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影响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影响摘要基于FAVAR模型和199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共169期的月度数据,本文研究了以市场利率和美元流动性调整所反映的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
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溢出效应:美国货币市场利率的正向冲击,会导致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产生同方向变动,并对中国GDP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美国利率的正向冲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出口规模的增加;另一方面,美元流动性的负向冲击会导致中国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同时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它对于中国GDP并未造成明显影响。
综合来看,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于中国货币市场造成了显著的冲击效应。
关键词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FAVAR模型一、引言二、相关文献综述陈晓莉、孙晓红:《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载《经济科学》,2022年第1期,第12-26页。
金融渠道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汇率、利率和流动性三种主要传导路径,鉴于中国严格的汇率管制,既有研究主要从利率和流动性传导这两方面展开研究。
具体来看,利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国际套利行为的存在,导致其极易受到美国利率变动的影响。
例如,易晓溦等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的利率期限结构造成明显影响,导致中国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水平出现下降。
Morgan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不仅在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利率产生显著冲击,更会影响中国的长期利率。
李成研究发现中美利率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联动机制,但这种联动机制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中国在利率方面所遭受的冲击更大。
除利率通道外,流动性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进行传递余永定:《理解流动性过剩》,载《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第5-7页。
,美元流动性同样也对中国货币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
特别是2022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注入的美元流动性通过套利、货币投机、资本外逃等方式流向其他国家Hudon,“US‘QuantitativeEaing’IFracturingtheGlobalEconomy,”LevyEcon omicIntituteofBardCollegeWorkingPaper,No.639,2022,pp.1-19.,导致全球的“流动性”激增,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甚至比对其国内的影响更大ChenQ.,D.Filardo,F.Zhu,“InternationalSpilloverofCentralBank BalanceSheetPolicie,”BISP aper,No.66,2022,pp.220-264.,而中国更是美元流动性溢出的首选之地。
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联系日益紧密,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全球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尤为密切,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出口、外汇储备、资本流动等方面,还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间接地对我国经济产生溢出效应。
深入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对于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旨在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系统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
本文将回顾和总结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以及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发展动态。
本文将构建一个包含美国货币政策变量、我国宏观经济变量以及全球经济环境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和间接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将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参考。
本论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解,而且对于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背景介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发行国,其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美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将重点分析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即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传导效应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机制。
美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其主要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2019-07-02摘要: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实⾏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关重要的作⽤,但其政策外溢效应⽇渐扩⼤,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临着较⼤的通胀压⼒与资本流动风险,本⽂深⼊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其可能影响。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外溢效应资本流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陆续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时间跨度长,影响范围⼴,显⽰美国急于致⼒于提振经济、促进就业,也暴露了美国不顾美元特殊地位、放任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各国带来的冲击。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包括: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增加、外部输⼊性通胀压⼒增⼤、资产泡沫风险提升、美元资产贬值风险加剧等,增添了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控通胀的复杂性。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传导机制(⼀)主要内容⼀是QE1通过购买⼤量美元资产向⾦融市场⼤量注资。
2008年11⽉,美联储宣布启动QE1,承诺购买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持证券(MBS),在随后的三个⽉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于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持证券。
截⾄2010年4⽉共购买1.725万亿美元资产,开启了世界各国宽松货币政策的阀门。
⼆是QE2计划购买⼤量长期国债来压低长期利率以刺激经济。
