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同志们: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

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当前我县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形势严峻。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最强大的力量。

要发动群众为环保献计献策,鼓励群众对违法排污企业检举报告。

要支持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支持和引导环保社团和环保志愿者开展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发展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不能再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严重污染环境、后来再治理恢复的路子。

中国二十年砥砺前行的成就与教训

中国二十年砥砺前行的成就与教训

中国二十年砥砺前行的成就与教训
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如此巨大的体量,在过去20年,经济飞速发展,连续超越一堆发达国家,前面的目标只剩下美国一国。

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像中国这般体量的国家能发展的这么快,连接近的都没。

之前发展最突出的“亚洲四小龙”,加起来人口都不到1亿,人口最多的韩国也只有5000万。

过去20年对很多国家来说,依然故我,欧洲多国2019年的GDP 总量都没2008年高,日本更是徘徊了20多年。

但是对中国而言,变化之大,无人能料。

以上四个没想到也只是众多成就的一部分。

未来20年,我们依然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砥砺奋进,必定能实现产业升级,回世界第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证实,党对思想路线的调整和重建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理性把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时代呼唤思想解放,现实需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没有止境,实事求是是永恒的主题.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关头,我们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思想、新办法、新经验,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三讲三整顿个人剖析材料范文

三讲三整顿个人剖析材料范文

三讲三整顿个人剖析材料范文一、“三讲”教育主要是讲问题、提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又在于有没有找准问题,只有问题找准了,深究其原因,才能明确整改方向和确定整改措施。

我是八七年入伍,九二年入党,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为党做了一定的工作,特别是在医院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一个党员应有的素质。

然而,细读“三讲”,对照党章以及组织的要求,我认为我还是做得很不够的。

主要表现1.学习不够重视。

首先是不够重视政治学习的深度,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钻研不深,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党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刻,不能很好的运用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其次是业务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业务能力提高不快。

总觉得科室病员相对多,护士长责任重大,琐碎事情比较多,整天忙忙碌碌,下班后思想怠懒,没有很好利用晚上时间进行业务学习。

作为一名业务工作者,而且又是科室的护士长,如果业务不精,不及时掌握专业领域中的新技术、新业务、新进展,就不能带动护士进行科研工作,将会影响科室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

2.护士长工作具体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作为一名党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服务于党,服务于人民,做一个忠于人民的好公仆。

我作为一名护士长,能带领全科护士勤奋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护理组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护理组,但对照“三讲”的要求,由于科室是医院的创收单位,病员比较多,工作比较繁忙,而且担任护士长职务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年轻阅历少,尽管作出许多努力,有些方面与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如管理不到位,处理问题太过直接,没有顾及个人感受。

3.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得不太好。

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工作中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是在所难免,关键是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主动往自身找差距,把不足之处加以克服,而本人主观性较强,对别人的意见不大重视。

4.深入群众较少,交心工作做得不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要求。

改革与开放

改革与开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1957年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基本
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 本动力。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 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 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 对抗性的矛盾。

70年代四大件
80年代四大件
90年代四大件
21世纪

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 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 一。到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不 足全部人口的2%。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 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 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 典范。


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出版各类报纸438 亿份,各类期刊30亿册, 图书63亿册(张),分 别是1978年的3.4倍、 4.0倍和1.7倍。年末 全国共有档案馆3987 个,已开放各类档案 5876万卷(件),分 别是1991年的1.1和 2.8倍。
初步形成了可以覆盖全国 特别是城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2007年末,全国共有公 共图书馆2799个,是1978 年的2.3倍。博物馆1722个, 是1978年的4.9倍。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 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 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 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 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 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 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 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 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 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下面是店铺整理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的范文,欢迎阅读!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篇一一、成功经验1、坚持生命线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事业的生命线。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2、坚持党的领导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党的理论创新,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困惑。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挑战和机会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坚持利益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5、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6、区分层次,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社会发展不平衡,认识问题和看待事物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

7、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新时代要树立载体意识,重视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

8、重视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道路。

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职化、现代化。

大学生思政的基本经验与显著成效1、坚持把大学生思政的正确导向放到第一位2、坚持德育为先思想。

3、坚持用改革开放成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主旋律。

激发民族自豪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增强说服力,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6、坚持全员育人的格局二、失误教训三、优良传统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

