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0.1025应该保留 0.1025应该保留. 应该保留
x = 0.1017
~= 0.1015 √ x
2.3
直线相关和回归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常用到标准曲线法,常用的 标准曲线就是直线。 (1)相关和直线回归方程 变量之间既有关系又无确定性关系,称为相 关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回归方程式,最 简单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ax+b,式中的a、b为常 数,可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得。 (2)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表示两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 度的指标,符号“r”,其值在-1—+1。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灵敏、快速、自动化程度高 的特点,常用来测定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组分,是分 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1、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2、数据处理方法
1、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1.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 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一般用测 定结果的标准偏差(S)或相对标准偏差(Sr)表示:
一种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且消除了系统 误差后,才有较高的准确度。 1.3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不受试样中基体共存物质 的干扰程度。选择性越好,即干扰越少。 1.4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 信号的关系曲线。由标准溶液测定绘制而成。 (1)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 含量的范围称-µ
x
-T
µ
× 100%
式中,x为试样多次测定的平均值;µ 为真值(或标 准值)。
例:测定含铁样品中w(Fe), 比较结果 的准确度 A. 铁矿中, T=62.38%,
x = 62.32%
Ea = x -T= - 0.06%
Ea Er = × 100% =-0.06/62.38= - 0.1% T

仪器仪表的技术评价内容包括哪些?

仪器仪表的技术评价内容包括哪些?

一二三四五六仪器仪表的技术评价内容包括哪些? 评价仪器仪表时,通常是用一组体现产品特点的统一标准尺度,对其技术经济效果进行全面考核。

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功能指标、可靠性与寿命、运行性能、人机关系、结构性和工艺性、电磁兼容性、服务性和成套性等。

功能指标 功能指标是仪器仪表的主要技术参数,它反映仪器仪表在参比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功能指标。

可靠性与寿命 可靠性是仪器仪表的综合质量指标,它是仪器仪表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选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来表示,它是指仪器仪表产品发生故障时,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寿命是指开始使用到其丧失规定功能所经历的时间。

运行性能 是仪器仪表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工作的适应能力。

它反映了仪器仪表在运行时所承受各种环境条件的能力。

人机关系 主要指如何使仪器仪表的设计适合人的心理、生理条件,使仪器仪表与人很好地配合。

既保持人的主导地位,使人与仪器仪表的总体达到最优化,又使人在操作仪器仪表时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

结构性和工艺性 结构性和工艺性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仪器仪表生产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结构性是指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及生产条件下,零部件规格化和通用化、工艺通用性、用材合理性和结构继承性等的程度。

工艺性是反映仪器仪表结构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制造和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电磁兼容性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的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所有用电设备质量指标中的一个共性问题,主要是指测控仪器仪表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仪器仪表不会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仪器仪表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仪器仪表,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随着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磁环境日恶化,而电子设备的灵敏度日益提高,因而更易受到干扰信号的干扰而导致工作不正常。

2024年仪器分析总结标准

2024年仪器分析总结标准

____年仪器分析总结标准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仪器分析已经成为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类仪器分析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和改进。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制定和遵守一套统一的仪器分析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____年的仪器分析总结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仪器校准和准确度在进行仪器分析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校准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校准目标:根据分析需要和仪器的特性,确定需要校准的参数和目标准确度。

2. 校准样品的选择和准备:选择适当的校准样品,确保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以及样品与被测参数的相关性。

3. 校准曲线的建立:通过测量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适当的灵敏度。

4. 校准样品的测量:根据校准曲线,测量校准样品的浓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

5. 校准结果的评估:评估校准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确定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

校准后的仪器应当定期检查和重新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仪器质量控制仪器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仪器分析时,应制定和执行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所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1. 内部质量控制:在实验过程中,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包括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校准和验证、使用质控样品进行仪器性能监测、检验和修正仪器误差。

内部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仪器的性能、检查分析过程中的偏差和误差,并进行修正和调整。