2010年11⽉,美联储宣布启动QE2,计划收购6000亿美元的长期限美国国债,每个⽉购买750亿美元,直到2011年第⼆季度。
⽬的是通过⼤量购买美国国债,压低长期利率,借此提振美国经济,避免通货紧缩,并降低⾼达9.6%的失业率。
三是QE3开放式购买MBS直⾄就业市场出现重⼤改善。
2012年9⽉,美联储宣布启动QE3,直⾄就业市场复苏。
该计划包括:从9⽉14⽇开始,每⽉购买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持债券(MBS);继续执⾏卖出较短期限国债、买⼊较长期限国债的“扭转操作”⾄2012年底;不设定MBS购买结束时间,如果就业市场未能出现重⼤改善,美联储将会持续执⾏购买计划,并在合适情况下动⽤其他政策⼯具;维持联邦基⾦利率0-0.25%的区间不变,预计这⼀⽔平⾄少维持到2015年中期。
美国qe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设立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将目标放在一个特定的短期利率水准上,央行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或者是抽离资金来使该利率处于目标位置。
此时中央银行希望调控的是信贷的成本。
而定量宽松货币指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将政策关注点从控制银行系统的资金价格转向资金数量,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维持在宽松的环境下。
对于这个政策而言,“量”意味着货币供应,而“宽松”则表示很多,当然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自己的指标。
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意味着放弃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因为对于央行而言,他们不可能既控制资金的价格又控制资金的数量。
日本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先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是日本。
在2001年日本央行作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举措,他们采用了一个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在零利率基础上实行的进一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应对出现的通货紧缩,而在此之前并没有哪个国家尝试过这种政策。
其做法是将大量超额资金注入银行体系中,使长短期利率都处于低水平,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对抗通货紧缩。
日本的实践证明:金融危机会极大地打击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市场的“去杠杆化”过程会很漫长,因此在一定时期内金融市场的交易很难正常;另外,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货币市场的自由化,一个国家无限制增加流动性供应未必能够刺激银行业对本国的放贷。
也就是说,当货币的回报率境外与境内存在剪刀差时,货币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境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助于经济恢复增长;但是,长期来看,埋下通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或许会引起滞胀。
中美货币政策的参考文献
中美货币政策的参考文献1. Bernanke, B. S. (2005). The global saving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The Sandridge Lecture, Virginia Association of Economists, Richmond, Virginia.这篇论文由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撰写,探讨了全球储蓄过剩和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之间的关系,对中美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 Obstfeld, M., & Rogoff, K. (2009). Global imbalance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Products of common caus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Asia Economic Policy Conference (Vol. 4, pp. 131-172).这篇论文由经济学家奥布斯菲尔德和罗戈夫撰写,研究了全球不平衡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对中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提出了一些观点。
3. Taylor, J. B. (201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coordination and the great deviation.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35(3), 463-472.这篇论文由经济学家泰勒撰写,探讨了国际货币协调和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对中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
4. People's Bank of China. (2019). China's Monetary Policy Report (No. 1).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份货币政策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目标和措施,对中美货币政策的差异进行了说明。
美国“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作者:李欣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34期摘要: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未来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
这是继2009年3月,美联储1.7万亿美元注入流动性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试图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这一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本文就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其中国经济能更健康高速的发展。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货币差额通货膨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指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
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
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相继破灭,日本经济进入持续衰退期。
为了刺激投资和消费,日本央行在1999年2月实行零利率政策。
零利率政策一度解除,但此后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在通货紧缩持续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居高不下,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日银被迫于2001年3月19日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持续到2006年3月19日,这是金融史上应对“流动性陷阱”的首次尝试。
日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充沛的资金满足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稳定了金融体系,随着时间推移,也间接地发挥了支持经济复苏的作用。
但日本经济走出通缩,量化宽松到底发挥多大作用?日银预想的几个效应,是否真的发挥了作用?对此,Ugai(2007)对主要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表明如果没有量化宽松政策,日本经济衰退将更加严重,但其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稳定金融市场,预想的政策效应对经济复苏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总体上量化宽松对增加总需求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一、引言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给各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至今仍有很多国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为防止疫情对经济造成破坏,美国迅速出台了新一轮量化宽松、降息等多种货币政策,随后又推出了多轮次上万亿级的财政刺激法案。