伟大的社会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回顾党的历程,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夺取全国政权,从长期的革命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我们党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启发人们的觉悟适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头脑,注重理解其精髓,整体把握其实质,不断更新观念,廓清思想上存在的糊涂认识,真正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最后,毛泽东关于在执政的条件下“ 最后,毛泽东关于在执政的条件下“建设 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提供了理 三个代表” 论依据。
1949年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许多共 产党员在夺取全国政权的战争年代是英雄, 产党员在夺取全国政权的战争年代是英雄,在中国共产党 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时候, “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时候, 这些共产党员还能保持英雄的称号吗? 这些共产党员还能保持英雄的称号吗? 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反复强调党的建设问题 大以后毛泽东反复强调党的建设问题, 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反复强调党的建设问题,在党的 八大上通过邓小平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建 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 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可靠的 保证。
三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三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社会主义的历史还不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更短, 中国的特殊国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对社会主义 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获得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的现实意义
首先,这种探索反映了毛泽东的创新精神。 一方面是对国际教条主义的宣战。 一方面是对国际教条主义的宣战。不拘泥 于已有的经验和框框、敢为人先。 于已有的经验和框框、敢为人先。另一方 面,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高举旗帜

高举旗帜

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向着胜利奋勇前进——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之一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全国人民都在认真学习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

我们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每周利用学习时间,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这份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的报告。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他在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这次大会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明确的提高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科学发展观成为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后,我党的又一个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定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最科学的总结和提炼。

改革开放的实施,是世界社会发展史上的创举,我们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在不断深化改革的探索中,共产党人以战天斗地的勇气和智慧,结合中国特定的国情,结合中国建国几十年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结合社会生产力的规律,逐步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党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建设目标、有道德守秩序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反腐倡廉的政治目标。

这几年来,我们围绕这些目标的实现,本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力的综合提高和全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论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发展阶段

论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发展阶段

论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发展阶段【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经验、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建国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趋势,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推进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邓小平开始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及时客观的总结了所处阶段改革开放实践经验,虽说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有着不同的总结和表述,但是都在过去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了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三个阶段,使改革开放实践经验不断深化,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总结和运用经验树立了光辉典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验总结发展阶段一、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起步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一)党的十二大首次总结了改革开放实践经验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就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坚实基础之上的,来之不易。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通过这几天的政治学习,不但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也更进一步的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而“发展”必须讲究科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复杂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界、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

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根本原因(论文资料)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根本原因(论文资料)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根本原因胡锦涛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1、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2、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3、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4、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5、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6、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7、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8、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9、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10、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胡锦涛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必然会一步步深入到对旧经济模式的根本性颠覆的结论。 抓住消费问题紧紧不放,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奥地 利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是
当代经济学的重镇,他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信息分散 论、竞争理论和消费者主权论。其信息分散论指出人类 的认知能力有限,经济生活中的信息是分散的,有
成千上万的企业和消费者,政府不可能获得关于这些经 济个体的足够信息,因此不可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这是 计划经济不能成功的根本之处。他的竞争理论是指
种不同观点间的讨论,胡耀邦认为完全正常,并希望能 通过讨论真正弄清“生产目的”。11月5日,他在“理论 动态组”的会议上希望他们写文章,进一步从
历史上说明 “为什么同社会需要脱节的生产要衰退和灭 亡的”。他还并明确说:“市场就是人们的需要。”当 然,他还是强调要概念清晰,不然“过一两年后
,人们会来算我们的账,说你们拿生活来压生产。我们 是要发展轻工业,满足生产的需求。”(第262页)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有关争论只能戛然而止。不
道路。现在不少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还是 处在盲目状态中。我们能否经过五年、十年的时间摸索 出一条新的道路来,要靠我们的努力。”他认为,
苏联和东欧模式的特点是“高积累,加重群众的负担, 或者采取大量的外国借款的办法,压缩群众的消费,强 制发展生产。这个模式并不是真正根据人民需要来
搞的,所以不能成功”。(第 261、273、274页)“这个 模式并不是真正根据人民需要来搞的,所以不能成功。” 此话格外重要。从“消费”入手,
经济学的常识,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的目的实际 却变成“为生产而生产”。1979年9月中旬,胡耀邦指示 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要他们就此问题写理
论文章。10月9日,他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说:“二十几 年来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主要是:一,没有真正 集中主要精力搞经济;二,方针不对头,没有

