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人文专题:城市和城市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和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1102229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和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1102229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和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1102229一、城市化1.定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展、乡村变为城镇的进程就是城市化。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进力。

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数量添加,城市范围扩展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最主要的权衡目的,城市等级在提升〕休息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比重〕3.城市开展的推拉力要素:推力:〔使得人群分开乡村的要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支出低社会效劳充足、自然灾祸等拉力:〔吸引人群离开城市的要素〕失业时机多、社会福利保证水平高文明设备完全、交通便捷等4.城市化的影响〔1〕城市招致的天文环境改动①景观的改动a.大规模的城市树立改动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作了很大的变化。

b.改动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发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水平地影响着周围地域的自然环境。

c.城市树立进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d.城市的消费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搅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域的环境生态。

②土地应用方式的改动a.改动了土地应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树立用地,并构成了城市功用分区。

b.改动了居民的失业方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c.修建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d.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增强。

e.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明普遍浸透,强化了外地与外界的文明交流与融合。

(2)城市环境效果①对自然天文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动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动小气候;〔土壤〕混凝土片面取代自然表土等。

发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效果②对人文天文环境的影响:改动了土地应用方式;改动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动了中央文明;促进社会经济的开展、文明的提高,但也发生了许多社会效果〔如贫穷、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明面貌破坏等〕二、城市化的进程:全球性城市化发作在工业革命后。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1.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同时伴随着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多样化、社会结构复杂、建筑密集等。

2.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三个阶段。

初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低,城市规模小,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较低。

中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逐渐上升,城市规模增大,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增加。

高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达到高水平,大城市数量增多,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比例接近饱和。

3.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经济因素:城市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

社会因素: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

政策因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推动人口向城市转移。

4. 城市化的效应经济效应:城市化可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社会效应:城市化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

环境效应:城市化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5. 城市化的问题与挑战土地问题:城市扩张需要大量土地,导致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资源流失。

就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会问题:城市化加速了社会流动,产生了城乡差距、社会矛盾和城市贫困等问题。

环境问题:城市化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6. 城市化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合理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空间扩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城市经济结构优化水平。

改善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保护环境: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0 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0 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1)可知该市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解析:第(1)题,由图中城市各圈层人口迁入迁出的数值 即可判断出近郊人口净迁入量最大。第(2)题,正确区分和城 市化有关的几个概念,掌握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特征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中心区; 城市“空心化”现象是逆城市化的表现,人口由城市迁向农 村或其他城市,材料仅反映城市内各圈层的人口迁移,不能 判断为逆城市化。也无法判断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近郊区 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故可判断为郊区城市化。
技能共同认知
一、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1.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 要考虑四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 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 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 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 上风向、河流的上游。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 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 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 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 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2)驱动力
推力 拉力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衡量指标: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来表示。
(4)意义 ①带来了 聚落形态 的变化;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③为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 的表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2 城市化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2 城市化 新人教版

1.逆城市化
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 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使部分人口由 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分 析
(1)分析该城市 0~6 km 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的变化。图示 1985 年企业总数为 310,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 60%,则中心城区企 业数量约为 186;2004 年企业总数为 4 733;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 为 20%,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 947;2013 年企业数量 6045,中心 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 8%,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 484。故 0~6 km 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在 1985~2004 年增多,在 2004~2013 年减少。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 耕地面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源 积减少 占用大量耕地 短 水资源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 缺 短缺 水量增大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 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 率,治理水污染
(2017·江苏单科)“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 接受。下图为“1986~ 2015 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 年
B.2005 年
C.2007 年
D.2011 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涨,交通拥堵
为追求更好的生 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 技产业、第三产 业的发展
图解
温馨提示 要特别注意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
方法技巧
方法 城市地租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例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 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 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重点难点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20世纪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 20世纪80年代以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 地域
人口由郊区迁往 人口迁回市区 农村和小城镇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 推力
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2016天津文综,6,4分)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2016天津文综,7,4分)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考点二 城市等级体系
基础知识 1.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 城市按规模和等级来看有大小、高低之分,一般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 的服务范围比规模小、等级低的城市 大 。而城市规模大小与等级 高低,一般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密度与消费水平等 因素有关。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高等级城市一般具有功能多、服务范围大的特点。在一个区域中,一般 高等级(大)城市数量少于低等级(小)城市、相互距离远于低等级城市, 且大城市往往嵌套小城市。

高三地理必修知识点: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

高三地理必修知识点: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

高三地理必修知识点: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是高三地理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城市化现象是指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具体建设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

下面将对城市化现象和城市规划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城市化现象1.1 城市化的定义和标志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

1.2 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服务业发展等都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也对城市化产生影响。

3.政策因素:政府的城市化政策、土地政策、户籍政策等都会对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

