氯吡格雷的抑制作用。因此,该研究探讨这些药物对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

数据来源于国家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的数据库,从2003年10月到2006年1月,参加者包括从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中患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服用氯吡格雷出院的患者。对8205例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63%的患者被指定用质子泵抑制剂。其他组进行对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各种致死的原因。其次,研究成果包括血运重建程序和心脏介入术。

由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死亡或再次住院的患者中,29.8%服用这两种药物,但是20.8%的患者只服用氯吡格雷。多变量分析表明在任何时候使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伴随着更大的提高,在死亡或者再次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高于仅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调整或1.25)

结论:该研究提示,在住院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相对于仅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不良结果的相关风险较高。(吴华)

Ho, P., et al. Risk of Adverse Outcomes Associated wi t h Concomitant Use of Clopidogrel and Proton Pump Inhibitors Follow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AMA.2009, March 4; 301(9): 937-944.

Atorvastatin(阿伐他汀类)在老年中风病人中的运用

中风和冠心病的大多数病例发现于65岁以上的病人。早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带有血管疾病或者有血管疾病的风险的老年病人能从他汀类治疗中获益。这个研究做出了关于在老年性病人和在患有急性脑卒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TIA)的较年轻的病人中,分别使用阿伐他汀类的益处的对比。

这个随机的,双盲的,预期的,群组研究包括来自250个中心的中风或者TIA的成年病人,合格的病人每天接受80mg的安慰剂或者阿伐他汀类。接下来,参与者接受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和此后的每半年的服用治疗。在分析方面,整个群组中的病人被分为老年组(岁数≥65)和年轻组(岁数<65)。这个首先的结果变项是致命的或者非致命的中风,其次的结果变项包括TIA,冠心病和血管重建术。在4731的受试者中有2249个是老年病人。

在上述2组之间,人体基础,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是相近的。在那些接受阿伐他汀类的病人中,老年病人中风的相对风险减少了10%而年轻病人减少了26%。次要指标的相对风险2个组也都下降了。

结论:这篇研究表明:脑血管意外后,服用阿伐他汀类能降低老年人和较年轻的人的中风复发率。(王伟)Chaturvedi, S, et al. Effect of Atorvastat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 Recent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t. Neurology. 2009, February 24; 72(8): 688-694.

人进入疗养院时的机体功能的状态

有人预测:有44%的65岁的人将把疗养院进入他们的生活中。在他们中,多于一半的人将会逗留于疗养院,时间超过一年。这个研究寻求描述老年人的机体功能的轨迹,这群老

年人在一次急性住院治疗后遗留残疾进入疗养院的。

这个预期的群组研究涉及了754个70岁以上的社区居住的人们,他们最初是非残障人士。每月一次的电话访谈进行了9年,为了收集关于进入疗养院﹑住院治疗和残疾的信息。作为它同4种日常生活活动(洗澡﹑穿衣﹑在家里步行和从轮椅上转移)相联系起来。最后数据从296个遗留残疾进入疗养院的受访者中获得。随访数据常被用于描述受访者的机体功能的轨迹。

对于这个样本,进入疗养院的中位数值的时间是46个月。当进入疗养院,最常见的残疾包括洗澡(95%)﹑穿衣(75.3%)﹑行走(68.6%)和转移(60.5%)。每一位住进疗养院的平均的持续时间是12.4月。有大于53%的入住疗养院的人有2个月甚至更长的持续时间。入住的持续时间是一个月的人群中,绝大多数(54.7%)遗留残疾的人被放行回家。入住的持续时间是二个月甚至更长的人群中,最普遍的结果是在疗养院继续残疾(42.1%)或者遗留残疾放行回家(39%)。总之,有近半数的入住疗养院的人群遗留残疾被放行回家。在疗养院里,大于25%的人会继续残疾,仅五分之一的人没有残疾的放行回家。

结论:这篇研究概述了在一次急性住院治疗后,遗留残疾的入住疗养院的老年人机体功能轨迹。低于20%的人群没有残疾的返回家庭,这是以4个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来衡量的。(王伟)

Gill, T, et al. Functional Trajectories in Older Persons Admitted to a Nursing Home with Disability after an Acute Hospitalization. J Am Ger Soc. 2009,February; 57(2):195-201.

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意识缺失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意识受损较常见。这一现象与康复服从指令低下,住院时间长,增加照顾者痛苦,功能低下的结果相联系。本研究显示出患者损伤后一年里受损意识的变化。

研究数据由国家研究所残疾和康复研究基金TBI模型系统获得。所有对象为24小时内损伤被公认为1级损伤,而且所有对象在急性康复医院已接受后续护理。每个对象采用意识问卷调查(AQs)、病人能力评定量表(PCRSs)、反应能力和残疾评定量表来评估。外伤后记忆缺失的AQs和PCRSs的原始资料被收集,损伤后一年再次评估。

其中176个研究最初参与者, 123个为可用数据。意识的缺陷,病人和家庭成员的评估在AQs和PCRSs上不一致。接下来,所有对比有意义,波幅从0.33到0.53。在每种情况下病人评价自己的机能高于他们的亲属。一年里意识得到改善,病人和家庭成员之间评估的差异值变小,相关性变强。意识最为显著的改变是在行为和情感领域,最少是在运动和感觉领域。

结论:前瞻性研究发现,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损伤后一年里,病人评估自己的机能显著高于其他。最大的改进在于自我意识参与行为和情感问题。(陈迎春)Hart, T., 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wareness of Deficit after Moderate to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psych Rehab. 2009;April 19(2): 161-176.

