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教育的发端(1)

合集下载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城初中八年级历史学案班级:姓名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编写人:靳克己审核:七八年级历史组编写时间: 2012-12-10 使用时间:【课标】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本节课重点难点】1.重点: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2.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预习课本,标出知识点,把握全课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时间8-10分钟左右【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1、知道科举制度的废除原因、过程意义。

2、、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的过程。

3、京师大学堂创立、地位、改名。

4、蔡元培的教育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课前预习探究】1.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2.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科举制的废除有何意义?3.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说说新学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5.你能讲述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的发展历史吗?6.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有哪些方面?7.提出新问题,大家共同探讨。

【基础准备】(温故而知新)1、剪辫运动,兴起于爆发后,成为从新从旧的标志。

2、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是以和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

3、、是妇女解放的两大标志【课堂导学】(独立完成预习任务,时间8-10分钟左右)一、科举制的废除1、原因: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

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2、废除: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3、意义: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4、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1、科举制的废除成为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 陈鹤琴(1892年-1982年),现代 著名儿童教育家。7岁接受启蒙。 1914年公费赴美留学,先后获学士、 硕士学位,攻读心理学博士期间应聘 回国任教。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 稚园———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 并兼任园长。1929年发起成立中华 儿童教育社,当选为主席,以后又在 江西、上海创办过幼儿教育学校和机 构。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 务长等职,1949年任中央大学师范 学院院长。他从研究儿童心理入手, 并以自己的子女为对象进行过三年的 观察实验,记录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归纳出101条教育总结 。他建立起我 国第一个由专科部、师范部、小学部、 幼稚部、婴儿园五部分组成的比较完 整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开创了我国 儿童教育事业 。
教育经费 《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 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 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 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 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 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 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 应予保障 。
多样化的教育格局 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 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 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 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 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 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 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 教育家的胸襟。
• 5、各种教育思潮的涌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建 立。 民国时期教育界思想也十分活跃,涌现 了平民教育、工读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主 义教育等多种进步教育思想,建立起不少教 育团体
教育完全免费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 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 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 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 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 华东师大版 .doc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 华东师大版 .doc
4、提问: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 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 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二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提问学生:中国新式教育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 答后指出:
1、科举制的废除成为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对国家的教育系统、教育对象、课程设置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参照课文小字,向学生介绍新学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新学制构筑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为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其特点是课程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预习课本,标出知识点,把握全课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用人才D、顺应了时代潮流
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B )
①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开办的②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光绪皇帝无关③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④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⑤京师大学堂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⑥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⑦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今天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章节——《新式教育的发端》。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的,那是西方列强入侵,国家民族危机深重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先辈们意识到,要振兴民族,必须改革教育,培养新式人才。那么,什么是新式教育?它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何发端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历史转折点,探索新式教育的奥秘。
4.了解清末民初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认识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鸦片战争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教育的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式教育的发展。
3.理解教育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4.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学习,认识到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导入:通过鸦片战争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教育的困境,为新式教育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式教育的发端:介绍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兴办,突出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新式教育的历史意义。
(3)维新派人士的教育改革:详细讲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教育改革主张,分析其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3)个性化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式教育的发端和发展过程。

第22课__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__新式教育的发端

8.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是因为 D A.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 B.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 C.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 D.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
9.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约( C ) A.2000年 B.1900年 C.1400年 D.300年
Hale Waihona Puke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1904年)
• 新学制的制定—— 原因: 西学东渐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 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迫切需要先进的科技人才。
制定和主要内容: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 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并在全国 施行。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学 堂做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 影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北大校徽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 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 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 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 “以人为本”。
北大校牌
北大校牌上“北京大学”四字系毛泽东手书
练习
• 选择题 1、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下列那位皇帝有关( A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同治帝 D.宣统帝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 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 它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 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得到了各个 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中国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 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 各级新学堂的开办。
京师大学堂
• 诞生 1898年 光绪帝 • 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 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强调自然科学
你能说出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吗?
教学内容不同: 西学、自然科学
人才培养方向不同: 由重做官到重实践 教学方法不同
三、新式教育体系的典范
——北京大学
• 诞生 1898年 光绪帝 • 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 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 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蔡元培的教育改革
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B B
C.北京大学
D.北洋水师学堂
5.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是在 A.1903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1、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1) 剪发辫、易服饰 (2) 改称谓、废跪拜 (3) 禁缠足、倡女权 2、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各大城市流行的 西服、中山装、长衫 女装是:旗袍 男装是: 3、“改称谓”具体怎么改?有什么意义? 4、民国成立后制订在怎样的“礼制”?有 什么意义? 5、各地展开大规模的放足运动是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以 后?女权运动的新时代的具体表现是?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1、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何时废除的? 2、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3、中国新式教育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得 以基本形成的? 4、京师大学堂建立的时间、历史地位、 改称北京大学的时间? 5、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有哪些?有什么 影响呢?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1.原因: 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2.时间: 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
停止科举考试
3.意义: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
结。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 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 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科举制的废除

