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课件流程设计及典型流程

合集下载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PPT课件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PPT课件

井场
联合站
原油库
井场
计量 阀组 计量站
联合站
原油库
井场
计量站
转油站.
联合站
原油库 9
布管形式
单管集输流程 双管集输流程 三管集输流程
.
10
布管形式
.
11
.
12
适用于原油凝点高、单井产量大于10t/d,
生产气油比大于30m3/t,
且采油井能连续生产的油田. 。
13
.
14
.
15
.
16
适应性强,适用于自喷井、抽油机井、低压和低产井;井场简单,集 中计量、集中管理、易于实现自动化。
❖ 3、原油要经过稳定处理,天然气要脱除轻油和水,并且将轻质油 和污水回收。由于从含水油中脱除和沉降出来的污水中还有一定的 原油,因而要将污水中的原油回收处理成合格的原油。在生产过程 中排放的污油、污水、天然气等全部回收处理,中间不开口。
.
18
l—油井;2—三相分离器;3—四合一装置;4—二合一装置;5—发球筒;
.
1
人生无常 心安便是归处
目录 CONTENTS
油田地面工程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
2
一 油田地面工程工艺流程
.
3
油气田开发
地面工程
采油工程 钻井工程
油藏工程
地质工程
.
4
.
5
.
6
二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
7
集输布站方式
一级布站集输流程 二级布站集输流程 三级布站集输流程
.
8
集输布站方式
.
21
(3)油田的布井方式、驱油方式和采油方式以及开发过 程中预期的井网调整及驱油方式和采油工艺的变化等。

油气集输培训课件

油气集输培训课件
相间产生能量交换和能量损失。 例如,在两相管路内液体的剧烈起伏造成相间界面粗
糙,增加了相间滑脱损失;液面的起伏使气体的流通面积 忽大忽小,气体忽而膨胀忽而压缩,气体流动方向亦随着 液面起伏而变化,这些都使两相流动时的相间能量损失增 加。流速较高的气体,常常把一部分液体拖带到气体中去, 脱离液流主体时要消耗能量;被气流吹成液滴或颗粒更小 的雾滴要消耗能量;由流速较慢的液流主体进入流速较快 的气流中的液滴或雾滴获得加速度要消耗能量,这些都存 在能量交换
第三章 油气混输管路
3、存在传质现象 油气混输管路中,随着管线的延长,压力越来越低,有
气体析出,此时气体的质量流量增加;而液体的质量流量减 少。注蒸汽管路中,起点压力约在150~170大气压,温度 为300℃,质量含气率约70%。随着压力的降低,散热量增 加,质量含气率下降。
第三章 油气混输管路
4.2 油气分离器
入口分流器 经过入口分流器,油气的流向和流速突然改变,油气得以 初步分离。
4.2 油气分离器
集液部分 ▪ 该部分需要一定的体积:
a、原油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便于油中气泡升至液 面并入汽相; b、提供缓冲容积,均衡进出原油流量波动。 c、为使气液界面面积最大,分离器充满二分之一 液体。 ▪ 集液部分的原油经液面控制器控制的出油阀流出。
4.2 油气分离器
重力沉降部分 a、来自入口分流器的气体水平流过该部分。 b、气流携带的油滴依靠重力沉降至气-液界面。 c、该部分沉降的油滴粒径为100微米及以上。 除雾器 a、未沉降至液面的、粒径更小的液滴(10~ 100微米)随
气体流经除雾器; b、经碰撞、聚结合并成大油滴,重力作用下流入集液部分。 c、要求:结构简单,气体通过的压降较小脱除油滴的气体

