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操作要点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预防机制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预防机制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预防机制篇1一、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我园将继续完善生理和心理、家园互动、师生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维护心理健康的二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创建维护师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
2、营造有利于师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和谐氛围,有效预防和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我园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二、以心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开发师生心理潜能开展。
1、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在大、中、小班各开设心理课程。
2、老师之间平时应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以心理讲座为辅助,为老师排除心理障碍。
三、开展老师的心理辅导工作,对每一位来访的老师做到真诚倾听、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助人自助、过程保密等要求。
对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幼儿希望老师给予直接的指导。
1、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利用好宣传栏对家长及教师宣传心理健康常识,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教育,帮助她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预防机制篇2一、指导思想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幼儿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幼儿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幼儿园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幼儿园
一、工作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孩子正面的心理品质,如乐观、友善等。
2.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自尊感、自控能力等。
3. 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心理需要。
二、工作内容
1. 每周开展一次有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友谊日、毅力日等,通过游戏教育孩子正面心理品质。
2. 每天开展5-10分钟的心理健身操,如说“谢谢” “请”的动作操,培养孩子礼貌的语言习惯。
3. 针对个别孩子心理问题,如过于、爱哭等,进行单独辅导活动。
4. 每月组织一次亲子互动活动,了解家长观点,完善幼儿心理工作。
5.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强化教师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
三、工作保障
1. 配备专职幼儿心理教师负责日常工作。
2. 定期评估工作效果,查找短板及时修正工作方案。
3. 安排心理讲座与心理书刊资源,为教师与家长服务。
4. 争取社会支持,共同参与和完善幼儿心理健康工作。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流程操作指南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流程操作指南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卫生保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卫生保健管理流程不仅能够保障儿童的健康,也是提升幼儿园整体形象和品质的重要保障。
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保健管理流程操作指南对于幼儿园来说至关重要。
二、流程操作指南1. 环境卫生管理1.1 定期开展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会议,制定卫生保健管理计划和目标。
1.2 指定专人负责卫生保健管理,建立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小组。
1.3 每日进行卫生保洁检查,包括教室、操场、厕所等各个区域。
1.4 建立卫生保健检查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饮食卫生管理2.1 确保食品安全,采购食材要选择有合格证明的供应商。
2.2 建立食品安全台账,追溯食品来源。
2.3 定期对厨房设施和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3. 儿童个人卫生管理3.1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2 每日进行儿童个人卫生检查,包括洗手、口腔卫生等。
3.3 定期组织儿童进行健康体检。
4. 突发疫情处理4.1 建立突发疫情处理预案,包括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内容。
4.2 对突发疫情进行及时报告和隔离处理。
5. 安全隐患排查5.1 定期进行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
5.2 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6. 记录和总结6.1 定期归档卫生保健管理记录。
6.2 总结卫生保健工作经验,不断优化管理流程。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卫生保健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卫生保健管理流程操作指南,幼儿园才能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我个人认为,卫生保健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形象和信誉。
除了以上列举的内容外,还应该注重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播和宣传,提高师生及家长对卫生保健管理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流程操作指南的建立和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只有不断地加强卫生保健管理意识,健全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安全和良好的发展。
幼儿园集体儿童心理保健工作方法
幼儿园集体儿童心理保健工作方法幼儿园集体儿童心理保健目的促进儿童智力、语言与运动能力正常发展,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以便早期干预,促进心理障碍儿童尽可能的恢复,降低心理残疾发生率。
幼儿园集体儿童心理保健工作内容与方法1、心理卫生问题筛查筛查时间:首次在入园后2个月,老生每年筛查1次。
筛查内容:新生筛查主要是通过《心理卫生问题筛查表》了解儿童是否存在明显的智力、语言、运动发展落后,以及是否存在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智力、语言、运动等专门能力的发育筛查或气质评价。
老生的筛查主要是了解是否存在情绪与行为问题,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学习能力、感觉统合能力、视觉运动功能的评价。
筛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问卷,如由家长、或者是家长和老师同时填写问卷,如《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筛查表》、气质问卷、行为量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等。
也可以通过小组形式直接测验儿童,进行智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等筛查评价。
2、建立心理保健档案基本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儿童入园时与入园后每次筛查的结果,对象为所有儿童。
个案观察:对象为查出有问题的,在幼儿园可以通过园医、老师和家长的干预取得效果的儿童。
3、追踪观察对建立个案的儿童进行追踪观察,干预和评价。
4、问题儿童干预在日常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中,要针对运动落后儿童制订运动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运动训练,甚至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或特殊的强化运动训练,促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尽早赶上正常儿童的水平。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关注语言落后、智力落后和具有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干预:对家长进行咨询指导和教育干预。
特殊气质儿童的教育干预:进行家长咨询指导,可以通过个别咨询或集体讲座的形式进行。