持续性脑震荡后综合征的预测指标

虽然大多数轻度脑外伤患者于伤后3-6周恢复,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持续的神经心里症状,即常被称为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 concussive syndrome, PCS)。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的行为、认知、感情和生理异常。此研究即探索轻度脑外伤患者的那些早期症状可以作为“持续性脑震荡后综合征”的预测指标。

本研究纳入了110位轻度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在外伤后首次入院时即完成了基础评估,包括生物学指标、平衡测定、临床评估和神经学测试。随访的检查在随后的3-5天、7-10

天、3月、6个月和伤后12月完成。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用1-10来分级评定。

研究显示,早期焦虑(p=0.001)、沮丧(p=0.04)、记忆障碍(p=0.02)、思维困难(p=0.007)、易激惹(p=0.03)和声、光过敏(p值分别是0.03和0.008)是持续性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有效的预测指标。其中最为显著的指标是早期焦虑和声音过敏。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预测持续性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独立指标是女性和早期沮丧。

结论:本研究显示,预测轻度脑外伤患者伤后“持续性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最有效指标是早期焦虑和声音过敏。(吴涛)Dischinger, P., et al. Early Predictors of Post-Concussive Syndrome in a Population of Trauma Patients with Mild TBI. J Traum Inj Inf, Crit Care. 2009, February; 66(2): 289-297.

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水平和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神经炎症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是脑外伤已知的一种并发症。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许多神经营养因子,包括DXC(双皮层蛋白)、NFG(神经生长因子)、BDNF(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G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在脑损伤以后释放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生长和分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而NSE则对脑有损伤作用。这些神经营养因子和NSE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比较了脑外伤儿童脑脊液中NGFB、DNFG、DNF、DXC、NS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32名严重脑外伤的儿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小于等于8分),与32名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年龄跨度为1.3到15.6岁。在脑外伤入院后2到48小时收集脑脊液样本。神经学预后在脑外伤后6月使用格拉斯哥恢复量表进行评定。

在入院后2小时,NGF、NSE、DXC在脑外伤受试者中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BDNF也显著增高。两组之间GDNF水平无显著差异。神经学恢复较好的患者NSE水平较低(p<0.01),NGF和DCX明显上调(p<0.01)。

结论:有关脑损伤儿童的研究表明NGF、DCX、NSE可能为脑损伤后反映脑损伤程度的有效指标。(吴涛)Chiaretti, A., et al. NGF, NSE, and DCX Upregulation Correlates with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the Head Trauma in Children.Neurology. 2009, February 17; 72: 609-616.

脑卒中后的视觉损伤

虽然很多患者在脑卒中后合并视觉损伤,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数据说明其发病率、发病范围及恢复过程。

该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包括了可疑视觉损伤的脑卒中存活者。参考数据来源于住院部、康复中心、社区服务站及出院后门诊。标准化的筛查及调查研究采用了文献记载的视觉损伤的指标,包括视觉灵敏度、眼病理学、眼外肌运动、视知觉以及视野缺损。卒中的细节记录包括卒中的类型及涉及范围。

入组的有323例患者。从发病到第一次眼部检查平均时间为22天。68%的患者发现有眼调整或运动障碍,49%视野缺损,27%视力低下,21%视知觉障碍。可疑视觉损伤脑卒中存活者中92%存在视觉障碍。

结论:有关可疑视觉损伤的脑卒中存活者的研究表明近70%有眼球运动障碍,近50%有视野缺损。(吴涛)Rowe, F., et al. Visual Impairment Following Stroke: Do Stroke Patients Require Visual Assessment? Age Aging.2009; 38: 188-193.

视觉言语感知和BROCA失语

传统行为疗法对非流利性失语的治疗策略注重言语的产生。言语产生的困难常常和BROCA区和左前岛叶的损害有关。一些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提示,同样区域的损害(BROCA 区和左前岛叶),常伴有言语感知能力的受损。本研究主要针对视觉言语感知对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言语产生的改善作用。

10位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纳入本研究,这些患者病程都在一年以上。所有患者都配备一个便携机和耳机以提供各种视觉色彩刺激,这些处理包含两个过程: 一个过程是听觉和视觉刺激(A V),视觉显示发音时嘴巴的动作,听觉给与相应的发音。另一个过程仅给与声音刺激(AO). 一半的患者先给与A V刺激,然后给与AO刺激,而另一半患者刺激顺序则相反。所有患者每天接受一次训练,每次三十分钟,每周五次。结果评估包括36项命名任务和Philiadelphia命名测试。

A V训练后,大多数命名测试结果显示正确(p<0.0001)。更重要的是,A V训练后比AO 训练后,患者能命名更多的事物(p=0.0006)。AO训练后患者命名能力较训练前有所提高,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发现,对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训练时配合发音视觉干预能更好的刺激患者言语的产生。(吴涛)Fridriksson, J., et al. Treating Visual Speech Perception to Improve Speech Production in Nonfluent Aphasia. Stroke. 2009, March 1; 40: 853-858.

B族维生素可降低动脉样硬化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total homocysteine plasma level,tHcy)是心血管疾病一个独立的影响因子。但是tHcy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是一个诱因,抑或只是一个代谢标志物还不得而知。本课研究就是明确能否通过补充高剂量的B族维生素来降低tHcy,进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本研究采取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506名病人。这些患者年龄介于40-89岁。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前tHcy均大于8.5mmol/L,并且没有心血管和糖尿病病史。受试组每天接受高剂量的维生素B补充:包括5mg叶酸、0.4mg维生素B12和50mg维生素B6。实验共持续3.1年。安慰组接受外包装一样的片剂。

受试人员每六周接受随访,以明确是否按要求服药、检测血tHcy和B族维生素水平。同时每六周检测口服蛋氨酸负荷试验和空腹血糖水平。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通过高分辨率B 超明确。B超可以探知颈动脉内膜厚度。多导螺旋CT用来检测有无冠状动脉钙化。

补充B族维生素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进展较对照组缓慢,但是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初始tHcy大于等于9.1mmol/L的受试者,口服B族维生素者,颈动脉内膜增厚进展较空白组明显缓慢。