《油气集输培训》PPT课件

《油气集输培训》PPT课件
矿场集输管路中大约有70%属于两相或多相混输管路; 油田范围内主要存在油气水三相,用一条管路输送一口或多 口油井所产油气水混合物的管路。
精选ppt
22
第三章 油气混输管路
二、油气混输管路的优越性
▪ 在矿场的条件下,混输管路在经济上往往优于用两条管路 分别输送输量不大的原油和天然气。 ▪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混输管路更有单相管路不可比拟的优 点。特别是随着滩海油气田的开发,两相或多相混输管路越 来越多,混输管路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硫化氢(H2S)含量不大于10毫克/标米3。 有机硫含量不大于250毫克/标米3。 C5+烃类的含量不大于10克/标米3。
精选ppt
8
绪论
3.液化石油气质量指标
✓ 液化石油气中甲烷和乙烷组分的摩尔百分数不大于3%, 戊烷以上组分的摩尔百分数不大于2%。
✓ 38 °C时的饱和蒸气压不大于15大气压(绝 ✓ 对),-10 °C时的饱和蒸气压不小于3大气压(绝对)。 ✓ 体积含水率不大于0.5%。 ✓ 硫化氢含量不大于5毫克/升。
精选ppt
19
第二章 油气集输流程
5.气田集气流程
精选ppt
20
精选ppt
21
第三章 油气混输管路
一、集输管路的分类
集输管路:油井 矿场原油库、长距离输油、气首站 按管路内流动介质的相数:集输管路可分为单相、两相和 多相管路。输油管和输气管都属于单相管路,而油气或油气 水混输管路分属两相或多相管路,简称混输管路。
C1~C4 组分从原油中分出,使处理后的原油蒸气 压大大降低,以减少集输和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 耗。分出的C1~C4组分为乙烯、液化石油气和化 工产品、化肥等的原料。 天然气净化:脱除H2O,CO2,H2S 轻烃回收: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混合轻油,以便加 工成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汽油等油田产品,扩大石 油化工的原料来源。

油气集输课件第章流程设计及典型流程共36页

油气集输课件第章流程设计及典型流程共36页
油气集输课件第章流程设计及 典型流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油气集输课件流程设计及典型流程

油气集输课件流程设计及典型流程

G
G0
1 ( )Vw
如果油田投产初期含水,则流程的建设规模 可用下式计算:
G
G0
1 (Vw B)
集输流程的分散和集中程度 单井计量,单井分离 集中计量,集中分离 单井计量,集中分离
单井计量,单井分离
集中计量 集中分离
单井计量,集中分离
集输系统的压力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0004-98规定:自喷井 、气举井的回压为工程适应期间最低油管压力 的0.4~0.5倍,但不宜低于0.4MPa(表压)
集输流程设计的总趋势
简化井口和计量站、尽量采用二级布站和密 闭流程、完善联合站、减少占地、方便管理
油气集输设计的评价标准
可靠性 适用性 先进性 经济性
油气集输的的典型流程
按集油加热方式 不加热流程 加热集油流程 掺热水(热油)集油流程(双管流程) 热水、蒸汽伴热集油流程
按集油管网形态 多井串联流程 环形集油流程
缺点:
对地质复杂、断层多、油井压力变化大的区块,由 于各井生产能力差别较大,流程中各井相互干扰严 重,甚至端点的井进不了集油管线。
计量点、加热点过多而且分散,不便于操作管理;
随着含水上升、产液量增加,适应能力差,而且不 便于改造。
环形集油流程
它与多井串联极为相似。具备多井串联 的全部优缺点。
热水不掺入井口出油管线内,油井计量比较准确。
缺点:
计量站和井口间有三条管线(井流、热水、回水) ,投资大、钢材消耗多、热效率低。
多井串联流程
特点:单井计量、多井串联、油气混输、集中处理。
优点:
同双管、三管流程相比,流程省钢材,投资省,施 工速度快,投产见效早。
多井串联、成排进站,每个转油站所辖井数多,泵 站显著减少,节省大量机、泵、炉,便于集中处理 。

