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八章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4教学目的与要求--------------------------------------------------------------------------------------------- 4第一章绪论------------------------------------------------------------------------------------------------ 4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4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4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5第三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第四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5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5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5第五节社会学与现实社会----------------------------------------------------------------------- 5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5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5第二章社会------------------------------------------------------------------------------------------------ 5第一节社会的概念-------------------------------------------------------------------------------- 5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 6第三节社会的类型-------------------------------------------------------------------------------- 6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 6二、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区分----------------------------------------------------------------------------- 6第四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6第五节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6第三章文化------------------------------------------------------------------------------------------------ 6第一节文化的定义-------------------------------------------------------------------------------- 6第二节文化的特征-------------------------------------------------------------------------------- 7第三节文化的区分-------------------------------------------------------------------------------- 7第四节文化的结构-------------------------------------------------------------------------------- 7第五节文化的功能-------------------------------------------------------------------------------- 7第六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7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8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8第二节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8第三节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8第四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8第五节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8第五章社会角色----------------------------------------------------------------------------------------- 9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9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 9第三节社会角色的扮演-------------------------------------------------------------------------- 9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 9第六章社会互动----------------------------------------------------------------------------------------10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10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0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10第四节集合行为----------------------------------------------------------------------------------10第七章社会群体----------------------------------------------------------------------------------------11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11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11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11第八章家庭-----------------------------------------------------------------------------------------------12第一节家庭概述----------------------------------------------------------------------------------12第二节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12第三节家庭的功能-------------------------------------------------------------------------------12第四节转型社会中的家庭----------------------------------------------------------------------12第五节家庭的未来-------------------------------------------------------------------------------13第九章社会组织----------------------------------------------------------------------------------------13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13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13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结构-------------------------------------------------------------------------13第四节社会组织的管理-------------------------------------------------------------------------14第十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4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14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15第三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 15第四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15第五节社会流动----------------------------------------------------------------------------------15第十一章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16第一节什么是社会设置-------------------------------------------------------------------------16第二节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16第三节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16第十二章社区--------------------------------------------------------------------------------------------16第一节社区概述----------------------------------------------------------------------------------16第二节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17第三节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17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7第一节社会变迁----------------------------------------------------------------------------------17第二节社会现代化-------------------------------------------------------------------------------18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18第四节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8第十四章社会问题-------------------------------------------------------------------------------------18第一节社会问题概述----------------------------------------------------------------------------18第二节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19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19第四节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19第十五章社会控制-------------------------------------------------------------------------------------19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19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19第三节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20第十六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20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20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0第三节社会保障概述----------------------------------------------------------------------------20第四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1第十七章社会发展的评估与预测-------------------------------------------------------------------21第一节社会指标概述----------------------------------------------------------------------------21第二节社会指标的类型与功能---------------------------------------------------------------21第三节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评估------------------------------------------------------ 21第四节社会预测----------------------------------------------------------------------------------22第十八章社会调查-------------------------------------------------------------------------------------22第一节社会现象的测量-------------------------------------------------------------------------22第二节社会调查概述----------------------------------------------------------------------------22第三节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22第四节调查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23第五节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23第六节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3第七节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2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目的与要求“社会学概论”作为一门系统讲授社会学知识的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绪论,主要讲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应用;( 2)社会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等;(3)社会学的宏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 4)社会运行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 5)社会运行研究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指标、社会调查等。

社会学概论新修全套课件

社会学概论新修全套课件
3.试述怎样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P PS 抽样。
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 行 第三节 社会类型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一、社会的本质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 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 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 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践活动。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学主要研究方 法 第四节 社会指标 第五节 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学科,社会 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和积累了相对独立的、 系统的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正是依托这些系 统方法,社会学的特殊视角逐渐形成,学科 理论和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拓展。
社会学在20 世纪30 —40 年代产生,决定 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二、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如果结合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实际,就能够把社 会学的对象问题说得更清楚。
三、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 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社会运行的 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学术传统长期以 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个角度就 是注重考察社会的治乱兴衰。
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理 性—科学功能,而且还有增促社会进步、减 缩社会代价的人文—价值功能。
三、构建和谐社会
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进程中, 社会学研究将会提供理论的支撑。
思考问 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3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

