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81c6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2.png)
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性、长远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夸姣生活。
城市规划原理是制定城市规划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品质、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规划原理的相关内容。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1.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2.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3. 公众参预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广泛的参预机制,实现公众对城市规划决策的参预和监督。
4. 灵便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确保规划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5. 科学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具体内容1. 空间布局原则(1)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实现不同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2)紧凑布局:城市规划应倡导紧凑型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的扩张和碎片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
(3)生态布局: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合理规划绿地、湿地、水域等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可持续性。
2. 交通规划原则(1)多元化交通:城市规划应构建多元化的交通网络,包括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机动交通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可达性。
(2)交通优先:城市规划应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减少对机动交通的依赖,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交通安全:城市规划应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环境保护原则(1)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生态破坏和生态灾害。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0ae2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5.png)
城市规划原理一、背景介绍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要素1. 人文环境原理:考虑城市居民的文化、历史、社会需求,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设施,营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2. 经济发展原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
3. 生态环境原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提供清洁的空气、水资源和生态景观。
4. 交通运输原理: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5. 空间布局原理: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确保城市的紧凑性和功能分区,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6. 社会公平原理:关注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减少社会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具体应用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制定长远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城市规划提供指导。
2. 总体规划编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布局、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框架。
3. 分区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进行细化的分区规划,确定各个区域的用地用途、建造密度、建造高度等规划要素,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4. 城市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对城市的具体区域或者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考虑人文环境、交通流线、建造风格等因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确保城市的基础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0158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c.png)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中对城市空间进行有目的、长期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的平衡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的核心是“整体性”。
城市规划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的方向和目标,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有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师必须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城市的内涵和特征,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规划。
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个重要原则是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环保、资源节约和社会公正性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设计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同时,应该注重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低碳、安全、和谐的社区。
第三个重要原则是人本化。
城市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变化,顺应人们的需求,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城市规划师应该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现状和城市发展趋势,根据这些信息设计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城市规划。
在人本化原则指导下,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们使用城市空间的便利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等因素,最大化地优化城市空间的布局和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城市规划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法则。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从整体性、可持续性和人本化三个方面全面考虑设计问题,以实现城市的和谐、健康、创新发展。
只有基于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创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
![城市规划原理——总体规划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f13aaa3aa32d7375a4178022.png)
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
来,商品生产的出现 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 的城市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9
(二)城市产生的条件
1)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城市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 集中,是集约人口和集约经济的综合体 [系统论] ━━现代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 结构利用为特点、已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 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参考《注册规划师考试参考书》(P227)
18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22
2、世界各国设立城市的标准
从人口规模入手: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人口密 度的地方界定为城市 就职能而言:一个地方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 人口占到一定比例,就可以称为城市 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城市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 公用设施等)的地方称为城市 • 联合国人口组织 对世界40个主要国 家城市设置标准的 调查统计 联合国建议指标: 2万人
学习要求与方法
3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参考书目
[英] P.霍尔.
城市和区域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美] 刘易斯· 芒福德著, 倪文产, 宋俊岭, 译. 城市发展史: 起源、演变和 前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 [美] 伊利尔· 沙里宁, 著, 顾启源, 译. 城市: 它的发展 衰败与未来.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美] 利维, 著, 张景秋, 等译. 现代城市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美] J. L.麦克哈格, 著, 芮经纬, 译, 倪文彦, 校. 设计结合自然.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美] 凯文· 林奇, 著, 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 译. 城市形态. 北京: 华夏出版 社, 2001. [英] P.霍尔, 著,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译. 世界大城市. 北京: 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1982. [英] W.鲍尔, 倪文彦, 译. 城市的发展过程.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2. [英] 埃比尼泽-霍华德 E, 金经元, 译. 明日的田园城市.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2000. McLoughlin, J. B著, 王凤武译. 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efcff6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5.png)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e626b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7.png)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城
市
修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详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结构与形态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结构与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996b98df76eeaeaad1f330a7.png)
