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0cffdb581b6bd97e19eabc.png)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③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⑤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顾本章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利用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本章所有知识.教学难点: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复习本章的相关知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完了本章的全部内容,这节课大家一起来进行回顾.二、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首先,大家来简要概括一下本章的知识点有哪些?学生回忆回答:由现实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推导出不等式的意义,并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类比等式的性质,推导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异同;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不等式,并能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师]很好.这位同学对本章知识掌握得如此熟悉,下面我们分别详细地回顾总结本章的主要知识点.(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符号“>”表示:大于.符号“<”表示:小于.符号“≥”表示:①不大于;②小于或等于.符号“≤”表示:①不大于;②小于或等于.练一练: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a的2倍比8小(2)y的3倍与1的和大于3(3)x除以2的商加2至多为5(4)a与b两数和的平方不大于2(5)x与y的差为非正数(6)a与4的和不小于2学生自主完成.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练一练:1.设a>b,用“<”或“>”填空:(1)a-3 b-3 (2) a2b2(3)-4a -4b2.单项选择:(1)由x>y 得ax>ay的条件是()A.a>0B.a<0C.a≥0D.a≤0(2)由x>y得ax≤ay的条件是()A.a>0B.a<0C.a≥0D.a≤0(3)由a>b得am2>bm2 的条件是()A.m>0B.m<0C.m≠0D.m是任意有理数学生自主完成.3、不等式的解集:(1)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2)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提出问题: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是一回事吗?学生回忆回答,归纳下表:(3)解不等式:A、实质:就是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不等式化为“x>a或x≥a或x<a或x≤a”的形式.B、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大向右,小向左,注意空实心请同学们注意:有“=”用实心点,没有“=”用空心圈.练一练:1、x<5是不等式3x-5<2x的解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①5是不等式3x-5<2x的一个解;②0是不等式3x-5 <2x的一个解;③x<4也是不等式3x-5<2x的解集;④所有小于4的数都是不等式3x-5<2x的解.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表示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其中错误的是( )学生自主完成.(二)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请同学们注意:在系数化为1的这一步中,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方向.3、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题:分析题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量之间的关系,包括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与不等量关系.(2)设适当未知数,并用未知数表示相关的量.(3)列出不等式.(4)解不等式.(5)检验并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练一练:1.解不等式2x−23≥54x−5,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高速公路施工需要爆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操作人员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炸药爆破前跑到400米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索燃烧速度是1.2厘米/秒,人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问导火索至少需要多长?学生自主完成.4、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练一练:1.作函数y=x+3的图象,并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取何值时,x+3>0?(2)x取何值时,x+3<0?(3)x取何值时,x+3>2?学生自主完成.师生共同总结:利用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是确定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2.作函数y1=x+1,y2=2x的图像,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当x取何值时,y1=y2?(2)当x取何值时,y1>y2?(3)当x取何值时,y1<y2?学生自主完成.师生共同总结: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是确定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①分别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公共部分;③用不等式表示出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a<b )5、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审题,分析题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设:设适当的未知数(3)找:找出题目中的所有不等关系(4)列:列不等式组(5)解: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6)答: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练一练:2.某校在“五一”期间组织学生外出旅游,如果单独租用45座的客车若干辆,恰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的客车,可少租一辆,并且有一辆不空也不满.求外出旅游的学生人数是多少?学生自主完成.四、本课小结五、课后作业P61页:复习题板书设计:一、简述本章的知识点二、详细回顾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内容的选取不够精简.学生练习和思考的时间较少,对一些问题的考虑时间不足,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地暴露出来,这对今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范文优秀7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范文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3db45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1.png)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范文优秀7篇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课件第2张)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
2.学生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
4.学生将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件第3张)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突破: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
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研究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思维。
