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合集下载

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研究

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研究

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颗粒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颗粒污染主要包括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它们的存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肺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呼吸器官,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探寻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颗粒污染如何进入肺部肺部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呼吸让身体摄取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颗粒污染可以与气体一起进入人体肺部,随着呼吸运动进入肺泡,与血液中的氧气发生竞争,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少肺部氧气的含量。

细颗粒物可以穿透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脑等器官健康,并将有毒物质释放入血液中。

除此之外,颗粒污染还会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通气不畅,影响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肺部机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比较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长期暴露于颗粒污染中,会对呼吸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最常见的一种。

COPD是由烟草、气体、石棉等有害物质引起的肺部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呼吸功能。

2. 哮喘颗粒污染也会加重哮喘病人的症状,降低肺部免疫力。

长期暴露于颗粒污染中的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哮喘。

3. 肺癌颗粒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等,会对人体 DNA 产生破坏,并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

三、缓解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颗粒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缓解其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可以采取的措施:1. 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是缓解颗粒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政府可以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律,对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控制和管制。

2. 加大空气净化力度可以在城市主要路段、公园等开展空气净化工作,采用最先进的空气净化器和技术,使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

3.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如垃圾分类、减少不必要的开车、爱护环境等。

牡丹江市市区可吸入颗粒物时间、空间变化规律研究及空气污染防治建议

牡丹江市市区可吸入颗粒物时间、空间变化规律研究及空气污染防治建议

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是环境保护 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测定污染物 的 时空分布 , 依据环境质量标准 , 可 以评估城市空气质 量状况及对健康 的危害 程度 , 城市空气质量受污 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 影响明显 , 由于人为活动导致
污染物排放处于变化过程 中, 不 同的天气状况对城市空气污染物转移 、 扩散 影响差别极大 。 因此 , 不 同的污染物在不 同季节 、 不 同时段、 不同空间呈现 出
l 、 污染物来源 牡丹江市区可 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 : 燃煤烟尘、 扬尘 、 机动车尾气 、 工业 废气等。 2 、 污染特征分析 牡丹江市污染 以煤烟型为主, 其特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时间分布 特征为早晚污染重于 白天 , 采暖期重 于非采暖期。 3 、 污染 原 因分 析 ( 1 ) 、 能源消耗量不断加大造成烟尘排放量增加 牡丹江市工业生产和生活采暖以煤炭为主 , 清洁能源使用 比例较低。 其 燃烧 废气是影 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 十一五 ’ I 期间工业污染源 和生
2 、 可吸入颗粒物 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环保大楼监测 点位所属西安区, 处于城市的上风向,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颗粒物进行时间、 空间变化规律研究并提出防 治建议 。
相对 较低: 文化广场监测点位所属东安区,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相对较 高, 主 要是面 源污染和二次扬尘造成的。 四、 牡丹江市 市区空气污染特征及 污染原 因分析 牡丹江市区空气仍属煤烟型污染, 但存在 向混合型污染转变的趋势。
叵! ! 亟 ! !
图1 - 1 - 1 2 0 1 o # - 污染物污染 负荷百分 比图 二、 可吸入 颗粒 物的时 间变 化规律 l 、 2 0 1 0 年可吸入颗粒物 的日变化规律 牡丹江市地处寒温带 , 一年 中有明显的季 节变化规律 , 采暖期和非采暖 期污染物的 日变化情况差异较大 , 选择采暖期和 非采暖期的小时均值 , 对污 染物的 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 采暖期 日变化范 围在0 . 0 8 2 — 0 . 3 0 1 m g / m ,小时浓度变化存在 两个高污 染时段 , 主要的污染时段为1 8 时至2 l 时、 其次 为8 时至1 O 时。 非采暖期 日变化

蚌埠市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蚌埠市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R1 1 3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 言
可 吸入 颗粒 物 ( M ) 指 悬 浮在 空 气 中 , 气 P 。是 空
动 力学 当量 直 径 小 于 1/ 的颗 粒 物 。 由于 P 。 0m  ̄ M
表 1 20~21 0 6 0 0年 P 。 度 监 测 结 果 统 计 M1年
易 进 入 呼 吸 道 , 带 有 害 物 质 品 种 繁 多 , 人 体 危 害 携 对
O 0
2 0 0 8
2 0 0 9 2 1 O 0
3 6 6
3 5 6 3 5 6
3 1
9 7 4 5
大 于 单 一 污 染 物 。我 国 P 。 均 值 二 级 标 准 M 年
图 1 20 ~ 2 1 0 6 0 0年蚌 埠 市 区 P 。 量 浓 度 变 化 曲线 Ml质
逄 蚓