结论:通过口服高剂量的B族维生素,可延缓健康人群,特别是那些空腹总同型半胱氨酸大于等于9.1mmol/L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进展。(吴涛)Hodis, H., et al. High-Dose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troke. 2009, March; 40(3): 730-736

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卒中后抑郁是与脑灌注相关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比较了大动脉疾病和小血管疾病所引起的皮质下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率。

受试者为年龄不小于18岁的缺血性梗死的患者。共有127人入选。其中44人有大动脉疾病,而83人为小血管问题。在病程的第三个月,使用包含15个项目的老年抑郁量表来评定抑郁症状。用Barthel指数和日常生活的器具使用量表来评定抑郁所引起的功能缺陷。

糖尿病和多发急性梗死在大动脉疾病组中更普遍(p=0.002,p<0.001,差异具显著性)。大动脉疾病组相比小血管疾病组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p=0.014)。44例大动脉疾病患者中,52.3%都有卒中后抑郁。而小动脉疾病组中只有25%。

结论:本研究发现大动脉疾病引起的皮质下梗死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于小血管疾病引起的皮质下梗死患者。(吴涛)Chen, Y., et al.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 Clin Neur Neurosur. 2009;April; 111(3): 256-260.

儿童中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发生后癫痫发作的长期风险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增加了癫痫发作的风险。然而,特别是在儿童及年轻人中,关于风险增加的时期以及改变风险的因素,对之研究甚少。本项研究既是观察这些方面。

使用丹麦国立医院登记册中,从1977年至2002年间,丹麦出生的人口来收集TBI以及癫痫的相关数据。群组成员、其父母以及家庭成员,如果他们曾住院治疗癫痫,或因癫痫在门诊诊治过,则被归类为癫痫患者;群组成员若被确诊或在门诊因相关诊断被治疗过,划分为轻度颅脑损伤,重度颅脑损伤,以及颅骨骨折。癫痫及颅脑损伤的开始时间定义为因相关诊断初次与医院联系的第一天。观察对象将被随访直至癫痫进展,死亡或从丹麦移民出境。

1605216人被追踪随访。在调查过程中,78572人至少有一次TBI,17470人发生癫痫,其中1017人之前有TBI史。相对于没有颅脑损伤的人,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癫痫发作风险高了2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癫痫发作风险高了7倍,颅骨骨折患者的癫痫发作风险高了2倍。相对于没有颅脑损伤的人,轻度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第一年的癫痫发作风险最高,并在10年后,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在所有年龄组中,后者的癫痫发作风险比前者都有所增高,并在那些年龄大于15岁发生损伤的患者中达到最高。在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有相对更高的风险,然而在重度颅脑损伤和颅骨骨折患者中上述情况未见发生。

结论:这项关于儿童和年轻人的研究表明,在颅脑损伤后,10年内癫痫的发作风险有所增加,而那些年龄大于15岁发生损伤的患者中风险则更高。(叶晔)Chritiansen,J.,et al.Long-Term Risk of Epilepsy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ndren and Young Aldults:A Poupulation-Based,Cohort Study.Lancet.2009,373(9669):1105-1110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发生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导致邻近关节及骨盆的动力学紊乱。一般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进展与髋关节OA的进展密切相关。本项研究观察THA后长期随访患者的膝关节OA的进程。

1986年至1995年间,实施了4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279例是双侧置换,48例术前行下肢X片检查。那些有膝关节损伤或在THA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排除在分析资料外。研究群体包括30位行THA术后至少10年以上的患者。在随访中使用日本骨科协会髋关节评分进行临床评估。并使用改良Kellgren-Lawrence(KL)量表评定膝关节OA等级。

在随访中,内侧复合体的改良KL量表分布情况揭示了:膝关节OA在非THA侧较THA 侧明显严重(p=0.044)。相比之,此现象在外侧复合体却并不明显(p=0.12)。11名患者(33%)在非THA侧表现出内侧胫骨股骨关节OA明显进展,而3名患者(10%)在THA侧表现明显。此项差异显著(p=0.033)。随访中,疼痛几乎通过手术完全再现。

结论:对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0年随访证明对侧膝关节较同侧膝关节加速了OA 的进展。(叶晔)Umeda,N.,et al.Progression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fter Unilater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nimum Ten-year Follow-Up Study.Arch Orth Traum Surg.2009:February 129(2):149-154.

局部麻醉用于脊髓损伤后肠道训练

发生在第五胸椎水平以上的脊髓损伤(SCI)有时并发自主神经异常反射(AD)。最常见的AD发生原因是膀胱充盈,肠道扩张和排便。最广泛的肠道训练方法为人工排泄训练,67%的完全型SCI患者常规使用该方法。然而该训练方法会引起血压升高级AD,故本项研究观察局部麻醉能否降低该影响。

25名颈椎SCI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局部麻醉润滑剂,另一组使用非麻醉润滑剂。在进行肠道训练之前15分钟,实验个体排空膀胱然后观察其生命体征,接着给予润滑剂。每分钟监测血压及心率直到粪便排净,5分钟后肠道训练计划完成。

在药物注射、数字刺激、排便开始、粪便人工移除、排便结束、排便完成后5分钟过程中,利多卡因治疗组收缩压值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利多卡因治疗组收缩压最大增值亦显著低于安慰剂组(33mmHg对比于50mmHg;p<0.001)。

结论:此研究表明,SCI患者在人工粪便移除之前使用肛肠利多卡因,能够减少血压升高及AD的发生及加重。(叶晔)Furusawa,K.,et al.Topical Anesthesia Blunts the Pressor Response Induce by Bowel Manipulation in Subjects with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Cord.2009,February;47(2):144-148.

