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二乙二醇丁醚 MSDS

合集下载

乙二醇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二醇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急性毒性:LD50: 2500 mg/kg(大鼠经口);1200 mg/kg(小鼠经口)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8)乙二醇丁醚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品中文名:乙二醇丁醚化学品英文名: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危险性类别:第6.l类毒害品危险货物编号:61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后,导致呼吸道刺激及肝肾损害。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在空气中或在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乙二醇丁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二醇丁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酰基氯、酸酐、卤素。
灭火方法:
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1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ACGIH 25 ppm,121mg/m3[皮]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属低毒类;LD50:2500 mg/kg(大鼠经口);1200 mg/kg(小鼠经口)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后,导致呼吸道刺激及肝肾损害。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接触可致皮炎。
爆炸下限(V%):
1.1(170℃)爆炸上限(V%):10.6(180℃)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MSDS-乙二醇丁醚-CAS 111-76-2

MSDS-乙二醇丁醚-CAS 111-76-2

乙二醇丁醚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中文名: 乙二醇丁醚英文名: 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 纯品CAS 号: 111-76-2 相对分子质量: 118.17分子式: C6H14O2化学类别: 醚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危险性综述: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后,导致呼吸道刺激及肝肾损害。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致皮炎。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燃烧性: 可燃闪点(℃): 71(O.C) 引燃温度(℃): 244爆炸下限[%(V/V)]: 1.1(170℃)爆炸上限[%(V/V)]: 10.6(180℃)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在空气中或在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乙二醇丁醚MSDS

乙二醇丁醚MSDS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部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乙二醇丁醚化学品安全告知书
编号:WHP034
名称
乙二醇丁醚
类别
第6.1类毒害品
别名
外观性状
无色液体,略有气味
危货编号
61592
爆炸极限
10.6(180℃)-1.1(17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对密度
0.90
闪点
71(O.C)℃
燃点
244℃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酰基氯、酸酐、卤素
禁忌条件

乙二醇丁醚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二醇丁醚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单)丁醚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企业名称:东莞市柏百顺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地址:东莞市樟木头镇柏地管理区旗岭工业区邮编: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年月日国家应急电话:(0532)8388909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乙二醇丁醚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二醇丁醚111-76-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后,导致呼吸道刺激及肝肾损害。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害: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在空气中或在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二乙二醇丁醚

二乙二醇丁醚

二乙二醇丁醚
【中文名称】二乙二醇丁醚;二甘醇一丁醚;丁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单丁醚;2-(2-丁氧乙氧基)乙醇;一缩二乙二醇单丁醚;二羟二乙丁醚;二乙二醇独丁醚。

【英文名称】di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butyl
carbitol;butyl diglycol.
【英文缩写】DGBE
【结构或分子式】C8H18O3,HO(CH2)2O(CH2)2O(CH2)3CH3
分子量:162.2
CAS:112-34-5
【密度】相对密度0.9536(20/20℃)
【熔点(℃)】-68.1
【沸点(℃)】230.4(101.3kPa)
闪点:(闭杯)78度℃ (开杯)93℃
燃点:227度C
粘度:(20度C)6.49 mPa.s
表面张力:(25度C) 33.6 m/N/m.
【折射率】1.4316
【性状】稍有丁醇气味的无色液体。

【溶解情况】
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溶于乙醇、乙醚、油类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