境空气 的首要污染物 , 以在这里 主要研究 P 。 所 M1 污染
特征及变化规律 。
2 蚌 埠 市 区 P 。 化 特 征 M 变
蚌 埠 市燃 料 结 构 以煤 炭 为 主 , 区空 气 污染 呈 市
摘 要 : 用 2 0 ~2 l 利 0 6 O O年 蚌 埠 市 区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数 据 , 析 了蚌 埠 市 区 P 。 染 的 年 和 季 变化 特 征 、 分 M 污 变化 趋 势 及 其 成 因 、 水 量 、 市 建设 等 与 P 。 度 的 关 系 , 对 蚌 埠 市 区 的 P 。 染提 出 了 治 理 措 降 城 M 浓 针 M 污
2 9 9 3 2 3 3 O 3 2 7 6 3 l 5
轻 微 污染 轻 度 污 染
0 1 3 3 1 5

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是当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当前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颗粒物的种类和来源颗粒物分为可吸入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三种类型。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是指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而细颗粒物则是指直径在0.1微米以下的微小颗粒物。

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和焚烧固体废物等渠道。

由于颗粒物具有高度可悬浮性和滞留性,因此很容易被人体吸入,从而导致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如引起不健康的生理反应、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常见的颗粒物控制技术目前,常见的颗粒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过滤法、静电集尘法、湿法脱硫除尘技术、燃烧控制技术以及三维电泳喷雾技术等。

1. 机械过滤法机械过滤法是将气体通过不同直径的过滤介质进行过滤,在介质表面截留大颗粒物和沉积小颗粒物,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

目前,高效静电过滤器已应用到汽车废气处理和工业粉尘控制领域。

2. 静电集尘法静电集尘法是利用电场将颗粒物带电而产生的静电力引导在电极上沉积,使颗粒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其技术简单、效率高,通常用于粉尘和烟雾颗粒的集尘。

3. 湿法脱硫除尘技术湿法脱硫除尘技术是通过溶液或喷雾将气体中的污染物喷雾产生气液两相接触,利用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将气相污染物转化成液相,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4. 燃烧控制技术燃烧控制技术是指通过调节燃料、氧气和燃料输送及化学反应等因素,改变燃烧过程产物的性质和状态,从而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5. 三维电泳喷雾技术三维电泳喷雾技术是应用电场传输技术与喷雾技术相结合,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实现微小颗粒物有效去除。

该技术具有去除细颗粒物效果好、设备简单且操作便利等优点。

可吸入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研究进展

可吸入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研究进展

的检测设备 , 利于促进我 国环境科学技术进 步 。 有
本文 通过分 析空 气质 量 自动监 测系统 中可吸入 粒 物 自动监测 情况 ,监 测原 理和所 用仪 器 设备 的 特点 和存 在的 问题 ,对 比介绍 由华南 师范 大学 物理
’电信工 程学 院研 制 的 “ J— 型 大气 颗粒 物 浓度 j D3 1
(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 ,广州 摘 要 5 0 3 ; 华南 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广州 100 5 00 ) 10 6
文章介绍 了 目前空气质量 自动监测系统 中可吸 入颗粒物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 , 及其检 测原理 和性能 , 着重介绍 了
可 吸 人 颗粒 物 颗 粒 物 检测 仪 D 3 1型 J— 研 究 进 展
颗 粒 物 常 用 的监 测 仪 器 有 : 射 线 检 测 仪 、 3 / 眶
电晶振 法检测 仪 、光 散射 型检 测仪 和锥 震微 天平 法 伶测仪 , 其检测 原理 和性 能如 下 :
{ 1 射 线检测 仪[ ’ 卅
压 电 晶振 法 检测 仪 的核 心 部分 是 静 电 采样 室 ,
理 。 以 3 1 型压 电天 平式 数字 榆洲 仪 为例 器灵 5 1
敏 度可达 00 5 ̄ / z 缺 点是 是需 要定 期 清洗 英 . 0 gH 。
在空气 质量 自动监 测 系统 中 ,常用 射线 检测 f 监测颗粒 物 ,其原 理是 根据射 线 衰减 大小作 相关
浓度 测量 ;通 过分别 测量 未采 颗粒 物滤 带和采 颗 物滤 带对 射线 吸收 程度 的差 异来 测量 空气 中颗
圈 2 石 英 晶体 飘尘 测 定 仪 工 作 原 理
图3 R P公 司 的 T OM1 0 a型检 测 仪 E 40

可吸入颗粒物声场团聚实验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声场团聚实验研究

t o e wi ime e e s t a . x a d 4 7 1 m. h s t d a trl s h n 1 1 tm n . —0 I h x Ke r s i h a l a t l s g lme a in;a o s c f l y wo d : a b e p r ce ;a g o r t n l i o c u t ed;sa d n v i i tn i g wa e
cmb so l t h f cs fh a dn ae eu ny tesu dpesr l e ( P ) tepr c sm s o ut npa s i n .T ee et o es n ig v  ̄ q e c ,h n rsue e l S L ,h at l as f t t w o v ie
Ab t a t: d l it n i a o si f l wa e sr c Mi de n e st c u t i d y c e s mply d o e v t e n a a l p ril s miso fo o e t r mo e h i h lb e a tce e sins r m c a ol
c n e t t n n r sd n e i o t e g l me ai n e v l f c e c wee t d e s se c l . T e o c n r i a d e i e c t ao me n h a go r t r mo a e in y o i r su id y tmial y h e p r na n i g h w ta e o t l  ̄ q e c f a t l g l me ain i 14 Hz h er mo a e ce c x e me tl d n ss o h t h p i i i f t ma e u n y o r ce a go r t s .T e v l f i n y p i o 1 6 i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研究发展状况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研究发展状况

