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种特殊类型骨折

33种特殊类型骨折
33种特殊类型骨折

一、Hoffa骨折:股骨远端单髁或双髁后方的冠状位骨折,为关节内骨折。1904年Hoffa首先描述了这种骨折,故又称Hoffa骨折,临床非常少见,属于AO 分型的B3型。

二、Jonesmann骨折:指第五跖干骺端与骨干连接部骨折。

英国骨科医生Sir Robert Jones(1857–1933)自己跳舞后发生此类骨折并首先描述,故此得名。

三、Maisonneuve骨折:指由外旋暴力导致的腓骨近端骨折,常常合并下胫腓分离、内踝骨折、三角韧带撕裂、前距腓韧带断裂、骨间韧带损伤、下胫腓韧带撕裂、后踝骨折等损伤,属于旋前-外旋三度损伤,踝关节不稳定。

四、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常常由垂直暴力所致,常常合并腓骨骨折和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它是由法国放射学家Destot在1911年首先提出,Pilon是法语,意思是pestle“臼”。

五、Dupuytren骨折:即踝部旋转骨折伴下胫腓韧带断裂,包括下胫腓分离和腓骨下端骨折。

六、Tillaux骨折:即下胫腓前韧带在胫骨的起点处发生的撕脱骨折。

Tillaux-Chaput骨折:同样损伤机制导致的胫骨后外侧的撕脱骨折。

七、die-punch骨折:桡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伴有月骨陷窝背侧表面的压迫。1962年Scheck对从桡骨远端月骨关节面背侧部分撕脱下来的骨折命名为

die-punch碎片,现在把由月骨冲撞挤压桡骨的月骨关节面所造成的骨折通称为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在AO/ASIF分型上属于B1.3型。

八、Clay shoveler骨折:下颈椎或上胸椎棘突骨折。

1940年德国Hall等报道13例棘突骨折的患者,这些患者均为铲土工人,因此Hall 将这类孤立性的棘突骨折命名为Clay shoveler骨折,即“铲土者骨折”。

九、Burst骨折:椎体轴向压力造成的骨折,通常发生骨折碎片向四周移位,有时候可以突入椎管。可以发生在颈椎、胸椎或腰椎。

十、累及足的chopart关节的骨折脱位称为Chopart骨折脱位,Chopart关节为跗骨间关节(距舟关节、跟骰关节),由法国巴黎外科医生Fran?ois Chopart (1743-1795)命名。足部截肢时的Chopart离断亦来源于此。

十一、Aviator骨折:踝关节遭受极度背伸暴力所致的距骨颈骨折,称为飞行员骨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描述,多发生于飞行事故,阻挡干使飞行员的足部极度背伸导致骨折。

十二、Smith骨折: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十三、Shepherd骨折:指距骨后突骨折,常为撕脱骨折。

十四、Segond骨折:胫骨平台前外侧撕脱骨折,多因为下肢过度内翻加内旋暴力所致,常伴有前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的损伤。

反Segond骨折:胫骨平台内侧撕脱骨折,常因为下肢外翻应力加外旋所致。法国外科医生Paul Ferdinand Segond(1851-1912)首先报道故此得名。

十五、Rolando骨折:纵向暴力导致第一掌骨基底部劈裂骨折称为Rolando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十六、Bennett骨折:指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伴脱位。

1882年外科教授Edward Hallaran Bennett(1873–1906)首先描述这类骨折,治疗常需要手术治疗。

十七、Potter骨折:内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者,称为Pott骨折。

英国外科医生Percival Pott(1714-1788)首先报道该类骨折并进行分类,故此得名。

十八、Pipkin骨折:指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常见于屈膝屈髋位汽车仪表盘损伤。

十九、Malgaigne骨折:指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骨折累计双侧耻骨支、骶髂关节或者骶骨。

法国外科医生Joseph-Fran?ois Malgaigne(1806-1865)首先描述该类骨折,故此得名。

二十、Lisfranc关节即跖跗关节,跖跗关节复合体包括组成跖跗关节的骨、关节与韧带等全部结构,跖跗关节参与组成足内侧纵弓(第一跖骨、内侧楔骨)外侧纵弓(第5跖骨、骰骨)和中间横弓(内中外楔骨、骰骨)。Lisfranc关节损伤即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为一种广义的关节内损伤。跖跗关节损伤常常由于纵向挤压、扭转和外翻力作用于足部造成,跖跗关节背侧特别是第1和第2跖骨基底间软组织相对薄弱,这一解剖特点可以解释损伤后移位的方向,另外足背动脉在这一部位发出分支进入足底,在跖跗关节损伤的病例可以引起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甚至前足坏死。目前Lisfranc损伤的治疗的金标准为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对非移位损伤(小于2mm)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二十一、下胫腓前韧带在腓骨远端止点处的垂直撕脱骨折。

