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离富集习题及其答案

合集下载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习题及答案.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习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1、用均匀分配法重结晶BaSO 4(常量组分)和PbSO 4(微量组分),每结晶一次,使BaSO 4析出一半。

已知结晶系数为10,当经10次重结晶时,结晶出的常量组分为原来的百分数[由ny )21(=公式得出]是 A 、6.9761 B 、10241C 、2441D 、66.9712、用非均匀分配法对PbCrO 4(常量组分)和BaCrO 4(微量组分)进行重结晶,每结晶一次,使PbCrO 4析出一半。

已知结晶系数为10,当经10次重结晶时,微量组分析出的百分数[由nx )211(λ-=公式得出]是A 、95.1%B 、85.1%C 、90.1%D 、75.1%3、含0.010gFe 3+的强酸溶液,用乙醚萃取时,已知其分配比为99,则等体积萃取一次后,水相中残存Fe 3+量为A 、0.10mgB 、0.010mgC 、1.0mgD 、1.01mg4、萃取过程的本质可表述为A 、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过程B 、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C 、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 、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过程5、用等体积萃取要求进行两次萃取后,其萃取率大于95%,则其分配比必须大于A 、10B 、7C 、3.5D 、26、移取25.00mL 含0.125g I 2的KI 溶液,用25.00mLCCl 4萃取。

平衡后测得水相中含0.00500g I 2,则萃取两次的萃取率是A 、99.8%B 、99.0%C 、98.6%D 、98.0% 7、属阳离子交换树脂是A 、RNH 3OHB 、RNH 2CH 3OHC 、ROHD 、RN(CH 3)3OH8、根据离子的水化规律,判断含Mg 2+,Ca 2+,Ba 2+,Sr 2+离子混合液流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最先流出的离子是A 、Ba 2+B 、Mg 2+C 、Sr 2+D 、Ca 2+二、填空题1、离子交换法用于Fe 3+、Al 3+的分离时,先用盐酸处理溶液,使Fe 3+、Al 3+分别以____________形态存在。

《元素的定量分离富集方法》习题及思考题

《元素的定量分离富集方法》习题及思考题

《元素的定量分离富集方法》习题及思考题绪论1.在分析化学和化工生产中为什么经常需要采用分离富集的方法和技术?2.何谓回收因数、回收率、分离因数、富集因数?第一章 沉淀分离法1.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研讨沉淀分离法的机理(沉淀原理及沉淀条件)。

2.分析化学中有哪些主要的沉淀分离方法?什么叫均匀沉淀?小体积沉淀?共沉淀?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些方法?采用无机共沉淀剂时,何谓多相载体?3.有机沉淀剂分离法中,请解释什么叫加重效应?什么叫平行类比反应?4.某试样溶液含Fe 3+、Al 3+、Ca 2+、Mg 2+、Mn 2+、Cr 3+、Cu 2+、Zn 2+等离子,加入NH 4Cl 和氨水使试液的pH 为8-9。

上述离子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或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5.含有钡和锶离子的溶液,其摩尔浓度分别为:[Ba 2+]=0.0003,[Sr 2+]=1。

当逐渐加入K 2CrO 4溶液时,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将是什么沉淀?(已知4SPBaCrO K =1.2×10-10,4SPSrCrO K =2.2×10-5)6.设试液中[Fe 3+]=0.01mol/L ,求刚开始生成Fe(OH)3沉淀的最低pH 值和Fe(OH)3沉淀完全的最低pH 值。

为使Fe(OH)3沉淀完全,应该控制的pH 值是多少?已知:①pH=14-pM n1pK n 1SP②3)OH (SPFe K =3.8×10-38③设[Fe 3+]的残留浓度为10-5mol/L ,即可认为沉淀完全。

7.称取0.1809克NaCl 和NaBr 的混合物,经AgNO 3溶液处理后得到0.3715克沉淀。

试计算混合物中NaCl 和NaBr 的重量。

(M NaCl =58.44,M NaBr =102.9,M AgCl =143.32,M AgBr =187.78)第二章 溶剂萃取分离法1.溶剂萃取过程的本质是什么?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来研讨溶剂萃取分离的机理(对萃取平衡及达到平衡的速度的研讨)2.分配系数与分配比有何不同?何谓分离系数?3.为什么溶液的酸度会影响螯合物的萃取并且有时可利用控制pH 值而达到选择性地萃取的目的?4.何谓半萃pH 值(pH 1/2)?为什么说pH 1/2在萃取分离上有重要意义?5.采用萃取分离时,什么情况下需要加入盐析剂?为什么加入盐析剂可以提高分配比?6.用50亳升甲基异丁基酮(MIBK )从100毫升含H 2SO 4-KI 介质的水相中萃取痕量元素镉的碘化物络合物。

分析化学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课后答案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课后答案1.试说明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各种组分,当进行测定时常常彼此发生干扰。

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甚至无法进行测定,为了消除干扰,较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并不能消除干扰,因此必须把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

所以,定量分离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何谓回收率?在回收工作中对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回收率是用来表示分离效果的物理量,回收率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一般要求R A>90~95%即可。

