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学科教学正在不断发挥育人功能。
因此,思考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以期更好地实施学科教学。
首先,学科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能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知识型劳动力。
现代社会把更多的技能要求放在学生们的肩膀上,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们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就业市场上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学科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升。
学科教学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次,学科教学可以提升学习者的思想形态。
具有丰富的学科素材和多元的学科知识,可以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思考和推理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独立判断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发展正确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思想形态,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后,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能力。
学科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且通过不断提升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们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养成今后生活中理智、有计划、可持续的自学活动,以提高学习能力,实现长远发展。
总之,学科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促进学生的思想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此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学科教学不仅具有知识传授的功能,更具有重大的育人能力,必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而,我们要制定适当的学科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及时调整和补充;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中进行多角度、多元的思维。
对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及实践的再认识
对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及实践的再认识
《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及实践的再认识》
一、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各种理性思维能力: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质疑思维等理性思维能力。
2、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历史学科能够让学生从面对各种历史问题中获得良好的情感及道德教育。
3、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历史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历史事件,也要着重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社会、文化,以及过去发展出的文明与不断演化的世界。
二、实践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探索:历史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自我探索的精神,从而不断学习知识、思考关系和应用能力。
2、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历史学习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以
历史文献为基础,参观历史古迹、古建筑,欣赏历史文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提高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历史学习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实践情况,选用合适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可忽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考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形成一种真正有效的教学环境,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做出正确可靠的判断和决策,促进他们健全的身心发展,升华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 ,谈谈个人见解。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一、学科教学在育人中的作用1.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念,从而为将来的社会角色扮演做好准备。
2. 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工具学科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学科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学科教学中如何提升综合育人能力1. 引导学生针对学科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学科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学科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育人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表达和沟通能力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表达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交流和辩论提高学生的学科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实践活动,如实验、调研、设计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学科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三、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的挑战与对策1. 学科教学重视应试,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当前学科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当引导学校和老师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综合育人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真正成长。
2. 学科教学中缺乏综合评价机制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着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知识的问题。
学校和老师应该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完整版)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
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实施,是中小学实现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最主要工作。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
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上“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轨道。
要求中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i]。
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的实施也遇到较多的困难,实施不尽理想。
从学科课程的教学看,仍然比较普遍存在重学科知识传承、重应试训练,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状况。
分析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些专家认为新课程实施不理想,“原因有几点。
第一点就是我们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是僵化和保守的、应试教育的、专制的;第二点,我们的实施方式基本是自上而下的;第三点就是中小学老师在长期的应试训练的背景底下,他们的专业素养是跟不上。
”[ii]就学科课程教学而言,新课程实施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外,中小学教师自身存在主要问题是,对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缺乏通过学科教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不能有效地通过学科教学和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课程教学综合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科课程教学要发挥育人的功能,起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内要有一个统一思想和目标。
如果教学领导和管理干部只关心应试成绩和升学率,如果各级教研人员把组织统一考试(质量检查)和考试成绩统计、评比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克服“考什么教什么”,“用题海战术强化应试训练”的倾向。
教师的教课与育人
教师的教课与育人教师是社会的工作者,其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要注重教课,更要注重育人。
本文将从教师的教课与育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一、教师的教课工作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使命。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手段,向学生传授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的教课工作需要具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地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才能真正教好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的育人工作教师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真诚待人、团结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的育人工作需要通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师教课与育人的平衡教师的教课与育人两者不可偏废,需要平衡发展。
教课和育人既有个别特点,也有交叉的内在联系。
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育人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教师在教课与育人工作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和育人计划。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只有把握住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才能在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把握学科育人价值心得体会
把握学科育人价值心得体会学科育人是指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全面的发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意识到学科育人的价值与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学科育人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科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的图表来展示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我发现,当学生获得了知识的乐趣,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到学科学习中,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其次,学科育人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科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和重复机械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激发他们自己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分析和判断,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再次,学科育人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和交流能力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学科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和借鉴彼此的优点,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