四、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一)、复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二师: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购物金额对选择哪家超市有何影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和问题,自学课文一三1页至一三2页例1上边的内容,要求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问题(1)、(2),时间是10分钟。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单元教案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925fc2551810a6f52486c1.png)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认识不等式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3.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个不等式的解.重点理解并会用不等式表达数学量之间的关系,知道不等式的解的意义.难点不等号的准确应用;不等式的解.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问题: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同学们的探索过程如下:买27张票,付款:5×27=135(元);买30张票,付款:4×30=120(元).显然 120<135.这就是说,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款要少,表面上看是“浪费”了3张票,而实际上节省了.思考:(1)我们只用120元就买了30张票,买30张票,我们不仅省钱,而且多买了票,那么剩下的3张票如何处理呢?(2)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的款还要少,这是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是多买票反而花钱少?(3)至少要有多少人去参观,多买票反而合算呢?能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如果x≥30,显然按实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要付4元.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如果买30张票合算,那么应有120<5x.现在的问题就是:x取哪些数值时,上式成立?前面已经算过,当x=27时,上式成立.让我们再取一些值试一试,将结果填入课本P51页的表格中.由上表可见,当x=________时,不等式120<5x成立.也就是说,少于30人时,至少要有________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反而合算.像上面出现的120<135,x<30,120<5x那样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120<5x中含有未知数x.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例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1)4<5;(2)x2+1>0;(3)x<2x-5;(4)x=2x+3;(5)3a2+a;(6)a2+2a≥4a-2.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定义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1)4<5是不等式;(2)x2+1>0是不等式;(3)x<2x-5是不等式;(4)x=2x+3是方程;(5)3a2+a是代数式;(6)a2+2a≥4a-2是不等式.故(1),(2),(3),(6)是不等式.点评:熟知用不等号连结的式子叫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2】 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x 的13与x 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2)一枚炮弹的杀伤半径不小于300米;(3)三件上衣与四条长裤的总价钱不高于268元;(4)明天下雨的可能性不小于70%;(5)小明的身体不比小刚轻.分析:(1)非正数用“≤0”表示;(2),(4)不小于就是大于等于,用“≥”来表示;(3)不高于就是等于或低于,用“≤”表示;(5)不比小刚轻,就是与小刚一样重或者比小刚重.用“≥”表示. 解:(1)13x +2x≤0; (2)设炮弹的杀伤半径为r ,则应有r≥300;(3)设每件上衣为a 元,每条长裤是b 元,应有3a +4b≤268;(4)用P 表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则有P≥70%;(5)设小明的体重为a 千克,小刚的体重为b 千克,则应有a≥b. 点评:一般地,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解答此类题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三、巩固练习1.给出下面5个式子:①3>0;②4x+3y≠0;③x=3;④x-1;⑤x+2≤3,其中不等式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学校组织同学们春游,租用45座和30座两种型号的客车,若租用45座客车x 辆,租用30座客车y 辆,则不等式“45x +30y≥500”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A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少于500人B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超过500人C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足500人D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恰好等于500人3.x 与y 的平方和一定是非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4.下列各数:0,-3,3,4,-0.5,-20 ,-0.4中,________是方程x +3=0的解;________是不等式x +3>0的解;________是不等式2x +3<x 的解.5.用不等式表示. (1)x 的23与5的差小于1; (2)x 与6的和大于9;(3)8与y 的2倍的和是正数;(4)a 的3倍与7的差是负数; (5)x 的3倍大于或等于1;(6)x 与5的和不小于0.四、小结与作业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请教?作业1.教材第52页“习题8.1”中第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教学过程中,始终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合作交流,关注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吸取正确的见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情感态度等. 通过游戏、分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例题和闯关游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通过不同层次的变式题,评价各层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全面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时刻注意激发学习内驱力,确保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总之,本节教学既贴近生活,又超越生活,既努力从生活中来,又努力到生活中去,实现了:生活世界、数学世界、教学世界的融会贯通!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2.1 不等式的解集1.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以及什么是解不等式.2.使学生能够借助数轴将不等式的解集直观地表示出来,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1.认识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2.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问题1:已知有理数m,n的位置在数轴上如图所示,用不等号填空.(1)n-m______0;(2)m+n______0;(3)m-n______0; (4)n+1______0;(5)m·n______0; (6)m+1______0.问题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不等式x+2>5的解?哪些不是?-3,-2,-1,0,1.5,3,3.5,5,7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在上面问题2中,我们发现3.5,5,7都是不等式x+2>5的解.由此可以看出,不等式x+2>5有许多个解.进而看出,大于3的每一个数都是不等式x+2>5的解,而不大于3的每一个数都不是不等式x+2>5的解.由此可见,不等式x+2>5的解有无限多个,它们组成一个集合,称为不等式x+2>5的解集.结论: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不等式x+2>5的解集,可以表示成x>3,它也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如图所示.同样,如果某个不等式的解集为x≤-2,也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如图所示.观察讨论:这两条折线所指的方向为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规律吗?数轴上空心的圆点和实心的圆点是什么意义?结论: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可直观地表示出来,但应注意不等号的类型,小于在左边,大于在右边.当不等号为“>”“<”时用空心圆圈,当不等号为“≥”“≤”时用实心圆圈.【例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2;(2)x≥1;分析:(1)在-2处用空心圆点,折线向左即可;(2)在1处用实心圆点,折线向右即可.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点评:熟知实心圆点与空心圆点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4≤x<1的解集,并写出其整数解.分析:根据“>”空心圆点向右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右画折线,“<”空心圆点向左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左画折线,可得答案.解: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4≤x<1的解集,如图:整数解为:-4,-3,-2,-1,0.