3.何谓分离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分离率的要求如何?答: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用表示S B/A,S B/A越小,则R B越小,则A与B之间的分离就越完全,干扰就消除的越彻底。

通常,对常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在0.1%以下;但对微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则要求分离率小于10-4%。

4.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答:优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作用比较完全,而且得到的沉淀较纯净。

沉淀通过灼烧即可除去沉淀剂而留下待测定的元素。

5.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二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答:分配系数:是表示在萃取过程中,物质进入有机溶剂的相对大小。

分配比:是该物质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浓度之和与在水中各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的比值,表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当溶质在两相中仅存在一种形态时,二者相等。

6.为什么在进行螯合物萃取时控制溶液的酸度十分重要?答:在萃取过程中,溶液的酸度越小,则被萃取的物质分配比越大,越有利于萃取,但酸度过低则可能引起金属离子的水解,或其他干扰反应发生,应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控制适宜的酸度。

7.解释下列各概念:交联度,交换容量,比移值。

答:交联度:在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连接而成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交联。

分离富集作业

分离富集作业

1.简述分离的重要性及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趋势。

(500字以上,5—10篇文献)
2.什么是回收率、分离因数?分离时对常量组分和痕量组分的回收率、分离因数要求如何P7
3.常用的控制溶液PH的方法有哪些?
4.临界过饱和度的概念
5.均相沉淀法原理的概念
6.共沉淀分离法的概念
7.表面吸附共沉淀痕量组分的选择性服从哪些经验规律
8.典型的混晶的概念
9.某有机酸在乙醚与水中的分配比是 2.50,将5.00g溶于100ml水中形成水溶液
(1)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乙醚用量20ml
(2)用60ml乙醚萃取1次
试分别计算残留在水相中酸的克数
10.课本152页,第4,9题。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

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一、选择题1.用PbS作共沉淀载体,可从海水中富集金。

现配制了每升含0.2μg Au3+的溶液10 L, 加入足量的Pb2+,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2S,经处理测得1.7μg Au。

此方法的回收率为( )A、80%B、85%C、90%D、95%2.含有Ca2+、Zn2+、Fe3+混合离了的酸性溶液,若以Fe(OH)3形式分离Fe3+,应选用的试剂是( )A.浓NH3水B.稀NH3水C.NH3-NH4Cl D.NaOH3.用NH3-NH4Cl沉淀Fe3+,使它与Mg2+分离,为分离完全,应使( )A.NH4Cl浓度小一些,NH3浓度大一些B.NH4Cl浓度大一些,NH3浓度小一些C.NH4Cl、NH3浓度均大一些D.NH4Cl 、NH3浓度均小一些4.为使Fe3+、Al3+、与Ca2+、Mg2+分离,应选用( )A.NaOH B.NH3-NH4Cl C.Na2O2D.(NH4)2CO35.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是( )A.Pb2+-Al3+ B.Pb2+-Co2+ C.Pb2+-Zn2+ D.Pb2+-Cr3+6.下列各组混合溶液,能用pH≈9的氨性缓冲溶液分离的是( )A.Ag+-Co2+ B.Fe2+-Mg2+ C.Ag+-Mg2+ D.Cd2+-Cr3+7.含量为10.00mg的Fe3+试液,在浓HCl中用等体积的乙醚萃取,已知Fe3+-乙醚萃取体系的分配比为99,当用等体积的乙醚2次萃取后,残留于水中的Fe3+的量(mg)为( )A.1.0 B.0.10 C.0.010 D.0.00108.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H3OH B.RCOOH C.RNH2CH3OH D.RN(CH3)3OH9.下列树脂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H3OH B.ROH C.RSO3H D.RCOOH10.下列各类树脂中,最易与H+起交换作用的是( )A.R=NH2+Cl-B.RONa C.RSO3Na D.RCOONa11.萃取的本质可表述为A.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过程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C.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将物质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的过程12.水溶液中的Ni2+之所以能被丁二酮肟-CHCl3萃取,是因为在萃取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A.Ni2+形成了离子缔合物B.溶液酸度降低了C.Ni2+形成的产物的质量增大了D.Ni2+形成的产物中引入了疏水基团13.在pH=2.0,EDTA存在下,用双硫腙-CHCl3萃取Ag+。

分离与富集题库

分离与富集题库

题库名称:生物分离技术一、名词解释8.萃取过程: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9.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10.反渗析:当外加压力大于渗透压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

13.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17.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多孔介质)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由于亲和力差异),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20.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22.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状态超过气液共存时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下物质特有的点——临界点后的流体。

23.临界胶团浓度:将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相中能形成反胶团的最小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它与表面活性剂种类有关。

24.反渗透:在只有溶剂能通过的渗透膜的两侧,形成大于渗透压的压力差,就可以使溶剂发生倒流,使溶液达到浓缩的效果,这种操作成为反渗透。

25.乳化液膜系统:乳化液膜系统由膜相、外相和内相三相组成,膜相由烷烃物质组成,最常见的外相是水相,内相一般是微水滴。

26.树脂工作交换容量:单位质量干树脂或单位体积湿树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毫摩尔数称为树脂交换容量,在充填柱上操作达到漏出点时,树脂所吸附的量称为树脂工作交换容量。

