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控制—— 整体 框架 》 提 出 内部 控制 包 括 五个 要 素 : ,
内部 环 境 、 险 评 估 、 制 活 动 、 息 与 沟 通 、 风 控 信 监
督 … 。20 1 02年 7月 , 国 国会通 过 的《 班斯 一奥 美 萨
克斯利法 案) 0 ) 4条款 , 4 第一 次对 财 务报 告 内部 控制 评价 的有 效性 提 出了 明确 的要求 。 目的是加强 公 司 内部控制 的有 效 性 , 防止 公 司欺 诈 案 愈 演 愈 烈 L 。 2 J 20 0 4年 1 0月 , 0 0 委员 会 在 原有 的基 础 上 又 推 C S
5 5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活动 、 信息 与 沟 通 、 内部 监 督 五个 方 面 组 成 J( ) 7 1 :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 包 括治 理 能力 和管 理 能力 , 是 企业 实施 内部控制 的 基础 。在 评价 时应 该考 虑 : 治
内部环 境
理机构与职责分工、 经营理念、 人力资源政策和诚信 道德价值观等关键点 。( ) 2 风险评估。任何企业在 经营活动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风险, 并对其生存 和竞争能力产生影响 , 可归纳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
险 。风 险评 估的作 用 是识别 、 估 和管 理影 响经 营 评 目标 实现的各种风 险。因此 , 价时应该 考虑 : 在评 企 业的 内部风 险和外 部 风险 。( ) 制活 动 。控制 活 3控 动是企业根 据风险评估结 果 , 采用相应 的控 制措施 , 将风险控制 在可承受 的范 围 内。控制 活动包括财 务 报 告层面 的控 制和业务活 动层 面 的控制 。本文 以工 商企业正 常经 营 的八 个 具体 业 务 活 动 为 例 建立 指
程序与方 法 的应用 、 审计 成本 的节 约 、 审计 效率 的提 高和审 计 风 险 的 控 制[l 水 澎 、 3。吴 陈汉 文 、 贤弟 邵 和饶 盛华认 为 , 有 上市 公 司必 须建 立 健全 内部控 所 制 体系 、 立 内控 信 息 披 露 机 制 、 强 外 部 监 管 力 建 加 量 【 。朱荣恩 、 唯、 4 J 应 袁敏认 为 , 早建立一套完 整 应尽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构建与运用

1 . 控股股东持股 比例
控股股东持股 比例越大 , 其权 利也 就越 大 , 甚至可能凭借其
控制权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 ,影响公司 内部治理决策和战略规 划, 导致公 司内部控制失效 , 造成企业 内部 “ 掏空” 的现象 。 2 业 终 极 持 有 人 是 否 国有 股 东 . 企
国有企业 由于产权主体的“ 位” 缺 容易导致“ 内部 人控制” 的 现象 ,当终极控制人是 国有股东时 ,因缺乏有效 的产权主体监
督, 内部控制有效性会较弱。 3董事会 的薪酬 、 . 规模 和召开会议的次数 经统计 , 国沪市上市公 司董事规模平均为 1 , 我 0 总体水平不 高 。董事会规模过小 , 于内部控制的监督效力会不够 , 对 董事会 规模过大 , 又会影响 内部控制 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4其他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 . 如高级管理人员 的更换频率 、 薪酬等 。
( ) 守法律 法规 的评 价 指 标 四 遵 遵 守 法 律 法 规 的 评 价 。主 要 是 针 对 被 评 价 公 司 的 自身 内部
反映 。因此被 出具无保 留意见审计报告 的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
可认为是“ 良好 ” 。被出具保 留意见和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的公 司 财务报告可靠性可认为是“ 一般 ” 差” 和“ 。
一
、
理 论 依 据
19 年 C S 94 O O委 员 会 ( o ie f p no n r nzt n C mmt eO osr gOg i i t S i a ao
有 能力 , 测 企 业 的 经 营业 务 发 展 趋 势 。 预 5资本积 累率 .