1.3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就业机会等。

2.社会影响:城市化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社会流动等。

3.环境影响:城市化会导致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4.文化影响:城市化会促进文化交流、多样化和创新。

二、城市规划2.1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具体建设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布局:对城市的整体布局进行规划,包括城市中心、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区域的规划。

2.交通规划:对城市的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包括道路、铁路、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规划。

3.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不同用途的土地规划。

4.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和规划,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绿化等环境问题的规划。

高考地理总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课件

2.解决措施 控制 城市规模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7-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2019·天津五县区二模)天津市早在1906年就开通了有轨电车,“四
是 降低( 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项正确。
关闭
A3..B城市4.中D 心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D.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 解析-9- 答案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总复 习第六 章城市 与城市 化第二 讲城市 化课件 (最新 版本) 推荐
间 安装植的被电)对线城提市供环能源境的的,影电车响运主行要时是不( 会排放) 污染物,对城区大气污染没
A有.影缓响解。城第区2交题通,轨拥道堵复绿工程有利于保护城市植被、增加植被面积,从而
B增.强减植轻被水对污气染候的调节功能,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关闭
C1..A城市2.空D 间结构更加复杂
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扩大城市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
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
第3~4题。
3.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 )
关闭
A第.3城题市,考化查水城平市化主要
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

高三地理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城市化知识点总结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规模和速度趋势。

它是当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过程,它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发展的一种表现。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使城市功能逐渐强大。

城市化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城镇化和城市发展。

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区域中心迁移的过程,而城市发展则包括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二、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人们纷纷选择迁往城市。

其次,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产业投资和人才集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另外,社会变革和人口结构调整也是城市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三、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工厂,吸引了大批的就业者。

其次,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另外,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矛盾的增多等。

此外,城市化还对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城市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程度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四、城市化的挑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国土资源的有限和城市用地的紧张是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用地的扩大使得农田面积减少,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压力。

其次,城市化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城市贫富差距,城市内部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高考地理重难点解析: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重难点解析: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重难点解析:城市与城市化重难点解读根据近几年的考查方向分析,2020年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的变化应该不大,一般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图表,对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等级和城市化等角度进行考察。

考查形式基本都是依据图表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结合新时代情景下城市群建设及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社会热点,理解和掌握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核心考点。

典例探究一、(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解析】1.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A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B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D正确。

2.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中,安庆、池州、宣城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盐城和滁州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布不均衡,A错。

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B对。

2024届高考人文地理一轮复习-城镇化和地域文化(共40张ppt)

2024届高考人文地理一轮复习-城镇化和地域文化(共40张ppt)
2.逆城市化的原因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推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拉 力
文化设施齐全
因 素
交通便捷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
推 对土地压力大
力 因
收入低
素 社会服务短缺
自然灾害影响大
点拨: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城__市__化_____过程,该过程的表现?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环境
海水倒灌
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城镇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 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 径流增加。每逢暴雨,排水不畅,地面积水。 可通过使用透水砖,建设“海绵城市”等措 施解决。
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示意图
例题: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 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 花基、菜基为主。
2.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水文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趋向平坦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 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
评价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 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 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
生态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 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
生态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三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三生活紧张而忙碌,作为一个学习地理的学生,我深知人文地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高三人文地理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城市化是当今社会中最显著的人文地理现象之一。

城市化进程不仅涉及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还包含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城市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 人口增长:城市化不仅吸收了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从而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3. 环境压力:城市化带来了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和垃圾的排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交通拥堵、水源污染等问题。

4. 社会结构变迁: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加速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社会分层现象的产生。

二、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问题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人口迁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快的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而人口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和社会老龄化等问题。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两个方面。

年龄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不同的年龄结构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社会福利的需求有着直接影响。

性别结构则反映了男女比例的分布情况,在一些地区可能会导致男女失衡问题。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和迁徙。

人口迁移对于改善人口的经济环境、优化人口结构和促进地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人口迁移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城市贫困、社会稳定等。

三、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是一种特定社会群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习俗传统的总和。

而文化地理则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地理城市专题是高考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城市的特征、发展、管理、问题和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高考地理时,必须掌握城市专题的必要概念和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题目。

以下是关于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市政管理区域、居民集聚、主要以非物质生产为主的人口聚集地,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集中、较快的地区。

2.城市的特征:人口密度大、空间范围小、交通发达、产业集聚、文化繁荣、管理规范。

3.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非农业人口集中在具有市政管理区域的地方形成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并在数量、规模和空间范围上逐渐扩大的过程。

4.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结构、人口经济、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城市发展与规划1.城市发展模式:德国型城市、美国型城市、英国型城市、日本型城市、中国型城市等。

2.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城市空间组织的方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城市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3.城市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保与绿化等。

三、城市问题与保障1.城市问题: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资源短缺、城市社会问题等。