点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方法:“>”空心圆点向右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右画折线,“<”空心圆点向左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左画折线.三、巩固练习1.方程3x=6的解有________个,不等式3x<6的解有________个.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4;(2)x≤3.5;(3)-2.5<x≤4.3.请用不等式表示如图的解集.(1)(2)(3)(4)(5)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61页“习题8.2”中第2,3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属于一节概念课,按照“情境诱导—学生自学—展示归纳—巩固练习”的步骤进行.但从教学中来看,部分学生不会自学,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一定要在平时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教师要舍得时间,不能急躁.8.2.2不等式的简单变形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联系方程的基本变形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掌握一次不等式的变形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方法.3.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在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或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或________,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在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或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等式仍然成立.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基本步骤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是不是步骤类似呢?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变形.在研究解不等式时,我们同样应先探究不等式的变形规律.如图,一个倾斜的天平两边分别放有重物,其质量分别为a和b(显然a>b),如果在两边盘内分别加上等量的砝码c,那么盘子仍然像原来那样倾斜(即a+c>b+c).结论: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a-c>b-c.这就是说,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式的方向不变.思考: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也不变呢?试一试:将不等式7>4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比较所得的数的大小,用“<”,“>”或“=”填空:7×3________4×3,7×2________4×2,7×1________4×1,7×0________4×0,7×(-1)________4×(-1),7×(-2)________4×(-2),7×(-3)________4×(-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不等式的性质2:如果a>b ,并且c>0,那么ac>bc.不等式的性质3:如果a>b ,并且c<0,那么ac<bc.这就是说,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与解方程一样,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要将不等式变形成x>a 或x<a 的形式.【例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 <a”的形式:(1)4x >3x +5;(2)-2x <17.分析:(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两边都减3x ,可得答案;(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2,可得答案. 解:(1)两边都减3x ,得x >5; (2)两边都除以-2,得x >-172. 点评: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仅要考虑这个数不等于0,而且必须先确定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例2】 根据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1)x +3>5; (2)-23x <50; (3)5x +5<3x -2.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不等式进行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解:(1)根据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x +3-3>5-3,即x >2; (2)根据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32,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23x×(-32)>50×(-32),即x >-75; (3)根据不等式性质1,2,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5+3x),然后除以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5x +5-5-3x)÷2<(3x -2-5-3x)÷2,即x <-72. 点评:(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三、巩固练习1.已知实数a ,b 满足a +1>b +1,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a >b B .a +2>b +2C .-a <-bD .2a >3b2.若3x >-3y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x +y >0B .x -y >0C .x +y <0D .x -y <0 3.如果a <b ,则12-3a________12-3b(用“>”或“<”填空). 4.判断以下各题的结论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若 b -3a <0,则b <3a ;________(2)如果-5x >20,那么x >-4;________(3)若a >b ,则 ac 2>bc 2;________(4)若ac 2>bc 2,则a >b ;________(5)若a >b ,则 a(c 2+1)>b(c 2+1); (6)若a >b >0,则1a <1b .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式成立的条件: (1)由mx <n ,得x >n m ; (2)由a <b ,得m 2a <m 2b ;(3)由a >-2,得a 2≤-2a.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58页“练习”.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科学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相互交流和共同协作的科学态度,符合新课标的思想.8.2.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数学学习中比较和转化的作用.3.用数轴表示解集,启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什么?2.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条件是什么?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让同学们观察下列不等式: ①x-7≥2;②3x<2x +1;③13x≤5;④-4x >8.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借鉴一元一次方程给它下个定义吗? 结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再来解一些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1】 下列各式:(1)-x≥5;(2)y -3x <0;(3)x π+5<0;(4)x 2+x≠3;(5)3x +3≤3x;(6)x +2<0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哪些? 分析: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1)-x≥5,是;(2)y -3x <0,不是;(3)x π+5<0,是;(4)x 2+x≠3,不是;(5)3x +3≤3x,不是;(6)x +2<0,是.如何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呢?【例2】 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5x +3)≤x-3(1-2x); (2)1+x 3>5-x -22. 分析:(1)先去括号,然后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解不等式;(2)先去分母,然后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解不等式.解:(1)去括号,得:10x +6≤x-3+6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9,系数化为1,得:x≤-3;表示在数轴上为:(2)去分母,得:6+2x >30-3x +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 >30,系数化为1,得:x >6.