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审美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数字绘画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析数字绘画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文教研究浅析数字绘画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魏国平(淄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摘要:当代科技的发展赋予艺术创作更丰富的形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吸引了很多人从事数字绘画。

虽然将绘画艺术向娱乐化与简单化方向普及,有利于绘画艺术的传播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传统艺术绘画的冲击。

关键词:数字绘画;传统绘画;影响;分析目前可以看到,传统绘画面对数字绘画的冲击会相应地失去部分市场。

因此,面对这种冲击传统与数字绘画,两者之间到底是相互排斥还是共同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这是传统绘画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数字绘画的产生和发展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而绘画向来都是比较高雅的艺术行为,可是数字绘画的出现却打破了这样的现象,借助计算机强大的CPU处理能力以及图形编辑能力,能够高效完成数字化绘画,因此也被称之为无纸绘画。

数字绘画从出现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而已,但正是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当中却迎来了巨大发展,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绘画技术可以同当前商业因素完美融合。

在5G时代,得益于智能手机普及,快速的传播方式以及较低的制作成本,已经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热捧。

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很多艺术工作者对于传统绘画技巧的专业显得不上心,可以说目前传统绘画艺术也面临时代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二、数字绘画技术对传统绘画艺术正面影响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有正、反作用,虽然带来了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客观地讲,目前数字绘画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卡通动漫绘画的创作门槛,让广大年轻人充分发挥出自己想象力,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审美素养。

同时也可以让人们通过电脑尽情地进行创作,让艺术走向大众化,走到了普通人身边。

而传统绘画只能够通过展览馆画册等单一渠道对作品进行鉴赏,这也不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艺术太过于高雅、不接地气,很难被大众所接纳。

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APP 交互界面设计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APP 交互界面设计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APP交互界面设计思考原昕昕(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当前,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使人们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购物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时尚风潮。

相比于传统的PC端购物方式,人们更加喜爱利用智能手机来进行购物,这是因为智能手机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购物的需求。

当然,如何设计一种满足消费者心理且赏心悦目的购物APP,也已成为许多电商企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便对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APP交互界面设计开展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购物APP;交互界面;界面设计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34.20200411自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商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网络购物销售额正是逐年提升。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也成为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的重要途径,消费者之所以能够利用智能手机来进行网络购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是因为移动互联网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进行随时随地购物的心理需求,并且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碍。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效迎合了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同时也极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当然,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购物APP也得以不断涌现,但购物APP的交互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网络购物体验,并直接关系到电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APP的交互界面设计进行深入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购物APP的交互设计应用特点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其具备三大特点,分别是便捷性、即使性和社交性,其便捷性特点体现在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

即使性则体现在用户能够对移动互联网中的最新信息进行实时获取,确保信息的同步性。

而社交性特征则体现在用户通过接入移动互联网,以此实现自身和其他用户的互动社交,而且许多商家都利用移动互联网来为用户提供第三方应用服务,以便于用户进行社交。

人工智能时代ui设计的发展与思维转变

人工智能时代ui设计的发展与思维转变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66人工智能时代UI设计的发展与思维转变王勤勤 周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人工智能实现了更精准的跟踪用户行为,更智能的分析用户情绪变化,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建立起更高效更复杂的用户认知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设计,从大众的用户体验设计走到千人千面的服务设计中去。

界面设计深度学习算法改变了仅凭设计师的经验判断界面是否符合用户体验。

在核心目标没有变的基础上,人工智能为UI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下,要求UI设计师转变思维,在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设计方式上不断突破,跨学科融合,保持对行业的敏感与不断的知识更新,提升设计效果和用户体验,从而改变设计行业,完成思维转变。

关键词:人工智能;UI设计;AI;用户体验;界面设计;服务设计;AI时代引言微软开创了“视觉文本版面自动设计”这一新的研究方向。

阿里巴巴推出智能设计平台鹿班设计。

Baidu Create 2019将深度学习算法运用于界面设计、音色体验、外观设计等多个维度的用户体验中进行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变革的UI设计的发展方向和思维方式需要被重新定义。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UI设计设计是为解决问题的创作行为,是一种经过精心计算的领导力,它不仅关乎一种产品,更是一种体验。

UI设计不是单一学科的知识,而是多专业、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能力。

如何设计出符合用户体验的界面困扰着每一个UI设计师和用户体验设计师。

界面美观是UI设计最基本的要求,美观有模块的大小、位置、顺序、间距,模块内文字的字号、颜色、字体、样式、字间距、行间距、段间距、字数极值、辅助图形设计、图标大小、颜色、间距等几十个因素。