2、社会空间的组 织以人为尺度, 是人(活动)的 空间的组织
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
化中:
亲昵距离 亲近状态 疏远状态 个人距离 亲近状态 疏远状态 6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 6-18英寸 18-30英寸 30英寸-4英尺 身体控制极限
社会距离 亲近状态 公共距离 亲近状态 才
第六章
城市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
一、城市结构
概念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 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 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结构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空间结构等。 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 地使用上的反映。
重组了城市的内部结构:居住和商业相分离; 老建筑拆为停车场;
快速路分割城市;
环境质量下降。
Atlanta城外的Lenox Square Shopping Center ,这是美 国南部最大的购物中心,总用地74英亩。
纽约一公交终点站和相 关的进出的高速公路
波士顿大都市地 区的128公路
2、城市交通战略与空间布局 一个城市的结构,除受到地理上的约束外, 大部分是由相对可达性决定的,除非故意 加以控制。
11空间认知是空间行为的基础空间认知是空间行为的基础22社会空间的组社会空间的组织以人为尺度织以人为尺度是人活动的是人活动的空间的组织空间的组织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空间行为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展开的在西方文亲昵距离亲昵距离亲近状态亲近状态66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英寸以内完全包容状态疏远状态疏远状态661818英寸英寸个人距离个人距离亲近状态亲近状态18183030英寸英寸疏远状态疏远状态3030英寸英寸44英尺英尺身体控制极限身体控制极限社会距离社会距离亲近状态亲近状态4477英尺英尺处理非个人事务处理非个人事务疏远状态疏远状态771212英尺英尺公开的信息公开的信息公共距离公共距离亲近状态亲近状态12121515英尺英尺典型的典型的正式正式场合场合有的距离有的距离疏远状态疏远状态2525英尺或更远英尺或更远超出个人的包围超出个人的包围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各自的生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占据城市的不活方式占据城市的不同区位在城市中互相同区位在城市中互相结合成为城市状况的结合成为城市状况的拼贴图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https://img.taocdn.com/s3/m/d7cc3d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d.png)
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专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掌握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强调基本功的培养,掌握各层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路径、方法,初步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文本与图件编绘的技能。
了解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机制。
二、课时总课时36 ,(理论课时30、实践课时6 )三、学分2学分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规划研究方法与发展战略。
(2)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3)能够初步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
(2)能够独立思索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享、评价的学习能力。
(三)职业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2)培养学生诚恳、虚心、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4)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标准和规范意识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创新的能力。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ppt课件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934d5ca58da0116d174946.png)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四、总体规划的编制
1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和和特点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二)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三)新时期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四)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2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 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 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 措施。
❖ 20世纪以来,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大,规 划越来越认识到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和更大的范围对城市发 展进行控制和引导。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加注重区域整体的空间规划和经济 发展规划的结合,战略性规划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和不同的 空间层次。
❖ 目前,我国也开始对战略性规划进行积极实践和广泛讨论, 许多城市将战略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指导城市总体规划,这 对于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具有重要意义。
❖ 在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重点发展项目等 方面,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出轮廓性安排的基 础上,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到具体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 间布局上。
❖ 3、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 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 规划,但是在内容和作用上存在着差异。
❖ 在编制内容上,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社 会和谐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 节约型城市。
(四)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 1、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
❖ 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 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但在地域 范围、规划内容的重点和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ppt课件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ee1d12bb4cf7ec4bfed0b1.png)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四、总体规划的编制
1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和和特点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二)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三)新时期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四)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2
精品资
❖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 ❖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总体规划的要求:
❖ 从系统角度构建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制度等要 素之间的协调,时间与空间的协调,落实社会经济发展的 科学目标,统筹安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
❖ 在编制方法上,要加强区域研究、城市问题研究、城市政 策研究,增强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 在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重点发展项目等 方面,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出轮廓性安排的基 础上,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到具体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 间布局上。
❖ 3、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 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 规划,但是在内容和作用上存在着差异。
❖ 城市总体规划师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的高层次规划,是城 市规划综合性、整体性、政策性和法制性的集中体现。
5
❖ 城市总体规划是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制定出战略性的, 能指导与控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蓝图,在指导城市有序 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 统筹作用;
❖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法定程序 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是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 据。各类涉及城乡发展和建设的行业发展规划,都应符 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1c080279563c1ec5da71b5.png)
名词解释1.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
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历史地段: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文物保护单位: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城市规划原理_总体规划_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原理_总体规划_城市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d8519ac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4.png)
❖ 第1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第2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 第3节 城市总体布局 ❖ 第4节 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1节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1、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 做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谋划.其核心是要 解决一定时间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 途径.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第2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3城市性质的表述 突出主要职能,体现主要方向 文字简明,突出重点 性质表述形式:
区域地位作用+产业发展方向+城市特色类型
XX市城市性质 中原城市群西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国际性山水旅游城市
第2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北京的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XX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
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XX的城市性质:
XX市是XX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 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
XX的城市性质: XX市是XX省省会,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地区
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XX的城市性质: 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XX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2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
问题,对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牵一发"和"纲举目 张"的作用的内容. 通常表现在以下内容: 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 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城市空间结构和拓展方向
〔3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
通常包括:基本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 空间布局的改变; 空间开发的顺序; 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等.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185f472e3f5727a5e9623c.png)
名词解释1、城镇化: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代表为:米列都城。
3、卫星城镇定义: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4、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5、城市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7、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8、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9、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10、容积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11、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
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2、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地面积的比例。
13、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线进行控制。
14、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5、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6、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17、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02c8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5.png)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指导性文件。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良好的城市环境。
2.整体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整体性为原则,将城市的各个组成部份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适度规模原则: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避免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4.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为不同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内容1.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使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2.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自行车等,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环境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绿地建设、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5.公共设施规划: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人口、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城市规划的总体方案和具体细则,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ec63fd770bf78a652954cb.png)
1、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2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3.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4 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公共设施的布置原理: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根据公共设施的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要求;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基础。
2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
3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有哪些?日照、通风、噪音、景观等。
4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3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其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4停车场布置5城市功能的多元化表现:1、综合服务功能;2、社会再生产功能;3、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4、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一、论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1、城市格局合理,结构合理集中紧凑型:城市各项主要用地较集中,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又可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大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分散疏松型: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分片、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会高一些,通常是大城市和地形限制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理论与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6b4c6d6f1aff00bfd51e2a.png)
2、积极慎重的态度 迎接城市化高潮
•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应以积极 慎重的态度迎接城市化高潮的到来,并通过城市 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来解决目前及未来城市 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 题,城市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家庭轿车和住 房私有化问题,治理环境、减少污染、走可持续 城市发展道路等等。据此,加强城市化的政策研 究,强化政府对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引导和调控 能力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一项 重要任务。
8、重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 重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保护重要的 景观、生态环境及文物古迹,并促进其价 值提升,美化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城市污 染环境,降低酸雨、降尘、地表水质下降、 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噪音等污染的潜在危险。
9、重视城乡统筹发展问题
• 为构建和发展新型城乡关系服务 • 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 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服务 •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9:05: 3819:0 5:381 9:0510 /21/2 020 7:05:38 P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21 19:05: 3819: 05Oct-2021-Oct-2 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9: 05:38 19:05: 3819: 05Wed nesday, October 21, 2020
总体规谁来审批?
• “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 众参与、科学决策”
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 (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论证) • 组织前期研究 • 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 提出审查,根据审查意见修改 • 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 评审会 • 公示与公众参与 • 报批 • 实施评估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d85b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png)
城市规划原理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利用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城市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要求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全面考虑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例如,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确定城市的布局,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环境、人口等因素。
2.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3. 人本主义原则人本主义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关注人民的居住、工作、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例如,要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要建设便利的交通系统,方便人民的出行。