莫达菲尼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的应用

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中,疲劳是常见的问题。此研究在于观察莫达菲尼是否有减轻ALS患者疲劳症状的作用。

这项为期四周的双盲实验对象为32名可能患有或已经确诊的ALS患者。实验对象被随机接受莫达菲尼或安慰剂治疗。莫达菲尼的给药剂量基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下从每天100mg增加至每天300mg。每周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观测结果在基线及2周间隔时记录。首要终点观测指标为临床全球印象发展量表(CGI)。次要终点用于观测能量抑郁及耐力,包括:疲劳程度量表,埃普沃思睡眠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角色职能量表一级棒视觉模拟量表。

在治疗分析的意向中,使用莫达菲尼的患者回应率是86%,使用安慰剂的患者回应率是40%。莫达菲尼组较安慰剂组在疲劳、睡眠、精力、耐力的测量上皆有显著改善。在一项开放标记研究的扩展阶段,随访的回应维持了12周。

结论:这项关于主诉为疲劳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研究中发现,莫达菲尼在十二周里有效地降低了疲劳症状。(叶晔)Robkin,J.,et al.Modafinil Treatment of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ALS:Placebo-Controlled Sturdy.Musc Nerve.2009,March;39:297-303.

1、真正的经颅磁刺激仪

真正的经颅磁刺激仪(rTMS) 2012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明确定义“经颅磁刺激诊断(TMS)”。内容为:“在单独诊察室进行,仪器准备、核对医嘱、排除禁忌症、告知注意事项、去除患者身上所有影响治疗的物品。如计算机软盘或磁带、假牙等、取半卧位,戴耳罩、使用经颅磁刺激以(TMS)、将一刺激磁头(大饼型或8字型)放在特定部位的头皮上,调节合适的频率,强度等参数进行刺激,在相应的效应器记录刺激颅脑的及时反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撰写报告。” 其次,《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定义了“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rTMS)”。内容为:“用于特定疾病的中枢治疗。在胫前肌或小指展肌安置记录表面电极,地线置于踝部,对侧额叶皮层刺激,观察肌肉动作电位波形,判断运动阈值。据此判断最佳刺激部位并根据阈值设置刺激强度。根据病情需要设置刺激的参数,含强度、频率、间隔时间和总时程,对病人进行治疗。治疗中,观察病人反应并随时调整。治疗后,记录治疗反应。” 从《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定义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经颅磁刺激仪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真正的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强度至少要达到1 Tesla(特斯拉)以上。所谓“经颅”,就是指脉冲磁场能穿过皮肤和颅骨刺激到大脑皮层区域2.5CM左右的深度,这就需要 1 Tesla(特斯拉)以上的刺激强度才能探测到运动阈值。 二、刺激频率是衡量重复经颅磁刺激仪(rTMS)的主要性能指标。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中应用最为普遍的频率范围是0~100HZ,并且根据不同的病症需要进行调整。 三、真正的重复经颅磁刺激仪,线圈需要准确的定位和调整,才能刺激到大脑皮层的某个特定的区域。 结论:项目真正的rTMS产品 磁场强度1-6Tesla特斯拉 刺激频率0-100HZ可调 刺激深度 2.5CM,达到大脑皮层 线圈定位有明确的定位要求和装置 刺激生理反应能引出诱发电位MEP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 1、什么就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经颅磁刺激就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得)、非侵入性得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得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得作用、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得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与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得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与科研项目。 2、经颅磁刺激疗法得机制就是什么?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就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一门新 医疗技术。它就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得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得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得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得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得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得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得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 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得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得治疗;在神经领域得神经损伤后得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得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得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得改变等。 4、经颅磁刺激真得有效吗? 经颅磁刺激已有30年得发展历史,无数得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2 008年美国FDA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并得到了全球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医生得广大认可、它目前就是美国FDA批准得唯一得非系统性非侵入性治疗抑郁症得疗法,尤其适用于曾经用过抗抑郁药物而疗效不佳得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平均已尝试过四种抗抑郁药,并且至少完成过一种完整用药疗程、在临床实验中,这样得患者平均每两位中就有一位获得显著症状改善,平均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症状完全消失。 5、经颅磁刺激得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的治疗

▂▂▂▂▂▂▂▂▂▂▂▂▂▂▂▂▂▂▂▂▂▂▂▂▂▂▂▂▂▂▂▂▂▂▂▂▂▂▂ REHAB IN REVIEW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999315.html, 《康复评述》 ▂▂▂▂▂▂▂▂▂▂▂▂▂▂▂▂▂▂▂▂▂▂▂▂▂▂▂▂▂▂▂▂▂▂▂▂▂▂▂ Volume 17 Number4 published by Physicians April 5, 2009 in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中文翻译由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组织 本期由浙江省嘉兴二院顾旭东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李建华主任主译编经颅磁刺激对视觉忽略的作用 单侧视觉空间忽略(VSN)是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VSN的发生和后顶部皮层的损伤有关。一些研究表明:由VSN 引起的功能失用可能与未损伤侧大脑半球相对的过度活动有关。之前的研究证实:应用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作用于未损伤侧可以短暂地降低忽略的程度。此项实验想确定这个技术是否可以产生长期的和持续性的改善。 14个由右侧脑卒中导致的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重复性的低频刺激, 15min/次,2次/天,疗程为2个星期。线圈被置于左侧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域。刺激强度逐渐增加,直至10次连续性的刺激中有5次刺激可以引出大约为50微伏的运动诱发电位,这时停止增加刺激强度。应用二等分和删除试验评估治疗效果,两个星期评估一次。 治疗前两个星期和治疗开始时,表现是没有差异的。这说明在干预之前疾病是没有进展的。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显著地得到改善(p=0.003)。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两个星期后是没有明显改变的(p=0.261)。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删除试验分数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07)。但二等分试验两者是没有差异的(p=0.065)。 结论:这个初步研究证实,低频经颅磁刺激作用于未损伤侧大脑半球持续两个星期,可以显著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视觉忽略症状。( 王晶 ) Song W, et al. Low-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Visual Spatial Neglect: a Pilot Study. J Rehabil Med; 2009, February:41:162-165. 颅脑外伤后的骨折愈合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骨折愈合进程通常会有所改变。此项研究调查颅脑外伤和骨折愈合的关系。 17位患者被诊断为重度颅脑外伤合并长骨骨折,另24位患者具有相似的骨折,但不合并颅脑外伤。损伤后第一个星期,分四次进行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离子和无机磷酸盐的检测,患者的血浆被加入到生长良好的骨祖细胞中。分别对所有的长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和放射学检查。 颅脑外伤患者的骨祖细胞增殖率在所有检测点均高于非颅脑外伤组。颅脑外伤患者愈合组织结合(p=0.01)和增加(p<0.01)的时间较对照组少两倍。格拉斯哥量表和愈合组织比率呈反比关系。 结论:这项研究表明,颅脑外伤及其严重性是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加愈合组织形成和增加骨祖细胞增殖是相关的。( 王晶 ) Cadosch D, et al. Humoral Factors Enhance Fracture Healing and Callus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BJS. 2009, February:91(2):282-288. 关于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补充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影响滑膜关节的常见疾病。OA 的解剖学特征是:软骨破坏、关节