2.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是推动仪器分析水平提高和互相比较的有效途径。

通过定期参加外部比对试验,评估和验证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实验所得数据,应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仪器性能和实验过程的可靠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现代仪器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标准曲线: 标准系列的浓度(或含量) 和其相对应的响应信号测量值的关系曲线。

2、灵敏度: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表示。

3、检出限: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4、相关系数: 用来表征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x与其响应信号值y之间线性关系好坏程度的一个统计参数。

相关系数定义为:5、仪器分析: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6、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测量常量组分常用化学分析,而测量微量或痕量组分时,则常用仪器分析。

二、填空题1、仪器分析包括(检测技术)和(分离技术)。

2、监测技术包括(光学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分离技术包括(色谱分析)(电泳分析)。

3、色谱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

4、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信号发生器)(检测器)(信号处理器)(读出装置)四部分组成。

5、分析化学的第一阶段标志工具是(天平)。

6、仪器分析定量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准确度)(精密度)(标准曲线)(灵敏度)(检出限)三、简答题1、仪器分析可以分为哪几类?发展方向是什么?分为:1、光分析法:凡是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均为光分析法。

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光谱法则是以光的吸收、发射和拉曼散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光谱方法。

这类方法比较多,是主要的光分析方法。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的信号,仅通过测量电磁幅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分析法的分类: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2、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一类分析方法。

现代仪器分析 重点内容综述

现代仪器分析  重点内容综述

一,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2.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3.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4.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5.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6.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7.分子光谱: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8.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选原子核吸收了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如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

9.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有时重新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

10.原子荧光。

仪器的性能指标

仪器的性能指标

仪器的性能指标简单介绍1.仪器的波长范围2.光谱的分辨率光谱仪器的分辨率由分光系统同意,对多通道检测器的仪器,还跟仪器的像素有关。

分光系统的光谱频宽越较窄,其分辨率越高。

3.波长准确性光谱仪器波长准确性是指仪器测定标准物质某一谱峰的波长跟该谱峰的标定波长之差。

为了确保仪器间校正模型的有效率传达,波长的准确性在短波近红外范围建议不好于0.5nm,长波近红外范围不好于1.5nm。

4.波长再现性波长的重现性指对样品进行多次扫描,谱峰位置间的差异,通常用多次测量某一谱峰位置所得波长或波数的标准偏差表示.波长重现性是体现仪器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校正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传递均有较大的影响,同样也会影响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仪器波长的重现性应好于0.1nm。

5.吸光度准确性喷光度准确性就是指仪器对某标准物质展开反射或漫反射测量,测量的喷光度值与该物质标定值之差。

对那些轻易用喷光度值展开定量的近红外方法,喷光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喷光度再现性吸光度重现性指在同一背景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扫描,各扫描点下不同次测量吸光度之间的差异。

通常用多次测量某一谱峰位置所得吸光度的标准偏差表示。

吸光度重现性对近红外检测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模型建立的效果和测量的准确性。

一般吸光度重现性应在0.001~0.0004a之间。

7.吸光度噪音喷光度噪音也表示光谱的稳定性,就是所指在确认的波长范围内对样品展开多次读取,获得光谱的均方差。

将样品信号强度与吸光度噪音相比可计算出信噪比。

8.吸光度范围喷光度范围也表示光谱仪的动态范围,就是指仪器测量需用的最低喷光度与最高能够检测至的喷光度之比。

喷光度范围越大,可以用作检测样品的线性范围也越大。

9.基线稳定性基线稳定性是指仪器相对于参比扫描所得基线的平整性,平整性可用基线漂移的大小来衡量。

基线的稳定性对我们获得稳定的光谱有直接的影响。

10.杂散光卤散光就是除建议的分析光外其它抵达样品和检测器的光量总和,就是引致仪器测量发生非线性的主要原因,卤散光对仪器的噪音、基线及光谱的稳定性均存有影响。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内容综述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内容综述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内容综述一,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2.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3.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4.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5.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6.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7.分子光谱: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8.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选原子核吸收了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如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