氟 乙烯衬里 的高压釜法是酸消解的主要方 法 , 前一种方法使用也
便捷 、 省时等。
3 . 2水 溶 - 眭分 析
( 3 ) 按暴露粒 径可将颗 粒物分为可 吸入颗粒 物 、 胸 腔颗粒物 较为平凡 , 它的优点包括 二次污染小及消解 时使用酸 的量较少且
1 . 2关 于 P M2 . 5的 主 要来 源 及 其 危 害
大 气 可 吸入 颗 粒 物 P M2 . 5的研 究 发展 状 况
张林 锋 干 俐 达
f 杭州电子科技 大学 浙江杭州 3 1 0 0 1 8 ) 行研 究的 , 在实验室经过测验后可 以将影响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
诸多 因素进行确定 , 同时将不 同因素件的半经验性及经验性的函
数关系式进行构建 , 可 以分析不 同排放源所产生 的可吸入颗粒物
为对象 的受体模 型两种 。
大气颗粒物是影响人体健康 、 大气能 见度 和地球辐射平衡 的
M2 . 5的 成 分 分 析 技 术 重要污染物, 同时也是大气化 学反应 的良好 载体I ” , 近些年来, 人们 3 关 于 P
对 大 气 可 吸 人 颗 粒 物 尤其 是 对 细 粒 子 P M2 . 5 , 进 行 了细 致 的研 究
煤、 扬尘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 、 生 物 质燃 烧 及 有 机 物 。 目前 , 空 气 和 0 . 0 2 1  ̄ g / L 。
污染物 中普遍存 在且 较为复杂的污染物就是气溶胶颗粒 , 因其 吸 3 . 3碳 分 析
人 颗粒物的表 面积及 数量较 大 ,对大气 的能见度会产 生较大影 分别对 O C与 E C的测试 中, 通常运用 的有 酸分解法 、 光学法
Ⅱ 向, 同农工商 由于大气光化学烟雾 的产生也加重 了温室效应 。气 以及热分离法等方法 。 在这些方法中 , 运用热分离法最为普遍 , 在 溶胶颗粒 不仅仅 对气 候及能见度有影响 , 它对人体所产生 的影 响 本领域 内已经有过很多 的先例。

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PM_(2.5)的源解析研究

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PM_(2.5)的源解析研究
m o orv hil xh s s ( 2. 3 ), n h i onti i n t t e ce e au t 1 3 a d t e rc rbuto O PM 25w e e 2 42 , 4. r 0. 1 37 Ke wo ds y r : PM 1 o;PM 25;s ur e a po to o c p r inm e ; c m ia a sbaa c od 1 nt he c lm s lf em i e a .1 , e p c ie y nd 15 5 r s e tv l .
1 2月 1 9日) 每 个 季节 连 续 采 样 1 , 遇下 雨 则 , 0d 若 顺延 。采样 仪器 为 2 3 0 0型智 能 中流量 采样 器 , 流量
“ 十一五” 间 , 波市 空气 质 量不 断恶 化 , 期 宁 大气
E 2 。9 ) 北 仑 区 ( 95 E 2 。 1) l 13 ,、 N2 。4 , l 15 4个 代 表 性
点位 作 为 大 气 样 品 采 集 点 , 样 时 间 分 别 为 春 季 采
(0 0年 3月 1 日 至 3月 2 日 ) 夏 季 ( O 0年 5 21 5 4 、 21 月 3 t 6月 9 E) 冬 季 ( 0 0年 1 1E至 t 、 21 2月 1 日至 0
环 境 污 染 与 防治
第 3 3卷
第 9期
21 0 1年 9月
宁 波市 大气 可 吸 人颗 粒 物 P 0 P .的源 解析 研 究 M1 和 M2 5
叶 文 波
( 波 市 环境 监 测 中心 , 江 宁 浙 宁波 351) 1 0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在宁波市布设 4 个代表性点位 , 2 1 于 o 0年春季、 夏季和冬季进行大气 P o P 的采样 , M1和 Mz5 同时采集 了多种颗粒物源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GB 6921)、光散射法(WS/T206)、压电晶体振荡法以及β射线法等。

原则上这些方法均可用于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但这些方法必须符合GB 6921或WS/T206,或经重量法(GB 6921)比对合格方可。

下面仅列出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析方法供参考。

J.1 相关标准及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 6921《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J.2 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μm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

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空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

J.3 切割器性能指标J.3.1 要求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J.3.2 要求切割曲线的几何标准差σg小于等于1.5。