经颅磁刺激疗法

经颅磁刺激疗法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1、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 ion, rTMS)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2、经颅磁刺激疗法的机制是什么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技术。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

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4、经颅磁刺激真的有效吗 经颅磁刺激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20 08年美国FDA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并得到了全球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医生的广大认可。它目前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的非系统性非侵入性治疗抑郁症的疗法,尤其适用于曾经用过抗抑郁药物而疗效不佳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平均已尝试过四种抗抑郁药,并且至少完成过一种完整用药疗程。在临床实验中,这样的患者平均每两位中就有一位获得显着症状改善,平均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症状完全消失。 5、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6、经颅磁刺激治疗有什么禁忌症吗 有癫痫发作史或强阳性癫痫家族史: 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知情同意书[1]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知情同意书 住院号/门诊号: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年龄_________科室_______________床号_________ 一、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适症状到该医院进行检查,经治医师对我的病史进行了详细询问,对我的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做了必要的辅助检查,涉及我健康问题的相关科室的专家也进行了会诊,经治医师告诉我,目前对我的病症初步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师已将目前通用的治疗方法逐一向我介绍,结合我的具体情况和医师的建议,我最终考虑可以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关内容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国际上近年来逐渐开展起来的一种无创物理治疗方法,可用于多种精神心理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帕金森综合征等有较好的疗效。多数情况下,每次治疗在30分钟以内,一个疗程为10次,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几个疗程方能取得较好疗效。也有部分患者经过数个疗程后疗效仍不满意,这时需要改为其它治疗方法。由于多数精神心理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还不明了,因此,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还不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建议治疗中或治疗结束后可继续服药预防复发。 三、治疗注意事项 本人或家属已将下述信息主动告知院方,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根据以下情况由医师确定是否可以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既往史: 1.脑器质性疾病史、脑部外伤史、头部手术史、颅骨内有金属植入物、颅内压增高:2.心脏内有金属支架或导线、心脏起搏器安装者: 3.耳内助听器佩戴者: 4.癫痫家族史、癫痫发作史: 5.电抽搐治疗史: 6.其它: EEG检查 1.检查结果: 2.检查日期: 目前用药情况: 1.抗抑郁药: 2.抗精神病药: 3.其它: 在治疗实施过程中,不携带金属物品、手机、手表、计算器、信用卡、银行卡等各种磁卡、计算机软盘、磁带等。