截至2021年6月23日,美联储总资产突破8万亿美元,持有证券合计7.5万亿美元(含5.2万亿美元国债和2.4万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占GDP的比重约35%。
美国国债的规模也达到28.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本轮无限量化宽松的规模已超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实施的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规模之和。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代表的各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冲击。
整体经济状况尤其是汇率、利率、进出口等诸多因素受影响较大。
普通民众能感知且较为关心的是物价水平,因为其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和SVAR模型来分析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价格水平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为了应对危机冲击,宣布开启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
近十余年,其效果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讨论。
关于量化宽松的作用,最早可追溯到以Friedman摘要: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
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
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
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福建经济学校王家团[摘要]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伴随着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吸引全球美元资本涌入中国,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这实际上是国际美元资本稀释人民币购买力,转移了中国的储蓄财富。
[关键词]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基础货币外汇占款0背景介绍2007年4月,美国爆发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美国的银行体系特别是投资银行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进而波及到实体经济,危机导致房价和股价双双暴跌,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经济体,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
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同时将基准利率降至0~0.25%的极低水平,并实行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购买总额为165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劵,开动美元印钞机,同时继续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逆差,以刺激经济复苏。
1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伴随着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吸引着全球美元资本流入中国,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这实际上是国际美元资本稀释人民币购买力,转移了中国的储蓄财富。
第一,随着美元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多,美元绑架了人民币,作为体现金融主权的人民币定价权和发行权,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手中。
汇率是一国货币的价格,货币的定价权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实力的博弈,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几乎呈单边上涨走势,从汇改时的1美元兑8.11人民币,上涨到现在的1美元兑6.35人民币,这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掌握着人民币的升值节奏和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货币的定价权旁落了。
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引导着国际美元资本大量涌入中国,造成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同时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央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导致银行贷款资金的持续减少,企业正常的贷款需求和经营难以为继,同时央行回收流动性使民间借贷利率飙升,吸引更大规模的美元资本流入中国,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有的企业甚至停产、倒闭。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美国一直采取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利率。
这一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中国经济。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
由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
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对外贸易竞争力减弱。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导致全球资金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
这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产生了影响。
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增加,中国可能面临资本流出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中国央行需要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此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商品价格上。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对中国作为资源进口大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和居民的利益。
然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提高了全球市场需求,为中国的出口创造了机会。
其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贸易竞争力下降、金融市场波动、货币政策调整等都是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作者:李茂培代闯沈世锺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5期李茂培代闯沈世锺摘要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世界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十周年多了。
在危机期间美联储使用非常规手段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它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尤其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量化宽松金融危机政策一、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使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它是一种非常规手段。
量化宽松俗话讲“印钞票”,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央行大量印本国货币方式购买本国国债或企业债券的,向市场投入大量本国货币,增加市场货币的流动性。
