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优

合集下载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X A 的 X 消费品和数量为 YA 的 Y 消费品; 消费者 B 获得了数量为 X B 的 X 消费品和数量为 YB
的 Y 消费品。
XB
OB
YB
A
图 10-3 埃奇沃斯盒状图(Oa、Ob 代表两个人)
Y
消 费 品 总Y 量 A
OA XA X 消费品总量
如图 10-4,以 OA 为原点的无差异曲线依次为 U1A , U 2A , U 3A , U 4A 代表消费者 A 不同的
第三节 帕累托最优(除非损人不能利己的状态)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情况 1 优于情况 2,而没有人认为情况 1 劣于情况 2,则从社会观 点看情况 1 优于情况 2。这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 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 能够对资源的配置做出优劣评价。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 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 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 改变是好的; 否则认为是坏的。 这种根据帕累托标准来衡量的资源配置状态变好的情况称为 帕累托改进。这和第二节定义的改进的帕累托最优是不矛盾的。进一步,可以根据帕累托标 准和帕累托改进定义最优资源配置。 如果对于某种资源配置状态, 任何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 即达到一种除非损人不能利己的资源配置状态, 就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 称做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 一、消费的帕累托最优(边际替代率相等) 经济学中有关多个市场配置的模型,简单处理的话通常用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采用 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法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分析的对象限于 A、B 两方(可以是两个消 费者,两个生产者);第二,交换活动中的产品或生产要素在数量上是固定的。如图 10-3, 盒状图的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表示 X 和 Y 消费品总量, OA 和 OB 表示两个消费者 A 和 B 消费 的原点。图中任一点代表两种消费品在消费者之间的配置。如在 A 点,消费者 A 获得数量为

帕累托最优原则

帕累托最优原则

帕累托最优原则
帕累托最优原则,又称帕累托法则或帕累托效应,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中的一种决策原则,即帕累托法则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当使一个个体的福利提高时不影响其他个体的福利,或者使一个个体的福利提高时减少其他个体的不利。

简而言之,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使得部分人得到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实现整体福利的最大化。

帕累托最优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寻找资源配置中的最佳平衡点,即不能再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来使任何人更好地福利,而不会影响其他人的福利。

在经济领域中,帕累托最优原则常常与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等问题相关。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并且在经济学,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帕累托最佳配置,从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应用。

帕累托也不可能再使某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些人的处境变好。

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简介(Pareto Optimality)和收经济效率·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最优帕累托)。

),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和帕累托改进是博弈论用。

不可能再使某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雷托,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改进是达帕累托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

理想王国的“”与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效率个条件: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实现、交换的最优条件;1 2、生产的最优条件;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定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对任何两种产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1]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

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均衡名词解释

帕累托均衡名词解释

帕累托均衡名词解释
帕累托均衡,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资源分配中达到最优化的一种状态。

帕累托均衡是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在一种资源分配下,如
果无法通过任何改变来使某一方得到更多的资源,而不减少其他方的资源,那么这种分配就达到了帕累托均衡。

在帕累托均衡状态下,资源的分配是高度有效的,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而不给其他方造成损失。

这种均衡状态下的资源分配被认为是经济效率的一种表现,因为它最大化了资源的利用,同时最小化了资源的浪费。

帕累托均衡的概念在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学中,帕累托均衡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资源分配状态,可以用来评估市场是否达到了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在社会学中,帕累托均衡可以用来衡量社会公平性,即资源分配是否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最基本需求。

在政治学中,帕累托均衡可以用来评估政府政策的效果,特别是在税收和福利分配方面。

然而,要达到帕累托均衡并不容易,因为不同个体的需求和利益往往存在差异。

在现实中,资源的分配往往存在不平等和不公平的情况,导致帕累托均衡难以实现。

因此,追求帕累托均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
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等。

帕累托最优的名词解释

帕累托最优的名词解释

帕累托最优的名词解释帕累托最优是一种经济学概念,也被称为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效率。

该理论得名于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他在20世纪初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

帕累托最优描述了一种经济分配,即在不使任何人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或改善方式,可以使至少一人的福利得到提高。

在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再进行资源再分配或者改进,因为任何一方的改善都会导致其他方面的情况变差。

这种状态下,资源已被充分利用,并且没有办法通过任何变动来提高整体福利。

帕累托最优是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评估经济状况的方式,并且可以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有两个人,小明和小华,他们分别拥有5个苹果和3个橙子。

