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雁门太守行》公开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雁门太守行课件
任务一:师生共读第一联
可以从战争的时间 战争的地点 战争的主要事件 战争的场面氛围 战争的场面颜色
进行分析命名
任务二:小组合作
四人为一组,从(第二联,第三联 )两场戏中任选一场标题命名。
方法指点:
1,可以从战争的时间 战争的地点 战争的主要事件 战争的场面氛围 战争的场面颜色 5个方面进行分析
李 贺
李贺
活动任务:
1.初读,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走进诗歌意境。 3.诵读,感悟诗人情怀。
诵读训练
诗歌朗读应注意些什么?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把握重音, 酝酿情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主要事件
任务三:师生合作最后一联
背景链接:李贺描画了一场惨烈而又紧张 的战争。此时的李贺年仅17岁,家境清贫 ,体弱多病,被拒之于仕途之外,但他仍乃 以国家安危为重。
拓展延伸:诗词重音朗读训练
诗词重音朗读
方法小结:
1.需要重音的多为动词形容词 2.为了强调感情可以重音。 3.每一句诗句的结尾多为重音。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范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
把握快慢 清楚重读 体会感情
范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课件公开课(12)
三、吟读,释放情感
温馨提示:抑扬顿挫 读出情味(我展示)
四、赏读,领会特色
• 1.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 场景的?(我感受) (我实践)
•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雁门太守行 李贺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品读,感悟主旨
• 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君死”,你能体 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我探究)
• 2.小组代表汇报 (我展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双标引学
基础目标: 1、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鉴赏诗
歌的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内涵。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并 且发生过多次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 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 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 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 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 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诗中所述之事,已难以确考。这不是某一次具体 战争,写意而非写实。(我感受)
了解文体
•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歌行是古代
《雁门太守行》李贺公开课课件
知人论诗
诗人李贺
写此诗时李贺17岁 家境贫寒 体弱多病 勤勉写诗 扬名诗坛 热衷功名 桀骜不驯
主旨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 悲壮的战争场面,把战斗的气氛 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 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你在初中学过的爱国诗歌
杜甫这样爱国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牧这样爱国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陆游这样爱国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文天祥这样爱国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 起。”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地临近易水;凝 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生动 地描写了黑夜行军,偃旗息鼓和一到目的地就击 鼓助威,投入战斗的苦战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句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诗人引用“黄金台招贤"这个典故, 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胭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 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 字表达效果。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土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 示了出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 开。”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丹心照汗青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揭 示出敌军来势凶猛,守军严阵以待, 处境艰难。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角声满 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阴寒 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听雄壮之音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 庄严壮烈的感觉
第26课《雁门太守行》公开课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幅画面
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对峙) 战斗场面,悲壮惨烈(交战) 出兵夜袭,视死如归(夜袭) 誓死杀敌,尽忠报国(抒情)
四、悟诗情 哪 一 句 体 现 全 诗 情 感 ?
二、解诗意 请你找一找,诗中哪些字词体现李贺用词的“奇诡”? 他们体现了战争的哪些特点?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有人认为,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 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你同意吗?