在进行元素组合的同时,需要分析视觉权重和视觉空间的配重关系,凭借经验搭配心理学中的色彩和谐因子,理解信息在视觉认知和语义上的重要性,融入文字语义、设计原则和自我认知,结合不同元素的取值,最终可以得到几百万中排列组合的视觉呈现。

从音乐类APP简约界面设计分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从音乐类APP简约界面设计分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从音乐类APP简约界面设计分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音乐类APP的简约界面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于APP界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简约风格的设计已成为主流。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保持艺术感和科学合理性成为了设计师们的挑战。

一、科学与艺术对简约界面设计的影响简约界面设计讲究的是“ less is more”,即在设计中尽量省略一切多余的内容,使得界面更加简洁清爽。

科学上来说,简约设计可以减少用户认知难度,提高用户体验。

当用户打开一款音乐类APP,第一眼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界面,不会让用户感到焦虑或者困惑,从而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音乐。

艺术上来说,简约设计可以提升界面的美感,使得用户在使用APP时感受到设计带来的美的享受。

二、科学与艺术在简约设计中的体现在音乐类APP的简约设计中,科学与艺术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

在科学方面,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来确定APP的功能和排版设计,以确保用户在使用APP时能够获得最佳的体验。

在美学方面,设计师需要运用色彩、字体、图标等设计元素,使得界面看起来简洁大方、美观舒适,以及用户在其中感到愉悦。

三、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具体体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音乐类APP的简约设计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扁平化设计。

它需要结合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偏好,科学地设计出最适合用户需求的布局、排版和交互动效。

还需要在配色、图标、排版、留白等方面运用美学的知识,使得整个界面既具备科学性又充满艺术感。

对于音乐类APP而言,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不仅表现在界面设计上,更包括在功能模块的设计上。

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可以设置个性化推荐、智能播放等功能,以科学的方法满足用户需求;而在界面的排版和美观性上,则需要设计师在图标、色彩、排版等方面发挥艺术才能,使得整个界面充满魅力。

四、科学与艺术在简约设计中的挑战尽管科学与艺术对于简约设计的重要性已经被充分认可,但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新时代科技下的传统海报及插画设计教育新启发

新时代科技下的传统海报及插画设计教育新启发

探索研究[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多元信息的广泛涉猎,传统艺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受到新风格、新材料、新技术、新媒介的冲击。

同时,国家对美育日趋重视,年轻人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诉求,使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新时代科技下的传统海报及插画设计教育新形式进行分析,提取出新时代的科技发展对上述两门专业课程的教育新启发,从而获得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为视觉传达设计乃至整个艺术设计教育增添新思路。

[关键词]新科技;视觉传达设计;海报设计;插画设计[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3-001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君乾.新时代科技下的传统海报及插画设计教育新启发[J].天工,2023(23):15-17.李君乾 江西服装学院新时代科技下的传统海报及插画设计教育新启发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现代科技的传统海报与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编号:***************)。

作者简介:李君乾(1992—),男,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江西服装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讲师,研究方向:插画设计、海报设计。

一、新时代要求与新手段诉求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向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的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和审美体验正朝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拓展,这是学校美育工作必须面对的大环境。

在这个大环境下,成长中的青少年接触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逐渐超出了学校和家庭的视野。

基于此,交错涌动的各种社会思潮、不断碰撞的各种价值观,都可能通过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对青少年的审美趣味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海报与插画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课堂实效,间接影响培养目标。

传统海报与插画作为一种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其载体与表现形式愈来愈丰富。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辩证看待“人设”,成就精彩人生(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辩证看待“人设”,成就精彩人生(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辩证看待“人设”,成就精彩人生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开学季,许多同学都会将“立人设”写入“入学宝典”,期望通过新的“人设”解决或避免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形象或新的开始。

但也有人担心“人设”会限制自己的社交边界和个人发展。

其实,“人设”也在不经意间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真的有人设吗?需要给自己立人设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点开网络短视频平台,会发现不少明星网红账号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他们的每一个短视频作品都严格符合账号的调性,也就是常说的“符合人设”,而特定的“人设”也吸引着特定的粉丝群体。

但是再精心打造的“人设”也不过是一种刻意呈现出来的形象,本质上是一种营销行为。

材料二: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社会拟剧论认为社会系统好比一个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在社会这一舞台上表演。

