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资料

合集下载

经方治疗痤疮

经方治疗痤疮

经方治疗痤疮杭州中医经典研究院刘卫红 20150619治痤疮从6 点切入:舌,脉,症,体质,腹诊,病。

痤疮分4级1. 粉刺2. 粉刺加丘疹3. 粉刺加脓包4. 粉刺加结节和囊肿=聚合型痤疮一:舌舌质红-里热。

舌苔-与胃肠对应,舌苔厚腻,或不厚但很污浊,很脏,很垢--胃肠湿浊壅滞。

单纯湿,好治,像黄泥,但比较干净,易除掉。

湿加浊,不好治,脏,像地沟油或抽油烟机上的油垢,不易除掉。

舌苔白厚腻-定位在胃肠(阳明系统)-温胆汤+皂角粉+鸡矢藤+炒猪甲温胆汤加皂角2g打粉入煎剂,鸡矢藤40g,炒猪甲15-20g打碎,这三味药就像专门除油垢的洗洁精专门除油垢,因单纯的温胆汤可化湿导滞,但除胃肠油垢的力量不够。

舌质红--⾥里热--黄连温胆汤+皂角粉+鸡⽮矢藤+炒猪甲+适量加黄连和黄芩。

但注意清热药不能多,多了会影响化湿。

这种舌象反映中焦湿热,如没有弄干净,湿热犯溢肌肤,痤疮就会不断的往外冒。

其他舌:干姜舌->水多,水滑,舌苔白如雪糕。

半夏舌->两边有痰线。

黄芪舌-> 舌体胖,无力,疲软,舌肌无力。

黄连舌->与黄芪舌相反,舌体致密,紧凑,苍老,舌苔黄腻。

舌质红,舌苔黄厚腻->黄连温胆汤加洗洁精。

二:脉治火是治疗痤疮关键!痤疮有热,有火性上炎。

A:整体看脉洪数,实数有力->肺胃热->三黄泻⼼心汤,防风通圣散。

弦细数,张力高,脉体细->肝胆热->丹栀逍遥散,女性多见。

脉虚弦大,底力不足,脉浮,轻取很明显->相火外越->阴阳两方面原因,水少不藏龙或水寒不藏龙。

水少不藏龙->滋潜->知柏地黄汤或坎离交汇丸(知柏地黄汤的简化方,即知母,黄柏,生地。

)水寒不藏龙->温潜->潜阳丹。

B:分部看脉,a。

某部脉比较大,包括滑数,有意义。

左寸大包括滑数->心火还需要辩黄连。

左关大包括滑数->肝火->龙胆泻肝汤,以黄芩,栀子,丹皮,龙胆草为主。

中医经方药物清热解治疗痤疮

中医经方药物清热解治疗痤疮

中医经方药物清热解治疗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出现炎症性丘疹、脓包和结节,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中医经方药物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能够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针对中医经方药物清热解毒治疗痤疮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医理论背景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体内热毒积聚引起的。

中医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二、清热解毒经方1. 三黄清毒饮:组成有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该方药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面部皮肤炎症,并缓解痤疮症状。

2. 皮肤败火清热饮:由黄连、黄芩、地黄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该方药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面部皮肤的炎症反应,并减轻痤疮症状。

3. 炮毒败火丹:由赤石脂、琥珀、黄连等组成,具有燥湿热、祛火毒的作用。

该方药能够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面部皮肤炎症反应,并缓解痤疮症状。

三、经方的使用方法中医推荐将上述方药冲服,每天分2次,每次服用10克。

应该在饭后半小时内服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效率。

治疗期一般为1个月,需持续服用确保痤疮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四、中医经方药物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经方药物能够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

2.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经方药物清热解毒能够调节人体内部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减少痤疮复发的几率。

3. 综合治疗:中医经方药物治疗痤疮时,不仅仅关注痤疮的症状,还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和内部环境,综合治疗痤疮。

五、注意事项1. 就医选择专业中医医院或中医科,避免盲目选择治疗方法。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内环境。

3. 忌烟酒刺激:痤疮与烟酒刺激有一定关系,应该避免烟酒的摄入。

4. 忌用外用药物:应该避免使用重度的外用药物,避免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过敏。

中医验方120—痤疮2方

中医验方120—痤疮2方

中医验方120—痤疮2方中医验方120—痤疮2方痤疮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初起时皮疹为针头或芝麻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即粉刺),乃遗留凹陷疤痕。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品,郁湿生热,凝滞肌肤,或肺经风热熏蒸,蕴阻肌肤而成,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单方、偏方主要如下:1、丹紫黄白汤治痤疮方剂丹参20克、紫草10克、制大黄9克、白花蛇舌草20克、神曲15克。

加减脓疤严重者加野菊花15克,连翘15克,清热解毒,黄芪20克托里排脓;痒者加蝉衣祛风止痒;同时外涂冰片三黄散:冰片3克、川黄连10克、生大黄10克、硫黄10克,研极细末,香油调涂之,日2次。

制用法每天1剂,煎2遍和匀,早晚分服。

功效丹参活血化瘀,近代研究丹参酮抗菌消炎,有报告用以治疗痤疮;紫草凉血解毒,近代研究有抑菌消炎作用;大黄有泻火凉血,通便解毒之功;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为治疗疮疖肿毒之良药。

因为以上四药均为寒凉之品,恐碍脾胃,故用神曲以保护脾胃。

验证熊××,男,18岁。

就诊日期:1986年8月10日。

面部痤疮2年余,伴发丘疹、脓疤、肿痛,此伏彼起、层出不穷,大便干燥,2~3 日一解。

予本方服用1周,丘疹、脓疤均减,大便通畅,2周后痤疮旧者渐消,新者未起,脓疤痊愈。

备注不能用手挤压损害,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常用温水香皂洗脸,以除去油垢。

少吃脂肪和糖类,,急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纠正便秘。

2、紫丹饮治痤疮方剂紫草10克、丹参15克。

加减有脓疤者加野菊花10克,黄芪15克。

制用法每天1剂,开水泡2小时后,早、中、晚分3次服之。

适应证青年男女颜面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痤疮或伴发丘疹、脓疱者。

功效本方比较简单,专为无条件服煎剂者而设。

丹参、紫草同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前已介绍不再重复。

验证翁××,男,19岁。

就诊日期:1987年10月20日。

面部痤疮2年余,伴发丘疹、脓疱;既痛又痒,疤痕累累。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青春期。