9.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有时重新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

仪器分析重点

仪器分析重点

仪器分析重点(兄弟班级,互帮互助,学习资料互相补给,这份仪器分析重点来自一班学委陶珊珊(非常详细))题型:选择题(题库中抽取)15 分简答题(答出要点简单解释)6 个 30 分计算题(注意有效数字的选择)2 个 20 分分析题(看图说话)20 分论述题(详细)15 分绪论: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1. 精密度(用标准偏差或者相对标准偏差 RSD 表示)2. 准确度(用相对误差 E r 描述,E r 越小,准确度越高)3. 选择性(选择性越好,干扰越少)4.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5. 灵敏度6. 检出限仪器分析试样的处理:p7 1. 试样的采集及制备 2. 试样的提取及消解3. 试样的纯化 4. 试样的浓缩和衍生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依据由于待测元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因此发射谱线的特征不同,据此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而根据待测元素原子的浓度不同,因此发射强度不同,可实现元素的定量测定。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各元素同时发射各自的特征光谱;(2)分析速度快试样不需处理,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光电直读仪);(3)选择性高各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4)检出限较低10~0.1 g g-1(一般光源);ng g-1(ICP)(5)准确度较高5%~10% (一般光源); <1% (ICP) ;(6)ICP-AES 性能优越线性范围 4~6 数量级,可测高、中、低不同含量试样;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只能确定原子的含量,不能确定分子的信息。

由于存在自吸或自蚀现象,谱线强度与试样中元素浓度 C 的关系为 I = aC b I:谱线强度。

C:待测元素的浓度。

A:常数。

b: 分析线的自吸系数仪器部件及作用:1 .光源(激发源)光源的作用:为试样的气化原子化和激发提供能源,从而产生发射光谱。

现代仪器分析简答

现代仪器分析简答

1、现代仪器分析法有何特点它的测定对象与化学分析法有何不同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分析;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适合微量和痕量组分;用途范围广,能适合各种分析的要求;选择性高2、评价一种仪器分析方法的技术指标是什么主要技术指标:1、精密度;2、准确度;3、标准曲线;4、灵敏度;5、检出限;6、选择性3、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ΔfN、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

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

4、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光源的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的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能吸收特征光的基态原子。

分光系统的作用:把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能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的作用: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射比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5、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有哪些优缺点答: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的优点有:原子化效率高,气相中基态原子浓度比火焰原子化器高数百倍,且基态原子在光路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因而灵敏度高得多。

缺点:操作条件不易控制,背景吸收较大,重现性、准确性均不如火焰原子化器,且设备复杂,费用较高。

6、测定植株中锌的含量时,将三份植株试样处理后分别加入、、标准溶液后稀释定容为,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吸光度分别为、、,求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

解:设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为Cx∵ A=KC ∴A1=KCxA2=K(25×10-3Cx+×××10-3)/25×10-3A3=K(25×10-3Cx+×××10-3) /25×10-3解之得 Cx=2×10-3 ∴植株试样中锌的含量为×7、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四种:б→б* ,n→б*,n→π*,π→π*。

现代仪器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具有 准确 灵敏 快速 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常用来测定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1 什么事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化学分析时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金星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而现代仪器分析则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2 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检出限 精密度 准确度 选择性 标准曲线 灵敏度3 样品的制备: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的过程,称为样品的制备。

制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分析样品的均匀和确保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第二章 光分析法导论光的特征:E=h ν=hc σ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能量越低,反之越低越高透射率T=I/I 0,吸光度A=lg1//T ,朗波比尔定律A=kcL 物质的吸光度与吸收样品的浓度c及厚度L 的成绩呈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也称郎律,k 比例系数,与介质的性质 温度 入射光的波长有关,c 单位mol/L ,L 单位cm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1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是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1)可多元素同时检测(2)分析速度快(3)选择性好(4)检出限较低(5)准确度较高(6)ICP 性能优越(7)缺点非金属元素不能检测或灵敏度低。