油气集输流程培训课件

油气集输流程培训课件
集输系统应该具有消除三废污染、保护环 境的工程措施。
4.集输系统应安全可靠,并有一定的灵活性 集输系统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事故的抢修 和抢救都比较困难。 这就要求集输系统: 一方面,设备应尽可能简单、安全可靠、不需要 经常性的维修; 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有一定的调整 能力。
5.与辅助系统协调一致
路漫漫其悠远?3按通往油井的管线数量单管流程双管流程三管流程等?4按集油系统的布站级数在油井井口到集中处理站之间有不同级数的站场流程内只有集中处理站的称为一级布站有计量站和集中处理站的称为二级布站三级布站有计量站接转站为井流液相增压的站场和集中处理站
中级工培训
第二讲 油气集输流程
绪论
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
“适用、可靠、经济、高效、注重环保”
一、集油流程
从油井到集中处理站的流程称为集油流程。
集油是收集、计量油井产物的过程。国内外的集油流程大 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产量特高的油井,每口井有单独的分离、计量设备,有时还有
单独的油气处理设备,这种流程经济性较差;第二类是计量站集油 流程,每口油井有单 独的出油管线把油井 产物送往计量站,在 计量站内轮流计量每 口油井的油气产量, 此后与其他油井产物 汇合输往集中处理站, 这种流程较为广泛;
天然气、液化使油气)以及这些商品的储存和外输。
同时油气集输系统还为油藏工程提供分析油藏动态的 基础信息:各井油气水的产量、气油比(101.325kpa, 20℃下,天然气与原油产量之比,m3/m3或m3/t )、气液 比、井的油压(油管压力)和回压(井出油管线起点压 力)、井流温度等参数及它们随生产延续各种参数的变化 情况等。因此油气集输系统不但将油井生产的原料集中、 加工成油田产品,而且还为不断加深对油藏的认识,适时 调整油藏的开发设计方案、正确经济地开发油藏提供了科 学依据。

油气集输课件精选版

油气集输课件精选版

油气集输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概述
油气集输节能减排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 油气集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技术优势
节能减排技术可以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能,降低生产 成本,同时符合国家对于能源和环保的法规要求。
技术应用
油气集输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于油田、气田以及油气管线的生产和 管理过程。
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加热炉进行检查、清洗 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
长使用寿命。
管道与阀门
管道种类
油气集输中常用的管道有碳钢管、不 锈钢管、玻璃钢管等。
阀门种类
常用的阀门有闸阀、截止阀、球阀等, 阀门的作用是控制管道中介质的流动。
管道与阀门的选择
应根据工艺要求、介质特性和现场条 件选择合适的管道与阀门。
发事件。
实施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对油气集输设备进行检查 、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
运行,降低事故风险。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油气集输事故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
置流程和责任人。
油气集输环保要求
减少排放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油 气集输过程中的废气、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环保监测
建立环保监测体系,对 油气集输过程中的污染 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
天然气脱水系统
脱水原理
脱水效果
天然气脱水系统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将天然气中的水分去除,以防止水合 物形成和管道腐蚀。
脱水后的天然气应满足管道输送和加 工要求,同时减少对设备和管道的腐 蚀。
主要设备
脱水装置包括吸附剂、吸收剂和冷凝 器等,根据不同的脱水原理选择相应 附等技术将天然气中 的轻烃类组分回收。
安装与维护

油气集输流程培训课件(ppt 34页)

油气集输流程培训课件(ppt 34页)
一级半流程也称选井点流程,是在集中处理 站之外,布置若干选井点,选井点仅设份井计量 用的选井阀组,不设计量分离器和计量仪表。
5 按流程的密闭性
有开式流程和密闭集油流程之分。在集中处理站进行 原油稳定工艺前,原油通过常压储罐(立式固定顶储罐), 这种流程称开式流程。因为常压储罐不能避免原油的工作 损耗(大呼吸)、呼吸损耗(小呼吸)和闪蒸损耗,原油 中大量易挥发组分将逸出大气。开式流程不仅污染环境还 影响油田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故集油流程应采用密闭流程。
液化石油气的质量指标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和C4。 1.组成要求:
a.C1+C2含量:不大于3%(摩尔百分数) b.C5+含量:不大于2%(摩尔百分数) 2.饱和蒸气压:
38℃时的饱和蒸气压不大于15个大气压(绝对)
-10℃时的饱和蒸气压大于3个大气压(绝对)
3.体积含水量:不大于0.5%
净化污水标准 对于净化污水有两个标准,分别为回注标准和排放 标准,对其所含杂质的要求不同。
集油流程的分类:
1 .按集油加热方式