中医认为痤疮的产生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需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中医治疗痤疮的处方:
1. 清热泻火方
- 材料:黄连、黄芩、黄柏、地黄、知母各10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疏肝解郁方
- 材料:柴胡、白芍、川芎、郁金、香附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 健脾化湿方
- 材料: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泽泻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 滋阴降火方
- 材料:生地黄、玄参、麦冬、玉竹、石斛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5. 养血润燥方
- 材料: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6. 外用敷药方
- 材料:金银花、野菊花、黄柏、白芷、薄荷各适量。

- 用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用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敷于痤疮
患处,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 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痤疮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处方。

- 中药治疗需一定时间,患者应有耐心,不宜频繁更换处方。

- 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若痤疮病情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以上处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黄煌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黄煌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黄煌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概括:痤疮别名粉刺,青春豆。

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见于青春期的男女。

临床表现:初起毛囊四周有白色或黑色粉刺,发病过程中有红色丘疹。

好发部位:颜面部,特别是前额部前胸和后背部,又有的在肩部。

第一张方——桂枝茯苓丸经典方: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各等份适用方:桂枝10-20g或肉桂6-12g茯苓10-20g牡丹皮10-20g赤芍或白芍10-20g 桃仁 10-20g1.本方合用于痤疮颜色暗红 , 疮体饱满硬结 , 久不用逝者 .以面部为主 , 疤痕结节2.本方体质要求 :(1)望诊 - 患者体质比较强健 ,面色多红或暗红 ,皮肤干燥或起鳞屑 , 唇色暗红 , 舌质紫暗等 .(2)腹诊 - 腹部大概充分 , 脐部双侧尤以左边下腹 ( 大便秘结的表现 ), 触之有抵挡 , 主诉伴有压痛女性常有痛经 , 附件炎等(3)加味 : 加丹参川芎成效比较好大便秘结加大黄下肢干燥加怀牛膝第二张方——葛根汤适用方 :葛根 12-30g 生麻黄 5-12g 肉桂 6-12g 或桂枝 10-20g 白芍 10-20g 或赤芍 10-20g 生甘草 3-10g 干姜 5-10g 或生姜 10-30g(3-5 片 ) 大枣 15-30g(10-15 粒)(1)本方合用于痤疮颜色发暗 , 疮头深陷不出 , 面背部均有 , 背部许多者(2)本方体质要求 ( 葛根汤体质 )面色发暗 ,没有光彩 , 肌肉坚紧 , 形体比较壮实 , 脉搏有力 , 痤疮在激烈运动出汗以后会有所减少, 夏季比冬季来说的话要轻些 , 女性患者常有月经量少 , 月经周期较长或闭经等 .(3)加味 : 加川芎成效较好PS: 麻黄量不行过大( 麻黄能喜悦心脏, 缩短血管 ,高升血压 ;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然的喜悦作用, 可惹起喜悦失眠不安 ) 但麻黄久煎或加甘草大枣桂枝后其喜悦作用可降低第三张方——荆芥连翘汤 ( 一向堂经验方 )荆芥 10g连翘20g柴胡10g甘草6g桔梗6g白芷10g薄荷5g黄连10g黄柏6g 山栀子 10g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1)本方合用于疮体高突光明 , 色红化脓 , 脓液黏稠者常有疾病 : 青年人的鼻炎扁桃体炎痤疮中耳炎等(2)本方的体质要求 :体格强健 ,面色潮红或红黑, 有油光 , 易浮躁 ,忧虑 , 目睛充血或多眵, 唇红 , 咽喉充血 , 皮肤简单起毛囊炎 ,夏季易发 .第四张方——防风通圣散适用方 : 麻黄 6g 大黄 6g 防风 6g 连翘 10g 薄荷 6g 芒硝 6g 山栀 6g 黄芩 6g 石膏 15g 川芎 6g 当归 6g 白芍 10g 白术 10g 荆芥 6g 桔梗 6g 滑石 15g 甘草 3g 生姜三片(1)本方合用于痤疮密集 , 形态多样 , 为粉刺 , 丘疹 ,脓包 , 囊肿 , 结节及窦道 ,瘢痕 , 硬结密集发生(2)本方体质要求 ( 防风通圣散体质 ):体胖形壮 ,皮肤粗拙 , 易生痤疮 , 皮肤瘙痒或起红疹 , 食欲好 , 食量大 , 易于便秘 , 女性多伴有月经少或闭经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治疗原则:经方治疗失眠是整体治疗,经过体质调整来缓解身体症状,改良抑郁、忧虑与不良情绪,进而提升睡眠质量。

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

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

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中医处方(一)【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出处】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痤疮常用经方

痤疮常用经方

痤疮常用经方我治疗痤疮的常用经方原创:黄波中医范怨武2017-05-26导言:我在05-06年的时候,就常在经方沙龙论坛里阅读黄兄整理的文章,受益匪浅,但一直没有交流,直到去年,才互相加了微信,有了联系。

黄兄是黄煌老师的得意门生,经方心得不少,大概也是在三四个月前,我跟他约稿,终于在昨晚给我交了上来。

嗯,我就是喜欢压榨同道的经验,觉得好的使劲赏,我回头转给他做稿费,闲话不说了,大家欣赏文章吧。

我治疗痤疮的常用经方作者:黄波一、认识痤疮君痤疮好发青春期,激素增高皮损成,丘疹脓疱和囊肿,留下疤痕憾一生。

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见于青年男女。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主要与体内雄激素水平、皮脂腺分泌以及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体内痤疮丙酸杆菌感染以及继发炎症等的关系密切,还与遗传、免疫、内分泌障碍、情绪以及饮食等相关。

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产生增加,或者雌雄激素水平失调,雄激素水平增高使得皮脂腺增大及分泌增多。

皮脂为毛囊内寄生菌生长提供物质基础,这些细菌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而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皮脂腺开口处上皮增生及过度角化,使得皮脂分泌通道受阻,排泄不畅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引起炎症性皮损。

毛囊内容物溢入真皮层引起的毛囊周围不同层度的深部炎症,形成了丘疹、结节、脓肿、囊肿和疤痕等。

痤疮一般多发生在皮脂腺分泌比较丰富的地方,如面颊、前额、颊部、前胸、后背等。

初发损害为与毛囊一致的丘疹,如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加重后形成炎性丘疹,顶端有小脓包,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长期不愈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和疤痕,可遗留或多或少色素沉着、肥厚性或萎缩性疤痕,影响容颜。

二、经方医学体质与痤疮经方治痘重体质,寒热瘀实当分辨,痤疮原为体质起,激素正常排毒畅。

经方医学注重整体体质状态,将人的体质分成寒、热、虚、实、郁、瘀、痰、湿八种类型,每种体质都有长痤疮的机会,而以寒、热、瘀、实体为多。

女性痤疮的中医治疗(医方荟萃)