J.3.3 在有风条件下(风速小于8m/s)切割器入口应具有各向同性效应。

J.3.4 所用切割器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部门(或委托的单位)校验标定。

J.4 采样系统性能指标J.4.1 在同样条件下三个采样系统浓度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应小于15%。

J.4.2 在采样开始至终了的时间内,采样系统流量值的变化应在额定流量的±10%以内。

J.4.3 采样设备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J.5 采样要求J.5.1 采用合格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采样前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用感量优于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放回干燥器1h后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

J.5.2 将已恒重好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

将有尘面两次对折,放入纸袋,并做好采样记录。

J.5.3 如果测定任何一次浓度,采样时间不得少于1h。

测定日平均浓度间断采样时不得少于4次。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同组分健康效应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同组分健康效应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可 吸入颗 粒物 中的 金 属组 分 与其 它无 机 、 有 机
污染 物 的 最 大 区 别 在 于其 具 有 不 可 降 解 的 特 性 。 金 属组分 会 随着 颗粒 物 的 迁 移 广 泛 分 布 在 大 气 环 境中, 造 成长 久 的危 害 。 由于 金 属 组分 可 造 成 人 体 氧 化损 伤 , 诱 导转 录 调 节 核 因子 产 生 活 性 , 致 使 呼
t he hu ma n bo d y wi t h t h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mo v e me n t a n d c a u s e h a r m t o h e a l t h b y t h e s ma l l s i z e a nd t h e l i g h t we i g h t . I t i s pr o v e d t ha t t h e t o x i c i t y o f PM 1 0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i t s c o mp o n e n t s b y a l a r g e n u mbe r o f d o me s t i c a n d f o r e i g n e p i d e — mi o l o g i c a l a n d t o x i c o l o g i c a l t e s t s . Th e a u t h o r s ma k e a b r i e f r e v i e w o n h e a l t h e f f e c t s a n d t o x i c me c h a n i s ms o f di fe r —
P M, 。 体积较小 、 质轻、 流动性大等特 点 , 可 随呼吸作 用 进入人体 并引发多种疾 病 。Z h o u等… 对 P M。 。 与 呼吸

校园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研究——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校园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研究——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稿 日期 :0 1—1 0 21 2— 5
尘必然 会对 校 园空 气 质量 产 生 影 响 , 样 的空 气 环 这
校 园是 学生 和教 职工 学 习 、 工作 和生 活 的场所 , 校 园的空气 质量 对师 生 的身体健 康有 着非 常重 要 的 影响 。随着 近年 来 北 京市 大 气 环 境 的 治理 , 特别 是 位于北 京 工业职 业 技 术 学 院东 南 方 的首钢 的搬 迁 , 北京 工业 职业技 术学 院校 园 内的大 气质 量得 到 了极
关键 词 : 空气质量 ; 可吸入 颗 粒物 ; 浓度
中图分 类号 : 6 Xl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6 1 6 5 (0 2 0 — 3— 5 17 — 5 8 2 1 ) 1 3 0
Re e r h n Ca p m o p rc I ha a e Pa tce o io i s a c o m usAt s he i n lbl rilsM n t rng
r gis u e t aeue ntr h ut o cn a o f e igP l eh i C l g n uru dn ni n i t m ns r sdt moi ed s cn e t t no in oy cnc o eea dsr n ige v o - n nr o ot ri Bj t l o r
技 术 学院校 园及 周 边 空气 中的粉 尘进 行 了监 测 。通过 分析 监 测数 据 , 了解 了各种 相 关 气 象 因素 对 空 气 中可 吸入 颗 粒物 的影 响 , 最终 得到 了在 常规 天 气条件 下 , 京 __职 业技 术学 院校 园 内空气质 量达到二 级 以上 国 北 Y, -l k 家标准 ( 即适 宜从 事 室外活动 ) 的结论 。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探究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探究

应用技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探究邵剑明(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42)摘要:当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对其防治不仅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环境问题,而且是影响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

本文针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几种常见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方法了应用,介绍了具体的优势与不足,希望可以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危害;来源;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X83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6-0095-02D〇I:10.16647/15-1369/X.2017.06.061Study on the detection method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airShao Jianming{Zhejiang Zhongyi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ingbo Zhejiang 315042, China)Abstract:The current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ollutant of urban air in China.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not onl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of prot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but also the social problems that affect public safety.In this paper,the hazards and sources of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air were analyzed,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several common air was discussed.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introduced.It was hoped that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air could be provided New ideas.Key words:Air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Hazard;Source;Detection technology在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下,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大气可吸入颗粒研究进展