2.城市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经济转型、建设绿色城市、合理城市扩张、城市防灾减灾与救灾等方面的措施。

四、城市群1.城市群的定义:城市群是以若干个城市为中心,相互依存、互补发展的区域集群,包括主城、副城、卫星城和县城等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2.城市群的类型:世界一类城市群、国家重点城市群、经济联动型城市群、政治文化中心型城市群、资源优势型城市群等。

3.城市群的影响:城市群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五、国内外知名城市1.世界著名城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首尔、新加坡、悉尼、多伦多等。

高考地理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城市与城市化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范围极为广泛,而其中城市与城市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高考地理考试中,城市与城市化是一个常见的考点,而我将在本文中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该话题。

一、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区别于农村的人口聚集地,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经济活动集中以及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

二、城市与城市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国家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同时,城市也是商贸、金融、科技创新等行业的聚集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空间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空间扩展是不可避免的。

城市的扩张不仅带来了土地资源的消耗,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大规模的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导致土地的不可逆转性损失,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城市扩张还会引发交通拥堵、城市污染等问题,对城市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3.社会影响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资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但也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人口密度过高、社会问题增多的挑战。

例如,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高房价、就业压力等问题,以及城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三、城市与城市化的区域差异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城市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1.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由于位置优越,对外交流便利,经济发达,是我国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例如,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上海等都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先行者,经济繁荣、城市规模大。

2.内陆地区相对于沿海地区,我国内陆地区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以及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内陆地区的城市发展相对滞后。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并逐渐形成城市的过程。

城市规划则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着重介绍高中地理易考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也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化给人口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挑战。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结构化地讲解城市化进程。

1.人口流动的原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

这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卫生条件、社会福利等。

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有更加丰富的就业机会,许多人为了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选择迁往城市。

2.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可以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行。

其次,城市化也会促进消费市场的扩大。

消费市场的扩大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所改变。

其次,城市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了影响。

人口的流动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化给社会关系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1.城市规划的目的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不损害未来几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城市规划要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高三地理必修城市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必修城市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必修城市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必修城市与城市化
【】目前高三同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备考阶段,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三地理必修城市与城市化一文,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相关.平原地区城市形态是 ;兰州的城市形态是 ;重庆地处和交汇处,城市形态为
2,城市内部因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界线
3,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 .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 ,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住宅区的分布地.
4,商业区多位于 ,主要为或分布.
5,中心商务区不但是中心还是中心
6,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
8,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 是主要因素.
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
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高三地理人文专题:城市与城市化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租等值线凸出方向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距市中心远近B.交通通达度C.大气环境质量D.盛行风向2.相比较,在甲处最适合布局( )A.商业区B.现代农业区C.工业区D.高级住宅区3.若在甲处新建高铁站点,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甲处地租价格上涨B.出现大量住宅区C.形成新的商业区D.干扰市内交通布局(2019·广西名校联合考试)在云南中部高原区,有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如图),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

“一颗印”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一颗印”布局紧凑、空间小巧的特点说明当地( )A.四季如春B.森林资源丰富C.平地少D.风沙大5.“一颗印”建筑中间设有小天井的主要目的是( )A.收集雨水 B.利于采光C.抵御严寒D.观测星空6.近年来,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推动的改、扩建B.频发地震引发的毁损C.古建筑自身老旧、破落D.人们居住习惯的改变(2019·河北唐山一模)下表是世界某大城市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其中0~5 km为核心区,5~15 km为内城区,15~25 km为外城区,25~35 km为边缘区,35 km以外为郊区。

结合表中数据(相对值),完成7~8题。

7.与边缘区相比,该城市核心区( )A.建筑物密度较小B.植被覆盖率更高C.第二产业产值高D.地表径流汇集快8.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 km区域内的建筑可能为( )A.居民住宅B.大型医院C.公共景观D.工业仓储(2019·山东青岛一模)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

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

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M省最可能是( )A.辽宁B.上海C.湖南D.安徽10.2000~2005年,吉林省的( )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11.图示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9·闽粤赣三省十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莱基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政府批准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距尼日利亚人口稠密的全国性工业中心拉各斯市区50千米(如下图)。

这里原为大片平坦的荒地,只有少许零散的村落,但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千米,未来发展定位为拉各斯都市卫星城、产业和谐生态城、充满活力的宜居城,以制造业与仓储物流业为主导,以城市服务业与房地产业为支撑。

目前,园区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业房地产、商业房地产的开发,远期还将进行住宅房地产的开发。

截至2014年,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该园区。

(1)从土地角度说明莱基自贸区选址的优越条件。

(4分)(2)分析莱基自贸区内石油化工区布局的合理性。

(8分)(3)说明莱基自贸区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意义。

(8分)(4)简述莱基自贸区定位为卫星城对拉各斯及当地村落发展的作用。

(8分)13.(2019·浙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中国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