【用途】
由于其较高的沸点,较低的挥发速度,可用作油漆、油墨、树脂等的溶剂,可溶解油脂,染料,树脂,硝化纤维素等,也用于有机合成。

毒性:大鼠经口LD50-6,560mg/kg,属微毒类。

对眼睛角膜有刺激,但不造成永久损害。

对皮肤刺激甚微。

注意事项:着火点/闪点高,但仍为可燃性液体,注意防火。

对此溶剂过敏者避免长时间接触。

制备或来源:由环氧乙烷与丁醇作用而得。

CAS No.:112-34-5。

乙二醇丁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二醇丁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二醇丁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0.9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07
饱和蒸气压(kPa):
40.00/14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71(O.C)
引燃温度(℃):
244
爆炸上限%(V/V):
10.6(180℃)
爆炸下限%(V/V):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乙二醇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二醇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壳纲动物:EC50:>1000mg/L (48h)
藻类/水生植物:ErC50:>1000mg/L (72h)
慢性水生毒性:
鱼类:无资料
甲壳纲动物:NOEC:>100mg/L
藻类/水生植物:NOEC:130mg/L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在正确的使用和存储条件下是稳定的。
禁配物:
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
不相容物质,热、火焰和火花。
聚合危害:
无资料
分解产物:
在正常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危险的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经口):470mg/kg(大鼠)
LD50(经皮):220mg/kg(兔子)
LC50(吸入):2.175mg/L(大鼠)
环境危害:
详见第十二部分。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 MSHA/NIOSH 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完整版)乙二醇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完整版)乙二醇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
TLVTN:ACGIH 25ppm,121mg/m3[皮]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在空气中或在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二乙二醇丁醚112-34-5

二乙二醇丁醚112-34-5

g) 闪点
99 °C (210 °F) - closed cup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爆炸上限: 6.2 %(V)
爆炸下限: 0.9 %(V)
k) 蒸气压
40 hPa (30 mmHg) at 130 °C (266 °F)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颜色 : 无色
b) 气味
轻微
形状 : 液体
https:// 2/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7
e) 熔点/凝固点
-68 °C (-90 °F)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231 °C (448 °F) - lit.
【警告】
危险申明
H319
造成了严重的眼睛发炎。
H313
皮肤接触可能对健康不利。
警告申明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可以做到,摘掉隐形眼
镜,继续冲洗。
RS
Hazard symbol(s)
Xi
R-phrase(s)
R36
S-phrase(s)
S24;S26
2.3 其它危害物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皮):AcuteTox.4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EyeIrrit.2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完整版)乙二醇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完整版)乙二醇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在空气中或在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71(O.C)引燃温度(℃):244爆炸上限%(V/V):10.6(180℃)爆炸下限%(V/V):1.1(170℃)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和测定铁、钼的试剂。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酰基氯、酸酐、卤素。避免接触的条件:空气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2500 mg/kg(大鼠经口);120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61592UN编号:2369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薄钢板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花格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
TLVTN:ACGIH 25ppm,121mg/m3[皮]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乙二醇丁醚-MSDS

乙二醇丁醚-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乙二醇丁醚化学品英文名: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分子式:C6H14O2CAS号:111-76-2相对分子量:118.1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二醇丁醚111-76-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后,导致呼吸道刺激及肝肾损害。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在空气中或在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乙二醇丁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二醇丁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爆炸下限(V%):
1.1(170℃)爆炸上限(V%):10.6(180℃)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和测定铁、钼的试剂。
熔点(℃):
-74.8沸点:170.2
相对密度(水=1):
0.90相对密度(空气=1):4.07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饱和蒸汽压(kPa):40.00/140℃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空气。燃烧性:可燃建规火险分级:丙
闪点(℃):
71(O.C)自燃温度(℃):244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酰基氯、酸酐、卤素。
灭火方法:
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1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乙二醇丁醚
标识
中文名:
乙二醇丁醚
英文名:
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分子式:
C6H14O2分子量:118.17
CAS号:
111-76-2RTECS号:KJ8575000UN编号:2369

二乙二醇单丁基醚安全技术说明书112-34-5(msds)

二乙二醇单丁基醚安全技术说明书112-34-5(msds)
建规火险分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水。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无资料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避光保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操作现场不得吸烟、饮水、进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26.6/20℃
闪点(℃):
77.8
引燃温度(℃):
无资料
自燃温度:
227.8
燃烧性:
可燃
溶解性:
溶于水、油类,易溶于醇、醚。
相对密度(水=1):
0.9553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
5.58
分子量:
162.26
燃烧热(kJ/mol):
5354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24.6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44.132、摩尔体积(cm3/mol):170.83、等张比容(90.2K):406.44、表面张力(dyne/cm):32.05、极化率(10-24cm3):17.49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2.氢键供体数量:13.氢键受体数量:3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8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38.77.重原子数量:118.表面电荷:09.复杂度:66.410.同位素原子数量:0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乙二醇二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112-48-1(msds)