27.色谱阻滞因数:溶质在色谱柱(纸、板)中的移动速率与流动相移动速率之比称为阻滞因数,以Rf表示。

28.胶团: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地向内聚集而成的,内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仅为纳米级的集合型胶体。

物质分离与富集练习题

物质分离与富集练习题

物质分离与富集练习题物质分离与富集练习题一、选择题1、微量分析中,分离因素要达到()A. 10-6B. 10-7C. 10-5D. 10-42、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样本作为原始试样,所采试样应具有高度的( )A. 代表性B. 一致性C. 特殊性D. 以上都不对3、常量分析中,分离因素要达到( )A. 0.1B. 0.01C. 0.001D. 0.00014、现有Pb2+-Al3+混合液,可将它们分离的沉淀剂是( )A. 过量NaOH溶液B. pH=9的氨缓冲液C. 稀H2SO4溶液5、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是( )A. Pb2+- Al3+B. Pb2+- Co2+C. Pb2+- Zn2+D.Pb2+- Cr3+6、在萃取分离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称为()A.浓度比B.萃取率C. 萃取回收率D. 分配系数7、当萃取体系的相比R= V w/V o=2,D=100时,萃取百分率E(%)为 ( )A. 33.33B. 83.3C. 98.0D. 99.88、用氨水分离Fe3+、Al3+、Ca2+、Mg2+、Cu2+、Zn2+时,( )A. Fe3+,Al3+,Ca2+,Mg2+被沉淀,Cu2+Zn2+留在溶液中B. Fe3+,Al3+被沉淀,Ca2+,Mg2+,Cu2+,Zn2+留在溶液中C. Ca2+,Mg2+被沉淀,Fe3+,Al3+,Cu2+,Zn2+留在溶液中D. Cu2+,Zn2+被沉淀,Fe3+,Al3+,Ca2+,Mg2+留在溶液中9、现有含Al3+样品溶液100mL,欲每次用20mL的乙酰丙酮萃取,已知分配比为10,为使萃取率大于95%,应至少萃取( )A. 4 次B. 3 次C. 2 次D. 1 次10、液-液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A. Ksp不同B. 溶解度不同C. 分配系数不同D. 存在形式不同11、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中常用的沉淀剂有( )A. NaOH; NH3?H2OB. Ca(OH)2C. Ba(OH)2D. Mg(OH)212、离子交换的亲和力是指()A. 离子在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力B. 离子在交换树脂上的交换能力C. 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的选择性D. 离子交换树脂对水分子的作用力13、属阳离子交换树脂是( )A. RNH3OHB. RNH2CH3OHC. ROHD. RN(CH3)3OH.14、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决定于树脂的( )A. 酸碱性B. 网状结构C. 分子量大小D. 活性基团的数目15、将离子交换树脂装在玻璃柱中,用一定pH的水溶液淋洗,哪组流出顺序正确?()A.Na+、Li +、Ca2+、Fe3+B.Fe 3+、Ca 2+、Na + 、Li +C.Li + 、Na +、Ca 2+、Fe 3+D.Fe 3+、Ca 2+ 、Li + 、Na +16、用纸色谱法分离A、B混合组分得R f(A)=0.40 ,R f(B)=0.60。

十三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思考题答案1.如果试液中含有...

十三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思考题答案1.如果试液中含有...

0十三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思考题答案1.如果试液中含有Fe3+、Al3+、Ca2+、Mg2+、Mn2+、Cr3+、Cu2+ 和Zn2+ 等离子,加入NH4Cl和氨水缓冲溶液,控制pH为9.0左右,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答:加入氨性缓冲溶液后,Ca2+ 和Mg2+ 以游离离子形式,Cu2+和Zn2+分别形成Cu(NH3)42+、Zn(NH3)42+存在于溶液中;Fe3+、Al3+、Mn2+、Cr3+ 等离子分别形成氢氧化物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基本完全。

2.为什么难溶化合物的悬浊液可用来控制溶液的pH值?试以MgO悬浊液为例说明之。

答:MgO在水中具有下列平衡:MgO + H2O = Mg(OH)2≒ Mg2+ + 2O H-[Mg2+][ OH- ]2 = K sp[ OH-] = (K sp / [Mg2+] )1/2[ OH-]与[Mg2+]的平方根成反比。

当加MgO悬浊液于酸性溶液中,MgO溶解而使[Mg2+]达一定值时,溶液的pH就为一定的数值。

例如[Mg2+] = 0.1mol·L-1时,[ OH-] =(1.8 ×10-11/0.1)1/2 = 1.34 ×10-5(mol·L-1 )pH ≈ 9.0而且当[Mg2+]改变时,pH的改变极其缓慢。

一般讲,利用MgO悬浊液可控制溶液pH为8.5~9.5。

3.形成鳌合物的有机沉淀剂和形成缔合物的有机沉淀剂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各举例说明之。