O h raw yC mm s o ) f eTed a o i in 对企业 内部控制 定义如下 : T s 内部控 制是 由企业 董事会 、 管理 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 的 , 为保证财务报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案例概况与分析 陈某 原来是 南京某 集 团出纳 。 自2 0 年 以来 ,他私 自对销 00 售款 截留 、利 用现金支 票等编造 各种 的理 由进行提 取现金 ,将 公 款 用 来 赌 博 , 造 成 了 公 司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达 7 余 万 元 。经 调 O 查 ,陈某 挪用 的公款 手段 很简 单 : () 接挪用 了销 售款 , 陈 1直 某 多次从营业额 中直接取 走现金 ,两年 时间里共挪 用公款 5 万 O 元 ; () 匿 了 5 出 口结 汇 的 收 入 共 2 万 元 ,将 其 提 现 金 额 和 2隐 笔 0 隐匿 收入相抵 ,使1 笔收支 的业务未在 银行 的 日记账 以及银行 3 余额 的调节 中反映 ;() 3 伪造 了1 张银行 的对账 单,将提现 的整 1 数金 额都 改成 带尾数金额 ,并将 银行代 码 “1 ”改为托 收代码 1 “8 8 ”或 者 外 汇 买卖 代 码 “ 8 。 l” 事 实上 ,陈某能够 在任期 内进行 作案贪 污7 余 万元 ,究其 0 根本在 于缺乏 了一套 能相 互牵制 约束 的机 制 。因此 ,运用 企业 内控 原 则 , 尤 其 是 按 C S 报 告 的 要 求 来 建 立 内 部 控 制 , 对 上市 OO 公 司而 言 势在 必 行 。
2 1年 0 月 下 总第 2 3 0 6 1 4 期
d o 1. 9 9 j i s .0 4 84 .0 I 0 07 i ' 0 3 6 / . s r 1 0 - 16 2 1. 6 6 - 1
.
浅析企业 内部控制评价 指标体 系的构建与应用
四川泛华鑫泰保 险代 理有 限公 司 刘海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括 了 两 层 的涵 义 :企 业 按 照 生 产 经 营 的 需 要 , 在 不 同 的 层 面 必 须 设置 的相关 内部控 制 已经 设置 。还 有一层含 义是对 生产经 营 的活动全过 程实施控 制 。在对 企业 的内部控制 整体性进 行判 断 时,还要考虑 到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业 务的复杂程度等影响 。 第 二 ,企 业 内部控制合 理性 。合理 性是对企 业 内部控制 更 高层 次 的深 入要求 ,它同样也 包括 了两层 的涵 义: 首先 指 的是 企 业 内部控 制的制度 设计 以及 执行适 用性 ;二是指企 业 内部控 制 的制度 设计 以及执行 的相关经济性 。 第 三 ,企业 内部控制有 效性 。 内部 控制有 效性有 两层 的涵 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 系的相关运 用 义 :首先指 的是企业 内部控制 政策 以及措施和 国家 的法 律法 规 对 企 业 内部 控 制 整 体 的 评 价 是 由 定 性 评 价 以 及 定 量 的 评 价 没有相抵触 的条款 ;二是指 企业 中设计完整 的企业 内部控制 的 构成 的,所 以应 该将 两部分综合 计算起来 ( 公式l 计算 )从而 制 度在企 业生产经营 的过程 中可 以贯彻执行 并且发挥 其作用 , 得 出结 论 。 实现 其 为 企 业 提 高经 营 的 效 率 、 提 供 可 靠 的财 务 报 告 以 及 遵 循 Z X %Y ( 式 1 =p q 公 ) 法 律 和法 规 提 供 出合 理 确 保 的 目标 。 注 释 :Z 表 示 综 合 的评 价 得 分 ; X 表 示 定 性 的评 价 得 分 ;Y 表示 定量 的评价得分 ;p 表示 定性 的评价得分权重 ;q 表示定 坤 三 内部控锖 定 量评价指标 ( ) Y 量 的评价得分权重 。 1 、财务类 的指标 1 内部控 制定性评 价的常规程序 .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服 务 于 企 业 的 经 营 活 动 以 及 财 务 管 理 的 活 企业 内部控 制定性 的评价可 以分 四个 步骤来进行 : 动 ,健 全 并 且 有 效 的 企 业 内部 控 制 要 能 够 保 证 企 业 的 经 营 活 动 ( )对 具 体 的 指 标 给 予相 关 评 价 。通 过 完 成 事 先 设 计 的评 1 以 及 财 务 的 活 动 进 行 顺 利 地 开 展 , 并 确 保 不 也 现 错 误 以及 舞 弊 价 表 对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各 个 评 价 的 指 标 进 行 逐 项 的评 价 , 分 别 填 的情况 。尽管企业 的经营指 标 以及 财务 的指 标并不 是企业 的 内 写 出对 应 的评 价 等 级 , 比如 优 、 良 、 中 、差 等 。 部控制活 动相关具体 表现 ,但 经营 以及财务 活动方面 的一些 指 ( )将 具 体 的 指 标 等 级 量 化 成 分 数 。 比如 “ ”对 应 的 是 2 优 标 能 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企业 内部 控 制 有 效 性 。财 务 类 的指 标 9 分 , “良”对 应 的是 8 分 , “ ”对 应 的 是 7 分 , “ ” O O 中 O 差 对 应 的是 5 分 等 , 最 后 将 分 数 集 合 统 计 ,取 它 们 的平 均 值 为指 O 包 含 以下 方 面 : () 映企 业 盈利 的能力 指 标 。企 业 净 资产 的收 益 率= 1反 净 标 值 ( l 2 … , a1 。 a ,a , l ) 利 润/ 资产 ,这项 指标 能够 反映 公司 所有 者的权 益报 酬率 , 净 ( )确定各项 的指标权重 ( l 2 3 J ,j ,… ,j )。通 常可 以 n 具 有 较 强 的 参 考 性 和 综 合 性 , 可 用 来 衡 量 企 业 经 营 目标 的 达 采用德尔 菲的专家评判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 成 程度 。销售 净利 率= 净利 润/ 售收 入 ,这 个指 标代 表着 每 l 销 ( )确定评价 的结果 。按照权重 法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各项 4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中国流通业自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内部控制环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在日益增长的监管压力下,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指标的构建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此,本文力图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期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服务。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概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决策程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合规控制等五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被认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维护企业的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
1、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组织架构是指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强弱。
企业设计组织架构时,需要考虑组织内部的功能与职责角色分配,从而实现管理有序化。
2、决策程序指企业内部重要事项的决策程序,主要涵盖决策程序的定义、组织运行和实施等内容。
正确的决策程序有助于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机制指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下的激励机制、财务审计机制、责任制度、信息报告机制等。
这些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保障企业的发展。