张健个人简历

张健个人简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部分考核作业1.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遵循毛泽东的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雄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2. 阅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二卷第二十八章,摘抄其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答: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里,值得我们从多方面不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1)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落后、积极基础薄弱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课题,需要和成功的探索。

对此,我们党做过有益和成功的探索,但是,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局限和主观认识上、理论上的错误,在一个时期里对社会主义长期性、复杂性缺乏认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下面是店铺整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篇一一、历史进程1、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面对十年““””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4、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5、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心得体会: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最新)

心得体会: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最新)

心得体会: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最新)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X周年,这是党和国家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和时间节点。

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把握现实方位,继续前行,我们既需要向前看,也需要向后看。

向前看是为了展望未来,向后看是为了回望历史。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向后看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

因为,历史是现实的由来和未来前进的基础。

那么,X年前肇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呢?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将改革进行到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顺应时代潮流,尊重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

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时,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以后怎样去防止?全党在思考,全国人民在思考,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也在思考。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后,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他从汲取经验教训的角度,从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好事的角度,反复强调了“文化大革命”作为反面教材的作用。

他指出:“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

粉碎“四人帮”后,我们进一步打开了国门,逐步扩大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引言社会主义改革是我国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宝贵的教训。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部分:开放与改革的成功经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核心任务。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积极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外商投资体系。

外资的到来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3.培育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成果。

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4.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精简管理程序、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广大企业家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改革的教训与反思社会主义改革的教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不可急于求成,需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和不良后果。

需要稳步推进,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同时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片面性和急功近利。

2.改革需注重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维护,特别是在涉及民生、社会利益调整的问题上,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避免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出现。

3.加强制度建设,防范产生腐败问题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防范和惩治腐败问题。

二十年砥砺前行的成就与教训对我的影响

二十年砥砺前行的成就与教训对我的影响

二十年砥砺前行的成就与教训对我的影响影响1我国历史悠久,纵观历史长河,都不曾有过今天这样的盛景,这都是我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全方位与世界接轨,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让我国公民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近五年的发展更是整个改革开放的缩影,似乎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幸福之中。

幸福就在我身边,就经常听自己的父亲讲这些年的变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十年代再到现如今,生活真的是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不止他们,就连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的变化,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更美好了。

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真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影响2作为国人的一份子,见证了这20年的变化。

一眨眼20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们也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方针政策让澳门特区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也能更好的与澳门同胞建立感情联系。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的出台,让港澳同胞和我们的经济往来更为密切,我们也更能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每当在国旗下,在电视前看到国旗缓缓升起,我相信澳门同胞和我们一样心理都十分激动!“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唱出了我们的民族感情。

过去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忘记,但是我们更要往前看!只有往前看,往前踏进,我们才能更好的天地里回首过去的峥嵘岁月,感叹我们的自强不息,感受祖国的强大!如今,我们中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有了不错的成绩和地位,我们再也不是过去的“病夫”,谁也不能在我们的领土中抢走任何一个地区!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中,唱响我们心中共同的国歌,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国家!。

邓小平的风险观及其时代价值

邓小平的风险观及其时代价值

邓小平的风险观及其时代价值作者:曾家华来源:《邓小平研究》2023年第06期〔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作为一项新事业也必然面临诸多的风险考验。

邓小平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风险、执政党党内腐败的风险、执政党脱离群众的风险、西方国家对华和平演变的风险、理想信念动摇的风险等等,都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严峻考验。

对于这些风险考验,邓小平都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邓小平的风险观不仅指导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稳步前行,而且作为中国共产党风险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资源,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改革开放;风险意识;执政风险〔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6-0093-10〔作者〕曾家华,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西南宁 530022没有风险意识是一个执政党、一个国家面临的最大风险。

强烈的风险意识是激发执政党活力、驱动执政党奋发进取、保持执政党旺盛战斗力的动力和灵魂。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对于我们党面临的诸多风险考验有着清醒的认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共产党人保持永不懈怠的状态起到了重要的鞭策和警醒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能在战胜重重困难和风险中稳步快速发展,与邓小平风险观的正确引领是分不开的。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和发展了邓小平的风险观,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重温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实践中诸多风险的判断和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邓小平风险观的核心内容从《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等重要文献中不难发现,邓小平针对新时期影响我国发展的各类风险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应对策略和重要论断。

