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X线照片的锐利度
放射技术士专业知识重点
放射技术士《专业知识》1.焦点尺寸是影响照片清晰度的最主要因素;胶片距和肢片距是影响影像放大的主要因素。
2.X 线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及失真度,前四项为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失真度为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
3.透光率: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在数值上是透过光线强度与入射光线强度之比,用T表示:T 值的定义域为0<T<1,透光率表示的是照片透过光线占入射光线的百分数,T值大小与照片的黑化程度是呈反比的关系。
4.阻光率:指的是照片阻挡光线大小的能力,在数值上等于透光率的倒数。
用O表示:O的定义域为1<0< 85.光学密度:是照片阻光率的对数值。
光学密度也称为黑化度,是一个对数值,无量纲(无单位)。
6.影响 X 线照片密度值的因素:(1)照射量:照射量与密度成正比,但在曝光过度或不足时,相对应的密度变化小于照射量变化。
(2)管电压:密度的变化则与管电压的n 次方成正比。
管电压的变化为40〜150kV时,n的变化从4降到2(3)摄影距离:作用在 X 线胶片上的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FFD)的平方成反比。
(4)增感屏胶片系统:增感屏其相对感度提高,影像密度大。
(5)被照体厚度及密度:照片密度随被照体厚度、密度的增高而降低。
(6)照片冲洗因素:如显影液特性、显影温度、显影时间、自动洗片机的显影液、定影液的补充量等。
7.照片的密度值在0.20〜2.0最适宜人眼观察;诊断X线密度为0.25〜2.0。
8.X 线的对比度:照片对比度是形成影像的基础因素之一。
包括了肢体对比度、射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X线照片对比度9.肢体对比度:是肢体对 X 线吸收系数的差,是受检体所固有的,形成射线对比度的基础。
10.X 线对比度:也是射线对比度,分布均匀的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强度分布不均,这种 X X 线分布不均的强度差异的射线就是射线对比度。
此时形成了 X 线信息影像。
11.胶片对比度:是 X 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
X线成像基础理论4
图2-39是宽度为dmm的金属 线间隔dmm平行排列而成的 测试卡(线对卡)的模拟X 线影像 图1是无模糊的理想图像。 图2是d/2时的影像,照片清 晰度还是较好的。 图3表示在H=d时,照片还 保持与1一样的对比度,还可 以观察测试卡的线对数。
' 图4、5、6根据此 K =k(
2d − 1) H
图40,d=0.1mm矩形波测试卡进行 摄影,照片分辨率为:
1 1 = = 5( LP / mm) 2d 2 × 0.1 视力为1.0的眼睛,在500cm处能分 辨出1.5mm的缝隙,所以在明视距 30cm处,能分辨的缝隙为: R=
1 .5 × 30 = 0 .0 9 m m 500
根据分辨率公式,人眼的分辨率为: 1 1 R= = = 5.5( LP / mm) 2d 2 × 0.09
图6为负对比度照片影像相伴相反,照片影像称为伪影,或照片影像逆转
一、模糊度、锐利度、分辨率 模糊度、锐利度、
3、分辨率 由于H=2d时,影像对比完全消失,金属线影像已 不存在,因此照片上影像分辨率处于最低界限。这 一界限称为为分辨率,用公式表达即:
1 R = 2d
R表示分辨率,d表示线径,单位是mm。
X线成像基础理论四 线成像基础理论四
驻马店市卫生学校医 学影像教研室 董战军
第六节
X线照片影像的模糊 线照片影像的模糊
一、模糊度、锐利度、分辨率 二、影响照片影像模糊的因素 三、密度、对比度和模糊度的关系
三维空间的物体→成像于二维平面→即有清晰的被检 体影像,也有各种原因所致的模糊影像。 物体厚度吸收性模糊和渗出性病理性模糊;X线摄影 过程中摄影操作技术带来的影像模糊。 分析照片影像模糊产生的原因,降低X线影像的模糊 度是X线摄影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影像模糊的表达方式分定性和定量两类,常用的定 性表达方式除模糊度外,还有清晰度和锐利度、解像 力等;对影像模糊的定量表达为分辨率以及MTF等函 数式。
医学影像概论题目
第一章概论1、伦琴发现X线的日期是A.1895年11月8日 B.1895年8月11日 C .1901年11月8日D.1901年8月11日 E.1985年11月8日2、发明计算机体层摄影(CT)装置的是A.Forssmann B.Seldinger C .Hounsfild D.Sodder E.Marconi3、下列哪项属于数字X线检查技术A.计算机X线摄影B.普通透视 C .普通X线摄影D.体层摄影 E.放大摄影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英文缩写为A.MRI B.CT C.DSA D.USGE.DR第十三章医学影像照片冲洗技术第一节暗室设计及常用设备1、增感屏的相对感度指的是A.无屏与有屏所需曝光时间之比B.增感屏之间增感率的比较C.增感屏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荧光发光强度D.增感因素 E.荧光体的光扩散2、下列哪项不是增感屏的结构A.基层B.感光乳剂层 C.保护层 D.反射层 E.防反射层3、关于增感屏对影像效果影响的正确解释是A.降低影像对比度B.降低影像清晰度 C.使影像层次增加D.显示微小结构 E.减少量子斑点产生几率4、增感屏的增感率是指A.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0.5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B.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0.5时,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C.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1.0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D.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1.0时,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E.在照片上产生同等密度2.0时,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5.保管使用增感屏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防高温.防潮湿 B.防阳光曝晒 C.防止水或药液溅入D.现灰尘即用口吹清除 E.暗盒应直立放置,避免重压变形6、用t0和t1分别表示产生1.0密度值的无屏和有屏照射量,则增感率的表达式是A. f= t0 / t1B .f = t1/ tC.f = t- t1D.f = t1- tE.f =t 1+t第二节胶片结构及感光特性1、X线胶片特性曲线组成不包括A.趾部 B.直线部 C.肩部D.顶部 E.反转部2、CT胶片在分类中属于A.双面药膜感蓝片B.单面药膜分色片 C.单面药膜色盲片 D.双面药膜感绿片 E.单面药膜感蓝片3、普通蓝敏X线片的盲色是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E.紫色4、X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D.密度与照射量没联系的部分 E.也称为肩部5、胶片特性曲线不能反映胶片的A.感光度 B.本底灰雾C.感色性D.最大密度 E.反差系数6、胶片按比例记录被照体密度范围的能力称为A.密度 B.感光度 C.感色性 D.MTF E.宽容度7、X线摄影尽量利用的是X线胶片H-D(特性曲线)曲线中的A.足部B.直线部 C.肩部 D.反转部 E.全部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照片对比度与胶片的γ值有关B.一般说γ值大的胶片,其宽容度小C.特性曲线的直线部的斜率为γ值D.特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点γ值是定值E.特性曲线因胶片不同而不同9、关于胶片本底灰雾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照射量等于零时照片所具有的密度值 B.位于特性曲线的起始点C.是胶片曝光后产生的最小密度值D.片基密度和乳剂灰雾组成E.与乳剂感光中心的大小和数目有关10、关于胶片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γ值大的胶片宽容度小 B.