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祖父的园子》ppt课件
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 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 不知道。
蝴蝶自由自在
“我”对园子的喜爱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 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 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我会认 zhà
蚂蚱
bàng
蚌壳
wō
倭瓜
huǎng
kěn
yīng
明晃晃 啃掉 樱桃
gē
dū啰嗦 逛街
huǎng(明晃晃) 水晶石明晃晃的,真漂亮。 晃
huàng(晃动) 风一吹,湖里的水晃动起来。
我会写
我会写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用“~ ~” 画出来。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 的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机勃勃、五彩缤纷、鸟语花香、丰富多彩、 自由自在……
园中有哪些情景?
观察小昆虫、大榆树;陪祖父种菜、铲地;祖父 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巴草;陪祖父浇菜;等等。
“我”在园中的心情如何? 自由、快乐。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 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 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 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课文第1~3自然段,重点描述了园子中的 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 彩明丽的特点。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表达出 “我”对园子的喜爱。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 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 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 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 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 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课文内容与主题归纳:《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
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
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花草和树。
第二部分(4~14):具体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15~19):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和谐相处,一切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和成长。
课后题:1.默读课文。
说说祖父在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
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许多可爱的昆虫,有花草树木,还有黄瓜、倭瓜等蔬菜和谷子。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我”还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睡觉。
总之,祖父的园子里不但动植物齐全,而且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1)我感受到了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都有梦幻般的色彩,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2)黄瓜是有灵性的,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
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
huàng
风一吹,湖里的水晃动起来。
2 祖父的园子
词语解释 明晃晃:形容光亮闪 烁。本文用来形容园 子重阳光充足。
金黄的稻田,从远处 望去,明晃晃的,好一 番美不胜收的景象。
2 祖父的园子
光芒四射:指向四面放射 出强烈的光线。本文形容 园子中的阳光强烈。 高高挂起的太阳光芒四 射,温暖人心。
2 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二类字,读准多音字 “晃,会写“胡、蚂”等14个字,会 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 文内容。
2 祖父的园子
自学指导一: 1.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字音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读通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 词,无法理解的做上记号。
2 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2)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 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 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 祖父的园子
自学指导四:
通读全文,在祖父的园子里,有 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 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 祖父的园子
2 祖父的园子
5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
天去,也没有人管。
玉米自由自在
作者自由快乐,对园子充满喜爱
2 祖父的园子
6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
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
知道。
蝴蝶自由自在
作者自由快乐,对园子充满喜爱
2 祖父的园子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
画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 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 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 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 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 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 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 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 不动锄头杆, 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 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 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 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我认不得苗和草,居然铲地,把谷穗 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 着,这哪里是劳动?分明是胡闹,可 见我的顽皮。可是祖父对我一不制止, 二不斥责,可见祖父对我是多么慈爱, 多么宽容啊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 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 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 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 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 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 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 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 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 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 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 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它。玉米愿 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 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 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 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知识点归纳一、文本简介《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描写祖父爱花种花的散文,作者是陈子昂。
散文中通过描写祖父精心栽培的各种花卉,抒发作者对祖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二、语言表达1.形象描写:文章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花卉的生长变化和花卉与祖父的关系。
比如作者写道:“……六月里,桃红李白的花簇簇绽放出来了;七月里,玉兰开放了它的馨香之花,低垂的枝条好似在跟人们亲切地打招呼。
”2.感受抒发:散文中作者透过对祖父的描写,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和感激,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花卉的喜爱之情。
比如作者写道:“我看到祖父用心土壤,注入汗水,并用最真挚的爱心浇灌照料这些盛开的花朵,我心中渐渐有了明悟。
”3.修辞手法: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作者写道:“蚂蚁倒在地上,就像一盏灯熄了火,呈现出深深的懊悔之意。
”三、花卉知识文章中提到了多种花卉,以下是具体介绍及相关知识点:1.月季:月季又称“玫瑰”,属于蔷薇科的植物,是普遍栽培的庭园花卉之一。
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花型丰富多彩,芳香扑鼻。
月季喜欢光照温暖、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2.海棠:海棠属于蔷薇科植物,花叶异常美丽,十分受欢迎。
海棠分为红、白、粉、及混色等。
海棠适宜生长于温和的环境中,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3.樱花:樱花属于李科的植物,是人们喜爱的早春花卉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樱花分为白色、粉色、红色等多种颜色。
樱花喜欢阴凉湿润环境和疏松肥沃的土壤。
四、人物形象1.祖父:祖父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位热爱花卉的老人。