人们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个人努力把握自己给他人造成的印象,从而使自身的形象能最好地为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服务。

近年来,“人设”破圈,成了生活热词;“立人设”也屡见不鲜,频受热议。

结合上述材料,身为当代青年学子的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设,即人物设定,本是动漫领域的术语,现多指公众人物提前设定并演绎出来的人物形象,比如演艺明星的“学霸”形象,网红的“男神”“女神”形象等。

这些特定的人设吸引了特定的粉丝群体,从而产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现象。

有人认为,立人设无可厚非,因为是公众人物,就要给自己立一个特定的人设;有人认为,人设毕竟是主观的,如果名不副实,形象有可能会因此而受损;有人认为,人设只是营造出来的形象,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带有“道具”的表演,演得再好也是虚假的……兴德中学准备召开由老师、家长、学生参加的“我看公众人物人设”座谈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以老师、家长或学生中的任何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电子游戏文化的发展与审美趋势分析

电子游戏文化的发展与审美趋势分析

电子游戏文化的发展与审美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电子游戏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代社会和人们审美趋势的变化。

一、电子游戏文化的发展电子游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街机游戏时代,那时候的游戏画面粗糙,玩法简单,但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提高,电子游戏的画面和音效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游戏性和可玩性逐渐增强。

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游戏成为了电子游戏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来进行游戏,不再受到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

同时,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的沉浸式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可以更加逼真地参与到游戏中。

二、电子游戏审美趋势的变化1. 画面与音效的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游戏的画面和音效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从最初的像素画面到现在的高清画面,游戏的画质越来越逼真。

音效方面,游戏中的音乐、配音和环境音效也更加精细,为玩家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

这种提升对于电子游戏的审美趋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叙事与情感体验的重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电子游戏制作商也开始注重游戏的叙事和情感体验。

无论是剧情的设置还是角色的塑造,都更加注重人物的情感表达和玩家的情感共鸣。

这种关注情感体验的趋势使得电子游戏从简单的娱乐工具升华为一种可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3. 多样化的游戏题材与类型电子游戏的审美趋势也表现为游戏题材和类型的多样化。

早期的电子游戏主要以射击、平台、角色扮演等为主题,但现在的游戏早已突破了这些限制,涵盖了各个领域和题材。

从冒险类、解谜类到模拟经营类、战争类,游戏类型之间的选择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多人联机和电竞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人联机和电竞逐渐成为电子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19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19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杨浦区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一、积累应用(10 分)1. 按要求填空。

(5 分)(1)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窗”是古诗词中的常见物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窗抒发着晚年寂寞的情怀;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妻子(或友人)的思念。

(4)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远眺时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要求选择。

(5 分)(1)下列诗句中,哪两项蕴含的哲理最相近()()(3 分)A.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B.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好友在一次重大考试中受挫,你想要送他一句话,下列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2 分)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C.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3 3- -8 8 题。

(16 分)(1)目前国内网络微电影由于生存形态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纪实微电影、剧情微电影、广告微电影和实验微电影。

无论是哪种类型,网络微电影这一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影像小品文”,是除网络外无法通过其他媒体或以其他方式体验的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是艺术发展尤其是影像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场景时代”的兴起与后现代美学的重构

“场景时代”的兴起与后现代美学的重构

“场景时代”的兴起与后现代美学的重构当下以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定位系统、传感器与数据處理五大要素结合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这些新的审美现实与文化景观对以韦尔施为代表的后现代超越美学的一些经典命题有所印证,同时也对其形成新的重构。

在“场景时代”,日常生活浅表审美化的引领主体与广告的作用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不能简单地以精英姿态加以否定;现实的虚拟性与可塑性进一步加剧,不存在虚拟与现实的两分,现实即是虚拟,虚拟即是现实;现实传播也并非电子传播最终的完成,而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无尽轮回。

与此同时,“场景时代”的O2O模式隐喻着任何线下的事物都需要通过线上的中介而得到建构。

“场景时代”也表明,新媒介带来的并非听觉文化,而是触觉文化。

总的来看,“场景时代”呈现出新的审美现实,对后现代美学的探讨与重构仍在途中。

标签:“场景时代”;后现代美学;重构后现代美学对传统美学进行了反思与重构。

雅克·德里达等人的解构主义美学,批判“在场形而上学”,消解“中心性”“整体性”“明晰性”“二元”等概念,代之以“边缘”“不在场”等范畴;费瑟斯通、韦尔施等人的日常生活美学,质疑传统美学对审美与生活的界限区分,注意到了后现代社会中审美突进日常生活的新现实;舒斯特曼等人的身体美学,否定意识与身体的二分法,主张审美应包含鲜活的身体经验。

