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16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生动形象
夏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描写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拟人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小结
按照逻辑顺序,条理清晰的说明 物候知识。 既有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又 有平实准确的说明性语言。
由 主 到 次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是否 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请举例说明。 准确、严谨同时生动、优美。
看看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没有前几篇文章里没有学过的 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等
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品语言 秋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冬 衰草 连天 春
思考:
1、第一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自然现象, 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2、第一段用了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 “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问题探究:
1、作者是怎样对物候学知识进行说 明?这是哪种说明顺序?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 否调换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
思 摆出自然现象,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路 作出科学解释。 清 推究原因 晰 , 阐述研究物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意义。 层 (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 次 分 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 。 清晰,层次分明。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 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逻辑 顺序 时间 由 空间 到
大自然告诉我们很多很 多,我们要细细倾听大自然 的声音。
描写一年四季的词语 春 夏 秋 冬
苏醒 炎热 冰雪融化 孕育果实 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
果实成熟
销声匿迹
叶子渐渐变黄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 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习字词。
连翘(qi2o)——翘起(qi4)衰草连天(shu1i)——鬓毛衰(cuī)落叶(luò)——丢三落四(l4)——落枕(l4o)观测(gu1n)——玄妙观(gu4n)差异(ch1)——差遣(ch1i)——差错(ch1)——参差(cī)3.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相关知识。
2 体会本文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说明抽象事物的写作方法。
3 感受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巨大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说明;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的说明。
2 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教学时数2课时第二课时一、体会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1.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度描述。
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
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齐读第一段,加以体会。
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次第开燕子归来布谷鸟来夏——孕育果实秋——果实成熟叶子变黄北雁南飞昆虫匿迹冬——衰草连天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老师给以适当的鼓励。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
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
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采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觉。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受到秋天的萧条。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
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2 新人教版
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章第二部分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 较简便,容易掌握?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 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
反映气温、湿度等 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 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 上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举例子)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引号能否去掉?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意思?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意思就是“物候”。这是作者 的形象说法。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了,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也 暗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事安排、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文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杏 花: 传 语
举例子
桃 花: 暗 示 布谷鸟: 唱 歌
拟人
品味:第一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苏醒: 把大地人格化,亲切动人。 融化、次第:用词典雅,富于形象性。 翩然: 轻快飞舞的样子,生动形象。 孕育: 典雅形象。 簌簌: 纷纷落下,形象典雅。 销声匿迹: 消失了叫声,藏起了形迹。简炼典雅。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用词典雅,给人美感。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事例到概说,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第二部分由概说到事例,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三部分。
请学生仿照分析第一部分的做法对该部分进行阅读分析。
2.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明这几段的大意。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板书1) 5.提问:这四段课文的顺序是有意安排的呢?还是随便写的呢?为什么? 6.学生回答,教师讲评: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1.朗读课文,仿照分析第一部分的做法对该部分进行阅读分析。
2.发言。
3.归纳各自然段大意。
4.发言。
5.详读课文,思考问题。
6.回答问题,与教师一起明确答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指定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大家谈谈自己对这部分课文内容的领会。
2.学生发言,师归纳总结:这一部分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四个重要意义(板书2),也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安排的。
3.提问: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2.发言,与教师共同探讨该部分的内容、说明顺序及方法。
3.思考问题。
4.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件
A.我就不信,才这么点儿工夫,他竟能销声匿迹了。
B.去年暑假,我和家人们一起去西藏旅游。今年,我们将周而复始地前
往海南三亚。
C.春天的太白山,山清水秀,花香鸟语,充满着诗情画意,是度假休闲
的好去处。
D.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
和寂寥。
123456 7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______过来。 (2)物候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 复杂得多,______得多。 (3)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______的。 A.清醒 观测 灵活 必须 B.苏醒 观察 灵敏 必须 C.清醒 观察 灵活 必要 D.苏醒 观测 灵敏 必要
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①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③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内陆,冬天温和,春天 反而寒冷。⑤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 若干天。 ⑥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 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④又如济南 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②两地 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斟酌语言
既要科学准确,又要通俗易懂。
斟酌语言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 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 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 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教学案课型新授课题16大自然的语言年级八学科语文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编号日期补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教学重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找准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问题导学:1、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 ]3、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三、训练达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PPT课件(带内容)