主要是下调国内利率,刺激美国实体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危机发生到2012年12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综合当时情况考虑和委员讨论共用4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首次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面临的危机和破产,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金几乎瘫痪,市场出现很严重流动性枯竭。
美联储多次向市场注入美元,但美国经济金融依然糟糕。
2008年伯南克7次降低联邦基准利率,接近实行零利率。
这一轮量化宽松货币主要为了阻止市场恐慌和美国经济崩溃。
第二轮伯南克和委员们决定从2010年8月,到2011年6月期间他每个月向大型银行金融机构上花费75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这次量化宽松主要是为解决美国财政部危机。
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基于当时美国经济糟糕状况在2012年9月开始的。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决定每个月购买4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同时持续以0%至0.25%的利率为美联储基金利率。
还向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出售短期国债和购买长期国债的操作。
是为了增加就业人口,复苏美国往日的经济。
第四轮量化宽松始于2012年12月,当时美联储继续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尤其是房利美和房地美证券和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
为了深入刺实体激经济发展和增加市场需求降低失业率。
通过观察伯南克实施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把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还使用购国债向市场注入资金方式。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
o teU. aed v lp da de t ae sn l a i e n ban tedfee c y a i h r ce siso h f e c f h S. r e eo e n si tdu igKam nF l r gt o ti i rn ed n m cc aa tr t ftei l n e m ti o h i c n u o o v nin la d q a t aiee sn o eayp lc nChn Sif to ep ciey T er s l h wst a h n ain f n e to a n u n i t a igm n tr oiyo ia’ n ain rs e t l. h e ut s o h te ift o c t v l v s t l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2 5 (0 2 90 4 —5 8 10 6 42 6 2 1 )0 -0 60
一
、
引 言
市场与发展 中国家的通货膨胀持续高位运行 。而第三
轮 量 化 宽 松 货 币 政 策 一 旦 推 出 ,必 将 进 一 步 推 高 发 展
美 国次 贷 危 机 爆 发 后 ,经 济 面 临严 重 的 衰 退 ,传
统 的利率杠杆手段 已经失效 ,20 年 l 月美联储启 08 1
动 第 一 轮 量 化 宽 松 货 币政 策 ( E ) 0 0年 1 月 美 Q 1 ,2 1 1 联 储 再 次 宣 布 实 施 第 二 轮 60 0 0亿 美 元 的 量 化 宽 松 货
滤 波进 行估 计 和分 析 .分别 得 出美 国常规 与量 化 宽松 两种 货 币政策 对我 国通 货膨 胀 影 响力 的不 同动态 特性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通货 膨胀 惯性 和通胀 预期 是影 响我 国通货 膨胀 的 主要 因素 ,其 作用 效果 基本稳 定 ;美 国货 币供 应量 M: 速 增
美量化宽松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研判
美量化宽松政策及对中国的影响研判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阐述了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所遭遇的挑战,以及在政策选择上面临的困境,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9年3月起,美国连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经济受到流动性泛滥的冲击,而且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局面下,使中国有可能面临低增长、高通胀的境地。
由此,中国必须正视这种冲击,采取积极的姿态予以应对,这样才能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本文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阐述了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所遭遇的挑战,以及在政策选择上面临的困境,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美国经济与金融形势分析与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一)美国经济形势分析美国经济自2011年第二季度再次探底之后,持续企稳回升,复苏态势良好,尤其是2011年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长3%,超出市场预期。
2012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延续了2011年底的良好局面,gdp增长率为2.8%。
但是就业市场前景仍不明朗—美国劳工部2012年5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4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仅为11.5万人(预期增长为17.0万人),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月度增幅,美国仍有超过125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失业率为8.1%。
专家预计,美国还需要3年时间,才能将失业率降到6%,即恢复就业正常的状态。
再加之欧债危机的潜在风险冲击,美国经济形势可谓喜忧参半。
数据说明,美国经济正在温和回升,但“回升的火力仍不够”。
(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2012年一季度受益于经济平稳增长和欧债危机风险的释放,美国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出现一定的繁荣景象,但是进入2012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股市持续下跌。
专家预计,美国股市将保持低迷,利率倾向于保持低位不变,流动性方面仍较为充足,美元价格回升,通货膨胀保持平稳。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美9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变革对于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对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比进行分析,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1. 英美9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对比1.1 英国的货币政策在90年代初,英国采取了半官方的货币政策框架,即政府设定货币政策目标,并委托英格兰银行负责实施货币政策。
这一框架的特点是政府与央行之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政府对货币政策的介入较小。
然而,在90年代晚期,英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变革。
首先,英国实施了通货紧缩政策,以控制通胀。
其次,英格兰银行改变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将稳定通胀置于首位,并设定了通胀目标。
最后,英国引入了利率工具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等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1.2 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同样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在90年代初,美国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并将货币政策目标与通货膨胀相挂钩。