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主要历史经验

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主要历史经验

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
的主要历史经验
佚名
【期刊名称】《决策咨询》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一、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二、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
【总页数】1页(P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江泽民同志谈二十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 [J], ;
2.江泽民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 [J],
3.江泽民谈我国二十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 [J], 无
4.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主要历史经验 [J], 明
5.二十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企业承担税收负担的微小差别,就能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国有企业在税负非常不平等的条件下,其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仍能大幅度增长,技术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不仅为职工提供了大量福利和社会保障,而且从未发生过职工下岗和停发工资现象,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率保持很低的水平,这说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很好,仅仅因不平等竞争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绝不应理解为活力不足和效益低下。
改革初期,由于我国采取了符合国情的经济改革道路,仅仅数年就扭转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不仅消除了严重的物资短缺和通货膨胀压力,而且一举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数千万知青待业的难题,出现了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各个社会阶层的收入均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八十年代,我国各类轻工消费品呈现迅速增长,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生产量,几乎从零起步一跃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冶金、机械、建材等行业也高速增长,钢材、水泥、化肥等主要工业品,其生产量位次均已列居世界排名的前茅,粮食、肉禽蛋、水产品的生产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成倍增长。相比之下,俄罗斯改革数年之后,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下降了一半,社会失业和贫困人口大幅度增长,不仅钢铁、机械等重化工业陷入衰退,电冰箱、洗衣机等消费品工业也急剧下滑,粮食生产下降了50%,畜牧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私有化企业普遍陷入严重亏损,社会保障制度因税源枯竭陷入崩溃,98年还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经营责任制的创新为主,重新明确界定国有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重点放在调动社会各方面特别是职工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企业产权改革则通过长期试点逐渐积累经验,避免因产权关系急剧变迁引起经营秩序混乱。八十年代,我国对外开放非常注意保护民族工业,引进外资大多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政府容易监督管理数量较少的合资企业,因此,合资企业不仅没有对民族工业造成冲击,而且还通过示范效应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80年代我国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较好,我国经济结构虽然有'二元'趋势,没有影响国民经济的有比例协调发展,轻纺、冶金、机械、电子等行业均顺利发展,国有、集体和中外合资企业均呈现高速增长,各个社会阶层的收入和购买力也不断提高。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已不是80年代的相对活力不足,而是大规模破产的严峻生存威胁。1996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比较1988年下降了64%,亏损总额却比88年上升了9.7倍,亏损面比88年上升了358%,亏损率比88年上升了12.8倍。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尽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企业改革措施,包括'抓大放下'和企业改制,强调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但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尚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善,反而继续呈现不断恶化的迹象。[37]
反思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杨斌
世纪之交,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新中国经历了五十年的沧桑巨变,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的成就人人有目共睹,但是,很少有人深入考虑成功究竟来自何方,反思一下哪些教训值得今后引以为鉴。倘若我们不能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就无法确保今后改革会继续获得成功,也无法克服改革中存在的许多缺点和困难。
八十年代,中国选择了坚持社会主义的渐进改革道路,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条不紊地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的同时,仍保持了重大经济比例关系的计划调节,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的、协调的顺利发展,从未出现重大的经济比例失调现象,从宏观上保证了各类企业的良好经济效益,企业改革坚持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以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的责任制度创新为主,产权方面的改革则通过试点稳妥、渐进地进行。由于我国坚持了公有制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容易协调国有、集体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政策措施干预缓解彼此利益矛盾,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分配比较平等,职工收入增长保证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彩电、冰箱等消费品行业虽超高速增长,89年宏观紧缩之前从未出现过滞销。八十年代,我国还实行了'有保护的渐进式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时规定外销比例出让市场很少,87年三资企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不到2%,适度竞争没有冲击国内的民族工业企业,反而通过示范效应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各个行业的各类企业均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的'二元'分化,以及国有企业所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下降,许多行业生产过剩和重复建设的状况加剧,对国有企业的效益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其它各类工业企业也出现了效益滑坡。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665亿元,比较上一年下降了167亿元,下降幅度达到20%,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总额为639亿元,比较上一年上升了157亿元,上升幅度达到32%。1996,国有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总额为412亿元,比较上一年下降了253亿元,下降幅度达到38%,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总额为790亿元,比较上一年增加了151亿元,上升幅度达到23%,甚至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盈不抵亏,利润与亏损相抵净亏损378亿元,国有工业企业的利税总额,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金额达到137亿元。