祖父对花卉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热爱,他用心地照料花卉,获得了花卉茁壮生长的美好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作者的崇敬和感激。
2.蚂蚁:散文中描写了蚂蚁团队垂死挣扎的“悲壮场景”,这一描写不仅凸显了祖父的细心和爱心,也表现了蚂蚁的生命力和坚韧。
五、生活哲理散文中所体现的生活哲理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心去爱,就能收获美好的结果。
《祖父的园子》
作者介绍
萧红
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经历
她曾与萧军等人创办《跋涉》杂志,参与反帝爱国运动,后流亡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萧红在童年时期与祖父一起生活,对园子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这也成为她创 作的重要素材。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冲击,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 怀念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光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的深厚感情。
02 03
作品特色
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园子里的花草、昆 虫、小鸟等自然元素,以及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些 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童趣和温情的画卷。
作品结构
作品采用回忆录的形式,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作者的视角,将读者带 入她与祖父在园子里的日常生活。每个章节都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 联,形成了完整的叙事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02
故事情节
人物关系
主人公:小英子 主要关系:小英子与祖父、小英子与玩伴们 次要关系:小英子与邻居、小英子与村里人
故事发展
开头
小英子搬到农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 奇和兴奋。
高潮
小英子误食了野果,中毒并得到祖父的照 顾。
发展
小英子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学会了采摘 和种植,与玩伴们一起捉迷藏、摘果子。
丰富文学题材
作品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拓展了文学题材 的范围,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和灵感。
创新写作手法
作品运用了新颖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为后 来的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了文学的创 新与发展。
对个人的启示与思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2 祖父的园子(部编版)
明晃晃
课文品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 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 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 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 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 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我愿意(摘黄瓜),我就( );
我愿意(捉蚂蚱),我就( );
我愿意(
),我就( );
……我想做什么,就( );
我想怎么样,就( )。
因为自由
太阳下的, 一切都健康、漂亮。 拍一拍手, 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叫一两声, 好像土墙都会说话; 一切都活了, 因为我们拥有自由。
小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 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 的。父亲对萧红很冷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 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小萧红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 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 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和苦难,祖父 的爱就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 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 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 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 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 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
形态美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 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 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 动了。
诗意美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 来了风,榆树先呼叫, 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 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 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简介
《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
幼年丧母。
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
1932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来往密切。
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
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
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
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
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
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火烧云》是她写的一篇散文。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7.祖父的园子 作者简介 萧红素材 新人教版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7.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萧红素材新人教版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
黑龙江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
同年从青岛到上海。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
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
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
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萧红的代表作品大都取材于东北故乡,怀着对失去的土地的眷恋,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描绘出一幅“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图画(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
《生死场》真实地反映了东北人民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极端贫困和顽强抗争。
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有较为深刻的刻画。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朴实细腻的笔调回忆她的童年和故乡,从侧面勾勒出封建统治下农村生活的一角。
作品流露出低沉忧郁的情绪,而描物、状景、抒情、写人都较前有所提高。
后期创作题材比较广阔,艺术形式多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祖父的园子》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祖父的园子课文祖父的园子是几年级的课文
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篇优美动人的课文,它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
本文将从文本背景、文本主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文本背景《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描写祖孙情的课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纾。
该课文主要通过祖父教孙子种植物、打理园子的故事,表达了长辈对后代的爱护之情,呈现了家庭和睦的美好场景。
该课文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
文本主旨《祖父的园子》的主要内容是祖父带领孙子一起修剪和种植花草,在过程中教育孙子认识花卉、绿化环境,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责任心。
文中展现了祖父对孙子的爱护和关注,以及祖父潜移默化地教育孙子的心理和行为。
全文渗透着浓烈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关怀,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环境和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本课文旨在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爱家、爱学、爱生活的心理建设。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和用法;•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和伦理道德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学,包括预习导入、课文分析、语言点解析、互动探究、文本赏析和写作演练等。
