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观察物体知识点详细总结

观察物体知识点详细总结

观察物体知识点详细总结一、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观察物体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肉眼观察、仪器观察和实验观察。

1. 肉眼观察肉眼观察是最简单直接的观察方式,通过肉眼观察可以了解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外观特征,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运动、变化、变形等现象。

肉眼观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2. 仪器观察仪器观察是利用各种科学仪器来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和性质,通过放大、测量、显微等手段,可以观察到肉眼难以看到的细微现象。

常用的仪器包括显微镜、望远镜、显微摄像机、电子显微镜等。

仪器观察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特性,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3. 实验观察实验观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设计并进行实验,可以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现象,探索物体的规律和特性。

实验观察可以定量地获得物体的一些特征和性质,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观察物体的内容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结构、功能等方面。

1. 形状物体的形状是其外部轮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等尺寸大小和曲直圆锥等形状特征。

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形状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和用途。

2. 颜色物体的颜色是人们通过视觉感知的一种特征,颜色的变化和分布可以揭示物体的表面性质和结构特征。

颜色是物体与光线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观察颜色可以了解物体的反射、吸收、透射等光学特性。

3. 材质物体的材质是构成物体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特征,包括硬度、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结晶结构等化学特性。

不同材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物体的材质进行观察可以了解其用途和性能表现。

4. 结构物体的结构是指物体内部或外部的组成和组织形式,包括层次结构、颗粒结构、晶格结构等。

结构是物体特性和功能的基础,通过观察物体的结构可以了解其内部组织和特征。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6)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6)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在本章节中,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一的知识,对物体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3.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观察物体》 知识清单

《观察物体》 知识清单

《观察物体》知识清单一、观察物体的基础知识观察物体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做的事情,通过观察物体,我们能够获取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信息。

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观察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可能是一个长方形。

观察物体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观察位置和观察角度,这样才能准确地描述所看到的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的方法1、定点观察选择一个固定的位置,对物体进行观察。

这种方法适用于观察相对静止的物体,可以让我们更仔细地观察物体的细节。

2、移动观察改变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

通过移动观察,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3、对比观察将两个或多个物体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物体的特点。

三、观察物体在数学中的应用在数学学习中,观察物体是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的重要手段。

1、认识几何体通过观察不同的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包括面的数量、形状,棱的数量、长度,顶点的数量等。

2、视图与投影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称为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是常见的视图类型。

投影则是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上形成的影子,通过研究投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3、空间推理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空间推理,判断物体的位置、形状的变化等。

这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数学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

四、观察物体的注意事项1、观察要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2、多角度观察不要局限于一个角度,多换几个角度观察,能让我们对物体有更全面的认识。

3、保持客观不要因为主观的想法或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观察结果,要如实记录所看到的情况。

4、记录观察结果可以通过画图、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方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五、观察物体的实际应用1、建筑设计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以确保建筑物的外观美观、结构合理。

第2讲 观察物体(二)(单元讲义)-四年级下册数学热点难点一网打尽人教版

第2讲 观察物体(二)(单元讲义)-四年级下册数学热点难点一网打尽人教版

第2讲观察物体(二)(单元讲义)-四年级下册数学热点难点一网打尽人教版导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帮助他们培养严密的观察观察和分类的技能,才能够顺利地进入理解数学世界,促进他们未来成为成功的数学家。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观察物体,掌握观察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学习通过观察物体!这是小学数学第二篇课程之二,请大家认真准备。

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物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物体的颜色和大小2.物体的形状和特征3.物体的位置和方向4.物体的数量和比例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颜色和大小是物体的属性。

2.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大小的物体以及在物体上的颜色。

3.教师能够针对形状和特征设有练习,通过学生的思考,能够掌握形状与特征的区别。

4.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定位。

5.学生能够重点学习数量和比例,能够通过物体的数量和比例等因素学习数学。

三、教学方法:1.以观察和发现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

2.通过引导和提问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使用游戏和实物,将学习有生动的活力。

四、教学准备:1.数据化的教学板书,可以呈现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特征、位置和方向。