乙二醇二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112-48-1(msds)
暂无
修改说明:
第一版
其他信息:
MDL号:MFCD00048785PubChem号:暂无BRN号暂无
填表部门:
审核部门:
常见用途:
用作分散剂,也用于从脂肪酸稀溶液中萃取脂肪酸、烷基磷酸的分离精制以及铀矿萃取时的惰性溶剂等。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51.862、摩尔体积(cm3/mol):206.33、等张比容(90.2K):469.34、表面张力(dyne/cm):26.75、极化率(10-24cm3):20.56
监测方法:
无资料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69.1
沸点(℃):
203.6
分子式:
C10H22O2
主要成分: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012/20℃
闪点(℃):
85
引燃温度(℃):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燃烧性:
可燃
溶解性:
不溶于水。
相对密度(水=1):
0.8374(20℃)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
无资料
分子量:
174.32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乙二醇二丁醚
乙二醇二丁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目录

乙二醇丁醚-MSDS

乙二醇丁醚-MSDS

乙二醇丁醚-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乙二醇丁醚化学品英文名: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分子式:C6H14O2CAS号:111-76-2相对分子量:118.1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乙二醇丁醚111-76-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后,导致呼吸道刺激及肝肾损害。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在空气中或在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阴极电泳助剂-乙二醇丁醚MSDS

阴极电泳助剂-乙二醇丁醚MSDS

L-阴极电泳助剂II1、成分/组成信息乙二醇丁醚(20 ppm (97 mg/m3))2、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警告!6.1类有毒液体。

误服、吸入、经皮肤吸收有害;可引起眼、皮肤和呼吸道刺激;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肝肾和淋巴系统;可燃。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眼、误服。

健康危害:眼接触:可引起眼睛刺激、发红、流泪、视力模糊。

吸入: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出现喉咙痛、咳嗽、头疼、恶心、气急。

高浓度吸入有麻醉作用。

皮肤:可引起皮肤刺激、发红和疼痛。

可经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毒性(同误服)。

误服:可引起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腹泻。

有毒,可引起全身中毒(同吸入)。

慢性影响:持续或反复接触可引起肝、肾、淋巴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的损害。

接触后会加重的现患疾病:皮肤病、眼病、肝、肾、血液、呼吸和淋病系统疾病。

3、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就医。

误服: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催吐,昏迷者禁食,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水或专用洗涤剂冲洗。

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如仍感刺激,就医。

4、消防措施闪点:61.1℃(乙二醇丁醚)自燃点:238℃燃烧极限:1.1~12.7% 灭火剂:干粉、抗溶泡沫、二氧化碳。

有害燃烧产物:COx灭火注意事项:用水喷雾冷却火场中的容器。

消防员必须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5、泄漏应急措施对泄漏区进行通风,排除火种。

防止静电。

佩戴必要的个人保护用具。

使用无火花工具,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处置。

6、作业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采用合理的通风;避免眼和皮肤接触;空容器禁止动火切割;远离火种。

储存:紧闭容器,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区;防止物理损坏。

7、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主要成分:乙二醇丁醚(20 ppm (97 mg/m3))工程控制:全面通风或局部排风;尽可能减少雇员的接触;一般宜使用局部排气来控制污染源头,防止扩散。

乙二醇丁醚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乙二醇丁醚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有毒品名、英文名、分子式及CAS码乙二醇丁醚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C6H14O2CAS号:111-76-2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74.8沸点(℃):170.2相对密度(水=1):0.90饱和蒸气压(kPa):40.00/140℃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在空气中或在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源。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吸入本品蒸气后,导致呼吸道刺激及肝肾损害。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致皮炎。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浓度MAC (mg/m3): 未制定标准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余杭镇消防中队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中队:119医院: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存期: 散装
P. 3 of 8
产品名称: BUTYL CARBITOL(TM) 二乙二醇丁醚溶剂 BUTYL CARBITOL(TM) SOLVENT
6个月 金属桶。
24个月
发行日期: 22.02.2011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允许浓度 暴露限值
成分
|
二甘醇一丁醚
名单
Dow IHG
类型
TWA