答:形成鳌合物的有机沉淀剂的特点:①常具有下列官能团:-COOH、-OH、=NOH、-SH、-SO3H等,这些官能团中的H+ 可被金属离子置换。

同时在沉淀剂中还含有另一些官能团,其具有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官能团,即在一分子有机沉淀剂中具有不止一个可键合的原子。

因而这种沉淀剂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具有五元环或六元环的鳌合物或内络盐。

分离与富集复习题

分离与富集复习题

复习题1、AOT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学名是丁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

(1)将50mmol ·dm -3的AOT 水溶液与异辛烷以1∶2的体积比混合后,AOT 在异辛烷(有机相)中形成胶束萃取体系,请画出在有机相里形成的胶束模型。

(2)利用上述AOT 胶束体系,可通过萃取法分离蛋白质。

现有一水溶液,含有下列蛋白质:序号 蛋白质 分子量 等电点pIA 溶菌酶 14500 11.1B 核糖核酸酶 13700 7.8C α-淀粉酶 24000 4.7D 胰蛋白酶 23800 0.5调节溶液0.5<pH<4.7,研究结果发现只有三种蛋白质被萃取到胶束中去,请写出它们的序号。

(3)设计一最少步骤的分离框图,最终三种被分离的蛋白质均在水相中,将蛋白质序号逐步填入下述方框,带箭头的横线填写分离条件(如pH 范围)。

O 代表含胶束体系的有机相,W 代表水相。

2、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分离方法相比,泡沫吸附分离有什么特点?3、试阐述反胶团萃取的可能的萃取和反萃原理。

4、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对树脂的性质有什么影响?5、试说明电渗析的极化现象。

它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止?6、离子交换树脂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阐述树脂处理的一般手续。

7、请画出液膜分离法中同向迁移机理简图,并简述同向迁移机理步骤和结果。

8、在双水相萃取和反相微胶团萃取中,为什么不会引起生物物质的失活问题。

9、试阐述下列各类中性含磷萃取剂的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RO)3PO 、R(RO)2PO 、R 2(RO)PO 、R 3PO 。

10、试分析比较生化法、溶剂萃取法和液膜分离在含酚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特点、应用范围,其中溶剂萃取法和液膜分离请举例简述。

CM。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习题及答案.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习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1、用均匀分配法重结晶BaSO 4(常量组分)和PbSO 4(微量组分),每结晶一次,使BaSO 4析出一半。

已知结晶系数为10,当经10次重结晶时,结晶出的常量组分为原来的百分数[由ny )21(=公式得出]是 A 、6.9761 B 、10241C 、2441D 、66.9712、用非均匀分配法对PbCrO 4(常量组分)和BaCrO 4(微量组分)进行重结晶,每结晶一次,使PbCrO 4析出一半。

已知结晶系数为10,当经10次重结晶时,微量组分析出的百分数[由nx )211(λ-=公式得出]是A 、95.1%B 、85.1%C 、90.1%D 、75.1%3、含0.010gFe 3+的强酸溶液,用乙醚萃取时,已知其分配比为99,则等体积萃取一次后,水相中残存Fe 3+量为A 、0.10mgB 、0.010mgC 、1.0mgD 、1.01mg4、萃取过程的本质可表述为A 、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过程B 、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C 、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 、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过程5、用等体积萃取要求进行两次萃取后,其萃取率大于95%,则其分配比必须大于A 、10B 、7C 、3.5D 、26、移取25.00mL 含0.125g I 2的KI 溶液,用25.00mLCCl 4萃取。

平衡后测得水相中含0.00500g I 2,则萃取两次的萃取率是A 、99.8%B 、99.0%C 、98.6%D 、98.0% 7、属阳离子交换树脂是A 、RNH 3OHB 、RNH 2CH 3OHC 、ROHD 、RN(CH 3)3OH8、根据离子的水化规律,判断含Mg 2+,Ca 2+,Ba 2+,Sr 2+离子混合液流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最先流出的离子是A 、Ba 2+B 、Mg 2+C 、Sr 2+D 、Ca 2+二、填空题1、离子交换法用于Fe 3+、Al 3+的分离时,先用盐酸处理溶液,使Fe 3+、Al 3+分别以____________形态存在。

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习题一、选择题

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习题一、选择题

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习题一、选择题1.用PbS 作共沉淀载体,可从海水中富集金。

现配制了每升含0.2µg Au 3+的溶液10L ,加入足量的Pb 2+,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 2S,经处理测得1.7µg Au 。

此方法的回收率为()。

A.80%B.85%C.90%D.95%2.现有Pb 2+-Al 3+混合液,可将它们分离的沉淀剂是()。

A.过量NaOH 溶液B.pH=9的氨缓冲液C.稀H 2SO 4溶液D.pH ≈9的(NH 4)2S 溶液3.在有过量I -时,碘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I 3-,亦有少量I 2,而被有机溶剂萃取的是I 2,则分配比D 可表示成()。

