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病理性近视需防治结合
预防
高危人群:高度近视家族史、远视储备少、用眼 负荷大且双眼视功能异常
宣教: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 定期眼底检查,遇闪光感,尽快检查。
眼轴控制
后巩膜加固术:控制近视发展和预防眼底病变 周边离焦软镜?阿托品?
并发症的治疗
CNV :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室一线治疗 斜视 手术 黄斑孔 、网脱: 玻切或联合注气手术 周边网膜病变:初发可半年随访,不能随访的必要时行视网
近视
单纯性高度近视以屈光矫治为主
框架眼镜 简单有效,但边缘厚,较重,眼镜外观缩小,网膜像缩 小
接触镜
软镜 建议高透氧的硅水凝胶软镜 、周期短 硬镜 光学性能好、角膜散光可通过泪液镜矫正。
角膜屈光手术
基质手术 FS-Lasik(<-12.00D),SMILE(<-10.00D) 表层手术 PRK、LASEK、TPRK(<-8.00Ds) 禁忌:圆锥角膜、角膜薄(<480µm,预期剩余低于250µm)
玻璃体液化、后脱离
黄斑漆裂纹、Fuchs斑, CNV,牵拉性黄斑裂孔、 劈裂、网脱
辅助检查
屈光:主客观验光,等效球镜度在-6.00D以上 眼轴:IOL-Master或Lenstar/A超
单纯性高度近视:曲率性和轴性 病理性近视:当角膜43D时,眼轴大于26.5mm
视觉电生理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高度近视患者 从6岁到80岁的眼底演变图 启示?个体、群体
2
高度近视流行病学数据
全球高度近视1.63亿,到2050年将达到9.83亿 亚裔人群患病率远高于非亚裔人群 亚裔人群中,青年患病达6.8%~21.6% 我国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原创2018-01-08瞿佳等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专家共识Consensus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19(12):705-710.前言近十年来,全球的近视和高度近视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
根据Holden等[1]2015 年发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上的报道,2010 年全球近视人群18.93 亿,占27%,高度近视人群1.70 亿,占2.8%,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近视患病率接近50%,远远高于澳洲、欧洲、北美和南美地区。
按目前的患病率预测,至2050 年,全球近视人群将达到49.49 亿(52%),高度近视人群达到9.25 亿(10%)。
Rudnicka等[2]的调查发现,东亚15岁人群近视患病率高达69%,因此,必须及早进行干预,有效减少近视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和视力丧失,减轻由此而造成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
在人的屈光发育过程中,从出生至3 岁是一生中屈光度数变化最快的时期,初生婴儿中,大部分为+1.50~+2.00 D的低度远视,伴随着成长,角膜曲率逐渐平坦,眼轴逐渐延长,至学龄期逐步完成正视化的过程,期间部分儿童开始出现近视并逐渐加深[3]。
因此,0~3岁,是视觉发育最关键的时期,0~12 岁则为敏感期,对敏感期的儿童进行科学的屈光检查,并及早、准确矫正屈光不正,定期随访,将有助于减少屈光不正未矫正及近视增长过快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降低高度近视致盲的风险。
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的情况,参考美国眼科学会(AAO)相关的视光临床实践指南及大量文献,形成此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旨在为儿童屈光不正矫正提供指导性意见。
1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屈光不正包含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根据年龄和屈光度不同,矫正的原则相应发生变化。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而且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8-10],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
为了进一步标准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特撰写此专家共识。
1 高度近视的定义及分类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 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
本共识将高度近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 其近视度数高, 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并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表现为近视终生进展, 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并伴有眼轴不断地过度增长〔> 26.5 mm〕。
2 高度近视的诊断2.1 症状[11]2.1.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症状〔1〕视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远视力下降的程度和视近清晰的距离均与屈光度数有关, 近视度数越高, 远视力下降越明显, 视近清晰距离越近, 但矫正视力尚正常。
〔2〕飞蚊症:玻璃体变性、液化形成的漂浮物投影在视网膜上引起黑影飘动的感觉, 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 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3〕视疲劳:多见于伴有散光、屈光参差的近视, 可表现为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闪光感、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等。