2.实物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观察物体。

3.使用电子游戏盘,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量和比例。

五、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将整张白纸画上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放在黑板上展示给同学。

然后随机指向圆形或正方形或三角形,唤请同学回答问题,比如:请你说出语音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颜色,声音大小。

2.知识讲解(1)物体的颜色和大小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分别回答问题:这个物体的颜色是什么?这个物体的大小是多少?之后让学生模仿物品的大小,将同样的物品按照大小排列。

(2)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教师可以给出一系列的物体,要求学生找出它们不同之处。

例如:长城和莲花的区别,让学生思考这两个物体的形状、特征不同,然后能描述他们的不同之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二) 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二) 讲义

观察物体(二)知识点一、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有一天,老师让同学画画。

有一个由小正方体构成的物体,如图所示。

老师让三位同学们观察以下这个物体,然后在纸上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于是小明、小刚、小亮三位同学就开始画了呗,谁知道画完之后三位画的图形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你觉得他们谁画得对,谁画得错呢?小明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小刚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小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1、观察物体时,可以分别从()看、从()看、从()看来确定一个物体的形状。

2、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填“有可能”或“不可能”)温馨提示:从以上位置来观察物体时,视线应()于所观察的平面。

小明觉得好神奇哦~原来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有可能看出不同形状呢~好棒!那如果从同一个位置看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列几个物体,从正面看,会看到什么形状?3、从同一个位置看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填“有可能”或“不可能”)北宋文学家苏轼就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题西林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就是说,我们观察问题要客观全面,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了。

我们数学的这一章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观察物体的时候只从一个位置观察是不行的,我们应该从多个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的形状。

例1、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例2、从右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①②③例3、下面的几何体从侧面看,图形是的有()。

A、(1)(2)(4)B、(2)(3)(4)C、(1)(3)(4)例4、小丽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了下面的立体图形,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有()。

(2)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有()。

(3)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立体图形有()。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二章《观察物体二》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二是几何体的展开图。

这一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每个部分都配有丰富的实物图片和几何体模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学习。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三维空间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在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可能对展开图的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学生能识别和绘制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掌握观察的方法;学生能识别和绘制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三维空间的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展开图的绘制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你发现了什么?2.新课导入:介绍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技巧。

3.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几何体的展开图,讲解展开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4.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几何体,尝试绘制其展开图。

观察物体2知识点总结

观察物体2知识点总结

观察物体2知识点总结一、观察物体2的研究过程观察物体2是通过观察来获取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它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

在进行观察物体2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具体目标和范围,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重点。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并最终取得有效的研究成果。

2.选择观察对象。

在确定了研究目标后,就需要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进行研究。

观察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实物,也可以是某种现象或规律。

选择观察对象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来确定,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进行观察和实验。

在选择了观察对象后,就可以进行观察和实验了。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对物体认识的基本手段,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仪器测量、实验验证等方法来获取目标信息和数据,进而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数据证据。

4.分析和总结研究成果。

在完成了观察和实验后,就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物体的特征、规律和变化,进而为物体的认识和理解提供科学依据和结论。

二、观察物体2的研究方法观察物体2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可以借鉴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对物体的认识和了解。

常用的观察物体2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定性观察方法。

定性观察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来获取对物体的认识。

它注重对物体的形态、颜色、大小、构造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以揭示物体的特征和规律。

2.定量观察方法。

定量观察方法是通过仪器和测量技术来获取对物体的数量特征和数据信息。

它注重对物体的数量表示、计量分析和统计描述,以揭示物体的数量规律和变化趋势。

3.实验验证方法。

实验验证方法是通过对物体进行实验和验证来获取对物体的认识和了解。

它注重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验证物体的特性和规律,以检验和验证理论假设和研究结论。