A.D =2有2水[I ][I ] B.D =2水2有[I ][I ] C.D =2[I ]+2有-3水水[I ][I ] D.D=2[I ]-32水水有[I ]+[I ]4.Fe 3+在某有机相与水相的分配比是99,今有含10mg Fe 3+的水溶液,若用等体积该有机溶剂萃取2次,则水相中剩余Fe 3+的质量是()。

A.0.03mgB.0.01mgC.0.003mgD.0.001mg 5以下离子交换树脂属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 —NH 3OHB.RNH 2CH 3OHC.ROHD.R —N(CH 3)3OH6.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大小是指()。

A.聚苯乙烯含量大小B.二乙烯苯含量大小C.磺酸基团多少D.羧基基团多少7.用纸色谱法分离Fe 3+、Cu 2+、Co 2+,以丙酮-正丁醇-浓HCl 为展开剂。

若展开剂的前沿与原点的距离为13cm ,而Co 2+斑点中心与原点的距离为5.2cm ,则Co 2+的比移值(R f )为()。

A.0.63B.0.54C.0.40D.0.368.大量Fe 3+存在会对微量Cu 2+的测定有干扰,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案是()。

A.用沉淀法(如NH 3-NH 4Cl)分离除去Fe 3+B.用沉淀法(如KI)分离出Cu 2+C.用萃取法(如乙醚)分离除去Fe 3+D.用萃取法分离出Cu 2+9.0.020mol ·L -1Fe 2+溶液,加NaOH 进行沉淀时,要使其沉淀达99.99%以上。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课后习题(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课后习题(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课后习题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一)思考题1.在分析化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离富集?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1)进行分离富集的原因在定量分析时,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的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

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2)常量和微量组分回收率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分离时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

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常用哪些方法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

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的方法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

常用的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有:(1)氢氧化钠法: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以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存在于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如在NaOH溶液中,可使Al3+形成偏铝酸根而与氢氧化铁沉淀分离。

(2)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金属离子分离。

如Cu2+与Fe3+的分离,用氨水-铵盐控制溶液pH在8~10之间时,Cu2+会形成氨络离子存在于溶液中,而Fe3+则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3)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 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Ⅳ)等的分离。

(4)ZnO悬浊液法: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定量沉淀pH6以下能沉淀完全的金属离子。

3.某矿样溶液含有Fe3+,Al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l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分离是否完全?答:(1)加入NH4Cl和氨水后,Fe3+、Al3+和Cr3+分别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存在于沉淀中,Ca2+、Mg2+以游离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Cu2+和Zn2+分别形成Cu(NH)42+和Zn(NH)42+存在于溶液中。

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

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2.3.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方法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富集<0.1;浓缩0.1-0.9;纯化>0.9。

5.回收因子、分离因子和富集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被分离物质在分离过程中损失量的多少,某组分的回收程度,用回收率来表示。

(2A SA,B ≈(3第二章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2.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吸附剂表面时,某吸附等温线可以由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得到。

试分析吸附物质的吸附平衡常数K与该气体物质在气相的分压p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近似为直线。

答:溶质吸附量q 与溶质气体分压p 的关系可以用朗格缪尔吸附方程表示:p K p K q q A A +=1max ,式中qmax 为溶质在固相表面以单分子层覆盖的最大容量;KA 为溶质的吸附平衡常数。

在低压时,p K q q p K A A max 1=,《。

第三章 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1.相比可2.在无流和有流情况下,溶质分子的迁移分别用什么公式描述?对公式的物理意义做简单的阐述。