表示在数轴上为:点评:需要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结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去括号,去分母;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式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是( ) A .x ≥5x B .2x >1-x 2 C .x +2y <1 D .2x +1≤3x2.不等式x +1≥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3.若(m +1)x |m|+2>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________.4.不等式组m(x -5)>2m -10的解集是x >m ,则m 的值是________.5.解不等式2(x +6)≥3x-18,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6.解不等式2x +13-5x -12≥-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61页“习题8.2”中第1,4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通过简单的类比解方程,学生很快掌握了解不等式的方法,而且对比起方程,不等式题目的形式较简单,计算量不大,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没有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认真分析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的区别:在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负数时,不等号忘记改变方向.第2课时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难点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在“科学与艺术”知识竞赛的预选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总得分不少于80分者通过预选赛.育才中学有25名学生通过了预选赛,通过者至少答对了多少道题?有哪些可能的情形.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讨论:(1)试解决这个问题(不限定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有没有其他方法?与你的同伴讨论和交流一下.(2)如果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以后,如何给出原问题的答案?应该如何表述?分析:如果用不等式,必须找出不等关系.根据题意可知,答对题的得分减去答错题的扣分大于或等于80分.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表示出答对的题数和答错或不答的题数.解:设通过者答对了x道题,答错或不答的题有(20-x)道,根据题意可得,10x-5(20-x)≥80,解得:x≥12,所以,通过者至少要答对12道题.你能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总结出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结论: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题,找出不等关系; (2)设未知数;(3)列出不等式;(4)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5)找出符合题意的值; (6)作答.【例1】学校准备用2000元购买名著和词典作为艺术节奖品,其中名著每套65元,词典每本40元,现已购买名著20套,问最多还能买词典多少本?分析:先设未知数,设还能买词典x本,根据名著的总价+词典的总价≤2000,列不等式,解出即可,并根据实际意义写出答案.解:设还能买词典x本,根据题意得:20×65+40x≤2000,40x≤700,x ≤70040,x ≤1712.答:最多还能买词典17本. 【例2】 某次篮球联赛初赛阶段,每队有10场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积分超过15分才能获得参赛资格.(1)已知甲队在初赛阶段的积分为18分,求甲队初赛阶段胜、负各多少场;(2)如果乙队要获得参加决赛资格,那么乙队在初赛阶段至少要胜多少场?分析:(1)设甲队胜了x 场,则负了(10-x)场,根据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利用甲队在初赛阶段的积分为18分,进而得出等式求出答案;(2)设乙队在初赛阶段胜a 场,根据积分超过15分才能获得参赛资格,进而得出答案.解:(1)设甲队胜了x 场,则负了(10-x)场,根据题意可得:2x +10-x =18,解得:x =8,则10-x =2.答:甲队胜了8场,则负了2场;(2)设乙队在初赛阶段胜a 场,根据题意可得:2a +(10-a)>15,解得:a >5.答:乙队在初赛阶段至少要胜6场.点评:正确表示出球队的得分是解题关键.三、巩固练习1.为有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校计划购买篮球和足球共50个,购买资金不超过3000元.若每个篮球80元,每个足球50元,则篮球最多可购买( )A .16个B .17个C .33个D .34个2.甲、乙两人从相距24 km 的A 、B 两地沿着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两倍,如果要保证在2小时以内相遇,则甲的速度( )A .小于8 km /hB .大于8 km /hC .小于4 km /hD .大于4 km /h3.商家花费760元购进某种水果80千克,销售中有5%的水果正常损耗,为了避免亏本,售价至少应定为________元/千克.4.某工人计划在15天内加工408个零件,最初三天中每天加工24个.问以后每天至少加工多少个零件,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61页“习题8.2”中第6 ,7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是在学习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其解法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供另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建模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2.探索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重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3x>1-x ;(2)6x -7<2-4x.2.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不少于1200吨且不超过1500吨,那么需要多少时间能将污水抽完?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对问题2的分析:设需要x 分钟能将污水抽完,那么总的抽水量为30x 吨,由题意可知30x≥1200,并且30x≤1500.在这个实际问题中,未知量x 应同时满足这两个不等式,我们把这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0x≥1200 ①,30x ≤1500 ②,分别求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得⎩⎪⎨⎪⎧x≥40x≤50 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可知其公共部分是40和50之间的数(包括40和50),记作40≤x≤50.这就是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所以,需要40到50分钟能将污水抽完.结论: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常可以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帮我们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探究:设a ,b 是已知实数,且a >b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1)⎩⎪⎨⎪⎧x>a ,x>b ;(2)⎩⎪⎨⎪⎧x<a ,x<b ;(3)⎩⎪⎨⎪⎧x<a ,x>b ;(4)⎩⎪⎨⎪⎧x>a ,x<b. 解:(1)解集为:x>a (2)解集为:x<b (3)解集为:b<x<a (4)无解结论:皆大取大,皆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 【例1】 下列不等式组:①⎩⎪⎨⎪⎧x>-2,x<3;②⎩⎪⎨⎪⎧x>0,x +2>4;③⎩⎪⎨⎪⎧x 2+1<x ,x 2+2>4;④⎩⎪⎨⎪⎧x +3>0,x<-7;⑤⎩⎪⎨⎪⎧x +1>0,y -1<0.其中是一元一次不等组的有哪些?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只含一个未知数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等式,不等式中的未知数相同,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对各选项判断后再计算个数即可.解: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①②④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所以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③含有一个未知数,但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⑤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②⑤都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故有①②④三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例2】 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1-3x≤5-x ,4-5x>-x ; (2)⎩⎪⎨⎪⎧3(x -2)≥x -4,2x +13>x -1. 