5、健康教育每学年必须举行1次以上关于儿童心理保健的全园家长讲座活动,内容主要涉及到幼儿的正常心理发展、常见的幼儿心理卫生问题及处理等6、转诊制度在幼儿园尽量不给小孩下疾病诊断,但是可以归类为不同的问题。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实施细则优秀9篇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实施细则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实施细则优秀9篇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科学开展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指导》教学大纲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指导》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36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是专业应用过程,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现状,正确理解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及其意义,掌握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卫生工作要求;了解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伤害事件,理解加强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掌握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保健工作技能技巧;了解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幼儿教师心理自我保健的技能技巧和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心理卫生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根据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加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理论知识的教学,密切联系幼儿园教学实际,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其今后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和自我的心理保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主要研究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保健工作的规律和技能技巧,课程涉及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规律和操作艺术,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它有关课程如《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保健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课程不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含义、目标、任务;幼儿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幼儿教师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操作要点。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指导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以及幼师生的特点,精选从事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所需要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操作流程 幼儿园保健
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操作流程一、洗手流程1.在每个重要节点(如上学、餐前、餐后、玩耍后等)进行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2.用流动水洗手,涂上肥皂。
3.搓手至少20秒,注意搓掌、指缝和指尖。
4.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水龙头。
二、餐具清洗流程1.用清水冲洗餐具,去掉食物残渣。
2.使用肥皂和刷子清洗餐具,包括碗、勺、叉等。
3.用流动水冲洗干净餐具,确认没有肥皂残留。
4.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三、环境清洁流程1.定期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地板、桌椅、窗户等。
2.使用专门的清洁剂进行清洁,根据不同物品选用不同的清洁工具。
3.清洁完毕后,通风干燥,确保没有残留的清洁剂气味。
四、儿童个人卫生流程1.定期为儿童更换干净衣服和内衣内裤。
2.在季节更替或天气变化大时,适时为儿童更换衣物。
3.每天检查儿童头发、指甲等个人卫生情况,及时进行整理和清洁。
4.教育儿童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刷牙、洗手等。
五、常见疾病预防流程1.定期进行传染病防疫工作,如流感、手足口病等。
2.及时消毒幼儿园的常用物品,如玩具、桌椅、床上用品等。
3.教育家长和儿童养成良好的通风、空气流通的习惯。
4.对幼儿园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六、应急卫生处理流程1.定期进行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幼儿园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建立清晰的紧急,如急救、医院等。
3.在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向健康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七、卫生教育流程1.定期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儿童、家长和幼儿园人员的卫生意识。
2.教育儿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饭前漱口等。
3.定期邀请卫生专家或医生进行健康讲座,提高相关人员对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
结语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只有建立规范的卫生保健操作流程,提高幼儿园人员的卫生保健意识,才能有效预防疾病,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希望以上常规操作流程能够为广大幼儿园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共同呵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操作要点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操作要点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操作要点
一、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1、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安全感,安全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支持和爱护,对有特殊困难的孩子要经常关心、理解、帮助。
2、增强孩子自尊自信,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让孩子在受到尊重的环境中发展和成长,增强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心。
3、抑制孩子情绪化,不能过分要求孩子做到某种成就,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激发其自身活力,学会自控,自我管理,建立自信心和独立精神。
4、鼓励孩子接受挑战,让孩子敢于面对挑战和失败,增强学习积极性,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孩子进行有益活动,创设有利于孩子的交流环境,培养孩子交流能力,以及交朋友、融入社会的能力,建立友谊。
二、实施心理预防
1、实行家庭教育,让孩子会有安全感,加强父母的带教,增强孩子的责任感,适当的赞扬和正面教育,同时抑制孩子的情绪化反应。
2、有效沟通,培养孩子主动沟通的习惯,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包容孩子的意见,使孩子在沟通中得到安全感,增强交流技能。
3、科学评价,不要以自己的成见观点来评价孩子的表现,要以
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为准,尊重孩子的意见,科学的衡量孩子的成绩,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4、定期检查,经常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5、提供安全保障,营造安全感,关注孩子的危险和威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把握孩子的安全。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
1.环境卫生管理:
为了保障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健康和安全,要求幼儿园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定期清洁幼儿园教室、教具、床上用品等,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特别是要定期杀菌消毒和除虫,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确保幼儿
园的环境达到卫生健康标准。
2.食品卫生管理:
幼儿园的食品卫生管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要求幼儿园加强
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和供应过程的管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特别
是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避免食品变质、滋生细菌,导致食物
中毒等风险。
3.疾病预防与控制: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对幼儿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首
先要加强幼儿园内幼儿的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