答:无流时:22dx c d D dx dc Y dt dc +-=,有流时:22)(dxx d D dx dc v Y dt dc +'+-= 物理意义:(参考费克第一定律物理意义的形式自己描述)3.费克扩散定律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特殊条件下溶质分子的迁移?答:费克第一定律dxdy A x J dx dc D J -=-=)(或,是假设溶质浓度c 在扩散方向上不随时间变化,其物理意义为:扩散系数一定时,单位时间扩散通过截面积的物质的量(mol )与浓度梯度成正比,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定量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定量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3/22)判断题
第35题
分离系数β越大,A、B两种物质的分离效果越好,所以β=10比β=0.001的分离效果要好。( )
A.正确
B.错误
上一题下一题
(4/22)判断题
第36题
在萃取分离中,只要分配比大,萃取效率就高。( )
A.正确
B.错误
上一题下一题
(5/22)判断题
第37题
在萃取分离法中,萃取两次比萃取一次的E要大得多,所以萃取的次数越多越好。( )
A.30mL,1次
B.lOmL,3次
C.5mL,6次
D.2mL,15次
上一题下一题
(13/32)单项选择题
第13题
气体或溶液中的某组分在固体或溶液表面层的浓度与它在气体或溶液内层的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为( )。
A.解吸作用
B.吸附作用
C.交换作用
D.扩散作用
上一题下一题
(14/32)单项选择题
第14题
具有下列活性基团的树脂,何种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A.Na+
B.Fe3+
C.Ce4+
D.H+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下一题
(2/32)单项选择题
第2题
纸色谱法的固定相是( )。
A.层析纸上游离的水
B.层析纸上的纤维素
C.层析纸上纤维素键合的水
D.层析纸上吸附的吸附剂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3/32)单项选择题
A.Sn4+
B.Pb2+
C.Zn2+
D.Al3+
上一题下一题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溶质A在有机相中的总量
溶质A的总量
= ×100%
coVo
coVo+cwVw
E= ×100%
D
D+(Vw/Vo)
4 萃取体系和萃取平衡
萃取平衡 萃取剂多为有机弱酸碱, 中性形式易疏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一元弱酸(HL)在两相中平衡有:
7 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
固相萃取:液-固分离 分离载体一般为硅氧基甲烷,颗粒直径40-80 mm
选适宜SPE管
加入样品溶液到载体
洗涤除去共存物
洗脱待分离物质
润湿载体
一般程序为:
固相微萃取技术 始于1992年,(加拿大的Janusz Pawliszyn)
8 超临界流体萃取
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气-固萃取 萃取剂: 超临界条件下的气体 粘度低,接近零的表面张力,比很多液体容易渗透固体颗粒,易于除去。
杂多酸萃取体系
c 溶剂化合物萃取体系
R2O>ROH>RCOOH>RCOOR'>RCOR'>RCHO
d 共价化合物萃取体系
在HCl溶液中乙醚萃取FeCl4-,乙醚与H+形成[(CH3CH2)2OH]+,它与FeCl4-形成缔合物[(CH3CH2)2OH]+·[FeCl4]-。在这里乙醚既是萃取剂又是萃取溶剂。如此的还有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等。含氧有机溶剂化合物成盐的能力大小为:
也有把该体系列入离子缔合萃取体系。
也叫简单分子萃取体系,如I2,Br2,GeCl4,OsO4等不带电荷,在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可为CCl4,C6H6等萃取
5 萃取条件的选择
a 萃取剂的选择 螯合物稳定,疏水性强,萃取率高
b 溶液的酸度 酸度影响萃取剂的离解,络合物的稳定性,金属离子的水解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b.利用形成混晶的共沉淀。
②有机共沉淀剂
a.利用胶体凝聚作用的共沉淀;
b.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共沉淀;
c.利用惰性共沉淀剂共沉淀。
3.生物大分子的沉淀分离和纯化
(1)盐析法
①用途
适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的分离。
②影响因素
2 / 3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等体积萃取时
b.分配比 D 一定时 体积比 V 水/V 有越小,萃取率 E 就越大。 ③萃取计算 萃取 n 次 (4)分离系数 2.重要的萃取体系 (1)金属螯合物萃取体系 螯合剂的阴离子能与待萃取的金属离子形成中性螯合物,带有较多的疏水基团。 ①金属螯合物的萃取平衡
5 / 3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 / 32
圣才电子书

三、溶剂萃取分离法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溶剂萃取分离法是指利用物质对水的亲疏性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1.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1)萃取过程的本质
萃取过程的本质是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
(2)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①A 以单一形体存在
蛋白质浓度、溶液的 pH、离子强度、温度的影响。 (2)有机溶剂沉淀法 ①沉淀机理 降低水的介电常数,导致具有表面水层的生物大分子脱水,相互聚集,最后析出。 ②用途 用于蛋白质和酶、多糖、核酸以及生物小分子的分离。 ③优缺点 a.优点:分辨能力比盐析法高,沉淀不用脱盐,易于过滤。 b.缺点: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容易引起变性失活,操作要求在低温下进行。 ④影响因素 有温度、试样浓度、pH、离子强度等。 (3)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①定义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是指有选择地使蛋白质、酶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变性沉淀,以达到分 离提纯的目的。 ②分类 a.热变性; b.选择性酸碱变性。 (4)等电点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 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第四版)习题及答案08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第四版)习题及答案08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八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 0.020mol.L-1Fe2+溶液,加NaOH溶液进行沉淀时,要使其沉淀达99.99%以上。

试问溶液中的pH至少应为多少?若考虑溶液中除剩余Fe2+外,尚有少量FeOH+(β=1×104),溶液的pH又至少应为多少?(已知K sp =8×10-16)解:(1)根据沉淀的溶度积规则,使Fe2+成为Fe(OH)2沉淀[Fe2+][OH-]2>Ksp所以[OH-]2>Ksp/[Fe2+]=8×10-16/0.020×(1-99.99%)[OH-]=2.0×10-5pOH=4.70 , pH=9.30(2)当溶液中有FeOH+形成时,根据Fe(OH)=1+β[OH-]此种情况下,溶液中的[Fe2+]为:[Fe2+]=0.020×(1-99.99%) Fe(OH)代入溶度积规则,故 [OH-]2=Ksp/[Fe2+]=8×10-16/0.020×(1-99.99%)Fe(OH)[OH-]=2.2×10-5pH=4.66,pH=9.332. 若以分子状态存在99%以上时可通过蒸馏分离完全,而允许误差以分子状态存在1%以下,试通过计算说明在什么酸度下可挥发分离甲酸与苯酚?解:查附录知,甲酸的Ka=1.8×10-14,苯酚的Ka=1.1×10-10,利用分布系数计算苯酚99%以上以分子状态存在时的pH值。

