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实践作业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任务要求
三、实践目标
四、实践内容
五、实践成果
六、总结与展望
正文:
正文”。
三、实践目标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生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1.提高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2.实地走访历史遗址,感受历史变迁;
3.采访当地居民,了解近现代史上发生在当地的重大事件;
4.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收获。
五、实践成果
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提交实践报告,对所见所闻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践报告将作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有助于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总结与展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10-11-2纲要实践教学安排
10—1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与要求一、第一种类型实践课(专题讨论,占10%)专题讨论:“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要求:大家于第十一周前准备好发言稿;800—1000字;发言稿在讨论完后由班长统一收齐、按学号排序后,上交老师。
讨论时间:第十一或十二周;积极参与讨论的同学另在平时成绩加分。
二、第二种类型实践课(制作PPT课件并上台演讲,占10%)1、结合本课程具体内容,给出专题:第二章的专题:李鸿章(生平、重要事迹与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后人对其有什么样的评价);(PPT课件制作第四周前完成)(大约第四周本专题组推选人员上台讲解本组专题,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第三章的专题:(1)孙中山(生平、重要事迹与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2)袁世凯(生平与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后人对其有什么样的评价);(PPT课件制作第六周前完成)(大约第六周各专题组推选人员上台讲解本组专题,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第六章的专题:(1)近代日本侵华的原因及其侵华政策的形成(2)七三一部队(什么时候建立、在哪些地方、进行过什么样的犯罪活动、给当时中国造成什么危害、今天还存在哪些战后遗留问题、解决得怎样)(3)慰安妇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危害的表现、今天此问题解决得怎样)(4)第二次国共合作(5)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PPT课件制作第十三周前完成)(大约第十四周各专题组推选人员上台讲解本组专题,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2、要求:(1)原则上一般十人为一组(剩余如不足十人,但有五人以上,则自成一组;剩余五人以下,则分加到各组);小组长由本组成员推选;各组的专题由小组长抽签而定;(2)原则上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协调本组工作,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动手参与,不参与者本次实践课成绩为零分;班长负总责;(3)PPT课件制作,要求图片、文字、音像资料齐备;每个专题的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不能上网将别人的PPT课件直接下载(一旦发现,本组各成员的此次实践课成绩都为零分),一定要是本组成员自己动手设置、制作的;注意PPT背景与文字颜色的处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实践活动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及其重要事件,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研究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观讨论、研究资料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文化自信。
二、活动内容通过学习教材及其他专业书籍,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安排学习任务。
重点学习1884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内容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和影响。
2.参观讨论组织学生参观文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历史博物馆、陈列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并进行讨论,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研究资料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各种历史文献、资料,掌握更多历史信息,以便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4.绘画、制作文化艺术品通过绘画、制作文化艺术品等形式,展现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的形象,体现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集体课举办集体课,邀请历史名家或历史学者为学生讲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景、理念等,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活动时长活动时间为两个月,每周安排一次学习、讨论或参观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个小时。
其中,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一篇小论文,分析一件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的影响。
四、活动实施活动由每个班级团委或老师负责组织和督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有可能邀请讲解员、历史学家参加活动,积极利用网络等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真实的历史素材。
同时,应注意安全,确保学生安全参加活动。
最后,应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活动的可持续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要求一、实践形式:学生自行分组,每5-6个人为一组,选择一实践主题——参观或访谈,以论文或访谈报告作为最终实践成果。
二、实践内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部在北京进行,主要是在市区的范围之内进行参观或采访活动,以期尽可能全面地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某个历史环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必然性的理解。
①参观博物馆,如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等。
②参观各有关纪念馆、纪念地等,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宋庆龄故居、梁启超墓、孙中山衣冠冢、圆明园、教堂建筑(涉及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的北京南堂、东堂和西什库教堂)等。
③自主选择访谈对象,如阅历丰富的工农人士,以及老干部、老军人等,进行现当代史方面的采访。
④学生在参观和访谈活动举行之前后,须利用图书馆、网络研读有关的经典理论和史料。