2.1.2 病理性近视的症状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 表现为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1〕视力下降:病理性近视的裸眼远视力有较大损害, 近视力在出现眼底及晶状体并发症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区别于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 矫正视力进行性下降。
〔2〕视物遮挡: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引起视物遮挡感。
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遮幕感。
〔3〕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 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 可出现视物变形。
高度近视及其防控意义
为什么阿托品有近视控制作用而托吡卡胺没有?目前的科学研究还不明确阿托品近视控制的作用机制,推测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视网膜和巩膜,且由M1和M4受体介导,通过作用于M1和M4受体来实现的,与放松调节无关,但托吡卡胺无相应的受体作用。
由上述研究成果可见,在该研究中托吡卡胺作为对照组,使用它的儿童每年近视进展为1.06±0.61D/Y,可以认为托吡卡胺没有近视控制作用。
o参考文献Y F Shih , C H Chen, A C Chou,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tropine on controlling myopia in myopic children.J Ocul Pharmacol Ther .1999 Feb;15(1):85-90. doi: 10.1089/jop.1999.15.85.该研究还显示,0.5%、0.25%、0.1%阿托品组中分别有61%、49%、42%的学生没有近视进展,托吡卡胺组则有8%的学生没有近视进展。
但0.5%、0.25%、0.1%阿托品组中分别有4%、17%、33%的儿童仍然有快速近视进展(>-1.00D/Y,即每年近视增长大于100度),托吡卡胺组则有44%的学生近视进展快速。
如图2所示:图2 使用0.5%、0.25%、0.1%的阿托品和0.5%托吡卡胺滴眼液后近视进展比例分析据2016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63亿人患有高度近视(占总人口的2.7%),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到9.38亿(占总人口的9.8%)。
在区域分布上,亚裔人群的高度近视患病率远高于非亚裔人群:非亚裔人群中,青年人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为2.0%~2.3%,中老年人的高度近视患高度近视及其防控意义王晓瑛作者简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眼科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关于近视防控文件
关于近视防控文件近视是目前我国青少年常见的眼健康问题之一。
为了加强对近视的防控工作,保护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都需要共同努力。
本文件将重点介绍近视的危害、防控措施和相关政策,以期提高大家对近视问题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近视的危害近视不仅会降低视力,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眼健康问题。
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等因素都会增加近视的发生风险。
近视还可能导致眼轴过长,增加了视网膜脱离、黄斑部病变等眼病的风险,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近视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二、近视的防控措施1. 提倡科学用眼: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每次用眼不宜过长时间,应适时休息。
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一定距离和角度,避免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避免低头、瞪眼等不良习惯。
2.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有助于眼球的调节功能,可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
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孩子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如晨跑、运动等,增加阳光照射和视觉刺激。
3. 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保持充足的室内照明和良好的书写距离,避免用眼疲劳。
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眼睛的恢复能力。
4. 加强眼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眼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防控知识。
教师和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5. 定期眼科检查:学校和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近视问题,避免近视的进一步发展。
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以保证视力正常。
三、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了加强近视防控工作,我国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例如,教育部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眼健康教育,合理安排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大对青少年眼健康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开展定期的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干预近视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政策出台,如北京市要求学校设置“视力保护区”等。
