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20张ppt资料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课件 (20张PPT)
•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 卒:最终。消长:增减。 曾(zēng)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 连……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 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字词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 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寄:寓托。蜉蝣(fú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 人生之短暂。
•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 长终:至于永远。骤:多。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 卒:最终。消长:增减。 曾(zēng)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 连……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 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字词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 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寄:寓托。蜉蝣(fú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 人生之短暂。
•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 长终:至于永远。骤:多。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赤壁赋》(30张ppt)课件
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 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
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参考答案
• 2、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 中体现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 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 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第三段:写客人“悲”之缘故
一世之雄今安在 政治上不得意: 渔樵于江渚之上 贬谪黄州,青春 “悲”侣鱼虾而友麋鹿 虚度。 之缘 故 渺沧海之一粟
议论。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 家、书法家。二十一岁时与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 称“三苏”. 资料补充: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 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 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的词 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 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著名 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
10、酾酒(shī ) 11、横槊( shuò) 12、渔樵(qiáo ) 13、扁舟(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字词句
既望: 农历十六。初一叫“朔”、十五叫 “望”、三十叫“晦”。
属: 通“嘱”,劝酒。 所如、所止:所+动词=名词性短语,“到达的地方
停止的地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农历每月十六日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慢慢地
起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 互文
词,歌唱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4.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文通过主客问答阐述 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 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课文总结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再说
主宰
如果
即使
取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禁止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尽
大自然
宝藏
享有,享受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 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也不会 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挖掘本文线索
感情线索: 乐——悲——喜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写景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水珠辉映
赤
壁 抒情 乐 悲 喜
赋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16.1《赤壁赋》课件(共5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壬戌:即壬戌年,天干地支纪年法。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既望:望,指每月十五;朔, 每月初一;晦,每月最后一天。 既,已经。“既望”已经过了 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 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 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 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神宗爱才,不肯杀之, 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苏轼 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时常至赤壁矶头 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 他已年近半百,伫立矶头,望江水滚滚,想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 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同 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 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少焉:一会儿。焉:放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助词,无实义。
斗牛:均为星宿名称。古代天文学 家把可见的星分成28组,叫做28宿: 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北方玄武各七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纵:任凭。 一苇:比喻小船。 之:取独。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 “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
字,则公真意所在。”(【清】李扶九)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桂棹”“兰桨”比喻品行高洁。“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代表一种理想。歌词所表 现的是作者的政治感慨,“思美人而不得 见”的怅惘和失意。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字形: 壬xū(戌)之秋 mí(麋)鹿 shù(戍)边 风mǐ(靡) mí(糜)烂 头晕目xuàn(眩) 戍守 戊戌
qiǎo(愀)然 扣xián(舷)而歌 啁jiū(啾) (弦)xián外之音 (炫)xuàn耀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内容。 第一段:夜游赤壁 第二段:饮酒纵歌 第三段:客之悲 第四段:苏子劝慰 第五段:开怀畅饮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找出文本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情感线索: 乐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悲
喜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赋的特点: 赋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 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形式 上,赋“铺采摛文”,即注重铺叙,辞 藻华美,浓墨重彩。赋将散文章法与诗 歌韵律合二为一,句式长短错落,声韵 和谐,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 保存诗意。
苏轼
学习目标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 “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
字,则公真意所在。”(【清】李扶九)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桂棹”“兰桨”比喻品行高洁。“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代表一种理想。歌词所表 现的是作者的政治感慨,“思美人而不得 见”的怅惘和失意。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字形: 壬xū(戌)之秋 mí(麋)鹿 shù(戍)边 风mǐ(靡) mí(糜)烂 头晕目xuàn(眩) 戍守 戊戌
qiǎo(愀)然 扣xián(舷)而歌 啁jiū(啾) (弦)xián外之音 (炫)xuàn耀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内容。 第一段:夜游赤壁 第二段:饮酒纵歌 第三段:客之悲 第四段:苏子劝慰 第五段:开怀畅饮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找出文本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情感线索: 乐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悲
喜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赋的特点: 赋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 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形式 上,赋“铺采摛文”,即注重铺叙,辞 藻华美,浓墨重彩。赋将散文章法与诗 歌韵律合二为一,句式长短错落,声韵 和谐,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 保存诗意。
苏轼
学习目标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赤壁赋》课件 (21张PPT)
注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zhúlú ) 9、旌旗(jīng )
10、酾酒(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jí ) 18、枕藉( jiè)
上的寄托,表现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客“喜而笑”
①变与不变
结论: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②取与不取
结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乐观豁达的心态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尽情享受自然
景情理怎样交融?
