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对比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结构图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高考数学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共40张PPT)
六、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三、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七、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四、重视过程评价,聚集素养,提高质量
八、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九、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旧课标的核心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1)实验版着重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2)2017版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尤其是在立德树人方面 做了明确要求。
第一,《课标2017版》把实验版前言中的“课程设计思路”以“课程结构”为独立的板块出现在内容结 构中,突出了“课程结构”;
第二,《课标2017版》分别把“前言”、“内容标准”两个板块名称更改为“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和 “课程内容”,充分反映了相应板块的内容本质;
第三,《课标2017版》将附录中的“标准中引用的外国数学家人名中外文对照表”内容改为了“数学学 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教学与评价案例”,达成了内容结构前后的一致性;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择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
三、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 素养
核心 素养 的 四个 方面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 版二、课程目标四、 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高一上必修 1,必修 4 高一下必修 5,必修 2,必修 3 高二上选修 2 系列,选修 4 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 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 144 学时, 8 学分。
2. 选修 1 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 数学探究。
共 108 学时, 6 学分。
3. 选修 2 课程分为 A,B,C,D,E 五类。
6 学分。
A 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旧课程学 必修: 8 学分 分 选修 1 :6 学分选修 2 :6 学分必修: 10 学分 选修 2 系列: 6 学分选修 4 系列: 3 学分(每个专题 1 学分,共 10 个 专题,高考修 3 学分)学 必修: 144 学时 时 选修 1 :108 学时选修 2 :没建议学时必修: 180 学时 选修 2 系列: 108 学时 选修 4 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 1, 高一下必修 1 高二上选修 1,选修 2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 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 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 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 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 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二、课程目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旧课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完整word版)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河北孟村回民中学张万山 59号普通⾼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课程结构⾼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化融⾼课程内容。
1、必修课程为学⾼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考的要求。
如果学⾼以⾼中毕业为⾼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选择的课程,也是⾼考的内容要求。
如果学⾼计划通过参加⾼考进⾼⾼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考。
3、选修课程为学⾼确定发展⾼向提供引导,为学⾼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学⾼主招⾼提供参考。
如果学⾼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选择。
⾼、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逻辑⾼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程、圆与⾼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形”由原来单独的⾼章内容合并到“平⾼向量”这⾼章⾼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1、必修课程主题⾼预备知识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逻辑⾼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元⾼次⾼程和⾼元⾼次不等式。
这四单元内容常⾼逻辑⾼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样。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数学抽象 水平要求
情境 与
问题
知识 与
技能
概念 抽象
命题 获得
问题 解决
概念 理解
命题 理解
问题
思维 与
表达
数学 语言 表达
数学 思想 方法
交流与反思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抽 象出数学概念和法则。
能够在特例的基础上归纳并形 成简单的数学命题。
能够模仿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 简单问题。
三、核心素养分析
数学抽象
概念 内容
意义 表现形式
要求
内
容
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 象的素养。
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 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 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 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和 应用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 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能够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和作 用。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 地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结果。
在交流过程中,能够通过数学 建模的结论和思想阐释科学规律和 社会现象。
三、核心素养分析
直观想象
概念 内容 意义 表现形式 要求
内
容
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 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有机整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
情境是指: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 问题是指: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帮助学生形成相应数学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 指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映的思维品质、表达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指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和交流数学概念、结论、应用和思想方 法,并进行评价、总结与拓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资料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资料通过比较发现,《修订》与《实验》相比,主要有下变化:(1)课程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2)裸程设计思路更加全面,并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3)课程内容标准方面,在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时数上均有变化;(4)在躁程内容结构,更加突出基础性、选挥性,更加突出内容主线。
两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分析比较一、两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背景相同点通过两版课程标准背景可看出,两版课程标准的修订起点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都是通过课程改革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下个方面:1、在培养目标方面,都强调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化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方面,都提倡主动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教学活动!^^学生为中也,一切W学生的发展为前提。
3、在评价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只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二、两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不同点1、教学实践不同虽然两版课程标准都是革除W往课程改革的弊病,但是《修评》与《卖验》相比整整晚了十多年,《修订》是针对《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纠正的。
而《实验》是在多年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修巧。
显然,它们在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
例如,两个版本的指导文件不同。
《实验》的指导文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而《修订》的指导文件是《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此外,课程改革的范围也不同。
《实验》版课程改革的范围是基础教育阶段。
而《修订》版课程改革的范围是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教育定位,并且强调要注意各个学段的衔接,这显然要比《实验》的修巧标准髙很多。
另外,《实验》在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评价方式还是更多地停留在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理念上倡导但是实施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修订》可说是《实验》的加强版,无论从课程内容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课程评价上都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修巧。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 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
二、课程目标的不同
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
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
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旧版对比
一、概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培养人们严谨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
数学教育一直备受重视。
而数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数学课程标准,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阶段应知道和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旧版进行对比,以期为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的设定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强调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强调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通联,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调整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增加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强调数学在社会和科技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的设定上注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的设定上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调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调整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材的选择与编写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多数为传统的数学教材,内容较为抽象,难度较大。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倾向于融入实际生活,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七、教师队伍的建设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学经验。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共40张PPT)
新、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比较分析
一、课程标准结构的比较分析
第一,《课标2017版》把实验版前言中的“课程设计思路”以“课程结构”为独立的板块出现在内容结构中, 突出了“课程结构”;
第二,《课标2017版》分别把“前言”、“内容标准”两个板块名称更改为“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和“课程内 容”,充分反映了相应板块的内容本质;
第三,《课标2017版》将附录中的“标准中引用的外国数学家人名中外文对照表”内容改为了“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教学与评价案例”,达成了内容结构前后的一致性;
第四,新增了“学业质量”版块,首次提出了“学业质量”的要求。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比较分析
1.课程性质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比较分析
八、课程内容分析(选修课程)
八、学业质量的比较分析
九、实施建议的比较分析
十、附录的比较分析
十一、教学要求比较分析案例
十一、教学要求比较分析案例
谢谢!