不过,在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转向实行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并将就业增长等目标纳入货币政策考量范围。
此外,美国还实施了利率工具和量化宽松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以刺激经济复苏。
2.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2.1 独立的货币政策英美在9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体现了政府与央行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干预较小。
这给予了央行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更有效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因素,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通胀控制的目标。
这对于我国来说,意味着更有必要加强央行的独立性,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2.2 稳定的通胀目标英美在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的通胀目标制度,使货币政策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通过设定通胀目标,央行可以引导市场预期,促进稳定的经济增长。
我国也应考虑制定明确的通胀目标,并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这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它也会导致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等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汇率变动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供应量增加,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
这会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于那些外销大宗商品的企业和行业,这种冲击可能会非常明显。
同时,升值的人民币也会使得跨国公司对于我国的投资热情降低,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2.资本外流美元贬值会促使投资者将资本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美联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购买国债也会刺激资本外流。
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因此在出现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资本将流向我国。
这虽然可以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但也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进而影响到出口和国内投资环境。
3.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国物价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增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商品,而需求上涨也会推升我国物价。
这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加紧。
二、应对措施为了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汇率。
例如,稳定一篮子货币汇率或者适当干预市场。
另外,我国可以通过扩大进口,增加石油和原材料等商品进口的比例,来减少出口的压力,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2.加强金融监管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安全和稳定。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我国。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以保持汇率的稳定。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我们可以调节国内经济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3.实施货币政策我国也可以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1.对外贸易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导致美元贬值,进而
提高我国出口商货币收入的汇率风险,同时美国经济的复苏也将刺
激美国对外贸易,导致我国竞争力下降。
2.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将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重
大影响,中央银行必须采取稳健货币政策以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带来的影响。
可能会影响我国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
3.资本流动的影响: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大量国际
资金都流向了美国市场,这将导致我国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增加
汇率波动性和股票市场的风险。
应对策略
1.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是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的最佳方式之一,减少在市场中出现的非法交易和违规行为,维护
金融市场稳定。
2.推动国内经济结构升级:通过内需扩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级等措施,加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从而减轻美国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
3.强化外汇和金融管理:应当积极监管外汇和金融市场,防止
非法资本流动。
同时,需要改变外汇储备的部分结构,将其多元化,避免相同风险下过度集中投资会对资本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4.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在国际合作中,积极主张国际货币体系
改革,加强全球财政监管合作,共同应对永恒税收漏洞。
此外,相
关金融市场政策也需要有所改变,如修整外汇政策,加速汇率体制改革,推行货币互换等操作,在金融市场上升级我国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单一国家的边界。
近年来,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不仅在美国本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稳定、资本流动以及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影响,以期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将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明确其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机制。
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和动因。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包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等。
文章还将分析中国在面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中国在面对这种外部冲击时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被称为量化宽松(QE),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实施。
该政策的核心在于,当中央银行将短期利率降至零或接近零的水平后,通过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如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以增加银行系统中的基础货币供应,从而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这种操作实质上可以被视为“间接增印钞票”,因为它增加了银行系统中的货币供应,尽管并未直接印刷更多的钞票。