女性痤疮的中医治疗(医方荟萃)

女性痤疮的中医治疗(医方荟萃)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与毛孔的阻塞,致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

多发于男女青壮年的颜面及胸背部,形成黑头、丘疹、脓疮、结节等损害。

一般认为男性发病为多,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女性患者并不少见。

我从1995年4月起运用自拟方加减治疗女性痤疮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40岁,平均24.5岁;发病年龄最小13岁,最大31岁,平均19岁;病史最短18天,最长12年。

丘疹型28例,脓疱型10例,结节型6例,聚合型6例。

2 治疗方法2.1 内服中药自拟方组成:生地20g,赤芍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6g,柴胡10g,香附10g,银花15g,公英10g,桑白皮15g,黄芩8g,白花蛇舌草15g,丹参20g,甘草10g。

加减: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兼舌质红、苔黄、脉浮数者加生石膏30g,栀子10g,杷叶10g;皮疹以脓疱、结节为主,如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加夏枯草15g,玄参10g,虎杖10g,浙贝母10g,莪术10g;经前皮损加剧或诱发,常伴痛经或夹瘀血块者加益母草15g,熟地15g,元胡10g;皮疹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伴有乳房不适,心烦易怒者加丹皮10g,栀子8g,苏梗10g,山楂15g,茵陈10g;油脂分泌较多加生山楂30g,生苡米30g;混合性痤疮或留有色素、瘢痕者加桃仁10g,红花10g,玄参10g,桔梗10g;血虚加熟地15g,重用当归;阳虚血热者重用生地,加丹皮10g,紫草10g,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g。

每日1剂,水煎服,皮疹消失即停药,此后于每月行经前服5~7剂,3~4个周期后停药,或改为蜜丸以巩固疗效。

2.2 中药外敷组成:大青叶15g,公英15g,红花10g,白芷10g,白蔹皮10g,生军15g,苦参15g,地榆10g,山楂15g。

加水小火煮沸10分钟,取药汁,用适量纱布蘸药汁至饱和度,湿敷在面部持续30分钟,每日1次,1剂用2次,10剂为1疗程。

中药治疗痤疮的土方药方

中药治疗痤疮的土方药方

中药治疗痤疮的土方药方痤疮,也被称为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它的主要特征是面部、胸部和背部出现丘疹、脓包和炎症。

许多人倾向于使用中药来治疗痤疮,因为中药可以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减少痤疮的再发。

下面是一些中药土方药方,供您参考。

土方药方一:熊胆石膏汤材料:- 熊胆石膏粉:10克- 白芍:10克- 炒白术:10克- 桑白皮:10克- 生甘草:6克制作方法:1. 将所有材料洗净备用。

2. 在一个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所有材料。

3. 用中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

4. 过滤出药液,待其冷却后即可饮用。

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饭后服用。

连续饮用2个月,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善。

土方药方二:牛黄清暑丸材料:- 牛黄:10克- 薄荷:10克- 黄芩:10克- 炒黄连:6克- 炮竹箭:6克制作方法:1. 把所有材料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粉。

2. 将粉末放入一个容器中,密封保存。

服用方法:每次取1-2克,用温水冲服。

每日3次,最好饭前服用。

持续服用1个月即可见到效果。

土方药方三:红花绿豆汤材料:- 红花:10克- 绿豆:30克- 柴胡:10克- 甘草:6克制作方法:1. 将绿豆洗净放入一个砂锅中。

2. 加入适量的水,加热至开水后继续煮沸10分钟。

3. 在煮豆的同时,将其他药材放入另一个锅中煮沸。

4. 将两个锅中的药液合并,继续小火炖煮20分钟。

5. 过滤出药液,待其冷却后可饮用。

服用方法:每日两次,每次饭前饮用。

连续饮用一个月,痤疮会有所减轻。

总结:中药治疗痤疮的土方药方是一种天然的方法,可以减少痤疮的反复发作。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痤疮症状都有所不同,所以药方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想尝试中药治疗,请先咨询中医师的建议,确保药方的安全和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中药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

治疗前后请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化妆品。

同时,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生活作息也是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痤疮常用偏方

痤疮常用偏方

痤疮常用偏方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初起时皮疹为针头或芝麻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即粉刺),乃遗留凹陷疤痕。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晶,生湿生热,凝滞肌肤,或肺经风热熏蒸,蕴阻肌肤而成,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单方、偏方主要如下:\偏方1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

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

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其来源于《疡医大方》。

\偏方2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

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

本方出自《云南中医杂志》1989.10期,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偏方3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偏方4白果适量。

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

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

\偏方5硫黄、川军各等分。

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本方出自《家用偏方》,主治痤疮。

\偏方6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

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皮损处。

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

其方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1984.8期。

\偏方士瓜根60克。

捣细为散,以浆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贮,临卧洗面后涂之。

本方泻热消瘀,适用于痤疮。

偏方8花椒0.5克。

制用法:加水2500毫升煮沸约5分钟,待水温合适后将患处浸泡30分钟,日2次。

疗效:2—3日即愈。

偏方9白莲花。

制用法:火烧成炭存性,研细备用。

将患处洗净晾干,撒上药面,外用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

疗效:1-2次痊愈。

偏方10辣椒3个,松香适量。

中药方剂治疗痤疮的方法

中药方剂治疗痤疮的方法

中药方剂治疗痤疮的方法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肤腺体发炎,关键是在脸部、胸部和背部等部位产生脂肪。

它具有自我限制和尺度多样性。

如闭口痤疮,斑丘疹,脓疱,肿块。

皮脂腺常伴有溢出,青春期后大部分缓解。

在过去,痤疮被认为是一种皮肤腺疾病,主要是损害毛囊,皮肤腺和皮肤。

针对中医处方治疗痤疮的方法,大家可以,按照以下详细介绍掌握。

中药方剂治疗痤疮的方法:
1、病症:闭口粉刺初起,肿胀痛疼,脸部发痒,可有明显口干舌燥,小便开始发黄,便秘,舌红苔薄,脉诊浮数,医治以润肺散血为主导。

方子:枇粑清肺饮,枇粑叶、桑白皮、知母、柴胡、金银花、赤勺、生地黄、生石膏、生甘草等适当。

2.症状: 持续性、持久性,可以,挤红褐色小米碎粒状脂质栓剂,或有浓稠液体,面部油亮,口臭苦涩,间歇性食欲不振,粪便粘稠不适,舌苔红薄,脉数重,治疗以肃清寒湿为主。

