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1)42页PPT
合集下载
中小学心理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 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具体包括:认知、智能的发展 情意、人格的发展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
(一)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发展的定向性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个别差异性
(一)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四)退缩行为
1. 表现: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 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 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2. 原因:1)与孩子本身的气质有关; 2)孩子很少与其他小孩子接触; 3)家长的一些不当评价和不鼓励。
(五) 性识别障碍
1. 表现: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 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 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 口语迅速发展,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和交流。 3. 自主能力提高,独立意识初显,需要鼓励和帮助。 4. 动作思维发展,适当早期智力开发。 5. 自我意识萌芽,注意早期个性品德的引导。 6. 交往需要提高,喜欢与同伴一起玩。
此期教养不当,易导致口语障碍、智力落后、 个性缺陷(自卑怯懦、固执任性、孤僻自闭)。
1. 阶段性: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自己独特 的,有别于其他阶段的质的特点和表现。
年龄阶段
产前期 受精卵~出生
婴儿期 0~3岁
幼儿期 3~6岁
发展主题
正常发育
发展障碍
发育缺陷
健康安全
焦虑恐惧12岁 青少年期 12~18岁 成年期 18~40岁 中年期 40~65岁 老年期
(一)乳儿(0~1)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1. 完成从体内到体外的过渡,需要精心呵护 2. 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充足营养,母乳喂养好。 3. 产生亲子依恋,需要成人足够的爱和互动。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 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具体包括:认知、智能的发展 情意、人格的发展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
(一)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发展的定向性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个别差异性
(一)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四)退缩行为
1. 表现: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 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 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2. 原因:1)与孩子本身的气质有关; 2)孩子很少与其他小孩子接触; 3)家长的一些不当评价和不鼓励。
(五) 性识别障碍
1. 表现: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 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 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 口语迅速发展,需要丰富的语言刺激和交流。 3. 自主能力提高,独立意识初显,需要鼓励和帮助。 4. 动作思维发展,适当早期智力开发。 5. 自我意识萌芽,注意早期个性品德的引导。 6. 交往需要提高,喜欢与同伴一起玩。
此期教养不当,易导致口语障碍、智力落后、 个性缺陷(自卑怯懦、固执任性、孤僻自闭)。
1. 阶段性: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自己独特 的,有别于其他阶段的质的特点和表现。
年龄阶段
产前期 受精卵~出生
婴儿期 0~3岁
幼儿期 3~6岁
发展主题
正常发育
发展障碍
发育缺陷
健康安全
焦虑恐惧12岁 青少年期 12~18岁 成年期 18~40岁 中年期 40~65岁 老年期
(一)乳儿(0~1)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1. 完成从体内到体外的过渡,需要精心呵护 2. 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充足营养,母乳喂养好。 3. 产生亲子依恋,需要成人足够的爱和互动。
4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4.童期元记忆的特点
(1)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 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 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
(2)弗拉维尔(J. H. Flavell)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为三个方 面: ①有关自我的知识 ②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 ③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二、亲子关系的发展
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变化。
1.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
2.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 型也发生了变化
3.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1.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童 (2)不受欢迎的儿童 (3)受忽视的儿童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1.记忆容量(广度)的增加(与成人接近) 2.记忆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 方式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 记忆 3.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1) 复述 (2) 组织 : 归类 、系列化
(3)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 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
二、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的转折期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1.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 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归 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式:掌握守恒 、思维具有 可逆性 、补偿关系认知 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 类别体系化、序列化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3.推理能力的发展
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如三段论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三种水平:小学低年级运用简单概念对直接感知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1. 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心理需求. 2. 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
发展. 3. 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 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二、道德的发展
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一)道德情感的发展 包括移情、情感共鸣、内疚、羞愧、良心等。 婴儿期:移情、共鸣; 幼儿期:内疚和羞愧感。 童年期道德情感随认知发展日益丰富。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阶段
4-7岁自我中心 9岁后摆脱自我中心 8岁转折.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具体抽象 外显内部 (一)自我评价的特点
➢ 内容涉及多方面(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
会接纳程度等;既有外部评价也有内心品质的评价)
联想、谐音、拆分、重组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发展心理学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22
2、比较能力的发展
一是从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 分抽象事物的异同;
二是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许多 部分关系的异同;
三是从在直观感知条件下进行比较,逐步发展到运 用语言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比较。
精选ppt课件
23
❖ 3、分类能力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童年期儿童分类能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第二,童年期儿童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 步的。
精选ppt课件
26
(二)演绎推理
小学儿童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
第一,二年级儿童能运用演绎推理来解释个别现象, 但如果其解释与事实在表面上不相似时,判断中的 逻辑关系就会受到破坏。
第二,三四年级儿童不仅能对直观感知的事实,而且 能对通过言语提供的事实,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解释。 只要所解释的概念所根据的那些事实有某些相似, 儿童就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演绎推理,但如果完全缺 乏相似性,他们会感到困难。
好人格的有效途经. ❖ 4.在班集体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儿童交流、合
作、互助等良好的社会道德技能. ❖ 5.良好自我意识的形成.