4、管理制度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能够有效的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实现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5、合规控制指企业合法遵守《公司法》等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违规,规范经营行为,保障企业合规经营秩序。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综合评分指标综合评分指标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包括组织架构、决策程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合规控制等多种指标,有助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整体评价。
2、定量分析指标定量分析指标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经营关键比率分析、定量考核模型、经济效益评价、绩效评估模型等。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容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验,是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控。
无论是企业治理还是公司审计,都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实施的要求,也是保证企业经营战略有效执行的基石。
关键词:内部控制指标评价模型企业内部控制涉及面广,定性因素多,利用单一指标不能对其全面评价。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后,判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营中运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进行监视评价,要以防范风险、堵塞治理漏洞、进步经营效率为宗旨。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立的必要条件有:存在预先确定的标准;能够计量结果;能够纠正偏差。
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目的是完成既定目标或标准。
一旦目标确立,组织中所有成员都明确与自己赏罚相结合的业绩目标及成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价,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只有通过三者的高效互动,企业才可能达成既定的内部控制目标。
而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关键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是内部控制评价的载体,也是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
最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多种内部控制因素,将定性的评价因素和定量的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数目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结果静态评价与过程适时动态评价相结合,有形评价指标与无形评价指标相结合,所有者利益与市场顾客导向评价相结合四方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的体系构成按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运行的整个过程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内部控制设计的公道性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前导性工作,其公道性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构建效果和运行效果,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基础。
设计公道性评价就是要从整体上分析其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否公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手:内部控制的系统性评价。
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ACCOUNTING LEARNING 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文/王港摘要:企业要想降低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涉税业务风险,须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指标系统。
本文从财务指标、流程风险点两方面入手,选取了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指标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指标给与调整并进行风险分级,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并对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税务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企业在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对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进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在税务风险管控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建立一个有效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John Phillips (2003)对此的看法表现在税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上,存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两个层面的来源,而只有来自内部的税务风险才能被有效控制,来源于外部的风险则无法被控制;Robbert Hoyng、Aian Macpherson and Sande r Kloosterhof(2009)针对税务风险管控的问题,阐述了其控制框架主要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对资源的组织调配、对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对税法的遵从等,并由此展开一系列针对创建税务风险管控体系的探讨。
张景凡(2010)认为,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税务风险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仅仅只有内部风险值得企业对其采取一定的方案进行控制和避免,然而由于无法评估外部的风险,因而只能提高对其的警惕性。
武向辉(2010)认为企业应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实施风险控制,企业对其控制流程应进行详细的部署,以此来有效防控税务风险。
陈爱姣(2012)同样认为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控是对内部控制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以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为重点,全面建立各种风险防控机制,结合自身情况建立风险识别评估体系,时刻注意风险变化情况,以免在面对税务风险时显得束手无措。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汉理 工 大学 经济 学 院 , 汉 4 0 7 ; 1 武 武 30 0 2内蒙 古财经 学 院 会 计学 院 , . 呼和浩 特 0 0 5 ) 10 0