高感光度的胶片解象力低C.把吸收入射光90%的二张照片重合的密度值为2.0D.给胶片过度曝光可产生反转现象E.医用X线胶片的γ值通常小于111、X线胶片结构中最重要成部分是A.结合膜层 B.保护膜层 C.防光晕层D.片基层 E.乳剂层12、照片产生反转的原因是A.显影液PH值太高 B.显影液温度太低 C.定影液衰老D.X线胶片过期E.由于潜影溴化的结果13、γ值大于1的胶片可以A.放大物体对比 B.缩小物体对比 C.增加影像模糊D.减少影像模糊 E.减少影像失真第三节胶片处理技术单项选择题1、在X线摄影中的光化学反应是A.光合作用B.光氧化-还原反应 C.光合成反应D.水解反应 E.光热反应2、潜影的组成物质是A.感光中心 B.卤化银AgX C.银离子集团nAg+ D.离子Ag+ E.银集团nAg3、手洗中下列哪个不会影响水洗速率A.定影液的类型 B.水洗时间 C.水洗流量D.摄影条件 E.水洗温度4、在下列化学药品中,那种是显影液和定影液的公用药品A.Na2S2O3B.KBr C.Na2SO3D.Na2CO3E.K2SO4Al2(SO4)3.24H2O5、水洗程度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从照片上流下来的水中有无A.定影剂 B.保护剂 C.中和剂 D .坚膜剂 E.抑制剂6、显影的作用是A.将未感光的卤化银还原B.将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C.将未感光的卤化银溶去 D.将已感光的卤化银溶去E.将卤化银合成为金属银7、M-Q型显影液组合是A.米吐尔与菲尼酮的组合 B.对苯二酚和菲尼酮的组合C.米吐尔与对苯二酚的组合D.米吐尔与菲尼酮.对苯二酚的组合E.二氨基苯酚与菲尼酮的组合8、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米得或对苯二酚----显影剂 B.硫代硫酸铵----定影剂C.溴化钾----保护剂D.冰醋酸----中和剂 E.氢氧化钠----促进剂9、X线摄影中的光化学反应是()A.光合作用B.光氧化-还原反应 C.光合成反应D.光水解反应 E.光热反应10、形成潜影的先决条件是( )A.晶体位错 B.晶体点阵缺陷C.光量子被卤化银吸收D.自发还原 E.晶体结构的物理不完整性11、显影的作用是A.形成潜影 B.形成感光中心C.形成光密度影像D.形成显影中心 E.形成灰雾中心第四节照片自动冲洗技术单项选择题1、用作快速定影的物质是A.硫代硫酸钠 B.亚硫酸钠 C.氢氧化钾D.硫代硫酸铵 E.碳酸氢钠2、一般自动洗片机理想的显影温度是A.18~20℃B.25~30℃ C.33~35℃D.36~40℃ E.45℃左右3、下列哪项不是自动冲洗机冲洗胶片的程序A.显影 B.定影 C.中间处理 D.水洗 E.干燥第二章X线成像基础理论补充:X线成像原理单项选择题1、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
第七章X线成像理论
第七章X线成像理论第七章 X线成像理论第⼀节 X线成像原理⼀、X线影像信息的传递(⼀)摄影的基本概念摄影:是应⽤光或其他能量来表现被照体的信息状态,并以可见光学影像加以记录的⼀种技术。
影像:⽤能量或物性量把被照体的信息表现出来的图像,这⾥把能量或物性量称作信息载体。
信息信号:由载体表现出来的单位信息量。
成像系统:将载体表现出来的信息信号加以配制,就形成了表现信息的影像,此配制称为成像系统。
(⼆)X线影像信息的形成与传递1.X线影像信息的形成由X线管焦点辐射出的X线穿过被照体时,受到被检体各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衰减,使透过后X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随之到达屏/⽚系统或影像增强管的受光⾯等,转换成可见光强度的分布,并传递给胶⽚,形成银颗粒的空间分布,再经显影处理成为⼆维光学密度分布,形成光密度X线照⽚影像。
2.X线影像信息的传递如果把被照体作为信息源,X线作为信息载体,那么X线诊断的过程就是⼀个信息传递与转换的过程。
此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第⼀阶段:X线对三维空间的被照体进⾏照射,取得载有被照体信息成分的强度不均匀分布。
此阶段信息形成的质与量,取决于被照体因素(原⼦序数、密度、厚度)和射线因素(线质、线量、散射线)等。
(2)第⼆阶段:将不均匀的X线强度分布,通过接受介质(增感屏-胶⽚系统、荧光屏或影像增强系统等)转换为⼆维的光强度分布。
若以增感屏-胶⽚体系作为接受介质,那么这个荧光强度分布传递给胶⽚形成银颗粒的分布(潜影形成),再经显影加⼯处理成为⼆维光学密度的分布。
此阶段的信息传递转换功能取决于荧光体特性、胶⽚特性及显影加⼯条件。
此阶段是把不可见的X线信息影像转换成可见密度影像的中⼼环节。
(3)第三阶段:借助观⽚灯,将密度分布转换成可见光的空间分布,然后投影到⼈的视⽹膜。
此阶段信息的质量取决于观⽚灯的亮度、⾊光、观察环境以及视⼒。
(4)第四阶段:通过视⽹膜上明暗相间的图案,形成视觉的影像。
(5)第五阶段:最后通过识别、判断作出评价或诊断。
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一、符合诊断学的要求
影像符合诊断学要求有两个基本方面: X线几何投影正确 病灶和周围组织的细微结构显示清晰
二、适当的影像密度
光学密度过高
表现为照片普遍过黑,以致骨和关节的轮廓、病灶的形态等都难以显示。 感光过度、显影过度或数字图像后处理不当 所致。
光学密度过低
表现为直接曝光区黑而其他组织影像多呈灰色,无法辨认细微结构。 感光不足、显影不足或数字图像后处理不当 所致。
四、良好的锐利度
人眼对模糊的分辨能力 视力为1.0的眼睛,在500cm处能分辨出1.5mm的缝隙,所以在明视距30cm处,能分辨的缝隙为:1.5×30/500=0.09mm,根据分辨率公式可计算出分辨率为R=1/2d=1/2×0.09=5.5LP/mm,显然,此时的模糊值为H=2d=1/R=1/5.5=0.18mm。一般认为,照片上的模糊值H在0.2mm以下时,不会影响读片,可视为图像清晰。
四、良好的锐利度
3.照片分辨率测试
用宽度为dmm的金属线间隔dmm平行排列而成的测试卡(线对卡)摄取其X线影像,观察测试卡影像的线对数。当金属线影像无法分辨时,照片影像分辨率处于最低界限,一般把这个界限称作极限分辨率(简称分辨率),用公式表达为:R=1/2d,R表示分辨率,d表示线径,单位是mm。
根据临床实践,X线诊断照片合适的光学密度值范围基本在0.7~1.5之间。在这一范围内,人眼对光学密度的辨认较敏感,可识别的信息量也最大。
适当的影像密度值
三、恰当的影像对比度
概念 照片产生了与被检体正常组织或病变吸收X线的差异形成相应的光学密度差,这种光学密度差即为“影像对比度 ”。
三、恰当的影像对比度
五、较少的影像噪声
2.X线量与影像噪声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X线成像基础详述
F
a G
在实际应
用中,要提高 影像清晰度, 就必须减少半 影。
H代表半影,
b
F代表焦点的尺寸,
b代
a代表焦—物距, G代表物体。
图 2-4 X线投影
2、焦点的极限分辨力(ω) 焦点的极限分辨力是在规定测量条件下不
能成像的最小空间频率值。极限分辨力的值大时, 成像性能好。
二、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因素
1、照射量(mAs)(管电流) 照片密度与照射量成正比。照片密度的大小取决于 照射量,还决定于X线胶片对其照射量的反应。 2、管电压(kV) 管电压增高则X线硬度增大,X线穿透力大,到达胶 片的量多,照片的密度值增加。照片密度值增加与管电压 的增加不成线性关系。
3、摄影距离(FFD) X线强度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同理,作用 在X线胶片上的感光效应也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关 系。减小焦片距可以增加感光效应,但加大了影像模糊和 放大失真。要根据诊断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摄影距离
(三)被照体本身因素 1、原子序数:骨骼比肌肉及脂肪能吸收更多的X线,
它们之间就能有更高的对比度。 2、密度:组织密度愈大,X线吸收愈多。肺在具有
生命力时是个充气组织,因此肺有很好的对比度。 3、厚度:在被照体密度、原子序数相同时,厚度
成为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第五节 散射线及其消除
一、散射线
(一)、散射线的产生
有密切关系。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液温度、 显影液的老化程度都会对照片密度产生一定影响。
7、胶片的本底灰雾
2-16 人体不同厚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
2-17 人体不同密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
三、照片影像密度的标准