4.模拟模型方法。

模拟模型方法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模型来模拟和分析物体的特征和规律。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知识点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知识点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二)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并会画图。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3、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至少能看到1个面。

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解读)-【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解读)-【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其次单元观看物体(二)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本单元的内容在新课标“图形与几何”中内容要求:“能依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一个简洁物体或简洁几何体的外形”;学业要求:“能结合身边的场景,通过从不同方位观看同一物体,引导同学将观看到的图像与观看方位对应,进展空间观念与想象力量。

”教学要求:“在观看、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加对“空间与图形”的爱好,逐步形成乐观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单元目标学问技能:通过观看、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

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阅历,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进展空间观念。

数学素养和数学眼光:在活动中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热忱,养成良好的合作、沟通的习惯。

三、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看单个的简洁实物或几何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外形(例1),进而学习从同一位置观看不同的几何组合体(例2)。

这些内容不但是连续学习空间学问和图形学问的必要基础,并且对于挂念同学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和推理力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的编写考虑到了同学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单个几何体过渡到由多个几何体搭成的简洁几何组合体,让同学经受动手操作、认真观看、表象思辨、空间转换等过程,老师把培育空间观念和提高推理力量这些教学目标融入数学活动之中,是由生活走向数学的逐步推动。

教科书中的例1主要强调了同学在不同位置的观看力量,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看到的物体的外形,初步感知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而例2则是在同学初步体会了观看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

例2的要点在于呈现三个完全不同的物体,让同学从相同的位置去观看它们,使同学生疏到从相同的位置去观看不同的物体,得到的结果是有不确定性的。

他们看到的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关于观看物体的学问,同学在二班级时已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一个简洁物体或简洁几何体的外形,具备了肯定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力量。

《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

《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

《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一、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观察物体是指通过眼睛或其他感官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方面进行感知和认识的过程。

在数学中,观察物体主要涉及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以了解其外观特征和空间结构。

二、从不同角度观察单个物体1、从前面观察从物体的正面观察,能看到物体的前面部分,包括正面的形状、颜色、图案等。

2、从侧面观察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

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物体的侧面形状和特征。

3、从上面观察从物体的顶部向下观察,能看到物体的顶部形状和上面的图案、布局等。

例如,观察一个长方体盒子,从前面看可能是一个长方形,从侧面看可能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取决于长方体的长宽高比例),从上面看则是一个长方形。

三、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组合物体当观察多个物体组合在一起的情况时,需要更加仔细地分辨每个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可见部分和相互遮挡关系。

1、确定观察的方向首先要明确是从前面、侧面还是上面进行观察。

2、分析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各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哪些物体在前,哪些在后,哪些在左,哪些在右,哪些在上,哪些在下。

3、想象遮挡部分考虑到物体之间的遮挡,被前面物体挡住的部分在当前观察角度是看不到的。

例如,观察由两个正方体组成的“T”字形组合,从前面看能看到一个“T”形,从上面看是两个并排的正方形,从侧面看则可能是一个长方形。

四、观察物体与三视图1、三视图的概念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从前面观察得到的视图)、左视图(从左侧面观察得到的视图)和俯视图(从上面观察得到的视图)。

2、三视图的绘制方法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和高。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在绘制三视图时,要注意线条的虚实,被遮挡的部分用虚线表示。

3、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通过给定的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立体形状。

可以先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确定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形状和布局,再结合左视图确定物体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和形状。

五、观察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1、建筑设计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设计模型,以确保外观美观且结构合理。

观察物体二总结知识点

观察物体二总结知识点

观察物体二总结知识点一、观察物体的方法1.直接观察:即直接用肉眼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质地等特征。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大、较明显的物体,例如动植物、建筑物等。

2.间接观察:通过工具或器材来观察物体,例如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微小或远距离的物体,通过放大或增强观察效果,使得观察更加清晰准确。