法国外科医生Léon Clément Le Fort(1829-1893)1886年首先描述该类骨折的特点,故此得名。

33种特殊类型骨折

一、Hoffa骨折:股骨远端单髁或双髁后方的冠状位骨折,为关节内骨折。1904年Hoffa首先描述了这种骨折,故又称Hoffa骨折,临床非常少见,属于AO 分型的B3型。 二、Jonesmann骨折:指第五跖干骺端与骨干连接部骨折。 英国骨科医生Sir Robert Jones(1857–1933)自己跳舞后发生此类骨折并首先描述,故此得名。

三、Maisonneuve骨折:指由外旋暴力导致的腓骨近端骨折,常常合并下胫腓分离、内踝骨折、三角韧带撕裂、前距腓韧带断裂、骨间韧带损伤、下胫腓韧带撕裂、后踝骨折等损伤,属于旋前-外旋三度损伤,踝关节不稳定。 四、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常常由垂直暴力所致,常常合并腓骨骨折和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它是由法国放射学家Destot在1911年首先提出,Pilon是法语,意思是pestle“臼”。

五、Dupuytren骨折:即踝部旋转骨折伴下胫腓韧带断裂,包括下胫腓分离和腓骨下端骨折。 六、Tillaux骨折:即下胫腓前韧带在胫骨的起点处发生的撕脱骨折。 Tillaux-Chaput骨折:同样损伤机制导致的胫骨后外侧的撕脱骨折。

七、die-punch骨折:桡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伴有月骨陷窝背侧表面的压迫。1962年Scheck对从桡骨远端月骨关节面背侧部分撕脱下来的骨折命名为 die-punch碎片,现在把由月骨冲撞挤压桡骨的月骨关节面所造成的骨折通称为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在AO/ASIF分型上属于B1.3型。 八、Clay shoveler骨折:下颈椎或上胸椎棘突骨折。 1940年德国Hall等报道13例棘突骨折的患者,这些患者均为铲土工人,因此Hall 将这类孤立性的棘突骨折命名为Clay shoveler骨折,即“铲土者骨折”。

骨科特殊类型骨折汇总-考博真题(高级教育)