人眼对密度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一般对光学密度 值的观察能力限于0.25~2.0之间。过低或过高的密度值, 人眼不能辨认。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一、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1. X线照片影像的特性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仁按原方向前进(散射线不形成影像),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了密度不等的X线照片影像。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是利用了X线具有得穿透、荧光、感光等特性,以及被照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存在。
2. X线相片的影像构成X线相片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医生通过对照片的观察,对构成这幅影像的点、线赋予一定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诊断。
对此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点和线可以在X线照片上显示出来,并能为人肉眼所识别,这就是医生最关心的影像细节的微小变化。
因为它是疾病早期诊断得征象,X线照片影像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指的就是微小细节的信息传递问题。
概括的讲,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相片影像得四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及失真度。
前三者为构成相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相片的几何因素。
二、X线相片影像的密度(一)定义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
已曝光胶片经冲洗后,还原的银颗粒沉积在胶片上,这种银颗粒对光起吸收和阻挡作用。
银颗粒越多,阻挡的光线越多,透过的光线就越少,照片越黑。
反之,银颗粒越少胶片越透明。
因此,密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
密度通常以D表示,入射光强度为I,透射光强度为I。
透光率为I / I。
,阻光率为透光率的倒数,即I。
/ I。
所谓密度(也称黑化度、浓度),就是阻光率以10为底数的对数。
D=IgI。
/ I 如透光率为1/10阻光率为10,密度则为1。
透光率为1/100,阻光率为100,密度则为2.。
照片密度可以通过光学密度计来测量,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0.25~2.0之间,借助强光灯可以提高识别最高密度得能力。
(二)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感光效应是X线对胶片得感光作用,而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
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如下。
X射线的因素:管电压(Vp)、管电流(A)、照射时间(t)、焦-片距(D。
第二章 第四节X线照片标记
一、标记内容
1、X线片号:按患者就诊的先后次序所编排的数字号 码。每位患者占一个X线片号,不许两个 或多个患者占一个X线片号。 2、摄影日期:摄影当天的时期 3、侧别:摄影时摄的哪一侧肢体及被摄肢体的哪一 侧(左或右) 4、摄片时间:造影时,对比剂引入人体后的摄片时 间 5、姓名、性别、年龄、医疗机构名称
二、标记方法
1、铅字法:利用铅的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能力强的 特点,用铅制成标记清晰地显示在X线照 片上。 铅字法标记有“正放”和“反放”之 分。 放置方法为: (1)正位片:前后位“正放”,后前位片“反放”。 (2)侧位片:胸腹部侧位摄影,照片标记“反放”。 方位标记以近片端为准。 四肢侧位摄影,片号“反放”。
(3)斜位片:根据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穿过方向而定,后前斜 位时“反放”,前后斜位时 “正放”。 (4)轴位片:下上方向时“正放”,上下方向 时 “反放”。 2、键盘输入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 注:工作中发生遗漏标记,可采用辅助法: 用蓝色或黑色墨水将标记内容书写在X线照片
三、标记原则
第三章 模拟X线成像(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第三章 模拟X线成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X线影像的形成
第二节 X线照片
第三节 X线照片影像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 X线影像清晰度
2016/12/3
2
概述
X线成像是医学成像方法的一种,模拟X线成像是传统X线成像,是区别于数
字化X线成像的一种成像方式。即采用传统X线摄影、X线造影、X线透视、X
7
透视的荧光图像称为正像
特点: 肺:白灰色
骨骼:黑灰色
2016/12/3
8
荧光透视
模拟透视
影像增强透视
1.荧光屏透视
接收器是荧光屏,根据穿过被照体的透射线不同,在荧光屏 上产生亮暗不同的荧光影像。
早期使用的荧光屏透视,由于荧光屏亮度太低,图像质量差,
检查时患者及医生接受的辐射剂量大,防护条件差。
影像增强器记录胶片随着数字化影像的普及和开发,逐渐
被淘汰。
2016/12/3
19
3.特种胶片*
①直接反转片 ②自动冲洗机辊轮清洁胶片 4.数字成像的干式胶片*(后面介绍)
2016/12/3
20
(二)结构 1.X线胶片结构 :双面结构和单面结构, (1)感光乳剂层:主要由卤化银 1)卤化银:是一种具有感光性能的物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 晶体颗粒小,分辨力高; 晶体颗粒分布均匀,颗粒性好; 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大。
2016/12/3
22
溴-碘化银晶体的晶格结构
2016/12/3
23
X线成像技术-2_真题-无答案
X线成像技术-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1. 照片对比度的控制因素是()A. 管电压B. 毫安秒C. 焦片距D. 物片距E. 中心射线入射点2. 关于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错误的叙述是()A. 锐利度建立在对比度的基础之上B. 照片上相邻两部分密度移行距离越短,锐利度越高C. 分辨率就是锐利度D. 胶片分辨记录被照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叫分辨力E. 分辨率是胶片本身具有的性能3. 影响锐利度的因素,错误的叙述是()A. 几何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B. 移动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C. 物体吸收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D. 屏片体系照相模糊影响照片锐利度E. 以上都是错误的4. 不属于减少影像模糊度的摄影技术要求是()A. 被照体尽可能靠近胶片B. 尽可能使用大的焦片距C. 使用最小的焦点D. 注意对准中心射线的入射点E. 缩短曝光时间5. 关于影像的放大,正确的叙述是()A. 在X线投影中,影像只有几何尺寸的改变时,称为影像的放大B. 物片距越小,放大率越大C. 焦片距越大,放大率越大D. 有效焦点越小,放大率越大E. 以上都是正确的6. 关于影像的变形,错误的说法是()A. 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产生不等量放大的结果B. 被照体平行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C. 接近中心线并尽量靠近胶片时,影像的位置变形最小D. 中心射线射入点应通过被检部位,并垂直于胶片,此时影像的形状变形最小E. 以上都是错误的7. X线摄影能量范围内的散射线,几乎全部来自()A. 光电效应B. 康普顿散射C. 不变散射D. 电子对效应E. 光核反应8. 关于散射线含有率,错误的叙述是()A. 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加大B. 散射线含有率随管电流加大而减小C. 