3.实验观察:利用实验方法来观察物体的特性和变化,例如用化学试剂来测定物体的化学成分,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等。

4.记录观察:将观察到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绘图、拍照等形式,要求准确具体。

二、观察物体的对象1.自然界的物体:例如动植物、矿石、水体、大气等。

这些物体具有自然属性,受自然规律的影响,观察这些物体有助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奥秘。

2.人造物体:例如建筑物、机器设备、化工产品等。

这些物体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观察这些物体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3.抽象物体:例如原子、分子、电磁波等。

这些物体是我们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需要借助工具或仪器来观察,但观察这些物体有助于我们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

4.艺术品:例如绘画、雕塑、音乐等。

这些物体是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观察这些物体有助于我们欣赏艺术之美、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创作技巧。

三、观察所得知识点1.物体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物体的外形、大小、形状等特征,这有助于我们对物体进行分类和认识。

2.物体的结构组成: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成分构成等信息,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物体的性能和功能。

3.物体的运动变化: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信息,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

4.物体的特殊性质: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物体的特殊性质,例如颜色、光泽、透明度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物体的特性和用途。

5.物体的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二章 观察物体(二)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二章  观察物体(二)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二章观察物体(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长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展开图形如下情况:【经典例题】1.图中的展开图,能沿着虚线刚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图形是()A.B.C.D.【分析】通过对这四个展开图的分析观察,和动手实践,发现A、C、D沿着虚线都不能围成长方体,只有B可以围成长方体.【解答】解:图中的展开图,能沿着虚线刚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图形是B;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长方体的A展开图,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哪些面是相对的.2.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展开图形如下情况:【经典例题】2.图中的小正方形一样大,把它折成立方体,在这个立方体中,阴影部分相对的面的号码是3.【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由此可知,在折成的立方体中,阴影部分相对的面的号码是3,故答案为:3.【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展开图属于哪种类型,用折回正方体的方法找答案.3.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视图定义: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称的角叫做视角.我们把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盲区.【经典例题】3.如图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分析】由图观察可知,由图观察可知,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情形是①看到的是⑥,②看到的是⑤,图形③看到的是⑥,图形④看到的是⑦.【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是一个无盖的纸盒,下面()号图是这个纸盒的展开图.A.B.C.D.2.将如图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A.B.C.D.3.下面的图形()能折叠成长方体.A.B.C.4.把如图的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如果B面在底面,那么()面在上面.A.D B.C C.E D.A5.一个由五个方块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它是()A.B.C.6.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是()A.B.C.D.7.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中,哪两个物体从上面看的形状相同()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8.下面()图形沿虚线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A.B.C.9.图一是一个正方体,它展开有6个面,图二给出了其中的5个面,请从图三①~④的位置中选择一个面,补成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面是()A.①B.②C.③D.④10.一个长方体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如图,单位: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计算B.35平方厘米C.21平方厘米D.15平方厘米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所示这个展开图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面在上面,面在后面.1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如果图中“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右面是“”字.13.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这个长方体的长是cm,宽是cm,高是cm.14.★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小是.15.下面各组都是用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下面四组图中,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的看到的形状是的图是.16.在夜晚的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17.仓库里有若干棱长都是5dm的正方体纸箱,拼成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是18.根据如图长方体的展开图,可以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如图图形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判断对错)20.同样高的物体,在同一光源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越长.(判断对错)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判断对错)22.如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⑥相对的面是③.(判断对错)23.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不一定就能围成长方体..(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3小题)24.如图,是由方块组成的图形的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这样的图形最多需要多少方块?最少需要多少方块?25.如图是3个棱长为30cm的正方体纸盒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26.(1)小兔奇奇现在的样子能看到桌子上的萝卜吗?若能看到水果,它能看到几个苹果?看到几个梨?(2)它站在凳子上能看到桌子上所有的水果吗?五.操作题(共2小题)27.如图分别是明明、丁丁、爸爸和妈妈所看到物体的形状,请你在物体旁边标出另外三个人所在的位置.28.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六.