课文主旨
本文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 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 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 学的意义,提醒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 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课堂小结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大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 利用物候决定农事活动,简便易行
物候现象,形象贴切。用“翩然”写燕子归来,写出了燕子轻盈灵动的姿态; 用“簌簌”写秋风吹落叶,写出了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 写叶子颜 色逐渐变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思路清晰,结构分明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是按照逻辑 顺序来写的。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生 产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相 互照应;第三部分写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一部分写研究物候 学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了“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相照应。全文思 路清晰,结构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
农忙季节到来时,人们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请你观察下面的 图片,完成题目。
课后作业
(1)【关注时令】上面前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 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
夏季时分,布谷声声,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又要插秧。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 近城市务工,根据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本地区天气预报 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
下定义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 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7.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 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 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
清晰明了:
描述物候现象(xiànxiàng)——做出科学
解释——探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kēxué)性和生动性,是一
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kēxué)就在身
示例(shìlì):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 方的老家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 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chuān ɡuò)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 间和自己的体力。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kēxué)——物
第十页,共26页。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第十一页,共26页。
第二自 然段哪 些词语 写得 生动、 活泼 (huó po)、 形象?
第十二页,共26页。
揣摩 体会 (tǐhu ì)下 列句 子说 明语 言的 准确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边,科学(kēxu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
( jiēchù)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第二十四页,共26页。
布 置作 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 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 含的物候知识。
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 动物(dòngwù)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示例: 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举例子、列数字(shùzì)、作比 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2
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二(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略)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
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
“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
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
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
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
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
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6大自然的语言课题16大自然的语言第 2 教时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重、难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步骤]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簌.( )簌yùn()育(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段中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郊外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B.小杰出了一张专辑后就在歌坛上销声匿迹....了。
C.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此。
D.老师三番五次地批评我不做作业,我依旧周而复始....,屡教不改。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
B.《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C.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使我明白了加强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D.物候学研究的许多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能力提升全练4.【学科素养】【跨学科·地理】(2023山东禹城期中,14—15)观·节气物候。
(7分)【甲】①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等推移变迁的过程。
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成就的。
②唐白居易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的前四句,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而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16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语文统编版初二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PPT课件
语文初中
研读6-10段
3.请精读第7段,给每个句子标上序号。逐句概括大意并看看句子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体会竺可桢是如何把纬度对物候现象出现的影响介绍得清清楚楚的。请按下暂停键,用 5分钟完成上面的任务。
语文初中
研读6-10段
纬度 影响 物候 ①
整体 南早 北晚 ②
季节 影响 日数 差异 ③
气候 冬冷 夏热 ④
可桢是怎么说明的。请按下暂停键,用3分钟完成任务。
要点:
第8段:受经度差异影响,春天近海比内陆花开晚。 第9段:受高下差异影响,植物抽青、开花等春夏两季越高越迟,秋天乔木落叶越高 越早。无风的夜里,山腰无霜,山脚有霜。
第10段:受古今差异影响,现代植物抽青、开花比古代早。 基本方法:根据要素,把情况分类,从几个角度介绍特点和规律。多用举例子、列数 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语文初中
研读6-10段
2.再次默读7-10段,思考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 顺序来说明。请按下暂停键,用3分钟完成上面的任务。
提示:物候学研究物候对农业的作用。请从这个角度考虑4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说明顺序:由主要到次要
分析:这因素是主要还是次要,要从它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小来判断。我国南北各地 受纬度因素影响,光照、温度、湿度差异大,纬度因素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是最 主要因素;经度因素影响沿海地区,重要性小于纬度;高下因素只影响局部山地,重要 性小于高下因素;古今因素虽然存在,并不影响我们某年某季某月某项具体生产活动, 比较次要。
语文初中
研读6-10段
请继续画本文的结构图。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用2分钟完成任务。 结构图示例
大 自 然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概念(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作
业
1. 第一段,作者用简洁 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 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涉 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 些? 2. 以“大自然的语言” 为题,自办一份手抄报。
五、课 堂 检 测
精读——深化理解(6—10段)
1、用自己的话陈述物候现象 来临的决定因素。 2、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 列数字
第三课时
自主学习
• 与同学讨论下面的问题:
• 1、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作题目有什么
好处?