【 要 ]内 摘 部控制的 实施能否实现预 定的 目 , 标 依赖于设计 的适 当・  ̄a1行的有效性。 I : . t . g 然而我 国企 业在 内部控制 的建设与完善方面虽已进入起 步阶段 。 有关 内部控 制评价体 系依然薄弱 , 但 特别是企业 集团对其 分( 公 司内部控 子)
进行评价 , 关注其 内部控制的各个构成要素 、 各项业务和 的可 比性 , 以采用评 分 法 , 可 即对 内部 控制 的各个 方 面 、 各
管 理活 动 以及 业务 流 程 , 用相 应 的评 价 方法 , 内部 控 个项 目, 分 别设 置 一定 的标 准 分值 。 据评 价 的实 际 得 采 对 均 根
内部控制的建立 、执行和评价三者共 同构成一个有机整
[ 收稿 日期 】0 0 0 — 7 2 1- 4 0 - 【 作者简介 】 高岩芳( 92 )女 , 1 7 一 。 内蒙古人 ,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
学 院 副 教授 , 汉 理 工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产 业 经 济 学 博 士 在 读 。 武
会 、 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 , 管理 旨在 取得 () 营效 果 与效 1经
图 1《 内部 控 制— — 整 体 框 架) 意 图 示
(9 2年 C O 报 告 ) 19 OS
率; ) (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遵循法规等 目 而提供合理 2 () 标
保证 的一种 过程 。 ” 报 告将 内部 控制 要 素确 定为 控 制环 该
[ 中图分类号]F 3. 【 29 5 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142 1)5 04 - 5 63 09 ( 01- 09 0 0
《2024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范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的稳健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防火墙”,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评估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国内许多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1. 研究范围和方法的概述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环境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风险控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以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近年来积极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例如,建立了严格的审批流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内外部审计制度等,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定量分析证明了这些改革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1. 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以及风险管理指标等。
其中,财务指标主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则包括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风险管理指标则主要关注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际操作与改进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关注这些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同时,要不断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还要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1. 未来研究方向未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应更加注重国际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以评价该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以及评估该单位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体系。
一、人员管理方面:1. 人员配备:是否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2. 人员激励机制:是否有激励措施,能够激励员工履行岗位职责。
3. 岗位职责明确:是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工作责任不重叠、不遗漏。
4. 人员招聘与培训:是否进行合理的招聘程序,以及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1.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建立了适应单位性质和规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了有效的执行。
2. 内部控制流程:是否建立了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确保各业务流程的合规性。
3. 内部控制制度的协调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协调一致,避免重复、冲突或遗漏。
4. 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与完善:是否及时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财务管理方面:1. 预算管理: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预算,及时监控和执行预算。
2. 资金管理:是否建立了现金管理制度,确保公款安全,防止挪用和占用。
3. 支出审批制度:是否建立了支出审批制度,确保支出的合规性。
4. 财务报告与分析:是否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并进行合理的财务分析。
四、采购管理方面:1. 采购程序合规:是否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活动。
2. 供应商管理:是否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的合规性和质量。
3. 采购合同管理:是否制定了采购合同管理制度,确保采购合同的履约。
4. 采购费用的核查与审批:是否进行采购费用的核查和审批,避免虚假报销和费用浪费。
五、风险管理方面:1. 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否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风险。
2. 风险应对措施:是否建立了风险应对措施,减轻和控制风险的影响。
3. 事前风险预防:是否建立了事前风险预防机制,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4. 事后风险应对:是否建立了事后风险应对机制,及时应对并化解风险。
基于AHP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控制评价指标体 系, 中内部环境 占3 %、 其 0 风险评估 占2 %, 5 控制活 动 占2 %, 0 信息与沟通 占1%, 5 内部监督 占1%。 0
从 已有研究成果来看 ,针对国有 企业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 系 建立 的研究较少 。 笔者认 为 , 国有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在公 司治 理、 内部运营与管理方 面表现 出不同的特征 , 尤其是国有企业在社
制规范体 系已基本形成 。0 8 月财政部联合其他五部委发布 了 2 0 年5