经颅磁刺激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经颅磁电疗仪

经颅磁刺激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线圈感应电场 一引言 大脑是人体活动的中枢系统感觉系统输入的信息经过它的处理来支配人的行为大脑是复杂的各个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它有不同的描述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对损伤大脑的临床研究尸体解剖学比较以及医学成像使我们对大脑的形态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大脑如何工作即脑功能的了解还不完全; 大脑工作出现异常也是束手无策80 年代末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脑和保护大脑健康掀起了脑科学研究热潮经颅磁刺激正是在这情况下出现并正走向成熟的一种认识调节和干预大脑的新方法了解脑功能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外界刺激大脑然后检测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响应为了解这些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治疗相应的疾病传统的直接电刺激在临床试验治疗中被广泛地应用然而直接电刺激(如使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具有创伤性会给受试者造成不适的感觉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而且使用电流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由于颅骨的存在使刺激电流有较大的衰减深部组织难以得到刺激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简称TMS)是使用脉冲磁场影响脑的电活动的方法在 1985 年英国Sheffield 研究人员成功地进行了经颅磁刺激并进行首次临床检查结果证明TMS 可用于探查运动神经路径: 对健康人刺激运动皮质可以见到手肌肉有大约25ms 的抽动; 而对有神经疾患的人刺激运动皮质显示出较慢的传导TMS 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无创伤性受试者不会有头皮被刺的不舒适感觉这个令人鼓舞的结果促使TMS 的商品化一种新的脑刺激方法经颅磁刺激从此受到人们的不断关注 二磁刺激的基本原则 细胞膜保持一个电位差静态细胞的跨膜电位差是-70mV(细胞内更负) 外加电场叠加到细胞膜两侧可以改变细胞膜电位差因此外加电场能够除极化细胞膜激活可兴奋性组织如神经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可以产生适合于神经刺激的电场而且具有非侵入性在TMS 时激活的源泉是时变磁场在组织内的感应电场(如图1 所示)根据Faraday 定律时变磁场B(r t)在组织内矢径为r的任一点处的感应电场E(r t)可以由下式获得若兴奋性组织的电导率为 那么时变磁场感应的电流密度J 为J= E (2)从理论上根据磁场产生的方法和磁刺激的部位如头部建立组织模型利用式(1)和(2)可以计算出所刺激部位的电场(或电流密度)分布从而寻找最佳刺激方案确定磁刺激点或利用理论分析结果优化磁刺激仪设计使用TMS 的脑刺激是在脑外头皮上产生强磁场脉冲实现的磁场脉冲在脑内感应出电场当感应电流超过神经组织兴奋阈值时磁刺激就像电刺激一样刺激相应部位的组织磁场感应的电场激活皮质神经元需要的磁场强度在1.5~3TTMS 既可以兴奋皮质又可以干扰它的功能已观察到的兴奋效应通常是肌肉抽动或光幻觉(Phosphenes); 而损伤(Lesion)模式TMS 可以瞬间抑制感觉或干扰任务执行 三磁刺激仪的基本原理和现状 磁刺激仪有两种类型: 单脉冲磁刺激仪和重复脉冲TMS(rTMS)磁刺激仪后者可以产生1~60Hz 的刺激群目前商品化的磁刺激仪在全球使用的有数千台国内也已经研制出单脉冲磁刺激仪但没有商品化国外主要有三个刺激仪生产厂: Cadwell Laboratories Inc.(Kennewick USA) Magstim Company Ltd.(WhitlandUK)和Medtronic Dantec NeuroMuscular(Skovlunde Denmark) 其它有日本的NihonKohden Company 德Schwarzer GmbH Ba rmannstr 尽管产生磁场的方法有很多由于磁刺激所要求的磁场强度和刺激对象的要求现有的磁刺激仪产生磁场的方法都一样均采用线圈磁刺激仪由两部分组成(如图2): 产生快速变化电流的电路部分和产生时变磁场的线圈两者通过电缆连接磁刺激皮质时可以手持线圈置于被刺激部位头皮之上磁刺激仪电路原理如图2 所示它由储能电容器组C 线圈和一个控制电容放电的可控硅开关组成R 表示线圈连接部件以及电缆的电阻事实上它是一个R L C 串联二阶电路包含有电感和电容两个储能元件磁刺激前电容C充电到初始电压V(在2~3kV 范围) 磁刺激时选通可控硅使其导通电容快速放电产生一电流脉冲波形通常是一个阻尼正弦脉冲持续时间300 s 浪涌峰值达到5~10kA 电流使线圈产生强大的时变磁场D 是一个续流二极管起着保护电容的作用电阻r 一方面保护二极管D 另一方面控制电流的波形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可以计算流过线圈的电流目前的磁刺激仪电流脉冲特性各个厂家有所不同根据功率和脉冲频率要求电流脉冲波形有三种 (1) 单相电流脉冲快速从零升至峰值然后逐渐降至零; 电路工作于过阻尼状态流过线圈的电流I(t) (2) 双相电流脉冲是一个周期阻尼正弦波脉冲 (3) 多相电流脉冲是多周期阻尼正弦波脉冲产生双相或多相电流脉冲时 电路工作于欠阻尼状态流过线圈的电流I(t)为磁刺激仪的关键部件是线圈由于时变磁场是由线圈上各个电流元产生磁场的叠加所以线圈的几何形状决定了所产生场的分布和特点目前商品化的磁刺激仪采用的刺激线圈基本形状有圆形和八字形可以证明八字形线圈较圆形线圈有较好的聚焦性各个厂家也有改进的圆形和八字形线圈Cadwell 的一些线圈有一个矩形边的水滴状但这种

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 目录 1概述 1. 1.1 发展史 2. 1.2 技术分类 2技术原理 3应用领域 1. 3.1 临床诊断 2. 3.2 临床应用 3. 3.3 其他领域 1概述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可调重复刺激的经颅磁刺激(rTMS)出现,并在临床精神病、神经疾病及康复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它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虚拟地损毁大脑探索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1] 发展史

1985年,Barker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率领研究小组成立英国磁刺激公司。 198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 1992年,美国公司推出了第一台rTMS。 2005年,华中依杰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制出中国第一台rTMS. 2006年,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相继启动了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病业务; 2010年,北京市科委牵头正式成立世界首个“经颅磁刺激临床治疗精神障碍规范”研究课题; TMS发展史(2张) 技术分类 根据TMS刺激脉冲不同,可以将TMS分为三种刺激模式:单脉冲TMS (sTMS)、双脉冲TMS (pTMS)以及重复性TMS(rTMS) 。sTMS由手动控制无节律脉冲输出,也可以激发多个刺激,但是刺激间隔较长(例如10 秒) ,多用于常规电生理检查。pTMS以极短的间隔在同一个刺激部位连续给予两个不同强度的刺激,或者在两个不同的部位应用两个刺激仪(又称作double-coil TMS , dTMS) ,多用于研究神经的易化和抑制作用。rTMS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种,则需要设备在同一个刺激部位给出慢节律低频或快节律高频rTMS。[2] 2技术原理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用于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的目的。 高频率、高强度rTMS,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导致刺激部位神经异常兴奋,低频刺激的作用则相反,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