>特殊类型骨折 >上肢 【bankart骨折】指肩关节盂前下边缘骨折,伴或者不伴有肩前脱位。 【Hill-Sachs损伤】指肱骨头压缩性骨折,当肩关节前脱位时,关节盂前缘撞击导致肱骨头后外侧压缩骨折。 【Holstein—Lewis骨折】肱骨远端1/3骨折伴桡神经嵌压。 【Posadas骨折】经髁的肱骨骨折,伴有骨折碎块向前移位,以及因双髁骨折造成尺桡骨的脱位。 【Kocher骨折】肱骨小头骨折(分四型,Ⅰ型为Hahn-steinthal骨折;Ⅱ型为Kocher-lorenz 骨折;Ⅲ型粉碎性骨折;Ⅳ型软骨挫伤。) 【Hahn-steinthal骨折】全肱骨小头骨折,为一种少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成年人。【Hume骨折】译休姆 【Monteggia骨折】孟氏骨折,指桡骨头脱位合并尺骨骨折。孟氏骨折孟氏骨折Bado分类(1967)I型:尺骨干骨折向前成角,桡骨头向前脱位,约占60%,石膏固定于屈肘110°,前臂旋后II型:尺骨干骨折向后成角,桡骨头向后脱位,约占15%,石膏固定于屈肘70°,前臂旋后III型:儿童尺骨近端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前/外侧脱位,约占20% IV:型尺骨近端1/3骨折,桡骨头脱位。约占5%。 【Galeazzi骨折】指桡骨干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脱位。 【双极骨折】即Monteggia骨折合并Galeazzi骨折.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特指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的肘关节后脱位,属于肘关节内复杂骨折脱位的一种类型。这类损伤均同时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的撕裂,但不伴有尺骨鹰嘴骨折。 【Essex—Lopresti骨折】指桡骨颈骨折伴有远端尺桡关节分离。 【夜盗(杖)骨折】即尺骨干骨折 【警棍骨折】(Night-stick fracture)前臂单纯的尺骨骨折 【Colles骨折】Colles骨折指桡骨远端骨折,伴有桡骨远端向背侧的移位,是关节外骨折,常常伴有尺骨茎突骨折。 【Smith骨折】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Barton骨折】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桡腕关节脱位,有两种类型,背侧Barton骨折、掌侧Barton骨折,后者更常见,治疗多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 【Hutchinson骨折】又名Chauffeur骨折、back-fire骨折、crank骨折。是桡骨茎突斜行骨折,累及桡腕关节。 【Die-punch骨折】:也称月骨负荷骨折或模具冲压骨折。桡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伴有月骨陷窝背侧表面的压迫。1962年Scheck对从桡骨远端月骨关节面背侧部分撕脱下来的骨折命名为die-punch碎片,现在把由月骨冲撞挤压桡骨的月骨关节面所造成的骨折通称为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在AO/ASIF 分型上属于B1.3型。 【huichinson骨折】桡骨茎突骨折,多由于舟骨撞击或牵拉撕托导致。 【Boxer骨折】拳击手骨折指第5掌骨颈骨折,伴有掌骨头向掌侧移位,骨折端背侧成角,多发生于握拳击打损伤所致。同样的损伤机制,第4掌骨颈部骨折,也称Boxer骨折。【Rolando骨折】纵向暴力导致第一掌骨基底部劈裂骨折,骨折呈T或Y型粉碎性骨折,可伴有关节半脱位,属于关节内骨折。 【Bennett骨折】指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伴脱位。 【Kienbock病】月骨无菌性坏死,好发于20—30岁之青年人手工业工人, 【Buttonhole deformity】(纽扣畸形)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种类

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种类 Gamma--钉 优点: 1.是一种微创髓内固定方法,切口小、创伤小。 2. Gamm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牢固结合成一体,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固定可靠。 缺点: 1.抗旋转能力差。 2.Gamma钉外翻角度过大有明显应力集中,容易出现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 3.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并发症率高, 4骨质疏松、过早负重及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等情况下拉力螺钉容易从股骨头颈切出。 5.Gamma钉主钉粗大的尾端(17mm)要求对近端进行充分扩髓,对股骨颈的血运的影响较大。 PFN(proximal femoral nail)(股骨近端髓内钉) AO/ ASIF系统对Gamma钉的改良: 1.钉体直径较小(一般为9mm),可以不扩髓打入.(优于Gamma钉粗大的尾端--17mm) 2.PFN的近端有一个大概是6度的外倾角,外翻角度减小,牵引时不必强内收。 3.上端可置入2枚螺钉进入股骨头,增加了防旋螺钉,股骨颈内双钉承载,抗疲劳能力增大。可用于治疗严重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4.远端锁孔与主钉远端(锥形延长)距离较长,可减少股骨干应力集中,避免造成远端锁钉骨交界的骨折。并发症大大降低。 5. 是一种微创手术。 大粗隆比较完整,粗隆下和粗隆间粉碎骨折,使用DHS创伤太大,效果欠佳。建议使用短重建PFN固定。 缺点: 辐射量大,手术器械昂贵,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DHS动力髋螺钉 1.稳定性髋部骨折-------疗效肯定,治疗髋部骨折已作为一种标准术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2.粉碎性不稳定髋部骨折------尤其是当骨折累及大粗隆、粗隆下----尤其是当大粗隆外侧皮质----骨折粉碎严重时,DHS颈钉也会部分进入到骨折线,影响固定效果。另外,术中广泛剥离,破坏血供!妨碍骨折愈合,所以要慎重使用 其主要优点是: 1.螺丝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 2.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力直接传导至骨。 3.动力滑行装置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 最大的缺点是: 1.抗旋能力较差。术后常穿丁字鞋。 2.术中术中骨膜损伤大、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 DCS动力髁部螺钉