大气可吸入颗粒研究进展
究表 明 ,0 m 以 下 的 颗 粒 物 可 进 入 鼻 腔 , f 1 7m1以
下 的 颗粒 物 可 进 入 咽 喉 , 于 2. , 的 颗 粒 物 则 小 5m u 可 深达 肺 泡 并 沉 积 , 而 进 入 血 液 循 环 。 同 时 , 进 由较 细 小 颗粒 组 成 的复 杂 结 构 集 合 l 本比 由较 大 颗
气 颗 粒 物 中对 环境 和人 体健 康 危 害最 大 的一 类 , 故 而 美 国 国家 环 保 局 E A 于 1 8 P 9 5年 将 原 始 颗 粒 物
指 示 物质 由 TS P项 目修 改 为 P M… 我 国也 在 1 9 96
粒 组成 的 简单 结 构集 合 体 比表 面积 大 , 以更 容易 所
规定 了 P M,的标 准 , 统 一 在 空 气 质 量 日报 中采 并
用 P 0 标。 M 指 由于 对 可 吸入 颗 粒物 污 染 问题 的 日益重 视 , 国
等地 的研 究 表 明 , 州 城 区 P 占 P 广 M, M 的 百 分
比为 6 7 ~6 . % , 汉 城 区 P 占 P 4. % 61 武 M, M 的
Ma n y a o tt e b sc c a a trs i o M 1 t e r lt n h p o i l b u h a i h r c e it fP c 0, h ea i s i fPM 1 n e lh,h o r ea p r ir e to M I o 0 a d h a t t e s u c p o t ml n fP o O.
维普资讯
大气 可 吸入 颗 粒 物研 究 进展
朱 广 一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
S u y P o r s n I h lbl ri ls i mo p e e t d r g e s o n a a e Pa t e n At s h r c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解析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解析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PM)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PM的来源对于控制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

一、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大气PM主要的来源之一。

工厂的燃煤、燃油和燃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这些工业废气中的PM主要包括烟尘颗粒、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物质。

例如,钢铁冶炼、化工生产和电厂的燃煤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PM。

这些PM由烟囱排出,进入大气中,通过风力扩散到周围地区。

二、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大气PM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汽车、卡车和摩托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微小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主要由燃烧汽油和柴油所产生,包括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

尾气中的PM不仅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有害,也会随着风向扩散到周围地区,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三、城市扬尘城市中的建筑施工、道路清扫和土地开垦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成为大气PM的重要来源之一。

施工现场和道路上的机械振动、人员行走和车辆行驶都会悬浮土壤颗粒物,并随着风力扩散到空气中。

这些扬尘在城市中漂浮,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农田的种植和耕作也会导致颗粒物的悬浮,成为乡村地区大气PM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在一些地区,燃煤是供暖和发电的主要能源,而生物质则是许多家庭烹饪和取暖的燃料。

这两种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灰尘和颗粒物排放,是大气PM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燃煤释放的颗粒物中,往往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化合物,这些物质会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加剧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城市扬尘以及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都对大气中PM的含量和化学组成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来源及其特征,对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减排措施以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可吸入颗粒物及其防治

可吸入颗粒物及其防治

可吸入颗粒物及其防治1. 引言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小于10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到呼吸道中。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致癌。

因此,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特性以及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可吸入颗粒物的种类、来源,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2. 可吸入颗粒物种类及来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工业颗粒物、交通尾气颗粒物、室内污染物等。

以下是常见的可吸入颗粒物来源:2.1 工业颗粒物工业活动是可吸入颗粒物主要的源头之一。

例如,煤炭、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细颗粒物。

此外,烟囱排放、焚烧废物等也会释放大量工业颗粒物。

2.2 交通尾气颗粒物机动车尾气是城市中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燃油的不完全燃烧,包括碳黑、铅、硫化物等。

城市交通拥堵、燃油质量差等因素都会导致交通尾气颗粒物的积聚和释放。

2.3 室内污染物除了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室内燃烧活动、烟草烟雾、油烟、灰尘等都是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常见来源。

3. 影响和危害吸入可吸入颗粒物后,它们会进入呼吸系统,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3.1 呼吸系统疾病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细小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到肺部细胞中,造成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暴露于可吸入颗粒物中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

3.2 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细小颗粒物还能够进入到血液里,引发心血管疾病。

长期暴露于可吸入颗粒物中可能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3 癌症风险某些可吸入颗粒物,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细小颗粒物,被认为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它们可以进入到细胞内,损害基因,引发细胞突变,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4. 防治措施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4.1 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可吸入颗粒物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北京市天坛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生物活性研究