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1.预习导入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将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2.课文分析阶段通过先读、后谈、再读、再议,由教师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学生的阅读理解发问,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解故事情节、语言特征和情感内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而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语言点解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用法和搭配,掌握句型的结构和语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语文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知识点解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迺(nǎi)莹。
她的作品有女性作家细腻的感情气质,用优美抒情的文笔表现出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铁蹄下民族的不屈灵魂。
1942年,萧红病故在战火纷飞的香港,同年31岁。
2、相关背景《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通过对祖父家园里的景物和自己在其中活动的描述,展示了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和怀念。
4、句式比喻: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拟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分段及段意本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1-2自然段:介绍祖父的园子是个什么都有的美丽的大花园。
第二段:3-15自然段:“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模仿祖父做事,随心所欲地玩耍。
第三段:16-19自然段:在园子里,阳光下的一切都是健康的、美丽的、自由的。
第四段:20自然段:“我”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就睡了。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萧红《祖父的园子》课文
萧红《祖父的园子》课文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先驱”。
她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祖父的园子》。
这篇短篇小说以家庭为背景,
描写了祖父、孙女和女儿之间的复杂关系。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寡妇和她的女儿。
她们住在一个叫“园子”的地方,这个地方原本是她们祖先留下来的。
园子里有一个祖坟和一棵梧桐树,这些都是寡妇的祖辈留下的。
故事的情节围绕着女儿和寡妇之间的矛盾展开。
女儿想要卖掉园子,用卖钱的钱改善生活。
但是,寡妇却不想卖掉园子,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她希望自己的祖先可以在这个地方得到安息,而且她也喜欢这个地方。
在这个故事中,萧红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描写,传达出了很多深刻的主题。
比如,她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这个故事还表达了萧红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她对土地和祖先的崇敬。
总的来说,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通过对家庭关系的刻画,呈现出了许多深刻的主题和价值观。
这篇作品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学经典。
- 1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课件ppt
《祖父的园子》
句段分析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明晃晃”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
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
《祖父的园子》
句段分析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 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榆树的高大,太阳一 出来最先照到的就是它。同时,它的生命 力也很旺盛,叶子油亮亮的,充满了生机。 同时,作者把这种光亮比喻成蚌壳的光泽 ,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我”跟在祖父的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 学着祖父的样子做什么。也就是说,“我”是祖 父的(小跟班)。一老一少在园子里做着一模一 样的动作,这样的画面真是太有趣了。
《祖父的园子》
句段分析
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 着,如果我们这样做,大人肯定会责备我们 的。在这篇课文中,祖父责怪了孙女吗?
《祖父的园子》
句段分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 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 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 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动植物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不受 约束的。它们的事,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作者用自由而富有灵 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3)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
作者和祖父在园中所干的农活
(4)戴帽 绑 拴 踢 瞎闹
作者在园中玩耍的情态动作
(5)明晃晃 胖乎乎 圆滚滚 毛嘟嘟 蓝悠悠 作者眼中的景物的情态
《祖父的园子》
整体感知
● 倾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 个什么样的园子?
应有尽有 五颜六色
《祖父的园子》知识清单
《祖父的园子》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1911 年 6 月 1 日-1942 年 1 月 22 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 年,结识萧军。
1933 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 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 年 1 月 22 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 31 岁。
二、课文背景《祖父的园子》出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了诸多生活磨难与坎坷后,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怀念之作。
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萧红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但在回忆童年与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光时,她的笔触充满了温情与眷恋。
三、字词积累1、生字蚱(zhà)嗡(wēng)樱(yīng)蚌(bàng)割(gē)嘟(dū)倭(wō)瓢(piáo)2、多音字晃(huǎng 晃眼)(huàng 摇晃)壳(ké贝壳)(qiào 地壳)3、词语解释明晃晃:光亮闪烁。
瞎闹: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没有约束。
四、课文内容1、园子中的景物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有“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还有“黄瓜、倭瓜、玉米”等各种蔬菜。
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园子的生机勃勃。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祖父的园子》作者、课文主要内容等资料
《祖父的园子》作者、课文主要内容等资料简介作家萧红,1933年萧红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
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7祖父的园子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的 景物和“我”在左其中活动的 描述,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 幸福的童年生活。
课外拓展
园子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 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 云、清风,悠悠洒洒 ……‘我'在这片乐土上放 飞童心,无拘无束,自然的人性与天真的童年相 映成趣。请你写几句简短的话,也来赞一赞祖父 的园子。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的。……太 阳也不知道。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 “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 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 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 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 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 —一个小孩做的、 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 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 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 中的人、事、物。)
课外作业
1.作者真是个淘气的小姑娘啊!她睡醒后又 会闹出什么好玩的呢?请你接着“小姑娘醒来 了……”继续往下写。
2.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讲 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分享你的快乐!
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 “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 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 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ABB词)
2.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 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 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 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 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 树的活力。从视觉、听觉入手,最后用一个 形象的比喻句定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着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萧红散文选集》、《回忆鲁迅先生》本文选自《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着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