油井至计量站出油管线的加热方式有:不加
热、在井场加热后井流进入出油管线、热伴随
(热水、蒸汽)、掺输(掺热水、掺热油、掺蒸
汽)等,相应将集油流程命名为不加热集油流程、
井场加热流程、热水伴热流程、蒸汽伴热流程、
掺热水集油流程、掺热油集油流程、掺蒸汽集油
流程等。
b.流程密闭,降低损耗; c.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气资源,生产稳定原油、干 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等产品,减少油田生产 的自耗气量; d.采用先进高效的处理设备,如高效分水设备、 高效泵等。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必然要产生三废: ◆ 废液(含油污水、污油); ◆ 废渣(含油泥砂、污垢); ◆ 废气(加热设备排放气、特殊情况下的放 空天然气)。

《油气集输》PPT课件

《油气集输》PPT课件

二、稳定操作参数的确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操作压力(设计最高、最低压力) • 原油稳定塔都是在一定压力条件下进行操
作的 ,通常情况下,原油稳定塔的最高操 作压力为0.55MPa • 塔顶的最低压力应能保证塔顶产品能克服 冷凝设备及管线、管件的阻力,顺利地流 到回流罐或泵的入口。
2.操作温度(汽化段、塔底和塔顶 等各部位的操作温度)
三、负压闪蒸原油稳定系统的操作
• 1.投产前的准备工作 ①联系电脱水、分析化验、原油储罐、天然气处 理以及供热、供水、供电等本装置的上下游岗位, 做好投产的准备工作。
• ②检查本装置的设备、管线和仪表,注意应拆除 的盲板是否已经拆除,放空阀门是否关闭,法兰 是否上紧,仪表接头、就地指示的压力表、温度 计是否安装好,压缩机状况是否良好等。
• ④稳定塔真空度突然下降:可能是因进料油量突然增大、 原油中含水太高、塔底液面猛升、真空系统漏入空气、压 缩机进口堵塞等原因引起。检查确定事故原因后,进行相 应的处理。
四、分馏法原油稳定系统的操作
• 1.投产前的准备工作 • 2. 投产 • 3.装置的正常操作 • 4.停运操作 • 5.常见事故的处理 • ①停电:若停电时间较短,按临时停车处
进出口阀门。 • ⑤用水蒸汽扫净设备、管线内的油和油气。
5.常见事故的处理
• ①压缩机故障:停运故障压缩机,改用备用压缩机,检查 维修故障压缩机。
• ②冷却水中断:关闭冷却器进出水阀门,查明停水原因, 排除故障,恢复供水后再打开冷却器进出水阀门。如果停 水时间较长,应考虑停车。
• ③停电:如果是短时间停电,可启用稳定塔旁通流程,使 来料暂时直接进储油罐;关闭塔底原油出口阀和压缩机的 进出口阀门,以保持稳定塔的液面;关闭三相分离器的出 口阀门,维持三相分离器的液位;冷却水可继续循环。如 果是长时间停电,应按停车操作,实施停车。

油气集输工艺PPT

油气集输工艺PPT

油气集输工作任务与范围 油气集输的工作任务是将分散的油井产物、分别 测得各单井的原油、天然气和采出水的产量值后, 汇集、处理成出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 天然汽油,经储存、计量后输送给用户的的油田 生产过程。 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是指以油井为起点,矿场原 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场业务。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
3、节约能源、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a.充分利用自喷井、抽油井的能量,减少转油 环节,在有条件的油田提高第一级的分离压力, 减少动力消耗; b.流程密闭,降低损耗; c.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气资源,生产稳定原油、 干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等产品,减少油田 生产的自耗气量; d.采用先进高效的处理设备,如高效分水设备、 高效注水泵等。
分离器基本组成

