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机械行业自查报告
机械行业自查报告由于机械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各相关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质量和安全性,特别是在面对市场竞争和监管要求时,采取自查措施来评估和改进自身的运营状况。
本报告将对机械行业的自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一、自查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机械行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然而,由于机械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风险,相关企业面临着更高的责任和挑战。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营的安全性,自查成为机械行业企业的必要手段。
二、自查内容1. 设备管理首先,自查涉及设备管理方面,包括设备的选购、安装、维护和更换等环节。
企业需要确保设备的质量合格、技术性能符合标准,并建立健全的设备台账和维护保养制度,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2. 生产过程自查还需要重点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定操作,防止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设备的监控和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机械行业自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检测方法和质量问题处理机制等。
通过质量控制,企业能够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隐患,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市场竞争力。
4. 安全管理机械行业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涉及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安全性。
自查中,企业需要关注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自查结果根据自查的细节和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机械行业在设备管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设备管理方面,部分企业设备选择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2. 生产过程中,部分企业操作规范不严格,工人操作不规范,增加了事故和质量问题的风险。
《机械基础》课程自我诊改报告
《机械基础》课程自我诊改报告一、诊改基础(一)课程定位《机械基础》课程属于校级达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方法,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过程,初步具备正确拆装机电设备中机械零部件的能力;能正确识读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会选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精度测量;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
为无缝对接将来的工作岗位和升入高职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师资团队有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创新型教学团队,由较高教学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熟悉课程,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敬业,教学水平较高。
(三)课程实施教学条件1.扩充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内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构件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角色转化、缩短工作就业适应期。
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实训中心。
2.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1-2名,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承担《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3.继续加大《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室条件、信息化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应重视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促进我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加强机械基础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电子教材及教案、各类型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试题库、工程案例教学素材库及工艺技术虚拟仿真素材库等。
(四)课程内容与考核1.课程内容(1)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采用多元立体的考核评价模式,将过程性考评、阶段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诊断、调整、导向、激励的多重功能,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其全面发展。
机械基础实施报告
机械基础教学实施报告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组别:专业技能课一组使用专业:机械加工技术目录一、教学分析 (1)(一)课程定位 (1)(二)基础学情分析 (1)二、教学设计 (2)(一)设计理念 (2)(二)设计思路 (2)三、教学实施效果 (4)(一)专业知识趋于丰富 (4)(二)专业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 (4)1.自学和动手能力增强 (4)2.合作能力增强 (5)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6)4.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6)(三)职业道德贯穿始终 (7)1.沟通表达力改善 (7)2.合作能力增强 (8)3.逐步养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 (8)四.教学反思 (9)(一)教学特色与创新 (9)1.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9)2.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9)3.信息化教学手段常态化 (10)4.互动交流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 (10)(二)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法 (10)一、教学分析(一)课程定位《机械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机电专业学生二、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国家的“智能制造”战略,确定培养“大国工匠”的指导思想,以机械基础知识 教育、机械加工技能教育、职业能力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教学理念。
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入企业生产中的典型零件,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做”的理念。
融入企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结合本专业未来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机械加工类岗位群对知识、技能的需求,确定了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在 实践教学环节,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
基础建设自查报告
基础建设自查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单位的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特编写本基础建设自查报告。
自查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自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网络、软件等方面。
一、设备建设1.设备配备情况年初时,我们仔细对照设备清单,确保了所需设备的全面配备。
根据各部门的需求,新增了若干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
所有设备都经过认真选择和测试,确保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同时,对老旧设备进行了淘汰和更换,确保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2.设备维护情况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制定了设备维护计划,并委派专人负责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清理设备内部灰尘,排除故障。
对于多次发生故障的设备,我们进行了维修或更换。
实施了防尘、防潮等措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设备更新计划鉴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我们明确了设备更新策略。
根据工作需要和预算情况,制定了设备更新计划,确保设备持续更新。