在后现代美学的重构浪潮中,韦尔施的美学理论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基于对后现代审美现实与文化景观的考察,特别是着眼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电视媒介、赛博空间等广泛兴起的新现象,韦尔施认为美学必须超越艺术问题,涵盖日常生活和传媒文化,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重构美学,建立后现代的超越美学。

韦尔施的美学理论在西方颇有影响,并成为中国美学界经常援引的理论资源①。

但是,他的《审美思维》《重构美学》等著作主要写于20世纪90年代,当下社会现实已发生重要的变迁与转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场景时代”(Age of Context)的来临。

用户体验设计案例分析

用户体验设计案例分析

用户体验设计案例分析【前言】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简称UXD)是指通过改善产品、系统、服务等用户与之交互过程中的感受和情感,提升用户满意度的设计方法。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案例一:手机应用程序设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设计尤为重要。

以某知名购物应用为例,通过对用户行为和心理的深入分析,优化了用户的购物流程。

首先,登录注册环节简单明了,一键登录、微信登录等方式提供了便捷的选择;其次,首页排版布局合理,滚动条导航和瀑布流式展示方式,使用户能快速浏览商品;另外,交互设计方面,添加购物车、立即购买等按钮的明确标识,增强了用户操作的直观性。

通过这些设计,用户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购物,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案例二:电子邮箱界面优化】电子邮箱作为日常工作生活中必备的工具,其用户体验设计的优化对用户效率和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

以某知名邮箱服务为例,通过对用户使用习惯的调研和分析,进行了界面优化。

首先,在界面布局方面,将邮件分类和搜索功能置于页面顶部,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次之,在邮件列表展示方面,提供了多种排序方式和筛选条件,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再者,在邮件撰写和回复方面,提供了自动保存草稿、快捷回复等功能,提升了用户的操作效率。

这些界面优化措施,使用户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邮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案例三:电商网站设计】电商网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应用领域。

以某知名电商网站为例,通过对用户行为和购物心理的细致观察,进行了多方面的设计优化。

首先,首页设计方面,采用个性化推荐、精品推荐等方式,提供更符合用户兴趣的商品选择;其次,商品详情页面设计,通过清晰的图片展示、详细的产品描述、明确的购买方式等,为用户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了购买的风险;另外,购物车和结算页面的设计,简化了购买流程,减少了用户的操作复杂度,提高了购买转化率。

2022年中国互联网现象调查分析:产品很多 很少

2022年中国互联网现象调查分析:产品很多 很少

中国互联网现象调查分析:产品很多很少信息海量,有用不足;内容泛滥,精品不多;贪大求全,特色不强。

近年来,互联网内容同质化的“三不”现象越演越烈。

无论是几大互联网巨头,还是刚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同质化、营销模式同质化、品牌策略同质化呈扩散之势,相互抄袭、恶性竞争大事也屡见不鲜。

互联网内容同质化日趋严峻,引发公众吐槽。

资讯许多有用很少今年伊始,网传江西九江发生6.9级地震。

各大网络媒体未经核实,便在第一时间将消息竞相推送至用户眼前。

江西省地震局当天准时公开澄清,才平静了这场新闻误报惹来的风波。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占到90.1%,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64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2.0%,网络新闻成为即时通信和搜寻引擎之外的第三大互联网应用。

面对蓬勃进展的网络新闻市场,不仅各大媒体纷纷开拓“两微一端”,就连各种手机扫瞄器、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电商应用等也都开头部署内容开放战略。