解答题(共2小题)29.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30.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一个无盖的纸盒,是由5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展开图是5个面,再根据立体图形的形状可以确定它的展开图是B的形状.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2.【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与箭头相邻的不能是黑色三角形,由此可以判断第2幅是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与箭头相邻的不能是黑色三角形;A、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B、箭头与黑色三角形不相邻,所以符合;C、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D、箭头与黑色三角形相邻,所以不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3.【分析】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A、B、C都是长方体展开图的“1 4 1”结构,但A、B相对的面不完全相同,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图C是长方体的展开图.【解答】解:图A、图B不符合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不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图C是长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展开图,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图意,把如图的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则A和F相对,E和C相对,D和B相对,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果B面在底面,那么D面在上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长方体特征的运用,准确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分析】A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下层3个,上层居中1个(不符合题意);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B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下层3个,上层1个,左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C图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不符合题意).【解答】解:一个由五个方块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它是.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6.【分析】照相机离景物越远,拍摄以的景物越小,拍摄到画面内容越全面,反之,拍摄到景物越大,甚至不能拍摄到全景.据此即可把这四幅照片按拍摄由远到近排列,找出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一幅.【解答】解: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由远到近:照相地点距离建筑物最近的是故选:D.【点评】关键明白:照相机离景物越远,拍摄以的景物越小,拍摄到画面内容越全面,反之,拍摄到景物越大,甚至不能拍摄到全景.7.【分析】图①从上面能看到一行2个正方形;图②从上面能看到一行3个正方形;图③从上面能看到一行2个正方形.由此可知,图①与图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解答】解:如图图①与图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一行2个正方形.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8.【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A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C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3﹣3”结构,都能折叠成正方体;B图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不能折叠成正方体.【解答】解:、能折叠成正方体;不能折叠成正方体.故选:B.【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9.【分析】正方体展开图有6个面,图二是图一展开图的一部分,少一个面.在图二的下面与上行中的任一个面对齐画补上一个面,即可组成正方体体展开图的“1﹣4﹣1”结构.【解答】解:图一是一个正方体,它展开有6个面,图二给出了其中的5个面,从图三①~④的位置中选择一个面,补成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下图).故选:C.【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10.【分析】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7×3=21(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1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将下图长方体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A面与F面相对,B面与D面相对,C面与E面相对;如果F面在前面,B面在左面,上面的应该是E面,A面在后面;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折成一个长方体,A面与F面相对,B面与D面相对,C面与E面相对;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C或E面在上面,A面在后面.故答案为:C或E,A.【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展开图,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12.【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以及题意解题,把“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然后把平面展开图折成正方体,然后看“构”相对面.【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构”与面“谐”相对,所以如果图中“构”字在正方体的左面,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右面是“谐”字.故答案为:谐.【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问题,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3.【分析】右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高可以直接看出,而宽需要计算,由图可以看出,2个长与2个宽之和是60厘米,长已知,由此可以计算出宽.【解答】解: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60﹣25×2)÷2=(60﹣50)÷2=10÷2=5(cm)高是40cm答: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5cm,高是40cm.故答案为:25,5,40.【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长方体展开图的认识.长、宽、高均不相等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分“1﹣4﹣1”型,有27种;“1﹣3﹣2”型,18种;“2﹣2﹣2”型,6种;“3﹣3”型,3种,共计54种.要比正方体展开图复杂.14.【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此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正方体后,以1下底,4为上底,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分别是(1、2、5)、(1、3、5)、(1、2、6)、(1、3、6)、(4、2、5)、(4、2、6)、(4、3、5)、(4、3、6).由此可知,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分别是(1、2、5)时最小.【解答】解: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小是:1+2+5=8.故答案为:8.【点评】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如图剪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标数字,再折成正方体后,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哪三个数字.15.