新区城市规划指出,在治理白洋淀水环境的同时,营造“千年秀林”,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略图。

(1)与北京其他周边地区相比,分析雄安新区选址的独特区位优势。

(10分)(2)分析雄安新区的建设对该地区耕地利用产生的影响。

(10分)(3)从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开源的角度,指出合理利用开发耕地资源的措施。

(8分)1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地租等值线中间数值高于周围,所以地租等值线向低值区凸出的位置交通通达度高,凸出方向与距市中心远近无关;与大气环境质量、盛行风向关系很小。

2答案 A解析甲处地租水平偏高,说明该处交通通达度高,最适合布局商业区。

3答案 A解析甲处新建的高铁站点会使该地地租价格上涨。

4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一颗印”分布在云南中部高原区,这里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平坦土地很少,适合修建“布局紧凑,空间小巧”的建筑,故C项正确。

5答案 B解析由材料中的“高墙小窗或无窗”信息可知,“一颗印”建筑中间设有小天井的主要目的是采光。

6答案 A解析结合题干信息“近年来”“迅速减少”可知,造成古建筑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发展,导致一些古建筑民居被拆。

7答案 D解析读表可知,核心区地表硬化度高,商业密度大,道路密度大,属于中心商务区所在地区,建筑物密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以第三产业为主,地表径流汇集快。

8答案 C解析读表可知,在距离市中心15~20 km之间,地表硬化度低、没有常住人口,没有商业活动,说明该地为公共景观。

9答案 C解析读图,结合材料可知,M省在2000~2005年间,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镇区人口增长为负值,慢于城区人口增长速度,应为我国的大城市周边地区,因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周边镇区人口向城区迁入,图中M省镇化贡献率在2010~2015年为正值,说明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使得周边地区的镇区人口增长速度增快,故C项正确。

10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2000~2005年吉林省的镇化贡献率大于1,说明镇区人口呈现正增长,而城区人口负增长,镇区人口总数上升,城镇人口总数在增加,故D项正确。

11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重庆的镇化贡献率在2000~2005年高于陕西,2010~2015年低于陕西,则重庆的城化贡献率在2000~2005年低于陕西,2010~2015年高于陕西。

12答案(1)位于城市远郊的荒地,可开发土地多;地势平坦;地价较低(建设成本低)。

(2)位于莱基自贸区的东南角,距离城市中心区和居住区较远(位于盛行风垂直风向的郊外),对居民区的影响小;靠近海港,旁边是仓储区和物流区,便于原油(原料)和(石化)产品储存和外运。

(3)将厂房、商铺出售或租赁给企业,园区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租金收入;减少企业投资成本,降低入园门槛;依托莱基湖和宜人的自然环境,发展住宅房地产,改善当地人的居住条件,方便人们上下班。

(4)对拉各斯:分担城市职能,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对周边村落:促进水电、交通(机场、海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零散村落逐渐集中,形成社区,推动了当地城镇化。

解析第(1)题,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需要大面积土地,在该地选址有两个好处,土地空闲,同时地租成本较低。

第(2)题,石油化工区工业污染较大,因此必须远离居民区,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位于盛行风垂直风向的郊外,对居民区的影响小;石油化工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因此布局要靠近市场或者交通运输便利,所以靠近海港,旁边是仓储区和物流区,便于原油(原料)和(石化)产品储存和外运。

第(3)题,新区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的发展,工业可以依靠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类型广阔,包括租赁、房地产销售等,将厂房、商铺出售或租赁给企业,园区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租金收入;依托莱基湖和宜人的自然环境,建设工业用地厂房和居住区,发展住宅房地产,方便人们上下班。

第(4)题,卫星城的建设既能分散城市职能,又能带动城郊地区的发展,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分析。

对拉各斯这个中心城区而言:分担城市职能,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对城郊地区或者周边村落:促进水电、交通(机场、海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城镇化水平和进程。

13答案(1)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现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等经过,交通便捷通畅;拥有区域内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区域生态用水需求;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土地资源相当丰富、廉价)。

(2)耕地将会减少。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大量耕地将用作建设用地;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部分耕地实行农业结构调整,用于种植蔬菜、花卉和发展养殖业、园艺业等;耕地利用效率提高;部分耕地用于城市生态建设,实施生态退耕。

(3)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科学开发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等,保证耕地持续供应;开展土地整理,做到占补平衡。

解析第(1)题,雄安新区选址的独特区位优势可从位置、交通、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

第(2)题,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占用耕地;城市发展,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农业结构变化;营造“千年秀林”,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退耕。

第(3)题,生态环境角度主要是植树造林,土地资源开源主要是把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等开发为耕地;土地流转,保证基本耕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