3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 形成气态原子, 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

4等离子体: 一般是指电离度大于0.1%,阴、阳离子浓度相等,电荷为零的,可以导电的混合气体。

5激发源的作用是为试样蒸发、原子化、和激发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产生发射光谱,它的性能影响着谱线的数目和强度。

6 ICP 炬的组成:ICP 高频发生器+ 炬管+ 供气系统+样品引入系统 原理: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产生高温激发光源7 ICP 激发源的分析性能: 1)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2)适用于液体分析,样品用量少;3)由于不用电极,样品污染小;4)氩气背景干扰少,信噪比高,适合于低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5)缺点:消耗氩气量较大,费用较高8光谱定性分析: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不同→特征光谱9什么是元素的分析线、最后线、灵敏线?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最后线:浓度逐渐减小,谱线强度减小,最后消失的谱线;灵敏线:最易激发的能级所产生的谱线,每种元素都有一条或几条谱线最强的线,即灵敏线。

高精度品检仪器的性能评估方法

高精度品检仪器的性能评估方法

高精度品检仪器的性能评估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使用高精度品检仪器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然而,对于这些高精度品检仪器的性能评估方法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高精度品检仪器的性能评估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仪器。

准确度是评估高精度品检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度是指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常见的准确度评估方法包括共同模态误差(CME)、单次度偏差、系统偏差等。

CME是指各个测量模态的偏差平均值,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同一标准样品得出。

单次度偏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可以通过与已知准确值的比对来计算得出。

系统偏差是指系统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固定偏差,可以通过适当的校准来消除。

稳定性是评估高精度品检仪器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稳定性是指仪器在一定时间内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长期稳定性测试和短期稳定性测试。

长期稳定性测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仪器进行连续多次测量,以评估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否稳定。

短期稳定性测试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标准样品进行多次测量,以评估仪器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灵敏度是评估高精度品检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灵敏度是指仪器对微小变化的响应程度。

常见的灵敏度评估方法包括零点灵敏度和量程灵敏度。

零点灵敏度是指在零点附近的微小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量程灵敏度是指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微小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这些灵敏度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仪器对不同变化的响应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和优化测量过程。

除了上述指标之外,高精度品检仪器的性能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评估,例如重复性、分辨率和线性度等。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标准样品时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分辨率是指仪器能够分辨出的最小变化量。

线性度是指仪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测量结果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高精度品检仪器的性能水平,帮助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仪器。

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

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

临床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灵敏性,误差,噪音,最小检测量,精确度,可靠性,重复性,分辨率,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线性范围,响应时间,频率响应范围。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供人们提取物质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由两组会聚透镜组成光学折射成像系统。

把焦距较短、靠近观察物、成实像的透镜组成为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成虚像的透镜组称为目镜。

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像,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得到最大放大效果的倒立的虚像,位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

相对于物镜的成像条件及最后二次成像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等条件的满足,是通过仪器的机械调焦系统来实现的。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光学系统(物镜、目镜、聚光镜及反光镜)和机械系统(聚光镜升降、调焦系统、载物台和物镜转换器等运动夹持部件以及底座、镜臂、镜筒等支持部件)光学显微镜照明设置部件:光源、滤光器、聚光镜、玻片。

光的吸收定律:即郎伯-比尔定律,是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表达了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A=-lg I/I0=lg I0/I=lg 1/T=kbc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的计数原理: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不良导体,其电解质比稀溶液大。

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其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电路上的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电压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数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成正比。

根据欧姆定律,在恒电流电路上,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比,电阻值又同细胞体积成正比,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高,产生信号的脉冲幅度就越大。

各种大小不同的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分别被送入仪器的检测通道,经计算机处理后,以体积直方图显示出特定细胞群中的细胞体积和细胞分布情况。

最后得出WBC、RBC、PLT。

(该原理称库尔特血细胞检测原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b的原理:除干式离心分层型、无创型外,各种BCA对Hb测定都采用光电比色原理。