在金融危机期间,尤其是2008年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被广泛应用。
美联储通过大规模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压低了长期利率,鼓励了银行贷款,刺激了投资和消费,从而帮助经济复苏。
美元霸权的形成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元霸权的形成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美元霸权的形成19 世纪英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英镑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但在一战后,英国逐渐丧失了在国际金融中的垄断地位。
20 世纪20 年代末的经济大危机结束了英镑与黄金长达一个世纪的挂钩,英镑的霸权地位陨落。
二战结束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满目疮痍,而德日等战败国只剩得一片废墟。
只有美国的实力在战争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超级大国。
此时,国际货币的缺位,各国货币肆意贬值使国际贸易无法正常开展,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局面,选定一种强势货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是当时国际社会的切实需要。
1944 年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开始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替代英镑占据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
美元作为各国进行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迫使诸多国家将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
同时,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中占有最大资金份额,二者实际上也被美国所操纵,变成了美国操纵国际货币金融的工具。
由此,美元确立了其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强化了美元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客观经济生活迫切需要时,在短时期内,经过协商形成的。
地缘政治和经济霸权的强力是其建立的真正幕后推手,该体系必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黄金储备持续下降,1971年尼克松政府切断了美元和黄金的直接联系,1974年公开宣布废除黄金官价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但是美国凭借其整体实力,使美元和石油画上无形的等号,美元的霸权仍然在持续。
当然,发展到现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主要方面一是本国银根不稳定,有大量的国债掌握在中国等大国手里。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
大 宗商 品价 格上 涨 ,通 胀压 力 加大
8 ME I2 1 5 2 C 02 0
MODE
金融保险
3 R N
元 。受 美国 量化 宽松 货 币政策 的影 响 ,美元 在持 续贬值 ,这对 以 美元 计价 的我 国外汇 储备 来说 ,购 买力定 会 下降 且不 断缩 水 ,同 时 由于长 期收 益率 的下降 ,对 利息也 造成 巨大 损 失。如 果将 来美 国在某 个 时段 退 出量化 宽松 货 币政 策 ,美联储 大规 模抛 售 国债 , 美 国 国债价 格 必将 急剧 下滑 ,中国会 蒙受 更大 损失 。 四 、货 币政策独 立 性的 丧失 根 据 克鲁 格 曼 的 “ 三元 悖论 ” ,即本 国货 币 政策 的独 立 性 、 固定 汇率 、资 本 的完全 自由流 动三者 不 能 同时实现 ,最 多只 能 同 时满足 两个 目标 ,而必 须放 弃 另外一 个 目标 。我 国 目前 实行 的是 盯住 一 篮 子 货 币 的 固定 汇 率 制度 ,美 国量化 宽 松 货 币政 策 的推 出 ,大 量热 钱 流入 中国 ,为维 持 固定 汇率 ,中 国必须 大量 抛售 本 币 ,造成 流 动性 过剩 ,物 价上 涨 ,引发 通胀 ,使 得货 币政 策可 选 择 的空 间 变小 ,甚 至 可能 丧失 货 币政策 的独 立性 。美 国量化 宽松 的货 币 政策使 得 中 国货 币政策 处于 一个 进退 两难 的境 地 。
使 得 美元贬 值 的行 为 .直接 导致 了国际 大宗
部 为 A G提 供 3 0 美 元援助 资 金 ,同 I 0亿
时为 为小企 业和 消 费者提供 1 0 0亿 美 00 元贷 款 。2 0 0 9年 3月 1 8日美联 储购 买 房地 产抵 押债 券 7 0 5 0亿 美元 , 并追加 购 买 1 0 亿 美 元房贷 机构 债券 。 0 0 接着 美联 储 货 币政 策 委 员会 宣布 美 联储 将 在未 来
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Liaoning Economy近几年,美联储退出QE以及多次加息,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这种影响形成的机制,并通过对汇率、外储、利率等数据的分析证实影响的存在,并初步提出减弱这种影响的原则。
一、货币政策对外传导的原理和渠道根据三元悖论,一国在“稳定的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中只能同时实现两个,而资本流动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直接管控,因此从这个角度美国货币政策更多是通过影响汇率而影响中国货币政策。
而对于汇率,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有“利率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货币主义理论”。
具体来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汇率及货币政策的影响通过国际贸易、大宗商品、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外债等多种具体形式施加。
1.国际贸易和大宗商品。
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对本国的真实收入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购买力,继而经由国际贸易等渠道将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外溢出去。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和出口驱动,美国作为重要贸易伙伴,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较为显著,事实上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了真实收入的相对变化对真实汇率具有正相关影响。
此外,大宗商品通常以美元计价,其不仅具有生产属性,还有投资属性。
往往在美元指数上涨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会下跌,反之其价格会上涨。
中国经济对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又缺乏定价权,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承受者。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价格,进而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影响汇率、货币政策等。
2.资本流动。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导致的跨境资本流动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货币政策。
跨境资本特别是投机属性较强的短期资本,容易造成汇率的波动。
通常在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表现较强势,且美国资产收益率也会上升,中国境内热钱开始流出;反映到外汇市场上就是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人民币贬值。
3.外汇储备。
中国在2009年以前,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创造之锚,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外汇占款(主要是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对应的外汇占款)等渠道向中国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综述作者:韩承益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1期摘要:美国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多数国家都会受到来自于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