入口分流器

重力沉降区
集液区 捕雾器



压力、液位控制
安全防护部件

卧式分离器工作原理
入口分流器 : 油、气流向和流速突然改变,使油气得以初 步分离 集液区:分离与缓冲 捕雾器:聚结、合并成大油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集液区 重力沉降部分:气体通过重力沉降部分,被气流携带的油 滴在此部分靠重力降至气液界面,未沉降至液面的粒径更 小的油滴随气体流经捕雾器除去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
4、集输系统应安全可靠,并有一定的灵活性
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是连续的,无论哪一个环 节发生故障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全局生产产生影响; 另外,油田地域大,点多、面广、线长,抢 修困难,要求集输系统简单、可靠、安全。一旦 发生异常情况,要有调整的余地。
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
5、与辅助系统协调一致,并有经济性 集输系统要满足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具有经济性, 满足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并且与供排水、供电、道路、 通讯、土建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海上油气田生产辅助设施有别于陆上油田,考虑到海 上设施远离陆地,海上运输的困难,需要设置相应生产辅 助系统。 海上生产辅助系统包括:⑴安全系统;⑵中央控制系 统;⑶发电/配电系统;⑷仪表风/工厂风系统;⑸柴油、 海水和淡水系统;⑹供热系统;⑺空调与通风系统;⑻起 重设备;⑼生活住房系统;⑽排放系统;⑾放空系统;⑿ 通信系统;⒀化学药剂系统。

油气集输基础ppt

油气集输基础ppt






油层
一、概述
8、集输技术指标
技术水平 河南油田
指标名称
平均水平
油气集输密闭率(%)
81%
油气损耗率(%)
原油稳定率(%)
输油泵效率(%)
加热炉效率(%) 处理吨油燃油当量耗量 (kg/t) 处理吨油耗电量(kW.h/t)
处理吨油药剂耗量 ( kg/t )
0.23
46%
49 76.5 2.31 2.43 0.5
-
一、概述
2、油气集输主要内容
油气集输与其关联系统框图
油井
计量
天然气去处 理装置
油气分离
加药装置 加热
伴生气
轻烃回收 原稳气
原油脱水 原油 原油稳定
污水
原油储存
污水处理
用气点 产品装车 原油外输
原油装车 污水回注
-
一、概述
3、中石化油气田主要特点
采出液含水高
陆上高含水油田

区块多

滩海油田

油气水处理工艺
-
一、概述
2、油气集输主要内容
(6)原油储存:将出矿原油储存在常压油罐中,保持原油生产与销 售的平衡 (7)天然气脱水:脱除天然气中的饱和水,使其在管道输送或冷却 处理时,不生成水合物。对含CO2及H2S天然气可减缓对管道及容器 的腐蚀。 (8)轻油回收:脱除天然气中的烃液(液化气、轻油等),使其在 管线输送时烃液不被析出;或专门回收天然气中烃液后再进一步分 离成单一或混合组分作为产品。 (9)烃液储存:将液化气、轻油分别储存在压力容器中,保持烃液 生产与销售平衡。 (10)输油、输气:将出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轻油经计 量后,用管道配送给用户。