青少年如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青少年如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600度以上的近视即被称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眼病,不仅远视力非常差,而且容易引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一系列眼部并发症,还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是可致盲的眼病。
时下,不少初中生、高中生已跨入高度近视的行列,视力不佳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影响到日后的升学及专业选择,即便想通过近视手术恢复视力,也可能因度数太高、眼部条件差而被近视手术拒之门外。
因此,青少年如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是关乎健康、前途甚至是关乎下一代的大事。
眼科专家指出,青少年为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应做到:
1、定期检查视力、及时更换眼镜。
儿童应从三岁开始进行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青少年应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视力,及时了解近视变化趋势。
当镜片出现严重磨损、划痕、镜框变形或眼镜度数不合适时,应重新验光配镜。
配镜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验配度数准确、配戴舒适的眼镜有助于减缓近视发展。
2、采取有效方法控制近视发展。
近视一旦形成便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手段进行矫正。
框架眼镜是基本而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近视年龄较小、近视发展较快的青少年来说,角膜塑形镜是控制近视加深的更有效方法。
3、改变不良用眼习惯。
近视除了一部分先天遗传因素外,很多与用眼不当有关。
要避免近视度数不断加深,防止器质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很重要。
比如不长时间疲劳用眼;不关灯玩手机;不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看书;不趴着、躺着、走路或在运动的车厢里看书;注意用眼的劳逸结合,多进行户外活动,放松眼部调节,消除眼疲劳,加强眼保健等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治指南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治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6.01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
•【施行日期】2018.06.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医政医管
正文
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治指南的通
知
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等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等低视力防控工作,我委组织编写了《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治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可从我委网站下载),供医疗卫生机构在防治工作中应用,请你们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附件:1.近视防治指南
2.斜视诊治指南
3.弱视诊治指南
(代章)
2018年6月1日。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李中明
适应症
• 验光中屈光度波动明显
力正常者
• 深色虹膜可增加使用量,表麻可减轻 眼部刺激
禁忌症
• <3月
•唐氏综合征、癫痫、痉挛性麻痹、颅脑外 伤、闭青、低色素、药物成分过敏
闭青及药物成分过敏者
闭青
睫状肌麻痹篇
睫状肌麻痹-注意事项
阿托品 • 皮肤潮红、口干、发热、恶心呕吐等 赛飞杰 散瞳后3 d内患者有眼部畏光、视近模 美多丽 散瞳后6~8 h内患
矫正方式及近视防控
户外活动
• 每天2 h或每周10 h的户外活动(主要是户外强光暴露,与是否运动无关)
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病率,但控制近视增长的效果不明显。 •因此对于尚未近视的儿童,增加户外活动可作为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
矫正方式及近视防控
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谢谢
注意
事项
• 散瞳后21 d内有畏光、视近模糊等
• 滴药后按压泪囊对应位置2~5 min有助 于减轻全身反应
糊症状
者有眼部畏光、视
近模糊症状
睫状肌麻痹篇
LOGO
矫正方式 近视防控
光学矫正
适合
单光框架
大部分需要屈光矫正的儿童 研究表明,和框架眼镜相比,近视 伴内隐斜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框架 眼镜后近视增长缓解0.25 D,差异 没有临床意义 ①屈光不正伴有调节不足或双眼视功能异常者
散光篇
什么是弱视? 屈光矫正 什么 D的顺规及逆规, >1.00 D的斜轴散光
• 需矫正的远视、近视中伴≥0.50D散光均需矫正,伴0.25D能明显提高视力 •注意:初诊2.00 D以上散光或随访时散光变化较大者应排除圆锥角膜可能
随访
• 一般6m • 伴视功能异常、斜弱视3月 • 中度弱视1月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医路有你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医路有你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2环境因素
影响高度近视进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近视发病年龄、近距离用眼负荷、户外活动时长、书写姿势、受教育程度、饮食营 养、家庭学校光环境、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和睡眠时长等。