【分析】A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B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C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一列2个正方形.D图: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左齐.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图.【解答】解: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的看到的形状是的图是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16.【分析】以路灯光源的端点,过杆子顶端画射线与地面相交,杆子、射线、地面线段组成三角形,地面线段长为杆子影长.离杆子越近,射线与杆子组成的夹角越小,影子越知,反之,影子越长.【解答】解:如图(黑色粗条表示杆子离路灯不同距离的影子).在夜晚的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故答案为:长.【点评】同样高的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17.【分析】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由4个正方形呈“田”字形,不论从其他面看如何,这些纸箱的占地面就是4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已知,根据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 =a2”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再乘4就是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解答】解:52×4=25×4=100(dm2)答:这堆纸箱的占地面积是100dm2.故答案为:100dm2.【点评】关键是明白: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就是这堆纸箱占地的形状.18.【分析】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7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5厘米.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7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5厘米.故答案为:17、8、5.【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及应用.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图1和图3都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型,图2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解答】解:如图,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1和图3都属于正方体展开图,图2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故答案为:×.【点评】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20.【分析】以光源为端点,过物体顶端作射线,射线与地的交点到物体的线段为物体的影子,离光源越远,光线与物体的夹角越大,另一直角边越长,即影子越长,反之,影子越短.【解答】解:如图样高的物体,在同一光源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越短,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越长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不难,晚上可以到路灯下体验一下.21.【分析】俗话说: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意思是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看的范围越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解答】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观察的范围也就越大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根据生活实际,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是这个意思.22.【分析】这是长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长方体时,①面和④面相对,③面和⑥面相对,②面和⑤面相对;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⑥相对的面是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长方体展开图与正方体展开图类似,不同的是正方体展开图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而长方体展开图是六个长方形(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只有相对面是全等的长方形.23.【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再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进行解答.【解答】解: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一定就能围成长方体;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及其展开图的特征.四.应用题(共3小题)24.【分析】根据从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所用的小正方体分前、后两排,上、下两层.下层前、后排各两个,前排左边一个与后排右面一个对齐;上层前、后排最少各放1个,最多各放2个.【解答】解:如图组成这样的图形最少需要6个方块,最多需要8个方块(下图):【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25.【分析】露在外面的面由7个边长是30厘米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2”先求出1个正方形的面积,再用1个正方形的面积乘7就是露在外面的面积.【解答】解:如图302×7=900×7=6300(cm2)答:露在外面的面积是6300cm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确定露在外面的是多少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26.【分析】(1)小兔子比较矮,站在桌子下面,它不能看到桌子另一边的萝卜,若能看到水果,也只能看到靠近桌边的一个苹果一个梨,据此即可解答;(2)如果站在凳子上,则它与比桌子高出一些,所以桌子上的水果就都能看见了.【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1)小兔子比较矮,站在桌子下面,它不能看到桌子另一边的萝卜,若小兔子能看到水果,也只能看到靠近桌边的一个苹果一个梨.(2)如果站在凳子上,则它与比桌子高出一些,所以桌子上的水果就都能看见了.【点评】解答此题结合生活经验,注意视觉的可视范围的正确判断.五.操作题(共2小题)27.【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妈妈看到的是侧面,球在左边;爸爸看到的是侧面,球在右边;丁丁看到的是后面,没有球;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点评】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得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相应平面图形.28.【分析】这个立体图形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正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上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左齐;从左面能看到3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解答】解:【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六.解答题(共2小题)29.【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兔子看到的是壶的正面,壶嘴朝右;小狗看到的是壶的后面,壶嘴朝左;小松鼠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把在中间;小猴子看到的是壶的侧面,壶嘴在中间,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30.【分析】此立方体图形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根据图中所示各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从正面能看到6个正方形,分三列,各列从左到右分别是3个、1个、2个;从左面能看到6个正方形,分三列,各列从左到右分别是3个、2个、1个.【解答】解: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观察物体(二)》知识整理

