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实践作业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实践实施方案
一、内容要求
1.家人口述史
(1)对话一位老人,回忆他个人亲历的印象深刻的一次事件,具体真实记录一段改变个人或家族命运的历史(可以是对其一生最具影响的人和事,也可以是其亲历的各次社会运动及其反思),最好配有老照片的佐证(扫描版)。
(2)查询这一事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背景(民国、抗战、建国、文革、改革开放),核实文献,怀着某种个人的情感去观察历史、认识历史,完成一段历史的个体记忆与个人叙述。
2.历史专题研究
(1)以1840年至今的中国为时空范围,选取一人一事进行研究评判,并以恰当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展示。
(2)事件宜小不宜大(如:可写孙中山与南北和谈、孙中山与临时约法、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等等,但不宜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评价对事不对人,重点评价事件的历史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3)选取史实、材料务必严谨、客观,须注明参考文献,引文注明出处。
(4)评判务必理性、全面,尤应避免泛道德化的评判,关键是分析研究其对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二、组织实施
1.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提交研究成果。
2.研究成果的形式与顺序:提纲——论文——ppt(包含发言稿word文本)——研究学习感悟。
ppt用于课堂展示与交流,简要介绍所研究的人物、事件,并作简单扼要的评价。时间宜控制在3-5分钟。
提纲须呈现论文的概貌:列出题目(小组研究的近现代历史主题)、研究对象(人物、事件)、观点与结论、参考书目等。
论文为最终成果,须全面、具体体现研究的成果(人物、事件的介绍,重点
是分析和研究)。
各阶段研究成果注意保存,期末各组需提交全部成果(文件夹内含提纲、论文、ppt、发言稿、研究学习感悟)。
三、进度安排
第一次课:
(1)教师建QQ讨论组,各班课代表加入。
(2)各班分组、分工。
(3)各班课代表建讨论组,各组组长加入。
(4)课代表提交分组名单,名单需注明组别(以1组,2组,3组…区别)、组长姓名、组员分工。
第二——四次课:各组收集、整理论文相关材料。
第四次课:提交小组论文提纲(论文题目、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教师审核。
第五——六次课:确定论文提纲,小组讨论、写作,制作PPT(包含发言稿word文本)。
第七——十一次课:参考教师指导意见进行论文和PPT(包含发言稿word 文本)修改。
第十二——十三次课:论文、PPT(包含发言稿word文本)修改、定稿。
第十七——十八次课:佳作展示交流(发言需体现小组成员的不同视角、不同观点)。小组资料注意保存,期末由课代表汇总后提交。
注:所有材料均以电子稿形式提交(所有文档排版均以以下标准:标题为黑体三号,正文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22,页面设置为上2cm,下2.4cm,左2.6cm,右2.4cm),小组资料第十三次课结束汇总给课代表,课代表将全班作业收齐,以班级为单位,文件名注明班、组别,打包提交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