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 解:(1)⎩⎪⎨⎪⎧1-3x≤5-x ①,4-5x>-x ②, 由①得:x≥-2,由②得:x <1,∴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为:(2)∵解不等式3(x -2)≥x-4得:x≥1,解不等式2x +13>x -1得:x <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例3】 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x -a>0,1-x>x -1无解,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先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与已知解集相比较求出a 的取值范围. 解:由x -a >0得,x >a ;由1-x >x -1得,x <1,∵此不等式组的解集是空集,∴a ≥1.故答案为:a≥1.点评: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巩固练习1.将不等式组⎩⎪⎨⎪⎧2x -6≤0,x +4>0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2.解集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组为( )A .⎩⎨⎪⎧x>-1x≤2B .⎩⎪⎨⎪⎧x≥-1x>2C .⎩⎪⎨⎪⎧x≤-1x<2D .⎩⎪⎨⎪⎧x>-1x<2 3.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x -1>3(x -2),x<m 的解是x <5,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5 B .m >5C .m ≤5D .m <5 4.若不等式组⎩⎪⎨⎪⎧1+x>a ,2x -4≤0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1)⎩⎪⎨⎪⎧x -23+3<x -1,1-3(x +1)≥6-x ; (2)⎩⎪⎨⎪⎧2x -1≥0,3x +1>0,3x -2<0.四、小结与作业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65页“习题8.3”中第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解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用“皆大取大,皆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不等式(组)时,一定要通过画数轴,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第2课时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2c47a6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b.png)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不等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和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知识点。
2.准备PPT,用于呈现知识点和示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谁苹果多?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用不等式来表示和解决。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例如:ax > b(a、b为实数,a≠0)。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例如:将不等式两边同除以a,得到x > b/a。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不等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不等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3175c9eefdc8d377ee3215.png)
演,强调学生的观察,使学生可以形象认识不等式解集
的几何意的具体体现。不等式的性质是正确解不等式
的基础。此时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未知数的系数,当未
知数的系数为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这也是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易错点。
2.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
四巩固提升
1、解下列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解不等式(X+5)2-1<(3X+2)5,小兵的解答过
程是这样的.
解:去分母,得 x+5-1<3x+2
移项得 x-3x<2-5+1
合并同类项,得-2x<-2
系数化为 1,得 x<1
请问:小兵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
出错在哪里?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思想教学,体现课程标准中: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
呈螺旋上升的原则。要注意对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的
复习,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纳,理解它与一元一次不等
式的的联系与区别(特别强调“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
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教学中,一方
面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自我解题能力。另一方面,通
过“纠错”题型的练习和学生的相互学习、剖析逐步提
高解题的正确性。
力分析 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
未知数的不等式还是第一次接触,本节就是对“不等”
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
教学策略选
根据七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动的心理特
择与设计 点我采用了合作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以提高学生自觉 学习的习惯。 一回顾旧知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什么是一元一次 方程?解方程的步骤有哪些?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把 下列不等式化为 x>a 或 x 的形式。 (1)x-7>26(2)3x<2x+1(3)23x>50(4)-4x>3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 自学课本。 含有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的不等式,叫做一元 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694926a6c30c2259019e99.png)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篇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课表解读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数与代数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部分是这样描述的:1.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简单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2、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对7—9年级《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概念。
3.会利用数轴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回答,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正确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能力。
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两个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9091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a.png)
3、根据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 成x>a或x<a形式:
(1) 1 x -1 3
(2) 8x 0 (3) 6x 5x -1 (4) - x 5 (5) - 4x 3
4、设a>b,用“>”或“<”号填空:
(1)- 4a_____- 4b
(2)
a 5
_____
b 5
(3)- 3a 1___- 3b 1
2y
1
m 2 的解
3x 4 y 2m
使不等式 x y 0成立?
15、 已 知x
x y 2a 的解 3y 2 5a
x ,y的 和
是负数,求a的范围。
16、已知-3<y<2,化简:
y2 y3 2y4
17、若关于x的方程5x-(4k-1)=7x+4k-3
的解是:(1)非负数(2)负数; 试确定k的取值范围。
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 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通过前面 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众多 而且复杂的,面对大量的同类量,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有 大小之分。并且学生已初步经历了建立方程模型和函数关系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为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 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不等式的学习,顺理 成章.