试论清末四川新式教育的兴起-精选教育文档

试论清末四川新式教育的兴起-精选教育文档

试论清末四川新式教育的兴起发端于甲午战争前后的四川新式学堂,1892年川东兵备道黎庶昌在巴县设立的洋务学堂是目前四川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新式学堂,自1901年施行新政的诏令发出后,四川迅速兴起一股兴学之风,四川各级各类新式教育得到迅猛快速的发展。

一、高等学堂的起步近代四川新式教育发端于甲午战后兴建的四川中西学堂。

甲午中国战败之后,一时震惊寰宇,全国上下都感觉到兴学救国的急迫性。

为此,中国的土地上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式学堂,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学堂等相继诞生。

而在四川,时任四川总督卢传霖也有感于此于1896年6月18日在成都创办了四川中西学堂,聘请的教习都是英法等外国人,“分习算学、中文、西学”,这是四川近代教育的开端,也是西南地区最早的新式学堂,标志四川近代新式高等教育的诞生与发展。

清政府于1901年宣布实施“新政”之后,结合四川本地情况和参照京师大学堂的创建过程,四川总督将传统书院锦江书院和才开办的新式学堂四川中西学堂合并,成立四川通省大学堂。

同一年的年底又将学堂更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中设立的科目有正科、普通科、体育科、师范科(速成师范)等,由于主持办学的大都是留日归来的留学生,在办学模式上更多的是借鉴日本的教学模式。

四川通省大学堂既是当时四川地区最高学府,也是新政以来中国西南各地区第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堂。

二、师范教育的发展随着清末四川兴学潮的出现,为了满足兴学对各类师资的要求,四川近代新式师范教育逐渐开始发展起来。

大量的新式学堂的兴起,教师的问题也逐渐的突显出来,为了解决师资的问题,四川大力发展师范学堂。

1903年初,四川总督岑春煊将锦江书院改设为成都府师范学堂,这是四川最早的速成师范教育学堂,学生半年之后就能毕业开始工作。

1903年,四川省高等学堂设立,主要的科目有速成和优级师范两科。

同一年,四川为了提升教学水平还从各州县中选拔一至两名公派留学生赴日学习。

1906年,四川督府又分别在成都和重庆创办了“川东师范学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和“四川优级师范选科学堂”,锡良接任四川总督之时,新式教育正如火如荼在四川开展,教员问题愈加凸显,在锡良的重视和倡导下,各类带有过渡应急性质的师范传习所在四川各州县大量飞速的兴办起来。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课后反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⑥⑦C、③④⑤⑥⑦D、①③④⑥⑦
3、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B)
A、1000年B、1300多年C、1500多年D、2000多年
板书设计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三、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办学目的
1、 京师大学堂的历史
办学宗旨——兼容并包
办学方式
办学氛围
2、 蔡元培的教育改革(1917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入新课
由科举制度的建立导入
提问: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
年月日
年级
八年级
备课组长
张明灿
主备教师
李战胜
科目
历史
辅备教师
刘占乐
单元(章节)7课题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等知识。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建立、废除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与辨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隋朝创立科举制,设立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在当时,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进步的。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二)展示目标
二、指导学生自学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解读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解读

朝代 科举制度的沿革
隋朝 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
唐朝 发展科举制:设制举、常举(秀
才、明经、进士、明法等)
北宋 改革科举制
明朝 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加强了封建君主统治)
清朝 进一步改革与废除科举制
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 都是历史的进步?
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 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 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中 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 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各级新式学堂开办
《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 中学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 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 之间的衔接,但丛课程设置来看, 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 和升学。
【近代教育发展】
新学制的实行
癸卯学制
新式教育体系形成过程
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初等阶段、中等阶段、高等阶段
3、影响——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912年改成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设 立,1900年八国北京联大学军的侵发展占史 北京后,停办。1912 年改称“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成为 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1937年抗战爆 发后,北大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后迁回北京。北平解放后,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 助其为恶,无益也。” “未有学焉而不能知,习焉而不能熟 者,其能否成立,视体魄如何耳。”
素质教育
1、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在约( ) a、8000年 b、1300多年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3、影响——它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912年改成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设 北京大学的发展史 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停办。1912 年改称“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成为 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1937年抗战爆 发后,北大南迁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西南联合大学。抗战后迁回北京。北平解放后, 北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蔡元培的言论(摘录)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 助其为恶,无益也。” “未有学焉而不能知,习焉而不能熟 者,其能否成立,视体魄如何耳。”
素质教育
1、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在约( ) a、8000年 b、1300多年
c、2000多年 d、2500多年 2、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实施于( ) a、1904年 b、1905年
新式教育体系形成