记者仅通过某个人气安卓应用商店,就搜寻到了465个新闻资讯类应用。

新闻端口众多,媒体数量激增,各种信息量呈井喷式增长,甚至消失泛滥态势。

在竞争白热化趋势下,一些媒体片面追求速度与时效,相互复制转载,产出大量信息垃圾。

不少网民埋怨,每天一连无线网,手机就震惊不停,同样的内容频繁地被各大应用重复推送,让人不胜其烦。

更有网友表示,现在的“推送”已经成了“吸引”的反义词,信息刷屏令人避之不及。

对外经济贸易高校金融学院同学刘尔慷,始终亲密关注财经资讯。

在他看来,许多媒体客户端和公众号内容重复、观点雷同,财经评论类文章也多为转载,缺乏独创性。

有些公众号直接到知乎网等网站剽窃抄袭,非常可恶。

此外,一些生活资讯供应方的做法同样让人无奈。

在某安卓应用商店的生活资讯类下,仅天气资讯这一类就有数百个产品。

记者随机下载打开了一些应用,发觉内容基本是由15日天气、空气污染指数、穿衣指数、天气实景等几块组成,界面风格类似,用户体验也无太大差别。

基于SWOT理论分析宜家线上电商战略转型

基于SWOT理论分析宜家线上电商战略转型

基于SWOT理论分析宜家线上电商战略转型宜家是一家知名的家居产品零售商,以其平价的家居产品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宜家也逐渐意识到线上电商的巨大潜力,并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加大在线零售业务的投入。

本文将基于SWOT理论对宜家线上电商战略转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一、优势1. 品牌知名度高:宜家作为全球著名的家居品牌,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和高度的品牌认知度,在线上电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 产品设计独特:宜家的产品设计风格独特,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在线上购买。

3. 全球化供应链:宜家拥有庞大的全球供应链系统,能够保障线上零售业务的原材料和产品供应,确保线上订单的及时配送。

二、劣势1. 线上市场竞争激烈:在线上电商领域,宜家面临来自其他家居品牌和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需要克服竞争对手的优势和挑战。

2. 线上服务体系不完善:宜家转型线上电商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以满足消费者的线上购物需求。

3. 经验不足:宜家在线上电商领域的经验相对较少,需要花费时间和资源来建立和完善相关经验和团队。

三、机会1. 中国电商市场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线上购物需求不断增长,宜家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加大在线零售业务的投入。

2.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更加习惯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线上购物,宜家可以通过手机App和移动网站来推动线上销售。

3. 数据驱动营销:在线上电商领域,宜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推荐和营销服务。

四、挑战1. 竞争压力:线上电商市场竞争激烈,宜家需要与其他家居品牌和电商平台竞争,争夺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2. 供应链管理:在线上零售业务中,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关键的挑战,宜家需要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系统,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及时到货。

3. 营销和推广:如何在线上平台上进行有效的营销和推广,吸引潜在消费者成为宜家的忠实顾客,是一个挑战。

泛娱乐化时代大众符号消费与审美趣味以抖音短视频为例

泛娱乐化时代大众符号消费与审美趣味以抖音短视频为例
首先,理解和引导大众的符号消费和审美趣味的变化,积极发挥优秀传统文 化的教育作用,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防止盲目追求浅层次的视 觉效果和快餐文化,倡导深度思考和有意义的审美体验。
内容摘要
其次,鼓励创作者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深度的内容,引 导用户提升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平台方面也应该完善算法推荐机制,减 少浅层次内容的推送,增加对优质内容的曝光,从而促进大众审美趣味的良性发 展。
内容摘要
在抖音短视频中,大众符号消费表现为对特定符号、形象或行为的追求和模 仿。这些符号或形象通常具有青春、活力、美好等积极特征,从而引发了大量用 户的共鸣和参与。此外,抖音短视频还通过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 惯,为用户推送相关的视频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大众符号消费的趋势。
内容摘要
以抖音短视频中的舞蹈为例,许多用户纷纷模仿热门舞蹈视频中的动作和表 演风格,将舞蹈作为一种符号进行消费和审美。这些舞蹈往往具有简单易学、欢 乐明快的特点,使得大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到符号消费中来,并通过、分 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同和喜爱。
三、应对短视频泛娱乐化的对策
1.平台监管
1.平台监管
平台方应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限制泛娱乐化内容的传播。同时,可以建立 有效的举报机制,鼓励用户对不良内容进行举报,并及时处理违规内容。
2.内容审核
2.内容审核
平台应对上传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适宜性。通过技术手 段和人工审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内容质量,减少低俗、无聊的内容。
一、泛娱乐化与大众符号消费
一、泛娱乐化与大众符号消费
泛娱乐化时代的特点之一是消费主义的盛行,即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已经不仅 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更多是追求心理和符号层面的满足。在抖音中,这 种消费主义的倾向体现得尤为明显。从生活用品到娱乐内容,从时尚潮流到生活 态度,抖音上的热门话题和流行趋势往往代表着大众的消费欲望和符号追求。

河南省新乡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青年群体已成长为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主力军。

他们期盼在银幕上看到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主流电影。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主流电影作品数量不足,质量也有待提高,虽有价值内核的构建,却无法实现价值观念的有效输出,无法满足青年人的审美诉求。