本章共6节。第1节不等关系:用实例引入,使学生在归纳 的过程中认识不等式模型,体会到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大量存在 ,并初步建立用不等式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第2 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基本 性质,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尝试、归纳、得出结论的合情推 理过程,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使学生能够将不等式进 行简单转化.第3节不等式的解集:用实例引入,在建立不等式 之后研究其解集及数轴表示,让学生结合实际意义来理解不等 式的解集,并引导学生感受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异同.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c103e67ec102de2bd897e.png)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认知体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数学抽象思维,体会本节课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2.难点:如何应用一次函数性质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问题.3.关键:从一次函数的图象出发,直观地呈现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范围.教具准备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知识迁移问题提出: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解不等式5x+6>3x+10;(2)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学生活动】观察屏幕,通过思考,得到(1)、(2)的答案,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思路点拨】在问题(1)中,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2x-4>0,•解这个不等式得x>2;问题(2)就是解不等式2x-4>0,得出x>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因此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从直线y=2x-4(如图)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即这时y=2x-4>0.【问题探索】教师叙述:由上面两个问题的关系,能进一步得到“解不等式ax+b>0”与“求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0”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观察上述问题的图象,联系不等式、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师生共识】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出: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教学形式】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二、范例点击,领悟新知【例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教师活动】激发思考.【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运用两种思维方法解决例2问题.解法1:原不等式化为3x-6<0,画出直线y=3x-6(左图),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解法2: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与直线y=2x+10(右图),可以看出,它们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5x+4上的点在直线y=2x+10上相应点的下方,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评析】两种解法都把解不等式转化为比较直线上点的位置的高低.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216练习.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不等式未必简单,但是从函数角度看问题,能发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能直观地看到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这种用函数观点认识问题的方法,对于继续学习数学是重要的.。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d6ef1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0.png)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教学重点: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难点:1.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探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2.用数轴表示解集,启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教法分析本节课的教法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同时,还需要采用巩固练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法分析学生在研究本节课时,应注重以下学法:1.注重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和公式.2.注重练和巩固,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3.注重思考和探究,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探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4.注重归纳和总结,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2.知识点讲解: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不等式的性质.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4.练巩固:通过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能力.5.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想,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制定了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特别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不等号方向的改变问题。
通过类比推理,让学生理解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并能够用数轴表示解集。
同时,加强“去分母”和“化系数为1”这两个步骤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不等式问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0b01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2.png)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通用10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感受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必要性;3、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二、学习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问题情境: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 cm,b长3 cm。
如果再找一根木条。
,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的长度有什么要求?如果设木条长x cm,那么x仅有小于两边之和还不够,仅有大于两边之差也不行,必须同时满足x10+3和x10—3。
类似于方程组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记法。
探究新知:解下列不等式组解:解不等式(1),得x1,解不等式(2),得x—4。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如图: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是x1巩固新知:P140,1,P141,1归纳总结:不等式解集取值法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取中,矛盾无解。
若ab:①当时,•则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②当时,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③当时,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④当时,不等式组。
作业:1、P141,22、解不等式组:(1);(2)(3);(4)3、若不等式组无解,求m的取值范围。
4、解不等式组,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5、解不等式组:(1);(2)6、解不等式:(1);(2)7、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D、8、若方程组的解是负数,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无解9、若,则x为()A、B、C、或 D、10、已知方程组的解为负数,求m的取值范围。
2.4一元一次不等式-积分问题(教案)
![2.4一元一次不等式-积分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5e3b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9.png)
一、教学内容
《2.4一元一次不等式-积分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不等式的性质与图像表示;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3)不等式与积分问题的联系;
(4)实际应用:线性规划问题初步。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成果,这不仅仅是对他们努力的一种认可,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学生们通过听取其他小组的解法和思路,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最后,我也意识到,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中取得进步。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工具。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不等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的不等式。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优化问题、决策问题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积分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确定积分的范围。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不等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不等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883e3caa32d7375a517809b.png)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一元一次不等式》
称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二