2013年考试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一、“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整体观和历史感的思维方式。

(社会学的思考)·视角·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调查(①实地调查(田野调查);②抽样调查)。

·米尔斯认为:它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心智是一种视角的转换能力——把个人生活与更广阔的社会整体相联系的能力;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的能力。

三、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四、社会学的功能(简答)1)认识和改造社会。

2)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理性-科学的功能,而且还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的功能。

3)构建和谐社会。

有助于理解、分析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二、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认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的行为发挥主导作用,因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的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研究这种既定的结构如何去指导、塑其成员。

·社会唯名派则站在个人优先的立场上,认为人们的行动建构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这两种社会观各执一端,既有长处也有不足,在社会学研究中将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利用会更有利于对社会的认识。

三、社会的要素:人口、资源、环境、文化。

社会学概论新修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一)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正式提出。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三)社会学的思想渊源:(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社会概论新修

社会概论新修

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就是从它特有的社会视野出发,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是社会静态和动态统一的客观事实。

(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学理论:(1)社会孔德唯实论认为社会是真实的存在,源于孔德,认为社会十一个受自身规律支配的有机整体。

唯名论认为所谓社会规律最终都可以还原为个人行为规律,即社会只是名义上的存在,社会行为实质上是个人行为,源于斯图亚特·穆勒(2)社会关系索罗金(3)社会行为韦伯(4)社会制度,组织帕森斯(5)社会群体斯莫尔(6)人类共同生活的科学福武直(7)社会事实杜尔凯姆(涂尔干)( 8 )人们相互作用的形式齐美尔(9)社会问题芝加哥学派(10)社会调查与方法其他人3.杜尔凯姆的社会学地位(完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建立)社会学思想:(1)他是西方最富盛名的社会学家之一确立了社会学学科地位,并成为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赋之于实践的第一人。

(2)思想: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应该是“社会事实”。

它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次上的现象,是个人每时每刻都遵守的存在于个人之外的集体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现实,社会事实分为两类:物质与非物质。

这两类都具有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如集体意识,社会潮流,集体表象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这和孔德用个人的行为动机来解释社会现象截然不同。

对应于“研究对象”杜提出社会学方法论的原则思想,一是坚持实证主义的原则,一是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物,一是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社会事实,一是必须把功能分析与因果分析区别开来,而且他以自杀论实践了这些原则,为实证研究提够了范例.3.杜的社会学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反映当时法国社会现实,及与方法论思想的一致,论述社会秩序杜使用的是社会团结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是指维持社会最基本的力量,即是什么把不同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即是什么纽带把不同的个人维系在社会之中,杜认为其既不是卢梭的理性契约,也不是孔德的国家力量,更不是斯宾塞的自由竞争,而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信仰,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亦即“集体意识”,尤其是当信仰,道德规范,价值标准表现为宗教的教义和仪式时,就更具有强大的团结力量,另外杜还试图确定,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中的作用,至此,也就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学思想。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社会构成——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圣才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社会构成——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圣才

第四章社会构成4.1 复习笔记一、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1)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①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它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乔治·齐美尔、法国的涂尔干等。

②社会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H.吉丁斯、法国的G.塔德等。

(2)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解释①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也就无社会可言。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人与人的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文化形成后,又成为社会最主要的构成要素,这样社会便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而组织起来。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系统的基本活动,所以人们在这一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础和本质。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成为一个社会的核心。

①人口数量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的总数。

人口数量可以通过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到反映。

②人口质量是指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③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社会学概论新修 名词解释(全)