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要监测幼儿园内的疫情,快速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传
染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处理疑似疾病
病例,保护幼儿园师生的健康安全。
4.心理健康管理:
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有一些要求也要求我们的相关职员要具备
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1.卫生意识和责任心强:
2.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
3.善于沟通和合作:
4.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巧:
总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心理健康管理。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6篇)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生活、卫生习惯:1.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学会使用手巾、认真洗手不玩水。
2.会使用小勺吃饭,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
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等好习惯,知道饮食和健康的简单关系,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3.安静就寝,在成人的帮助下有次序地穿脱衣物、鞋子、并把它们放在固定地方。
4.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独立地穿脱衣服、鞋子,使用自己的杯子,学习简单整理自己的床铺。
学习分类收放玩具和用品,放在指定的地方。
5.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学习饭后漱口的正确方法,懂得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好习惯。
6.爱护五官,不要挖鼻孔、耳孔,不吃手、饰物。
帮助幼儿保持仪表整洁。
7.知道不乱拿他人的物品和玩具,也不能使用他人的物品。
8.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
二、卫生保健: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示范与督促。
因而我们需要给孩子制定较好的常规工作。
首先,我们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
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
进餐前,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
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
其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进餐卫生也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增进幼儿食欲,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增进健康。
我要求幼儿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保持桌面及衣服清洁的习惯;养成吃饭时要安静、愉快地进餐,细嚼慢咽,学会用筷子、不挑食、不剩饭菜的习惯;养成不喝生水,少吃零食,睡前及饭前不吃零食,不吃不洁食物的习惯。
认真做好大扫除工作,祛除卫生死角。
配合保健大夫做好晨检记录与家长联系簿。
定期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健康:1.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气候和生活条件的变化。
懂得一些健康、卫生知识,有较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2.能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能使用运动器械进行活动并注意安全。
幼儿园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那么,什么是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又名“精神卫生”或“精神保健”,是研究如何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与预防心理失常和疾病的科学;具体地说,是教人面对现实,适应社会生活,把心理锻炼得更加坚强,能承受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精神刺激的科学。
幼儿园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一、帮助新入园的孩子适应新的生活1、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
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
心爱的玩具、喜欢的活动、亲近的伙伴。
2、教师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
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归属感。
二、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当幼儿受挫折时,教师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幼儿沮丧时,教师要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幼儿疑惑时,教师要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幼儿自卑时,教师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幼儿痛苦时,教师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当某一幼儿几经努力仍不被小伙伴们认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将其优点公布于众……三、把游戏活动融入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教育中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重点核心,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游戏的活动中。
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卫生保健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
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
如:我在组织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制度
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卫生保健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儿童的心理卫生,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制定本制度,旨在为广大儿童提供心理卫生保健服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分管领导、保健医生、班主任等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园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2. 设立心理卫生保健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卫生保健人员,负责日常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等形式,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2. 心理评估: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为制定心理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3. 心理咨询与辅导:为儿童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4. 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家庭和谐。
5.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园师生及家长对心理卫生的重视。
四、工作流程1. 制定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丰富教育内容。
3.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
4. 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解决儿童心理问题,提高儿童心理素质。
5. 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高家长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家庭和谐。
6.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全园师生及家长对心理卫生的认识。
五、工作制度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原则,保障儿童心理健康。
2. 建立健全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 加强心理卫生保健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心理卫生保健人员业务水平。