精选ppt课件
5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四类: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 表扬和奖励而学习;
❖(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 体争光而学习;
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 象概念。
3、四年级(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的转折期 ,是儿童思维发展产生质变的关
键年龄.
精选ppt课件
20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1、概括能力 (三个阶段的划分):
(1)直观形象水平
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之童年期PPT课件
4.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有关自我的知识 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 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记忆监控 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
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
童年期的思维发展
1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质变(形象思维→形象逻辑思维) 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10岁(小四)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的转折期
不可控 天资、能力
心境、疲劳
任务难度
运气
可控
持久努力
一时努力
他人偏见
他人帮助
成功时,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失 败时,相信努力总会成功
成功时认为自己侥幸; 失败时则自认倒霉,祈
求好运降临
一个控制点(定位)定位于内部的个体会认 为成功和失败是由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造成 的。一个将控制点定位于外部的个体倾向于 认为运气、任务难度、他人的行为导致了自 己的成功或者失败。内部控制点通常认为是 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的行为起决定的作 用。
“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之所以受欺 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如 肥胖、戴眼镜、讲方言等。
依恋理论则认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是欺 负产生的主要原因。
“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是指儿童对 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 关系的推理或认知,也可以说是儿童头脑中 形成的一整套理解别人思想、感情和动机的 方式。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 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 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 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源自(二)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心理咨询师课件—童年期心理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掌握守恒 思维具有可逆性 补偿关系认知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类别体系化:也称类群集,按类别体系分类。 序列化:也称关系群集,是对事物间关系的认知。
A=B,
B=C, 则A=C;
A>B,
B>C,
则A>C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童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记忆策略的运用
无策略(5岁前) 过渡阶段(5-7岁) 主动采用策略(10岁后)
主要策略:复述(背诵)
2组织:归类、系列化
童年期元记忆与思维
元记忆: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有关自我的知识 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 记忆监控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仍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期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快速发展期 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平稳过渡期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进入从对行动性理解向 对内部品质理解的发展水平。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自我评价具有稳定性 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对外显行为评价到对内部心理评价。
童年亲子和同伴关系发展
亲子关系的发展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日常问题类型发生了变化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 不受欢迎 受忽视
儿童伙伴关系的三个时期: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一、二年级 平行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三、四年级 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五、六年级
童期的心理发展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发 展 心 理 学
道德行为——是以习得的道德准则为指导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
*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1岁以内的婴儿出现分享; 2岁左右可以主动助人; 4—6岁儿童的分享、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7岁儿童能识别他人潜在的困难线索等。
亲社会行为的获得需要有付出,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1)道德动机的发展
(2)逐渐形成能设身处地为需要帮助者着想的能力 (3)需要具备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即掌握有效的 助人的知识和技能
*
攻击行为的发展
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意性、伤害性或 破坏性的行为,也称侵犯行为,表现为 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 的侵犯。 攻击行为的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
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 * * * 改善孩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教给孩子减少冲突的有效措施 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责任心的培养) 发挥榜样的作用
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性行为。 主要特征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和 行为的重复发生性。 (1)欺负行为的类型:直接身体欺负
直接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
发 展 心 理 学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以儿童自身特点为主要因素选择朋友。
小学儿童50—65%。 *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小学低、中年级—20%, 小学高年级—35%, 初中和高中—40—60%。
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 *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 发生变化; * 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
发展心理学4[1]童年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学习。 (4)使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14
(三)学习兴趣的发展
第一,最初对学习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
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
发
作业更感兴趣。
展
心 理
第二,儿童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在教育的影响 下,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 趣。
学
15
对作业的正确态度的形成要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工作质量。
发
展
儿童对作业的态度的发展:
心 理 学
(1) 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对待作业; (2) 能按一定时间来准备功课,完成作业,能随时停止别的
活动,而立刻开始完成作业; (3) 能按一定顺序来完成作业; (4) 能按教师的指示集中精力地、细心地完成作业。
决定儿童能否在学校中成功地进行学习的因素,
主要有两个方面:
发
展
一是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心
和学习兴趣在内;
理
另一个是儿童学习能力方面,即顺利进行学习所必需的
学