小明喜欢吃橙子,而小华喜欢吃苹果。

如果他们互相交换一个水果,如小明给小华一个橙子,小华给小明一个苹果,那么他们的福利都会得到提高。

这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综合考虑两人,整体的福利得到了提高,而没有任何一方变差。

但是,如果进一步交换,如小明给小华第二个橙子,小明的福利没有增加,但是小华的福利得到了提高,这将不再是帕累托改进。

在实际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的应用有着广泛的意义。

例如,在资源分配中,帕累托最优可以用来评估社会公平性。

如果资源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说明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并且没有任何一方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反之,如果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某些人处于劣势的情况,那么就需要考虑通过改善分配机制来达到帕累托最优。

此外,帕累托最优也可以作为衡量市场效率的指标。

当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或者不完全竞争时,资源分配可能会偏向某一方,导致帕累托最优无法实现。

政府的干预与调节可以通过法规和监管来确保市场的公正和效率,以实现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

然而,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并不总是容易的。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众多因素和障碍阻碍了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目标。

帕累托最优的经济解释

帕累托最优的经济解释
经济效率的一般均衡分析
帕累托最优的定义:在经济运行中,没有任何一
个人能在至少不使另一个人处境变得更坏的基础 上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交换效率、生
产效率、总体效率。
帕累托最优的主要分析工具:埃奇沃思箱型图
(Edgeworth box ,1881)。
•交换效率
KX LY IX3 IX2 E IX1 G OX IY1 IY2 F IY3 C KY LX O T X OY IX4
Y
T1
D
IY4
MRTxy=斜率 =MCx/MCy=dc/dx/ dc/dy=dy/dx
•总体效率
定义:交易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是指生产和交易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条
件,即同时达到了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之中的最优配置和商品在消费者 之间的最优配置。
YA XB IA3 IA2 E IA1 G F IB3 IB2 C YB XA IA4 D IB4 OB
交换效率线:将所有符合帕累托最优 实现条件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 切点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交易契约曲 A 线,又称交换效率线,此时 MRSXY B = MRSXY =PX/PY,竞争性价格机制保 证了两种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条件:使交易和生产同时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要素在生产中的边
际转换率等于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根据前边的假定,就是生产 两种商品X、Y时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种商品被交易时的边际替代率。 用公式表示:MRTXY = MRSXY
解释:为什么只有两者相等时,才使生产和交易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
•总体效率的新古典理论证明
1.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如果将微少数
量的劳动从X转移给Y,这种转移导致X 减少 X MP L 相应Y产出增 LX 加Y MP L ,由此: LY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在埃奇沃思框图中的全部可能的产品分配状态之中,哪一些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为了分析这一问题,需要 在埃奇沃思框图中加入消费者偏好的信息,即加入每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分析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方法与分析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方法相似,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生产两种产品X和Y,这 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假定固定不变。在此情况下,两种商品的等产量曲线如图所示。
第一种情况与阿罗()定理相矛盾。因为,对原来的资源配置状态进行重新配置,必然涉及到要对资源进行 重新配置的多种方案有一个选择的问题。
根据阿罗定理,在满足一定的公理条件下,若人数不少于两个和方案数不少于三个,则不存在一个大家都公 认的公平分配程序。既然如此,则在多种资源的配置方案中选一个让任何人都认为公平和满意的方案是不可能的。 这时,选任何一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方案,必定会使一些人觉得不公平,从而产生不满意。不满意的这部分人,其 效用水平应当是下降的。这里主要原因是:一个人的效用,不仅取决于实际绝对拥有资源量的变化,而且更重要 取决于他与社会其他人相比较的相对资源拥有量的变化。对于一个社会人而言,他更看重的是相对拥有资源量的 变化。
影响
帕累托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它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界定公平,并站在效率的角度来衡量资源配置的结果, 因此是效率意义上的公平。诚然,现实的经济活动中难以实现绝对的帕累托公平,但是通过效率的提高可以最大 限度地接近帕累托公平,正是基于此,帕累托公平对重新认识现行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 义。当然,除此之外,帕累托公平在社会福利制度和产权制度等方面也有极大的借鉴价值,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究与探讨。
质疑
“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都是不变的。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 化,不仅生产技术在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二十五章帕累托最优分析