诚然,20世纪的电影作品以直抒胸臆的表现形式鲜明坚定地表达炽热的爱国情绪,这一方面是受到当时影视创作发展水平的限制和艺术创作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契合那个年代的时代语境。

这些影片构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新时代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观赏偏好发生了深刻改变。

如果继续沿用以前那种直白简单的视听语言给年轻人强行灌输观念,势必无法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电影工作者意识到,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审美潮流和市场动向,以新颖独特的表达形式,呈现革命历史故事或火热现实生活,来满足当代青年的观影需求,从而真真切切地发挥教育和引领的价值。

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以类型化的叙事手法聚焦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等问题,并呈现医药改革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

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要倚仗青年的力量。

而优秀的文艺作品,尤其是为大众广泛接受的用视听艺术传播主流价值的主流电影,恰恰能够发挥出凝聚青年力量的巨大作用。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

”因此,主流电影创作必须主动亲近年轻人,热情鼓舞年轻人,在艺术革新过程中探寻吸引青年群体观看的发展之路。

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研究

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研究

数字时代电影美学嬗变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影艺术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美学嬗变。

从早期的无声电影到彩色电影,再到现如今的数字化电影,电影艺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观影体验和艺术审美。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影制作、发行和观赏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数字电影已成为当代电影的主流形式。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数字时代电影美学的嬗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还能为我们探索电影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数字时代电影美学的嬗变表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是电影制作技术的革新。

数字技术使得电影制作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电影画面更加逼真和细腻,音效更加立体和震撼。

这些技术的革新不仅提高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创作空间。

其次是电影叙事方式的变革。

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电影叙事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电影叙事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电影创作者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叙事结构,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深刻的观影体验。

最后是电影观众接受方式的改变。

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电影发行和观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随时随地观看电影,这种新的观影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观众的电影审美和接受心理。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数字时代电影美学的嬗变,探讨数字技术如何改变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叙事方式和观众接受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电影美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数字时代电影美学的系统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为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数字时代的来临与电影技术的革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时代的来临对电影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了一场电影技术的革新。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电影美学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嬗变,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征。

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得电影制作从传统的胶片摄影转向数字化摄影,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看短视频现象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看短视频现象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媒体传播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的新兴产物,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深受大众追捧,更是出现了“南抖音、北快手”的用户分层说,可见短视频在大众中的深入程度。

回望人类发展史,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移动计算技术所推动的革命正飞速发展,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

”[1]而短视频作为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也将会在5G时代高速发展。

互联网进一步增强了科技的存在感,当人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快感,充分体现个性的时候,其展示出的弊端亦是显而易见的。

短视频面向普通大众,其生产门槛低,内容泛娱乐化、碎片化的特性日益凸显,使人们的文化审美方式和艺术思维模式发生转变。

正如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科技与文明的关系:“在和平时期,反而是科学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匆忙和不安定。

科学没有让我们从那些必须要完成的单调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

由此可以看到,对科技悖论的担心正给社会带来了新的焦虑。

因此本文以短视频为基点探讨日常生活审美化,分析短视频的审美特征及审美转型,并在最后对社会的审美文化构建进行展望。

一、短视频的审美文化特征(一)虚拟的“真实”毋庸置疑,新媒介的发展使得美学趣味和生活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媒介的连接作用让艺术向人们的生活靠近,使生活充满审美趣味。

然而,短视频所呈现的现实并非绝对真实,大部分受众在短视频制造的虚拟时空中逃避现实,或者说虚拟化的技术容易使得一些人在虚拟时空中迷失自我。

超越时空与非真实的审美体验让受众得到短暂的快感,但却始终难以摆脱现实与虚拟的对立。

而这种约束状态正大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短视频的内容看,真假难辨。

这些火爆的短视频后面是人们一味地模仿和跟风,有些人甚至用无底线的身体表演以赢得关注度。

这种表现方式在展现自我的时候缺乏创新和最真实的自我表达。

文化是由人、社会、自然构成,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现在的网络文化更多体现的是前两种元素,缺乏“自然”。

新媒体环境对我国当代青年审美观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环境对我国当代青年审美观的负面影响

2021/7上管理平台终端接触新媒体环境对我国当代青年审美观的负面影响阴刘颂雅摘要:新媒体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和海量信息数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消极影响。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而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念的当代青年,极易在方方面面受其煽动与影响,审美观则是其中之一。