北京市天坛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生物活性研究

摘 要 : 利用质粒 D A损伤评价方法研究 了北京市天坛地 区20 N 07年可吸入颗粒物( M, 的毒理学特征 , P 。 ) 同 时利 用 高分辨 率场 发射 扫描 电镜 ( E E 和 图像 分析技 术 (A) 究 了 区 内可吸 入 颗 粒物 的微观 形貌 类 型 F S M) I 研 及百分含量特征 。结果表 明, 天坛地 区P 。 M。 生物活性具有明显季节性差变化, 从高到低依此为 : 冬季 > 夏季
Th e u t ho d t a o e ci i rtx ct fPMl n t e TOH r a h s a s a o a a ito e r s ls s we h tbir a tvt O o i i o y y 0i h a e a e s n lv ra in,wi he wi e t t ntr h
i et a db ehg eo t n Fe mi inS a nn lc o cocp ( E E n sgt yt i rsl i i d E s o c n igEet n Mi soy F S M)a di a ea a zr v i e h h uo l s r r n m g n l e. y
中图分 类号 : 5 3 X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5 8 2 1 ) 1— 1— 5 17 —6 5 (0 0 0 0 0
S u y o o e ci i fI h l b e P r ce t d fBi r a tvt o n a a l a t ls y i
第 9卷 第 1 期
21 0 0年 1 月
北京 工业职 业技 术 学院学报
JU N L0 LN LTC NCC LE E 0 R A F EL GP YE H I O LG B I O

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特点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特点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特点研究摘要:近年来,大气环境的研究表明,空气中得到可吸入颗粒物与各种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大气学家、环境学家和流行病学家确信空气颗粒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重金属污染物进人大气,大气中的重金属通过呼吸作用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从而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对此,本文对于大气中可吸入颗粒中重金属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重金属污染特点研究1、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概述1.1 可吸入颗粒物的概述PM10是可吸入颗粒物的简称,也可以叫飘尘,是指粒径在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大气中的PM10通过呼吸作用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从而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各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

总而言之,PM10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在许多时候更是为人们所忽视,但颗粒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呼吸系统健康。

1.2 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概述近几年来,国内许多的学者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结果显示了重金属Pb、Cu、Zn、Se、As是各城市PM10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对PM10的贡献率为24.0%~49.7%。

重金属毒性很大,并且很难降解。

当重金属进入大气之后,可以直接通人类呼吸何其他间接途径作用于人体,进而危害人畜安全。

此外PM10中的重金属,成为大气气溶胶系统中的重要组分,本身可以发生一系列连续的化学转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催化氧化众多化学物质。

如大气中的Fe3+和Mn2+催化氧化酸性气体S02,使得大气中的强酸性物质浓度增加。

一些重金属还能够催化大气有机物的光化学反应,产生次生大气污染物,同时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2、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但最近几年的监测发现,我国可吸入颗粒中重金属的比例在逐步增大。

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显微结构与物质组成研究

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显微结构与物质组成研究

mo e s ld s e e nd l s r usa h lo s h r si r oi ph r sa e spo o nd: lw p e e n PMl c mp e t rg n y a h p ril s Th u fc o o o a d wih o i i a f s a tce r ll es ra e
采样点 P l元素组成看 , Mo 从静 电除尘器 (S ) E P 前到 E P P 。 S ,M,化学成分变化不大 , E P后 , 素 F 、 a Mg A 的 到 S 元 ec 、 和 l
含 量 急 剧 减 少 , N 的 含 量 则 迅 速 增高 。 而 a 关 键 词 :煤 粉燃 烧 ; 吸 入 颗 粒 物 (M。 ; 可 P 。 显微 结构 ; 物 组成 ;化 学成 分 ) 矿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P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3 9—12 (0 7 0 — 0 5— 7 07 7 6 20 ) 1 0 5 0 .
Mir sr cu ea dc mp s ino h lbep riuaematr( M 1 co tu tr n o oi o f n aa l a t lt t t i c e P 0 )
f o c a—ie o rp a t o t wetCh n r m o lf d p we ln si S u h s i a r n
1 .清华大学 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 ,北京 2 .内蒙古建 材产 品质量检验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10 8 ; 0 0 4 001 10 0

要 :对我国西南 地区三个火 电厂排放 的可吸入颗粒物 ( M。 P 。 )的显微结构 、矿物和化学组成等 的研究表明 , 在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来源、危害及数值模拟研究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来源、危害及数值模拟研究

So c ,E c n m e ia m u a i fI d rI haa e P ri u a e M a t r ur e 仟e ta d Nu rc l Si lton o n oo n l bl a tc lt te
By LU n K I Mj★ ANG an ig a d AI hi i Y m n n ZH f Z e
Absr ct I d o n labe p ri ua e ma tr i n ft s mp ra n o i ol t ns a ng al i s o n o r ar t a n o r Iha l a tc lt te s o e o he mo ti o tntido r ar p lu a t mo l nd fi d o i k
国 环保 局 的 研 究 P E T AM ( a i eT t x oueA ssm n P rc oa E p sr ses e t tl l
于 室 内 的 生 活 、工 作 环 境 ,尤 其 是 室 内 空 气 品质 也 表 现 出
极 大 的关 注 。
的 活 动 或 设 备 运 行 等 是 室 内 颗 粒 物 的另 一 个 主 要来 源 。从 上世纪 8 0年 代 开 始 ,西 方 国 家做 了大 量 关 于 室 内 颗 粒物 污
Kew rs P rcl em tr Id o a q ai A ) He t e et N m r a s ua o y od at u t a e n or i uly 0 Q i a t t l f s a h f c u ei i lt n c m i l
Col g fEn i n l e o v r me t i n e a d E g n er g Do g u ie st , an h i Ch n e o n e c n n i e i , n h a Unv r i Sh g a , ia Sc n y