4. 灵便性原则灵便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例如,要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容纳未来的城市扩张;要预留灵便的土地用途,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
5. 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追求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例如,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6.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经济投入和技术条件,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商议,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应用城市规划原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和需求,灵便运用城市规划原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例如,在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可以综合考虑综合性原则,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确定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分项目标
支撑指标
城市化率
婴儿死亡率
每万人律师数
万人刑事案件数
移动电话普及率
万人交通死亡人数
社会、文化、科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技进步 基尼系数
文化支出占生活支出比重
人均拥有图书量
劳动力文化指数
人口文盲率
每万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
科技开发投入占GND比重
国际交流
定期、不定期举行国际性的 论坛、会议、展览
国际标识
重要公共空间的中英文双语 标识
指数数值 80-85% <0.9% >5人 <50件
2500部/万人 <0.7人 >70岁 <0.2 >20% >30本 >10年 <15% >1000人 >1%
——
序号 1
用地代号 R
现状(2003年)
近期(2005年)
远期(2020年)
用地名称
面积 (hm2)
人均用 地(m2 /人)
开放空间网络
机遇区域和强化区域
重建区域
伦敦规划(2004)简介
蓝线网络 视线保护框架
伦敦中心次区域 东伦敦次区域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2. 战略性规划的形成 (2)我国战略规划历程 与西方国家战略规划的复兴同步,我国也开始了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的研究实践及讨论。 自2001年广州开展战略规划研究之后,包括北京、上海、沈阳和众多
1.67
G
绿地 0.52 0.06 0.05% 55.02 5.09 4.67 366.76 16.70 15.04
8其 中
G1
公共绿地 0.52 0.06 0.05% 38.50 3.57
G2
生产防护绿 地
——
——
——
9
D
特殊用地 0.94 0.10 0.90%
10
E
水域及其他 用地
合计
城市建设用 地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文化、科 技等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1.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拟定的 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应选择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指标。 为更好的指导战略目标的实施,还需要对发展方向提出具体发展指标 的定量规定。 这些对应发展方向的具体指标一般包括:
新自由主义盛行,空间规划处于瓦解的边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剧,为了谋求更加有利的
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针对城市、区域、国家甚至跨国界的空 间战略规划受到更加广泛和空前的重视。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2. 战略性规划的形成 (1)西方国家战略规划历程 1983年《欧洲区域/空间规划宪章》正式发表,是空间规划走向复兴
要求。 在编制方法上,要加强区域研究、城市问题研究、城市政策研究、增
强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在编制内容上,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社会和谐要求、
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1. 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联系,同时,一定的区域范围
汶川映秀空间结构和拓展方向规划图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3. 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 重点加以具体化,使之可操作的过程。
通常包括: 基本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改变、空间开发的顺序、 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等。 其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策研究在战略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
➢ 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2. 战略性规划的形成 战略性规划(Strategy Plan)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国战略
性规划的名称、目的、内容和作用也不尽相同。 (1)西方国家战略规划历程 战略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起伏涨落的历程。 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由于里根和撒切尔时代的保守主义和
的重要文件。 1990年代以来,战略规划正经历一个复兴的过程,掀起了一轮战略规
划编制的热潮。 1999年通过的《欧洲空间发展展望》更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划,
对欧洲的城市发展影响深远。
伦敦规划(2004)简介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城市与区 域规划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战略 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国家之一。
内必然有其相应的地域中心城市。 城市规划必须从区域性的经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着眼,不应就城市论
城市。 区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从区域的角度,确定产业
布局、基础设施和人口布局等总体框架。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2. 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短期的年度计划、中期的5-10年规划和
城市总体规划课件
本章结构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城市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的编制
引言
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 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 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 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 划工作体系中的高层次规 划,是城市规划综合性、 整体性、政策性和法制性 的集中体现。
➢ 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1. 战略性规划的特点 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
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包括
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总体规划工作是以空间部署为核心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过程,是推动
10年以上的长期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计划”自“十一
五”开始,首次将“计划”改为“规划”,使之从具体、微观、指标 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综合的规划转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调整 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14.52%
166.44
15.41
14.11 317.64 14.40
13.03
3
M
工业用地 152.1 16.54 15.16% 229.94 21.29 19.49 566.04 25.71 23.22
4
4
W
仓储用地 40.50 4.40 4.14% 45.36 4.20 3.85 89.11 4.08
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城市 伊春、加格达奇、牙克石 以渔业为主的城市 北海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③ 以其它特殊职能划分的城市 科研教育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边贸城
市、经济特区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成都
革命历史城市 遵义、延安
风景旅游城市 杭州、苏州、蓬莱、张家界、青岛、肇庆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 城市职能
2. 城市职能的分类 城市职能分类的研究是为确定城市性质而进行的。
有以下几类: ① 以各级行政中心职能划分:首都、省会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城等 ② 以经济职能划分
a 综合性中心城市:具有经济方面和非经济方面的职能。
全国性中心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 地方性中心城市 县城
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城市建设指标
序号 1
2
3
某城市总体规划经济、 社会发展相关指标
主要分项目标
支撑指标
指数数值
人均GDP
>3000美元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50%
经济发达 恩格尔系数
<25%
R&D与GDP比重
>2.1%
商业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
>50%
决策科学化
有决策智囊团与专家顾问 团
行政高效 管理现代化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新时期对总体规划的要求
(2)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 和谐城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城乡规划作为实现城乡经济和
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总体规划工作的要求 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和编制内容上需要适应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
977.48
106.25
某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100. 00
1179.36
109.2
3.26 292.63 13.30
145.09
——
131.86
100
2437.6 0
110.80
12.01 100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2. 战略重点 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所涉及的是影响城市长期发展和事关全局的关键 部门和地区问题。 战略重点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城市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② 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 ③ 城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④ 城市空间结构和拓展方向
3.66
5
T
对外交通用 地
44.16
4.80
4.52%
54.32
5.03
4.61 53.01 2.41
2.17
6
S
道路广场用 地
116.28
12.64
11.70%
135.80
12.57
11.51 258.11 11.70
10.59
7
U
市政公共设 施用地
14.37
1.5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