第二十五章帕累托最优分析

第二十五章帕累托最优分析帕累托最优分析(Pareto efficient analysis)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评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这个分析方法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名字命名,他提出了一种理论,即在其中一种资源配置下,不能改善一些人的境况而不损害其他人的境况。

帕累托最优分析可以通过图表来进行展示,常用的图表是帕累托前提图(Pareto chart)。

帕累托前提图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进行可视化表达,横坐标表示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纵坐标表示每个方案的效率或公平性指标。

在帕累托最优分析中,我们追求的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资源配置中,无法通过改善一个人的境况而不损害其他人的境况。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有一种资源配置方案,存在一种替代方案可以让一些人获得更多的好处而不损害其他人。

通过帕累托最优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同时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当资源配置方案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即没有改善一个人的境况而不损害其他人境况的可能,可以认为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既具有最高的效率,也具有较高的公平性。

2.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一定是最理想的状态。

虽然帕累托最优状态具有高效率和公平性的特点,但是它并不一定是社会最理想的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社会的价值观、政府的政策目标等。

3.帕累托最优分析可以用于评估资源配置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通过对不同资源配置方案的帕累托最优分析,可以评估当前资源配置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方案。

例如,在一个资源配置方案中,可以通过增加其中一种资源的分配量来提高效率,或者通过减少不公平的因素来提高公平性。

帕累托最优分析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学方面,帕累托最优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市场竞争的效果和政府的干预措施。

在社会学方面,帕累托最优分析可以用于评估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了公平和正义这类规范问题。举类子:比如 我国在六七十年代实行的人民公社化,违背 公平……比如说,假定投入为既定,以A方 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效率;用B方式配置 资源,可以产 生n十1效率;而用C方式配置 资源,则可以产生n+2效率。这样,资源配 置效率同生产效率是并存的,二者共同对产 出的增加起作用。

总结: 1.交换的最优条件 任何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用公 式表示即是: MRSXYA=MRSXYB 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即是: MRTS C=MRTS LK LK
2.生产的最优条件
式中,L和K为任意两种要素;C和D为任意两个生产者。 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用 公式表示; MRS =MRT XY XY
2、帕累托改进的定义:
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 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 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 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 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应用前提:
第一,它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
的,如果损害某人而让别人得益就不是帕累 托最优。 第二,是在市场经济中帕累托的最优解取决 于每个人的初始资源,包括个人的天份、家 庭和受教育的环境,从上一辈得到的遗产等。 第三,是假定各人的幸福仅仅取决于他所享 受的物质条件。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SXY=MRTXY
即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相等。例如 图3中的交换契约线曲线上,点e的无差异曲线的切 点T与过点B的生产可能曲线的切线S恰好平行。因此, 点e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
❖ 换言之,社会资源已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运行已达到最高 效率,如果做任何改变使某一成员受益,其他成员必然受 损。
帕累托改进准则
❖ 帕累托改进准则是指:如果社会资源配置 重新配置,可以改善某些人的处境,同时 对其他人都没有损害。那么这种变化是经 济状态的改进,它增加了社会效用。
❖经济学家:任何能满足这一准则的变化应 该实行。
微观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状态
❖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含义
➢帕累托最优的定义 ➢效率与公平
❖ 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交换的最优条件 ➢生产的最优条件 ➢交换与生产的最优条件
帕累托最优的定义
❖ 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um):社会经济达到这 样一种状态,不可能在至少某一成员受益的同时,不使其 他任何成员受损。
帕累托最优状态举例
❖ 举个例子,现在有20人要过河,但一只 小船只能载19人,假如我们已经让19人 上了船,船已满载,此时,我们就称之 为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如果再 多让一人上船,就会因超载而给另外19 人带来危险,损害别人的福利。反之, 如果本可以载19人的船,我们只让上18 人,也不符合帕累托标准,因为此时还 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福利,而不会损害到 他人。。
帕累托最优与市场出清的关系
❖ (2)均衡点不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的市场出清。 ❖ 垄断条件下,厂商根据MR=MC,使其利润最大化,其定
价为P*,在P*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也是Q*(=厂商的意愿 供给量Q*),所以这时也是市场出清。但不是帕累托最优, 因为整个社会有一个ΔABC的效率损失。
帕累托最优与市场出清的关系
帕累托最优与市场出清的关系
❖ 至于帕累托最优,这大家都很熟悉,即如果任何一种改变 现状的资源配置方式或措施都会至少使其中一方遭到损失, 那么原来的方式就是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译自英文维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在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得到应用的经济学概念。