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最后,学科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育人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发展,也注重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个性等方面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科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学科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通过学科育人,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书与育人教书育人的感悟体会
教书与育人教书育人的感悟体会教书与育人是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教书是指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内容和方法,育人则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塑造他们的个性、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深刻体会到了教书与育人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下面是我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教书与育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学科内容繁杂。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书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育人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结合实际情况,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书与育人需要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在教书方面,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安排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育人方面,我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通过注重个性发展,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再次,教书与育人需要注重教育情感。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人的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作为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惑。
在教书方面,我会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在育人方面,我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建立起亲密的心灵沟通。
通过注重教育情感,我能够更好地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教书与育人需要持续砥砺。
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砥砺前行。
在教书方面,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育人方面,我会不断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谈谈个人见解与感悟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谈谈个人见解与感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教育界对于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综合育人能力提升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
在实践中,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今天,我将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个人见解与感悟。
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育人能力的基础。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的重要途径。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学科知识,逐步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科素养。
学科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去处理问题和解决疑惑,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合育人能力提升又促进了学科教学的优质发展。
综合育人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情感态度、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参与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则有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这些都是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综合育人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
在实践中,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科教学的优质发展。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综合育人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
只有通过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实践中也充分意识到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课与育人
教师的教课与育人教师是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知识和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责任。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育人的艰辛过程。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教课和育人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教课: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授知识。
他们通过编写教材、备课、讲解、示范等方式,将丰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他们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的教课工作不仅要求他们对所教学科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和权威性。
因此,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育人: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教师的育人任务同样重要。
他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品格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起到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塑造作用,通过示范和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品行良好、富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实验、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在社会中融入和发展。
三、教课与育人的相互关系教师的教课与育人是相互交织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式讨论、团队活动等是教课与育人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方式。
在育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和品格的综合发展。
教师的行为和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总之,教师的教课与育人是密不可分的。
优秀的教师不仅能传授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讨教育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探讨教育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对于教育教学来说,育人功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教育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并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实现。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职责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然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教育不再仅限于课堂,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育人功能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育人功能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品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的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行为规范。
其次,育人功能能够塑造学生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各种价值观念,并能够进行判断和选择。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判断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并引导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此外,育人功能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活动,包括体育运动、文艺表演、社会实践等。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各种技能和兴趣。
例如,在学校举办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在实践中,要实现教育教学中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师们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次,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
对教书育人的再认识
上 承 担 教 书 育人 的 责任
。
要 使 教书 育 人成 为 广大 教师 自觉遵循
的 职 业道德 和 自觉 的 行 动
,
进 行 德育 的 好内容
何况 师
,
,
。
`
三 尺讲 台 天地 宽 妇
。
,
并非 易事
。
我
就 看教师是 否善 于 寓 德 育 于 教 学 之 中 于课 堂 教学
。
更
们认 为
1
.
,
目前 教师 中 存在 着 三 种 思 想 障碍
力不 衰 的 教 育 学 命题
涵
、
尽 管 古今 中外有 识
,
由 于众 所 周 知
。
之 士 对 此 命 题 已有 各 种 评 说 它 的 认识 需 要 不 断 丰 富
、
但 它 的 内
,
,
教 师 履 行 教 书 育 人 的 职 责 有诸 多
”
底 蕴 和 外 延 却是 动 态 发 展 的
人 们对
。
但 不 少 教 师 还 是 作 出显著 的 成 绩
“
因此
日常 性 的 课 堂 教 学
。
他 们 接 受 信息 多
思想 活跃 ,
,
是 教 书育人 的 主 要 途径
出
:
列 宁 曾 经 明 确指
,
富 于 进取
, ,
热 心 改革
。
关心 政
在任何 学 校 里
。
,
最 重 要 的 是 课程 的
。
努力 学 习
渴望 成 才
这是 主 流 和 本
,
思 想 政 治方 向
这个 方 向 由 谁 来决 定呢 ?