处方:芩连平胃散、黄芩、柴胡、白术、茯苓、厚朴、白花蛇舌草、茵陈、六益散、甘草。

3、病症:痘痘出现时间学习久了,材质硬实难消,触压有痛感,或是通过面部以及凸凹如桔子皮,生理期痘痘问题加剧等病症,舌暗苔薄、脉涩,型常见于企业长期性的漫性痘痘病人。

医治以活血化瘀止咳化痰,化结为一个主导。

方子: 黄连赭虫散、黄连、赭虫、水蛭、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颗粒、茯苓、苍术、生甘草等。

[经方运用]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

[经方运用]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

[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令人难堪的疾病,让追求美丽容颜的少男少女对镜愁容满面,其实不少已婚尤其是女性也不在少数。

西医治疗本病轻中度短期效果还好,复发率却是太高,中重度更是望尘莫及,而且副作用很大。

中医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辨证论治能取得长远效果。

下面把常用的处方列举如下,后面是根据处方治疗的适应症归属辨证,以及常用的随症加减。

1五黄汤黄连10栀子10黄芩10黄柏10大黄10--15丹参15桑白皮15连翘12丹皮12生甘草6.无名肿毒酊黄连轻粉各50黑头12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

丘疹性脓疱性74显效11有效4结节囊肿11痊愈6显效3无效2最长50剂平均35剂2痤消汤桑白皮12枇杷叶12黄芩12紫草12金银花20野菊花20白花蛇舌草30生地30丹皮15夏枯草15当归10甘草6肺经风热知母12生石膏30脾胃湿热苦参15栀子12冲任不调当归12柴胡9皮疹色红紫草30结节囊肿莪术12三棱12皮脂多加薏苡仁30茯苓12 洗方:大黄30硫黄30黄柏12.寻常痤疮109痊愈87好转20无效2.3平痤汤金银花20白花蛇舌草20川穹10苍术10合欢皮10僵蚕10丹参12赤芍12大贝母12玄参12炒山栀12夏枯草15便干大黄草决明热重黄连败酱草结节三棱莪术气郁柴胡郁金湿热重藿香泽泻共100例痊愈45好转38改善14无效34玉女煎生石膏20野菊花18知母18熟地18赤芍15黄芩15牛膝9甘草3肺经薄荷风热以丘疹为主加金银花15热毒炽盛证以脓疱为主加大黄10黄连10痰瘀互结以结节为主加白芥子6三棱6痰湿蕴以囊肿为主加白芥子6法半夏15僵蚕10情志所伤加柴胡6郁金10共120,痊愈43显效60有效6无效11总有效率90.84%丘疹有效率98.61%脓疱91.3%聚合型80%囊肿型50%。

5粉刺汤金银花15茵15橘核15赤芍15丹皮15蒲公英21苍术12大贝母12黄柏9半夏9薏苡仁30甘草6血瘀月经不调加红花9当归12便秘大黄9血热皮疹鲜红加生地15痰核凝结结节较多加夏枯草15玄参15热毒胜脓疮多疼痛加土茯苓21紫花地丁12瘙痒加白癣皮30.共78痊愈54有效17无效7总有效率91%。

中医治疗痤疮所用的八味中药及验方

中医治疗痤疮所用的八味中药及验方

中医治疗痤疮所⽤的⼋味中药及验⽅痤疮在中医学中被称为 “粉刺”“酒刺”“肺风粉刺”“⾯粉渣”“风刺” 等。

多发于青春期,其特点是颜⾯及胸背⽪肤上发⽣针尖或⽶粒、⾖粒⼤⼩的⽪疹,或见“⽩头”、“⿊头”,或为脓疮、结节、囊肿,因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造成疤痕,⾊素沉着⽽损害⾯容。

中医认为痤疮多因体⾎热偏盛,加之饮⾷不节,脾胃蕴湿积热,或外邪侵袭,熏蒸肌肤⽽致,久则⽓⾎凝滞或痰瘀互结,致粟疹累累。

抗痤疮常⽤中药主要有丹参、黄芩、黄柏、⼤黄、硫磺、蒲公英、茵陈、栀⼦、⼤青叶、龙胆草、紫草等。

其中活⾎类丹参及清热类黄芩、黄柏应⽤较多,外⽤硫磺较为常⽤。

现将常⽤的抗痤疮中药和配⽅总结如下:01丹参丹参具有活⾎化瘀、抗炎、抗皱、减肥、保湿的功效。

丹参含有的丹参酮对痤疮杆菌⾼度敏感,并有温和的雌激素样作⽤,可对抗雄激素,有抗炎作⽤,为治疗痤疮的活性成分,丹参酚酸有美⽩、抗衰⽼作⽤。

丹参提取物通过抑制⼈增⽣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抑制转化⽣长因⼦TGF-B1的分泌及胶原合成,⽽发挥抗瘢痕的作⽤,可使瘢痕软化,厚度变⼩。

应⽤:外治:可⽤25%的丹参酮霜,或⽤丹参饮⽚煎⽔熏洗;内服⽅:五参丸《普济⽅》,⼈参、丹参各3g,沙参、苦参、⽞参各30g,上药共研细末,⽤胡桃仁15g,捣碎为丸,如梧桐⼦⼤,储瓶备⽤。

⼝服,每服30丸,茶汤送下,每⽇3次,饭后服。

坚持⽤治疗痤疮效果明显。

②丹参15g,桑⽩⽪、黄芩、⽣栀⼦、牡丹⽪、⾚芍各12g,连翘9g,⽣⽢草3g,⼤黄(后下)6g,⽔煎服,每⽇⼀剂,可祛⾯上痤疮。

02黄芩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解毒作⽤,有抗粉刺、防晒、保湿、抗皱及抗衰⽼美容功效。

黄芩根中含有的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可清除超氧⾃由基,有抗菌、抗炎作⽤,可治疗痤疮。

外治⽅:①四黄洗剂(《经验⽅》),⼤黄、黄芩、黄连各50g,硫磺15g。

将硫磺先⽤75%的⼄醇溶解,将余药共研细末,上药共⼊500ml蒸馏⽔中摇匀,密封,7⽇后备⽤。

中药治疗痤疮的药方

中药治疗痤疮的药方

中药治疗痤疮的药方痤疮常自青春期开始发生,好发于面、胸、肩胛间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皮损初起为圆锥形丘疹,与皮肤颜色一样,内含淡黄色皮脂栓。