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 系确立的前提。
新学制的制定——1904年清政府颁布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学制,并在全 国施行。该章程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新式 学堂做了比较全面、明确的规定。
影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 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时,作为“新政”,创办京师大学堂。 3、废科举,兴学校。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科举 制仍然存在。维新变法失败后,科举考试又恢复 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 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 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 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 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 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 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A.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会学校
B.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C.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D.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新式学堂
3、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 ( ) A、1000年 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4、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 ) ①教学内容的不同 ②人才的培养方向不同 ③受教育者不同 ④教学方法不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5、中国学生最早接受西式教育是在 ( )
北京大学
蔡元培
茅盾 陈 独 秀
胡适
李大钊
马 寅 初
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措施:(结合课本146 页,圈划出重点,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1.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 2.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 活跃学术氛围。 3.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 4.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课堂小结】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原因、时间、影响、
科举制优点:1)官员选拔由考试产生,比较公平; 2)使广大平民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 促进了士大夫阶层的产生; 废除原因:1)在近代以来,科举制度已完全不能 适应时代的需要, 2)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读书人才智; 3)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才俊。
【当堂训练】
1、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是 (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培养了实用人才 D、顺应了时代潮流 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开办的 ②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光绪皇帝无关 ③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 ④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 ⑤京师大学堂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⑥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⑦ 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初中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PPT课件

【初中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PPT课件

茅盾
胡适
李大钊
马寅初



1、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1905 年。 2、1904 年,清朝颁布了第一个新式学制。与 自然科学 旧学制相比,新学制更强调 , 授课内容以 西学 为主。 1922 年民国政府 仿美国学制,对原来的学制又进行了改革, 标志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1998年创办的 京师大学堂 是全国最高等的
阅读与思考 科举制是什么时候废除的?清政府颁布的第一
个新学制是在什么时候?新旧学制相比有什么
不同?那一年颁布的学制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
体系?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时间:1905年
科举制度的弊端: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
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
程序不利于人才选拔。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时间:1904年(晚清时期)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早期北京大学的先生
京师大学堂牌匾
大学堂原址
北大名人:
陈独秀:1916年任北大学教授
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李大钊: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班,由于贫困没再继 续读。 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蔡元培 陈 独 秀
初等实业(=高等小学)
中等实业(=中等教育)
高度实业 (=高等教育)
第二阶段:改革了旧学制
时间:1912-1922年(民国时期)
特点: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调自然科学,
加强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第三阶段:仿美国学制
时间;1922年
内容:小学6年
初中3年
高中3年
大学4-6年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4.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
-导学案-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原因: 1904年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2.内容:普通教育 师范教育 实业教育
3.“新” 的特点体现在: 识记
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导学案-
三.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创立: 1898年戊戌变法开办京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小结测评:
-导学案-
科举 制度 的废

时间、意义
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式教育体系
特点
教育改革
京师大学堂
-导学案-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1.历史:科举制度建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朝末期 2.根本目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3.时间: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 4.意义: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
②办学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③办学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
④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3.作用:北大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4.在教育改革中学生应该: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做全面发展的学生
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原因:1904年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2.内容:普通教育 师范教育 实业教育 3.“新” 的特点体现在: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三.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创立:1898年戊戌变法开办京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2.蔡元培教育改革内容: ①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思想
-导学案-
22.新式教育的发端
学习目标:
1.知道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原因及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式教育的发端》文字素材1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式教育的发端》文字素材1华东师大版

新式教育的发端1905 年。

1905 年,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 年的科举制度,是最为震动的大事。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 1905 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

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于是,由此开始,一个贯穿百年的现代化教育在中国艰难地兴起。

但是,100年前的中国,不了解世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没有100 年后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想法。

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正式废除了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 年)的进士科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的科举制度。

从新学堂的兴起到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体制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势头。

2020年正好是科举制废除100 周年废除科举制度,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

科举制度是经历漫长历史阶段形成的,它的形成是历代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奴役广大劳动人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从隋帝创立科举是“倡天下读圣贤书考进士及第”的风气。

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读圣贤书,实际上是让天下人去读儒家的“经书”,而这些经书是经过历代诠释者为更好地做忠君的顺民角度去阐释的,尤其是经宋代理学家提出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纲常”之类,让天下人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而已。