4.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5. 保密制度:对儿童及家长个人信息严格保密,确保信息安全。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一、一日生活安排一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季节变化和本托幼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生活制度;二合理安排儿童作息时间和睡眠、进餐、大小便、活动、游戏等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替进行;三保证儿童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全日制儿童每日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儿童不少于3小时,寒冷、炎热季节可酌情调整;四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托幼机构服务形式合理安排每日进餐和睡眠时间;制订餐、点数,儿童正餐间隔时间~4小时,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3~6岁儿童午睡时间根据季节以2~小时/日为宜,3岁以下儿童日间睡眠时间可适当延长;五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每日巡视,观察班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儿童在托幼机构内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二、儿童膳食一膳食管理;1.托幼机构食堂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托幼机构应当为儿童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保证儿童按需饮水;每日上、下午各1~2次集中饮水, 1~3岁儿童饮水量50~100毫升/次,3~6岁儿童饮水量100~150毫升/次,并根据季节变化酌情调整饮水量;3.儿童膳食应当专人负责,建立有家长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民主管理;工作人员与儿童膳食要严格分开,儿童膳食费专款专用,账目每月公布,每学期膳食收支盈亏不超过2%;4.儿童食品应当在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单位采购;食品进货前必须采购查验及索票索证,托幼机构应建立食品采购和验收记录;5.儿童食堂应当每日清扫、消毒,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加工用具必须生熟标识明确、分开使用、定位存放;餐饮具、熟食盛器应在食堂或清洗消毒间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保洁存放;库存食品应当分类、注有标识、注明保质日期、定位储藏;6.禁止加工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得制作和提供冷荤凉菜;留样食品应当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样品种不少于100克以满足检验需要,并作好记录;7.进餐环境应当卫生、整洁、舒适;餐前做好充分准备,按时进餐,保证儿童情绪愉快,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二膳食营养;1.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儿童生理需求,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和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见表,制订儿童膳食计划;2.根据膳食计划制订带量食谱,1~2周更换1次;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且合理搭配;3.在主副食的选料、洗涤、切配、烹调的过程中,方法应当科学合理,减少营养素的损失,符合儿童清淡口味,达到营养膳食的要求;烹调食物注意色、香、味、形,提高儿童的进食兴趣;4.托幼机构至少每季度进行1次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儿童热量和蛋白质平均摄入量全日制托幼机构应当达到“DRIs”的80%以上,寄宿制托幼机构应当达到“DRIs”的90%以上;维生素A、B1、B2、C及矿物质钙、铁、锌等应当达到“DRIs”的80%以上;三大营养素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是蛋白质12~15%,脂肪30~35%,碳水化合物50~60%;每日早餐、午餐、晚餐热量分配比例为30%、40%和30%;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5.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为贫血、营养不良、食物过敏等儿童提供特殊膳食;不提供正餐的托幼机构,每日至少提供1次点心;三、体格锻炼一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生理特点,每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保证运动量,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二保证儿童室内外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的清洁、卫生、安全,做好场地布置和运动器械的准备;定期进行室内外安全隐患排查;三利用日光、空气、水和器械,有计划地进行儿童体格锻炼;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运动中注意观察儿童面色、精神状态、呼吸、出汗量和儿童对锻炼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锻炼;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运动后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食欲、睡眠等状况;四全面了解儿童健康状况,患病儿童停止锻炼;病愈恢复期的儿童运动量要根据身体状况予以调整;体弱儿童的体格锻炼进程应当较健康儿童缓慢,时间缩短,并要对儿童运动反应进行仔细的观察;四、健康检查一儿童健康检查;1.入园所健康检查1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园所;2承担儿童入园所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并接受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应当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开展健康检查,规范填写“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见附件1”,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健康检查项目;3儿童入园所体检中发现疑似传染病者应当“暂缓入园所”,及时确诊治疗;4儿童入园所时,托幼机构应当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0~6岁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发现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在30日内向托幼机构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证或补种;托幼机构应当在儿童补证或补种后复验预防接种证;2.定期健康检查1承担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儿童定期健康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身长身高、体重,检查口腔、皮肤、心肺、肝脾、脊柱、四肢等,测查视力、听力,检测血红蛋白或血常规;2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2次,每次间隔6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所有儿童每年进行1次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测;1~3岁儿童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视力;体检后应当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3儿童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需重新按照入园所检查项目进行健康检查;4转园所儿童持原托幼机构提供的“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0~6岁儿童保健手册”可直接转园所;“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有效期3个月;3.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1做好每日晨间或午间入园所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应当对儿童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作好观察及处理记录;3卫生保健人员每日深入班级巡视2次,发现患病、疑似传染病儿童应当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4患病儿童应当离园所休息治疗;如果接受家长委托喂药时,应当做好药品交接和登记,并请家长签字确认;二工作人员健康检查;1.上岗前健康检查1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见附件2,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2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2.定期健康检查1托幼机构在岗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见附件2;2在岗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病者,应当立即调离托幼机构;3凡患有下列症状或疾病者须离岗,治愈后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回园所工作;1发热、腹泻等症状;2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3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4淋病、梅毒、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4体检过程中发现异常者,由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通知托幼机构的患病工作人员到相关专科进行复查和确诊,并追访诊治结果;五、卫生与消毒一环境卫生;1.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1次并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2.