会 责任方 面应 有更 多的担当 , 相应的内部控制也更应 加强 , 因此 , 构建适用 于国有企业的 内部控制评价体 系具有必要性。
公 司的案例研究》 《 ,会计研究 ̄0 6 2 0 年第1 期。
和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独 立评价 ,对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绩效进行量
化, 建立一套合适 的评价指标体系是 需解决 的问题 。
一
、
国 有 企 业 内 部控 制研 究 现 状
( ) 一 国有企 业 内部控 制现 状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建设 的进程 正逐步加快 , 并取得 了一定效果。 一些大型 国有企业 相继建立 了比 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员工在管理上 的规范意识得到提高 , 企业 抗风险能力增强 ,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已初见成效 。 国有企 但
价指标为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反映盈利能力 、 营 运能力 、 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四类财务指标 , 但定性指标和定量
指标各 自合理的权重文中并未给出。 此外 , 李军训 、 陈静(O 0 针对 2l ) 上市公司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 内部控 制 自我 评 价 的 内容 、
为 了 最 大
明 确 规 定
企 业 内部
控 制 的 自我 评 价 和 激 励 约 束 机 制 ,根 据 企 业 具 体 的 业 务 类 型 ,建 立 不 同 的 考 核 指 标 ,并 将 其 纳 入 绩 效 考 评 体
传工作 ,并对 无 论 外 来 的 还 相 应 的法 律 规 是 内 在 的 风 定 予 以 解 释 ; 险 ,都 需 要 能
另 外 一 方 面 要 够 及 时 的 反 馈
举 报 人 保 护 制 度 ,确 保 保 护 机 制 能 够 正 常 有 效 地 运行
——— 匝垂囹 一 —1
内部控 制制度一般是 由企业管理阶层创建的 , 自
我评价及考核的实施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协同。 没有 统一 、 科学 、 合理 、 范的评价标准 , 务必 会造成评 规 则
价 工作 中缺乏协调 , 存在互相牵制而不顾办事效 率的 行为 , 以及不必要 的摩擦和脱节 现象 , 从而影响 了企 业生产经营和业 务管理 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 致使评价
题 进行 了探 讨 , 最后 提 出 完善 建议 。
【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评价
一
控 制环境
、
国 有企 业 内部 控 制评 价 的现 状 分 析
1 管理 层 对 内部控 制 的重 要 性认 识 不足 、
《 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 范》 《 和 企业 内部控制配 套指 引》 的
颁 布为企业 , 尤其是 国有企业完善公 司治理结构 、 控内外风 防
成果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 等各方面 , 进而确定企业 内部控制评 价的具体 内容 。 其次 ,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核心指标体系 , 构建与 企业 从事业 务相关 的具体指标 , 并根据具体指标在评价体 系中 的重要性 来确 定相应的权重 系数 , 企业 经营的业务特征 , 按 对 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 确定各个指标的实施 隋况。最后 , 对内部 控制设计与运 行 隋况进行全 面评 价 , 并针对每个具体 的重要的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汇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内部控制评价能够有效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效果,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所在,并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为审计服务,不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目标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为了使内部控制评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必须改进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指内部控制制度整体运行应遵循和达到的目标,一般包括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三个方面。
(一)完整性。
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应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
(二)合理性。
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同样也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实用性,二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经济性。
(三)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能有相抵触的地方;另一方面是指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整、合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并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评价这三个方面的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
可见,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内部控制评价三个标准中的核心。
二、内部控制评价思路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对具体指标给予评价。
按照各具体评价指标在企业中的执行情况,分别给出具体的评价分值。
(2)将具体指标的实际得分加总,取其平均值作为各项目得分。
(3)确定指标权重。
本文采用德而菲专家评判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该方法能够让专家充分自由地发表个人观点,分析人员与专家相互沟通、交流意见。
在进行专家调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专家的意见进行处理,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
(4)考察每一部分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其权数,结合具体得分,得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得分,参照得分与内部控制评价等级表得出评价结果。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

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识别关键控制活动和控制点
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方法和程序
设计评价流程和方法
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
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评估内部控制要素的有效性
编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制定评价报告格式和内容
确定评价报告的目标和范围
设计评价报告的格式
确定评价报告的内容
制定评价报告的撰写规范
添加标题
整合方式: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添加标题