如毛囊口开放,皮脂栓顶端干燥污染而呈黑色,叫黑头粉刺。

如毛囊口封闭或有细菌感染可形成脓疱、结节、囊腔。

多无自觉症状或微痒。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治疗痤疮的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药治疗痤疮的药方“清热凉血、除痘”方蒲公英30克,鱼腥草30克,连翘12克,丹参15克,生地15克,黄芩9克,黄柏9克,制大黄9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生甘草3克。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由内而外抑制痘痘发作。

同时可适当配合西药,抑制皮脂分泌、杀灭皮脂腺中的细菌。

二:中药治疗痤疮的药方“平肝活血祛斑”方珍珠母30克,青葙子15克,赤芍9克,丹参15克,炒僵蚕12克,夏枯草9克,茵陈9克,当归15克,益母草12克,茯苓9克,生甘草3克。

主要功效:平肝活血,清热祛斑。

可配合使用中药面膜和喷雾,消除炎症、预防瘢痕和色素沉着的形成。

三:中药治疗痤疮的药方“养血活血养颜”方黄芪15克,当归12克,丹参12克,赤芍9克,丹皮9克,生熟地各12克,枸杞子12克,黄芩9克,杭白菊12克,生甘草3克,知母12克,火麻仁9克。

主要功效:气血双补,嫩肤养颜。

对皮肤进行护理,加入火麻仁使药方具有润肠功效,有助于排毒,预防痤疮再生。

一、肺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泄肺热法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

其症面长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亦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

当用上法。

宜用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目前,临床上多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治疗效果大大增强,目前多由原方去掉人参,加上黄芩和栀子。

全方合用,共同发挥清泄肺胃之热的功效。

肺胃热清,脏腑通利,痰湿散结,则粉刺得以消除。

二、血热引起痤疮,宜用凉血清热法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

长痤疮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长痤疮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一、概述痤疮,中医称为“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蕴、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治疗痤疮,中医辨证施治,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辨证治疗方案1. 肺经风热型症状:面部出现粉刺、暗疮,伴有红肿、疼痛,伴有口干、口苦、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症状。

治疗方法:(1)内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剂: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桔梗、甘草等。

(2)外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剂:金黄散。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姜黄等。

2. 脾胃湿热型症状:面部出现粉刺、暗疮,伴有油腻、瘙痒、口臭、腹胀、便秘等症状。

治疗方法:(1)内治法:健脾除湿,清热解毒。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扁豆、山药、泽泻、白芷等。

(2)外治法: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方剂:金黄散。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姜黄等。

3. 肝气郁结型症状:面部出现粉刺、暗疮,伴有情绪抑郁、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治疗方法:(1)内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甘草、郁金、香附等。

(2)外治法: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方剂:金黄散。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姜黄等。

4. 肾阴不足型症状:面部出现粉刺、暗疮,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

治疗方法:(1)内治法: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

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等。

(2)外治法: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方剂:金黄散。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姜黄等。

三、注意事项1. 饮食调养:避免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2. 日常生活:保持面部清洁,避免用手挤压痤疮,以免感染。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痤疮』中药方--中医调内分泌治痤疮

『痤疮』中药方--中医调内分泌治痤疮

『痤疮』中药方--中医调内分泌治痤疮
痤疮与患者身体的内分泌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医学研究已肯定痤疮的发病与雄性激素分泌量增加有关。

内分泌失调雄激素增高是痤疮病之本,皮肤上的痤疮是病之标,调节内分泌才是治疗痤疮之本。

这也就是很多患者仅仅外用药膏或美容化妆品来治疗痤疮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治方: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芨各90克,白芷30克,白附子和白茯苓各15克,皂角9克(去皮弦),绿豆少许,共研为细末,调匀,常用于洗面,有润泽肌肤,去垢腻,除皮肤燥痒之功效,可使面如白玉,祛干黯、粉刺等皮肤疾患。

标本兼治、内外同治是中医治病的主要特色。

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对粉刺也就是痤疮的形成有了明确的理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肺风粉刺》中提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多由肺热熏蒸,血热蕴阻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生热,阻于肌肤而成;也可因脾气不健,运化失调,湿郁化热,湿热夹痰,凝滞肌肤所致。

” 并且在治疗上形成了独特有效、方便易行的体系,如根据身体的生理周期分别采用滋阴清火,润肺泻肝,健脾化湿的方药调节偏高的雄激素水平。

还可根据痤疮发作的不同程度,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药,消除痤疮炎症和淤积。

同时采用中药局部熏蒸,打开毛囊,清除淤脂,疏通气血。

通过标本兼治、内外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痤疮的发作和发展。

(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范征吟)。

中药治疗痤疮偏方

中药治疗痤疮偏方

中药治疗痤疮偏方收藏:博粹堂中医馆中药治疗痤疮偏方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

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

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红萝卜汁消粉刺取红萝卜1000克,洗净压汁,8枚桃树叶煎水汁400毫升,倒入萝卜汁里,用此法洗脸,每日洗脸三次,一日一剂,坚持洗三天,粉刺既可消除。

泡永久花治“青春痘”。

年轻人青春发育期,脸上易长“青春痘”,可治愈,方法是;永久花开花时,采摘一把鲜永久花,晚上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脸,取永久花数枚,双手揉搓至出水,在患部反复涂擦,擦到无水时为止,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洗脸,同法连用三天,一周后“青春痘”便会自然消失。

银杏仁适量,切成片,每晚睡前温水洗净患部(不可用香皂、肥皂),取银杏仁片反复擦患部,边擦边削去用过的部分。

每次用1~2粒,一般7~10次即可见效。

鲜樱桃枝叶、鲜桃树枝叶各50克,鲜槐树枝叶、鲜柳树枝叶各40克,鲜猪苦胆2~3个。

将各种枝叶切碎,加水煎沸,加入猪苦胆汁,熏洗患部。

每日2~3次,每剂用猪苦胆1个。

枇杷叶、夏枯草、桑白皮各15克,银银花、连翘、黄芩各10克,海浮石50克,生甘草7克。

水煎2次,药液混合,2次分服,每日1剂。

丹参100克。

研为细粉,每天3次,每次3克内服。

一般2周后即可好转,约6~8周痤疮减少。

可逐渐减量,每天1次,每次3克。

硫磺、川军各等份,研细粉,用清水调和,敷于患处。

每日2~3次。

枯矾10克,硫磺、大黄各5克,黄连、黄柏各3克。

冷开水100毫升浸泡1昼夜。

每晚睡前将药液摇匀,涂于患部。

『中药方集』痤疮方集

『中药方集』痤疮方集

『中药方集』痤疮方集江苏翟德山据《医学教育网》文整理编辑2013-7-20清肺消痤汤治痤疮病症:痤疮为发生于青年面、胸、背部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常伴皮脂溢出。