三、实践要求:1.每个社会实践小组在正式开展实践活动之前,都要制定一份社会实践大纲,将本组计划开展的活动内容、具体的步骤、终极目标等一一载明上交,教师在其可行性、科学性方面认真审核并认可之后,活动方许展开,否则需要重新制定,直至合格为止。
2.参观博物馆、纪念地的成果是以组为单位撰写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论文(要求严格依照论文的形式和结构要求撰写,即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索引、参考文献)。
3.参加访谈活动者,应该最终形成一篇主题突出的采访记录,在大题目之下,要分行载明参访对象、采访者、采访地、采访时间(精确到分)、采访内容等。
亦不少于5000字。
4.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必须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上交论文的同时,要上交至少一张全组人员在参观地的照片,或与采访对象的合照。
5.完成实践后,各小组需将实践活动情况及成果制作成PPT作为课堂交流使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实践活动方案
实践活动安排与要求
• 组织安排:学生以班为单位,5-6人自 由组合成一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个 组长、一个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本次活动;活动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撰 写一篇调研报告,署上小组每个成员 的名单,并标明每个组员各自的分工 (如资料收集人、撰稿执笔人、活动 摄影人等等);文章成绩均作为“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环节成 绩,占该课程总评成绩的30%。
• 附录三:心得体会。要求每个 组员以个人的名义写一篇三、 五百字的活动体会,每个人单 独成篇。
• 附录四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调研 报告,署上小组每个成员的名单,并 标明每个组员各自的分工(如资料收 集人、撰稿执笔人、活动摄影人等 等);
• 时间安排:2012年11月中旬完 成,11周统一上交。
• 暑假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带队的社会实践可以不用交次 作业,已有成绩。
文章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①根据这个主题另拟题目,体裁可以是论 文、调查报告、随笔或杂文,但不接受诗 歌。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 ②探访文章须单独附页详细记录本次活动 的全过程,从探访地点的选择、探访方案 的确定到实地考察、资料的收集整理、论 文的成形定稿以及在此过程中创意的提出 均须一一记录在案。
每个小组在论文的背后必须附上以 下四个附录:
• 附录一:论文形成说明书。要求每个 小组从小组成立直至活动结束的一切 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在案。比如,小组 一共开过几次会,每次会议召开的时 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组员发言内 容,每个组员的职责分工,实地考察 的情况,论文的撰写过程等都要有详 细说明;
• 附录二:活动剪影。主要是照 片,要求每个小组在每一个阶 段都至少有一些照片附录在后, 以方便任课教师考查有没有学 生浑水摸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任务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任务要求
(原创版)
目录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任务的目的和意义
二、参加人员及其工作职责
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形式和内容
四、调研的参考项目
正文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任务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任务旨在构建开放式 - 研究型 - 动态性的社会实践模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及培养学生独立考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参加人员及其工作职责
参加人员包括哈工大在校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以及人文学院和其他院系的相关教师。
其中,教师的工作职责包括布置社会实践活动事宜、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价以及组织相关的成果推介会。
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形式和内容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假期为主,以学生的家乡为主要基地,可以独立进行社会调研,或以由家乡同学组成的研究小组为单位。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课的每年春季学期,实行累积分制;第二个阶段是将本项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团委的社会实践框架中。
第1页共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计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教学计划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目的通过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用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文物遗迹等,帮助学生具体形象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人民尤其是河南人民在实际斗争中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了解河南人民在近代革命时期的斗争历程、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学习河南人民坚定革命信念,坚持革命斗争的英勇精神;并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对祖国现代化建设负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应如何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二、实践内容与调查报告选题(一)内容:可以选择实地参观考察。
地点主要是安阳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旧址、遗址(比如,烈士陵园等),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和实物实景(比如:大型厂矿、社区等)。
出于经费及安全的考虑,建议学生以在安阳地区参观考察。
(二)选题参考范围(可以另外自拟一个具体的小题目)1、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调查说明:对当地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状况和保护问题,就某一个方面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调查说明:对当地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地方戏曲、地方传统艺技、地方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方言等的传承和保护情况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