技能技巧。
17
小学儿童的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影响下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注意:
发
1.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独立活动
展 心
⊙初入学的儿童相互间的关系还不是集体关系。 同学间的关系常常受一些偶然因素决定的。
发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真正看到比较有组织
展 心
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意识到要以优良的成绩和行为 取得班集体的肯定的评价,意识到学习是班集体的共 同的事业,不再事事依赖教师。
理
学
班集体对个人学习态度有直接影响。
14
(三)学习兴趣的发展
第一,最初对学习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
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
发
作业更感兴趣。
展
心 理
第二,儿童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在教育的影响 下,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 趣。
学
15
对作业的正确态度的形成要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工作质量。
发
展
儿童对作业的态度的发展:
心 理 学
(1) 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对待作业; (2) 能按一定时间来准备功课,完成作业,能随时停止别的
活动,而立刻开始完成作业; (3) 能按一定顺序来完成作业; (4) 能按教师的指示集中精力地、细心地完成作业。
决定儿童能否在学校中成功地进行学习的因素,
主要有两个方面:
发
展
一是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心
和学习兴趣在内;
理
另一个是儿童学习能力方面,即顺利进行学习所必需的
学
技能技巧。
17
小学儿童的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影响下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注意:
发
1.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独立活动
展 心
⊙初入学的儿童相互间的关系还不是集体关系。 同学间的关系常常受一些偶然因素决定的。
发
⊙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真正看到比较有组织
展 心
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意识到要以优良的成绩和行为 取得班集体的肯定的评价,意识到学习是班集体的共 同的事业,不再事事依赖教师。
理
学
班集体对个人学习态度有直接影响。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特征和行为模式。
社会支持
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对儿童的心理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 支持系统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的 资源和帮助,促进其心理健康发
展。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 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同 的文化背景可能塑造不同的心理
特征和行为模式。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干
04
预与促进
家庭干预与促进
家庭、学校、同伴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
03
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 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冲突和矛盾的环境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权威、民主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孩 子心理发展的。过度溺爱或忽视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儿童需要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 持,孩子就能建立起信任感。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阶段
儿童需要培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 权和指导,孩子就能顺利度过这个阶 段。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
02
点
感知觉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 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干预与促进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评估与诊断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基
01
本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社会支持
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对儿童的心理 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 支持系统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的 资源和帮助,促进其心理健康发
展。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 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同 的文化背景可能塑造不同的心理
特征和行为模式。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干
04
预与促进
家庭干预与促进
家庭、学校、同伴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
03
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 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冲突和矛盾的环境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权威、民主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孩 子心理发展的。过度溺爱或忽视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儿童需要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 持,孩子就能建立起信任感。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阶段
儿童需要培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 权和指导,孩子就能顺利度过这个阶 段。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
02
点
感知觉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 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干预与促进 •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评估与诊断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基
01
本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心理咨询童年期的认知心理发展PPT课件(1)
2018/7/27 7
2、词语概念的发展[p246]
第一类为不能理解实验要求 第二类属于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 第三类包括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
2018/7/27
8
3、推理能力的发展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即由一般到具体根据已知的前提推导出结论
的过程。
运用概念对直接感知的事实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 能够通过言语表述的事实进行演绎推理
迈克尔和艾伯森( 1970 )设计了 4 种实验条件来考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 第一种是好的和差的两种奖赏物都放在儿童面前, 第二种是只有好的奖赏物在眼前, 第三种是只有差的奖赏物在眼前, 第四种是两种奖赏物都不在眼前。 结果发现,儿童在第一种条件下等待的时间最短,依次递增,在第四种 条件下等待的时间最长。当奖赏物不在眼前时,给儿童造成的心理紧张 程度就低,儿童在等待的时候就比较容易。
2018/7/27 27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p252)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1、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2、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好社会责任感 (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童:成绩好、独立、热情、助人、合作 (2)不受欢迎的儿童:攻击性、不友好、不合作 (3)受忽视的儿童:退缩、依赖或顺从、不被喜欢也不讨厌 基本因素还在于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6~8岁的儿童仅有1/3愿意等待,
9~11岁儿童有1/2愿意等待, 12~15岁的儿童几乎都愿意等待。
说明,小学阶段延迟满足的能力有显 2018/7/27 著的提高。
17
2、影响自控行为发展的因素[p250] (1)认知和策略
2、词语概念的发展[p246]
第一类为不能理解实验要求 第二类属于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 第三类包括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