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肺风粉刺”相类似。

其症状特点为多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

常为毛囊口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

组方: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紫花地丁20克赤芍10克丹皮15克生地12克白芷6克生甘草3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饭后服较佳,4周为1疗程。

加减皮损感染重,脓丘疹多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皮肤油脂多,胸背部皮损多且感立者,可加栀子、苦参;有结节或囊肿性皮损者,可加红花、夏枯草、贝母。

中医妙方治疗“青春痘”很多人进入青春期后,脸上不知不觉地起了很多疙瘩,有时还伴有痒痛有黑色的称为黑头粉刺。

破溃或吸收后可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状疤痕。

少数严重的红疙瘩可出现更大的软囊肿、脓肿,破溃愈合后留下比较明显的疤痕,使颜面皮肤凹凸不平,颜色深浅不一,十分难看。

另外由于雄激素水平不同,一般男子患痤疮比女性严重,且更难治愈。

中医主要采用清热祛风、凉血利湿的方法。

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归参丸等,内服可用枇杷叶9克、桑皮9克、苦参9克、赤药12克、丹皮10克、菊花9克、生草9克,水煎服,日服一剂。

大便干燥者,可酌加酒军6—10克;结节性囊肿可酌加贝母10克、凌霄花6克。

外治可用颠倒散,每晚用茶水调后搽患处,白天洗掉。

也可用简便方法:①白花蛇草15—30克,加水煎汤内服,每日或隔日一剂,一天二次。

②仙人掌适量,捣烂,涂敷患处。

每日2次。

③鲜马齿苋、蒲公英、菊花各30克,蜂房10克,水煎汤待温后清洗患处,每日2次。

④鲜槐叶、丝瓜叶各30克,捣烂,涂敷患处。

痤疮——复方黄柏霜药物组成黄柏、黄芩、当归、生首乌与玉竹、知母按2:1。

制剂用法上药用95%酒精浸泡,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后制成水包油霜剂,含生药40%。

张仲景方应用:祛痘,治疗痤疮的经方主要有...

张仲景方应用:祛痘,治疗痤疮的经方主要有...

张仲景方应用:祛痘,治疗痤疮的经方主要有...张仲景方应用:祛痘,治疗痤疮的经方主要有哪些?1.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适合人群特点:痤疮颜色发暗,疮头深陷不出,面部、背部都有,背部比较多者。

这类患者,一般形体比较壮实,肌肉比较发达,皮肤黝黑或者黄,皮肤比较粗。

面色发暗,没有光泽,夏轻冬重,女性患者一般也会伴有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等。

2.温经汤:吴茱萸、麦冬、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

适合人群特点:女性患者,痤疮多分布于前额、脸颊、后背,数量不多,闭合且难以消除。

形体较瘦,体寒怕冷,嘴唇和手脚皮肤比较干燥,手上毛刺也较多,同时伴有雌激素低,月经量少,月经紊乱,痛经,颜色比较暗,有血块。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桂枝、茯苓、龙骨、牡蛎、生姜、大枣、大黄适合人群特点:工作压力大,失眠则痤疮增加,多见于面临各类压力的职场中青年男女。

一般体格中等,性格比较内向,比较要强,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缺少发泄途径。

平时易失眠、疲劳、怕冷、胸闷、头昏。

腹诊,胸胁部按之有抵抗或者僵硬,脐部有的时候还有跳动感。

4.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适合人群特点:疮体颜色暗红、饱满、有硬结,久久不消退,伴有疤痕、结节等。

一般体型较健壮。

常伴有瘀血三大征,面征、腿征和腹征。

面征主要表现为脸潮红或暗红,或者面部皮肤粗糙、脸上毛细血管扩张,嘴唇颜色发暗,舌质暗紫,舌下静脉怒张等。

腿征是下肢皮肤干燥,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的皮肤更为明显,小腿易抽筋,或下肢皮肤暗,膝盖以下发凉,有的易生冻疮。

腹征是腹较充实,脐两侧特别是左侧下腹更加充实,触之有抵抗,有时候会有压痛。

女性伴有痛经、附件炎等。

5.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瓜蒌根,黄芩,生牡蛎,炙甘草适合人群特点:表现面部痤疮,口干,烦躁,胸胁胀或者乳房胀痛,月经量或多或少,或伴有血块。

6.乌梅丸:乌梅,桂枝,黄连,黄柏,川椒,当归,附子,干姜,人参适合人群特点:有比较明显的上热下寒现象,心烦,可伴有烧心,胃痛,口渴现象,喜欢吃酸辣,恶吃甜食,容易上火但一吃凉的又易腹痛泄泻。

痤疮(青春痘)效验良方

痤疮(青春痘)效验良方

痤疮(青春痘)效验良方青春痘又称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粉刺(白头、黑头)、丘疹、胶胞、结节、囊肿性皮肤损害为主,如果伤及真皮可有瘢痕形成。

好发于面部、颌下、肩部、背部、胸部,多发于青春期男女。

一般男性患痤疮比女性严重,且更难治愈。

中医称之为'面胞'“肺风粉刺”。

方一银翘解毒汤【主治】:青春痘【方药】:毛银花、连翘、蒲公英、黄柏各20g,生地、防风、蝉蜕各15g,荆芥、甘草各10g。

【加减】:色素沉着明显者加丹参、赤芍各20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方二消痘灵内服外敷【主治】:青春痘【方药与用法】:口服西米替丁1片,甲硝唑1片,每日3次,连服7~14d,反复发作者加服红霉素1片,每日3次,连服7~14d。

同时外敷:用75%酒精250mL,已烯雌酚30片,甲硝唑20片,氯霉素针5支,药片研碎调成外用,每日3~5次以上量为1个月的量。

方三祛痘方【主治】:青春痘【方药】:大黄30g,黄连12g,黄柏15g,赤芍15g,丹皮12g,丹参15g,苦参10g,云茯苓30g,炒白术30g,连翘12g,金银花30g,白鲜皮12g。

【加减】:伴肺经风热者,加荆芥、防风;伴湿热蕴结者,加半夏、车前子;伴痰湿蕴结者,加枇杷叶、莱菔子。

【用法】:每日1剂,复煎取汁共600ml,分早晚2次服,7天观察疗效,同时嘱患者用药渣熬液每天早晚洗脸,洗澡2次,忌辛辣刺激物。

方四外敷方【主治】:痤疮,青春痘【方药】:白芷10g,白及10g,辛夷10g,黄芩5g。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加凉开水调成糊状,每晚1次搽于患处,15天后痤疮即可消除痊愈。

