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完整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2、乐于参与社会生活 、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1、掌握参与社会交往的正确方法 、
2、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
【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了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3、懂得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 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为 追求个人存在感,满足日渐强烈的心理需求,寻求现实生活或虚拟世界的刺激,表现为组建校园小团体、 欺凌同伴、热衷网络游戏等,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充分发挥直观教 学的手段,通过 表格对比的形 式,让学生清楚 的看到这三者的 区别,从而突破 这一教学重难 点。
学习成长、同学朋友给我陪伴这样的层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及技术准备】: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感受 社会 生活
教活动
学生活动
本课出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是在学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步走向 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开始。从内容上看,本课从“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个部分 着手,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经验、感受与收获,认识到随着年龄增长朋社会生活的延展,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身份,为整个教材内容的开展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展示 1、暑 假 期 间 你 跟 谁 一 起 参 加 了 社 会 实 践 活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家庭、社区、学校等;3.掌握社会规范的概念,如公德、礼仪、法律等;4.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知道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社会规范的概念;4.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1.社会问题的存在;2.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过程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引入:小组讨论,思考社会的定义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的特点3.讲解:解释社会的含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的特点。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讲解:介绍家庭、社区和学校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图表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 社会规范的概念1.讲解:介绍公德、礼仪、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概念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规范的概念3.讨论:小组讨论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4. 担当社会责任1.讲解:解释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担当社会责任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2.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3.测验评估: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对社会概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一则社会新闻,并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何让社会更美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概念: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组织、制度和规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1.2.2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互动性。

1.2.3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物质、文化、制度。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1.3.2 小组讨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1.3.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规律。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家庭和谐对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2.2.1 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爱的小型社会单位。

2.2.2 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

2.2.3 家庭的作用:情感支持、生活照顾、教育培养、社会化过程。

2.3 教学活动:2.3.1 家庭照片分享: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家庭故事,感受家庭温暖。

2.3.2 小组讨论: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家庭和谐对社会的影响。

2.3.3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体验家庭关系和责任。

第三章:学校与社会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2 教学内容:3.2.1学校的概念:教育机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3.2.2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3.2.3学校的作用:教育培养、文化交流、社会化过程。

3.3 教学活动:3.3.1 校园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设施和组织结构。

3.3.2 小组讨论: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3.3 主题演讲:邀请校友或社会人士分享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朋友与社会4.2 教学内容:4.2.1 朋友的概念:朋友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我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社会关系的不同类型。

2.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难点: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社会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联系。

2.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参与了哪些社会活动?”
2.新课讲授
1.感受社会生活: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分享,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
丰富多彩,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介绍不同的社会关系,
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

3.小组讨论
1.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2.分享自己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感受。

4.课堂总结
1.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
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布置作业:观察自己身边的社会现象,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社会
生活的感受。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及其与个体的关系;2.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社会的概念、社会与个体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社会责任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社会中的各种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是什么,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社会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组织。

3.个体与社会的关系(15分钟):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分析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5.社会责任和社交技能的培养(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及在社交活动中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这些技能。

6.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问题的案例,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7.活动设计(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主分组,设计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并在小组内讨论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8.总结(10分钟):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2.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的创意和可行性;3.学生对社会责任和社交技能的理解程度;4.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练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我与社会》的心得体会,包括对社会的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以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六、教学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一些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及时反馈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我与社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与社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与社会》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和义务。

而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本导学案将围绕《我与社会》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机制,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社会?社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机制。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

3. 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社会是什么?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社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是什么,社会中有哪些元素构成。

2. 讲解:讲解社会的基本定义和构成要素,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中不同群体和角色的作用,理解社会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个人与社会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和故事讲述,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行为如何影响社会。

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活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社会中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课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 导入:通过名人事迹、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3. 演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学校等地方,体验社会责任感的实际表现。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和担当精神,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系列(部编版)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系列(部编版)