2018/7/27
8
3、推理能力的发展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即由一般到具体根据已知的前提推导出结论
的过程。
运用概念对直接感知的事实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 能够通过言语表述的事实进行演绎推理
迈克尔和艾伯森( 1970 )设计了 4 种实验条件来考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 第一种是好的和差的两种奖赏物都放在儿童面前, 第二种是只有好的奖赏物在眼前, 第三种是只有差的奖赏物在眼前, 第四种是两种奖赏物都不在眼前。 结果发现,儿童在第一种条件下等待的时间最短,依次递增,在第四种 条件下等待的时间最长。当奖赏物不在眼前时,给儿童造成的心理紧张 程度就低,儿童在等待的时候就比较容易。
2018/7/27 27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p252)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1、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2、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好社会责任感 (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童:成绩好、独立、热情、助人、合作 (2)不受欢迎的儿童:攻击性、不友好、不合作 (3)受忽视的儿童:退缩、依赖或顺从、不被喜欢也不讨厌 基本因素还在于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6~8岁的儿童仅有1/3愿意等待,
9~11岁儿童有1/2愿意等待, 12~15岁的儿童几乎都愿意等待。
说明,小学阶段延迟满足的能力有显 2018/7/27 著的提高。
17
2、影响自控行为发展的因素[p250] (1)认知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1、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 2、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对不受欢迎的儿童要予以帮助:
第一方面:对其直接干预发现优点、引导集体接纳
第二方面: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三方面:发挥班集体的帮助作用,改善集体环境即人际 氛围
四、友谊的发展
(一)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二)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6—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儿童进行记忆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
(三)系列化策略
系列化——指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信 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 统以帮助记忆的策略。
(四)巧妙加工策略
巧妙加工策略——指要识记的刺激信息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 系,需要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 加工方式,使其变成活生生的“意义”。
直接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
(2)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
* 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 言语欺负的出现率最高】其次是身体欺负、间接欺负最低 * 欺负的性别差异(男生身体欺负;女生言语欺负) * 儿童的欺负行为可以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危害)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同 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正常的同 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儿童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还可 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复诵策略
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 弗拉维尔(1967)研究表明,复述策略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5岁儿童10%有复述行为; 7岁儿童60%有复述行为; 10岁儿童85%有复述行为。
6—7岁是训练的好时期。
(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的联系, 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
攻击行为的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
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 改善孩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 教给孩子减少冲突的有效措施 * 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责任心的培养) * 发挥榜样的作用
发 展 心 理 学
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性行为。
主要特征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和 行为的重复发生性。
(1)欺负行为的类型:直接身体欺负
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4—5岁) 此阶段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第二阶段 他律阶段(4、5岁—8、9岁) 此阶段的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儿童的道德判断 以他律为主要特征。儿童道德判断受他自己身以外的价值标 准所支配。
第三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8、9岁以后)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1. 概括能力的发展 2. 词语概念的发展 3. 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皮亚杰认为小学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特点是: 1、 掌握守恒
2、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 三种方式:
恒等性、可逆推理和两维互补推理
如液体守恒
(四) 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自我中心实验结果: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发 道德行为——是以习得的道德准则为指导的行为。
展
心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
理
学
*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 攻击行为的发展
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意性、伤害性或 破坏性的行为,也称侵犯行为,表现为 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 的侵犯。
三、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三)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
2. 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3.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同 学 们 好 !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二、童年思维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1、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
2、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重要的作用
3、对自我家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4、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 都有密切关系。
(二)自我控制能力
1、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二、道德发展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发
行为规范的综合。
展
心
(一)德行为的发展
(一)道德情感的发展
发
展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引起
心
的一种内心体验。
理
学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发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 展 识。 心 理 学
4[1].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1)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第一,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第二,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 第三,8岁组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化得转折时段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发
二、道德发展
展 心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理
四、友谊的发展
学
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