八十年代,政府对乡镇、三资企业实行了优惠政策,包括'三减两免'的税收优惠和定价、投资等方面的自主权,乡镇、三资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强,其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因此,许多人认为国有企业的活力不足而且效率低下,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国有企业的基数远远超过乡镇和外资企业,因此增长速度略低于其它类型企业是自然的,正如中国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西方企业,人们往往将其归于基数不同而不是所有制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成功,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现在人们心中存在着许多困惑,为何改革似乎变得越来越令人痛苦,为何以前人们见面就问发多少奖金,现在见面却往往问几个月没发薪了?为何八十年代不断增加社会就业,而九十年代却要忍受下岗的痛苦?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同俄罗斯改革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人将成就简单地归于"市场与开放",将改革方向归于向"规范化市场经济"过渡,但是,为何俄罗斯一开始就进行了"规范化改革",市场转轨和对外开放方面迈的步伐更大,却反而遭到惨重失败长期陷入困境呢?
改革初期,中国面临的困难远远超过前苏联。八十年代前苏联的经济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国民收入相当于美国的67%,工业生产相当于美国的80%,钢铁、水泥、化肥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彩电、冰箱等消费品工业也颇具规模,军事工业和高科技能够同美国抗衡,没有社会失业反而存在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制度也相当完善,而中国刚刚经历了"文化革命"的劫难,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消费品和物资存在着严重的匮乏,数千万知识青年返城后待业没有工作。尽管中国改革初期存在着更多的不利条件,但是,由于中苏选择了不同的改革道路,其结果如此悬殊仿佛天壤之别,中国摆脱了困难走向了繁荣昌盛,而前苏联却走向经济崩溃和分裂结构的特点,是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的比重微不足道,从92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工业比重迅速下降,而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则迅速上升,已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个体私有企业的平均规模大大小于国有企业,从而加剧了整体工业的规模结构的小型化趋势。当然,由于乡镇企业的统计数据存在浮夸,国有企业的实际比重容易被低估,但是,其地位下降趋势却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92年以来,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没有正确总结80年代改革的成功经验,出现了忽视市场调节盲目性弊病的倾向,甚至出现了泡沫经济的投机过热现象,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失调,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必然引起企业经济效益恶化的连锁反应。80年代初轻纺消费品工业落后的情况下,工业规模的小型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后来轻纺工业经过高速发展市场接近饱和,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和加强经济基础领域,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以弥补泡沫经济损失,矫正泡沫经济过热造成的严重经济失衡,但是,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大大削弱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难以采取有力措施矫正比例关系失调。
90年代,随着经济结构'二元'分化的加剧,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特别令人担忧的是,90年代国有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性质,同80年代相比也有了较大改变。80年代初,由于'文革'和'洋跃进'造成的困难,国有企业的亏损面曾经高达20%,但是,通过改革搞活和结构调整,82年下降到了12%,85年下降为9%,88年为10%,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亏损率比较低,即亏损总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低,82年亏损率仅为7%,85年为4%,88年为8%。1988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为891亿元,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亏损额仅为81亿元。[36]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进行了越来越多的规范改革,经济反而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如企业普遍亏损和银行坏账增加,社会失业增长和贫富差距扩大,同俄罗斯金融危机前的病症十分相似。这说明,我国改革已走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这样做并非贬低改革开放的成就,而恰恰是为了确保改革开放的成功,不会重蹈俄罗斯改革的失败覆辙。
1998年,在国内景气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1998年1至4月份,预算内国有工业的实现利润为负112亿元,比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33%,亏损总额为339亿元,比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40%。国有工业企业的上缴税金也首次出现下降,比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6%。尽管从国有企业创造的净产值率和利税率来看,国有企业的效益仍然大大高于私营、乡镇和三资企业,但是,倘若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状况持续下去,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不可避免将面临大规模破产的生存威胁。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此导致了明显的'二元'分化特征。从整体工业来看,企业的规模结构更为趋向小型化,生产集中程度更为趋向分散化。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大大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获得了高速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1991年个体私营工业企业所占比重为4.8%,1995年迅猛增长到了15%,外商及港澳台资工业企业的比重,也从为91年的不足5%增长为95年的13.2%,国有企业所占的工业比重则从1991年的56%,下降为1995年的32%,集体企业所占的工业比重变化不大,仅从91年的33%增长为95年的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