中国作为开放经济的一员,也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文献,为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美国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开放经济一、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基础结合众多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开放经济理论(Open Economy Theories)。
对于描述开放经济的模型,其中最为主流的就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Mundell,1968;Fleming,1962),也称为IS-LM-BP 模型。
与封闭经济IS-LM模型相比,它引入了名义汇率、利率和产出之间的短期关系,得出一个经济体在固定汇率制度和完全资本流动性下无法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结论。
这个结论也被称为“不协调一致的三位一体”(inconsistent trinity)或“不可能存在的三位一体”(impossible trinity)。
为了解释汇率的高方差,Dornbusch (1976)提出了他的“overshooting model”,假设对汇率的预期是理性的而不是静态的。
Mundell-Fleming-Dornbusch (MFD)的工作为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是开放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早期成果。
然而, MFD模型有两个主要缺点:第一,资本账户是利率水平的函数让人难以信服;第二,外部平衡的定义受到质疑,它忽视了外部平衡在实现可持续消费和投资道路方面的作用(Obstfeld, 2001)。
这些缺陷使得MFD模型无法弥合短期和长期之间的差距,因此,在分析动态变化时需要采取新的方法。
国际宏观经济分析研究的另一个分支是对经常账户的跨期处理(intertemporal approaches to the current account)。
Buiter (1981)和许多其他学者发展了这种方法,其中经常账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借贷,储蓄和投资代表了最佳的前瞻性决策,凯恩斯模型中通常忽略的外国利息支付也包括在内。
其中心思想是,任何时候的贸易赤字都被视为反映了消费机会的跨时期转移。
消费者在不景气的时候借来钱,在好的时候借出钱,以实现消费平稳;因此,一个国家在好(坏)时期生产(消费)更多,消费(生产)更少,导致经常账户盈余(赤字)。
这种基于微观的观点区分了长期冲击和临时冲击的影响,为思考重要和相互关联的政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
Obstfeld和Rogoff (1995)构建了国际宏观经济模型的现代方法,即新的开放经济模型(new open economy models,NOEM)。
模型中引入了短期名义刚性(Short-run nominal rigidities),使长期稳态解有别于短期效应。
从他们的模型可以得出结论,扩张性货币冲击将导致世界需求增长,这比支出转换效应或贸易条件效应更为重要,因此国内福利和国外福利可以同时实现。
这个模型,也被称为Redux模型,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开放经济研究的主要动机是将不完善市场中的摩擦纳入理论模型。
例如,Betts和Devereux (2000)修改了Redux模型,允许一些公司在国内外市场设定不同的价格,即按市场定价(pricing to market,PTM)。
在PTM情况下,汇率变动导致的支出转换效应(这是外汇储备模型的核心)往往变得微不足道。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研究放松了确定性假设并在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发展了基于微观经济学原理的新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ynamics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模型。
中国作为开放经济的一员,必然也会受到外部的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以下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一)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很多学者关注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论,他们不仅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深入地对这一主题进行剖析,还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Cushman 和 Zha (1997)将加拿大视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发现加拿大容易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并认为汇率是一个重要的传导渠道。
Kim(2001)综合分析了前二十年的各项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向七国集团国家的传导机制,发现美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了这些国家的繁荣。
贸易平衡的变化在这种传递中似乎并不重要;世界实际利率的下降起了关键作用。
然后作者得出结论,基本的MFD模型和粘性价格跨期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实证结果。
2002年,关于经济冲击影响力的研究仍然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Holman和Neumann通过长期的研究证明了美加两国都能够从经济冲击当中获益,能够同时获得国家经济的发展。
2013年,Kazi 等人通过对14个OECD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后完成了能够反映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力的TVP-FAVAR模型的構建,得到的结果证明,美国的GDP增长率会随着货币紧缩政策而降低,但是这种现象在其他14个OECD国家却不存在,他们反而会在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实现GDP的增长;除此以外他们还对美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利率、资产价格等因素的作用。
关于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力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国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地位逐渐升高,也开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目标。
2005年,Canova立足于拉美地区,对该区域内经济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影响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证明,拉美的利率水平会在短时间内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刺激迅速拉升,而且与供给和需求变动相比,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力更大,能够造成的影响也更大。
Mackowiak (2007)选择了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几个新兴市场作为目标,并指出相当一部分新兴市场的波动应归因于外部冲击,而只有一小部分应归因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
(二)外部沖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部分学者也研究了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这一研究方向有丰富的文献,虽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不确定性。
大部分研究运用VAR或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来研究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李增来和梁东黎(2011)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贸易和产出的影响。
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将导致中国短期和长期实际产出的减少,而对贸易的影响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所不同。
这些结果表明了区分变量的短期动态和长期持续反应的重要性。
Liu (2009)量化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发现中国经济对主要工业国家的高度敏感性,表明金融危机具有“传染”特征。
作者进一步指出外部冲击是中国经济增长道路再平衡的催化剂。