所以,我们说倡科举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让天下人读书,而在于统治者的“治天下。

”所谓“治天下”,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也就是说让读书人中举,走进仕途成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帮助皇帝治理天下。

从这一点看,我们还可以说科举具有某些积极意义。

在科举施行一千多年中,许多读书人本着“匡社稷济苍生”的目的参加科举,的确出了些治世之能臣,为人民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

但科举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即“以科举销尽天下英雄气。

” 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就是中了科举的“英雄”们,做了官后,帮助统治者奴役百姓,而百姓也成了“顺民”,这样,封建官僚机构便可以正常运转。

废除科举,就意味着封建官僚机构的基石被捣毁,封建官僚机构如风雨中的大厦摇摇欲坠了。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我还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在反思中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未来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性化的语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的学习场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分别是传统私塾教育和新式学堂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随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两种教育方式分别代表了哪个时期的教育特点?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式教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激发他们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情,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2.通过对新式教育发展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报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分享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对新式教育知识的掌握、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新式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强调其在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式教育的发端)同步练习 华东师大版 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式教育的发端)同步练习 华东师大版 试题

新式教育的发端参谋意见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代新式教育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本课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介绍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

学习本课,同学们要懂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进而培养辨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而蔡元培的教育改革,则会让同学们深深懂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

自学流程1.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2.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科举制的废除有何意义?3.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参照课文144页小字,说说新学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5.你能讲述从京师大学堂到大学的发展历史吗?6.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有哪些方面?7.提出新问题,大家共同探讨。

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1.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系是在下列哪一时期基本形成的?()C.“清末新政”时期D.民国初期2.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①教学内容的不同②人才的培养方向不同③受教育者不同④教学方法不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3.中国学生最早接受西式教育是在()C.“清末新政”时期D.五四运动后5.下列哪所大学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最高教育行政机关?()C.某某复旦大学D.清华大学7.蔡元培出任大学校长是在()A.1912年 B.1915年 C.1917年 D.1919年8.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至此历时多少年的科举制宣告结束?()二、材料解析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正因为这样,20世纪末,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关系国家兴衰、民族振兴的地位上。

请回答:(1)晚清时,下列哪位人物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的观点?()(2)面对社会,你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观点正确吗?举例说明之。

探究活动1.收集蔡元培的言论摘录,讨论其中包含的素质教育实质。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本次课程改革的看法?3.议一议:旧式教育与新式教育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相关蔡元培校长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府,也是今天 北京大学 的前身。在 蔡元培 担任校长期间,就对这所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 兼容并包 ,使这所学 的改革,其用人思想是 校成为 新文化 运动的中心。
京 师 大 学 堂
留日
留欧
创办时间:1998年7月
有关的皇帝:光绪帝
地位:是全国最高等的学府,也兼具最 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改名: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
名校长:蔡元培
五 、 蔡 元 培 的 教 育 改 革
出任校长的时间:1917年
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 办学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 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影响:北大很快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改 革 的 内 容
茅盾
胡适
李大钊
马寅初
知识点回顾
1、宣布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 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1922年)
2、京师大学堂(1898年)——北京大学 (1912年改名)——成为新文制度被废除是在 1905 年。 2、1904 年,清朝颁布了第一个新式学制。与 自然科学 , 旧学制相比,新学制更强调 授课内容以 西学 为主。 1922 年民国政府 仿美国学制,对原来的学制又进行了改革, 标志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1998年创办的 京师大学堂 是全国最高等的
一 、
废除的原因: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考试内容不实用,禁 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人才选拔。
科 举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 制 度 科举制的沿革:隋代创立;唐代完善;清代废除 的 废 废除的意义: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 除 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
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第一阶段1922年 中国新式教育基本形成的时间:1922年
第二阶段:改革了旧学制
时间:1912-1922年(民国时期)
特点: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调自然科学,
加强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第三阶段:仿美国学制
时间;1922年
内容:小学6年
初中3年
高中3年
大学4-6年
影响:标志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三、留学风气形成 过程:留美 四、京师大学堂
早期北京大学的先生
京师大学堂牌匾
大学堂原址
北大名人:
陈独秀: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李大钊: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班,由于贫困没再继 续读。 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蔡元培
陈 独 秀
废除时间:1905年
二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形成的原因 ②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实 (条件): 施近代中国第一学制 ③留学归国者大多从事教育事业
新 式 内容:以普通教育(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初级师范、优级师范两级) 教 与 实业教育(艺徒学堂、初等、中等、高等实业 育 四级)为三条主干 体 系 特点: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的 形 三阶段:第一阶段1904年 第二阶段民国成立后 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