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常见主观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 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 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 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点击图片播放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 元年。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 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
D 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如何学好中学历史?
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 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平等 自由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 等自由和权利;
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 权力,孙中山提出了
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外因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2)内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 革派的软弱妥协。
(3)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 主义发展不充分。
2.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3.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
达与交流的能力。
新课探究
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材 料: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 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 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 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 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材 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 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 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 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 渐趋于大同。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 策。
果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建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中华民国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临时约法》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
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随堂训练
1.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
A 包括(来自百度文库)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唐绍仪(左)与伍廷芳(右)南北会谈时合影
《走向共和》
点击图片播放
1.清帝退位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 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 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 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退 位 诏 书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宣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 下诏退位,统治中国 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 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中山装
末代皇帝剧照
剪辫子
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 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 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
3.意 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课堂小结
中华民国 时间:1912年1月1日
的建立 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农历等
中
华 民 国
袁世凯窃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取革命成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的 创
三权分立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制衡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 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 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 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常见主观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 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 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 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点击图片播放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 元年。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 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
D 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如何学好中学历史?
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 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平等 自由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 等自由和权利;
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 权力,孙中山提出了
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外因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2)内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 革派的软弱妥协。
(3)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 主义发展不充分。
2.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3.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
达与交流的能力。
新课探究
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材 料: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 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 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 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 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材 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 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 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 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 渐趋于大同。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 策。
果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建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中华民国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临时约法》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
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随堂训练
1.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
A 包括(来自百度文库)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唐绍仪(左)与伍廷芳(右)南北会谈时合影
《走向共和》
点击图片播放
1.清帝退位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 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 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 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退 位 诏 书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宣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 下诏退位,统治中国 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 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中山装
末代皇帝剧照
剪辫子
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 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 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
3.意 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课堂小结
中华民国 时间:1912年1月1日
的建立 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农历等
中
华 民 国
袁世凯窃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取革命成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的 创
三权分立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制衡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 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 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 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