第二章集输流程-PPT课件

第二章集输流程-PPT课件

式中
XB (213) bi
当为宾汉姆塑性体时,
8 d b Bi 13 4 b B i1 3 b B i4 (2 1)4
2.不加热集输的基本出发点
——改变流体在低温下流动性
(1).低温下集输管线压降过大,井口回压过高, 不能
正常集输.
例如:塔里木油田混合原油,密度(20°C)858Kg/m3, 凝
原油含水达到或超过转相点以后,油井产液随
含水的增加,井口出液温度上升,有的油田低含水时 15°C~ 20°C,高含水时可达 30°C.
由管线的散热平衡知,从热力上保证管线正常集 输
的条件是:
KDL(tav-t0)GC(t1-t2) t1, t2 ,tav——分别为集油管线的起点, 终点, 平均温度,°C; D——管径,m; L——管线长,m; G——产液量,kg/s; K——总传热系数,W/(m2·°C); C——比热容, J/(kg·°C).
(2).采取措施,改善低温流动性,降低摩阻 压降
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延缓正常集输低温下石 蜡的析出,改变石蜡的结晶形式使其不能形成 大片网络,改变原油在管路中流动的边界条件, 是指容易流动,并表现较小的流动阻力,这时, 原油或者不能形成非牛顿流体,形成以牛顿流 体为连续相,以非牛顿流体为非连续相的流体
原则—两低两高,即低能耗,低投资,高效益,高水 平.
三.高效油气集输与处理系统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三全,两配套,一化。 三全:油气水系统全密闭
油气水产物全处理 油气水质量全合格 两配套:配套高效低耗工艺和高效节能设备 一化:生产管理自动化
四.油气集输流程能耗
油气集输与处理能耗占原油生产能耗的
30%~40%.油气集输流程分为集油,脱水,稳定,储运四 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规模的确定 能量的利用问题 系统的密闭程度 管网 自动化问题
路漫漫其悠远
油气集输流程的建设规模
如果油田投产初期不含水,则流程的建设规模 可用下式计算:
如果油田投产初期含水,则流程的建设规模 可用下式计算:
路漫漫其悠远
集输流程的分散和集中程度 单井计量,单井分离 集中计量,集中分离 单井计量,集中分离
计量气液两相的流量并测定液相中原油的水含量,从 而求得油、气、水产量。计量后的气体或者进入油田 的集气管网,或重新与液相混合,并和其他油井产物 汇合后输送到集中处理站。 ❖ 新发展:现已开发出多相流量计可以同时计量管道内 油、气、水流量,无需将井流通过分离器分成气液两 相后进行计量。但因其对复杂井流的适应性和计量精 度尚有待提高,价格高。所以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 仅用于海洋、沙漠油田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场合。
路漫漫其悠远 污水循环使用,管线腐蚀、结垢严重。
4.热水、蒸汽伴热集油流程
路漫漫其悠远
热水伴热集油流程与掺水流程类似,循环水泵自水罐 吸水,增压、加热后,经阀组分配、经保温的热水管 线输送至各井口。回水管线与油井出油管线用保温层 包扎在一起,通过热交换加热油井井流,达到安全集 油的目的。
优点: 通过管道换热,间接地为油井出油管线提供热能, 流程的安全性比较好; 热水不掺入井口出油管线内,油井计量比较准确。
优点:
解决了高粘度原油的开采问题;
投产容易,停产简单,管理方便,生产安全。
井场、干线不设加热炉,节约燃料。
有效地降低回压,可适当扩大泵长的集油范围,特 别在原油含水率处在转相阶段,更有利于降粘和脱 水。 井场设备少,有利于实行自动化管理。
缺点:
掺入各井的活性水量不易稳定控制,参入水、地下 水、产油量无法分别直接计量,给油田动态分析造 成一点的困难。
集输流程设计的原则
➢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应密闭,降低油气损耗 ➢ 充分收集与利用油气资源,生产稳定原油、干