《观察物体(二)》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1/1 《观察物体(二)》知识整理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要点提示 观察物体
(二)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要根据所看到的物体的
形状以及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2.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组合图形的方法:(1)明确从某个方向观
察到的物体形状;(2)找准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同一立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
不同的;不同形状的立体从同一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4.根据两个不同方向所看到的图形可以搭成相应的立体,但不能确定
立体的唯一形状。

观察物体时,眼睛要平视物体表面。

单凭从某一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
定组成立体的正方体的个数的。

人教版小学教育二级数学的上册的的知识点学习复习:观察物体

人教版小学教育二级数学的上册的的知识点学习复习:观察物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察看物体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做题是最好的方法,但想要见效,还得靠
自己的累积,多记一些基础知识点,数学知识点也是学生提升数学成
绩的重要门路,以下是为大家供给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1、成立察看角度
(1)经过察看活动,体验站在不一样的地点察看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能辨识从不一样的角度察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经过赏识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经过 " 折一折 "" 剪一剪 "" 说一说 " 等活动,领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到一条适合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同样、大小同样、地点同样、方向相反即可以完整重合 )。

(3)能鉴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联合实例和详细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究、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点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同样、大小同样、地点同样、方向相反 ),发展空间观点。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照。

观察物体(二)知识点总结

观察物体(二)知识点总结

观察物体(二)知识点总结一、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1. 每个物体都有其独特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有的物体呈现出规则的形状,有的物体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2. 外形和内部结构是物体的两个重要特征,它们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用途。

3. 物体的外形可以分为几何形状和非几何形状,几何形状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等;非几何形状包括各种不规则形状。

4. 物体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均质结构和多质结构,均质结构指物体内部的组分均匀一致;多质结构指物体内部含有多种不同的成分。

二、物体的颜色和质地1. 每个物体都有其独特的颜色和质地,颜色和质地是物体的重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和识别物体。

2. 物体的颜色取决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的颜色,也取决于物体内部吸收的光线的颜色。

3. 物体的质地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内部的结构组织,质地包括粗糙、光滑、硬、软等特征。

4. 颜色和质地的特征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和触觉观察来判断和描述。

三、物体的大小和体积1. 物体的大小可以通过长、宽、高来描述,也可以通过直径、周长等来描述。

2. 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可以通过长度、宽度、高度来计算。

3. 物体的大小和体积是物体的重要特征,可以通过测量来获得准确的数值。

4. 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大小和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通过测量来获取准确的数据。

四、物体的重量和密度1. 物体的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称重来获取准确的数值。

2. 物体的密度是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取准确的数值。

3. 重量和密度是物体的重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比较物体的性质。

4. 物体的重量和密度可能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需要通过精确的测量来获取准确的数据。

五、物体的光学性质和声学性质1. 物体的光学性质是指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等作用,可以通过光的透射来观察和描述。

2. 物体的声学性质是指物体对声波的传播和吸收情况,可以通过声音的传播和回声来观察和描述。

观察物体知识点总结

观察物体知识点总结

观察物体知识点总结一、观察物体的定义观察物体是指利用人的感官器官对事物进行细致、全面、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对事物特征、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观察物体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为进一步认识事物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观察物体的方法1. 安排观察点:观察物体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观察点,以便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各个部分和特征。

2. 用适当的工具: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择适当的工具,如显微镜、望远镜、计算器等,以帮助观察。

3. 辅以实验:观察物体时,常常需要结合实验来验证观察结果,以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物体时,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方式进行记录。

5. 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物体后,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将观察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规律和规律。

三、观察物体的意义1. 丰富知识:通过观察物体,可以从感官上感知、认识、理解事物,从而积累和丰富知识。

2. 发现规律:观察物体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事物的特征、结构和功能,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和规律。

3. 提高科学素养:观察物体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锻炼观察、分析、实验、推理等科学能力。