教师学科育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塑造。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科育人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学科育人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学科育人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最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学科育人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关注学生的创新成果,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最后,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学科育人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沟通、协作。
其次,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
最后,引导学生树立团队精神,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学科育人过程中,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
首先,通过讲解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其次,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谈谈个人见解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一、学科教学的重要性1.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学科教学还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当今社会,学科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综合育人能力的含义1. 综合育人能力的内涵综合育人能力是指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综合育人能力是指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各种才能和道德修养的社会新人。
2. 综合育人能力的培养途径综合育人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科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育人能力的培养。
三、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的关系1. 学科教学是培养综合育人能力的重要评台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科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育人能力的培养。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设计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布置团队合作性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2. 学科教学是综合育人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的提升策略1. 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学校应该完善学科教学体系,推动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多元化的学科教育体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育学中的学校育人功能研究
教育学中的学校育人功能研究在教育学领域,学校育人功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机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要渠道。
本文将通过探讨学校育人功能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一、学校育人功能的内涵学校育人功能主要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培养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
首先,学校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学术能力。
其次,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和特色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
最后,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学校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学校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学校应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学生会、兴办社团等方式,提供学生参与组织活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其次,学校应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品德形象,引导学生向上发展。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形成家校合作共育的格局,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学校育人功能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校育人功能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学校的知识传授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其次,学校的德育培养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
最后,学校的审美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结语学校育人功能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探索学校育人功能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学校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具有育人功能。
然而,传统的学科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塑造。
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进行再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首先,学科教学具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育人功能。
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然而,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学科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其次,学科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育人功能。
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是求职、创业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科教学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
通过这种方式,学科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此外,学科教学还具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育人功能。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能力,是理性思考的重要基础。
学科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学科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并培养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辩证思考的能力,学科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以及面对挑战和问题时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最后,学科教学还具有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育人功能。
在现代社会,合作与交流能力已经成为求职和工作中的重要素养。
学科教学应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小组项目和合作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协作、交流与合作,并且从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中学习。
通过这样的学科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学科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他们具备在团队中协作合作的能力。
关于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全方位育人的思考
一、概述在当今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育者们早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学科教学应该成为全面育人的评台,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品德和行为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全方位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
二、学科教学理念与全方位育人1. 学科教学作为育人途径学科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不仅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2. 学科教学与品德教育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学科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3. 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学科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4. 学科教学与行为教育学科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三、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全方位育人1. 制定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制定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更要包括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品德、情感和行为的全面发展。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之管见
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之管见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认为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我看来,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以下是我对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一些看法:
1.做好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学习特点,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只有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专业课学习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通过不断地研究
和实践,不断地推动学科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只有将教学融入到育人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个人见解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个人见解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它涉及到如何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对这一话题的个人见解:首先,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是教育的重要出发点。
在学科教学中。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其次,学科教学应该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育人。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台素质的人才,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育人。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最后。
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素质。
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和创新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数学问! 题,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 个人见解
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近年来,学科教学和综合育人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教育者们意识到,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成就。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我对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见解。
一、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培养学科思维,促进学科发展。
学科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
二、综合育人能力的含义综合育人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领导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综合育人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的关系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通联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可以积累学科知识,培养学科思维,提高学科素养,从而为综合育人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综合育人能力也会促进学科教学的改善和提高,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四、我对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认识在我看来,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提升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只有综合育人能力得到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提高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的途径要想提高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创新学科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2)注重学科教学与综合育人能力的融合,将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纳入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之中。