课时,学习任务分析: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
种机会和选择,需要在不等关系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决
策,因此树立不等观念,依据不等式现象的特点,解决
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又是义务教育 教材分析
班的一段生活视频事例,结合视频情境解决生活中的这 个问题。(请看视频)师生互相交流,经历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 在,激发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6、拓展与创新: 由于课堂进行了一段时间,学生将进入视觉和思维的疲 劳期,为此屏幕上出现用小橡胶棒摆正方形的数学游 戏,通过老师富有激情的讲述,同学们将插上想像的翅 膀,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自由的翱翔,充分体验学习数学 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再因势利导升华本节内容,让学 生联系我们以前做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谁能用我们这 节课所学的不等式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最多就能摆 六个正方形,进而推广到由特殊到一般。 7、反思与作业 从知识能力,情感体验各个方面畅谈不等式应用这节课 心得体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 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抓住不等式应用问题中的关键字 眼,体验成功的快乐。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41c08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a.png)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求解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和一元一次方程,他们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概念和解法。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2.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和求解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不等式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37baf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7.png)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应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解方程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可能会受到方程的解法的影响,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应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应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不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不等式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8b663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0.png)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2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熟悉的列代数式入手,既复旧知又巧妙地引入了新知。
由代数式到单项式,这是一种下位研究,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它的解集;难点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研究过代数式和单项式的概念,具备一定的代数基础,但对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还不熟悉。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用具教学:探究法讲解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研究教学用具:数轴、黑板、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复引入】复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探索新知】观察不等式的共同特征,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练】通过例题,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归纳总结】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注意事项。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单项式。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如果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1) 1000 是单项式,系数为 1000,次数为 0.2) a5 是单项式,系数为 1,次数为 5.3) r2 不是单项式,因为乘法中有两个不同的变量 r 和 2.4) x+1 不是单项式,因为它包含两个不同的项 x 和 1.5) a3b 是单项式,系数为1,次数为 4.6) ba2c 是单项式,系数为1,次数为 4.7) 1122xy2 不是单项式,因为它包含两个不同的项 1122 和 xy2.8) x 不是单项式,因为它包含一个未知数 x 和一个乘法符号。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精选9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333f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3.png)
作者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的内容,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相关的内容。
篇1: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教学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识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某学校计划购实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如果你是校长,你该怎么考虑,如何选择?(多媒体展示商场购物情景)通过买电脑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需要数学。
探究新知1、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2、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3、我们先来考虑方案:设购买x台电脑,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问题1:如何列不等式?问题2:如何解这个不等式?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板书如下:解:设购买x台电脑,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则6000+6000(1-25%)(x-1)<6000(1-20%)x 去括号,得去括号,得:6000+4500x-45004<4800x移项且合并,得:-300x<1500不等式两边同除以-300,得:x<5答:购买5台以上电脑时,甲商场更优惠.4、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2)与方案(3),并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最后作适当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6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126e7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3.png)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6篇通过教案的内容是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教案是教师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2年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优秀教案
![2022年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806f6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e.png)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教案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是以后继续学习的根底,在本章中,我们己经从具体的实例中建立了不等式的概念,探索了不等式的根本性质,研究了不等式的根本性质,研究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集和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等。
为帮助同学们构建本章知识体系,现归纳总结如下:一、复习目标:1、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掌握不等式的三条根本性质,并会用它们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会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会利用不等式解决有关函数问题。
二、知识结构网络三、重点难点考点1、重点:不等式的根本性质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考点: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组〕的解集及在数轴上表示法,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的应用。
四、知识点梳理1、不等式〔组〕有关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0,或a一b2、(1)b,c>d,那么a十c>b十d〔同向不等式相加〕(2)假设a>b,cb一d〔异向不等式相减〕(3)假设a>b>0,c>d>0,ac>bd(4)假设a>b>0,0b>0,n为正整数,那么(5)假设a>b>0,n为不小于2的整数那么(6)假设a>b>0,那么3、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要注意把系数化为1时,如果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解不等式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解题步骤。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1)注意设未知数的方法,找出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抽象出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后,要注意验证解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不等式【本节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的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本节课在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初步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结合一些实际问题,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进一步掌握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2、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学情分析】从学生知识上看,学生已经学过不等式的性质,并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简单的变形,,前面还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接下来的任务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简单应用,并体会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的异同.