室内应当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和防寒设备,并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集中消毒应在儿童离园所后进行;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清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每日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干燥;便器每次用后及时清洗干净;4.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抹布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当晾晒或控干后存放;5.枕席、凉席每日用温水擦拭,被褥每月曝晒1~2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1~2次;6.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1次玩具清洗,每2周图书翻晒1次;二个人卫生;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每日1巾1杯专用,每人1床位1被;2.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当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3.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戴戒指,不留长指甲;不在园所内吸烟;三预防性消毒;1.儿童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2.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使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1次;3.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及时消毒;4.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环境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应当符合要求见附件3;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一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三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四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五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六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七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八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所;七、常见病预防与管理一托幼机构应当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平衡膳食;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二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发现视力低常、听力异常、龋齿等问题进行登记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及矫治;三对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儿童进行登记管理,对中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儿童进行专案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进行治疗和复诊;四对先心病、哮喘、癫痫等疾病儿童,及对有药物过敏史或食物过敏史的儿童进行登记,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工作;五重视儿童心理行为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及时告知家长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疗;八、伤害预防一托幼机构的各项活动应当以儿童安全为前提,建立定期全园所安全排查制度,落实预防儿童伤害的各项措施;二托幼机构的房屋、场地、家具、玩教具、生活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三托幼机构应当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食物中毒、踩踏、火灾、暴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重大伤害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四托幼机构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儿童及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的能力;五保教人员应当定期接受预防儿童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做好儿童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预防跌落、溺水、交通事故、烧烫伤、中毒、动物致伤等伤害的发生;九、健康教育一托幼机构应当根据不同季节、疾病流行等情况制订全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二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心理卫生、疾病预防、儿童安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健康教育的形式包括举办健康教育课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专栏、咨询指导、家长开放日等;三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每季度对保教人员开展1次健康讲座,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家长讲座;每班有健康教育图书,并组织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四做好健康教育记录,定期评估相关知识知晓率、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儿童健康状况等健康教育效果;十、信息收集一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健康检查表或手册、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二托幼机构应当对卫生保健工作进行记录,内容包括:出勤、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膳食管理、卫生消毒、营养性疾病、常见病、传染病、伤害和健康教育等记录见附件4;三工作记录和健康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字迹清晰;工作记录应当及时归档,至少保存3年;四定期对儿童出勤、健康检查、膳食营养、常见病和传染病等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儿童健康及营养状况见附件5;五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儿童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营养评估等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管理;幼儿园保健医生工作内容幼儿园保健医生工作内容1、负责全园幼儿及职工的保健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每学期制定保健、卫生工作计划,了解新入园幼儿的“三防”接种及体检情况,定期做好驱虫、矫正和治疗眼病,防治龋齿等工作;2、全面了解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期末向家长汇报;3、负责每天晨检,做到一看、二摸、三问、四检查,并监督指导教师做好午检和晚检工作;对患病幼儿及时做好妥善处理,指导体弱幼儿的护理工作;如发现传染病,应指导保育员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报告防疫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蔓延;每月公布一次幼儿发病率,找出发病率升降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4、指导厨房人员搞好饮食卫生和检查饮食用具消毒工作,指导各班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定时检查各班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进步和睡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5、负责保管医务室一切物品、用具、药物,做好卫生知识宣传、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灭蚊蝇工作;协助后勤园长检查、评比、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按时送报表;6、负责常备药物的购买,每天按时送药到班,并照顾病儿按时服药;7、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情况,对有不良习惯及心理障碍的幼儿,与班上的教师配合商讨矫正办法,并定期进行监测;8、认真钻研卫生保健业务,学习规程,以进一步了解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更好地搞好工作;。
幼儿园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指南 幼儿园心理咨询
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幼儿园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编写了以下的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指南。