发行日期: 22.02.2011
蒸汽压 蒸汽密度(空气=1) 比重(水=1) 水中的溶解度(以重量计)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 (log Pow) 自燃温度 分解温度 动态粘度 动粘滞率 爆炸特性 氧化特性 分子量 亨利常数(H)
上限: 24.6 %(V) 文献 0.021 mmHg @ 25 °C文献 无实验数据 0.951 文献 955 g/l @ 20 °C 文献 1 测量
7. 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处置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常规处置: 避免与眼睛接触。 处理后请彻底冲洗。 保持容器密闭。 在充足通风的条件下使用。 当溢出的有机材料遇到热纤维隔热材料时,可能会降低其自燃温度从而引发自燃。 请参见第8节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安全储存
安全贮存的条件 保存在以下材料中: 碳钢。 不锈钢。 酚醛内衬钢桶。 请勿储存于: 铝。 铜。 镀锌铁。 镀锌钢。 请参见第10节了解其它具体信息。
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P. 5 of 8
产品名称: BUTYL CARBITOL(TM) 二乙二醇丁醚溶剂 BUTYL CARBITOL(TM) SOLVENT
发行日期: 22.02.2011
可能会严重刺激眼睛。 可能引起轻微的角膜损伤。
皮肤腐蚀/刺激
长时间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轻微刺激,伴有局部发红。
致敏作用
1. 化学品和公司确认
产品名称 BUTYL CARBITOL™ 二乙二醇丁醚溶剂 BUTYL CARBITOL™ SOLVENT
公司识别信息 Dow Chemical (Shanghai) Co. Ltd. A Subsidiary of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Section D, 1/Fl. 185 Taigu Road 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SH 200131 China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不会发生。
应避免的条件: 请勿蒸馏干燥。 升高温度产品会氧化。
分解过程中气体的产生会导致密闭系统中压力积聚。
与其他材料的不相容性: 避免接触: 强酸。 强碱。 强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分解产物取决于温度、空气流通和存在的其它材料。 分解产物会包括但不限于: 乙醛。 酮。 有机酸。
11. 毒理学信息
2. 危害)*商标
P. 1 of 8
产品名称: BUTYL CARBITOL(TM) 二乙二醇丁醚溶剂 BUTYL CARBITOL(TM) SOLVENT
危害类别: 急性毒性 (经口) 急性毒性 (经皮)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标记要素
危害征象:
发行日期: 22.02.2011
皮肤 豚鼠试验中未引起过敏性皮肤反应。 呼吸
无相关数据。
重复剂量毒性
在动物体中,可引起以下器官反应: 血液。 肾脏。 肝脏。
慢性毒性和致癌性
无特定、相关数据用作评估。
发育毒性
甚至在对母代有毒性效应的剂量下也不会引起出生缺陷或对胎儿有其它影响。
生殖毒性
在动物研究中,该化合物对动物的生殖功能无影响。 然而,新生动物体重减少。
类别5 类别5 类别2A
警示词: 警告 产品危害性:
造成严重眼刺激。 吞咽可能有害。 接触皮肤可能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戴防护眼镜、戴防护面罩。 事故响应: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 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发行日期: 22.02.2011
5.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水雾或细小喷雾。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泡沫。 优先选用抗醇型泡沫(ATC型)。普通用途的合成泡沫(包括AFFF型)或者蛋白质泡沫可能有作用,但 是作用相对较小。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有害的燃烧产物: 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可能含有原物料以及有毒和/或刺激性的各种成分构成的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可能包括但并不仅限于: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非正常火灾和爆炸危害: 容器可能会因火灾产生的气体而破裂。 将水流直接加入热液体中会产生剧烈的蒸气或喷出物。
3. 成份/成份信息
成分
二甘醇一丁醚 Di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CAS #
112-34-5
含量
>= 99.0 %