随着社会环境变化,高度近视发病率出现持续增长趋势。2001—2015年,18岁 高中学生高度近视率从7.9%上升至16.6%。中国人群万人高度近视队列研究表 明,COVID-19疫情期间,6~18岁儿童青少年平均高度近视率从4.11%(2019年 6月)增长到4.99%(2020年6月)。此外,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率与教育压力密切 相关,提前1年入学的儿童高度近视风险将增加1.4倍。
医路有你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2辅助检查
2.2特殊检查
医路有你
3.2.2.43D磁共振成像(3D-MRI)或B超当需要判定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 和分级时可行3D-MRI或B超检查,3D-MRI可实现高度近视患者眼球结 构的完整成像。 3.2.2.5遗传筛查对于早期出现眼轴长度和SE快速增长或父母一方为高 度近视的近视儿童,应增加高度近视遗传易感筛查,开展高度近视遗传多 基因风险评估PRS),监测遗传风险,辅助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早筛早诊和 临床上的防控干预。此外,马凡综合征、Marchesani综合征、BardetBiedl综合征、眼皮肤白化病等超过100种单基因综合征型遗传病常伴发 高度近视表型,建议临床诊断中开展基因筛查、区别诊断。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17•【文号】国卫办医政函〔2024〕168号•【施行日期】2024.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和加强我国近视防治工作,我委组织对2018年印发的《近视防治指南》(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进行修订,形成了《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司栏目下载),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抓好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5月17日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与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
(二)分类与分期。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或各屈光成分的屈光指数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屈光性近视又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调节性近视三种。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屈光力基本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类型。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之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正常。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远视
3~10岁 3.00D以上需矫正 结合小瞳检影、调节、双眼视 功能及患儿依从性确定处方
10岁以上
中高度远视需矫正
如不伴斜弱视,全矫度数 1/2~2/3 伴内斜足矫、外斜欠矫,需结 合矫正视力、调节能力及视功 能给予处方
随访:一般半年;伴斜弱视、视功能异常者每3 个月随访 重度弱视每月随访
散光
膜光凝术
其他
重视双眼视功能训练与康复
调节功能 聚散功能
低视力康复
助视器 生活技能、阅读技能、定向行走、心理康复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
儿童屈光发育
快速发育期(关键期)
出生3岁;眼轴16.5mm22.5mm 慢性发育期(其中3~12岁为敏感期)
3岁18岁;眼轴22.5mm23.5mm
ERG a波、b波振幅下降,峰值延长 VEP 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EOG Arden比降低、光峰和暗谷降低
视野 生理盲点扩大、旁中心暗点、弧形暗点。如网脱大片视野缺损 眼底造影 CNV、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OCT 神经纤维层、玻璃体后脱离、黄斑裂孔、CNV、网膜前膜
近视的评估
间歇性外斜视或较大外隐斜者全天足矫
随访
一般半年 屈光改变≧0.50D,换镜 变化0.25D,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者也建议给予新处方。
远视
婴幼儿
屈光度
1岁
屈光参差低 ≧6.00D 于2.50D
屈光参差高 ≧2.50D 于2.50D
2岁 ≧5.00D
≧2.00D
3岁 ≧4.50D
≧1.50D
高度近视的定义和分类
单纯性高度近视
近视高于6.00D,但成年后趋于稳定,不伴有导致不可逆 损坏的眼底病
高度近视的危害与防治
高度近视的危害与防治作者:罗兴中来源:《老友》2020年第02期高度近视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人至老年,其产生的并发症更多,危害性更大。
什么叫高度近视呢?简单说,就是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上。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前后直径比正常人长得多。
一般眼球每拉长1毫米,近视度数就增加200度至300度。
由于眼球前后径增长,眼球壁会变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部变化,甚至引起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
一、并发症及危害性1.玻璃体混浊。
高度近视患者最容易发生玻璃体混浊。
眼球里的玻璃体本来是透明的胶样物,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眼球过长,玻璃体也被迫跟着牵拉变形,逐渐产生液化、变性,形成混浊。
此时,高度近视患者就会感到眼前有像小虫子一样的黑影飘动。
2.黄斑病变、变性、出血,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因拉长而变薄,血液循环受影响,故易发生黄斑病变、变性,甚至出现毛细血管断裂出血。
特别是当眼球剧烈震动或受到外力冲击时,视网膜容易破裂,引起视网膜脱离。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失明。
3.视疲劳、外斜视。
高度近视患者看远处东西不清楚,故看东西时会不由自主凑得很近,这样就使两眼过度向内聚集、调节,时间一久就会产生视疲劳。