社会学概论新修 名词解释(全)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完整第一章(无)第二章1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九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九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七章 社会互动
7.1 复习笔记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1.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 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 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 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 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2.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 ①符号互动论特别注意符号沟通问题。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认 为只有当互动的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地进行社 会互动。
1 / 6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主要是: a.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 b.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 释; c.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修 正、发展和变化的; d.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 为; e.人们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 念。 ③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 a.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b.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④符号互动论缺点: a.它将社会关系简单地归结为人际关系,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 b.忽视了互动的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互动形式的重要影响; c.它所使用的一些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 (2)角色理论 ①角色理论不是一个单独的理论。它是一个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 向。 ②角色与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a.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得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得条件与机制得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她内容得关系第三节社会学得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得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得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得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得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得功能第五章社会学得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得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得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得社会化第三节人得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得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得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得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得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得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得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得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得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得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得特征第五节我国得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得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得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得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得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得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得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得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得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得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得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得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得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得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论述)★答:①标志:“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②条件:(自己概括)(1)经济、政治条件:18世纪、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使得社会发生转型,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的是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端,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2)思想理论条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和影响。

(3)自然科学条件: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4)社会调查条件: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即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的概念和解析:(简单了解)答: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在这个概念中,“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因为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也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会系统地提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所谓“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所谓“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所谓“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所谓“综合性的”,表明社会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同时也表明社会学研究的综合性,涉及的领域例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所谓“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 怀特的“机会链”理论 解释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升迁现象。
◆ 科尔曼等的二级传播理论 以非正式关系解释传染病流行及信息流通问题。
◆ 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优势理论 对劳动力市场中寻找与变换工作的问题做了讨论。他认为要从互动的频
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测量做了讨论。
◆ 林南等人的社会资本理论 把资源获取作为中介变量,以社会网络解释寻找工作等现象。他们认为
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
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
群体领导与决策
群体内部关系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成员有限 1
7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成面员对间面有互动直。接的、经常的2、
6 群体整合程度高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表现出了全部个性。3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45 成员难以替代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可以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和国际关系网等。
◆ 以成员交往密度划分 可以分为闭合性网络与开放性网络。
◆ 以网络的结构模式划分 可以分为“团体格局”网络和“差序格局”网络。
三、社会网络的功能
社会资源获取功能
组织管理辅助功能
日常生活联系功能
四、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分析复 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析。
正功能
负功能
1、承担社会化的任务。 1、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
◆ 具体概念 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关系而形成群体叫血缘群体,包括家庭、家族、
氏族、部落、部族等具体形式。 基于成员间空间或地位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叫地缘群体,包括邻里、
老乡、民族社会等等具体形式。 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叫业缘群体,包括各种各
样的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艺术组织等具体形式。
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
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地,其成员之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
另一方面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 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 成新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类型
◆ 以资源划分的社会网络 可以分为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和情感资源网络。
◆ 以社会关系划分的社会网络 可以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络、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会
网、生意网等。 ◆ 以网络的主体划分的社会网络
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网络 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婚姻与家庭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第一节 社会网络
什么是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 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 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中。
5 有一致的行动能力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2
社会群体的特征
4 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3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社会群体的存在条件
1
群体必须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状况。
成员的利益必须受到保护。 2
群体赋予成员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谋求成员之间的统一。 3
群体能够满足成员的各种欲求并提供其能动性。 4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 点或结点(nodes) 是指各类社会行动者,可以是个人、位置、法人或集体行动者,或者
任何一个能与另一个实体发生联系的实体。 ◆ 位置(position)
社会结构由位置组成,位置是点的归类,一个位置可以包括很多点,占 据同样位置的点具有同样的特征。 ◆ 关系(ties)或称联系(linkage)
是指在网络分析图中结点之间的连线。
第二节 社会群体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所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活动或社会关系结合 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 益的人群。
社会群体的特征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1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的身份及日常活动。 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
员用作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血缘、地缘、业缘与趣缘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机器性质来划分。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血缘、地缘、业缘和趣缘 群体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
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所谓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
不管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社会关系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才是寻找工作和职位 升迁的关键。
◆ 边燕杰等人的强关系假设 他们发现在伦理本位的公共社会中,职业流动着的社会网络主要是由亲
属和朋友两类强关系构成,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以传 递信息为辅。
◆ 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1992年提出的“结构洞”理论,分析了组织内权利的运作以及升迁过程。
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者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 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 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空洞。存在结构洞时,连接两者的第三者有信息优势和 控制优势,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第三者会尽力保持结构洞的存在,从而使另 外两者高度依赖于自己的活动。
式,成员的权益、义务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 —规定。
内群体和外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所谓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中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
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所谓外群体,反之内部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