六、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必修课程)
六、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必修课程)
六、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必修课程)
六、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必修课程)
七、课程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课程)
七、课程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课程)
七、课程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课程)
七、课程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课程)七、课程内容分析(选 Nhomakorabea性必修课程)
2.课程基本理念
新、旧课标的核心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1)实验版着重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2)2017版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尤其是在立德树人方面 做了明确要求。
三、核心素养分析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
《2017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与
学分调整升级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如下:
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
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具体来看,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在学分与选课方面,必修课程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
选修课程的分类、内容及学分如下:
B类课程包括微积分、空间向量与代数、应用统计、模型四个专题,其中微积分2学分,空间向量与代数1学分,应用统计2学分,模型1学分。
C类课程包括逻辑推理初步、数学模型、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三个专题,每个专题2学分。
总的来说,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在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学分与选课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和解读。
(完整word版)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河北孟村回民中学张万山 59号普通⾼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课程结构⾼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化融⾼课程内容。
1、必修课程为学⾼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考的要求。
如果学⾼以⾼中毕业为⾼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选择的课程,也是⾼考的内容要求。
如果学⾼计划通过参加⾼考进⾼⾼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考。
3、选修课程为学⾼确定发展⾼向提供引导,为学⾼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学⾼主招⾼提供参考。
如果学⾼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选择。
⾼、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逻辑⾼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程、圆与⾼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形”由原来单独的⾼章内容合并到“平⾼向量”这⾼章⾼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1、必修课程主题⾼预备知识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逻辑⾼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元⾼次⾼程和⾼元⾼次不等式。
这四单元内容常⾼逻辑⾼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旧课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行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
2017版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与旧版对比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构图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高中数学旧课标与新课标(2017年版)要求对比
高中数学旧课标与新课标(2017年版)要求对比主题一预备知识(第一章)第1节集合【旧课标要求】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 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5.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第2节常用逻辑用语【旧课标要求】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重温考纲】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新课标要求】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2.通过已知的数学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3.能正确使用存在量词对全称命题进行否定;能正确使用全称量词对特称命题进行否定.第3节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旧课标要求】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2.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运算、证明和比较数或式的大小.第1课时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新课标要求】梳理等式的性质,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旧课标要求】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新课标要求】1.掌握基本不等式ab≤a+b2(a,b≥0).2.结合具体实例,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第4节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旧课标要求】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新课标要求】1.会结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存在性及实根的个数,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现实意义.能借助一元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能用集合表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3.借助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第二章函数第1节函数的概念【旧课标要求】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新课标要求】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理解函数图象的作用.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第2节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旧课标要求】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2.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新课标要求】借助函数图象,会用符号语言表达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理解它们的作用和实际意义.第3节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新课标要求】1.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2.结合三角函数,了解周期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第4节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重温考纲】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y =x ,y =x 2,y =x 3,y =1x ,12y x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4.能用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新课标要求】1.通过具体实例,结合y =x ,y =1x,y =x 2,y =x ,y =x 3的图象,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了解幂函数.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用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第5节 指数与指数函数【旧课标要求】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指数函数图象所过的特殊点.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新课标要求】1.通过对有理数指数幂m na (a >0,且a ≠1;m ,n 为整数,且n >0)、实数指数幂a x (a >0,且a ≠1;x ∈R )含义的认识,了解指数幂的拓展过程,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3.能用描点法或借助计算工具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第6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重温考纲】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象.3.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y=a x(a>0,且a≠1)与对数函数y=log a x(a>0,且a≠1)互为反函数.【新课标要求】1.理解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用描点法或借助计算工具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3.知道对数函数y=log a x与指数函数y=a x互为反函数(a>0,且a≠1).第7节函数的图象【旧课标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2.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解决方程解的个数与不等式的解的问题.3.了解图象的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能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以达到识图、作图、用图的目的.【新课标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2.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解决方程解的个数与不等式解的问题.第8节函数与方程【旧课标要求】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新课标要求】1.结合学过的函数图象,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解的关系.2.结合具体连续函数及其图象的特点,了解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第9节函数与数学模型【旧课标要求】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新课标要求】1.理解函数模型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重要数学语言和工具.在实际情境中,会选择合适的函数类型刻画现实问题的变化规律.2.