文章从新媒体传播特征和当代青年特质两方面入手,综合剖析新媒体背景下不良审美风气形成的原因及潜在的消极后果,为进一步对新媒体平台内容进行把关并对青年群体心理特征及思考方式进行正确引导示警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审美青年群体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需求的新媒体行业呈爆炸式增长,满足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的各种新媒体APP 蓬勃兴起,并被绝大多数网民所接受。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我国的网民总体规模已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学生群体2.08亿,占比21%,青年群体比学生群体占比更高,总量超过3亿。

青年群体中特别是学生群体很多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在家里,依靠网络及新媒体APP 与外界交往,或通过新媒体APP 了解外面的世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环境无时无刻全方位对年轻人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对当代青年审美观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不良审美风气的形成原因新媒体APP 平台自身特点。

首先,“UGC ”时代的到来降低信息发布门槛。

新媒体环境使受众的身份转变为用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内容生产的活动中来。

用户生产内容,即“UGC ”,使信息发布的门槛相比过去大大降低,再加上审核机制尚不完善,久而久之,平台呈现的信息质量好坏参半,内容发布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得到有效的把控。

前段时间,“小红书”APP 就刮起了一阵优衣库“童装风”。

一些网络红人瞄准优衣库小码童装,将成年人的身材强行塞入儿童款,她们拍图、晒照,妄图借此展现火辣身材,却对崩坏的领口、蹭上化妆品污渍的儿童服装熟视无睹并放回原处。

运营视觉分析方案

运营视觉分析方案

运营视觉分析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眼球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各种平台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进行推广和营销的重要渠道。

而在这个过程中,运营视觉对于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变得愈加重要。

因此,如何通过运营视觉来吸引用户的眼球以及增加用户对产品和品牌的好感度,已成为了很多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目标定位1. 吸引用户眼球:通过精良的设计和视觉效果,吸引用户的眼球,增加用户对产品和品牌的好感度。

2. 提升品牌形象:通过运营视觉的优化,提升品牌的形象,加强品牌的美誉度和认知度。

3. 提高用户活跃度:通过视觉吸引力和用户友好度的提升,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和互动次数,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三、目标群体分析1. 年龄层次:针对年龄层次广泛的用户进行视觉设计,包括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同时也要考虑老年人和儿童的使用习惯和喜好,从而让设计更具包容性。

2. 用户身份:根据用户的身份、职业和兴趣爱好,进行视觉设计的多样化推广,以匹配不同用户身份的需求。

3. 用户地域:针对不同地域的用户,进行相应的运营视觉推广,使用户在视觉上更具亲和感和共鸣感。

四、运营视觉分析策略1. 对产品和品牌进行全面视觉设计:无论是产品的界面设计,还是品牌的推广海报,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视觉设计分析和策略规划。

包括色彩搭配、排版规划、图像选择等多方面的设计。

2. 强调用户体验:在视觉设计中,需要将用户的体验放在首位,包括设计的简洁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交互的友好性等方面。

通过视觉的优化,提升用户的整体使用感受。

3. 创新视觉设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视觉设计元素和风格,以吸引用户的眼球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同时也要在传播中不断完善设计元素,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4. 多渠道视觉推广:在各种平台上进行多渠道的视觉推广,包括短视频、社交媒体、网站、APP等多种途径。

通过差异化的视觉推广,吸引更多的用户的目光,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审美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概念,实际也就是哲学上的后现代社会。

这个时代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出现了社会美这一概念,将整个社会作为了一个审美对象,从现实走向了虚拟。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审美,也通过移动互联网参与美的创造。

在一种看似通过审美获得最大公平与自由的假象之下,是审美化社会对人们审美感悟力与创造力的扼制。

标签:后现代社会;解释;平均美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及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基于科技的概念,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科技领域。

它的主要特点是移动化、社交化、碎片化,基于这些特点移动互联网开始显著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样一个时代,不同的学科看到不同的侧面,但是又体现出共同的特点。

经济学家将其称为之消费社会,社会学家称之为大众社会,政治学家称之为民主社会,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称之为信息社会,从哲学的角度称之为后现代社会。

从美学的角度,今天的社会称之为审美化的社会。

无论从哪一个学科角度看这个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个体参与程度极高,并且在参与的同时价值看似多元实则缺乏独立思考。

从美学的角度,今天的社会称之为审美化的社会。

社会现实本身变成了美的商品,社会大众都可以享受美的生活。

审美化是一种普遍的大众现象,是消费社会的一种基本特征。

它的美学产物就是社会美,“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意象世界”。

[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3页。

]社会美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层面,比较直观如个人美容、家居服饰、城市景观;比较隐晦的如经济生活中符号价值的凸显、新闻媒体对社会现实的改造、科学技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分析哲学从本体转到语言,用“解释”取代“事实”。