照射野是产生散射线的最主要的因素D. 散射线含有率随被照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E. 照射野增大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度上升9. 不能消除或减少散射线影响的是()A. 使用遮线器B. 使用滤线器C. 使用增感屏D. 加大物片距E. 加大焦片距10. 有关滤线栅的叙述,错误的是()A. 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充填物幅度的比值称为栅比B. 单位距离内,铅条与其间距形成的线对数称为栅密度C. 栅铅条纵轴排列的方位是相互平行的称为线形栅D. 栅铅条均呈倾斜排列,半径相同并聚焦于空间的称为聚焦栅E. 以上都是错误的11. 不会产生滤线栅切割效应的情况是()A. 中心射线倾斜方向与铅条方向平行B. 中心射线倾斜方向与铅条方向垂直C. X线管上下偏离栅焦距D. 中心射线左右偏离栅中线E. 聚焦栅反置使用12. 投照某一部位,原用100mAs,70Kv,100cm。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22_真题-无答案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基础知识-2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影响X线照片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A.密度的变化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B.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增感屏与胶片组合使用后照片密度大 D.密度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高而增高 E.密度与照片的显影加工条件有密切关系2. 普通X线摄影用的管电压范围是 A.25~40kV B.35~40kV C.40~60kV D.40~100kV E.40~150kV3. 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称为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X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4. X线照片影像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骨骼照片有很高的对比 B.乳腺应选用低电压技术 C.高电压摄影的照片对比度偏低 D.消化道通过对比剂才能形成组织对比 E.离体肺组织照片比活体肺有更高的对比5. 关于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管电压影响照片对比度 B.加大焦-片距,照片对比度提高 C.灰雾使对比度下降 D.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 E.γ值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6. 对比度、X线质、X线量的关系,错误的是A.高千伏摄影照片对比度低 B.低千伏摄影照片对比度高 C.X线量增加照片密度增高 D.管电压高于120kV称高压摄影 E.乳腺用40~60kV的软线摄影7. 下列符号与名词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O——透光率 B.D——光学密度 C.Kx——X 线对比度 D.K——光学对比度 E.γ——X线胶片对比度8. 下述组合错误的是A.γ值大——X线照片对比度大 B.Kx大——X线照片上K小 C.25~40kV——软X线摄影 D.120~150kV——高压摄影 E.40~60kV——低压摄影9. 关于焦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际焦点是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面积 B.有效焦点是实际焦点在不同方位上投影 C.靶面上形成的焦点是正方形 D.焦点用无量纲的数字表示 E.近阳极端有效焦点小10. 对被照体组织注入对比剂后形成的差异称为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11. 焦点的极限分辨率(R)的叙述,错误的是A.R是在规定测量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空间频率值 B.线量分布为单峰时R大 C.线量分布为多峰时R小 D.R值小的焦点成像性能好 E.焦点尺寸小R大12. X线管的焦点不包括A.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 C.大焦点 D.小焦点 E.虚焦点13. 关于X线管焦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际焦点是阴极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面积 B.有效焦点为长方形 C.实际焦点面积大于有效焦点面积 D.旋转阳极管阳极倾角为12°~19°E.实际焦点越大输出功率越小14. 根据公式H=F×b/a,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H表示几何模糊 B.F表示焦点尺寸 C.b表示焦-片距 D.a表示焦-肢距 E.H=0.2mm为模糊阈值15. 关于焦点极限分辨率(R)的叙述,错误的是A.R是无量纲的数 B.焦点尺寸小R大 C.R 是X线管焦点的成像特性之一 D.R值大的焦点成像性能比R值小的好 E.R是在规定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空间频率值16. 关于X线束、照射野的叙述,错误的是A.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大 B.X线管发射锥束X 线束 C.X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D.X线束中心部分的X线为中心X线 E.X线束入射肢体曝光面大小称照射野17. 关于X线影像放大的叙述,错误的是A.放大率:M=S/G B.b不变,焦-片距越大,M越大 C.X线摄影中焦-片距尽可能远 D.X线摄影中被检体尽可能接近胶片 E.心脏测量FFD 要在200cm18. 用0.1焦点放大摄影,最大放大率是A.3倍 B.4倍 C.5倍 D.6倍 E.8倍19. X线照片半影模糊域值为A.0.16mm B.0.20mm C.0.50mm D.0.60mm E.0.80mm20. 放大率M=S/G=1+b/a中,错误的是A.M为放大率 B.a为焦-肢距 C.b为焦-片距 D.S 为影像大小 E.G为被照体大小21. 影响散射线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被照体越厚散射线越多 B.kV越高产生散射线越多 C.散射线造成对比度的下降 D.照射野大小与散射线多少无关 E.焦点外X线和被检体产生散射线22. 关于散射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管电压的升高散射线含有率加大 B.反向和侧向散射线使X线强度减弱 C.原方向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受损 D.肢体产生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损失 E.照射野产生的散射线不使对比度下降23. 滤线栅切割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重偏离产生切割效应 B.滤线栅反用不产生切割效应 C.滤线栅侧向倾斜产生切割效应 D.滤线栅侧向偏离栅焦距产生切割效应 E.滤线栅上、下偏离栅焦距产生切割效应24. 有关滤线栅的叙述,错误的是A.滤线栅吸收散射线 B.滤线栅不能侧向倾斜 C.滤线栅不能侧向偏离栅焦距 D.高电压摄影时不用交叉滤线栅 E.活动滤线器的运动多采用振动式25. 减少和排除散射线的方法,错误的是A.缩小照射野 B.利用X线束限制器 C.空气间隙法排除散射线 D.用缩光器抑制焦点外X线 E.选择较高管电压可减少散射线26. 透光率(T)的叙述,错误的是A.T=I/I0 B.T的定义域是0≤T C.是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 D.T=0时,表示入射光全部被吸收 E.T=1时,表示入射光全部通过照片27. 关于X线照片密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B.随被照体的厚度增加而降低 C.正常曝光时密度与照射量成正比 D.管电压增加导致照片密度值减小 E.屏-片的组合使用使照片密度交大28. 