3、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说明:对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开展广泛调查,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根据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4、自己家乡新中国63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史调查说明:对新中国63年来家乡经济社会发生(包括对衣食住行等)的翻天覆地变化历史进程展开调查,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记载、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例如:家乡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分析。
家乡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调查情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编写者:张小波审核者:张云峰课程代码XB003A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类别课程实践实践教学形式参观、访谈、调查实践场所近代历史遗址、遗迹、红色旅游地点、家乡等适用专业学校各本科专业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实践周数8学时学分与理论课共计2学分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参观、访谈、制作、演讲、探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近现代中国历史,使学生了解真实、生动的历史,认知真实、具体的中国,深刻领会近代先贤在苦难中对国家出路所进行的可贵探索,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在斗争中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进一步领会和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并在理论上认识到外来理论中国化的规律,明白解决中国的事情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任何生搬硬套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道理。
另外,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磨练自己,提高沟通、组织、访谈等各种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进度安排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拟安排以下几种实践活动。
第一,参观访问。
调研与实地考察、参观的地方主要是郑州地区的革命旧址、遗址(也可以参观访问自己家乡或其他地区的革命历史遗址或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如郑州市老城区、郑州市纺织厂区、郑州市烈士陵园、郑州市碧沙岗公园、二七纪念塔等。
主要对学生进行革命国情教育、历史传统教育,加深学生对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的认识。
第二,探访家乡近现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通过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访谈、了解,学生一方面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学的历史就会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历史是真实的,是有根基的。
第三,制作PPT。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我看历史风云人物”为主题制作ppt,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访谈,收集资料。
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思想体系、历史评价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
在资料收集完成后,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作PPT,PPT要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方案
2014-2015学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方案
(14级特教(康复方向)14级化学本、14级化工)
一、实践主题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二、实践形式及要求
1.阅读抗日战争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的书籍。
2.根据所读书籍,撰写读后感。
3.读后感要按照相关写作规矩撰写,要求有自己的阅读思考。
4.提交读后感要求按照学号,从小号到大号。
三、时间安排
1.阅读书籍:13周、14周。
2.撰写读后感:15周。
3.提交读后感:16周。
四、材料提交要求
1.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
2.读后感要求手写(含封面,封面要求见下页),16K横格稿纸。
3.读后感要求有封面,封面文字应包含实践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等。
五、成绩评定说明
1.不提交读后感,均按零分处理。
2.字迹潦草,打回重新誊写。
3.分数判定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所颁文件执行:安顺学院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评分
标准。
安顺学院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作业
题目:
姓名:学号:
院别:
年级:专业: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
四、实践效果:
本门课程上述实践教学安排已经实行了两个学年,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据学生反映:假期做调查报告,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项工作同时结合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进行。学生在深入实际考察的基础上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受到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好评。
一、教学组织形式:
按照中央文件的的要求以及燕山大学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的实践学时为8学时.基本做法是 :首先由任课教师拟定调查报告若干选题,在放假之前向学生进行布置,并提出具体要求;下学期开学第一周上课时,以课堂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交流,之后让学生将修改好的调查报告交给任课教师,由教师进行形式初审,初审不合格者发回重写,发现抄袭雷同者则取消该生实践学习成绩。按一定比例(一般是所教学生总数的10%)遴选出报告形式优秀的学生,并组织答辩。
二、教师指导方法: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方法在理论课程结束前布置好实践任务,讲解清楚实践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格式标准;采用随时随机处置法解决课后及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难题;假期结束学生返校上收齐实践报告并组织学生答辩,主要采用答辩现场指导方法。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1、实践报告的综合完成情况:主要实践报告内容是否切题,实践报告的字迹是否工整规范,实践报告的格式是否符合标准,实践活动是否有相应的佐证材料等。
三、在假期读一本与中国近现代史高度相关的著作、传记、小说等,或者看一部或者一系列同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宏观背景的电影电视作品,之后撰写观后感和心得。
四、请专家、学者等作专题报告: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企业界或社会界的知名人士、学校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主题做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听完报告后要求学生撰写论文.