方五二黄三花解毒消痤方【主治】:顽固性痤疮【方药】:黄芩10g、黄连5g、金银花30g、野菊花30g、玫瑰花1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 g、绿雩梅6g、桔梗10g、杏仁6g、甘草5g。

【用法】:上方药材冷水浸泡30 min后,大火煮沸,小火煎熬15 min,取汁液200 m L服用,早晚各服用100 m L,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运用]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令人难堪的疾病,让追求美丽容颜的少男少女对镜愁容满面,其实不少已婚尤其是女性也不在少数。

西医治疗本病轻中度短期效果还好,复发率却是太高,中重度更是望尘莫及,而且副作用很大。

中医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辨证论治能取得长远效果。

下面把常用的处方列举如下,后面是根据处方治疗的适应症归属辨证,以及常用的随症加减。

1五黄汤黄连10栀子10黄芩10黄柏10大黄10--15丹参15桑白皮15连翘12丹皮12生甘草6.无名肿毒酊黄连轻粉各50黑头12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

丘疹性脓疱性74显效11有效4结节囊肿11痊愈6显效3无效2最长50剂平均35剂2痤消汤桑白皮12枇杷叶12黄芩12紫草12金银花20野菊花20白花蛇舌草30生地30丹皮15夏枯草15当归10甘草6肺经风热知母12生石膏30脾胃湿热苦参15栀子12冲任不调当归12柴胡9皮疹色红紫草30结节囊肿莪术12三棱12皮脂多加薏苡仁30茯苓12 洗方:大黄30硫黄30黄柏12.寻常痤疮109痊愈87好转20无效2.3平痤汤金银花20白花蛇舌草20川穹10苍术10合欢皮10僵蚕10丹参12赤芍12大贝母12玄参12炒山栀12夏枯草15便干大黄草决明热重黄连败酱草结节三棱莪术气郁柴胡郁金湿热重藿香泽泻共100例痊愈45好转38改善14无效34玉女煎生石膏20野菊花18知母18熟地18赤芍15黄芩15牛膝9甘草3肺经薄荷风热以丘疹为主加金银花15热毒炽盛证以脓疱为主加大黄10黄连10痰瘀互结以结节为主加白芥子6三棱6痰湿内蕴以囊肿为主加白芥子6法半夏15僵蚕10情志所伤加柴胡6郁金10共120,痊愈43显效60有效6无效11总有效率90.84%丘疹有效率98.61%脓疱91.3%聚合型80%囊肿型50%。

5粉刺汤金银花15茵陈15橘核15赤芍15丹皮15蒲公英21苍术12大贝母12黄柏9半夏9薏苡仁30甘草6血瘀月经不调加红花9当归12便秘大黄9血热皮疹鲜红加生地15痰核凝结结节较多加夏枯草15玄参15热毒胜脓疮多疼痛加土茯苓21紫花地丁12瘙痒加白癣皮30.共78痊愈54有效17无效7总有效率91%。

6消痤汤生地30白花蛇舌草30虎杖30丹参30玄参9土大黄9麦冬9知母9黄柏9桑白皮15地骨皮15生山楂15生甘草3脓疱加金银花12野菊花9蒲公英30聚合型加威灵仙15莪术9夏枯草30生牡蛎(先煎)30。

寻常型68全部治愈脓疱型22,治愈15.聚合型10治愈5.脓疱型7聚合型3好转。

无效2均为聚合型。

一个月到三个月。

7消痤饮黄芩10知母10生大黄10丹参10桃仁10红花10黄柏6野菊花15金银花20赤芍12川穹12牡蛎30配合外抹药:利君沙20片,甲硝唑20维生素B6100男性另加安体舒通50女性另加已烯雌酚片50共研末加2%氯霉素酒精100ML。

每日3-4共158例.,痊愈124有效19无效15总有效率90.5%.8清肺饮党参15甘草15黄柏15百合25枇杷叶25桑白皮25仁15薏苡仁50制大黄10浓缩成膏清解肺热共96例,治愈39有效45无效12总有效率87.5%9清痤饮苦参20白芷20土茯苓30薏苡仁30益母草30蒲公英30黄柏15脓疮加金银花黄芩结节加丹参夏枯草囊肿加丹皮红花便秘加大黄芒硝月经不调加当归川穹药渣加白花蛇舌草100黄连煎熏患处。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110治愈72好转33无效5.总有效率95.5%10硝丑饮芒硝30白丑30大黄30黄芩20黄连20浙贝母20天花粉20桔梗20白芷20丘疹加生地40玄参30赤芍20脓疱型加蒲公英60连翘30以上共研成粗末,每次15-30水冲服,每天2次连服5天为一个疗程。

亦可做汤剂,用量酌减,隔日一次,连服3天为一个疗程。

清泄心肺散结消肿。

共68例痊愈39显效19有效8无效2总有效率97%多数4-7天显效。

3-5个疗程痊愈。

11痤疮合剂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连翘白花蛇舌草丹参紫草生地赤芍茯苓桑白皮生牡蛎生山楂各适量。

煎药过滤浓缩加矫味剂。

每次30ML,每日3次,1周1疗程。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湿散结。

171例,治愈103显效55有效10无效3例。

12夏枯桑皮汤桑白皮30夏枯草30丹参30生牡蛎30金银花30石膏30枇杷叶20黄菊花20连翘20黄芩20赤芍20山楂20栀子15桔梗15酒军15甘草15血热白花蛇舌草丹皮化脓加黄柏土茯苓结节及囊肿加海藻昆布去甘草。

便秘加枳实厚朴或芒硝。

一个月1疗程。

共24例痊愈11显效7有效613宣肺化脂汤枇杷叶12生地12桑白皮12丹皮10白花蛇舌草10苦参9黄芩9生槐米15山楂15土茯苓15皮肤油腻加茵陈薏苡仁。

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壳经前乳房胀痛加香附柴胡。

结节囊肿加夏枯草贝母。

30天为1疗程。

清热解毒除湿祛瘀共117.治愈63显效30好转14清肺活血汤处方生地、金银花各30g,赤芍、野菊花、紫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g,丹皮、丹参、黄柏、当归各12g,黄芩、连翘、枇杷叶、川芎、生甘草各IOg,桑白皮9g,栀子、黄连各3g.大便不通者,加大黄6g;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g;湿热重者,加茵陈、虎杖各15g.本方有清肺通络,解毒散结之功.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15消痰软坚汤生地20浙贝母15连翘15夏枯草15枇杷叶15桑白皮15丹参15昆布12海藻12牡丹皮12赤芍12皂角刺10陈皮10郁金10当归尾10便秘加大黄5油脂多加薏苡仁20脓疱去陈皮当归尾蒲公英12野菊花12气虚加北黄芪30党参15痛痒相兼加大黄黄柏黄连各等分外洗。