仪器的主要指标

仪器的主要指标

1.噪音是指由仪器的电器元件、温度波动、电压的线性脉冲以及其他非溶质作用产生的高频噪声和基线的无规则波动。

噪音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噪音越大,检测的灵敏度就越低。

对于检测低含量的样品就要求仪器的噪音越小越好,否则噪音过大将会导致基线不稳,进而影响分析结果。

2.最小检测浓度(最小检测限):是反映仪器灵敏度的重要参数。

CL=2×Nd×C/H(CL :最小检测浓度Nd:噪音C:样品浓度最小检测浓度H:样品峰高)由上式可见,最小检测浓度是和噪音成正比的,噪音越大,最小检测浓度就越大,灵敏度就越低。

某些厂家回避了这个指标,说明他们不愿在最小检测浓度的基础上去比较噪音。

这里来解释一下:最小检测浓度是考验仪器的灵敏度。

最小检测浓度数值大,仪器的灵敏度就小,不能反应真正的噪音和漂移水平。

例如:我公司的最小检测浓度小于1×10-8g/ml(萘/甲醇溶液),而某些仪器是:4×10-8g/ml(萘/甲醇溶液)。

这就说明我们的仪器灵敏度大,可以检测更微量的样品。

同样如我公司仪器把最小检测浓度调较得和其它产品是一样,也就表明我们可以来得比其它产品噪音和漂移低4倍。

可以从这个公式就可看出:最小检测浓度=2*仪器的噪音*进样的样品浓度/样品的峰高值那光程又代表什么?我们先看下面一个公式,比尔定律:A=log(I0/I)=εCLA是吸收率;I0代表参照池的光强;I为样品池的光强;ε为摩尔吸光系数;C 是样品浓度;L就是流通池的光程。

可以看出在同样的“C”样品浓度情况下,“L”流通池的光程越大,仪器的“A吸收率”也就越大。

这样可以检测到的样品浓度就越小。

为什么有些厂家把仪器的流通池光程做得很小,有些只有:3.5mm、4.5mm或5.5mm,而不是我公司的8mm。

这是因为这些厂家不能有效的降低整个系统的“噪音和漂移水平”,只能牺牲流通池光程,也就是牺牲了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和最小检测浓度,来达到降低“噪音和漂移水平”目的。

现代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绪论:1仪器分析定义:现代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借助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的特点: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用途广泛,能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相对误差较大。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3仪器分析包括:光分析法;分离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分析仪器联用技术;质谱法。

4光分析:光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发射、吸收、散射、折射、衍射、偏振等)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5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

6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7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与伏安分析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8分离分析法:利用物质中各组分间的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渗透能力、迁移速率等性能的差异,先分离后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法包括: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

9质谱法:质谱法是将待测物质置于离子源中电离形成带电离子,让离子加速并通过磁场或电场后,离子将按质荷比(m/z)大小分离,形成质谱图。

依据质谱线的位置和质谱线的相对强度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质谱法。

10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

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的结合,汇集了各自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完成试样的分析任务。