一、建立良好的教师-家长-幼儿的关系1.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2. 建立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增强师生家庭之间的互动和共同体验。
3. 组织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心理协商小组,分享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心得体会。
二、开展综合素质教育1. 通过游戏、音乐、美术等多种,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心理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多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3. 通过故事、情景模拟等,教育幼儿正确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三、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档案管理系统1. 在幼儿园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供幼儿和家长随时咨询。
2. 建立幼儿心理档案,记录幼儿的成长表现、心理变化和家庭情况等信息,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
四、定期开展辅导与咨询活动1. 定期开展家长心理辅导活动,培养他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
2. 定期开展幼儿心理健康调查与评估活动,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干预。
3.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学家为家长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教师1. 幼儿园需要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他们具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和心理干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
2. 幼儿园需要培训和选聘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对幼儿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提高教师的专业心理素养和心理干预能力。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及防控要点
11. 园内根据班级人数,制定错峰进餐流程。幼儿 应当根据儿童生理需求制订带量食谱,1~2周更换 1次,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且合理搭配;餐前做好充 分准备,按时进餐,保证儿童情绪愉快,培养儿童 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每学期进行1次膳食 调查和营养评估同时做好陪餐工作。
12.采取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幼儿、家长开展预防 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及开展爱国卫 生运动。
5.加强饮食卫生,做好餐车、餐(饮)具的清洁消毒, 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采 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做到一人一具一消毒,或 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 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洗干净(不建议使用)。食堂工 作人员的工作服应当定期洗涤、消毒,可煮沸消毒30 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然后常规清洗。(清洗→浸泡→清洗)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及防控 要点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内容: (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 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订食谱,保证膳 食平衡;
(三)制订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根据儿 童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及体育活动,并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 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
(三)制订适合本园(所)的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 检查各项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情况。
(四)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和儿童入园(所)及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坚持 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工作,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深入各班巡视。做好 儿童转园(所)健康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五官保 健,将儿童体检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
5.建立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由专人负 责托幼机构全面清洁、消毒工作,包括消毒用品管 理(出入库、用途记录)、工作监督等。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手册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手册导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至关重要。
本卫生保健工作手册旨在指导幼儿园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卫生保健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幼儿园环境的卫生清洁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基础。
教室、厕所、休息室等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通风换气。
儿童应被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随身携带口罩等。
2. 饮食卫生管理幼儿园提供学生的膳食应合理搭配,保证食物的卫生安全。
食堂环境应整洁,食品采购应检查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的质量,并妥善保存样品作为备案。
教师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食品卫生培训,掌握食品的安全处理和烹饪技能。
3. 疫情防控管理面对突发疫情,幼儿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制定疫情应急预案,加强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做好幼儿进出园的登记记录,密切关注疫情信息,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4. 感染病防治管理幼儿园是多种传染病的易发场所,教师和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培训。
学生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安排孩子就医。
根据感染病的不同,幼儿园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 安全事故预防管理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
幼儿园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教师和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急救知识和正确使用紧急设备。
6. 儿童健康检查管理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听力、视力等方面。
必要时,幼儿园需要做好相应的疫苗接种引导工作。
7.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健康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园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开展适龄儿童的心理健康评估,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教师和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支持和教育的专业能力。
8. 应急救护管理应急救护能力的提高是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组织教师和工作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学习常见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基本救护技能。
幼儿园心理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幼儿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心理。
2. 建立健全心理卫生工作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卫生保障。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心理卫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