高度近视患者为避免视疲劳,经常自动放弃同时使用两只眼睛看东西,而是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
这样由于一只眼睛常废弃不用,少数患者就会慢慢变成外斜视。
所以高度近视患者应及时配一副合适的眼镜,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尽可能避免出现并发症。
二、预防和矫正1.预防手段首先,患了高度近視就要定期上医院进行眼科检查,以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同时,应配一副合适的眼镜。
高度近视患者如果不戴眼镜,看东西就会很吃力,必须把眼睛凑近要看的东西才能看得清楚。
这时眼外肌就会收缩,压迫眼球,使眼球变得更长,加深近视度数,成为恶性循环。
故高度近视患者必须经常戴眼镜,避免度数加深。
其次,不宜做精细费眼的工作,也要避免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期玩手机、电脑等。
因为近距离过度用眼时,眼内外肌需要不断地调节。
高度近视怎么预防度数加深
高度近视怎么预防度数加深高度近视,是指近视眼度数达到600度以上的情况,会给视力和眼睛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那么,如何预防高度近视度数的加深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注意用眼卫生。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应该每隔一段时间闭目休息,远离辐射强光。
在室内弱光环境下用电脑或手机容易造成眼睛疲劳,需要适当增加灯光强度,保持适度的亮度。
适时使用防蓝光眼镜,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其次,良好的用眼习惯也是预防高度近视的关键。
在学习或工作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用眼距离,保持适当的放松与休息时间。
不要长时间翻阅书籍或长时间用眼,要注意适当眨眼,不过度用眼造成眼睛疲劳。
另外,正确的阅读姿势和距离也很重要,不能低头或者看书距离过远。
再者,呵护眼睛健康,保持适当的运动和户外活动。
长时间闭目读书或者过度用眼容易导致眼睛肌肉疲劳,应该适当进行眼部锻炼,如远近对焦、眼球转动等动作。
户外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度数加深,因为户外光线中的紫外线对眼球有益,有助于控制近视度数增长。
此外,合理的饮食也是预防高度近视的重要因素。
应该每天摄入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锌等元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牛奶等,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和视力。
均衡饮食,增加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有益于预防近视度数加深。
综上所述,预防高度近视度数加深需要多方面的注意和努力。
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良好的用眼习惯,呵护眼睛健康,合理的饮食等方面都是关键。
只有坚持这些预防措施,保护眼睛健康,才能有效预防高度近视度数的加深。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有所帮助,预防高度近视度数加深,让我们共同呵护眼睛健康。
近视防控专家共识与指南
近视防控专家共识与指南《近视防控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近视防控这个重要的事儿。
你说这眼睛啊,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小窗户,要是这窗户模模糊糊的,那可多闹心呀。
想想看,要是连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那学习得多费劲;要是走在路上看不清对面来的人是谁,那多尴尬呀。
现在的孩子们呀,学习压力大,经常要长时间看书、做作业,眼睛可累啦。
还有那些电子产品,什么手机呀、平板呀,吸引力可大了,孩子们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眼睛能不受伤害吗?就像你一直让一个人干活不休息,那他能不累垮嘛。
那咱怎么保护好这双宝贵的眼睛呢?首先呀,得注意用眼的姿势。
看书、写字的时候,可别趴着、歪着,要坐得端端正正的,眼睛离书本得有个合适的距离。
就像站军姿一样,得有个标准的姿势。
然后呢,别老是长时间用眼。
看一会儿书或者玩一会儿电子产品,就得让眼睛休息休息。
可以闭上眼睛,做做眼保健操,按摩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让眼睛放松放松。
这就好比是让累了的人坐下来喝杯茶,休息一下。
还有啊,多去户外活动活动。
去看看绿色的植物,看看远方,让眼睛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
别老是待在屋子里,那眼睛都没机会放松啦。
去外面跑一跑、跳一跳,眼睛也跟着活动起来。
我记得我小时候呀,那可没有这么多电子产品。
我们经常在外面疯玩,眼睛也没什么问题。
现在的孩子们可得注意啦,别让这些电子玩意儿把眼睛给害了。
再有就是,要定期去检查眼睛。
就像车子要定期保养一样,眼睛也需要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要是有问题,早点发现早点解决,可别拖拖拉拉的。
总之呀,保护眼睛就得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得长期坚持才行。
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别等眼睛真的近视了才后悔莫及呀。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吧!。
2018最新发布:《近视眼防控前置共识》
2018最新发布:《近视眼防控前置共识》本文转自:眼科医生李建波 2018年12月14~16日在三亚召开的2018第七届全国近视眼防控高峰论坛于闭幕式上提出了《近视眼防控前置共识》,由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美视美景眼科中心梅颖教授代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曾骏文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教授宣读并发布了此共识,共识提出:“儿童近视眼防控年龄越小越好,越早越好;新生一代应从出生就开始预防近视”的目标。
完整共识内容见下文:1、遗传近视是多基因病,是指除了决定于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因素之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视近行为会使眼球向适应看近的近视眼发展,但这种生活模式造成的对人体基因的影响却是需要几十万年的过程。