【课时安排】4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3.通过观察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对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让学生自己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4.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填空(1)若x —7>26,则x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2)若3x<2x+1,则x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3)若23x >50,则x__ 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 (4)若-4x ≤12,则x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答案:1)x>33,不等式性质1;2)x<1,不等式性质1;3)x>75,不等式性质2;4)x ≥-3;不等式性质3设计意图 :设置此问题情境一是为了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二是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解不等式的过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 解下列方程:① 3(1-x)=2(x+9) ②=+22x 312-x , 答案:①x=-3;②x=8设计意图:由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在诸多方面都有联系,因此,教学时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为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应内容做好铺垫,通过仿同求异对比来学习,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二、引导探究师: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第1题中的四个不等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是一次.师:还有吗生: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师:像这样的不等式我们把他叫什么不等式生:一元一次不等式.师:谁能尝试总结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生: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判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条件有三个,即未知数的个数是1,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同学们看大屏幕请判断一下,下面的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吗(1)≥21 (2)6+4x>240 (3)x<4 (4)2/x + 5>7生:(1)(2)(3)中的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4)不是.因为2/x是分式而不是整式.师:想一想,在前面的几节课中,你列出了那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试举两例,并与同伴交流.设计意图:这样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不等式的形成过程,并从具体事例上都能去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模式,并在练习中得以加强.其次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不等式.三、自主学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例:解不等式3-x<2x+6先自主尝试探索,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看看哪个小组能自己解出这个不等式来,并且根据解的过程,你们能不能自己总结出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去探讨去思考,之后,找组代表起来说各小组研究出来的解题方法)设计意图:这样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并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一小组汇报: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做.解: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x,得3-x+x<2x+6+x合并同类项,得3<3x+6两边都加上-6,得3-6<3x+6-6合并同类项,得-3<3x两边都除以3,得-1<x,即x>-1另一小组汇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进行按照刚才方法解完以后,我们看出第一步两边都加上x实质上就相当于把x 改变符号后从左边移到右边,也就是解方程中的移项.同样,两边都加上-6这一步,实质也是移项第三步两边同除以3就相当于解方程中的系数划一.于是,我们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整理了解题过程.提出问题:现在哪个同学能起来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猜想一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回答:如果有分母应先去分母,再去括号,然后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成1. 设计意图:这样设置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自己得出不等式的解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有益的.现在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试着来解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 (1)2(1+x)<3 (2)22123x x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解:(1)去括号,得 2+2x<3, (2)去分母,得3(2+x)≥2(2x-1)移项,得2x<3-2, 去括号,得 6+3x ≥4x-2合并同类项,得2x<1, 移项,得3x-4x ≥-2-6系数化为1,得x<12 合并同类项 -x ≥-8 系数化为1,得x ≤8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注:找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并根据板演情况进行点评,规范步骤.)设计意图:通过此题是学生巩固自主探索得到的新知,并对解方程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中的区别进行总结:系数划一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正数不等号不变,不等式两边同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变.四、运用新知 形成能力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1)5x+15>4x-1 (2) 2(x+5)>3(x-5)(3)352x 71-x +< (4) 145-2x 61x +≥+ 答案:(1)x>-16;(2)x<25;(3)x>3811-;(4)x 54≤ 2.合作交流下面是小明同学解不等式 的过程: 解:去分母,得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两边都除以–2,得他的解法有错误吗如果有错误,请你指出错在哪里答案:有错,去分母时,1漏乘最简公分母.设计意图:设置此环节,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在练习中继续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五、感悟与收获5132x x +-<+22x -<-1x <532122x x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与感想 还有什么地方存在疑问(注:学生的回答不唯一,可以从多方面去阐述,也可以提出自己还不懂得问题,鼓励其他同学予以解答)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回顾,对本节课内容及时总结、整理,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以致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六、布置作业:习题 1【目标检测】1.解不等式:3x -1 > 2(2-5x ) 125164y y +--≥ 2.不等式3(x -2)≤x +4的非负整数解有几个( )A. 4B. 5C. 6D. 无数个答案:1、x>513;y 54≤ 2、C 【板书设计】【反思与评价】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拓展资料】用不等式判断一类杠杆失衡问题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 1L 1=F 2L 2,如图1所示,若F 1L 1≠F 2L 2,则杠杆不平衡,当F 1L 1>F 2L 2时,B 点上升A 点下降;当F 2L 2>F 1L 1时,则A 点上升B 点下降,也就是杠杆会向着力和力臂乘积大的那个力的方向转动.根据这一道理,用不等式判断杠杆失衡问题既快速又准确.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 解法:1(1):2(1+x)<3(2) 31-2x 22≥+x 学生板演专用 步骤:例1如图2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杠杆AB,在两端A、B处有竖直向下的力F1和F2作用时,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使F1、F2同时减小4牛的力,则杠杆不再平衡,A端被抬起,B端下降,由此可知杠杆的支点位置 [ ](A)在AB的中点处(B)在靠近杠杆A端处(C)在靠近杠杆B端处(D)无法判断分析:设此杠杆的支点为O,由于处于平衡状态,F1·OA=F2·OB,F1、F2同时减小4牛的力后,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1-4)·OA,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F2-4)·OB,根据A 端被抬起,B端下降,有(F1-4)·OA<(F2-4)·OB,即OB<OA,靠近杠杆B端,故选C.例2如图3,已知OA∶OB=2∶3,在杠杆A、B两端各挂上一袋细沙甲和乙,这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在甲、乙细沙袋上扎个小孔,使每秒流出细沙质量相等,经3秒钟后其杠杆将 [ ](A)还保持平衡(B)不平衡,B端下沉(C)不平衡,A端下沉分析:当杠杆平衡时,有G甲·OA=G乙·OB,由于甲、乙两沙袋每秒钟流出的细沙质量相等,则3秒钟流出的细沙的重力也相等.设流出的细沙重力均为G,由于OA·G漏﹤OB·G漏,所以(G甲-G漏) ·OA>(G乙-G漏) ·OB,A端下沉,故选C.例3如图4所示,杠杆上挂着7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恰好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的两端再同时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A)右端向下倾斜(B)左端向下倾斜(C)仍保持平衡分析:设左端力臂为L1,右端力臂为L2,每个砝码重为G,杠杆平衡时4L1G=3L2G,由于L1<L2,有L1G<L2G,在杠杆的两端再同时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后,4L1G+L1G<3L2G+L2G,右端向下倾斜,故选A.例4如图5所示,杠杆两端悬挂A、B两物体时,杠杆正好平衡.如果A、B两物体的重力比原来增加了10牛,要使杠杆平衡,杠杆的支点应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位置不变分析:杠杆平衡时,G a·OA=G b·OB,由于OA>OB,当A、B两物体的重力比原来增加了10牛时,100A>100B,则G a·OA+10OA>G b·OB+10OB,所以A会下降,B会上升,要使杠杆平衡,杠杆的支点应向左移动,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