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药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药物的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2、对症治疗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2、毒性反应;3、变态反应;4、继发性反应;5、后遗效应
继发性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二重感染”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到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受体概念: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指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配体: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膜结构: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统称,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液态镶嵌模型。
药物转运的方式(填空):
1.被动转运
(1)简单扩散
(2)滤过
2.主动转运
3.易化扩散
4.胞饮/吞噬作用
5.离子对转运
生物转化: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步为结合反应。
微粒体:是内质网在细包匀浆过程中形成的碎片,还包括有核蛋白体、高尔基复合体,并非一个独立的细胞器,微粒体可分为粗面和滑面,但滑面中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更强。
❖联合用药:临床上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
❖药动学相互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药效学相互作用:协同作用(synergism)、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拮抗作用(antagonism)
❖体外相互作用: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制成制剂时,可能发生提外的相互作用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现象。
第二章消化系统药物
抗酸药:能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的弱碱性无机药物。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溴丙胺太林、
止吐药:氯丙嗪、氯苯甲嗪(敏可静)、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舒必利(止吐灵)
催吐药:阿朴吗啡、硫酸铜
泻药:
分类:
•容积性泻药(盐类泻药):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等。
•滑润性泻药(油类泻药):液体石蜡、植物油、动物油等。
•刺激性泻药(植物性泻药):大黄、芦荟、蓖麻油等。
•神经性泻药:拟胆碱药
大黄(川军)(必考)
作用:
小剂量,苦味健胃。
中等剂量,收敛作用(鞣酸),止泻。
大剂量,致泻作用(大黄素),作用部位在大肠,作用慢(12-24小时)而不确实,且继发便秘。多与硫酸钠配合使用,泻下效果较好。
止泻药:保护性止泻药(鞣酸、鞣酸蛋白、碱式硝酸铋、碳式硝酸铋)、吸附性止泻药(药用炭、碳酸地芬诺酯、高磷土)
第三章呼吸系统药物
祛痰药:氯化铵、碘化钾、乙酰半胱氨酸
镇咳药:可待因、咳必清
平喘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麻黄碱
–茶碱类(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来源饮料茶咖啡等) :氨茶碱
–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异丙阿托品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肥大细胞膜稳定药
祛痰、镇咳与平喘药的合理使用(必考简答)
对因治疗的辅助疗法
急性支气管炎:选用刺激性弱的祛痰药如氯化铵,对有痰或无痰的咳嗽均有效,碘化钾刺激性强,不适用。
慢性支气管炎:频繁无痛性咳嗽,痰黏度增高,难以咳出,应选用碘化钾等刺激性祛痰药。
长期频繁而剧烈的痛性干咳:可选用可待因等强止咳药,或选用镇咳药与祛痰药配合的合剂。炎症引起的干咳,选用非成瘾性镇咳药咳必清。
轻度喘息,选用麻黄碱或氨茶碱平喘,需与镇静剂合用;喘息发作时,还应辅以氯化铵、碘化钾等祛痰药,不宜选用镇咳药。
第四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利尿药:
定义:作用于肾脏,影响电解质及水的排泄,使尿量增加的物质。
分类:1、袢利尿药(高效利尿药):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吡咯他尼等;2、噻嗪类利尿药(中效利尿药):氯噻嗪、氢氯噻嗪、氯肽酮;3、保钾利尿药和碳酸酐酶抑制药(低效利尿药):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阿米洛利。
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用于脑水肿,同时有利尿作用。
第五章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药物
自体活性物质(autacoids):
定义:又称局部激素,广泛存在于体内许多组织。多数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产生,以旁分泌方式到达邻近部位发挥作用。
分类: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5-羟色胺(5-HTA)等
组胺与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H1受体阻断药——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非那根)、扑尔敏(马来酸氯苯拉敏)、阿司咪唑(息斯敏)、新安替根(吡拉明);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解热镇痛抗炎药:
定义:具有退高热、减轻局部钝痛,抗炎、抗风湿,又称非甾体类抗炎药。
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1
作用:解热、镇痛、抗炎
代表药: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2、苯胺类:非那西丁、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3、吡唑酮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吲哚类:吲哚美辛、苄达明;丙酸类:萘洛芬、布洛芬(芬必得)、酮洛芬、
第六章皮质激素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具有甾体(类固醇)母核的激素,故又称为皮质类固醇激素(皮质甾类激素)。
分类:1、糖皮质激素;2、眼皮质激素;3、氮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药理作用(四抗作用)(必考简答):
1、抗炎:抑制炎症局部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和细包浸润。
(1)抑制粒细胞进入炎症区域;
(2)稳定溶酶体膜;
(3)收缩血管,减少渗出;
(4)增加细胞基质对黏多糖酶的抵抗力;
(5)抑制炎性细胞的吞噬功能;
(6)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2、抗免疫(抑制免疫):
①抑制巨噬细胞处理、吞噬抗原;
②抑制免疫母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
③破坏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并使淋巴细胞移行至血管外、血液中LC↓
3、抗毒素:
(1)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
(2)对抗内毒素,对外毒素无作用
(3)退热
(4)缓解毒血症症状
4、抗休克:
(1)稳定生物膜
(2)保护心血管系统
(3)↑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5、影响代谢:
(1)升高血糖、促进糖原形成;
(2)增加Pr分解、抑制合成;
(3)促脂肪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