踝关节骨折分型及特殊类型骨折治疗

踝关节周围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中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 3. 9%,发生率居关节内骨折首位。英国每年有30200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就医,其中42000例较为严重;美国每年有260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就医,其中25 %需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交 通的繁杂,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踝关节骨折治疗的需求及患者对生活质 量的高要求成为骨科医师所面临的一项挑战。笔者就踝关节骨折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结合本期 刊登的踝关节相关论文进行简要评述。 踝关节骨折分型的局限性 骨折分型是分析骨折致伤机制、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最科学、简单、实用的方法。同 时,骨折分型亦已成为临床医师之间交流治疗方案、总结临床经验的专业语言及重要理论基础。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及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内侧三角韧带复合体、外侧 韧带复合体组成。目前,踝关节骨折应用较多的是Lauge —Hansen分型及基于Danis —Weber分型提出的AO分型。Lauge —Hansen分型创建于1950年,是目前应用普遍的 踝关节骨折分型体系,常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Lauge —Hansen分型的命名原则包括两部分,前部分表示足的位置,后部分表示暴力方向。

Lauge —Hansen共验证了4类骨折类型:(1)旋后外旋型损伤(SER),发生率占踝关 节骨折的40 %?75 %; SER包括4个亚型,即I度下胫腓前韧带断裂、H度外踝短斜或螺旋形骨折、川度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2)旋后内收型损伤(SAD),发生率为10 %一20 %; SAD包括2个亚型,即I度外侧副韧带损伤或外踝骨折、H 度内踝骨折。(3)旋前外旋型损伤(PER),发生率为7 %一19 %; PER包括4个亚型,即I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H度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川度外踝胫距关节面上方 的螺旋形或斜形骨折、W度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PER常伴下胫腓联合不稳定。(4)旋前外展型损伤(PAB),发生率为5%?20 %; PAB包括3个亚型,即I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H 度下胫腓前后韧带撕裂、川度外踝横形骨折。 但是,在临床应用中Lauge —Hansen分型作为决策手术指征的理论基础存在以下局限性:(1)该分型表述了外踝、内踝、后踝骨折的发生,却没有明确表述骨折的移位、成角的量化指标;(2)对后踝骨折无定位表述及对关节面损伤无程度表述,如骨折发生在后踝外侧或内侧。因此,有学者提出后踝骨折若延续到了内踝,则无法应用Lauge —Hansen分 型标准进行分型,故称其为“非典型踝关节骨折”。 该类创伤可发生于高能量损伤,也可发生于低能量损伤,发生率为 6 %一11 %,常伴 发于SER或PER损伤伴腓骨骨折端外移时,垂直的骨折线通过内踝后丘,且伴距骨向后内 侧半脱位,影像学上表现为内踝骨折处的“双边征”,CT可见骨折块覆盖整个后踝。

骨折分类标准

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地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各种骨折的分类和名称。骨折类型:(一)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开放骨折: 1 耻骨骨折伴有后尿道破裂;2 尾骨骨可引起直肠破裂; 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二)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三)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四)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五)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 1.外伤性骨折:骨结构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其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六)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七)依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周以内的骨折。 2.陈旧性骨折: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时限并非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