诗歌主旨: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 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 国的决心。
五、谋发展
思考:这首诗没有交代战争的结果,你认为这场战争战士们 是输是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观点一:输 ——战前战中的场 景意向的暗示
观点二:赢 ——战士们的苦战,赢 了精神,赢了力量(梦想、坚持、 信仰)
金鳞
黑云
舒张昂扬 燕脂
凝重压抑
阴寒惨切
夜紫
沉重悲凉
红旗
紧张激烈
三、品诗味
诗人分别描写了哪几个场面?结合想象,选一个画面进 行描绘品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示例:
• 我选第一个画面: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墙也要被摧垮。 我军严守城门,丝毫不惧。他们身披铠甲,披坚执 锐,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词教学《雁门太守行》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
教学目标1.抓住意象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解读诗人的创作风格及诗歌特色。
3.品读联读,学习用典的诗歌表现方法。
(一)初读诗歌,抓住意象,理解诗意。
【思考路径】读诗题《雁门太守行》,此诗题为古乐府旧题,六朝和唐人的拟作都是咏叹征戍之苦。
本篇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据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十分欣赏。
思考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讲述了怎样的战事描写了哪些战争场景能读出怎样的情感1.朗读诗歌,圈画诗中意象。
2.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描述战争场面,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初读之后,学生大致会勾划出“黑云压城"、“甲光”、“金鳞"、“角声满天”、“胭脂"、“紫”、“红旗"等意象。
这些意象大多带有鲜明浓烈的色彩,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些意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想向我们传达出怎样的战争景象通过思考和分析,学生们能够理解:“黑云压城”是比喻敌军压境,营造了兵临城下,敌我悬殊的危急战事。
“甲光"是将士身上穿的铠甲的闪光。
“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对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大义凛然形象的写照。
“角声满天"写出了战争的规模,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秋色”是美丽的,美丽中又有着肃杀的残酷,“紫"指长城附近的紫色泥土。
“燕脂”即“胭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
“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霜重" 写天寒,说明将士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卓绝。
“黄金台”在易水之滨,即燕昭王置千金招贤纳土之台。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课件
听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视觉
交战 场面
点明时令
赏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阴寒凄惨的战
析 地气氛。
用典:既点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壮怀激烈的豪情。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夜袭 情景
“卷”字写出了将士们乘夜偃旗息鼓 的奔袭之状,表现了他们的英勇果敢。
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 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解析】】“角声满天”意思是军中的号角响彻天空。表现了战争的规模, 衬托了战场的悲壮,“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理解有误。
3.(云南中考)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示例一】在修辞运用上,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敌军夸张 地比作“黑云”,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把将 士们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以“金鳞开”表现我军严 阵以待的气势。 【示例二】在色彩运用上,“黑云”突出敌人的猖獗气焰和兵马之 多;“金鳞”形容守城将士的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表现了我军将 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了战争形势的严峻, 衬托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壮志决心。
【画面】①两军对峙图:白天,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②惨 烈交战图:从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③夜袭易水图:午夜,官军 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用典
将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心愿
赏
最后两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揽天下贤士”的典故,
析 写将士们边防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朝廷。
李 贺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
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雁门太守行》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导入
作者简介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的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背景介绍
一、听泛读音频;二、自由读;三、理解诗意读。要求:读准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朗读诗歌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朗读诗歌
全诗大意: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学习诗歌
品味诗歌
首联: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严阵以待 ——紧张,壮烈
颔联:战斗惊心动魄,双方伤亡惨重
颈联:援军悄然而至,战斗环境艰苦
尾联:誓死决战,报效朝廷 ——坚定,豪迈
——,玉色,”等。
探究学习
找出诗中能表现色彩的词语,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
第六单元·第24课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
课文导入
请背诵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1张ppt)
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 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 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 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 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颔联赏析 ——感官描写的妙处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 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 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 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 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 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首联赏析 ——景色描写的妙处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 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 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中“满”和“凝”的表达作用。
满”字从听觉写战争,表现出战争规模之 大,反映出边防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 “凝”字从视觉写战争,形象地描绘出边防 将土牺牲重大、血流遍地的场景,烘托出战 斗的惨烈。
3.“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有什 么作用?
易水: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黄金台:燕 昭王筑台,置黄金以招贤才。
示例三:在色彩和形象上,首句与次句 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渲染了紧 张气氛。
问题解决 (合作探究)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名句,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
示例四: “云”前的“黑”字,形容敌 军来时的情状;一个“压”字和一个 “摧”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 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 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 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
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 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 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古诗《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1. 识记作家作品,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这首诗
的写法。(难点) 3.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学习诗人的爱国精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部编本《雁门太守行》课件
02
音韵和谐
诗歌的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 上口,富有节奏感,给人以美
的享受。
03
修辞手法多样
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对比、夸张、对偶等,增强了
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表现手法
03
寓情于景
虚实结合
细节描写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对景物的 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诗歌中既有对现实场景的描绘,也有对想 象和梦幻的表达,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
对《雁门太守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字义、词义、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方面的内容。
句子翻译
总结词:古文今译
详细描述:将《雁门太守行》中的难点句子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诗句的含义。
03
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
01
语言简练
这首诗语言简练,用词精准, 每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避免
了冗余和繁琐。
“黄金甲”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 意象,代表着坚固、强大、不可摧毁 的力量,表达了守城将士的坚定信念 和勇气。
04
主题思想
主旨概括
• 主旨概括:本诗通过描绘雁门关的战争场景,表现了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 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主பைடு நூலகம்探讨
• 主题探讨:本诗主题为爱国主义,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和将士 的英勇,强调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应当为国家献出自己 的力量。
诗人对战争场景进行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让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
意象分析
“雁门太守行”中的“雁门”是一个 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代表着边疆、 边塞、边关等意义,表达了守卫边疆 的决心和信念。
“紫骝马”则是一个具有隐喻意义的 意象,代表着战争和杀戮,与诗歌中 描绘的战争场景相呼应,增强了诗歌 的表现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5张)
•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悍,以及交战双方力量 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巨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 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 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 用。
•李贺以歌诗谒韩吏部,吏部时为 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门
人呈卷,解带旋读之。首篇《雁 门太守行》曰:“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却援带命邀 之。——唐•张固《幽闲鼓吹》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是儿言不相副也。 方黑云如此,安待
李奉礼“黑云压城城欲 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是阵前实事,千古妙语。
向日之甲光乎?”