这个术语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帕累托使用这个概念研究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问题。

假设为一组个体进行了初次的商品分配,改变分配,使得至少一个个体更好而没有任何其他个体变坏,称为帕累托改进。

不能进一步做帕累托改进的分配称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是效率的最小概念,并不一定形成社会期望的资源分配结果:它没有考虑公平问题,或社会的整体福祉。

概述非帕累托效率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改变商品分配可以使一些个体在没有任何个体变坏的前提下变得更好,因此可以通过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效率。

这里的“变得更好”通常被解释为“置于占优位置”。

人们普遍接受,非帕累托效率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效率是经济体系和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任何体系中的经济分配是非帕累托效率的,就有帕累托改进的潜力,以达到帕累托效率:通过重新分配,至少有一个分配对象的福祉可以被改善而不减少其他任何分配对象的福祉。

(上图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显示了生产效率是帕累托效率的先决条件。

A点对生产来说不是有效率的,因为在不减少其他商品的生产的前提下能够生产更多两种商品(黄油和枪)中的一种或两种。

因此,从A到D的移动可以在没有其他人变坏的前提下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改进)。

不是帕累托效率的,因为枪的生产减小了。

同样,从A到B的移动也不是帕累托效率的,由于黄油的生产减小了。

具有相同X或Y坐标的边界曲线上的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的。

)在实际中,为确保旨在提高经济效率的改变没有使任何人受损,可能需要对一个或多个当事方进行补偿。

举例来说,如果经济政策的变化使受法律保护的垄断不复存在,使市场变得具有竞争力和更有效率,这种变化就使得垄断者受损。

然而,垄断者的损失将被效率上的增益远远抵消。

这意味着垄断者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同时经济中的其他人也能够实现效率上的增益。

帕累托最优理论分析

帕累托最优理论分析

帕累托最优理论分析帕累托最优理论,又称帕累托改进法则,是上世纪20年代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的一种经济学原理。

该理论认为,在给定资源条件下,为了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应当追求一种分配方式,使得任何一方的福利提高都要有其他人福利降低。

帕累托最优理论是一种权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经济体或社会组织是否达到了资源的最佳分配。

在这个理论中,帕累托最优的情况是指分配方式无法再通过任何改变使得至少有一方的福利提高而不降低其他人的福利。

简单来说,帕累托最优可以理解为一种无法再进行改进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理论适用于各种资源分配问题。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通过价格机制实现。

在理想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的形成应当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经济并不完全是均衡的,存在一些偏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或者制定相关政策来调整资源的分配,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另外,帕累托最优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社会公共政策中。

例如,在税收政策中,通过对高收入人群实施高税收,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使得社会福利的分配更加平衡,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此外,社会福利援助、公平贸易等政策也可以通过改善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情况,促进社会的整体福利提升。

然而,帕累托最优理论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方法,而是一种原则性的指导思想。

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商业竞争、利益诉求等因素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偏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此外,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程度也可能存在争议,因为不同的干预方法可能会对经济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帕累托最优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资源分配问题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帕累托最优理论我们可以了解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的存在和原因,为实现社会公平、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于帕累托最优

关于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馀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制度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

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经济学应用帕累托最优的概念,隐含着三个极重要的前提。

第一,它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的,如果损害某人而让别人得益就不是帕累托最优。

它的深刻含义是市场经济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经济。

在被帝王贵族统治下的经济,统治者的权利高于被统治者,因而那里不可能实现市场经济。

第二个前提是在市场经济中帕累托的最优解取决于每个人的初始资源,包括个人的天份,家庭和受教育的环境,从上一辈得到的遗产等。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在有更过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

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条件公式

帕累托最优条件公式

帕累托最优条件公式帕累托最优条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重新分配资源,可以使某些个体的福利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不损害其他个体的福利。

在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条件常用于研究资源配置以及福利分配的问题。

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U1/U1 + ∇U2/U2 + ... + ∇Un/Un = 0其中,U1、U2、...、Un代表参与者1、2、...、n的效用函数,∇代表对效用函数求偏导数,所得到的值表示效用函数的变化率。

这个公式描述了参与者效用函数的变化速率之和为0的条件。

具体来说,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任何一位参与者对自己的效用函数的微小改变,都会导致其他参与者的效用函数相应地发生微小改变,而总体效用函数不发生改变。