关键要素:风险评估、合规性、目标设定、制度建设、监督与监控、改进与优化等
添加标题
优势: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添加标题
与财务管理体系的整合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与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添加标题
案例总结:总结该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对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展望。
添加标题
案例三:某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
案例实施:详细介绍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流程优化等方面
案例背景:某金融机构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
01
02
它涵盖了企业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活动,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控制等方面。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03
04
通过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企业可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日益受到关注。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
文章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的和原则进行概述,以明确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通过对现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梳理和评价,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优缺点,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接着,文章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在内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并详细阐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
文章将提出实施该评价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话题背景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如何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相关监管机构的关注。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控制措施,对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约束,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规范运营。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业务流程,确保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运营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我国石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中石油为例

制、 会计系统控制 、 预算控制 、 财产保护控制 、 绩效 考 评控 制 、 运营 分析 控制 等具体 指 标组 成 。 ( 4 ) 信息与沟通。石油企业信息与沟通评价 指标可以由信息系统 、 信息质量和沟通等三个具 体 评价 指标 组成 。 ( 5 ) 监督 。石 油企 业监 督 的评 价 指标 可 以 由
适 用 的内控评 价体 系 己成为石 来 越 大 L 2 ] 。针 对 石 油 企 业 的 这 些 问 题, 我们认 为 我 国石 油企 业 内部 控 制评 价 指 标 应 包 含 以下 内容 。 ( 1 ) 内部 环 境 。石 油 企 业 一 般 规 模 较 大 , 组
石油 企业 的特 点 , 石 油 企业 风 险评 估 指 标 可 以 由
体指 标组 成 。
( 3 ) 控制活动。按照“ 控制活动” 要素的内涵
以及石 油 企业 的 特点 , 石 油企 业 控 制 活 动 具 体评 价指标 可 以由授 权 审批 控 制 、 不 相 容 职 务 分 离 控
西安 石油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我 国 石 油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构 建
— —
以 中石 油 为例
侯 晓靖 韦妍 梅
( 西安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摘
一
要: 在 对我 国石 油企 业 内部 管理 机 制 进 行 调 研 和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针 对 我 国石 油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存 在 的
些问题 , 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 糊数 学理 论建立 了我国石 油企业内部控制 的评价指标体 系, 以期为我 国石油企 关键 词 : 石油企业 ;内部控制 ; 评价指标 ; 层 次分析法 ; 模糊数 学法 中图分类号 : F 7 1 3 . 5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5 6 4 5 ( 2 0 1 3 ) 0 3— 0 0 4 6— 0 5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旨在综述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是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内部控有效性度量,一是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度量。
接着在确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及其各指标如何量化,然后略作展开,重点指出权重如何确定。
标签: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目标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
设计有效性的根本判断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主要体现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当性。
对财务报告目标而言,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是判断其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合规目标而言,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保证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判断其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资产安全目标而言,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于战略、经营目标而言,由于其实现还受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的影响,因而判断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及时了解这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程度、从而调整目标和改进控制措施。