不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是A.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C.物质的线吸收系数 D.人体组织的密度 E.X线波长29. 关于滤线栅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栅密度n的单位是线每厘米 B.栅比增加,f1~f2范围缩小 C.n小的滤线栅吸收散射线能力强 D.栅比(R)=铅板的高度/铅板的间隔 E.栅比值越高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30. 照片锐利度与其临床意义,错误的是A.锐利度S=(D1-D2)/H B.锐利度与对比度呈正比 C.不锐利的照片漏掉病灶的可能性大 D.照片锐利度与照片的模糊度无关 E.锐利度为相邻组织影像界限清楚程度31. X线照片锐利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半影导致影像的模糊 B.半影越大影像锐利度越差 C.肢-片距越大影像锐利度越差 D.焦-片距离大半影小影像锐利 E.阴极端影像锐利度大于阳极端32. 管电压在摄影中的意义,错误的是A.管电压控制着影像对比度 B.管电压代表着X线的穿透力 C.管电压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小于照射量 D.照片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E.高千伏摄影可获层次丰富的X线照片33. 高千伏摄影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获得低对比,层次丰富的X线照片 B.缩短曝光时间,减少肢体移动模糊 C.减少管电流延长X线管寿命 D.有利于病人防护 E.照片对比度高34. 关于软X线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钼靶X线机摄影 B.用于原子序数较低的软组织 C.波长较长的X线产生较大K D.可获得良好的软组织X线照片 E.管电压越低,照片对比度越低35. 高千伏摄影设备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高栅比滤线器 B.常用栅比为12:1 C.γ值高的X线胶片 D.120~150kV管电压的X线机 E.阳极为散热性好的铜体上嵌钼36. X线影像信息是在哪一阶段形成的A.X线透过被照体后 B.X线到达被照体前 C.形成视觉影像之后 D.X线照片冲洗后 E.在大脑判断之后37. 同一被照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等量的放大,称为A.放大 B.缩小 C.变形 D.掩盖 E.重叠38. 关于对散射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kV升高散射线含有率加大 B.原发射线能量越大散射角越大 C.散射线光子能量随kV升高而增加 D.原发射线能量越大照片灰雾越大 E.80~90kV以上时散射线含有率趋向平稳39. 滤线栅铅条延长线的聚焦线到栅平面的距离称为A.栅比 B.栅密度 C.铅容积 D.栅焦距 E.滤线栅因数40. 影响X线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因素不包括A.摄影时间 B.摄影管电压 C.影像放大率 D.被照体形状 E.屏-片密着程度41. 关于超声波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机械波 B.在空气中减弱极快 C.频率在20000Hz以上 D.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行传播 E.在固体、液体中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42. 关于超声波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耳听到 B.是一种机械波 C.由机械振动引起 D.本质上与声波一样 E.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43. 关于超声物理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骨骼的声速最高 B.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C.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传播的速度相同 D.人体软组织的声速与水的声速相近 E.不同频率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44. 关于超声物理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超声界面反射不敏感 B.超声发射符合几何光学定律 C.超声诊断仪利用大界面反射原理 D.入射声束垂直大界面时回声反射强 E.两种介质的声阻差愈大界面反射愈强45. 关于超声衰减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声能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B.尿液衰减>血液衰减>肾衰减 C.超声频率高衰减现象特别显著 D.人体软组织和体液声衰减不同 E.衰减原因有吸收、散射、声束扩散46. 关于核医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照射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B.核医学诊断包括脏器功能测定 C.治疗核医学包括内、外照射治疗 D.核医学诊断包括体内诊断如脏器显像 E.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的学科47. 关于核医学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1926第一次应用示踪技术 B.70年代ECT研制获得成功 C.化学家Hevesy为“基础核医学之父” D.芝加哥大学建立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 E.1977年Anger研制出第一台γ照相机48.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X线为示踪剂 B.示踪技术灵敏度高 C.示踪技术有一定的放射性 D.用射线探测仪器探测其行踪 E.核医学诊断技术基于示踪技术49. 关于γ照相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闪烁照相机 B.能显示血流变化 C.主要由5部分组成 D.可以连续动态显像 E.能显示脏器的功能50. 关于ECT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进行断层显像 B.对于深部病灶定位较好 C.对于深部病灶分辨率较差 D.分为SPECT和PET E.以引入体内的放射性药物为放射源。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一、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1. X线照片影像的特性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仁按原方向前进(散射线不形成影像),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了密度不等的X线照片影像。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是利用了X线具有得穿透、荧光、感光等特性,以及被照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存在。
2. X线相片的影像构成X线相片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医生通过对照片的观察,对构成这幅影像的点、线赋予一定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诊断。
对此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点和线可以在X线照片上显示出来,并能为人肉眼所识别,这就是医生最关心的影像细节的微小变化。
因为它是疾病早期诊断得征象,X线照片影像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指的就是微小细节的信息传递问题。
概括的讲,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相片影像得四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及失真度。