可吸入颗粒物的基础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的基础研究

(2)加 强 大 气 颗 粒 物 特 别 是 可 吸 入
成的复杂结构集合体比由较大颗粒组成
颗粒物的基础研究,如其物理化学性质、
的简单集合体比表面积大,并能使毒性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毒理学、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对能见度的
物质有更高的反应和溶解速度。所以更
国外对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起步较 污染的研究等。
容易吸附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 早,近几年来,对大气颗粒性污染物的
境、气候和大气能见度等造成了重要的 危害,控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已成为
分之一。根据大气悬浮颗粒物的粒径, 进入血液循环[1]。P M 10主要经呼吸道进 将其分为降尘和飘尘,其中飘尘是指空 入人体,也有小部分可通过消化道或皮
国际上保护环境和关心健康应优先关注 的问题,对可吸入颗粒物特性、来源、危 害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
炭黑等。已经检测到的有机物颗粒物主 要有烷烃、烯烃、芳烃和多环芳烃等烃
渐转向 P M 10、P M 2.5的研究,甚至向纳 米级的颗粒物方向发展。其中,源研究
颗粒物的净化研究,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 术研究[5]。
类,还有少量的亚硝胺、酚类和有机酸 也逐渐从人为源转向天然源和生物源。
(6)对 于 可 吸 入 颗 粒 物 产 生 机 理 的
物的来源、化学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存 在状态及变化趋势等。中国科学院、高
等院校及地方环保部门对大气颗粒物的
(7)对 P M 10的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 了剂量反应关系,但是还没有阐明 P M 10 人 体 健 康 负 效 应 的 临 界 值 [7] ,这 表 明 不
容易确定 P M 10暴露的安全值[8]。
(3)加 强 以 市 场 为 基 础 的 环 保 立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1.国内外可吸入颗粒物研究概况及发展目前我国对于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对这些细颗粒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过系统的评价,而国外对于和可吸入颗粒物环境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环保局在1997年率先颁布了可吸入颗粒物5的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15.0 u g.m-3,日均值65.0 u g.m-3。

其它欧美及亚洲国家、澳大利亚等也都已经出台相应的有关PM2.5甚至PM,。

的空气质量标准,并在颗粒物的源解析,组成结构、毒物学、病理学、大气输运过程及空气质量模型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尽管国内外在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实验室条件等的限制,今后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还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保持生态和生活健康提供借鉴和基础。

2.可吸入颗粒物概念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 微米。

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有些则小到使用显微镜才可观察到。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它们是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微粒,也称可吸入尘或飘尘。

2.1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可吸人颗粒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植物花粉和孢子、土壤扬尘、海盐等;人为源又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前者如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后者如交通运输等。

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分布主要是扬尘、机动车尾气(不包括二次污染物)、海盐、富钙和钛化合物(来自固结或矿物处理工厂)、生物体的燃烧、元素碳和二次污染物。

2.2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

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不仅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等造成了广泛的损害。

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

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

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

另外,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

颗粒的粒径大小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

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粒径越小,越不易沉积,长时间漂浮在大气中吸入体内,且容易深入肺部。

一般地说,粒径在100um 以上的尘粒会很快在大气中沉降:10um以上的尘粒可以滞留在呼吸道中;5~10um的尘粒大部分会在呼吸道沉积,被分泌的黏液吸附,可以随痰排出;小于5um的微粒能深入肺部,0.01~0.1um的尘粒,50%以上将沉积在肺腔中,引起各种尘肺病。

二是粒径越小,颗粒表面的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加剧了生理效应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颗粒的表面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及其他污染物,而成为它们的载体,如可以承载强致癌物质苯并芘及细菌等。

2.3可吸入颗粒物的产生机理与源解析方法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的研究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实际操作进行的,通过实验室测试,可以鉴定影响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各种因素并建立各种因素之间的一些经验或半经验性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进行不同排放源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特性,粒度分布等分析,确定出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操作条件来最终减少或控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实现可吸入颗粒物的源头治理114J。

源解析的主要方法分为两类:以污染区域为对象的受体模型和以污染源为对象的扩散模型。

受体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显微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目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10余种受体模型,主要包括化学质量平衡法(CMB),主成份分析法(PCA),因子分析法(F A),多元线性回归法(M I R)等。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成分分析技术2.3.1元素分析大气颗粒物的元素分析方法有无损分析法和样品经消解后分析法等两种分析方法。

(1)将空气颗粒物捕集后不经样品消解处理而直接进行定量分析多种元素的方法有:仪器中子活化法(NAA)、质子荧光法(PIXE)、能量色散和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法(XRF)等。