气相色谱—质谱法(GC —MS)、气相色谱—质谱法—质谱法(GC—MS—MS)、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现代电子测量理论及应用第三章分析仪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现代电子测量理论及应用第三章分析仪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6.阻抗——源的标称输出阻抗很重要,因为一个Z0〔例如:50Ω〕系 统需要一个输出阻抗为Z0的源来鼓励。另外,这个Z0源阻抗的质量常以 回波损耗或SWR指标给出。在估计由于源的不理想匹配所造成的测量误 差时,这是很重要的参量。
§3-2 接收机特性
输入阻抗——如果需要在接收机的输入端接以被测器件的一个端 口,那么接收机的标称输入阻抗是很重要的。通常,对Z0〔例如 50Ω〕输入端都给出与其相联系的回波损耗或SWR指标,以便估 算失配误差。
第三章 分析仪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1.频谱和网络分析仪的技术指标: 是仪器生产厂家通知用户特定仪器的性能水平的一种方式。 2.理解和解释仪器的技术指标: 使用户能够预期仪器在特定测量情况下的执行情况,用户可 据此确定测量的总体精度。 3.技术指标的形式与格式、方框图、仪器内部的测量技术 有关: 这些技术指标往往比较复杂。 在选购仪器或者判断一台仪器的指标是否符合测试要求时, 熟悉并掌握每个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与仪器性能相对应的关 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限制动态范围的第三个因素是分析仪的内部噪声,它造成的本 底噪声使低于它的信号不能被测量。此噪声测量电平取决于所采 用的分辨带宽,较窄的带宽使进入测量的噪声少,从而降低了噪 声的测量电平。
总结:失真、剩余/虚假响应和噪声这三种因素是限制仪器的动态 范围的主要因素。
■仪器用户可以采取某些措施,使针对其特定测量应 用的动态范围最正确。
●如果是噪声限制了动态范围,那么减小预期的带宽 〔通过平均或滤波的方法〕可降低分析仪测量的噪声 电平,同时并不影响所测量的信号电平。
●如果失真分量是限制因素,那么可通过降低信号电 平的方法减小它们。失真分量幅度的下降要比信号电 平大得多,从而使动态范围增大。可以采用由用户提 供的外部衰减器或分析仪的内部衰减器来降低信号的 电平。当然,随着信号电平的降低,动态范围又可能 受到本底噪声的限制。

现代仪器分析评价指标

现代仪器分析评价指标
24
25
26
27
28
29
课后思考题
1、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区别,怎样避免发生 1 系统误差: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定值按一定方向恒定地遵 循一定规律偏高或偏低,产生原因是由于方法不合适,仪器未 校准,试剂不纯,存在环境影响因素,有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减 少系统误差的办法有: 仪器校准 、 空白实验 、 对照分 析 、 回收实验 , 2 随机误差:重复分析同一均匀样品,并不能得到一系列相同 结果,误差绝对值或大或小,符号或正或负,这类误差是由测 量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如不明显的环境变化,仪器性能的 微小波动,操作的微小差异造成的,减少随机误差的办法有: 按照分析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 增加 测量次数 ,
S=dy/dc或dy/dm
• 式中:dc和dm分别为被测物质的浓度和质量 的变化量,dy为响应信号的变化量,
• 灵敏度也就是标准曲线的斜率, 斜率越大,方法的灵敏度就越高,
0.5
A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1 0.3 0.5 0.7 0.9 1.1 1.3
2 0<︱r︱<1时,y与x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r︱值愈接近1,线性关系就愈好
14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 或 含量 的范围成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选择的分 析方法应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15
灵敏度
•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 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表示,
仪器分析主要评价指标
• 一个好的分析结果应该是随机误差小,又没有系 统误差,
• 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用标准偏差或 相对标准偏差表征,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总结(期末考试版)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总结(期末考试版)

现代仪器分析: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灵敏度:指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

灵敏度也就是标准曲线的斜率.斜率越大,灵敏度就越高光分析法: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光吸收: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物质对光的吸收。