最全骨折分型

各部位骨折分型最全汇总 Gustilo分类: Ⅰ型:自内向外开放骨折,骨折类型简单、无粉碎;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无挫裂伤。 Ⅱ型: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损伤广泛;呈中度碾挫伤,但未形成软组织瓣,中度污染及中等程度粉碎骨折。 Ⅲ型: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广泛损伤,分三个亚型。 Ⅲa型:不论广泛的软组织挫裂伤程度及伤口大小,骨折处有软组织覆盖。 Ⅲb型: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或/和软组织缺损,骨膜撕脱及骨裸露,严重污染。 Ⅲc 型:上述情况伴有需修复的血管损伤。 Ⅰ级:来自内部压力引起的表浅擦伤或挫伤。轻度到中度的骨折畸形。例如:伴有超过内踝的软组织损伤的踝关节旋前型骨折脱位。 Ⅱ级:与局部皮肤或肌肉挫伤相连的深部污染性擦伤。轻度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严重的骨折畸形。例如:胫骨的节段性“缓冲器样”骨折。 Ⅲ级:广泛的皮肤挫伤或挤压伤,肌肉组织损伤可很严重,皮肤剥离,常因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症而行减压术。伴有大血管损伤,严重或粉碎的骨折畸形。 与外界相通又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按骨折线的形状又分为斜形、螺旋形、横形、粉碎性骨折等,但根据儿童的特点又有青枝骨折、弯曲骨折及小儿特有的骨骺损伤。在小儿骨折中,大约15%涉及到骨骺损伤。其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S-H分类法。Salter和Harris主要根据力线表现将骨骺损伤分为I~V型,这种分类法根据损伤机制,区分骨折线通过不同的骺板细胞层,预测对骨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S—H分类及处理原则 1.I型该型从x线片上看不到骨折线,损伤完全通过骨骺和骺板,不波及干骺端,(临床上称骨骺滑脱)。这种损伤多由剪切暴力所致,多见于幼小婴儿,因为他们骺板的厚度相对较厚。 治疗:I型骨骺损伤闭合性复位比较容易,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一般不影响骨骺生长,预后良好。但是股骨头和桡骨小头的骨骺分离由于损伤动脉及骺板的血液运行随着骨骺的分离而受到破坏,可引起股骨头的缺性坏死。 2.Ⅱ型这是骨骺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骨骺分离加干骺端部分骨折,因有三角形干骺端骨折块,使其诊断比I型容易。骺板分离部分与I型相同。损伤机制由剪切力加上弯矩造成,多见于10岁以上的儿童,这时他们的骺板相对比较薄。 治疗:闭合复位容易成功,常不发生骨生长障碍,预后良好。报告有发现骨的纵轴生长缓慢,所以较大儿童的I、Ⅱ型损伤仍需注意随访,特别是股骨下端骨骺损伤。 3.Ⅲ型这类损伤,从关节面经过骨骺,即关节内骨折加骨骺分离,这种损伤不常见,由关节内切剪刀引起,通常出现在胫骨远端。 治疗:要着眼干关节而和骺板平整,解剖对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婴幼儿,因此,常需开放复位。预后情况受对位情况、分离骨骺血供和损伤时的年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4.IV型损伤涉及关节面,骨骺、全层骺板和部分骺端,即关节内骨折加骺板和干骺端骨折。 治疗:与Ⅲ型相同。内固定用细而光滑的克氏针,不用螺丝钉,并避免通过骺板,如果必须穿过骺板,应使克氏针与骺板垂直,在术后4~6周拔除。 5.V型此型损伤多由强大的挤压暴力造成,引起骺板的软骨细胞压缩而严重破坏即压缩性骨折.较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常导致骨生长畸形。由于损伤没有移位,x线诊断困难。因此凡小儿肢体坠落性损伤或涉及到骨骺附近的损伤,而x线拍片无明显异常,但疼痛和肿胀持续一段时间,应考虑有骺板挤压伤的可能,需要长期随访,同时患肢不负重3周,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二)治疗注意事项 1.Ⅰ、Ⅱ型损伤早期闭合复位。复位时切忌手法粗暴。不必强求解剖复位,残存的畸形可改建纠正,但最大成角不可超过30°。 2.Ⅲ、Ⅳ型损伤治疗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但必须保护骨骺的血液供应。有时Ⅲ型对位良好,比较稳定,也可保守治疗。 3.骨骺损伤后修复较快,大约是于骺端骨折愈合时间的一半。因此,伤后10d的I、Ⅱ型损伤,不要再试行手法复位,可任其愈合,若有畸形,以后截骨加以矫正。

骨科常用评分和分级

骨科常用评分与分级 一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1 骨科常用评分与分级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Gustilo-Anderson分类最为常用,共分为四型,包括骨和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伤口感染程度。 1型:伤口长1cm左右,污染少,软组织有生机,或者轻微损伤。 2型:伤口在1cm以上,软组织损伤不广泛,皮肤无剥脱性皮瓣或撕裂伤。 3型:骨呈节段粉碎骨折并暴露,合并软组织广泛损伤或有皮肤剥脱伤。 4型:骨和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断肢。 2 anderson依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3型。 Ⅰ型:伤口不超过1cm,伤缘清洁; Ⅱ型:撕裂伤长度超过1cm,但无广泛软组织损伤或皮扶撕脱 ;Ⅲ型;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或皮瓣的撕裂伤,多段骨折,创伤性截肢以及任何需要修复血管的损伤。 1984年 gustilo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种分类的不足,又将Ⅲ型分为3个" 亚型;即 ⅢA:骨折处仍有充分的软组织覆盖,骨折为多段或为粉碎性, ⅢB:软组织广泛缺损,骨膜剥脱,骨折严重粉碎,广泛感染; ⅢC:包括并发的动脉损伤或关节开放脱位〔2〕。 anderson-Gustilo的分类法是目前" 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 我国学者王亦璁认为这" 种分类方法参照因素太多,彼此又并不一致,容易造成误导。他推荐根据创伤机制分类,按开放伤口形成的原因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1)自内而外的开放骨折; (2)自外而内的开放骨折; (3)潜在性开放骨折。 4 朱通伯则按创口大小,软组织损伤的轻重,污染程度和骨折端外露情况,将开放性骨折分为3度。 Ⅰ度开放性骨折: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创口在3cm以下,软组织挫伤轻微,无明显污染和骨折端外露; Ⅱ度开放性骨折:创口长3~15cm,骨折端外露,有中等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污染明显;Ⅲ度开放性骨折:创口在15cm以上,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毁损,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污染严重。 为了对开放性骨折、脱位的性质和伤情做出正确评价,用以指导临床工作,不少学者根据伤因或损伤程度进行分类,常用的有以下3种: 5 根据伤因及损伤情况分类