前三者为构成相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相片的几何因素。
二、X线相片影像的密度(一)定义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
已曝光胶片经冲洗后,还原的银颗粒沉积在胶片上,这种银颗粒对光起吸收和阻挡作用。
银颗粒越多,阻挡的光线越多,透过的光线就越少,照片越黑。
反之,银颗粒越少胶片越透明。
因此,密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
密度通常以D表示,入射光强度为I,透射光强度为I。
透光率为I / I。
,阻光率为透光率的倒数,即I。
/ I。
所谓密度(也称黑化度、浓度),就是阻光率以10为底数的对数。
D=IgI。
/ I 如透光率为1/10阻光率为10,密度则为1。
透光率为1/100,阻光率为100,密度则为2.。
照片密度可以通过光学密度计来测量,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0.25~2.0之间,借助强光灯可以提高识别最高密度得能力。
(二)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感光效应是X线对胶片得感光作用,而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
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如下。
X射线的因素:管电压(Vp)、管电流(A)、照射时间(t)、焦-片距(D。
6第十一章 X线照片影像
第十一章 X 线照片影像X 线照射被检体后,形成有射线对比的信息,经投影至胶片上,形成二维图像的潜影,再由显影处理,形成黑白分明的X 线片影像。
第一节 照片密度把胶片乳剂膜在光作用下致黑的程度叫照片影像密度,又叫黑化度,或X 线照片透明度(银粒子颗粒沉积的致密度)。
将X 线照片掛在观片灯上观察,见到照片影像是由黑白不同的密度值组成的图像;胶片最黑部,受X 线照射多,光学密度大,黑化度好,透亮度大,示组织结构密度小胶片最透明区(白色),受X 线照射少或无,光学密度小,黑化度差,不透 亮差,示组织结构密度大1、 产生原理:是胶片上AgBr 经光照后放出Ag + →Ag +在显影液作用下变成银粒子(照片黑色)→银粒子受光照时,吸收光线,显示黑色2、人体组织密度 空气:组织结构密度小,X 线穿过多,落在胶片上的X 线曝光多,银粒子颗粒沉积多,呈黑色照片密度大骨:组织结构密度大,X 线穿过少,落在胶片上X 线少银粒子沉积少或无,照片呈白色,密度小3、照片密度表示方法 用照片透明度与不透明(阻光率)来测量T (透光率)=O (阻光率)= = D (密度)=1g 经研究,人眼对光强的感觉是:若进入眼的光强分别为10、100、1000……时,人眼感到光强是等差级数关系,即1、2、3…..这一关系符合常用对数的数值关系,即:1g10=1 1g100=2 1g1000=3故把光学密度D 定义为:阻光率的对数值,以公式表示为D=1g I I O 1 TI O I I OI I OI如果入射光强为1,透射光强分别为入射光的 、 、则密度值故透光率与D 成反比二、照片密度值及其测定〈自学〉三、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一)照射量 X 线管电流和照射时间乘积。
用mAS 表示,与D 有关,不同的照射量,在照片上得到不同密度值A —B 段(趾部)斜率低,D 小,反映密度值上升与曝光量不成比例,示感光量不足B —C 段(直线部)呈直线上升,是曝光量最恰当区,D 与mAs 成正比 C —D 段:(肩部)曝光量增加,密度上升少,为曝光过度部分D —E 段(反转部)增加曝光量,密度值反而减小故正确曝光量,照射量与密度成正比,曝光过度或不足,密度变化<照射量变化(二)管电压—决定X 线的硬度(穿透力)照片密度值与管电压n 次方成正比1 10 1 100 1 1000管电压升高时增加X线穿透力,使X线穿物体后达胶片上X线量多,使照片密度增加(三)摄影距离(焦—片距)照片的密度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距离增加一倍,光源强度减弱四倍,密度降低为获大照片衰度,应尽力缩短摄影距离(四)增感屏(屏—胶组合)X线照射物体→透过光照射增感屏→屏上荧光物质受光照射产生激发状态→放出荧光使胶片感光故屏可吸收X线,转成大量荧光使胶片感光,提高照片密度感光效应增加20—100倍,高速大于低(五)被照体厚度和密度;照片密度随被照体厚度和密度增加而降低(六)胶片感光特性:胶片感光度大,照片密度大,绿敏胶片>普通型(七)照片冲洗因素显影过度(显温,时间)——照片密度增加显影不足(显温,时间)——照片密度降低第二节照片对比度X线对比度: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在空间的X线强度差异胶片对比度:X线胶片对人体组织吸收X线差异的放大能力,即胶片反差系数(r值)照片对比度:X线照片上各组织间影像在密度上的差别一、照片对比度的概念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别叫照片对比度(亦叫光学对比度)用K表示(照片对比度)K=D1—D2由图示D1=1g D2=1gI OI1I O I2K=D 1—D 2=1g — 1g =医用X 光片是双面药膜构成,所观对比度D=2 1g= =2 (K=1)+(K=1)=(K=2)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一)X 线对比度 X 线透过物体后,在空间形成X 线强度的差别1、被照体本身因素 人体对X 线的吸收形式主要是光电吸收和康吴吸收(1)被照体对X 线吸收与该物质密度成正比,组织密度小者,吸收X 线少,与高密度组织形成X 线对比度大(2)相同密度的组织,其厚度增加时,对X 线吸收大,X 线对比度发生变化2、射线因素——管电压KV(1)高KV (100KV )摄影时,骨、肌、脂肪对X 线吸收不接原子序数,而决定于每克物质电子数,故其吸收差小,所获照片对比度低(2)低电压摄影时(<40—60KV )骨、肌、脂肪按原子序数的3次方吸收,吸收差大,X 线照片对比度大(3)为获良好对比度,管电压使用范围软组织摄影 20KV —40KV (软X 线摄影)I O I 1 I O I 2 I 2 I 1 100 1普通摄影 40KV —100KV 其中40—60KV 为高对比照片高电压摄影 >100KV —150KV(二)胶片对比度 胶片对穿过人体组织的X 线放大程度又叫反差系数1、胶片对比度系数(r 值)表示胶片时X 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r (反差系数)= , 越高,X 线胶片对比度大r 值大者,比r 值小的胶片获对比度大2、屏胶组合使用增感屏投照不仅提高密度,还可提高对比度,图示,屏胶组合时,胶片特性曲线B 左移3、显影处理(1)显影液浓度大,对比度大,反之则小(2)显影液PH 值,PH 值大,对比度大,反之则小(3)显影液温度:一定范围(18—21°)升高,对比度高;过高‘过低、对比度下降。
X线摄影技术考试大纲
X线摄影技术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目标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二、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三、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四、X线检查的适应范围、限度与方法五、X线检查的体位、方向与体表解剖六、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七、常见摄影部位的X线标准片所见八、医用X线胶片特性及感光测定九、自动冲洗技术应具备的条件及质控标准第二部分考试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X线的产生与特性一、X线的产生与条件二、X线的产生原理三、X线的本质四、X线的特性五、X线强度的意义六、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二节X线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的意义二、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三、X线检查的限度四、X线检查的方法第三节X线摄影体位一、体位与X线影像二、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三、体表解剖第四节X线防护一、X线防护的目的二、X线防护的原则三、病人防护四、X线工作者防护第二章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第一节影的基本概念第二节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第三章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一、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