从80年代我国进行中小学生体质检查的数据看,我国近视患病率在快速增长,有调查表明我国近15年来近视的年增长率超过60%。
我们认为这说明环境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因此,目前要做的防控工作,尤其是调整用眼环境和用眼模式的环境干预方法更显其重要。
2、近视眼前置防控机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院眼科有大量的临床眼病病人需要处理,同时儿童近视眼防控的工作是面对“眼睛正常”的海量人口,近视筛查及防控配套医疗资源明显不足。
近视眼的筛查、防控所需专业技术和设备要求相对较低且容易掌握,我们建议除具备相关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外,让能达到近视眼防控筛查、检查技术条件的,通过专业评估和考核的机构也能参与进来,这样能大幅提高近视眼防控的效率和覆盖率。
3、学校:应设置专门的近视眼防控宣教室和符合标准(照度、面积、设备)的检查室,和专职的人员做宣教和档案维护工作。
4、家庭:家长应主动接受近视眼防控的科普教育,即使在3岁前也应该做好近视眼防控,尽量多的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减少连续的近视用眼,确保合理的阅读照明。
家里应备有简易视力表,供家长对儿童视力做定期的检测,有视力变化的情况及时到相关机构进一步检查处理。
近视防控专家共识与指南
近视防控专家共识与指南《近视防控专家共识与指南小指南》先说说这近视防控的基本注意事项啊。
咱都知道,用眼环境很重要,就像种地得有块好地一样。
别在光线太暗或者太强的地方看书、看手机啥的。
我一开始就是,晚上黑灯瞎火地还抱着手机玩,那眼睛度数“蹭蹭”地就上去了。
接下来给你们些实用建议。
那用眼的时间可一定要把控好,就像汽车开久了得休息,眼睛也一样。
看书写字啊,每隔个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就得休息一下,往远处看看,像看看窗外的树啊、房子啥的。
我那时候就傻,一写作业能好几个小时不抬眼,这可不行。
还有啊,多做户外活动。
这就像是给眼睛做个按摩放松,每天尽量保证两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
容易被忽视的点呢,饮食也和近视防控有关系。
很多人都不知道,像胡萝卜啊、蓝莓这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对眼睛特别好。
我以前就只知道吃那些垃圾食品,后来才知道多吃这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多重要,这就像给眼睛提供优质的燃料一样。
说到特殊情况,要是家里有遗传近视的情况,那孩子可得更加注意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他爸妈都是高度近视,他小时候就没有重视,现在的度数高得吓人。
这种情况下,防控措施就得提前做,而且要做得更严格些。
总结一下要点就是,要注意用眼环境,合理控制用眼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注意饮食,要是有近视家族史要特别关注。
咱一定要把这些都放在心上,眼睛可是自己的,要好好爱护。
记住了,千千万万别像我当初那样忽略这些问题,到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而且要把这些融合起来,全方位地进行近视防控,不能光做到一点就觉得行了。
这就好比一个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了能装多少水,哪个环节没做好都可能影响到近视防控的效果。
所以啊,这些要点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一点啊,用眼的姿势也很关键。
弯腰驼背地看书或者躺着看书都是很伤眼睛的。
我之前也有躺着看书的坏习惯,总觉得舒服,结果眼睛越来越差。
咱们要端端正正地坐好,眼睛和书本或者电子屏幕保持一定距离,书本大概三十多厘米的距离就行,这就像给眼睛保持一个安全的社交距离似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全国“爱眼日”活动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卫办医函[2017]391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日期】2017.04.19
【实施日期】2017.04.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全国“爱
眼日”活动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7〕3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厅(教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体育局:
2017年6月6日是第22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为进一步普及科学用眼知识,预防屈光不正,提高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现就开展2017年全国“爱眼日”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
国内外的循证证据表明,坚持适度的户外活动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而且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8-10],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特撰写此专家共识。
1 高度近视的定义及分类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 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
本共识将高度近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 其近视度数高, 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并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表现为近视终生进展, 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并伴有眼轴不断地过度增长(> 26.5 mm)。