油脂多加大黄硫黄赤芍各等分外洗。

化痰软坚,活血凉血消疮散结。

顽固性痤疮135例治愈30显效72有效20无效1316虎楂平痤汤虎杖12山楂12金银花15蒲公英15生地15炒枳壳10连翘10丹皮10脓疱肿痛加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赤小豆颜面肤红日久难退加红花凌霄花,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益母草丹参香附柴胡油脂多加茵陈茯苓泽泻结节囊肿加土贝母皂角刺夏枯草玄参活血凉血清热去湿共256,痊愈179显效46好转19无效12总有效率95.3%17六味地黄汤熟地黄15山药山茱萸15茯苓10泽泻10牡丹皮10肺热加枇杷叶10黄芩10野菊花20桑白皮15脾胃湿热加生地黄15茵陈15薏苡仁30大黄10热毒加金银花15野菊花15白花蛇舌草15赤芍15皂角刺10血淤痰凝桃仁10红花10川贝母10赤芍10牡蛎30冲任失调加当归10益母草15赤芍15丹参15.共52例,治愈46显效3有效2无效1。

18升降平豆汤党参5浮萍5黄芩8枳壳8黄柏8麦冬4苍术4升麻4五味子2栀子6生石膏12制大黄3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消肿。

共58痊愈46有效8无效4总有效率93.1%19石膏四黄汤生石膏3030黄连10黄柏10连翘10黄芩12生地12赤芍12大黄8蝉蜕8金银花20生甘草5丘疹脓疱型改大黄12竹叶10桑白皮15结节囊肿加桃仁10红花10莪术8面色发红伴瘙痒加玄参10知母面部剧痒加白癣皮15地肤子15油脂多加山楂15改大黄同煎。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共60例,痊愈44显效10有效6.20清热活血汤白花蛇舌草30丹参30泽泻30葛根10生山楂10桑白皮10甘草10枇杷叶10橘叶6制大黄6热甚加生石膏30山栀子10有脓头加蒲公英30紫花地丁15便秘加番泻叶8油脂多加薏苡仁30鸡内金8结节瘢痕加赤芍10三棱10莪术10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共76例,痊愈48显效18有效5无效5.总有效率93.4%21知柏地黄汤.知母10丹皮10赤芍10黄柏山茱萸各12生地泽泻茯苓各15。

脓疱加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油脂多加虎杖30决明子20山楂10囊肿结节加皂角刺穿山甲各10生牡蛎30滋肾阴降相火共56痊愈38显效12好转5无效1总有效率98.2%22活血清肺汤川穹土大黄桑叶桑白皮蝉衣各10虎杖生山楂生石膏各15黄芩5黄连3白花蛇舌草30丘疹色白加羌活生薏苡仁15茯苓10丘疹色红加赤芍丹皮丹参各10脓疱加败酱草15熟地黄10结节囊肿加桃仁10红花5伴色素沉着加生甘草3白芷10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共45例治愈18好转22无效5例。

23当归舌草汤当归薏苡仁各30丹参瓜蒌皮生山楂各15白花蛇舌草20茯苓夏枯草各10莪术9肺胃热盛证加生石膏栀子各12热毒型加金银花15连翘12血瘀痰涎加桃仁12郁金10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排脓利湿软坚散结共50例痊愈20好转26无效4总有效率92%24消痤玉容汤野菊花夏枯草白芷桑白皮炙枇杷叶枯芩赤芍丹参木通白花蛇舌草山楂各适量。

同时配合面膜,病人平卧用1包巾包好头发,用清洁面乳清洗皮肤,2脓疱处用双氧水清洗。

3用离子喷雾美容机喷雾5分钟后,再用氯硫霜按摩面部20分钟4石膏倒膜。

面膜每周1次。

活血散结清热解毒。

共41痊愈17好转23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5%25清热除湿汤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赤芍苦参各10野菊花8黄连6白茅根30生槐花15.便秘加大黄6感染重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囊肿加夏枯草15贝母10皮脂多加薏苡仁生枳壳生白术各10清热解毒清肺祛湿。

共32痊愈24有效826清肝达郁汤陈皮6菊花栀子牡丹皮柴胡各10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12生甘草5生姜薄荷各3.疏肝理气清热泻火。

共30例,一个疗程痊愈19有效9无效2继续1个疗程治愈25有效4无效1.总有效率96.8%27银菊地芍汤野菊花金银花各20栀子黄芩天葵子紫花地丁熟军各10蒲公英生地丹参赤芍各30湿重加茵陈20结节囊肿加皂刺30炮甲珠6经前皮疹加重加柴胡10郁金益母草各15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共200痊愈184显效13有效3,最短15最长4个月。

28银蒲清解汤金银花30蒲公英赤芍各15黄芩黄连夏枯草苍术茯苓焦三仙枳实陈皮各10生地黄栀子各10便秘加生石膏麻子仁各15.便溏加白术10山药15舌质瘀斑加红花当归各10益母草15囊肿结节加紫草皂角各10海藻15.配合面膜,取黄芩黄连黄柏各100,将上药干燥研细过100目筛,与人造麝香粉按5:1混匀,调成糊状涂皮损处,以奥桑蒸汽美容仪熏蒸面部30分钟,再将医用石膏粉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0.5--1毫米,30分钟揭下洗去药粉,中药面膜3-4天一次,4次1疗程。

健脾清热利湿消导。

共93例一个疗程治愈32有效50无效11.两个疗程治愈42有效10无效9三个疗程治愈10有效9.29开凑畅汗饮赤小豆20细辛甘草各6麻黄红花各3银花10泽泻车前子各8茯苓神曲各15每日一剂,煎汤代茶,药液洗患处,早晚各一次。

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共109,痊愈88无效21总有效率87.34.30五味消毒饮金银花20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鲜生地各15枇杷叶连翘土茯苓各12天葵子9白芷牡丹皮各10黑头丘疹加蝉衣,暗红色丘疹加地鳖虫脓疱丘疹加茵陈龙胆草便秘加大黄尿黄加石伟结节囊肿加蜈蚣夏枯草瘢痕加桃仁红花牡蛎经期加重加益母草香附清热解毒活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