王荆公訾之,岂疑其黑
云、甲光不相属耶?儒
或问:“此诗韩、王二公去取 者不知兵,乃一大患。
不同,谁为是?”予曰:“宋
老头巾不知诗,凡兵围城,必
有怪云变气,昔人赋鸿门有
‘东龙白日西龙雨’之句,解
“诗鬼”李贺——中国诗歌史中的奇男子
• 经历之奇 • 长相之奇 • 性情之奇
意象之奇 篇章之奇 诗体之奇 用语之奇 色彩之奇 内涵之奇
……
• 元和人造语 • 追求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标
准,中唐诗人多“造语”求奇。 • “李贺鬼才,其造语入险,正如仓颉造字,可使鬼夜哭。”——
• 请假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 现什么?
•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 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 出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雁门太守行》课件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李贺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激烈的年代。这首诗写的就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表现了边城将士苦战报国之意。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官军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赞扬,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 2022中招)这首诗表达了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1分)
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仔细审题,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切不可理解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歌前六句写出战争的艰苦和战争的惨烈,后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誓死报国的决心。由此可知,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报国的决心的赞美。
4、分析本诗是如何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的。
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等颜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副色彩斑斓的画面。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太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心的号角声中,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使颜色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
3、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下的铠甲闪烁着金光。在肃杀的秋色中,军中号角的声音响彻云霄;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着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声音低沉。
新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24.3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优质课导学案
雁门太守行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背景透视《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探究案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描写战争的?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5.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课堂小结战斗在易水边发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那里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为了招募人才,放了千金在台上。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白也说过“感君恩重许君命”,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知遇的君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命。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公开课课件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 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 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 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 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 守行》 公开课 课件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 守行》 公开课 课件
2020/8/27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 守行》 公开课 课件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 守行》 公开课 课件
•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
8.关心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 科学技 术会给 人类与 社会发 展带来 好处。
•
9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 观察区 分开, 保证观 察活动 的真实 性。
•
10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 体构造 的精巧 与和谐 之美。
•
11.诗歌常常肩负社会责任,而新诗过 多承载 社会功 能会伤 及审美 意蕴, 也在一 定程度 上弱化 了新诗 的经典 意识。
题目知识链接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内容多述边城 征战之事。
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太守,古代州郡长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 守行》 公开课 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课件 (公开课专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 够我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延安的巨大 的喜人的变化。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延安 的浓厚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
5、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 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 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 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主要作品有《回延状安元成才路 》《放声歌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
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 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思念 ,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
❖ 最后两句要读得激昂有 力,读出报效国家的决 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 析
小组合作:
诗 讨论以下问题,限时五分钟
歌
1.从炼字或修辞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
爱国的情感。〔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名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
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
状元成才路
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状元成才路毛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优质课件
4.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知识补充
古体诗近体诗
绝句:五绝 七绝(四句)律诗:五律 七律(八句)排律 (十句以上)
古典诗歌
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 “歌”“行”“吟”“引” 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朗Hale Waihona Puke 课文整体感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近,城墙似乎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城欲摧:城墙仿佛要坍塌。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敌军比作“黑云”,把将士们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城欲摧”运用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城内守军戒备森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峙。“甲光”与“黑云”相对,写出了守城将士的雄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雁门太守行 公开课课件
3.赏析“半卷红旗”和“易水”的丰富意蕴。
联系上文,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可并没有因 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 主动出击。“半卷”,一是风大,红旗不能充分展开 ,描写急行军的样子;二是为了隐蔽突袭,攻其不备 ,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
“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风 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显示出将要有 一场悲壮的生死战。
文体知识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 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现在 山西省。唐人的这类拟作的乐府诗,是相对唐代 “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 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诗词诵读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词释义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板书设计
雁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夸张,比喻
门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 听觉,视觉 浴血奋战
太 守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用典,侧面
视死如归 尽忠报国
行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 用典,主旨
课文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临危不乱、奋勇 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不屈的 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诗词赏析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课件公开课
(zhòng)
半卷红旗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读
三步读诗法:
第一步:读注释 第二步:知诗意 第三步:划节奏
二、读