换句话说,任何一种资源重新分配都不会使整体效用变差,只会使某些个体的效用增加而已。

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公式表明,当资源分配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时,即任何一种资源重新分配都不能使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效用函数增加而不减少其他参与者的效用函数。

这种状态的达成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用水平,并使资源的利用更加有效。

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公式是一种无偏的条件,它不关心具体的效用函数形式,仅仅关心效用函数的变化率。

因此,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经济模型和福利分配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帕累托最优条件并不表明资源分配一定要完全均等,而是要使效用最大化。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的需求差异,可以通过权衡各种因素,找到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

总而言之,帕累托最优条件是经济学中研究资源分配和福利分配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帕累托最优条件公式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福利的最大化。

这一原则在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帕累托最优准则

帕累托最优准则

4、帕累托最优准则、实现条件及其假定4.1 基本概念阿罗:一般均衡,但条件很难得到满足。

帕累托的集合体效用极大值和帕累托最优洛桑学派经济学代表者之一的帕累托在《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一书中考察了“集合体效用极大化”问题。

他认为,当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在不使另外的人处境变坏的条件下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那么,就意味着集合体效用达到极大值。

(张培刚,厉以宁,1986,第300页)后来,经济学家们把这种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有效配置。

庇古——福利,帕累托——效用,两支合到一起集合体效用极大化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不带价值判断,以集合体效用与个人效用正相关为前提假设,不存在状态是好是坏的判断;但帕累托最优是有评判标准的意思的。

作为价值判断的帕累托准则将帕累托的集合体效用极大值概念变为帕累托最优概念,事实上有着两层不同的含意。

一层含义是,“最优”不过是“极大值”的另一种说法。

我认为,集合体效用极大值的描述是不带有价值判断的,它只是以集合体效用和个人效用正相关这一前提设定为基础,对集合体效用最大边界状态的描述。

这里不包含对这种状态是好还是不好的判断。

另一层含义是,“最优”就是“最好”,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表示这种状态是最好的。

具体到福利经济学分析中来说,就是意味着这是最好的社会福利状态。

这一层含义是带有价值判断的。

就后一层含义而言,为什么把集合体效用极大值状态称为“最优”,而不是“最劣”?这里存在着一个被称为“帕累托准则”的价值判断,它指的是,如果一种变化使某(些)人的状况改善,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恶化,那么这种变化是可取的。

(黄有光,1991,第40页)一些经济学家在使用帕累托最优这个用语的时候,并没有对它的含义进行区分。

我认为,区分开来对于明确研究的性质是必要的。

4.2 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帕累托最优的存在,伴随着一系列条件。

这些条件通常被分为一阶条件和二阶条件。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帕累托最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从某一个数量开始,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效用函数是连续函数,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低,越远效用水平越高(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一般用MRS 表示(或RCS)。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 商品数量是递减的。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P1/P2 预算线的变动(四种情况)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如机器设备、厂房等)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也称为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 )。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讲,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雷托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2、生产的最优条件;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定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

