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考点归纳: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精髓:教育类法律法规原文选编

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精髓:教育类法律法规原文选编

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精髓:教育类法律法规原文选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3、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2、不得脱离监护;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1、目的: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2、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破解城乡“入园难”;2、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5、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6、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8、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9、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10、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鼓励出资办学纲要的三大战略: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3、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热门考点:2.1教育法律法规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热门考点:2.1教育法律法规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热门考点:2.1教育法律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

要求考生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能够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及依法执教等内容。

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高频考点提要 1.原则方针类;2.承担责任类;3.负责部门类;4.特殊要求类;5.财政投入类;6.材料分析类。

高频考点速记一、原则方针类 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教育法14】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义务教育法22】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未成年人保护法53】4.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未成年人保护法54】5.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3】6.《纲要》中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考点归纳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考点归纳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考点归纳1.了解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2.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重点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根据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考点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考点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考点综合素质法律法规全考点梳理!每年中小幼综合素质都要考查20分左右的法律法规题,很多同学复习起来都很头疼!五法一纲一办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发展改革纲要》高频关键词全梳理,只考选择题,所以有时间读两遍,考试能回忆起来关键词选对即可!>教育法的体系<(重点指数:2星,常考题型:选择题)①教育法组成:1⃣️.教育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教育单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

3⃣️.教育行政法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如:《教师资格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

(注意: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4⃣️.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如:《上海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

(注意:通常命名为:条例、办法、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

)5⃣️.教育规章:包括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布;地方政府教育规章:市人民政府制定。

②教育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常考题型:选择题)①第四条:对教育事业的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②第六条:对教育内容的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③第八条:教育公共性原则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6月28颁布。2002年3月26日教育部会议讨 论通过,2002年9月1日实施。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 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 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 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 2,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教育工作的 根本要求)、改革创新(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国家基本教育政 策)、提高质量(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 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 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 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3,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 资源强国行列。 4,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受教育者申 诉制度
教育法律救 济
范围:“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 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受教育者申 。”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被申诉人是学校或 诉制度 教师,申诉的事项必须符合教育法的规定受理范围。①对学校做出 的各种处分不服的;②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如变相体罚和 体罚,限制人身自由权等;③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财产权,如非法 乱收费、乱罚款,非法没收其财务,强迫其购买非必需教学物品 等;④对学校或教师侵犯⑦知识产权可以提出申诉,如教师剽窃学 生的著作权、发明权或其他科技成果权,学校强行将学生的知识产 权收归学校等。 概念: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如学校、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 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 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教育行政复 过程:①申请(书面形式申请应在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书); 议 ②受理; ③审理(复议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 请人,被申请人在收到之日起10日内,影响复议机关提交作出具体 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或者证据以及答辩书,逾期不答辩的,不影响 复议); ④执行。 概念: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 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 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特征:①诉权专属,被告始终是行政机关,原告始终是公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 ②标的确指,教育行政诉讼的标的必须是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 教育行政诉 行为。 讼 ③救济和监督相结合。 ④被告举证。 ⑤不得调解。 程序:①起诉和受理。对于当事人的起诉,人民法院经审查,应在 接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②审理和判决。两审 终审制度。③执行。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考点大全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考点大全

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考点大全“教育法律法规”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综合素质》第二大模块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核。

该模块总共考8道选择题,总计16分。

中学常考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小学常考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幼儿园常考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园工作规程》。

以下是“教育法律法规”高频考点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教育法律法规有哪些2024

教育法律法规有哪些2024

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在教育领域内对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

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是为了保障教育的合法性、公正性,维护教育的秩序和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概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优质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育目标等内容,明确了教育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该法还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了规范,包括学校的设立、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内容。

该法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制度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主要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课程设置等内容。

该法为学前教育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包括义务教育的对象、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等方面。

该法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全民受教育的权利。

三、教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主要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准则,保护了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等内容。

该法的实施为高等教育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四、教育质量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自由法》:保障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自由,充分发挥了学术界的创新力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二节义务教育法解读讲义和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二节义务教育法解读讲义和真题
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 活费。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 务教育经费。 7.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 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 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小学《综合素质》
教育法律法规 第二节 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义务教育法
第二节 义务教育法
二、教育单行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章63条、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 施行。 1.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 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 杂费。 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 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 的义务。 2.第二章学生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 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 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第三章学校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 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 (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 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 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 和非重点班。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 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2023年全国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必备知识点