第一段写景。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 好景色之中,顿生忘怀世俗之乐。这是因景生情、 情景交融。
②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二悲:人生短暂)
③挟飞仙 抱明月 不可乎骤得 (三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客人”三悲:一是 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 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短暂; 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 却“不可乎骤得”。 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苏子是怎样开导客人的,体现了怎 样的人生情怀?
第一?
• 正面描写:写出箫声的悲凉哀怨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 侧面描写:写箫声的感染力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运用修辞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比喻)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夸张)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 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 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赤壁赋》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词类活用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 向:向西望,向东望) ②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③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赤
壁
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 积累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 学习把握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景、情、理
三者融合的写作特点; 3. 正确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和文章寄寓
的旨趣; 4.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 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 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 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景、情、理 是如何融合到一起的?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这样以景为中心,因景而乐、触景生悲、借景议理,景、情、理 和谐地融为一体!
16.1《赤壁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苏轼与客在游玩之时,受到景、歌、箫声的影响,
加上又忘不掉自己的痛苦遭遇,因此才产生“悲 情”。这个生悲的过程,也是修心的过程。
修
其实,心若晴朗,则一切都是风轻云淡;心无挂
有
碍,则天天都是岁月静好。
趣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听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辨识人心,
之
而是认清自己。
心
每个人在天地之间,都不过沧海一粟,不把自己
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名“腊月”。 2.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十二地支与月份的对应
关系为: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 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 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 3. 时节纪月法:就是根据一年中四时(春夏秋冬)和节气来记录月份。各 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如一月就是孟春,二月就是仲春, 三月就是季春。
向东进发,名作动 船头船尾相连的船只 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斟酒
长矛
本来
在哪里,宾前
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
名作动,捕鱼砍柴 状后
意动,以…为伴 意动,以…为友
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
第二段字词疏通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
逆流而上 主谓倒装
月下清波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而浮动和的(h月è光)之悠样。远子其的声代呜词呜,然我,如所怨思如慕慕的,人如泣如定诉后,,余有音吹袅洞袅箫[客niǎo依],循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课件(24张PPT)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为何而悲?
第三小节重点词语:
愀然:
忧愁凄怆的样子
正襟危坐: 整理;端正
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
下江凌: 攻占(动)
舳舻千里: 首尾相接的船只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渔樵于江渚之上:名-动 打鱼砍柴
以……为伴侣;以……为 侣鱼虾而友麋鹿: 朋友(意动)
我作们者应 是当怎学样习劝作慰者客这人种,身使处他逆从境悲中情也中能解保脱持出豁来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
待(生1)活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本段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学习目标
•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 词及文言句式,。
• (2)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 学习。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 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 神。
检查预习
• 1,诵读预习 • ⑴四个小组分别齐读课文四个自然段,看哪个小组读音
准,情感变化把握得好。 (2)听朗读示范录音,正字音,提示学生注意语气语调
第三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写“客” 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
情怀阐发
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 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 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 活动方式:四个小组分别派代表爬黑板,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 上写。写完之后先共同赏析黑板上的作品,然后鼓励其他同学朗 诵展示自己的佳作。
为何而悲?
第三小节重点词语:
愀然:
忧愁凄怆的样子
正襟危坐: 整理;端正
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
下江凌: 攻占(动)
舳舻千里: 首尾相接的船只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渔樵于江渚之上:名-动 打鱼砍柴
以……为伴侣;以……为 侣鱼虾而友麋鹿: 朋友(意动)
我作们者应 是当怎学样习劝作慰者客这人种,身使处他逆从境悲中情也中能解保脱持出豁来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
待(生1)活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本段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学习目标
•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 词及文言句式,。
• (2)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 学习。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 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 神。
检查预习
• 1,诵读预习 • ⑴四个小组分别齐读课文四个自然段,看哪个小组读音
准,情感变化把握得好。 (2)听朗读示范录音,正字音,提示学生注意语气语调
第三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写“客” 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
情怀阐发
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 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 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 活动方式:四个小组分别派代表爬黑板,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 上写。写完之后先共同赏析黑板上的作品,然后鼓励其他同学朗 诵展示自己的佳作。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课件(30张PPT)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 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 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乐观”“豁 达”“从容”“心态”“得与 失”“完美与残缺”“胸怀”“选 择”“直面挫折”“执著”“穷而 后工”“个性与人生”“责任”等 内容相关的写作话题中。
为何而悲
1、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 时,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客人为何 会“悲”呢?“悲”什么呢?