经颅磁刺激与治疗强迫症

猝死,这与LQ T S基因有关,LQ T S会帮助人体激活控制生理时钟的褪黑激素。而且睡眠过程中的脑频率也都由基因调空。一些异态睡眠如梦行症、夜惊和梦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目前机制不明〔15〕。 参考文献 1.相洪琴:昼夜节律基因缺失与睡眠障碍1国外医学情报, 2001;22(9):25. 2.L ugaresi E,et al:N Engl J m ed.1996;315(6):997. 3.M edo ri R,et al:N Engl J m ed.1992;326(6):44 4. 4.Go ldfarb L g,et al:science,1992;258(5083):806. 5.Bo sque PJ,et al:N eu ro logy,1992;42(10):1864. 6.周彦光:发作性睡病一家系5例报告1中风与神经疾病杂 志,1998;15(5):313. 7.Honda Y,et al:D iscri m inati on of narcocep tic patien ts by u sing geneticM arkets and HLA.Sleepers R es.1983;12: 254.8.Ju ji T,et al:HLA an tigen ts in Japanese patien tsw ith nu r2 co lep sy,all the patien ts w ere DR2Po sitive.T issue A n ti2 gen s,1984;24:3162319. 9.肖毅:HLA2DRB基因多态性与发作性睡病1中华内科杂 志,1999;38(11):7572759. 10.原田诚一:临床精神医学(日文),1995;24(7):8412 846. 11.雷声:发作性睡病与HLA系统基因.国外医学精神病学 分册,2001;28(1):52255. 12.Su tcliffe JG,et al:T he hypocretin s:excitato ry neu romo2 clu lato ry pep tides fo r m u lti p le hom eo static system s,in2 du ty sleep and feeding.J N eu ro sci R es.2000;62(2): 1612168. 13.C irelli C,et al:J sleep,2000;23(4),4532469. 14.雅德(译):家族性睡眠期提前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1国 外医学情报,2001;22(6):42. 15.V gon tzas AN,et al:Sleep and its diso rders.J A nnu R ev M ed.1999;50(4):3872400. (收稿日期:2004年3月27日) 经颅磁刺激与治疗强迫症Ξ 徐秋杰 许 毅Ξ 【摘要】 本文综述了经颅磁刺激的生理效应及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强迫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17,R5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20X(2005)022******* 经颅磁刺激(tran scran ial m agnetic sti m u la2 ti on,TM S)是在大脑的特定部位非侵入性地给予磁刺激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基础神经科学研究和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自1985年B arker等〔1〕首次用单脉冲TM S引起大脑皮层细胞去极化并推荐应用临床以来,其应用领域在逐渐扩大。近年许多学者尝试用TM S治疗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仅就TM S的工作原理和在强迫症(ob sessive2com2 p u lsive diso rders,O CD)治疗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一、T M S简介 TM S是基于Faraday的电磁原理制成的,当储存于电容器的高电流电荷瞬间(012~019m s)通过金属感应线圈时,可产生快速变化的感应磁场(强度115~215T)),作用于大脑并在脑内产生弱的反向平行感应电流,使大脑皮层内锥体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致大脑生理和功能改变。TM S作用与线圈的形状和规格有关,大的圆形线圈穿透力强而局限性差,小的“8字形”线圈空间局限性好,对运动皮层的空间分辨率可达015~110c m,但穿透性相对较弱,刺激仅能达到脑内3c m的深度。TM S包括单脉冲TM S(single2p u lse TM S,sTM S)、双脉冲TM S Ξ Ξ 〔作者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浙江杭州,310003

经颅磁刺激疗法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1、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 ion, rTMS)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2、经颅磁刺激疗法的机制是什么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 技术。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 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

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4、经颅磁刺激真的有效吗 经颅磁刺激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200 8年美国FDA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并得到了全球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医生的广大认可。它目前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的非系统性非侵入性治疗抑郁症的疗法,尤其适用于曾经用过抗抑郁药物而疗效不佳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平均已尝试过四种抗抑郁药,并且至少完成过一种完整用药疗程。在临床实验中,这样的患者平均每两位中就有一位获得显着症状改善,平均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症状完全消失。 5、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6、经颅磁刺激治疗有什么禁忌症吗 有癫痫发作史或强阳性癫痫家族史: 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 1、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2、经颅磁刺激疗法的机制是什么?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技术。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4、经颅磁刺激真的有效吗?

经颅磁刺激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2 008年美国FDA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并得到了全球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医生的广大认可。它目前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的非系统性非侵入性治疗抑郁症的疗法,尤其适用于曾经用过抗抑郁药物而疗效不佳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平均已尝试过四种抗抑郁药,并且至少完成过一种完整用药疗程。在临床实验中,这样的患者平均每两位中就有一位获得显著症状改善,平均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症状完全消失。 5、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6、经颅磁刺激治疗有什么禁忌症吗? 有癫痫发作史或强阳性癫痫家族史: 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严重酒精滥用者; 有颅脑手术史者,脑内有金属植入物者; 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7、经颅磁刺激治疗安全吗?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 1、什么就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经颅磁刺激就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得)、非侵入性得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得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得作用。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得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与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得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与科研项目。 2、经颅磁刺激疗法得机制就是什么?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就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一门新医疗技术。它就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得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得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得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得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得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得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得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得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得治疗;在神经领域得神经损伤后得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得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得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得改变等。 4、经颅磁刺激真得有效不? 经颅磁刺激已有30年得发展历史,无数得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2008年美国FDA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并得到了全球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医生得广大认可、它目前就是美国FDA批准得唯一得非系统性非侵入性治疗抑郁症得疗法,尤其适用于曾经用过抗抑郁药物而疗效不佳得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平均已尝试过四种抗抑郁药,并且至少完成过一种完整用药疗程、在临床实验中,这样得患者平均每两位中就有一位获得显著症状改善,平均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症状完全消失。 5、经颅磁刺激得优势在哪里?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物理疗法。 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对精神疾病治疗的有关研究结果及安全性予 以介绍。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疾病【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417-02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在经颅磁刺激(TMS)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物理疗法,是一种在脑的特定部位给予无创伤性的神经刺 激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现 就rTMS 治疗精神疾病的基本原理、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 1.rTMS 的基本原理rTMS 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变化的电流在线圈 中产生磁场,感应磁场穿过皮肤、软组织和颅骨无衰减地在大脑神经中产生感应 电流,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动作电位、血流量及新陈代谢,通过改变神经细胞活 动影响精神活动。rTMS 的常用刺激频率在1-25Hz 之间,根据频率的不同,频率 低于1Hz 为低频rTMS,高于1Hz 为高频rTMS。不同频率rTMS 的作用不同,低频rTMS 产生抑制性作用,高频有兴奋性作用。除频率外,rTMS 治疗的差异性还表 现在刺激的强度和线圈的方向上,不过其发生的机制至今不明。 根据发放脉冲的形式,TMS 有3 种刺激模式:单脉冲TMS(sTMS)、双脉冲TMS(pTMS)、重复性TMS(rTMS)。其中,rTMS 脉冲效果可以累加,并对神 经元产生更大更持久的效应,因此改变大脑局部皮层兴奋度是rTMS 的独有的效应,也是唯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刺激模式。 目前已经知道,相当一部分精神疾病可归咎特定大脑皮层区神经细胞兴奋阈 值的改变,所以,通过改变皮层兴奋性是成功治疗这些精神疾病的关键。 2.rTMS 临床研究 2.1 抑郁症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功能通常减弱,表现为左额叶皮质糖代谢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呈负相关;功 能影像学检查显示,抑郁症患者左前额叶皮层局部血流灌注降低,且与病变程度 相关,右侧DLPFC 功能则相对增强。rTMS 治疗抑郁症正是通过高频刺激增强左侧DLPFC 功能或通过低频刺激右侧DLPFC 来恢复双侧大脑原有平衡来改善患者的临 床症状。应用该模式在治疗抑郁症的开放性研究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麦觉等[1]用rTMS 治疗抑郁症120 例,总有效率为88.3%,显效率为68.3%,对重症 抑郁有自杀倾向病人经治疗后自杀倾向症状全部消失,自杀倾向改善率达到100%。涂靖等[2]观察了40 例在心理卫生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 疗组20 例和氟西汀组20 例。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 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的 总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对20 例2002 年1 月~2004年9 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 予以低频rTMS 治疗,治疗后平均HAMD 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的总有 效率为85%,低频rTMS 对抑郁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3]。另外,Grunhaus 等[4]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对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rTMS 的疗效与电抽搐(ECT)治疗效果相当;而且由于rTMS 的高选择性和 无痛性刺激,副作用小等特点,更易被接受为常规治疗。2013 年,关于低频 rTMS 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效应的文献荟萃分析指出低频rTMS可以作为首发