骨折分型

.开放性骨折 Gustilo分类: Ⅰ型:自内向外开放骨折,骨折类型简单、无粉碎;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无挫裂伤。 Ⅱ型:伤口长度>1cm,软组织损伤广泛;呈中度碾挫伤,但未形成软组织瓣,中度污染及中等程度粉碎骨折。 Ⅲ型: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广泛损伤,分三个亚型。 Ⅲa型:不论广泛的软组织挫裂伤程度及伤口大小,骨折处有软组织覆盖。 Ⅲb型: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或/和软组织缺损,骨膜撕脱及骨裸露,严重污染。 Ⅲc 型:上述情况伴有需修复的血管损伤。 闭合骨折的软组织损伤 0级:轻微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简单的骨折形式。例如:滑雪者的胫骨螺旋骨折。 Ⅰ级:来自内部压力引起的表浅擦伤或挫伤。轻度到中度的骨折畸形。例如:伴有超过内踝的软组织损伤的踝关节旋前型骨折脱位。 Ⅱ级:与局部皮肤或肌肉挫伤相连的深部污染性擦伤。轻度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严重的骨折畸形。例如:胫骨的节段性“缓冲器样”骨折。 Ⅲ级:广泛的皮肤挫伤或挤压伤,肌肉组织损伤可很严重,皮肤剥离,常因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症而行减压术。伴有大血管损伤,严重或粉碎的骨折畸形。 下肢骨折 骨盆骨折的分型 Tile分型 Tile基于骨盆垂直面的稳定性、后方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外力作用方向将骨盆骨折分为A、B、C三型,按顺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每型又分为3个亚型,每个亚型又可以进一步分型。Tile分型对临床医师确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决定性指导意义。 1. A型 稳定的骨盆环损伤,骨折轻度移位。 A1:骨盆边缘骨折,不累及骨盆环,撕脱伤; A2:骨盆环有骨折或有轻度移位; A3:不累及骨盆环,骶骨或尾骨骨折,无移位。 2. B型 旋转不稳、垂直稳定的骨盆环损伤,损伤的骨盆后侧张力带和骨盆底仍保持完整无损伤,髋骨可发生旋转不稳定。 B1:外旋损伤,翻书样损伤; B2:骨盆侧方挤压损伤或髋骨内旋损伤,内旋不稳定,侧方挤压伤;关书样损伤。 B3:双侧B型损伤。 3. C型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后侧骶髂部稳定结构完全损伤,骶棘和骶结节韧带完全撕裂,前侧产生耻骨联合分离,或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骨盆产生旋转和垂直方向不稳定,一侧骨盆可向上移位。 C1:单侧伤; C2:骨盆双侧不稳定,多为侧方挤压性损伤,受力侧髂骨后部骨折及耻骨支骨折,骶髂关节脱位,一侧旋转不稳,一侧旋转和垂直不稳。

骨折的AO分型讲解

骨折的AO分型 对骨折及伴发软组织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为医师对骨折的治疗、研究和交流提供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追踪治疗结果并做对比分析,同时也为新的治疗模式提供可评价的基础。为了这一目的,就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命名和分类系统,同时为了能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最好简单实用。从1970年开始,瑞士AO/ASIF(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创始人之一Maurice Muller教授及其同事,就着手建立了一个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Comper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该分类系统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描述了长骨骨折的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等特征。美国OTA(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在Marc Swiontkowski教授领导下的骨折编码和分类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采用了Muller 教授的长骨骨折分类系统,并将其分类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全身其他骨骼,形成了AO/OTA骨折分类系统。这个字母数字编码分类系统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能够像它这样将全身骨骼包括进来,这一分类方法科学实用,被创伤骨科专家广泛接受、应用,并被不断修正。 一、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和定义 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图