δ1==解得pH=7.96甲酸以分子状态存在在1%以下时对应的pH值δ2==解得pH=5.74答:在pH5.74~7.96的范围内科挥发分离甲酸和苯酚3. 某纯的二元有机酸H2A,制备为纯的钡盐,称取0.3460g 盐样,溶于100.0mL水中,将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并水洗,流出液以0.09960mol.L-1NaOH溶液20.20mL滴定至终点,求有机酸的摩尔质量。

分离富集思考题

分离富集思考题

第10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思考题解答】1. 在分析化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离富集?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

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

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常用哪些方法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

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

常用的沉淀剂有:a. 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 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 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 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 某矿样溶液含有等离子,加入NH4Cl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分离是否完全?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思考题答案1. 分析化学中,为何要进行分离富集如何评价分离效果答:将被测组分从复杂体系中分离出来后测定;把对测定有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将性质相近的组分相互分开;把微量或痕量的待测组分通过分离达到富集的目的,提高测定灵敏度。

用回收率(回收因子)和分离率(分离因子)评价分离效果。

2. 某水样溶液中含有Fe 3+、Al 3+、Ca 2+、Mn 2+、Mg 2+、Cr 3+、Zn 2+和Cu 2+等离子,加入NH4Cl 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如果加入NaOH 溶液呢答:加入NH4Cl-NH3缓冲液,pH 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

试液中Fe3+,A13+,Cr3+可以与Ca2+,Mg2+,Cu2+和Zn2+等离子完全分开,而Mn2+分离不完全。

3. 相对于无机共沉淀剂,有机共沉淀剂有何优点其进行共沉淀分离有哪些方式/答:与无机共沉淀剂相比,有机共沉淀剂可经灼烧而除去,被测组分则被留在残渣中,用适当的溶剂溶解后即可测定;有机共沉淀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体积也大,有利于微量组分的共沉淀;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表面吸附少,沉淀完全,沉淀较纯净,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

进行共沉淀分离的方式: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利用惰性共沉淀剂。

4. 试说明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物理意义,两者有何关系分配比与萃取率有何联系如何提高萃取率答:分配系数:是溶质在两相中型体相同组分的浓度比(严格说应为活度比)。

而分配比:是溶质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

在给定的温度下,KD 是一个常数。

但D 除了与KD 有关外,还与溶液酸度、溶质浓度等因素有关,它是一个条件常数。

D 与K D 的关系:w,HA o ,HA Dw,HA w o ,HA o w,HA o ,HA K ]HA []HA [c c D αα=αα==D 与E 的关系:%V /V D DE OW 100⨯+=提高萃取效率方法:增加有机溶剂量;增加分配比;少量多次萃取。

5. 何谓相似相溶原理它在液-液萃取和液相色谱中有何作用&答:“相似相溶”原则: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碱性物质易溶于酸性溶剂中,酸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剂。

6. 液-液萃取中产生乳浊液的原因是什么破乳的方法有哪些答:因振荡过于激烈,使一相在另一相中高度分散,形成乳浊液;或反应中形成某种微溶化合物,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相,以致在界面上出现沉淀,形成乳浊液。

一般通过采用增大萃取剂用量,加入电解质,改变溶液酸度,振荡不过于激烈等措施,使相应的乳浊液消失。

7. 用离子交换法分离两种酸(p K a分别为3和4)的混合试样,问:应选用何种类型的的离子交换树脂哪一种酸先被洗脱答:用阴离子交换树脂,p K a为4的酸先被洗脱。

8 对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柱,请预测下列离子用H+洗脱的顺序。

①Th4+,Na+,Ca2+,Al3+;②Li+,Na+,K+,Cs+。

答:①Na+>Ca2+>Al3+>Th4+②Li+> Na+>K+>Cs+9. 离子交换树脂按活性功能基团分类有哪些类型其交换能力与溶液pH有何关系什么是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和交换容量{答: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型(—SO3H),弱酸型(—COOH、—OH,pH越高,交换能力越大)。

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型(季铵基)、弱碱型(伯胺基等),pH越低,交换能力越大)。

交换容量是指每克干树脂能交换离子的物质的量(mmol),其大小取决于树脂网的结构上活性基团的数目。

交联剂在树脂单体总量中所占质量分数称为交联度。

10. 如用BaSO4重量分析法测定SO42-时,大量Fe3+会产生共沉淀,如何消除Fe3+干扰如用BaSO4重量分析法测定Ba2+时,大量PO43-会干扰,又如何消除答:测定SO42-时,Fe3+会产生共沉淀,可通过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除去Fe3+。

测定Ba2+时,PO43-有干扰,可通过Cl-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除去PO43-。

11. 样品在薄层色谱中展开,5 cm处有一斑点,则10 cm处的斑点是哪一个①R f加倍;②R f加倍不变;③样品移行距离加倍;④样品移行距离增加,但小于2倍;⑤样品移行距离增加,但大于2倍。