由古今人物对比生悲
客
(曹操与“吾与子”对比)
之 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三
(“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
悲 由理想和现实矛盾生悲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
蔡襄
(书法)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一、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试分析夜游赤壁 过程中,主客的感 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从文中找出关键 词。
主客的感情变化
乐甚——愀然——悲——喜而笑 乐——悲——喜
二、文本研读
在本文中,主客感情贯穿着全文,那么 主客为什么会有“乐——悲——喜”的变化 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转悲为喜
1.面对人生悲慨,苏轼是如何消除 客人心中的悲伤?
超脱人生的欢快
变
不变
水
日夜奔流
月
月圆月缺
不曾逝 不增减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生老病死
人 人生短暂
代代相承 精神可存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乐观”“豁 达”“从容”“心态”“得与 失”“完美与残缺”“胸怀”“选 择”“直面挫折”“执著”“穷而 后工”“个性与人生”“责任”等 内容相关的写作话题中。
为何而悲
1、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 时,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客人为何 会“悲”呢?“悲”什么呢?
由古今人物对比生悲
客
(曹操与“吾与子”对比)
之 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三
(“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
悲 由理想和现实矛盾生悲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
蔡襄
(书法)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一、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试分析夜游赤壁 过程中,主客的感 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从文中找出关键 词。
主客的感情变化
乐甚——愀然——悲——喜而笑 乐——悲——喜
二、文本研读
在本文中,主客感情贯穿着全文,那么 主客为什么会有“乐——悲——喜”的变化 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转悲为喜
1.面对人生悲慨,苏轼是如何消除 客人心中的悲伤?
超脱人生的欢快
变
不变
水
日夜奔流
月
月圆月缺
不曾逝 不增减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生老病死
人 人生短暂
代代相承 精神可存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著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 王粲
名 《恨赋》》《别赋》 (南朝·梁)江淹
赋 《登楼赋》 王粲 《长门赋》 司马相如
文 《采莲赋》 萧绎
前后《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 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 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 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 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 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 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
赤 壁 赋苏
轼 湖 北 黄 冈 赤 壁 图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 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 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 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 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 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 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 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 峭如一面墙壁,它也被称为赤壁。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 shī
2、桂棹 zhào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o
4、幽壑 hè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 páo
6、愀然 qiǎo
15、蜉蝣 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16、无尽藏 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 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 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 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 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 世立业的壮志。
人教版必修·《赤壁赋》课件(共52张PPT)
开头 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 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 水天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景 象的感受。
乐
其次 写在优美的景色中“饮 酒乐甚”“扣舷而歌”“客有吹 洞箫者”,其声“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使长期过谪居生 活的作者内心惊动,为主客对话 做好了铺垫
乐
悲
接着 以“苏子愀然”“问客”, 引出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论辩。一 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反映 了他陷于苦闷而又希望摆脱苦闷的 矛盾心理。“客曰”,是作者借客 人之口表达自己在思想上找不到出 路的悲苦心情。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 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 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龟亭, 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其中二赋堂内 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前、後《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 阁内有百馀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处处是东坡居士的墨宝诗词,令人不由遥想这位 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的雄姿英发!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 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二百块,其中苏轼书画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个人碑刻之冠。解放以来 ,各级政府对东坡赤壁非常重视,一九五六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列 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几十年修建东坡赤壁已面貌一新,成为著名的文化古迹和游览胜 地
宋 苏 轼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 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 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 诗 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 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 ,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 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 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 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在 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 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 受民众拥戴。
统编版必修上册 《赤壁赋》课件(75张PPT)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
少焉:不一会儿。
横:笼
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任凭。
一片苇叶,指小舟。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
凌:越过。
一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旷远迷茫。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作者介绍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洵
苏轼 苏辙
【现实人生】
❖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又字和 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 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 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 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 父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 是不是世界太喧嚣,而不能定然望前方?是不是行走得
• 太匆匆,而忘了思考?抑或是背负的行囊太重,让心灵
• 无法驻足?但无论如何,我们确是需要停一停了,望望
• 前方‘静静思考‘也让心灵歇息歇息、”