吴宏和刘威(2009)也使用风险值调查了美国政策冲击向中国的传导,并发现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将对中国的净出口产生不可持续的影响,因此应格外谨慎地对待其对消费价格指数的重大影响。
Du等(2010)则选择石油价格冲击作为目标,研究其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潜在影响等。
(三)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贾俊雪和郭庆旺(2006)完成了对国际贸易渠道等研究指标的构建,通过指标量化的方式来评估中国宏观经济所受到的来自于美方经济政策的影响,得到的结论证明中国经济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受到来自于外部冲击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货币供应量等。
王胜、邹恒甫(2006)的研究是以开放经济条件为基础,研究了中国利率政策所受到的来自于外部冲击的影响。
结合大量实证得到的结论认为所有的外部冲击当中,能够最大程度影响中国利率的是美国经济,达到了1.6的弹性指数。
而日本反而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
庄佳(2009)通过考察后发现中国工业生产各项数值都会受到来自于美国货币政策扩张的影响,与非美G-6国家和韩国相比,美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不会非常明显地影响中国产出。
王书林等(2010)从传导机制的角度展开研究,研究了中国经济变量所受到的外部冲击的影响程度,分析后发现在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溢出效应的外部冲击当中,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并不大,并且会侧重于汇率、利率等方面。
肖娱(2011)在研究亚洲经济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影响的过程当中利用了贝叶斯SVAR模型,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更加直观,证明了亚洲经济体的实体产出可能会随着美国扩张型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增加,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受到影响,让新型的经济体获得大量的热钱流入,最终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平衡。
赵东喜(2012)对中美两国利率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国之间中国利率水平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会受到来自于美国利率变动的影响,但是却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过来影响美国的利率水平。
参考文献:[1]Betts, Caroline, & Michael.(2000). 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odel of Pricing-To-Marke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0 (1).[2]Buiter, W.H. (1981). Time Preference and International Lending and Borrowing in an 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9 (4).[3]Canova, F. (2005). The transmission of US shocks to Latin America.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0(2), 229-251.[4]Cushman, D. O., & Zha, T. (1997). Identifying monetary policy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under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9(3), 433-448.[5]Dornbusch, Rudiger. (1976). Expectations and Exchange Rate Dynamic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4 (6).[6]Du, He,& Wei. (20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 Price Shocks and China Macro-Economy: An Empirical Analysis. Energy Policy, 38 (8).[7]Fleming, J. Marcus. (1962). Domestic Financial Policies under Fixed and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IMF Staff Papers, 9 (3).[8]Holman, J. A., & Neumann, R. M. (2002). Evidence on the cross-country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shocks. Applied Economics, 34(15), 1837-1857.[9]Irfan Akbar Kazi, Hakimzadi Wagan, & Farhan Akbar. (2013).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u.s. monetary policy shocks: is there evidence of contagion effect on OECD countries. Economic modelling, 30(JAN.), 90-116.[10]Kim, S. (2001).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US monetary policy shocks: Evidence from VAR'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48(2), 339-372.[11]Liu, L. (2009).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 Empirical 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China & World Economy, 17 (6).[12]Mackowiak, Bartosz.(2007). External Shocks, U.S.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Emerging Market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4 (8).[13]Mundell, Robert A.(1968).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ew York: Macmillan.[14]Obstfeld, M. (2001).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Beyond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IMF Staff Papers, 47.[15]Obstfeld,M., & Kenneth R.(1995). 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3.[16]賈俊雪,郭庆旺(2006). 经济开放、外部冲击与宏观经济稳定——基于美国经济冲击的影响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6), 65-73.[17]李增来,梁东黎. (2011).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动态冲击效应研究——SVAR模型的一个应用. 经济与管理研究(03), 77-83.[18]肖娱(2011).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国际传导研究——针对亚洲经济体的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9), 18-29.[19]王胜, & 邹恒甫(2006).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金融研究(1), 178-187.[20]庄佳(2009). 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情况(05),66-70.[21]王书林,杨扬, & 薄澜(2010). 基于var模型的美国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效应研究.商业研究(5), 185-188.[22]吴宏,刘威. (2009). 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递效应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06), 43-53.[23]赵东喜(2012).中美两国利率联动性研究.亚太经济(3),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