答:①③12. 已知某混合试样A 、B 、C 三组分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00、450、500,则三组分在液相色谱上的R f 值的大小顺序如何 答:R f (A)< R f (B)< R f (C)、习题及其答案1. 在HCl 介质中,用乙醚萃取Ga 离子时,分配比D =18,若萃取Ga 时V w = V o ,则Ga 的萃取率E 为多少 %7.94%10011818%100/0=⨯+=⨯+=V V D D E W2.有100 mL 含有I 2 10 mg 的水溶液,用90 mL CCl 4分别按照下列情况进行萃取:(1)全量一次萃取;(2)分三次萃取。

求萃取率各为多少结果说明了什么(D =85) 解:(1)mg V DV V m m W o W 13.010090851001001=+⨯⨯=+=!少量多次萃取,但萃取次数不易过多。

3. 含有OsO 4的 mL 水溶液,欲用CHCl 3进行萃取,要求萃取率达到%以上。

若每次使用的CHCl 3的体积为 mL ,则至少需要萃取多少次(D =) 解:%8.99%100010>⨯-=m m m E ∴1m m < 002.050101.195001<⎪⎭⎫ ⎝⎛+⨯=⎪⎪⎭⎫ ⎝⎛+=nnWo WV DV V m m `010100m m E m -=⨯%100.1310010-=⨯%98.7%=(2)330()V m m DV V =+水有水310010()8530100=⨯⨯+45.410mg -=⨯401010 5.41010010099.99%10m m E m ---⨯=⨯=⨯=%%4=n故至少应萃取4次才能达到题设要求4. 计算相比为、和4时,分配比D 分别等于、、10和50时的萃取率,并以E 为纵坐标,lg D 为横坐标,根据此图,归纳出相比和分配比对溶质萃取率的影响规律。

解:(1)75.0=OWV V D=时, %76.1175.01.01.0/0=+=+=V V D D E W 同理:D= 时,E=%D=10 时,E=% D=50 时,E=% (2)=OWV V D=时,E=% ;同理:D= 时,E=40%D=10 时,E=% D=50 时,E=% (3)=OWV V 4 D=时,E=% 同理:D= 时,E=20%D=10 时,E=% D=50 时,E=%】相比一定时,D 增大,E 增大;D 相同时,相比增大,E 减小。

5.从水溶液中萃取铜离子和钴离子,假定相比为1:3,单次萃取后,实测两相中金属离子浓度为[Cu]o = g ∙L -1,[Cu]w = g ∙L -1,[Co]o = g ∙L -1,[Co]w = g ∙L -1,试分别计算这两种金属离子的分配比、萃取率和分离系数,并判断此两种金属离子是否被定量分离。

解:对Cu 2+:D=w o C C =21.04.32= %79.99%10031%100/0=⨯+=⨯+=D D V V D DE W对Co 2+:D=47..0075.0=E=% βCu2+ /Co2+=++Co2Cu2D D =964<104故:两种金属离子不能被定量分离。

!6. 称取某R 4N +OH -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g ,置于锥型瓶中,加入 mol ∙L -1HCl -1100 mL 浸泡一昼夜。

用移液管吸取 mL, 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消耗 mL 。

计算此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

解:交换容量=.24201000.01002000.00.225100⨯⨯-⨯=⨯-NaOH NaOH HCl HCl V C V C =6 mol ∙g -17. 用8-羟基喹啉氯仿溶液于pH=时,从水溶液中萃取La 3+。

已知它在两相中的分配比D =43,今取含La 3+的水溶液(1 mg ∙mL -1) mL ,计算用萃取液 mL 一次萃取和用同量萃取液分两次萃取的萃取率。

解:已知 m 0=,V w =,V o =,D=43 用萃取液一次萃取时:mg V DV V m m W o W 89..0201043202001=+⨯⨯=+=%100010⨯-=m m m E =%"每次用萃取液连续萃取两次时:212010432020⎪⎭⎫ ⎝⎛+⨯⨯=m =%1002014.020⨯-=E =% 8. 某一弱酸的HA 的K a =2×10-5,它在某种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为,当水溶液的(1)pH=1;(2)pH=6时,分配比各为多少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萃取效率各为多少 解:(1) pH =1 时,δHA,0 =1 δHA,W=[][]+++H K H a≈1D===D K OHA,W HA,δδ —E=%1001⨯+D D=%(2) (1) pH =6 时,δHA,0 =1 δHA,W =[][]+++H K H a= D=K D 1048.0=E=%9. 今有两种性质相似的组分A 和B 。

用纸色谱分离时,它们的比移值分别为和。

欲使分离后两斑点中心间的距离为2 cm ,滤纸条应取用多长解:()()⎪⎪⎭⎪⎪⎬⎫====680500.l bR .la R B f A f →l ab -= 又b-a=2cm ∴ l>滤纸条至少为12cm 。

10. 称取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装入交换柱中,用NaCl 溶液冲洗,至流出液使甲基橙呈橙色为止。

收集全部洗出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以 mol ∙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mL ,计算树脂的交换容量。

解:用去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等于被交换到树脂上Na+的物质的量,也等于树脂上被交换下来的H+的物质的量。

GV C NaOHNaOH ⋅=交换容量/g)4.902(mmol 0.500024.510.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