2 高度近视的诊断2.1 症状[11]2.1.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症状(1)视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远视力下降的程度和视近清晰的距离均与屈光度数有关, 近视度数越高, 远视力下降越明显, 视近清晰距离越近, 但矫正视力尚正常。
(2)飞蚊症:玻璃体变性、液化形成的漂浮物投影在视网膜上引起黑影飘动的感觉, 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 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3)视疲劳:多见于伴有散光、屈光参差的近视, 可表现为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闪光感、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等。
2.1.2 病理性近视的症状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 表现为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1)视力下降:病理性近视的裸眼远视力有较大损害, 近视力在出现眼底及晶状体并发症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区别于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 矫正视力进行性下降。
(2)视物遮挡: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引起视物遮挡感。
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遮幕感。
(3)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 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 可出现视物变形。
(4)视物重影, 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眼可发生固定性内斜视, 常表现为极度的内下斜视, 眼球转动受限。
(4)色觉异常: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
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 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 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5)光觉异常: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 且较矫正视力更敏感。
暗适应功能也可出现异常, 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
(6)对比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可先于中心视力的下降, 常见异常有高频区敏感度下降、中高频段显著降低、全频段显著降低等。
2.2 体征2.2.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体征(1)眼前段改变:较正视或远视者而言, 高度近视者眼球突出, 角膜厚度较薄, 前房深度较深, 瞳孔较大, 晶状体较厚。
(2)眼后段改变:玻璃体液化混浊; 视盘较大, 呈卵圆形, 稍倾斜, 可见弧形斑, 颞侧居多。
黄斑区多可保持正常。
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变细变直, 脉络膜可表现为进行性变薄。
同时, 由于色素上皮层营养不良, 色素减少, 使得脉络膜大血管及血管间色素透见, 形成豹纹状眼底。
2.2.2 病理性近视的体征病理性近视的体征改变特点集中在巩膜及眼后段:(1)巩膜及后巩膜葡萄肿:巩膜的进行性变薄以及后极部的扩张是病理性近视的重要改变。
一般巩膜扩张随着屈光不正度数加深逐渐累及到赤道部, 但前半部仍可保持相对正常。
后巩膜葡萄肿是病理性近视的特征性体征, 表现为后极部的异常后凸, 后凸处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性。
后巩膜葡萄肿边缘处的视网膜血管呈屈膝样走行, 底部与周边存在屈光度差异。
后巩膜葡萄肿累及黄斑部位引起黄斑萎缩、出血、变性等是病理性近视致盲的主要原因。
(2)玻璃体:病理性近视常较早地发生玻璃体变性, 可见油滴状或线条状液化物和不均匀混浊物飘荡。
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时, 眼底可见一透明的环形物, 称Weiss环。
(3)眼底:除了单纯性高度近视可见的视盘倾斜、弧形斑外, 病理性近视眼底可见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区漆裂纹、黄斑脉络膜萎缩灶、Fuchs斑, 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和神经上皮层下出血时需进一步检查确诊有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病理性近视常并发近视性牵拉性黄斑病变, 可表现为黄斑裂孔、黄斑劈裂、黄斑部视网膜脱离; 此外, 病理性近视还常并发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劈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
2.3 辅助检查高度近视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需通过以下辅助检查全面评估2.3.1 屈光度检测通过客观验光和(或)主觉验光, 必要时使用睫状肌麻痹验光, 确定患者的屈光状态, 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为等效球镜度在-6.00 D以上。
2.3.2 眼轴测量目前眼轴测量的金标准是IOLMaster或Lenstar, 无此设备时可用A超, 单纯性高度近视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 两者眼轴长度不一致; 病理性近视的诊断标准之一:当角膜屈光度为43 D时, 眼轴> 26.5mm。
2.3.3 视觉电生理检查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电图(ERG)可表现为a波、b波的振幅下降和峰时延迟; 视觉诱发电位(VEP)可表现为振幅降低和潜伏期的延长; 眼电图(EOG)可表现为Arden比降低、光峰电位和暗谷电位绝对值降低, 平均波幅较正常人低。
2.3.4 视野检查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常见的视野改变有生理性盲点扩大、旁中心暗点、散在暗点、与生理盲点颞侧相连的弧形暗点等。
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视野缺损。