•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一叶一菩 提,一物一有情”。也许,在常人眼中,一花, 一鸟,一叶,一物,都是极其微小事物,何以一 花便成就一世界,一鸟便坐拥一天堂,一叶便有 一菩提,一物便生一情?“心中有便是有,心中无, 即是有也无”,佛淡然回之。佛的回答不免让人 想到了唯心主义,无中生有,有也说无!可佛的真 意是这样吗?抬头,佛睿智的脸上仍旧是露出一丝 淡定的微笑:那是一种心境,淡然亦超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20张ppt
问题探究
1.文章第1自然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面对 此景,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作者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图: 秋风凉爽,徐徐吹来;江面空阔,微波荡漾;月 出东山,冉冉升起;薄雾如纱,笼罩江面;水天 一色,浩浩渺渺。 面对空阔、瑰奇、壮美的景色,作者心境安 闲,情不自禁地“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并进而“扣舷而歌之”,忘却了人间的一切烦恼、 个人的不幸遭遇,进入了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 态,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逍遥游 乐。
内容研习 :第二段
1、内容:一写作者的歌声;二层客人的箫声。 2、本段所叙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本段写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表现了悲喜交集的情感变化。 3、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什么不同? 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 “喜”比上段更甚。(作用: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 反差) 4、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 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 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5、本段的“悲”从何体现?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 6、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7、本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转折过渡。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
(哀叹) (短暂) (↓屡次得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像 ) (最终) (语气副词、表假设语气)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 (满、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7、本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 转折过渡。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像)
(满盈、虚缺者) 如彼,而(最卒终莫) 消长也。盖(语将气自副词其、变表者假而设观语之气),则
天地曾↙不(竟能) 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
之所有,(宾虽语一前毫置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如之果明) 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判断句)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
简介
▪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 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 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 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 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 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 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 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 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 “乌台诗案”。
(在这时)
(动词、唱歌) (名词、歌词)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
(定语后置)
(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拟声词词尾)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使…舞动;使…哭泣)
内容研习 :第一段
枕(状藉语乎后舟置)中,不知(↓东重方新)之既白。
(享用)
内容研习 :第三段
1、 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
2、 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 悲伤。
3、“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背景
▪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 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 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 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 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 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 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旌(形旗容蔽词作空动,、酾攻酒破临) 江(名,作横动槊、赋攻下诗),(本固↓来一)世(名之作雄动也、,向而东今进军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
叶(宾之语扁前置舟),(状举语匏后樽置以) 相( ↓属劝。) 寄蜉(意蝣动于、以天…地为,伴渺侣、沧以海…之为一朋粟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 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我 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兴起) (劝)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 滨的湖州。
三咏赤壁: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 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 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 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 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哀叹) (短暂) (↓屡次得到)
内容研习 :第二段
1、内容:一写作者的歌声;二层客人的箫声。
2、本段所叙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 本段写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表现了悲喜交集的情感变化。
3、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什么不同?
▪ 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 “喜”比上段更甚。(作用: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 反差)
4、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
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
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5、本段的“悲”从何体现?
▪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
6、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内容: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 笔法,如一首诗歌前的小序;第二、三句,前 句写景,后句叙事,是月出之前的情况;第四 ——七句,先写景后叙事,是月出之后的情况。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
本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以喜悦为主
(用典)(互文) (一会儿)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放任) (往) (越过) (旷远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凭)
(然、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立,羽化而登仙。
(名作状,像张翅膀一样)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
《赤壁赋》20张ppt资料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 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 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 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 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 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 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 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 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 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 死于常州。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形容词词尾)
(宾语前置)
“‘月明星稀,乌鹊↓南(名飞作。状’、此向南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
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名者作乎状、?向方西其;破向荆东州) ,(形下容江词陵词,尾顺) 流而东(于也:,被舳;舻被千动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