2023年全国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必备知识点

2023年全国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必备知识点一、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教育法律法规是指为了监督和规范教育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文件。

它们对于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合规有重要的作用。

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

其中,宪法是最基本的法律,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法律和行政法规是具体的法规定,规范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三、教育法律法规中的一些重要法律1. 《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最重要的一部教育法律,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学校的管理、教育的质量评估等内容。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守《教育法》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实施办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基本教育。

教师要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内容,积极履行义务教育的教育任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我国民办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明确了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运行规范。

四、教育法律法规中的一些重要行政法规1. 《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学校安全管理规定》是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一项行政法规,对学校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学校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等内容。

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学生的安全。

2. 《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管理办法》规定了学生资助的管理办法,包括贫困生资助、助学贷款等内容。

教师要了解和遵守学生资助政策,帮助资助对象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

五、教育法律法规中的一些重要司法解释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学校民事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明确了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纠纷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对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具有指导作用。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补课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补课行为属于刑事犯罪的标准,教师要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不从事非法补课行为。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精析:教育法律法规基础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精析:教育法律法规基础

教育法规是指关于教育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由国家政权机关制 定并由其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教育政策是政策的一个分支, 是党和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 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策略、方针和行动准则
教育法律法 规的体系结构
纵向结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2. 教育基本法律; 3. 教 育单行法律;4.教育行政法规;5.地方性教育法规;6.教育规章
构成要素
1.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2.客体:物质财 富、非物质财富、行为;3.内容:权利与义务
教育法律责 任
类型
1.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2.民事法律责任;3.刑事 法律责任
归责要件
1.有损害事实;2.损害行为必须违法;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4.违 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中,考试知识点繁多,考生们往往抓不住重点,教师网特针对小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考点进行了精析,另外,还附上本章节的历年教 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点精析:第一章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 策的概念 教育政策 教育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
教育法律救 济
特征
1.纠纷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2.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济 的前提;3.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4.具有补 救与监督双重作用
途径 特征 教育申诉制 度 教育行政复 议 特征 程序 程序
1.行政渠道;2.司法渠道;3.仲裁渠道;4.调解渠道 1.法律性;2.特定性;3.非诉讼性 1.提出;2.受理;3.处理
1.申请;2.受理;3相结合; 4. 被告举证; 5. 不 得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法规与政策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法规与政策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三)——教育法规与政策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这一节需要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等。

在教育法律法规的纵向结构体系中.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活动规范纳入教育法规体系,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教育方向性的文件也纳入教育法规体系。

(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性质与地位《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属于“教育规章”。

为实施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提供了实际操作规则。

《办法》不仅与学生的权利保护有关,也与教育活动中学校权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秩序相关。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结构与内容(1)基本结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共有三部分(总则、分则和附则),六章,40条。

总则规定了制定该规章的宗旨、依据、适用范围和事故处理原则等。

分则从事故与责任、事故处理程序、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四个方面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作了规定。

附则明确了《办法》所涉及的责任主体等内容。

(2)内容详解《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从事故与责任、事故处理程序、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四大方面进行了规定。

①事故与责任事故责任认定基本原则:“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并根据因果关系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承担相应责任。

②事故处理程序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时,学校有及时救助、告知和报告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有指导责任:伤害事故处理争议时,有协商、调解和诉讼的方式;教育行政部门的调解受理及完成时间.调解的方法和调解不成的处理办法。

③事故损害赔偿规定了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与标准。

赔偿的调解.争议问题的鉴定,相关当事人责任划分,救助措施,以及办理责任保险等。

④事故责任者的处理规定了事故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这些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如行政处分等:刑事责任.如追究刑事责任:以及民事责任。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法律法规部分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法律法规部分考点总结

综合素质法律法规部分考点总结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2.《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3.《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2.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4.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5.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立法目的: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2.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3.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4.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5.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2.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教师的权利根据性质的不同,教师的权利可以分为一般权利和职业权利两类。