而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同时满足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标准的内部控制,也可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由此,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界定,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二、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是从内部控制要素来评价,即内部控制健全性;一是从内部控制目标来评价,即内部控制的效果。
按照内部控制要素来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估模型需要,是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其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构建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特点,采用定量或者定性评价方法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控体系评价指标参考标准

3.是否根据关键业务或事项分析关键成功因素
4.是否识别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风险
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技术方法的适用性
2.结合风险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及可控程度标准划分风险等级
3.风险发生后负面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风险应对
针对各类业务事项的主要风险和关键环节所制定的各类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是否得以有效实施
利用信息化程度
1.公司是否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对业务事项的自动控制水平
2.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否对信息技术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
3.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是否涵盖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硬件设备、操作人员等方面,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是否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培训是否能满足职工和业务岗位需要,是否存在员工知识老化
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有效
1.是否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执行考核评价,以此作为确定员工薪酬、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的重要依据
2.是否存在人才流失现象
3.是否对关键岗位员工有强制休假制度或定期轮岗制度等方面的安排
内控体系评价指标参考标准
评价指标
参考标准
一理层的相互制衡
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是否明确并严格履行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效力于内控体系建设和运行
1.是否科学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控体系中的职责分工
4.是否对发展战略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并报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内控评价体系

内控评价体系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内部控制反应了其通过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实现监管部门或企业自身所订立目标的愿望。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内控制度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如果说合理和完整的内控制度设计及有效执行是保证监管部门或企业自身订立的内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这一条件客观上需要有一套体系来对内控制度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作出评价~也即应找到一种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对其进行等级界定~并借此来达到规范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目的。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内控评价体系是通过建立一套内控评分系统来实施的~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内控项目进行审计~对每一个内控项目按照一定的评分方法评出得分~再汇总得到总体得分情况~以反映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和管理风险的高低。
内控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法如下:1(内控评价范围和内容在进行内控评价时~根据企业实际的业务内容并结合内控管理对经营风险防范的相关要求~将内控项目划分为若干大类~如资金管理、存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涉税事项管理等。
2(内控评价标准和方法在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主要是内控制度的完整、合理和有效性~而具体标准又可以划分为要素标准和作业标准,在对内控项目进行评价时~以现场抽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计算核实、观察、检查等手段。
实际工作时将根据具体的项目和内容确定。
在确定内控评价标准和方法时~考虑到内控评价需要定期进行~并且与前期评价相关~首先确定整体内控审计评分由两部分构成:基本项目、以前评价中发现问题纠正情况。
然后再按照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确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方法第一部分:基本项目,该部分满分为90分,基本项目内审评分是指内控审计人员依据内控审计项目评分和各项目权重加权得出的审计分~是评分审计的主体。
由于内控审计项目中各个具体评分内容所包含的风险不同~对每一个具体评分内容~将根据其风险大小分为高、中、低三级,同时为了体现不同风险等级问题分值的区别~使高风险问题在整个项目值中占较大比例~低风险问题占较小比例~给每个风险等级赋予了一个权重~分别设为5,3,l。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是一个用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一系列内部控制指标的评估,来判断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常用的内控指标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设定与战略规划:评价企业是否设定了明确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并是否与内部控制相一致。
2. 风险管理与控制环境: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等。
3. 控制活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包括对投资决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4. 信息与沟通: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信息和沟通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分析和传递等。