3. 各班级设立心理卫生联络员,负责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实施。
四、心理健康教育1. 幼儿园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教师应关注幼儿心理发展,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给予适当引导和帮助。
3. 定期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意识,共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五、心理卫生工作制度1.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检查,了解幼儿心理状况。
2.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心理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3. 发现心理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4. 对有心理问题的幼儿,进行个案分析,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5.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全体教职工心理健康意识。
六、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1. 幼儿园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幼儿提供心理辅导。
2. 定期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能力。
3. 建立心理辅导小组,对有需要的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七、心理健康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 对心理卫生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八、奖励与处罚1. 对在心理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心理卫生工作制度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罚。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幼儿心理卫生纪实教案
幼儿心理卫生纪实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意识;2.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方法;3.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4.培养教师对幼儿心理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幼儿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3. 幼儿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方法;4. 幼儿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 幼儿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2. 幼儿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讲解幼儿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幼儿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等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3.讲解幼儿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方法(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幼儿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方法,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幼儿心理健康保护和促进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4.讲解幼儿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幼儿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包括幼儿焦虑、抑郁、攻击性行为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5.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案例分析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下次教学可以适当调整时间安排,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博幼儿园心理保健工作计划概述:教师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
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工作,为了使得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地进行,觉得以下一些工作是必需要做的:1、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
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
如果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和每个幼儿建立了最初的情感,那么幼儿初进入相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心里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和不知所措。
而教师在新生入园前,适当地带上一两件幼儿喜欢的玩具去家访,并在家访时和幼儿投入地玩上一段,这将会大大地增强家访的情感效应,取得意想不到效果.2、教师要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
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应努力通过相片记住每个幼儿的相貌和名字;当幼儿来园时,对小班幼儿可用他在家用的小名称呼他,同时今后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
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当幼儿受挫折时,教师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幼儿沮丧时,教师要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幼儿疑惑时,教师要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幼儿自卑时,教师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幼儿痛苦时,教师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当某一幼儿几经努力仍不被小伙伴们认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将其优点公布于众……4、要允许幼儿犯错误。
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过的,同时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5、教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
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性别如何、性格如何、长相如何、聪明与否、听话与否、缺点多少,教师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这种接纳的态度,会使得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前提。
6、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
与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不要用命令、警告、威胁、讽刺、指责、贬低、心不在焉等武断的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姿态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幼儿谈话。
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7、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
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
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8、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
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样,在发扬光大其各自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9、教师不要对幼儿发火。
有些老师喜欢在幼儿“不听话”时,或者在自己心情不好时对幼儿发火,这种发火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因为在发火的状态下,我们会失去理智,而做出许多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来;同时,我们的“发火相”将会深深地留在幼儿的脑海里,使幼儿觉得“某某老师真可怕”,这对幼儿心理的安全,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并且这种消极影响也将会是十分持久的。
所以我们不要在幼儿面前发火,发火是我们教育无能的表现,同时又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
另外,我们也不能因少数幼儿不听话而责怪全班幼儿,因为这对所有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不过,我们老师也不是什么圣人,总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我们“有气”时,要注意发泄的策略,比如,在我实在忍耐不住时,可先暂时停下“教育活动”,待到心平气和时再重新开始进行活动等等,尽量避免“气”伤幼儿。