骨折可以分为哪几类 常见的骨折类型

骨折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骨折类型 当患者骨部的完整性或是连续性出现全部中断时,则被判断为是完全性骨折。主要包含: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或是两个以上的骨折断;出现横形,斜行或是螺旋形的骨折都属于完全性骨折。 对于骨折我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当中有可能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骨折,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就会有疼痛以及局部压痛的感觉,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引起注意,下面我们一起看下骨折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骨折类型是什么? 一、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 当患者骨部的完整性或是连续性出现全部中断时,则被判断为是完全性骨折。主要包含: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或是两个以上的骨折断;出现横形,斜行或是螺旋形的骨折都属于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出现部分中断,常见的如患者颅骨,肩胛骨出现裂缝性骨折,或是儿童常存在的青枝骨折等都是不完全性骨折。 二、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2.粉碎性骨折:病变部位所存在的骨碎裂块在两块以上,就被称为粉碎性骨折。一般,患者的骨折线多呈现为“T”形或“Y”形。 3.压缩骨折:患者的松质骨会由于压缩而有变形的情况出现,常见的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该类骨折多是由于暴力直接作用在骨面所致,常见的如颅骨及髌骨直接受到暴力作用时,就会出现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常见的如颅骨遭受外力作用时,出现部分凹陷的症状。 以上便是关于骨折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骨折类型的相关介绍,由以上介绍可知,骨折的类型有很多,每一种的患病缘由也不尽相同,在这里要提醒广大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拖延和侥幸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踝关节骨折_百度文库

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护理 顾倩莉 解剖概要 ?构成: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体。 ?外踝,内踝,后踝: 折。?活动范围:背屈20。— 30°跖屈45 - 50 踝关节运动肌群 肌等;?肌拉力线从踝关节冠状轴前方通过 ?伸肌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等 ?肌拉力线从踝关节冠状轴后方通过 ?内翻肌群: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等; ?外翻肌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趾长伸肌等 踝关节骨折概述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 ?间接暴力:多见,跖屈扭伤。 ?直接暴力:骨折复杂。 分类 ?踝关节背屈位时稳定;跖屈位时,间隙增大, 活动度增大,不稳定,易骨 ?屈肌群:小腿三头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 °内翻30 °外翻30 — 35 °

?I型:内翻内收型 ?n型: ?外翻外展型: ?内翻外旋型: ?特征:三踝骨折,胫腓下韧带完整,不发生踝关节脱位。 ?m型:外翻外旋型 临床表现和诊断 ?踝部肿胀,淤斑。 ?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性骨折脱位。 ?压痛,活动障碍。 ?X线:踝关节正、侧、双斜位;胫腓骨全长像。 治疗 ?治疗前应了解一些因素: ?距骨与胫腓骨下端紧密接触,是骨折复位的关键,因为两踝均通过韧带与距骨相连。?采用与损伤相反方向,将距骨与胫骨远端的关系恢复正常,踝关节的解剖位置将恢复,由于这一位置很难保持,故需用内固定。 ?内踝如此,外踝也如此。 ?外踝或腓骨下端被认为是处理关节损伤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有时需要依靠内固定腓骨来保持踝关节的完整性。

?下胫腓关节的分离应完全纠正,必要时需内固定。

骨折

踝部特殊名称骨折: 胫骨远端的外侧面有一个适合腓骨的切迹或浅槽,该切迹是由一个大的前结节(称之为Chaput结节或Tillaux-Chaput结节,有下胫腓前韧带附着)和一个明显较小的后结节(Volkmann结节,即后踝有下胫腓后韧带附着)构成的。下胫腓前韧带斜向远侧到外踝的前部分,其腓骨止点称之为Wagstaffe结节,或称之为Le-Fort结节。这三个结节发生撕脱骨折,顾名思义,就称之为相应的骨折了!!!! 1.Chaput骨折(或Tillaux-Chaput):即下胫腓前韧带在胫骨的起点处发生的撕脱骨折。 2.Volkmann骨折:也称之为后踝骨折,是下胫腓后韧带在胫骨的止点处发生的撕脱骨折,骨折块可涉及和不涉及后踝关节面。 3.Wagstaffe骨折:(Le-Fort骨折):下胫腓前韧带在腓骨的止点处的撕脱骨折。 踝部除了这几种特殊名称骨折还有几种: 1.Maisonneuve骨折:下胫腓联合韧带撕裂,下胫腓关节分离,并且近段腓骨螺旋形骨折,骨折线位于腓骨颈部。 2.Cott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后缘的骨折伴距骨向后脱位。