四、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 观察物体的意义:通过观察物体,可以丰富知识、发现规律、提高科学素养。

2. 观察物体的方法:安排观察点、用适当的工具、辅以实验、记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3. 观察物体的技巧:保持专业态度、细心观察、全面观察、准确记录、进行多角度比较分析。

4. 观察物体的应用:观察物体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各个领域。

结语观察物体是科学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事物的特征、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

因此,通过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为人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重点知识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加法中,和=加数+ 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 因数×因数,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尤其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运用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多层括号的情况,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3. 考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或解决简单问题,如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常以脱式计算的形式考查,要求准确遵循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 重点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由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根据视图还原物体: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和还原出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难点-从斜方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判断,以及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视图准确还原立体图形,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复杂的组合几何体,准确分析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尤其是有遮挡情况的判断。

3. 考点-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以选择题或判断题形式出现。

-根据给定的几个方向视图,画出或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多为操作题或选择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 重点知识点-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计算25 + 36 + 75,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到(25 + 75)+ 36 = 136。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1、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不同的三个面。

(例如: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的面;不可能从某一方位同时看到物体相对的面。

4、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5、正确从固定方位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时,视线要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垂直。

6、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样,位置恰好相反。

7、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
1
2 兴趣探索:
根据下面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2313
455
61的对面是62的对面是53的对面是4
思路:先找出一个面的所有相邻面,再确定此面的相对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解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解读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本单元的内容在新课标“图形与几何”中内容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或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学业要求:“能结合身边的场景,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像与观察方位对应,发展空间观念与想象能力。

”教学要求:“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单元目标知识技能: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素养和数学眼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单个的简单实物或几何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例1),进而学习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例2)。

这些内容不但是继续学习空间知识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并且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的编写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单个几何体过渡到由多个几何体搭成的简单几何组合体,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表象思辨、空间转换等过程,教师把培养空间观念和提高推理能力这些教学目标融入数学活动之中,是由生活走向数学的逐步推进。

教科书中的例1主要强调了学生在不同位置的观察能力,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初步感知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而例2则是在学生初步体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2的要点在于展示三个完全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从相同的位置去观察它们,使学生认识到从相同的位置去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结果是有不确定性的。

他们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或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小试牛刀:
1、连一连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2、找出下面的物体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在括号里写出“前、上、左”)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多个物体
1、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解析】:
①上、前、左②左、前、上
③左、上、前④左、上、前
小试牛刀:
3、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1)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2)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3)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形状相同的吗?
1.从上面看如图的立体图形,正确的是( )
A .
B .
C .
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
看是( )
A .
B .
C .
3.一个立方体如图
,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从
面看到
的形状是,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
5.按要求填一填.
(1)从前面看到的是图2中C 的有 . (2)从左面看到的是图2中B 的有 . (3)从上面看到的是图2中A 的有 . 6.
从上面看 从前面看 从右面看
1.【解答】解: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有两排,里排有三个正方形,外排有一个正方形靠左;从左面看到的是有两层,下层有两个正方形,上层有一个正方形靠左;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有两层,下层有3个正方形,上层有1个正方形靠左;画出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如下:
上面 左面 前面
第三部分:课后作业解析
故选:A.
2.【解答】解:根据从前面看到,从上面看到,可知该物体有前后两排,
都只有一层高。

则从左面看到.
故选:A.
3、【解答】解:由分析得出:一个立方体如图,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故答案为:前、上、左.
4、【解答】解:由图观察可知,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情形是:①看到的是⑦;②
④看到的是⑥;③图形看到的是⑤。

连线如下:
5.【解答】解:
(1)从前面看到的是图2中C的有①④⑧;
(2)从左面看到的是图2中B的有②⑤⑥⑦;
(3)从上面看到的是图2中A的有④.
故答案为:①④⑧;②⑤⑥⑦;④.
6.【解答】解:仔细观察,连一连:
从上面看从前面看从右面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