当然从人类审美的历史可以知道,诸如个人美容、家居服饰、城市景观等这些直观的社会美早已存在,然而后现代社会的社会美和历史上的类似现象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这种区别就是上文所说的,这种社会美是后现代社会的独特产物,整个社会现实变成了审美的商品,变成了人们创造的艺术对象,变成了虚拟的对象。

从柏拉图以来,艺术就被认为是一种模仿,是一种想象的虚构的对象。

这种虚拟当然来源于现实世界,但是两个还是界限分明。

然而后现代社会,艺术与现实的边界已经模糊。

什么是现实?现实就是人们虚拟出来的产品。

在消费领域,产品的符号价值超越了实用价值,人们对名牌趋之若鹜。

在新闻领域,媒体的报道取代了事件的真实性。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看似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根源正是在于整个社会的审美化。

了解了这样的大环境,我们再回到移动互联网的小环境,这种审美化就变得更加具体,娛乐成为这个小环境之下的关键词,娱乐的内涵和外延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一些原本不属于娱乐范畴的事物也开始变得具有娱乐性,比如社会事件。

传统意义对社会事件的评判出发点是伦理性质的,通过还原事件真相判定其是非
善恶,从而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构建更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而服务。

然而在后现代社会媒体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取代了事件的真实性,价值判断已经被娱乐化所取代,追求趣味性、戏剧性,为最大限度吸引受众关注的目的而服务。

事件真相失去标准,随着媒体的报道不断改变。

从宏观的哲学角度,世界变成了一个“解释”的世界,落实到现实层面,事件是媒体报道中的事件,是媒体“解释”中的事件。

媒体的受众当然是大众。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让最先接触到受众的媒体机构在“解释”事件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由此,最快速地到达受众,最高效地吸引受众变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竞争的关键,而传统意义上的真实则被放到了越来越次要的位置。

另一方面,受众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是极易受到媒体的引导的。

由此,在关注社会事件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与受众彼此推动,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审美化,合力将具有严肃意义的社会事件创造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产品。

于是我们看到博人眼球的“震惊体”,目睹种种社会事件不断地反转,比虚构的小说情节还要跌宕起伏。

正像尼采所认为的那样,根本不存在实在论所断定的那种真实,我们只是通过解释的帷幕去看每一事物。

从社会事件到个人生活,这种用解释代替事实的现象也日益明显。

因为移动互联终端的方便快捷,人们已经不再单纯作为接受者或者欣赏者的身份而存在,而是成为创造者。

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后现代社会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个体参与的程度极高,对经济领域的高度参与将社会变成了消费社会,政治领域的高参与度表现在民主的广泛性,审美领域的高参与度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的创造者,将自己本身作为一个审美的产品展示给外界。

移动终端上的各类社交软件、直播平台让每一个个人获得了展示的空间。

个人生活的真实性同样被掩盖,人人看到的都是被“解释”之后的样子。

所有的情感、情绪、经历都以最快的速度去释放,获得短暂的被关注的快感,来不及去思索去沉淀。

于是个人生活也走向了审美化,从现实走向虚幻。

在审美化的社会里,人类追求的民主和自由似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人人可以表达自己,人人可以评价对方。

人与人之间实现了完全的平等,因为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叙述自己的生活,用语言叙述的生活就是真实的生活,解释的世界取代真实的世界。

审美能够通向自由,庄子的逍遥游,席勒的自由王国,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等等,既从事实层面也从理论层面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出来的审美化社会并不是真正的美。

首先我们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拥有者作为受众来分析。

如上所论,媒体为了追逐受众,势必对其产品进行设计,为了追逐最大多数的受众,其产品的水平所要达到的不是高水平而是平均数。

也就是说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一种“平均美”。

“平均美”不需要受众投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智力上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这种“平均美”。

因此,“平均美”有效地扼制了受众的审美感悟力,使受众最终丧失审美判断力。

失去了审美判断力,世界终将成为美的荒漠。

其次我们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拥有者作为创造者来分析。

多数的个体并不具有高水平的创造美的能力,只是一种直观的情感情绪的表达。

这样的产品并不是美的艺术作品,既缺乏美的形式也缺少美的内涵。

从两个角度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审美化的社会貌似实现了我们的审美理想,实则扼制了我们的审美感悟力和审美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