在NAA法中,必须使用原子能加速器,测定多种元素的灵敏度很高,用滤膜捕集测定空气颗粒物中的21个元素,检测限为0.01~10ppm。

PIXE测定中必须使用质子加速器,灵敏度很高,可捕集18个元素,检测限为0.1ng/m3~2ng/m3(Cu、Zn)。

XRF灵敏度稍低,但相对低廉,且操作方便,元素的相互干扰较少。

(2)空气颗粒物样品经酸分解后.原子吸收法(AAS)、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C)、等离子发射光谱一质谱法(ICP—MS)分析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

酸消解的方法有聚四氟乙烯衬里的高压釜法和微波消解后,后者是近年来最为常用的方法,具有省时、简单、消解时酸的使用量少、二次污染小等优点。

2.3.2碳的成分分析在EC、OC分别测定中,常使用的方法有热分离法、光学法和酸分解法。

其中热分离法使用较多,最佳的分离温度设定十分重要,已有许多研究报导。

2.3.3水溶性成分分析以水位提取液,样品经超声波提取后,一般金属离子用AAS、ICP-AES、ICP—MS法测定。

阴离子SO。

2-,NO,一、Cl_等及阳离子NH。

+的最佳测定方法是IC法。

甲酸、醋酸根离子也可用IC法测定,检测限可分别达0.03 p g/L及0.07 u g/L。

2.3.4有机成分分析用GC—MS法同时测定PAH和正构烷烃及有机氯化合物、用GC—ECD或GCMS法定量测定空气颗粒物中的PCB及有机氯杀虫剂等都已有报道,而且GC—MS法、IC法及CE法测定羧酸类的报道较多。

3可吸入颗粒的测定重量法3.1方法原理分别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PM2.5 和PM10 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PM2.5 和PM10 浓度。

3.2仪器和设备(1)切割器:PM10 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T 93-2003 的规定。

PM2.5 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2±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T 93-2003 的规定。

(2)采样器孔口流量计或其他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的流量计。

大流量流量计:量程(0.8~1.4)m3/min;误差≤2%。

中流量流量计:量程(60~125)L/min;误差≤2%。

小流量流量计:量程<30 L/min;误差≤2%。

(3)滤膜:根据样品采集目的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氯乙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

滤膜对0.3μm 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

空白滤膜进行平衡处理至恒重,称量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4)分析天平:感量0.1mg 或0.01mg。

(5)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C 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1°C。

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室)可连续工作。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3.3样品采集(1)环境空气监测中采样环境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HJ/T 194 的要求执行。

采样时,采样器入口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5m。

采样不宜在风速大于8 m/s 等天气条件下进行。

采样点应避开污染源及障碍物。

如果测定交通枢纽处PM10 和PM2.5,采样点应布置在距人行道边缘外侧1m 处。

(2)采用间断采样方式测定日平均浓度时,其次数不应少于 4 次,累积采样时间不应少于18h。

(3)采样时,将已称重的滤膜(5.3)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

将滤膜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如果测定任何一次浓度,每次需更换滤膜;如测日平均浓度,样品可采集在一张滤膜上。

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

将有尘面两次对折,放入样品盒或纸袋,并做好采样记录。

(4)采样后滤膜样品称量按第7 章分析步骤进行。

3.4样品保存滤膜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C 条件下冷藏保存3.5 分析步骤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室)中平衡24h,平衡条件为:温度取15°C~30°C 中任何一点,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范围内,记录平衡温度与湿度。

在上述平衡条件下,用感量为0.1mg 或0.01mg 的分析天平称量滤膜,记录滤膜重量。

同一滤膜在恒温恒湿箱(室)中相同条件下再平衡1h 后称重。

对于PM10 和PM2.5 颗粒物样品滤膜,两次重量之差分别小于0.4mg 或0.04mg为满足恒重要求。

3.6结果计算与表示3.6.1结果计算PM2.5 和PM10 浓度按下式计算:100012⨯-=vw w p 式中: ρ ——PM10 或PM2.5 浓度,mg/m3;w2 ——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w1 ——空白滤膜的重量,g ;V ——已换算成标准状态(101.325kPa, 273K )下的采样体积,m3。

3.6.2结果表示计算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

小数点后数字可保留到第3 位。

4减少措施要减少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从自身出发,要有意识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地面积,尽量减小裸露的地面。

(2).城市施工时应注意防止造成大量的扬尘。

(3).驾车的朋友,提倡使用绿色燃料。

(4).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煤作为燃料。

现在用电比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煤气等燃料相对便宜,改用微波炉、电饭煲等做饭可减少厨房的空气污染。

(5).在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吸烟者不要在室内吸烟,适当养些绿色花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6).喜欢晨练的中老年人,应避开早晨6~8时空气污染高峰期,上午9时以后锻炼为宜;且不要到公路边锻炼,应选择绿色植物多、空气质量好、环境较为安静的公园内。

冬季由于室外温度低,为防止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选择上午10时后锻炼为宜。

(7).大型商场或公共娱乐场所,由于周末、节假日时人员众多,空气质量极差,易造成呼吸系统的疾病(冬季为甚),故不宜久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