•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采用“大自然的语言” 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了, 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 么内容?这一部分是什么顺序?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 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 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 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 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 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这一部分的顺序是由事例到概说。
3、第二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 以安排农事”?
一、导
入
由大自然的各种 景象,判断季节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 通过草木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 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节的变换更 替,能够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自 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 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 息。
二、检查预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三、自主探讨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 出有关词句。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 些词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 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 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 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 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 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举了三个例子:
杏花开了——传语——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暗示——快种谷子 布谷叫了——唱歌——割麦插禾
4、第一、二段列举丰富的自然 现象是为了引出什么内容?
物候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 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品读第二段,揣摩语言
• 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醒 我们要干什么事了?
“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 狂雪大,寒气逼人。
冬 秋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夏
衰草 连天
春
冰雪融化 描写 草木萌发 大自然的语言 拟人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生动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 关词句。 3本段以什么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 言”?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 谈谈你的理解。
⑴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 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 辞方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 描写定了基调。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 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 的具体内涵。
⑵.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 富有表现力: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夏热
南北温度
差别不大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古今的差异
原因
导 致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造 成
返回教程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 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 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 叶子枯黄的过程; 如“簌簌地落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 的肃杀;
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 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请。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 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销声匿迹,衰草连天,准备迎接,簌簌
“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 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 位 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3词语评点:
写春:大地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次第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
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 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 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 热闹情景。
写夏:燕子翩然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文章在前两段举了很多事例说明物
候现象及其同农业生产的关系,如果 不举这些事例有什么缺点呢?这一部 分的三个段落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的?
举事例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 方法。举例说明,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 具体、通俗、明了。
16·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本文简洁, 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了解 物候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说明文的 几种说明方法和本文的说明顺 序. 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走进作者:
名 名 —— 竺可桢。 (zhú zhēn) 地——浙江上虞(yú)人。 时——现代。 评 评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 基者。 著 ——《物候学》、《中国五 著 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文集》等丛书。
等。
3、介绍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可以改变吗?为什么?
不可以。
因为这是按影响的大小、主次来排 列的 ;同时表明是按从空间 (纬度、 经度、高下差异)到时间(古今差异) 的顺序来安排的。这些以逻辑顺序排 列,使文章条理清晰。
•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 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 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 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 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 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 春天便来得迟了。 •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 1 句,这段文字是按 概括到具体顺序解说事理的。 __________ •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
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 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 ;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 始唱歌------”
#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说明 语言的 科学性(准确、严谨).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就是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 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1.纬度 2.经度 3.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 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相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七、总
结
• 首先,知道了说明文是向人们介 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 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 章有条理。 •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 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 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衰草连天: 草长莺飞:
形容秋天枯草连续不断、连成一片的景象。 •形容春天草木茂盛,小鸟低飞的情景。
做读书摘要,填写课文提纲:
(1— 3 )用( ( 4—
具体生动 )的语言说明什么是物
候、物候学。
5 )观测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 6 — 10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 —12)研究物候现象的重大意义。
“传语”“暗示”“唱歌”要我们“耕地、种谷、插禾”,这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 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拟人. 使文章形象生动、有情趣。 3.”杏花开了,就好.......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 么道理?” 赶快种谷子”后句号能否改为分号?
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 的作用。 不能 因为前后说的是不同季节.”(杏花””桃花”说的是晚 春时节,而”布谷鸟”是夏初时节,)且前面讲的是植物,后面 讲的是动物.还有句式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改成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