1.教师的一般权利一般权利是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教师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公民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监督权等。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小学)知识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圣才出品】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小学)知识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圣才出品】

第一节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一、教育法律法规导论1.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1)地位教育法律法规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即条例、规定和办法。

(2)组成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①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a.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分为:第一,义务性规范。

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

在教育法规中,义务性规范的数量较多。

第二,授权性规范。

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

b.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第一,强制性规范。

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和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者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规范,一般表现为禁止和命令两种形式。

第二,任意性规范。

指法律关系参加者可以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它对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一般不做具体规定,但是在当事人经过协商确定了权利义务以后,这种权利和义务就受法律的保护。

c.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第一,制裁性规范。

指规定对法律关系参加者做出违反“行为准则”的有过错的行为进行制裁的规范。

第二,奖励性规范。

指规定对法律关系参加者做出特别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准则”时给予奖励的规范。

②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组成:a.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b.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等。

最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真题+解析实战记忆

最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真题+解析实战记忆

最新【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法律法规知识点归纳,真题+解析实战记忆第一节教育与教育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单选】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第十二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

第十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小学——区县;高中、市属大学——市教育局;省属大学、211——省教育厅;985、教育部直属——国家教育部)第二十七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三十五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员工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三十七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第五十四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第六十七条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只有教育法中有)第九章法律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单选】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小学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小学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小学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第—节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第—章总则第—条【立法目的】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指导思想】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的地位】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的任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教育的基本内容】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八条【教育与国家利益】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二条【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三条【奖励制度】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是指针对小学阶段教育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等文件的总称,旨在规范和指导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包括相关政策法规、学生权益保障、教师职责等内容。

一、相关政策法规1.《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基本法律,其中明确规定了小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保障每个学生接受12年义务教育。

小学教育机构要依法履行教育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

2.《学校安全保障法》《学校安全保障法》是针对学校安全问题制定的法律,包括规定了学校建筑安全、校园周边安全、学生人身安全等内容。

小学作为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安全。

3.《教师法》《教师法》是为了保障教师的权益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而制定的法律。

小学教师要遵守《教师法》规定的教育教学原则和师德要求,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二、学生权益保障1. 学生权益保障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至关重要。

小学教育法规要求保护学生的人身权、教育权、健康权等各种权益,防止校园暴力、霸凌等行为对学生造成伤害。

2. 家长监护责任小学生的家长是第一任监护人,应当履行好监护责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学校携手共进,共同保障学生的权益。

三、教师职责1. 教学任务小学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应当以德育为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积极履行教学任务,关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专业素养小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小学教育的教育法规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对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应当共同努力,遵守教育法规,共同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字数:449字】。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一、义务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全国实行义务教育,为每个公民提供九年免费教育。

- 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禁止进行歧视、虐待等行为。

- 确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原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 强调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投诉处理机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支持和规范民办学校的发展。

- 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开办,保证教育质量。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体质健康条例》- 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规定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提供营养餐等措施。

-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评估。

二、高等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高等教育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确立高等教育的属性、任务和目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规定学位授予的条件和程序。

- 加强学位管理和学位质量监控。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条例》- 规定研究生入学条件和培养方案。

- 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督和评估。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法人治理暂行规定》- 规范高校法人治理,确保高校科学、民主、法治管理。

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规定国家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力资源培养质量。

- 建立职业教育保障机制,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

2. 《职业教育学校设置管理办法》- 规定职业教育学校的设置条件和管理要求。

- 强调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工人职业资格法》- 规定技术工人职业资格的授予和管理。

- 促进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和提升。

四、特殊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保障残疾人的教育权利,提供适应残疾人特点的教育服务。

- 建立残疾人教育的评估和辅助机制。

2. 《残疾人社会保障条例》- 规定残疾人享受教育扶助的条件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考点归纳1.了解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2.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重点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根据20XX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三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第十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

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第二十五条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六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二十七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十九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所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一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章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第三十二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三十三条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五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五章受教育者第三十六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三十九条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第四十条,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

第四十一条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四十四条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六章教育与社会第四十五条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十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

第四十七条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四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

第四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第五十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广播、电视台(站)应当开设教育节目,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

第五十一条国家、社会建立和发展对未成年人进行校外教育的设施。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相互配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