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单元素养目标
【2022新课标】
道德修养: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初步具备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奉献精神、担当精神;
二、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健全人格】
1.知道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2.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
4.培养全面、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我与社会》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课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新课学习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了解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7月16日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7月25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教案:我与社会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我与社会》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3.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曾经在与社会接触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对社会有哪些感受?你觉得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阅读与分析(20分钟)3.引导思考(25分钟)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你认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个体在社会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个体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适应社会?4.展示与分享(2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写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进行分享。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

5.归纳总结(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和归纳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并进行展示。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通过《我与社会》的教学,学生对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思考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并认识到了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案例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第一单元的开篇,也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的开篇。

学生面临更大的生活半径,逐渐走进社会,开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的丰富性以及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我是社会的一员”。

《我与社会》分为两目展开,分别为“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重点强调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多元,人们在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第二目“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重点强调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与社会是“结点与大网”的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和命运。

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感受、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说一说:同学们知道暑假期间我国重大的时政新闻吗?这些重大事情与我们的生活有联系吗?学生回答,教师展示材料,点拨明确:◆2022.7.1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2022.7.7 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

◆2022.8.2 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2022.8.3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全天候组织实战化联合演训,检验部队联合作战能力。

◆2022.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的日子。

各地举行多种形式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英烈,提醒人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3. 提高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学会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 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3. 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 教学难点: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解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3. 讲解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爱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 分析在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实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7.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概念和内涵,认识社会的重要性;2.掌握社会成员的身份,学会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3.了解社会公德及其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公民意识;4.认识与己无关的事务也会对自己生活产生影响,学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与社会课前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与社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他们对社会有最基础的认识。

课堂1.通过问答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例如“什么是社会?社会包括哪些人?社会有什么功能?”等等。

2.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成员身份,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3.引导学生以社会公德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养成合格公民的意识;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课后1.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咨询关于家庭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2.跟踪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第二课社会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课前在课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社会成员身份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知道家长、老师、医生的社会职责分别是什么吗?”课堂1.让学生回顾社会成员身份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社会成员的身份和职责;2.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成员的个体差异与社会公德之间的关系;3.组织讨论,让学生分组,自行协商并表达各自的主张;4.通过个体小结,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承担责任。

课后1.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社会角色中承担的责任;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3.带领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意识到个人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课社会公德和社会丑恶现象课前通过新闻、电视节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丑恶现象,并预先让学生明确某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公德的。

课堂1.让学生对社会公德和社会丑恶现象有全面的了解;2.讲解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向学生宣布相关赏罚措施;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背景,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4.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对法律法规的观点和看法。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能力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关注社会、国家的变化和发展,并以己之力献计献策。

知识目标知道复杂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人的身份的确定。

重点感受社会生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难点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学法情景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材料和播放视频《荒岛余生》并引导学生谈感想。

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运用你的经验结合以下情景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社会?在参与社会生活的构成中,你有哪些感受?(1)出示一组图片和视频《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举行》,总结了解社会的途径。

(2)通过谈感受得出结论: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晒晒你的暑期生活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引导学生总结:置身社会的意义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出示材料,谈一谈对水滴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织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拼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出示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的名言,帮助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出示小华日记,设问: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总结得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然后通过一组图片帮助理解这一观点。

3、出示小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出示相关链接5、拓展空间学生齐读学习目标,然后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自学思考题学生回答学生阅读学生回答学生阅读理解学生回答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谈谈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

因此,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为第二课时在社会中成长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关心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社会生活。

2.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暑假生活的见闻和感受,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快乐的星期日(见课件)教师小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第1课时我与社会(板书)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李铭的一天问:(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学生回答。

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来到工厂,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观看升旗仪式,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活动二:小华的日记见课件问: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问:从暑假生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明确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2、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社会》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与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与社会上的其她人交往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与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您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就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就是参观工厂;第二幅就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就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就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您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
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就是社会的一员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
1.分析:您对这个网络就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个人就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瞧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瞧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就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
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提示:母子(女)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活动三:情景图片展示
我就是消费者我就是大哥哥
1.读图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就是一定的不?
提示: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就是确定不变的。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就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分析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活动四: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就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就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不?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与发展与社会就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就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就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成就我我们都就是社会的一员⎩⎨⎧个人就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就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与新颖性的案例与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她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