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详细介绍~[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C、价格沿需求曲线上升; D、价格沿需求曲线下降
猪肉的价格会();出售数量会()。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以上是局部均衡分析可以带给我们的结果。但我们要进一步用一般均衡 分析来考察:①猪肉税对鸡肉市场的影响;②鸡肉市场对猪肉市场是否 有反馈作用。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每一个人在决定自己行动的时候,所考虑的并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 的利益,但是,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 导下,实现增进整个社会福利的目的。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需要兄弟朋友的帮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们的仁慈 之心,他将会失望。倘若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对方的利己之心,从而证明帮助 他人是对自己有益的事,那么这个人的成功机会较大。任何人向他人提出任 何形式的交易建议,都是这样想:给我所需要的,我就会给你所需要的—— 这是每一个交易建议的含义;而我们从这种互利的办法中,所获的会比我们 所需的更多。我们的晚餐可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之 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他们给我们供应,并非行善,而 是为了他们的自利。
随着灾情的发生, 供不应求的局面已 经不可避免。因此 这场旱灾可以看做 是谷物的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结果导 致农产品价格大幅 上升。具体而言, 就是在当年夏末时 节玉米价格已经迅 速上升80%,黄 豆价格也上升了接 近70%,小麦价格 则上升50%。
由于谷物是许多其他产品的基础,所以 其他产品的供求状况也受到了影响。例 如,谷物是牲畜的主要食粮。请思考: 牛肉市场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因为牲畜每天需要喂养,多留一天就意 味着多吃一天粮食,成本也相对越高, 于是农场里出现了农民纷纷提前宰杀牲 畜出售的现象。结果市场上可供选购的 肉类供应量稍稍上升,虽然只是短期现 象,却引起了肉类价格的轻微下降。
第十一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
本章内容
本章研究全社会各种产品的市场之间的联系, 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来讨论这些相互关系。 本章还要介绍帕累托最优的概念。运用帕累 托标准,我们讨论效率的问题。效率和公平 总是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接着要讨论公平 问题,这是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我们将对其 进行简要介绍。最后,我们说明阿罗不可能 定理。
李特尔: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的一种形态比另一种形态是好还是 坏,以及一种形态是否应当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问题 萨缪尔森:福利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组织经济活动的最佳途径,收入的最佳 分配以及最佳的税收制度的学科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内容
它研究的问题牵涉到优劣、好坏的问题,即价值判断问题
例如,政府对 石油征税,会 对天然气市场 造成影响。
要注意的是, 在实践中,完 全的一般均衡 分析是不可行 的。我们一般 只限于对2~3 个紧密相关的 市场进行分析。
案例:旱灾对市场的影响
1988年,美国 中西部出现了 有史以来最严 重的旱灾。当 年的玉米产量 比原来预计下 降35%,黄豆 产量下降超过 20%,小麦产 量下降超过10 %,而大麦和 燕麦的产量下 降超过40%。
与此同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又引起相关 替代产品的需求上升。结果,仅在当年7 月间,不在旱灾影响范围内的其他农产品 (包括蔬菜和水果)的价格上升了5%。
考察两个相互依赖的市场
考虑猪肉和鸡肉市场。最开始的时候,猪肉的价格 是6元/斤,鸡肉是3元/斤。假定政府对购买猪肉的 顾客加收1元的消费税。这将使猪肉()
¥6.82 ¥6.75 ¥6.35
SP
¥3.58 ¥3.50 ¥3.00
D*C
D’C
¥6.00
D*P D’P DP
Q’P Q”P Q*P QP
DC
猪肉 数量
QC Q’C Q*C
鸡肉 数量
补充说明
这种反馈、调整过程会反复进行,但每一次调 整的幅度都应该小于上一次调整,这样最后才 会得到一个稳定的、收敛的均衡。 现实生活中,成千上万个市场互相影响,产生 反馈。对所有市场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是不可能 的。因此虽然一般均衡分析从理论上优于局部 均衡分析,但并非所有经济问题都要如此应用。 对于上面的猪肉和鸡肉市场,要求出均衡价格 和产量,就需要找出四个方程式(猪肉的供给、 需求;鸡肉的供给、需求)中四个未知数(猪 肉的价格、产量;鸡肉的价格、产量)的解。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与福利最大化
一、福利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
个人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满足,可以看做是“幸福”或“快乐”的同义词, 这种满足既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也包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 足 社会福利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集合)
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研究社会经 济制度、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的经济理论。它是现代经 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猪肉和鸡肉Ⅰ
价格
假设政府征收 一元的猪肉税 S*P
价格
一般均衡分析:猪肉价格 提高对鸡肉市场产生影响 SC
SP
¥3.50 ¥3.00
¥6.35 ¥6.00
D’C
DP
QP
猪肉 数量
DC
QC
鸡肉 数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P
Q’C
猪肉和鸡肉Ⅱ
价格
鸡肉价格的上升又 会引起对猪肉需求 的上升。 S*P
价格
反馈效应会 持续下去。 SC
二、一般均衡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般均衡理论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在经济全球化 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上的任何 经济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了。 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变化在一瞬间会影响东 京、香港的股市,而香港的股市变动又会波及中国 的经济。又如,空中客车飞机制造公司制造过程中 所需要的零配件来自十几、几十个国家,任何一种 关键配件供给的意外变动都可能影响到飞机的价格。 要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研究,一般均衡理论 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模型。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一、关于一般均衡分析
到目前为止,对市场行为的讨论主 要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上的。 在决定一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时,我们假定该市场的活动对其他 市场很少或者没有影响。 然而,市场的相互关系有时很重要。 与局部均衡分析不同,一般均衡 分析同时决定所有市场的价格和数 量,因而它明确地把反馈效应考 虑在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