5. 内部监督与评估:评价企业内部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定期检查等。
6. 监管合规:评价企业是否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合规制度和流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容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验,是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控。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公司审计,都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实施的要求,也是保证企业经营战略有效执行的基石。
关键词:内部控制指标评价模型
企业内部控制涉及面广,定性因素多,利用单一指标不能对其全面评价。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后,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营中运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进行监督评价,要以防范风险、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效率为宗旨。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立的必要条件有:存在预先确定的标准;能够计量结果;能够纠正偏差。
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目的是完成既定目标或标准。
一旦目标确立,组织中所有成员都明确与自己奖惩相结合的业绩目标及成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价,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只有通过三者的高效互动,企业才可能达成既定的内部控制目标。
而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关键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是内部控制评价的载体,也是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
最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多种内部控制因素,将定性的评价因素和定量的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结果静态评价与过程适时动态评价相结合,有形评价指标与无形评价指标相结合,所有者利益与市场顾客导向评价相结合四方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的体系构成
按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运行的整个过程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前导性工作,其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构建效果和运行效果,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基础。
设计合理性评价就是要从整体上分析其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否合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内部控制的系统性评价。
内部控制的整个体系是一个有诸多要素有机构成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内部控制的每一个控制环节,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当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设计和构建,各个局部的目标要协调一致。
内部控制的充分性评价。
在设计内部控制体系时,首先要确定其目标,目标是控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部控制必须围绕其目标展开,每个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都应当为目标服务。
针对内部控制的每一项目标,评价其可实现性。
内部控制系统使用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措施对所要实现的目标来说是否是充分的,不存在遗漏和重大缺陷。
如
果内部控制的目标都可以得到实现,那么这个内部控制体系就是有效的。
内部控制的经济性评价。
构建内部控制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而设计、实施内部控制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企业必须关注实施内部控制可能减少的损失和实施成本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成本与控制收益相比必须是经济的。
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评价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评价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实施的有效性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在实际运用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达到了设计的意图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实施有效首先存在一个时点与时期问题。
内部控制在某一时点可能是有效的,但在某一时期内却未必是有效的。
所以,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评价还要从时点有效性评价和时期有效性评价两个方面入手。
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不能局限某一时点或某几个时点,而是要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贯性如何,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否持续发挥作用。
当然,企业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时点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从而评价它一贯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动态适应性评价任何内部控制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设计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它应当能够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特点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动态适应性评价主要侧重于内部控制的长期运行效果,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存在过时,不适应企业实际状况的问题。
所以,内部控制必须是动态可改进的,能够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提高。
内部控制关键评价指标
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评价可以通过每项控制措施的设置情况来进行评价,应以职责分离为前提条件。
这类指标的评价定位应该是以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为目标。
应能反映出内部控制设计的完整性与层次性。
根据这些原则,笔者认为具体指标应设置如下:公司治理结构与各职能部门的全面性指数;各部门之间的互为约束系数;各项控制制度的健全率和合规率;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