二、X线照片影像的构成第二节X线照片影像的密度一、密度的定义二、密度与感光效应三、影响密度的因素第二节X线照片影像的对比度一、对比度的概念二、影响对比度的因素第三节X线照片影像的锐利度一、锐利度的定义二、影响锐利度的因素三、密度、对比度、锐利度的关系第四节X线照片影像的放大与变形(失真度)一、放大与变形的定义二、影响放大与变形的因素第五节散射线及其消除一、散射线及其产生二、影响散射线含有量的因素三、散射线的消除方法四、X线束限制器类型与作用五、滤线器的结构与作用六、有关滤线器的几个基本概念七、滤线器的切割效应第四章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第一节摄影条件选择的基本因素一、胶片感光效应二、管电压的选择三、管电压控制着照片影像对比度四、管电流与摄影时间五、增感屏-胶片体系的变换第二节摄影条件选择的可变因素一、被照体构成组织的比例因素二、移动因素三、病理因素第三节各系统摄影条件的特点一、骨骼系统摄影条件的特点二、胸部系统摄影条件的特点第五章X线摄影体位的选择第一节胸部一、肋骨二、肺三、胸膜四、横膈第二节腹部第三节骨与关节第四节脊柱第五节头颅第六章常见摄影部位的标准片所见第一节胸部一、胸部后前立位二、胸部侧位三、胸部右前斜位四、胸部左前斜位五、膈上肋骨正位六、膈下肋骨正位第二节四肢一、手正位二、手内斜位三、腕关节正位四、腕关节侧位五、肘关节正位六、肘关节侧位七、肩关节正位八、足正位九、足内斜位十、跟骨侧位十一、跟骨轴位十二、踝关节正位十三、踝关节侧位十四、膝关节正位十五、膝关节侧位十六、髌骨轴位十七、髋关节正位十八、髋关节水平侧位第三节脊柱一、一、二颈椎开口位二、颈部侧位三、颈椎正位四、颈椎侧位五、颈椎斜位六、胸椎正位七、胸椎侧位八、腰椎正位九、腰椎侧位第四节头颅一、头颅正位二、头颅侧位三、颅底顶颌位四、岩骨斯氏位五、视神经孔位六、内听道经眶位七、上颌窦华特氏位八、汤氏位九、眼眶正位十、乳突侧位十一、乳突轴位第七章造影检查第一节造影剂一、造影剂分类二、造影剂引入体内方式三、造影剂在体内排泄方式、途径四、造影剂应用范围第二节造影剂检查方法一、泌尿系造影检查方法、种类、适应症二、胆道系统造影方法、种类三、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程序第八章医用X线胶片及其冲洗技术第一节医用X线胶片及其种类与性能一、医用X线胶片种类二、医用X线胶片的保存三、医用X线胶片的结构四、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五、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测定第二节增感屏的特性与性能一、增感屏的特性二、增感屏的性能第三节自动冲洗机一、自动冲洗机应用特点二、自动冲洗机的结构三、自动冲洗机补充方式第四节自动冲洗技术的管理一、显影体系的设计思想二、定影体系的设计思想三、自动冲洗技术管理的意义四、自动冲洗机显影的管理内容五、自动冲洗机定影的管理内容六、自动冲洗机水洗的管理内容七、自动冲洗机的动态管理第五节激光打印成像技术一、激光打印机结构与工作原理二、激光打印机分类和特性。
X线片的标准
第三节 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五、较少的影像噪声
3.屏-片系统形成照片噪声的原因 屏 片系统形成照片噪声的原因 ①增感屏结构斑点,系最主要的原因; ②胶片粒状度;③量子斑点。由于量子斑 点的多少是可控的技术性因素,因此技术 上颇受重视。若X线摄影中用的管电压过高, 或增感屏增感率过高,则mAs相应减少, 从而使到达胶片上的X线量子显著减少,这 是形成照片斑点最主要的技术性原因。
第三节 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五、较少的影像噪声
1.概念 概念 在X线照片上由于X线量子分布形成的淹 没微小病灶的无规则微小密度差称为照片斑 点(mottle)、噪声(noise) 光学密度上的随机涨落 2.X线量与影像噪声之间的关系 线量与影像噪声之间的关系 X线量子数多,影像噪声不明显 X线量子数少,影像噪声较多
第三节 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六、其他
一张优质的X线照片除了必须具备上述 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其他一些要求。如: 不能有各种污染、药膜折痕、划痕及各类 伪影等技术操作性缺陷等。这里既有摄影 技术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暗室手工操作 时不当所致。
第三节 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第三节 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四、良好的锐利度
1.概念 概念 两个毗邻组织影像边界的清楚程度叫“锐利度” (sharpness),与此相反的概念就称之为“模糊 度”(blur)。 分辨率(解像力)、清晰度 2.摄影时需尽量减小技术性的模糊程度 摄影时需尽量减小技术性的模糊程度 如:减少曝光时间,固定被检部位,采用小焦点, 缩短肢-片距,选择高质量增感屏,屏胶接触紧密, 控制照片斑点等 数字图像后处理
第三节 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四、良好的锐利度
4.人眼对模糊的分辨能力 人眼对模糊的分辨能力 视力为1.0的眼睛,在500cm处能分辨出 1.5mm的缝隙,所以在明视距30cm处,能分辨的 缝隙为:1.5×30/500=0.09mm,根据分辨率公 式可计算出分辨率为R=1/2d=1/2×0.09=5.5LP/ mm,显然,此时的模糊值为 H=2d=1/R=1/5.5=0.18mm。一般认为,照片上的 模糊值H在0.2mm以下时,不会影响读片,可视 为图像清晰。
第四节X线照片的锐利度
第四节X线照片的锐利度一、照片锐利度(一)定义照片上两个相邻X线吸收不同的组织影像,其影像界限的清楚明了程度叫锐利度,亦即两部分影像密度的转变是逐渐的还是明确的程度。
若有密度值为D1和D2的两个x线影像相邻时,其密度值为K,从D1到D2移行的距离为H,则锐利度为:公式.....式中:S为锐利度,(D2 -D1)为相同组织的密度差,H为密度移行距离。
(二)模糊度的概念模糊度是锐利度的反义词,也称不锐利度。
它表示从一个组织的影像密度,过渡到相邻另一组织影像密度的幅度,以长度(mm)量度,即锐利度公式中的H值。
上述两密度移行幅度越大.其边缘越模糊。
模糊度的概念多用于对某些图像质量下降因素的评价,以及X线图像工程设计方面。
在分析影像锐利度时,均以模糊度的概念分析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照片的锐利度与对比度(D2 -D1)成正比,模糊值一定时,随着对比度的增加,锐利度越来越好。
照片的锐利度与模糊值<H>成反比,物体越小,照片对比度越低,模糊值越大,锐利度越差。
上述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与人眼的感觉并不始终一致。
如当密度的移行角度相同而对比度(K)或密度移行距离(H),不同时,从公式计算锐利度(S)无改变。
但人眼却感觉锐利度在变化。
二、影响锐利度的因素(一)几何学模糊凡经过X线的减弱而构成被照体影像,均是由被照体本影和本影以外的半影所构成。
半影导致影像的模糊。
由于几何投影关系,半影的产生取决于X线管焦点的尺寸、被照体一胶片距离,以及焦点-胶片距离三大要素。
X线摄影中照片影像由此三大要素产生的模糊度,称为几何模糊。
X线管焦点尺寸与半影:焦点尺寸越大.半影越大、影像锐利度越差。
由于阳极面的倾斜角度,X线管阳极端的X线强度及有效焦点尺寸均小于阴极端,这种效应称为阳极效应或焦点的方位特性,故阳极端影像锐利度大于阴极端。
焦点一胶片距离越大,则X线束越趋向平行,半影也就越小。
在X线摄影中不可能无限制加大焦点一胶片距离,因X线强度依反平方定律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X线照片的锐利度一、照片锐利度(一)定义照片上两个相邻X线吸收不同的组织影像,其影像界限的清楚明了程度叫锐利度,亦即两部分影像密度的转变是逐渐的还是明确的程度。
若有密度值为D1和D2的两个x线影像相邻时,其密度值为K,从D1到D2移行的距离为H,则锐利度为:公式.....式中:S为锐利度,(D2 -D1)为相同组织的密度差,H为密度移行距离。
(二)模糊度的概念模糊度是锐利度的反义词,也称不锐利度。
它表示从一个组织的影像密度,过渡到相邻另一组织影像密度的幅度,以长度(mm)量度,即锐利度公式中的H值。
上述两密度移行幅度越大.其边缘越模糊。
模糊度的概念多用于对某些图像质量下降因素的评价,以及X线图像工程设计方面。
在分析影像锐利度时,均以模糊度的概念分析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照片的锐利度与对比度(D2 -D1)成正比,模糊值一定时,随着对比度的增加,锐利度越来越好。
照片的锐利度与模糊值<H>成反比,物体越小,照片对比度越低,模糊值越大,锐利度越差。
上述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与人眼的感觉并不始终一致。