结合现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利用计算工具,比较对数函数、一元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增长速度的差异,理解“对数增长”“直线上升”“指数爆炸”等术语的现实含义.3.收集、阅读一些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者经济领域中的数学模型,体会人们是如何借助函数刻画实际问题的,感悟数学模型中参数的现实意义.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第1节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旧课标要求】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3.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 =c ,y =x ,y =x 2,y =x 3,y =1x,y =的导数. 4.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5.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 (ax +b )的复合函数)的导数.【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导数是关于瞬时变化率的数学表达,体会导数的内涵与思想.2.体会极限思想.3.通过函数图象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4.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 =c ,y =x ,y =x 2,y =x 3,y =1x,y =x 的导数. 5.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限于形如f (ax +b ))的导数.6.会使用导数公式表.第2节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旧课标要求】1.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3.由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求参数的范围.4.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5.利用导数求函数闭区间上的最值.6.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新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多项式函数,能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2.借助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3.能利用导数求某些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给定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与单调性、极值、最大(小)值的关系.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1节 角与弧度制、三角函数的概念【旧课标要求】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x +cos 2x =1,sin αcos α=tan α. 5.能借助于单位圆推导出π2±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新课标要求】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体会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2.借助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第2节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新课标要求】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α+cos 2α=1,sin αcos α=tan α. 2.能利用定义推导出诱导公式⎝⎛⎭⎫α±π2,α±π的正弦、余弦、正切. 第3节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旧课标要求】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4.能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新课标要求】1.经历推导两角差余弦公式的过程,知道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意义.2.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3.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推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第4节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旧课标要求】1.能画出y =sin x ,y =cos x ,y =tan x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2.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π],正切函数在(-π2,π2)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的交点等).【新课标要求】1.能画出三角函数y =sin x ,y =cos x ,y =tan x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小)值.2.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π]上,正切函数在⎝⎛⎭⎫-π2,π2上的性质. 第5节 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与性质【旧课标要求】1.了解函数y=A sin(ωx+φ)的物理意义;能画出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了解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2.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标要求】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y=A sin(ωx+φ)的实际意义;能借助图象理解参数ω,φ,A的意义,了解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的影响.2.会用三角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构建刻画事物周期变化的数学模型.第6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旧课标要求】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新课标要求】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第7节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新课标要求】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第五章数列第1节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旧课标要求】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新课标要求】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第2节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旧课标要求】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新课标要求】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第3节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新课标要求】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3.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第4节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旧课标要求】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新课标要求】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3.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4.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等差、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第1节直线与方程【旧课标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4.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新课标要求】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第2节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旧课标要求】1.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2.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新课标要求】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2.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3.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第3节圆与方程【旧课标要求】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新课标要求】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第4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旧课标要求】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新课标要求】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第5节椭圆【旧课标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2.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及椭圆的简单应用.【新课标要求】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第6节双曲线【旧课标要求】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2.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应用.【新课标要求】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第7节抛物线【旧课标要求】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2.掌握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新课标要求】1.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了解抛物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第8节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旧课标要求】1.能够把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问题转化为研究方程组的解的问题.2.会利用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消去一个量后,将交点问题(包括公共点个数、与交点坐标有关的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判别式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数形结合,迅速判断某些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新课标要求】1.掌握解决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的综合问题的思想方法.2.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第六章平面向量与复数第1节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4.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5.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6.