(3)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学科育人方面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科育人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科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教师,对学科育人工作做一次总结发言。
一、学科育人的内涵学科育人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育人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科育人的意义1.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科育人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育人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科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科育人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1. 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生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确保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
学科育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德育教育。
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5.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6.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探讨学科育人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再认识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
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实施,是中小学实现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最主要工作。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
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上“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轨道。
要求中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i] 。
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新课程的实施也遇到较多的困难,实施不尽理想。
从学科课程的教学看,仍然比较普遍存在重学科知识传承、重应试训练,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状况。
分析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些专家认为新课程实施不理想,“原因有几点。
第一点就是我们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是僵化和保守的、应试教育的、专制的;第二点,我们的实施方式基本是自上而下的;第三点就是中小学老师在长期的应试训练的背景底下,他们的专业素养是跟不上。
”[ii]就学科课程教学而言,新课程实施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外,中小学教师自身存在主要问题是,对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缺乏通过学科教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不能有效地通过学科教学和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课程教学综合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科课程教学要发挥育人的功能,起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内要有一个统一思想和目标。
如果教学领导和管理干部只关心应试成绩和升学率,如果各级教研人员把组织统一考试(质量检查)和考试成绩统计、评比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克服“考什么教什么”,“用题海战术强化应试训练”的倾向。
学科课程标准就难以完整的执行,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也难以落实。
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处地位和本身素养的限制,在应试教育氛围还十分浓厚的环境下,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存在很大困难。
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教师的学科教学,就容易沿袭应试教育的习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地区质检和中、高考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学校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习惯于把学科教育等同于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有意无意地排斥学科方法、学科思想观念的教育;在潜意识里,往往把提高素养,学科方法和观念教育看成花架子,中听不中用,把加大教和学的时间投入,强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力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得力措施。
前不久,发表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出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
其中,“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为学科教学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科学养、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指出了方向,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反思、讨论、研究学科教学,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克服重学科知识的传承、重应试训练,轻学科育人功能和科学素养培养的习惯,增强育人意识,是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的关键。
1 深刻认识学科教学内容在培育核心素养上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学习、研究,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结合学科课程的内容,明确学科教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科学素养方面的任务和作用,将德育要求、科学素养培育细化落实到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是实现学科教学立德育人的首要工作。
学科教学内容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方法基础,学科思想观念。
学科教学内容是学科教学育人的载体。
各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各学科和体育、艺术等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功能是众所周知的。
各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所起的作用,具有的价值,许多教育、教学专家和学者都做了精辟的阐述。
由许多专家参与研究编写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就是一例。
该书给科学素养作了如下定义:“科学素养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等许多方面,这些方面包括;熟悉自然世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了解科学的一些重大概念和原理;有科学思维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认识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
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
”[iii]该书的的第1章,从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索方法和科学事业的本质三个方面来论述“科学的性质”。
把对科学性质的认识,放在科学素养的首要位置。
该书还认为,培养青年人如何面对生活,还“必须考虑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养成有关的科学技能”。
认为,“价值观、态度和技能属于思维习惯”,“它们直接与人的知识和学习观念有关,与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有关”[iv]。
这些论述说明,科学素养的培育,要通过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学科的概念原理等知识;懂得科学的重要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
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能运用学科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个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拥有对社会生产、生活的能动作用,能够帮助人们为“实现自我和负责任的生活作准备” [v]。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用了很大的篇幅,以“自然环境”、“生存环境”、“人类机体”、“人类社会”、“被改造了的世界”、“数学世界”、“历史展望”、“通用概念”、“思维习惯”几个专题,综合地讲述、分析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最基本内容,帮助读者认识、体会这些科学内容的学习,对科学素养形成的作用。
[vi]这种论述方法,非常具体也非常深刻地说明,只有全面地学习和掌握学科内容,通过各个学科间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科教学综合育人的功能。
学生的科学素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育与学科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观念)的习得,不是在一个层次上。
能力应该是建立在知识、方法、思想观念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素养。
能力是通过学科教学,包括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学科方法的了解训练、学科思想观念(包括科学的世界观)的熏陶,逐渐培养形成的。
知识越丰富,了解掌握的方法越多,思维意思和观念越明晰,看待自然、社会的眼光越敏锐,认识也越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更强。
理顺能力培养和学科教学核心内容的关系,可以避免把学科能力培养与学科核心内容的掌握、学科方法的了解训练、学科思想观念的启迪割裂开来。
只有融合学科知识、技能传授、学科方法介绍和训练、学科思想观念的熏陶和教育,才能形成学科能力。
这有助于解决学科能力培养无从做起、难以入手的问题,有助于纠正希图靠能力型试题的解答训练培养能力的错误做法。
认识是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形成的关系,还可以纠正孤立看待和处理学科能力测评的倾向,防止脱离或超越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学生对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观念的认识水平,进行所谓的能力考查。
当前在升学考试选拔中出现了一些脱离或超越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学生对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观念的认识水平的能力测试题,已经让青少年甚至学科教师患上“能力测试恐惧症”。
这种倾向,只能使教学异化为能力测试题解答的高强度训练,拔苗助长,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科教学内容三要素间的关系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建构学科课程的三维学习目标。
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学科方法的介绍训练、学科思想观念的熏陶和培育,教学三要素之间的融合,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从学科视角看待自然、社会的观念,思维方法,处理、解决和学科研究内容有关的问题的学科能力。
各个学科间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就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形成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人类在学科领域的认知活动中获得的宝贵成果。
是回答学科所研究的客观事物“是什么”、“为什么”等具体问题的事实性知识。
学科知识是学科研究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随着时代的基本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也将得到更新和充实,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发展的成就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培育学生与当代社会想适应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养分。
但是,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脱离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观念的教育,孤立地学习学科知识和技能,不仅难以吸收所学习的事实性知识,更不可能转化为学科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不能发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学科的研究方法,是进行学科研究、解决学科问题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取的策略、途径、步骤、规则、手段和方式方法。
它回答“怎么研究”、“怎么表征”的问题。
学科方法属于操作层面,具有过程性和可操作性。
学科方法,包括哲学方法、逻辑方法、适用于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某一门或某几门自然科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和现代新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是各类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逻辑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具体思维工具。
从认识过程的发展顺序和深度看,科学方法包括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试验、模拟、调查),加工研究资料并作出科学结论的基本方法。
[vii]在知识技能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人们探索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才能领悟习得探究世界的方法,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
学科思想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脑子里留下的高度概括性的认识,属于思想意识范畴。
学科思想抽象地反映学科本质、规律和价值,是学科知识、技能、学科方法的灵魂。
它从观念层面提供从学科角度认识客观事物的视角。
学科思想,是指导、支配学科认知活动的基本观念,是认识客观世界、处理与学科有关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
这也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
学科的创立、发展和创新的历程,说明学科的知识、技能,学科研究方法和学科的思想观念三要素是相互依存,一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