2014-2015-1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执行计划
3、我看风云历史人物,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一名近现代史历史风云人物的ppt,进行汇报展示。(2学时)
(二)校外实践:红色之旅参访(4学时)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郑州市有代表性意义近现代史景点进行参观考察,设计好行程路线,选定交通工具和参观时间,必须有实地参观照片。通过革命红色实践基地实地考察和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联系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深入理解革命红色基地所反映的历史意义。制作红色基地参观考察ppt(包括时间、路线设计、参观过程、图片搜集);组织学生交流进行实践活动的感想和经验,撰写实践报告(600—800字)。
11.罗志田:《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1929)》,中华书局2006年版;
12.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13.梁启超:《李鸿章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5.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版。
(三)以上校内、外实践形式也可以由学生在思政部实践教学栏内自行选择,选满学时即可。
二、实践进度安排
1、指导学生在开始上课的第1周内完成分组、申请工作;
2、在学期中间利用课外实践学时学生进行校内、校外实践;
3、学期最后2周在思政部网上下载相关格式,按要求进行实践报告并上交(报告内容包括上述校内、校外实践的全部)。
三、校内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参考目录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2005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定稿)
2013-2014-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教育部05方案增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旨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近现代国情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按着教育部和学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切实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特制定本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一、说明:1、分值:社会实践教学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40分的50%,学生的实践得分根据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高不超过上述分值。
2、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安排:本学期社会实践为教学周第13-18周,实践教学共计18学时;其中第12周布置方案,13周学生选题后由教务代表或科代表汇总发给指导教师;第17--18周课堂验收检查;14-16周学生课外完成实践任务。
3、实践内容: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五种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项,按要求完成。
4、资料收集:学生可充分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外出校外实地参观考察,或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采集资料。
二、要求:1、实践作业的格式要求:实践作业最后需要上交要统一格式(附后)的纸质作业:用A4纸打印(题目三号字,正文小四),字迹要清晰,同时上交电子文档。
在作业的封面写清楚小组成员的班级、学号、姓名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
2、所完成的作业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给出的选题范围进行,开展其它形式的实践活动要报任课老师批准。
其中,研究论文、观后感、社会调查要求论文题目要小、要具体,分析问题要深入、丰富。
防止“假、大、空”和简单化。
3、学生根据选题指南给定的范围,自己拟定论文的具体题目。
一般情况文章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进行,体现文章的真实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5、所选题目要按小组协作的方式集体完成,课题小组内要体现分工,如:文章书写者、课件演讲者、回答问题者、问卷调查者、搜集资料者、拍照录像者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方案(草案)一、社会实践的性质、形式和主要目的本实践教学环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修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采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的形式,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充分理解近代以来党在不同时期探索、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对加深对“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走访调查、人际交往、撰写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1、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深入我省的红色旅游景点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调研,并按要求完成本次调查报告。
2、原则上以学院的行政班为单位分组进行,自由组合、分工之后以小组(5—6人)方式单独进行,但每个实践小组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7人。
3、实践选题以任课教师给定题目为主,也可以围绕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自选题目,原则上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报经任课老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1、调查报告(参观心得)统一使用学校的作业纸,手写稿,字数3000字左右;在每学期第十一周以班级为单位随堂上交给任课教师,逾期拒收。
2、调查报告必须同时提交参加实践的原始材料(活动相片、访谈记录等),如无上述证明材料、抄袭或胡编乱造者,社会实践成绩视为“0”分。
附件1:社会实践报告格式附件2:统一的实践作业封面附件1:调查(考察)报告格式一、标题要求:关于××××的调查(考察)报告二、列出调查(考察)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调查(考察)时间:调查(考察)地点:调查(考察)对象:调查方法:调查(考察)人:调查(考察)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三、报告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写明调查(考察)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考察)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我们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我们要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这里,我打算从三个部分来展开:1.近现代重大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近现代重要人物: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3.近现代文化成就:红楼梦、鲁迅小说、巴金散文、老舍话剧等。
三、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重大事件,感受历史氛围。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实地感受历史。
四、实践教学安排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课堂讲解:介绍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
实践活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
2.第二阶段: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课堂讲解:介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
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3.第三阶段:近现代文化成就课堂讲解:介绍近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实践活动:文学欣赏、小组讨论。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收获。
2.小组互评:小组内部相互评价,促进团队合作。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出建议。
1.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注重实践效果: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意事项:1.实践活动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不能跑题。
2.情景模拟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角色扮演不到位的情况。
3.实地考察时,学生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4.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参与度不高。