2.3.5 眼底照相和眼底血管造影现有的眼底超广角全景照相技术可清晰全面记录高度近视出现的眼底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同步检查可全面评估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变化, 可清晰显影CNV、漆裂纹、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眼底病变。
2.3.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现代频域OCT可以清晰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化、玻璃体的后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CNV等病变, 对视网膜脉络膜厚度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高度近视病程进展。
2.3.7 3D-MRI 3D-MRI技术可将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结构完整成像, 可利用其数据对后巩膜葡萄肿进行分级[12]。
3 高度近视的预防与治疗3.1 单纯性高度近视以屈光矫治为主3.1.1 框架眼镜简单有效, 无明显禁忌证, 但存在边缘较厚、镜片较重、眼睛外观缩小及视网膜像缩小等问题。
3.1.2 接触镜需在有专业验配资质的机构验配, 并定期随访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与框架眼镜相比, 配戴者眼睛表观大小和视网膜像大小均不受明显影响, 但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卫生习惯。
接触镜分为软镜和硬镜, 硬镜具有较强的硬度和较好的光学性能, 且可以通过泪液镜矫正部分角膜散光, 可以提供更好的视网膜成像质量。
传统软镜随屈光度数增加而增厚, 透氧能力下降, 但现代工艺可定制高透氧的高度近视软镜, 也可考虑选用。
3.1.3 角膜屈光手术适合屈光度数稳定, 有摘镜意愿的患者。
可选择的主要主流手术方式有:基质手术包括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IK, FS-LASIK)、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表层手术包括机械法去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酒精辅助去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LASEK)及激光辅助去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TPRK)等。
推荐的屈光不正度数矫正范围为[13, 14]:FS-LASIK不超过-12.00 D, SMILE不超过-10.00 D, 表层手术不超过-8.00 D。
圆锥角膜、角膜过薄(中央角膜厚度< 480 μ m, 预期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 250 μ m)及存在尚未控制的眼部活动性炎症或疾病者不宜手术。
3.1.4 眼内屈光手术适用于屈光度数稳定的患者, 尤其适合超过角膜屈光手术适应范围, 或眼表条件不宜进行角膜屈光手术而又有摘镜需求的患者。
可选择的主流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PIOL)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RLE)。
PIOL术多用于晶状体功能完好的年轻人, 现多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 具有可逆性和术后保持原有的调节功能的优点。
FDA批准用于PIOL术的人工晶状体最高可矫正-23.00 D的高度近视[15]。
RLE尤其适用于已出现老视、白内障或晶状体硬化以及晶状体脱位的高度近视患者[16]。
目前已有报道使用RLE矫正的最高屈光不正度数为-24.00 D[17, 18]。
眼内屈光手术需注意术前眼压、眼底、房角结构和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查, 存在尚未控制的眼部活动性炎症或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手术。
3.2 病理性近视需防治结合由于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持续增长, 故屈光矫治手段以框架眼镜和接触镜为主。
除去屈光矫治以外, 还应常规进行眼底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 防止视力不可逆损害。
针对一些高危人群, 需重点防控。
如有高度近视遗传家族史的、远视储备少的、用眼负荷大且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人群。
3.2.1 患者宣教告知患者高度近视容易并发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 嘱咐高度近视患者必须避免或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 如可以游泳、跑步, 但少做跳水、蹦极等运动。
遇到眼前有闪光感觉时, 必须尽快就医, 检查视网膜是否有裂孔。
已发现眼底病理改变的高度近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3.2.2 眼轴控制眼轴增长是病理性近视的基本病理改变。
控制眼轴增长既是控制病理性近视进展的方法, 也是预防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劈裂等眼底病变的有效手段。
后巩膜加固术不仅可以有效阻止前后眼轴进一步增长或缩短眼轴[19], 联合晶状体或玻璃体手术还可以治疗黄斑劈裂[20]、视网膜劈裂[21]。
虽有部分研究初步证明角膜塑形镜[22, 23,24]和低浓度阿托品[25]对高度近视患者有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3.2.3 治疗并发症病理性近视主要并发症包括CNV、近视性牵拉性黄斑病变、视网膜病变、斜视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 有以下几种治疗手段。
(1)CNV: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已经取代传统的光动力疗法(PDT), 是目前一线治疗方法[26]。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显示抗VEGF类药物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CNV, 患者视力显著提高, 解剖学结构改善明显, 且注射次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