3.Dupuytren骨折:踝部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骨折统称为此类骨折。 4.pott骨折:是踝部骨折同时伴有踝部内翻畸形的骨折。多位内翻暴力所致。 挠骨远端的特殊名称骨折: 1.Colles骨折:挠骨远端骨折,具有这几个特征:背侧粉碎、向背侧成角、向背侧移位且挠骨短缩的关节外骨折。 2.Smith骨折:目前认为该骨折是挠骨远端骨折发生远侧骨折块和腕骨一起向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也称之为反Colles骨折。 3.Barton骨折:挠骨远端有移位的、不稳定的且经关节的挠骨远端骨折。可向掌侧也可向背侧移位。 4.Chauffeur骨折:指挠骨茎突受舟骨撞击的剪切骨折形成带关节面的三角形骨折。 5.Die-punch骨折:也称月骨负荷骨折或模具冲压骨折,指挠骨的月骨对应面发生的向近侧的压缩骨折,有不与周围关节囊相连的游离关节面

AO骨折分类

AO骨折分类 骨的定义:肱骨-1,尺桡骨-2,股骨-3,胫腓骨-4,脊柱-5,骨盆环61,髋骨62,手-7,骨-8,14-肩胛骨,锁骨-15,髌骨-34,踝关节44 近端-1,骨干-2,远端-3 简单-A:简单螺旋A1、简单斜形A2、简单横形A3(骨皮质碎片小于10%不计) 楔形-B:螺旋楔形(蝶形骨块)B1、折弯楔形B2、粉碎楔形B3(复位后主折块有接触) 复杂-C:复杂螺旋C1、多段C2、复杂不规则C3 注:尺桡骨折时,A1表示尺骨简单骨折,A2表示桡骨简单骨折,A3表示尺桡骨双骨折;B1表示尺骨楔形骨折,B2表示桡骨楔形骨折,B3表示尺桡骨双楔形骨折;而C表示复杂骨折(双骨折已等同于复杂骨折),故C1表示尺骨本身复杂骨折,合并桡骨骨折;C2表示桡骨本身复杂骨折,合并尺骨骨折;C3表示尺桡骨两骨均为复杂骨折。因此,如果是尺桡骨双骨折,则肯定为A3/B3/C。例如:尺桡骨骨干双简单骨折表示为22-A3,尺桡骨干双复杂骨折表示为22-C3。 特殊例外: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踝关节。 如:股骨骨干多段骨折:32-C2,股骨横形骨干32-A3。股骨转子间骨折31-A

骨水泥分代标准 第一代:(1)、手拌,(2)、不重视骨髓腔的冲洗(即一般水冲及吸引)(3)扩髓后不用髓腔塞,(4)用手放入骨水泥 第二代:(1)、手拌,(2)、开始重视骨髓腔的冲洗,(3)用髓腔塞,(4)骨水泥枪技术。 第三代:(1)、真空或离心法,(2)、加压脉冲冲洗,(3)用髓腔塞,(4)加压装置的骨水泥枪技术(5)采用中置装置(6)特 殊工艺使假体预涂骨水泥 骨盆骨折Tile分类 A型:(稳定,后弓完整),A1型撕脱骨折,A2型髋骨骨折,A3型包括骶骨、尾骨骨折(骶2以下) B型:(后弓不全损伤,部分稳定,旋转),B1型开书样损伤,B2型闭书样损伤,B3型双侧损伤(开书或闭书)C型:(后弓完全损伤,不稳定,旋转及垂直),C1型单侧,C2型一侧旋转一侧垂直不稳定,C3型双侧均为完全不稳定。 距骨颈骨折Hawkins分类 I型:距骨颈骨折无移位 II型:距骨颈骨折移位,距下关节脱位 III型:距骨颈骨折,距下关节和踝关节脱位 IV型:距骨颈骨折,距下、踝、距舟关节脱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