rTMS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rTMS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主要是通过改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达到有效治疗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目的。 高频率、高强度rTMS,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导致刺激部位神经异常兴奋,低频刺激的作用则相反,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对rTMS 刺激的局部神经通过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作用对多部位功能产生影响;对于不同患儿的大脑功能状况,需用不同的强度、频率、刺激部位、线圈方向来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原理: 电容器首先储存大量电荷,然后将电荷输至感应器,感应线圈瞬时会释放大量电荷产生磁场,磁力线以非侵入的方式轻易地穿过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并在脑内产生反向感生电流。皮层内的电流激活较大的锥体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进而诱发电生理和功能变化。目前,TMS共有三种主要的刺激模式:单脉冲TMS(sTMS)、双脉冲TMS(pTMS)和重复性TMS(rTMS)。每种刺激模式分别与不同的生理基础及脑内机制相关。 TMS可用来刺激视皮层、躯体感觉皮层等大脑皮层,引起局部的兴奋或抑制效应,以探测系统的功能。另外,TMS还可以用于学习、记忆、语言及情绪等领域的研究。新一代的无框架立体定位式TMS能整合fMRI 结果,极大地提高TMS刺激部位的准确性,精确控制刺激大脑的深度从而可以准确地调节刺激强度。 治疗优势: 1、疗效确切,安全无创: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无创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 2、避免长期用药形成副作用: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 3、费用低: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 4、无痛苦,不损伤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宣传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 一、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治疗机制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技术。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三、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四、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五、经颅磁刺激治疗安全吗 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适为头皮局部不适。这种情况绝大多数程度很轻,并且是暂时的。一般一周后会消退。临床实验中仅不到5%的患者因副作用终止治疗。

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疗养中的应用前景

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疗养中的应用前景 310013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养区 许涛 陈琼 马香琰 【摘 要】【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在疗养工作中开展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前景。方法 根据疗养院服务对象的情况运用经颅磁刺激的相关参数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保健。结果 经颅磁刺激治疗与疗养工作紧密结合,在疗养院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结论 经颅磁刺激在疗养院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应尽快开发利用。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10(019)00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经颅磁刺激;疗养院;前景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在大脑的特定部位非侵入性地给予磁刺激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基础神经科学研究和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自1985年Barker等首次用单脉冲TMS引起大脑皮层细胞去极化并推荐应用临床以来[1],其应用领域在逐渐扩大。从诞生到现在的20多年时间里,世界范围内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无痛的新技术在神经康复领域的运用正日趋增强[2],本文结合TMS和疗养院的特点,探讨TMS在疗养院的运用前景。 1 TMS介绍 1.1 TMS的基本原理 TMS的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可以感生出电场,当可兴奋组织处于变化磁场中时,组织中产生电场和电流。当产生的电流超过组织的兴奋阈值时,则引起细胞膜局部去极化,使组织兴奋。TMS就是通过金属感应线圈时产生快速变化的感应磁场,作用于大脑并在脑内产生弱的反向平行感应电流,使大脑皮层内锥体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得大脑生理和功能的改变。 1.2 TMS的作用机制 TMS诱发的感应电流可引起皮层内兴奋性锥体神经元及其附近的γ-氨基丁酸 (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皮层的功能状态,通过皮质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后,激发运动诱发电位;也可下传至靶肌群激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其中rTMS在神经元不应期也进行刺激,兴奋更多水平走向的联接神经元,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打断皮层之间的兴奋抑制的联系。不同频率的rTMS刺激对皮层代谢及脑血流有不同影响,高频刺激(15~25 Hz)可能导致局部代谢水平增高,而低频刺激(1~5 Hz)可能降低局部代谢水平。低频rTMS短时影响脑血流状态,使刺激同侧脑血流减少,随后对侧脑血流代偿增加。给予健康人左侧额前回1 Hz、80%MT 的rTMS 30 min,PET成像发现左侧额上回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降低,而同侧枕叶、楔叶葡萄糖代谢率增加[3]。以上结果提示低频、低强度rTMS可降低刺激局部的血流和代谢水平,降低局部和功能相关区域的兴奋性,远隔部位的改变相反,其可能通过改变局部脑血流和葡萄糖代谢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