4. 急救措施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参与急救者应该注意自身防护,使用推荐的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手套,防飞溅保护) 如存在接触的可能性,请参见第八节中特定的个人防护装备。 吸入: 将人员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如果出现症状,请咨询医生。 皮肤接触: 用大量水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眼睛,如果佩戴隐形眼镜,请在冲洗5分钟后取下,然后继续用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请立即寻求医治,优先选择眼科医生。 合适的紧急眼睛处理设施应立即可用。 摄入: 如果吞咽,请寻求医治。除非遵照医生要求,否则请勿进行催吐。
传真: +800 7779 7779 客户信息电话号码:
(86) 21 6336 6998 SDSQuestion@
应急电话号码
24小时紧急联络方式: 当地应急联系号码:
86-532 83889090 (86) 532 8388 9090
推荐或限制使用此化学品 鉴定了的多种用途 工业溶剂。 我们建议您按照所列出的方式使用本品。如果您想采取的使用方式与所述规定不一致,请联系您的销售 人员或技术服务代表。
液体 无色 轻微 无实验数据 无实验数据 不适用于液体 -68 °C 文献 230 °C文献. 114 °C 文献 93 °C 文献 0.01 文献 不适用于液体 下限: 0.85 %(V) 文献
P. 4 of 8
产品名称: BUTYL CARBITOL(TM) 二乙二醇丁醚溶剂 BUTYL CARBITOL(TM) SOLVENT
228 °C文献 无实验数据 6 mPa.s 文献 5.2 cSt @ 25 °C 文献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162.2 g/mol 计算 1.52E-09 atm.m3/mole; 25 °C 估计值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反应性
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未见有危险反应。
化学稳定性
在一般的使用温度下具有热稳定性。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除了在急救措施所描述的信息(上述)及立即医疗关注和需要特殊处理的指示(下述)外,无其他预期 的症状和作用结果。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没有特定的解毒药物。 对接触的治疗应该针对患者症状及临床情况对症治疗。
P. 2 of 8
产品名称: BUTYL CARBITOL(TM) 二乙二醇丁醚溶剂 BUTYL CARBITOL(TM) SOLVENT
35 ppm
人身保护设备
眼睛/脸部保护: 使用化学防护眼镜。 皮肤保护: 穿洁净长袖护身衣。
手保护: 长期或频繁反复接触时,使用适合此物质的化学防护手套。 首选的手套防护材料包括: 丁基橡胶。 聚乙烯。 聚氯乙烯。 乙基乙烯醇复合材料((“EVAL”)。 合适的手套防护材料包括: Viton(一种氟橡胶)。 天然橡胶(“橡胶”)。 聚氯乙烯 (“PVC” 或”乙烯基”)。 丁腈/聚丁橡胶(“丁腈”或“丁腈橡胶”)。 注意:为了特别的应用和使用时期在工作场所中选择特定的手套时,应考虑所有与工作场所相 关的因素,但不限于此,例如:可能要处理的其他化学品、物理要求(割/刺的保护性、操作灵 活、热的防护)、身体对手套材料可能的反应以及手套供应商提供的使用说明及规格。 呼吸保护: 当有可能超过暴露限值要求或规定值时,应当穿戴呼吸保护装置。如没有适用的暴露限值或规定值,当 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刺激或感觉不适,或者经风险评估证明有危害存在时,都应当穿戴呼吸保护装置。 多数情况下无需呼吸保护;然而物质在受热或喷溅时,请使用经认可的空气净化呼吸器。 下面列出的是有效的空气净化呼吸器类型: 有机蒸气净化器。 摄入: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勿在工作区进食或储存食物。吸烟或进食前洗手。
急性毒性
摄入 如果吞咽,毒性很低。 正常操作过程中,不慎少量吞咽不可能引起损伤;然而,大量吞咽可能引起损伤。 LD50, 小鼠 2,410 mg/kg LD50, 大鼠 3,305 mg/kg 吸入危害 基于此物质的物理特性,该产品没有吸入危害性。 经皮 长时间皮肤接触不大可能造成吸收达到有害量。 LD50, 兔子 2,764 mg/kg 吸入 预计只接触一次蒸汽不会有不良反应。 呼吸刺激和麻醉作用: 无相关数据。 作为产品。 LC50 (半数致死浓度)未测定。
救火人员的预防
消防程序: 疏散人员远离火场。隔离火场并禁止不必要的人进入。 喷水冷却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和被火侵袭的地带,直到火焰熄灭且已解除再次燃烧的危险。 灭火时,要站在保护区域内或保持安全距离。 考虑使用无人操作的软管支架或调节喷嘴灭火。 一旦排放安全装置声响变大或容器变色立即撤离所有人员。 燃烧液体可以用水将其稀释而扑灭。 请勿使用直接水流。可能会导致火势蔓延。 在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容器移离火区。 可以用水冲洗的方式定向引流燃烧液体以保护工作人员,并将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消防人员的特殊防护装备: 穿戴正压、自供式空气呼吸装置和消防服(包括消防头盔、消防外套、消防长裤、消防靴子和消防手套 )。 如果无保护装备或者没有使用保护装备,请在安全区域内或保持安全距离灭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