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新课标要求】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基本要素.4.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5.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6.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第2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旧课标要求】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新课标要求】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第3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旧课标要求】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旧课标要求】1.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3.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新课标要求】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会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第4节复数【旧课标要求】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2.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4.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5.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新课标要求】1.通过方程的解,认识复数.2.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复数相等的含义.3.掌握复数代数表示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第七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1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表面积、体积【旧课标要求】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会用斜二测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直观图.3.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新课标要求】1.利用实物、计算机软件等观察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知道球、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用斜二测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及其简单组合)的直观图.第2节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旧课标要求】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新课标要求】1.借助长方体,在直观认识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四个公理和一个定理.第3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旧课标要求】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新课标要求】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第4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旧课标要求】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新课标要求】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第5节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向量【旧课标要求】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4.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5.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7.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新课标要求】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
(完整版)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应的教材中立体几何的呈现顺序
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应的教材中立体几何的呈现顺序一、新旧教材对比为了对“立体几何”新旧教材的变化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对新旧教材“立体几何”在内容编排上做以下对比,内容变化由此便可窥见一斑.内容编排对比由表可以看出,新旧教材对于“立体几何”的整体框架和主干知识没有本质的变化,新教材相比于旧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趋于条理、更合乎规范.二、新旧教材“立体几何”变化内容的分析研究1、新教材没有出现“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内容,但笔者理解这是一种“伪删除”.其一,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是初中学过的,这次新教材中将其删除其实是和初中内容相衔接,避免重复,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删除”;其二,在课后练习题和习题中,仍有“三视图”的题目出现.因此,教学中要适度把握,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过于拔高,就像对待其他初中学习过的内容一样来对待“三视图”.2.新旧教材“立体几何”的部分知识重构的内容受限于表格,在表中没有呈现,在这里列出,供教师在教学时予以关注.(1)新教材必修第二册8.1中补充了直棱柱、正棱柱、正棱锥等概念,这样使得概念体系更完整了.(2)新教材必修第二册8.5将基本事实4(平行公理)和(等角)定理纳入进来.(3)新教材必修第二册8.5是先研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后研究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旧教材是先研究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后研究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新教材的编排更为合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位置关系学习上的混淆.(4)新教材必修第二册8.6也是先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后研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旧教材是先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后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同样.新教材的编排更为合理,这样可以避免在位置关系学习上的混淆.(5)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1-1.3将旧教材选修2一1的3.1分为三节内容编排,这样的编排使内容更清晰、条理,也更有梯度性. 3.新教材在一些概念的表述上更规范、清晰和明确.比如,必修第二册8. 4-8.5将旧教材“公理”改为“基本事实”,并有顺序上的微调.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定义了“平面a与平面β的夹角"的概念,对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表达,例题中有了清楚的“模板”;对于设平面法向量的表达形式比如:设平面a的法向量为n=(x,y,z),而经过运算求出具体的法向量的表达形式,比如:(-2,0,1)为平面a的一个法向量,也有例题“范本”可以参照.4.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 -册1.3增加了“投影向量"的概念;1.4增加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向量公式,尤其对于增加的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向量公式,复习备考中需引起特别重视,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是必要的.三、需重点关注的几个内容前面提到的新旧教材“立体几何”概念表述不同和新教材增加的内容中,有几个内容需要特别关注,在此对这些内容在新旧教材的说法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命题时说法.上.的不同.1.投影向量投影向量是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中新增加的概念和公式,新教材第7页是这样定义.的:如图,在空间,向量a向向量b投影,由于它们是自由向量,因此可以先将它们平移到同一个平面a内,进而利用平面上向量的投影,得到与向量b共线的向量c,c= |a| cos <a,b>,向量c称为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向量.这一定义不仅告诉我们投影向量的概念,同时也告诉我们求投影向量的公式.2.二面角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二面角是跨越必修模块到选择性必修(选修)模块的一个重要概念,而这一概念恰恰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对求二面角的说法上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教师教学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点".通过表2可以看出,关于“二面角”新旧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中给出了“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概念,这样应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有关命题时,只要将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转化为它们法向量的夹角,利用公式求解即可.而按旧教材求二面角,首先求出这两个面法向量的夹角,然后通过分析图形或推理确定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后得解.新教材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得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而且可以避免按旧教材求二面角时需要判断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的麻烦,避免歧义的出现.我们先来看一道按旧教材命制的题目:第(2)小题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分别求出两个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及这两个法向量所成的角后,需要判断二面角P-DF-C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才能确定二面角的余弦值.若按新教材命制题目:3.点到平面的距离对于“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也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二、课程目标的不同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
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
新课程旧课程结
构
图
学分必修:8学分
选修1:6学分
选修2:6学分
必修:10学分
选修2系列:6学分
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
专题,高考修3学分)
学时必修:144学时
选修1:108学时
选修2:没建议学时
必修:180学时
选修2系列:108学时
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
高一上必修1,
高一下必修1
高二上选修1,选修2
高一上必修1,必修4
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
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
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