气、液化石油气、轻油等产品,减少油田生产 的自耗气量 ➢ 充分利用油井流体的压能和热能,减少转油环 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提高第一级分离压力, 减少动能消耗
路漫漫其悠远
集输流程设计的总趋势
简化井口和计量站、尽量采用二级布站和密 闭流程、完善联合站、减少占地、方便管理
路漫漫其悠远
流程密闭的措施
采用卧式罐代替立式常压罐,并架高。使离心 泵的入口压力不低于卧式罐的压力,避免气体 析出
充分利用自喷井和抽油井的能量,减少接转油 的环节。这就需要考虑布站方式
采用油气混输泵,这就避免了先进行油气分离 再加压输送的情况
采用大罐抽气,避免常压罐中的油气蒸发损耗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三类、为多井串联集油流程,若干口井共用 一根出油管线,将井流送往集中处理站进行气液分 离、原油脱水和稳定,由设在井场的计量分离器对 油井产量进行连续测量,或用移动式计量装置对各 井进行周期性计量。
路漫漫其悠远
计量站
是对所辖油区各油井油气水产量进行计量的场所。 ❖ 常用做法:井流导入分离器,分离成气液两相,分别
路漫漫其悠远
油气集输设计的评价标准
可靠性 适用性 先进性 经济性
路漫漫其悠远
油气集输的的典型流程
按集油加热方式 ✓ 不加热流程 ✓ 加热集油流程 ✓ 掺热水(热油)集油流程(双管流程) ✓ 热水、蒸汽伴热集油流程
按集油管网形态 多井串联流程 环形集油流程
按通往油井的管线数量 按集油系统的布站级数 按流程的密闭性
油气集输课件流程设计 及典型流程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31
第一章 油气集输的流程
集油流程
收集、计量油井产物的过程
第一类、每口井有单独的分离、计量设备,有 时还有单独的油气处理设备,适用于特高产井,流 程的经济性差。
第二类、计量站集油流程,每口井有单独的出 油管线,把油井产物送往计量站,在计量站内轮流 计量每口油井的油气产量,此后与其他油井产物汇 合输往集中处理站,这种流程用的最为广泛。
优点:
可代替接转站;
降低井口回压、增加油井产量;
使井流的输送距离增大、扩大集中处理站的管辖 范围;
还使卫星油田的油气得以经济地开采;
由于上述优点多相泵不但在海洋、沙漠油田,而且陆地 路漫漫其悠远 油田也有广泛的应用。
3.掺热水(热油)集油流程(双管流程)
路漫漫其悠远
在稠油中掺入一定数量、一定浓度的活性剂水溶液, 使稠油形成水包油性乳状液,使原来的油与油、油与管 壁之间的摩擦,变成水与水、水与管壁的摩擦,使表观 粘度大大降低。 也可以掺入热水、热油。
路漫漫其悠远
1.不加热流程
油气以单独的出油管线与计量站相连,各井产 物在计量站轮流计量。
路漫漫其悠远
2.加热集油流程
路漫漫其悠远
又叫小站流程,特点是:单井进站、集中计量、油 气混输、集中处理;
加热流程适用于倾点和粘度较高的石蜡基原油,有 较高的单井油气产量,井口出油温度或管线输送温度 低于原油倾点。当井口能量不能使油井产物送往集中 处理站,在计量站和集中处理站之间增设接转站。分 离缓冲区的作用。近年来新研制了混合物增压多相泵 。
路漫漫其悠远
集输流程的设计
什么是集输流程? 油气集输流程是油、气在油田内部流向的总说明, 即从生产油井井口起到外输、外运的矿场站库,油 井产品经过若干个工艺环节,最后成为合格油、气 产品全过程的总说明。
设计流程时要考虑的几个基本条件。 设计的基础 按流程配置集输系统的地面工程 集输系统与各工艺环节的关系 要加强技术储备和技术情报信息的交流与消化吸收
缺点: 计量站和井口间有三条管线(井流、热水、回水) ,投资大、钢材消耗多、热效率低。单井计量、多井串联、油气混输、集中处理。 优点:
路漫漫其悠远
单井计量,单井分离
路漫漫其悠远
集中计量 集中分离
路漫漫其悠远
单井计量,集中分离
路漫漫其悠远
集输系统的压力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0004-98规定:自喷井 、气举井的回压为工程适应期间最低油管压力 的0.4~0.5倍,但不宜低于0.4MPa(表压)
抽油井回压不高于1.5MPa(表压) ,而高于 4.5Kg/c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