10、教师在幼儿面前应时刻保持抖擞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
因为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心情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全班幼儿的行为和情绪。
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努力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尽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以免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可以这样说,幼儿教师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因为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1、让每个幼儿都有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学习计划,让他们每一步都能学会,然后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学习,这样,让每个幼儿都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持之以恒。
幼儿任何一种(不管是良好的还是不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或改变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
所以不要指望只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教育活动,就能改变幼儿的不良心理,或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或改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长远的教育计划。
13、应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融合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亦称心理教育课)。
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节日活动、游戏活动等都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时机。
担任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教师,在心中应该时刻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1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教”而出来的,而是在有关活动的感染、熏陶下,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发生交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然后逐渐形成的。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关键不在于她对幼儿说些什么,而在于她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心理活动的空间。
15、坚持发展优先和防重于治的策略。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是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的幼儿的矫正与治疗上。
因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来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幼儿心理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因此,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必然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从效果上看,如果到了幼儿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才来做补救工作,进行矫正和治疗,则难度就很大,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效果还不一定显着。
而如果预防工作做在前面,就能防患于未然,幼儿的心理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
因此,抓预防工作是关键。
而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备坚定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他们就不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最根本的预防。
只有坚持这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16、要有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关于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
理由有二:一是,幼儿的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长及其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幼儿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庭;二是,当前幼儿的家长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7、教师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要进行跟踪观察,建立个案分析。
要及时地采取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尽早让幼儿心理的发展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18、教师要努力追求事业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教师要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感兴趣,并不断地从幼儿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因为教师在事业上能否体验到乐趣和幸福,将会影响她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幼儿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为此,园长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们经常从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让小朋友们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幸福地生活!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努力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以便我们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19、园领导要经常请一些心理方面的专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培训,多举办一些幼儿心理讲座,让老师们有更专业的水平去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幼儿事件,开展一些家庭讲座,让家长们也用专业的水平去处理幼儿心理事件,做到家园结合,特别是对一些心理有特殊问题的幼儿能起到显著的成绩。
20、不断总结,多分享交流,不断学习进行专业水平的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热情对待幼儿工作,细心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帮他们度过难关,走出生活中的阴影。
总之,幼儿心理保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有意义的工作,是影响我们的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我们要坚持不懈把这项工作做好。
南博幼儿园心理保健工作总结及实施情况一直以来,我们幼儿园把心理保健工作纳入常规工作来抓,不管是配班老师、还是保育员都是这个工作重心的载体,是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人物。
我们不断的摸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通过以下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招生时多与幼儿家长交谈,多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如性格、兴趣爱好、喜欢的人物、动物,喜欢吃什么等等,有了这些基本资料我们与幼儿就有话题可谈,从幼儿最感兴趣的入手展开话题,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一下子就活起来了,就会把自己的所想的表露出来,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对她的优点或是特长加以适当的赞扬,幼儿就会很开心,喜欢了这个老师继而喜欢这个环境,会对爸妈说喜欢这所幼儿园,成功报名……所以我们招生办的老师几乎能叫出入读的新生名字,而新入读的幼儿也是先认识这个老师后来才慢慢接受班上的老师和阿姨……二、班上的老师也是通过多与家长沟通,从幼儿的基本情况入手,取得家长的信任、幼儿的信任来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既然是朋友了那很多问题就解决了,大家以后在一起学习就成了很开心的一件事,幼儿放假还吵着要上幼儿园呐!三、平时工作生活中注重细节,多流意幼儿不太正常的表现,多关注心理比较脆弱的幼儿,蹲下来与孩子讲话,帮孩子解决心理的不悦……对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要进行跟踪观察,建立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