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同具体 科学之间的关系,既反对以哲学代替具体科 学的“科学之科学”,也反对否定哲学对 具体科学的积极作用,使具体科学脱离哲学 的指导的错误倾向。
究对象说,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 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 世界关系的一船内容和晋遍形式。
就知识形态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 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各门具体知识是人们对世界 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哲学作为 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绪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泰勒斯
一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 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
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
– 历史上的哲学家对这两个方面都作出自己的 回答。
–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一般侧 重于本体论方面;
– 到近代和现代,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 术空前繁荣的推动下,哲学研究更多侧重于 认识论方面。
– 研究侧重点的变化,意味人类认识的发展和 深化。
哲学理论的差异和两大哲学派别的存在有 其深刻社会历史的、阶级根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 认识论根源。
– 列宁曾说过,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 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些曲线 中的任何片断、碎片都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 完整的直线。从认识论上看,唯心主义就是把 认识的某个特征、方面、部分加以片面夸大, 使其成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结果。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第二个方 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亦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思维 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 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范围,它所涉 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 实现等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 主义立场,或从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 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 学家是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哲学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并揭开了文明 序幕以后产生的。
发源于古希腊而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 与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 哲学传统。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 哲学虽然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但都普 遍地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基 本哲学形态。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首先,哲学依赖于 具体科学,具体科 学的进步推动着哲 学的发展。
其次,具体科学的 发展也离不开哲学 的指导。
亚里士多德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 和世界的关系的。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 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因为: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时,一 方面所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 另一ຫໍສະໝຸດ Baidu面又往往从自身出发看待世界,并依自 己的意愿和智慧去塑造外部事物,把自己的精 神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这就必然发生思维和存 在、精神和物质的矛盾以及二者谁决定谁的问 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 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方面。
世界的本质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对物质和精 神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理论体 系建立的基础和出发点,它规定着哲学的基 本性质,以及解决—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 因此。恩格斯把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哲学派别的唯—标准。
– 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哲学观点层 出不穷,形态各异,但所有理论无非属 于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凡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 意识或精神是第二性的,都属唯物主义 阵营;
– 凡是断言精神、意识对自然界来说是本 原的、第一性的,而物质是第二性的, 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这是划分哲学基 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思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 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两个最高范畴,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反映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 的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体 系都不能回避的,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 作出自己的回答。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物主义原理课件
目录1
绪 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录2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六章 社会发展过程及其动力 第七章认识的本质和结构 第八章 真理和价值 第九章人的本质、自由和全面发展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系统的,缺乏理论 论证和严密逻辑。
哲学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形式加以高度 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 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以总体方 式把握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当人们形成一定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 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 成为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 的基本原则,就是通常说的方法论。一般 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 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人们的世界观并不都是一样的。因为:
• 第一,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由于 实践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 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 和广度上也有所不同。
• 第二,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和在 社会生活中分工的不同,使得对社会发展、 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因而他们 的世界观也会有明显的区别。
当代西方某些学者认为哲学只应研究认识 论,本体论没有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不 容割裂的。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 出发点,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认识实际发 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 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
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当然,本体论 也不可能完全离开认识论。
究对象说,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 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 世界关系的一船内容和晋遍形式。
就知识形态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 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各门具体知识是人们对世界 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哲学作为 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绪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泰勒斯
一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 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
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
– 历史上的哲学家对这两个方面都作出自己的 回答。
–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一般侧 重于本体论方面;
– 到近代和现代,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 术空前繁荣的推动下,哲学研究更多侧重于 认识论方面。
– 研究侧重点的变化,意味人类认识的发展和 深化。
哲学理论的差异和两大哲学派别的存在有 其深刻社会历史的、阶级根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 认识论根源。
– 列宁曾说过,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 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些曲线 中的任何片断、碎片都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 完整的直线。从认识论上看,唯心主义就是把 认识的某个特征、方面、部分加以片面夸大, 使其成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结果。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第二个方 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亦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思维 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 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范围,它所涉 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 实现等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 主义立场,或从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 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 学家是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哲学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并揭开了文明 序幕以后产生的。
发源于古希腊而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 与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 哲学传统。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 哲学虽然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但都普 遍地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基 本哲学形态。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首先,哲学依赖于 具体科学,具体科 学的进步推动着哲 学的发展。
其次,具体科学的 发展也离不开哲学 的指导。
亚里士多德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 和世界的关系的。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 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因为: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时,一 方面所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 另一ຫໍສະໝຸດ Baidu面又往往从自身出发看待世界,并依自 己的意愿和智慧去塑造外部事物,把自己的精 神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这就必然发生思维和存 在、精神和物质的矛盾以及二者谁决定谁的问 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 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方面。
世界的本质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对物质和精 神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理论体 系建立的基础和出发点,它规定着哲学的基 本性质,以及解决—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 因此。恩格斯把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哲学派别的唯—标准。
– 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哲学观点层 出不穷,形态各异,但所有理论无非属 于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凡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 意识或精神是第二性的,都属唯物主义 阵营;
– 凡是断言精神、意识对自然界来说是本 原的、第一性的,而物质是第二性的, 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这是划分哲学基 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思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 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两个最高范畴,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反映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 的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体 系都不能回避的,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 作出自己的回答。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物主义原理课件
目录1
绪 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录2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六章 社会发展过程及其动力 第七章认识的本质和结构 第八章 真理和价值 第九章人的本质、自由和全面发展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系统的,缺乏理论 论证和严密逻辑。
哲学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形式加以高度 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 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以总体方 式把握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当人们形成一定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 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 成为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 的基本原则,就是通常说的方法论。一般 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 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人们的世界观并不都是一样的。因为:
• 第一,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由于 实践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 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 和广度上也有所不同。
• 第二,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和在 社会生活中分工的不同,使得对社会发展、 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因而他们 的世界观也会有明显的区别。
当代西方某些学者认为哲学只应研究认识 论,本体论没有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不 容割裂的。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 出发点,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认识实际发 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 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
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当然,本体论 也不可能完全离开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