译文: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 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 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 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 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 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 ,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 ,视死如归。
二、读
乐府诗特点:
1.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2.句式灵活,多用排偶句,音韵和谐。 3.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
二、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赏
三、赏
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诗 歌阅读,最核心的问题在 于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三、赏
知人论世:
此诗写的是中唐时期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当时藩镇割据危害巨 大,民不聊生,诗人李贺才华横溢,但 不受重用,所以驰骋想像,借助此新奇 瑰丽的意境,描写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 面,寄托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
忘身报国,向死而生(含蓄用典,点明主旨)
四、展
四. 展
爱国人物颁奖词:
他虽为皇室后裔,但从不苟且偷生, 虚度年华。满腔热血的他,担忧着民族 的荣辱兴衰,关注着国家的生死存亡。 面对藩乱,他发出“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呼喊,展示了一 代青年奇才的责任和担当!----他就是唐 代诗人李贺。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雁门太守行》选自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诗词五首》。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品格与志趣,《诗词五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古体诗,李贺借写边塞战争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
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气势恢宏,语言精练,给人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写战争的名篇佳作。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诗歌赏析能力,能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内容,基本理解诗歌情感。
但炼字品情,运用合理的方法赏析诗歌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加之,这是学生初次接触李贺的诗歌,对李贺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所以学生对本诗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2.尝试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理解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3.学习诗人的英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难点:尝试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理解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资料补充:1、解题《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作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即胭脂,这里指战 场上的血迹
凝聚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 号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 为紫色。
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将红旗半卷,援军迅 速赶到易水边,浓霜凝住战鼓,鼓 声低沉。
提起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
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 墙也要被摧垮,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 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军中所吹 的号角
长城一带,这里 泛指北方边境
• 点明主旨,运用典故,
• 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 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本诗艺术特色:诗中句句都有鲜 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 彩“黑 “金”“紫”“红”勾画
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 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 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 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 一个高明的画家。
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 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 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 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 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三、四句分别从 听觉 和 视觉 两方面渲 染了怎样的战地气氛?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2020/11/30
•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 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 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 已,一翻就拍案叫绝。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 《雁门太守行》,而这首诗,竟然就是李贺在17 岁写成的。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雁门太 守行》。
雁 门 太 守 行
李 贺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 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 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 立志报国的决心。
2020/11/30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齐读诗歌,体会情感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 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
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 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 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知人论世:探究诗的情感美
•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 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唐代中期,各地 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 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 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 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 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 状况。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鉴赏诗歌的技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 、用典 等
•炼字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描写手法:正面 、侧面 、动静 、虚实、 感 官角度 、视觉位置角度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情景交融等
题目知识链接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内容多述边城 征战之事。
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太守,古代州郡长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欢迎走进我的课堂
新化县炉观中心学校
授课教师:曾彩云
根据提示猜一个人
1、唐代: 浪漫主义
诗人
2、他和李白、李商 隐并称为“三李”李源自4、年少贺早逝
3、诗鬼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 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 李”。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 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 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 重要人物。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 面,表达自己爱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 李贺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 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 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说,李贺写诗非常 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投囊中, 暮归再成诗篇。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 下了两百余首诗。
指宝剑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 (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 战死在沙场。
2020/11/30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全诗作者构思了唐军一天的活动, 分别描绘了哪三幅画面?按照时
间顺序概括。
白天,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官军夜袭敌营。
2020/11/30
• 一、二句“紧张,壮烈” •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级上册《雁门太守 行》课 件
此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
急行军到战斗的全过程。色彩
凝重,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
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
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
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朗读指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紧张、壮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凝重、悲壮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坚定、豪迈
1、结合注释,在小组内讨论4分钟 2、请同学们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