如当密度的移行角度相同而对比度(K)或密度移行距离(H),不同时,从公式计算锐利度(S)无改变。
但人眼却感觉锐利度在变化。
二、影响锐利度的因素(一)几何学模糊凡经过X线的减弱而构成被照体影像,均是由被照体本影和本影以外的半影所构成。
半影导致影像的模糊。
由于几何投影关系,半影的产生取决于X线管焦点的尺寸、被照体一胶片距离,以及焦点-胶片距离三大要素。
X线摄影中照片影像由此三大要素产生的模糊度,称为几何模糊。
X线管焦点尺寸与半影:焦点尺寸越大.半影越大、影像锐利度越差。
由于阳极面的倾斜角度,X线管阳极端的X线强度及有效焦点尺寸均小于阴极端,这种效应称为阳极效应或焦点的方位特性,故阳极端影像锐利度大于阴极端。
焦点一胶片距离越大,则X线束越趋向平行,半影也就越小。
在X线摄影中不可能无限制加大焦点一胶片距离,因X线强度依反平方定律减弱。
因此,在实际摄影中应根据不同部位具体要求,并保证因半影所产生的模糊度,低于人眼所能识别的标准情况下确定的摄影距离。
当焦点尺寸、焦点一胶片距离固定时,半影则随被照体一胶片距离的增大而加大;反之被照体越靠近胶片,半影就越小,影像也就越锐利。
综上所述,在X线摄影中要随时考虑到几何模糊因素给影像质量带来的影响。
为此要求:被照体(或病变一侧)尽可能贴近胶片:尽可能使用小焦点;尽可能使用较大的焦点一胶片距离,其中选择小焦点是最为重要的。
(二)移动模糊在X线摄影过程中,X线管、被照体及胶片三者应保持静止。
若其中有一个因素发生移动,则影像必然出现模糊。
产生移动的原因有两种:设备移动;被照体移动。
被照体移动又分两类:①生理性移动,如呼吸、心脏搏动、胃肠蠕动、痉挛等,其中只有呼吸移动可以通过屏息暂时加以控制,余下不受控制;②意片庄移动,如体位移动,它可以设法人为控制。
移动使照片影像产生更大模糊,因为除了几何模糊之外,还要加上因移动因素产生的更大半影。
减少运动模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需固定肢体;选择运动小的机会曝光;缩短曝光时间;把肢体尽量靠近胶片;尽量增加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
(三)增感屏一胶片系统的模糊照片产生模糊的主要原因:1.荧光体的光扩散X线光子在荧光体层内的吸收点到胶片有一定的距离,产生的荧光向各方向扩散。
其间存在光晕和光渗两个因素的影响,光晕是指吸收了X线的荧光粒子发出的光,通过增感屏表面等的反射而产生;光渗是接收X线的荧光体粒子散射而产生的。
2. X线斜射效应当X线倾斜射人屏一片系统时,就会在胶片乳剂膜两面分别记录下前、后两屏被分开的影像.整个照片影像就会出现模糊。
当X线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增大,使前、后增感屏发光点的错开幅度增大,胶片前、后乳剂层合成密度的分布出现双峰状大幅度移行。
当X线垂直射人屏一片系统时,则不出现上述斜射效应。
3.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增感屏与胶片钓组合使用,存在一个增感屏与胶片密着状态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问题。
密着不好必然导致影像清晰度下降。
4.照片影像的总模糊度照片影像的模糊度涉及许多因素,其中主要是几何模糊、移动模糊、屏一片组合的模糊三大要素。
照片影像的总模糊度是以上各种模糊的叠加。
总模糊度大于单一系统的模糊度,小于它们的算术和。
第四节干式打印技术干式相机所采用的成像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1.激光热成像技术。
2.直接热敏成像技术。
3.热升华成像技术。
下面对于这三种技术的胶片分别做一介绍。
一、激光热成像方式(一)胶片结构及性能适宜激光热成像的胶片是一种含有银盐而对激光敏感的单乳剂层胶片,其结构分为似下四层:1.保护层明胶,对乳剂层的保护。
2.乳剂层又称感光层。
主要由嗅化银、有机银盐(如脂肪酸银盐)、热显影剂(还原剂)、疏水性组合体、胶质体、调色剂及稳定剂等成分组成,敏感波长约在660--810nm。
功能是记录和显示X线影像信息。
3.片基采用175um厚的PET,是胶片的支持体。
4.防反射层明胶加深色染料,既起保护作用又防止透射线的反射。
(二)激光热成像原理利用红外激光光源对胶片进行激光扫描,胶片乳剂中的银盐吸收光后,在胶片内形成潜影。
潜影通过千式激光打印机中的加热鼓加热,热能作用于潜影,经过催化反应使银原子和邻近具有一定晶格的晶体结合,银原子围绕潜影中心堆积到大约107,形成了可见的银微粒。
银原子的还原量与激光光子的照射量成正比,未感光的银盐保持原状。
扫描激光光子照射量受采集后重建图像的数据量控制,故打印出的影片与显示图像保持一致。
加热使潜影显影,显影的效果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有关。
为保证影像的显影质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必须保持恒定。
加热温度一般设置为120℃左右。
加热时间是指胶片中任一点通过加热鼓的时间,该时间一般设置在15秒左右,可见,胶片的稳定运行十分重要。
当胶片离开加热鼓瞬间,温度即刻降低,于是停止显影,图像被固定下来。
这类成像方式和湿式激光成像方式相比,胶片曝光过程相同,区别点在于湿式为化学显影,干式为物理显影。
二、直接热敏打印原理1.非激光、非银盐直接热敏成像原理1996年,富士公司研制开发了利用微隔离技术,即胶片的影像记录层是利用热反应微型胶囊(MI)技术制成的。
靠直接热记录方式。
(1)胶片结构:胶片由保护层、影像记录层和片基组成。
1)保护层:明胶,对影像记录层的保护。
2)影像记录层:内有微型胶囊,它是成像的像素单元,直径在um级,囊内有受体(显色剂),囊外有显影微粒(发色剂)。
3)片基:采用175um厚的PET,是胶片的支持体。
(2)成像原理:正常温度下,胶片影像记录层的受体(显色剂)与显微颗粒(发色剂)被胶囊壁隔离,互不相干。
当遇到一定温度时,发色剂可透过囊壁进入囊内与显色剂接触,发生反应变黑,变黑的过程由发色剂进入囊内的多少决定,囊壁允许发色剂的进入量受温度控制。
温度高投入囊内的发色剂多,产生的密度越黑;反之温度越低透入囊内的发色剂越少,产生的密度越淡。
胶片通过热力头时,发热电阻将温度传给胶片,每个发热电阻的发热温度,由输入发热电阻的电能控制,电能的高低又受图像数据转换的电脉冲控制,发热电阻的瞬间温度变化取决于数字图像的没、每一点数据量,于是如实地将图像的数字量信息转换成照片的灰度级,形成照片影像。
胶片离开热敏电阻后,温度马上变低,胶囊壁即刻恢复到隔离态,影像被固定。
2非激光、含银盐、直接热敏成像原理与富士FM-DP技术的区别在于胶片结构不同。
而热力打印头的结构极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1)胶片结构:有保护层、影像记录层(热敏层)、片基和抗静电层组成。
1)保护层:明胶,对影像记录层保护。
2)影像记录层:爱克发成为热敏层,主要成分是有机银盐和减化剂。
因没有卤化银的参与,仅有对可见光不敏感的有机银盐,完全可在明室下操作。
影像记录层后为25um。
3)片基:采用175um后的PET。
是胶片的支持体。
4)抗静电层(2)成像原理:在正常温度下胶片影像记录层内的有机银盐与减色剂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
当遇到高温度时,有机银盐与减色剂之间发生反应,生成黑色银原子和氧化减色剂:AgOS+减色剂→Ag+氧化减色剂银原子生成的多少与受热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生成的银原子越多,影像越黑,温度越低,生成的银原子越少影像越淡。
温度来源于热力打印头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胶片是靠300g/cm2的压力紧密接触,这样,胶片热敏层的显像剂在温度控制下发生变化,是热敏脉冲产生后在胶片上产生灰阶影像。
促使热敏电阻发热的脉冲值受控制于数字图像数据,由于热敏头的加热线是由许多个热敏电阻构成,这些元件在控制电路下按其相应的顺序单独被激活,这就保证了能形成不同的灰阶。
热敏电阻的温度控制范围约为100~20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变化,胶片获得的最小密度<0.2,最大密度>3.5.当温度低于130℃时,银原子几乎分解不出,此时的密度为胶片的本底灰雾。
三、彩色热升华打印原理彩色热升华打印机多用于核医学和超声学科的图像打印。
此项技术,胶片使用透明片基或纸基,没有成像层结构。
打印机的成像结构主要是热力打印头、色带和鼓筒。
有黑白和彩色两种打印模式,黑白采用直热式,彩色采用热膜式。
打印彩色时,换上色带和片基,透明片基在鼓筒表面上运行,片基与打印头之间加入色带,色带内含有三种颜色,即黄色、品红色和青蓝色。
热力打印头发热电阻的热能透过色带打印在片基上,随着热敏电阻温度高低的不同,在片基上留下不同的颜色。
片基尺寸一般为8X10。
打印黑白时,取下色带,装上热敏纸,变为直热式打印。
随着热力头热敏电阻温度的变化,热敏纸上呈现出黑白不同灰度的图像。
第十章数字影像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