解决办法:1.对于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的结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设计好每个活动的具体目标和步骤,确保实践活动不会偏离主题。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计划与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关于实践教学的计划思政部一、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能力提升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了救亡、图存、伟大复兴探索的认知,帮助大学生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真正实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实施原则任课教师负责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交叉进行的原则;学生能力提升与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促进的原则。
三、学时安排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用总学时的1/3作为实践课时,课堂授课课时占22学时,课外实践课时占4学时,课内实践课时占6学时,共计32学时,2学分。
理论课时22(周学时2,1.5学分),实践教学10学时(三个项目,0.5学分)。
该门课程教学任务一学期完成。
四、实施形式及要求(一)实施形式:分三个模块,三个必须完成的项目(必选1+任选2)1、知识延伸模块:经典名篇选读、近现代历史经典影片观评、“我看历史风云人物”,可任选一个完成。
经典名篇选读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选取近现代史相关的经典名著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基本内容、年代背景、历史意义、读后的感受或体会等)或写出读书报告心得报告。
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或在思政教学网上交流。
经典影片观评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所讲内容观看一部相关影视或历史资料片,写一篇较深刻的观后感作为汇报。
如观看《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建国大业》等历史经典影片,活动结束后,联系思想写出观后感。
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或在思政教学网上交流。
“我看历史风云人物”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中国近代或现代一名历史风云人物的PPT。
近代史社会实践作业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教学大纲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为此,上海建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以规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实践教学目的1. 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经验,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2. 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 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设置“05方案”新方案为依据,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进行教学,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中,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1. 根据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和教改意见,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修订实践教学办法和教案。
2.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计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计划一、实践活动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实践活动内容1.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的重要遗址和博物馆,如南京中山陵、北京天安门广场等,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2.观看历史纪录片和电影组织学生观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和电影,让学生通过视觉影像的方式,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纪录片和电影,如《建国大业》、《南京!南京!》等,让学生通过观看,深入思考历史的演进和影响。
3.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4.进行历史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和事件。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和人物,如辛亥革命、毛泽东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5.开展历史主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历史主题讲座,让学生听取专业的历史解读和分析。
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的重要主题,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让学生通过讲座,拓宽历史视野。
三、实践活动安排1.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安排在课程进行期间,每个学期至少一次。
2.观看历史纪录片和电影:安排在课程进行期间,每个学期至少一次。
3.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安排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学期一次。
4.进行历史角色扮演:安排在课程进行期间,每个学期至少一次。
5.开展历史主题讲座:安排在课程进行期间,每个学期至少一次。
四、实践活动评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相关知识。
大学生中国近代史实践活动具体计划
大学生中国近代史实践活动具体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大学生中国近代史实践学习活动计划一、前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曲折与辉煌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重要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实践实施方案
一、内容要求
1.家人口述史
(1)对话一位老人,回忆他个人亲历的印象深刻的一次事件,具体真实记录一段改变个人或家族命运的历史(可以是对其一生最具影响的人和事,也可以是其亲历的各次社会运动及其反思),最好配有老照片的佐证(扫描版)。
(2)查询这一事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背景(民国、抗战、建国、文革、改革开放),核实文献,怀着某种个人的情感去观察历史、认识历史,完成一段历史的个体记忆与个人叙述。
2.历史专题研究
(1)以1840年至今的中国为时空范围,选取一人一事进行研究评判,并以恰当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展示。
(2)事件宜小不宜大(如:可写孙中山与南北和谈、孙中山与临时约法、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等等,但不宜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评价对事不对人,重点评价事件的历史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3)选取史实、材料务必严谨、客观,须注明参考文献,引文注明出处。
(4)评判务必理性、全面,尤应避免泛道德化的评判,关键是分析研究其对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二、组织实施
1.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提交研究成果。
2.研究成果的形式与顺序:提纲——论文——ppt(包含发言稿word文本)——研究学习感悟。
ppt用于课堂展示与交流,简要介绍所研究的人物、事件,并作简单扼要的评价。
时间宜控制在3-5分钟。
提纲须呈现论文的概貌:列出题目(小组研究的近现代历史主题)、研究对象(人物、事件)、观点与结论、参考书目等。
论文为最终成果,须全面、具体体现研究的成果(人物、事件的介绍,重点
是分析和研究)。
各阶段研究成果注意保存,期末各组需提交全部成果(文件夹内含提纲、论文、ppt、发言稿、研究学习感悟)。
三、进度安排
第一次课:
(1)教师建QQ讨论组,各班课代表加入。
(2)各班分组、分工。
(3)各班课代表建讨论组,各组组长加入。
(4)课代表提交分组名单,名单需注明组别(以1组,2组,3组…区别)、组长姓名、组员分工。
第二——四次课:各组收集、整理论文相关材料。
第四次课:提交小组论文提纲(论文题目、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教师审核。
第五——六次课:确定论文提纲,小组讨论、写作,制作PPT(包含发言稿word文本)。
第七——十一次课:参考教师指导意见进行论文和PPT(包含发言稿word 文本)修改。
第十二——十三次课:论文、PPT(包含发言稿word文本)修改、定稿。
第十七——十八次课:佳作展示交流(发言需体现小组成员的不同视角、不同观点)。
小组资料注意保存,期末由课代表汇总后提交。
注:所有材料均以电子稿形式提交(所有文档排版均以以下标准:标题为黑体三号,正文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22,页面设置为上2cm,下2.4cm,左2.6cm,右2.4cm),小组资料第十三次课结束汇总给课代表,课代表将全班作业收齐,以班级为单位,文件名注明班、组别,打包提交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