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r︱=1时,y与x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 所有的yi值都在回归线上。
2)0<︱r︱<1时,y与x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r︱值愈接近1,线性关系就愈好!
14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 (或含量)的范围成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选 择的分析方法应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2
仪器分析主要评价指标
• 一个好的分析结果应该是随机误差小,又没有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用标准偏差 或相对标准偏差表征。
• 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用误差或相 对误差表征。
• 获得一个同等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分析结果,对 不同的分析人员所花费的劳动是有差异的,所 花费的代价用测定次数表征。
0.5
A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1 0.3 0.5 0.7 0.9 1.1 1.3 C
13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r
• 在分析化学中,相关系数是用来表征被测物质 浓度(或含量)与其响应信号值之间线性关系 好坏程度的一个统计参数。
• r值在-1.0000与+1.0000之间,相关系数的物理意 义如下:
现代仪器分析评具有良好的检测能力,易 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有广泛的适用性。此外, 操作应尽可能简便。
• 检测能力用检出限表示,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用 不确定度表示,适用性用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 和抗干扰能力来衡量。
• 标准曲线、检出限、线性范围、相关系数。
15
灵敏度
•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 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表
示。
S=dy/dc或dy/dm
• 式中:dc和dm分别为被测物质的浓度和质量
的变化量,dy为响应信号的变化量0。.5
A 0.45
0.4
0.35
• 灵敏度也就是标准曲线的斜率。
0.3 0.25
斜率越大,方法的灵敏度就越
了系统误差后,才有较高的准确度。
12
标准曲线
•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 信号关系曲线。
• 由于是用标准溶液绘制的,所以称为标准曲线。
• 标准曲线又称工作曲线。
• 如浓度(或含量)分别为x 1,x2…xn,其相应信号的测量 值分别为Y1,Y2…Yn,用“一 元线性回归法”来给出Y与x 的关系式Y=a+bx 。
• 系统误差又叫做规律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 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 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 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 的误差。
8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精密度──指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 一试样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 度。
•精密度也可以简称为精度,描述测量数 据的分散程度。
•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加入被测定组分的纯物 质进行回收试验来估计与确定准确度。
• 在误差较小时,多次平行测定的平均 值接近于真值,也可通过多次平行测 定的平均值作为真值μ 的估计值使用。
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随机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和不定误差,是由 于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 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
5
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 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 差的大小来衡量;常用相对误差Er来描述, 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分析结果愈可靠。
式中 X —— 式样含量的测定值 μ—— 式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
6
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是用来同时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 和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0.2 0.15
0.1
高。
0.05 0
0.1 0.3 0.5 0.7 0.9 1.1 1.3
C
16
灵敏度
• 在仪器分析中,分析灵敏度直接依赖于检测器 的灵敏度与仪器的放大倍数。
• 随着灵敏度的提高,噪声也随之增大,而信噪 比S/N和分析方法的检出能力不一定会改善和 提高。如果只给出灵敏度,而不给出获得此灵 敏度的仪器条件,则各分析方法之间的检测能 力就没有可比性。
10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精密度一般用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S或相对标准 偏差Sr来表示。 •精密度是测量中随机误差的量度,S和Sr值越小, 精密度越高。
式中 n 测定次数; xi为第i次测定值; 为n 次测定的平均值。
11
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两者的关系: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两者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 一种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且消除
• 由于灵敏度没有考虑到测量噪声的影响,因此, 现在已不用灵敏度而推荐用检出限来表征分析 方法的最大检出能力。
17
检出限
• 检出限即检测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 的置信度能够被仪器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量。
• 检出限表明被测物质的最小质量或最小浓度的 响应信号可以与空白信号相区别。
D 3sb S
sb为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S是 方法的灵敏度,也就是标准曲
线的斜率。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工作曲线的斜率越大)。精 密度越好,检出限就越低。
18
检出限
• 检出限LD: Limit of Detection待测物可以 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
• 测定限LQ:Limit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 ation待测物可以较准确测定的最低浓度;
•精 密 度 同 被 测 定 的 量 值 大 小 和 浓 度 有 关 。 因此,在报告精密度时,应该指明获得该 精密度的被测定的量值和浓度大小。
9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精密度分室内精密度与室间精密度。 • 室内精密度是指一个分析人员在同一条件下在
短期内重复测定某一量所得到的测定量值彼此 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 室间精密度是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 在不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某一量所得到的测定量 值彼此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3
仪器分析主要评价指标
1、准确度和精密度 2、灵敏度 3、重现性 4、稳定性 5、标准曲线 6、检出限 7、线性范围、相关系数 8、回收率
4
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衡量指标。
有准确度 无精密度
有精密度 无准确度
有准确度 又有精密度
•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 精密度──几次平衡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