与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了解最新的产品信息和技术趋势,及时选择适合的设备进行更新。
二、设施建设1.办公环境我们注重提升员工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舒适、安全的办公环境。
办公室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整洁和通风;配备合适的座椅、桌子和灯光设备;改善噪音环境,尽量降低工作干扰。
2.会议室设施会议室是单位内部沟通和协作的重要场所,我们注重会议室设施的完善。
配备了高清投影仪、音响设备、电视等现代化设备,提供更好的会议体验。
加装防噪音材料,改善了会议室的声学效果,提高了沟通和讨论效率。
3.公共设施为方便员工的日常生活,我们提供了各种公共设施。
包括洗手间、休息区、饮水机等设施。
每周都对公共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网络建设1.网络架设针对单位网络的需求,我们进行了网络架设工作。
引入了更高速的网络设备,扩大了网络带宽,提高了网络连接速度。
同时,我们进行了网络布线改造,确保网络信号覆盖广泛、稳定可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我们一直实行“课程建设工程化”的方针,把这门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地抓好多方位的建设,各相关方面互相促进,形成有机的整体性发展。
在抓好科研、教材、课堂、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本学科学术组织的建设。
现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校机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它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较大的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面对世纪,社会的竞争将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大众化教育,通过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教育。
为了整体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们不懈努力,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上新台阶,成绩显著。
二、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搞好教学,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集体智慧的发挥也就是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
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梯队的建设,我们以老教师为主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以老带新,使队伍不断壮大,内涵不断充实,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研室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多人同时上该课程时集体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课后对考试安排进行协商,考试后进行总结等活动,每学期教研室活动均超过了次。
一年来位教师从事课程建设及教学工作,具体如下:职称结构:副教授人,讲师人,助教人;年龄结构:岁以上人,—岁人,岁以下人。
主讲教师除了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外,同时还担任其他教学工作。
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创新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要求方面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加强课外辅导,指导学习方法,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效果,以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
“汽车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汽车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以为主题,通过对当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精品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并深入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实践探究和案例分析。
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成效进行评价,总结出实践的启示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提升汽车机械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为学校和教师改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将对汽车机械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 精品课程, 实践研究, 课程建设, 内涵与特点, 实践探究, 实践案例分析, 成效评价, 启示,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汽车结构、汽车传动、汽车悬挂、汽车制动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换代,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现代汽车工程技术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优化。
当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手段单一等。
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精品课程的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也需要顺应潮流,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建设进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课程的不断优化和提升,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汽车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的研究,深入了解当前汽车机械相关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具体包括:分析当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建设现状,了解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汽车机械基础”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其课程目标和特色;研究“汽车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和方法,探究实施该课程的有效策略和路径;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价,评估该课程在提升学习者技能和知识水平方面的效果和影响。
基础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自查报告
《基础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自查报告土木建筑学院《基础工程》课程组1、本课程的总体建设《基础工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土力学》姊妹课程,与《土力学》一起同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试点课程,也是济南大学最早通过复查验收的优质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时理论部分3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见的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方面的内容。
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以多媒体手段全程辅助课堂教学,用信息化工具全面改革工科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并建立了资料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围绕《基础工程》课程及《土力学》课程组成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主要承担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建筑施工》,《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主干课程,团队共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教师2人,已形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团队。
该团队成员近年来承担国家级教研课题1项、省级教研课题3项,地级及校级教研课题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国家级规范编写项目1项,省级教学2等奖1项,省级教学3等奖2项,累计投入教学及科研基金近150万元,近年来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科研论文50余篇。
2、经费使用情况近年来,围绕《基础工程》校级精品课程投入共0.5万元,其中网络课程建立2000余元,网络课程维护费1000余元。
目前经费结余约2000余元,用于今后的网络课程的维护与更新。
3、支撑网站运行情况《基础工程》省级精品课程目前主要安装在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网站精品课程专用服务器,专人管理,课题组成员定期访问、更新,充分保证了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
网络课程建立以来,一直正常,充分发挥了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作用。
4、网页访问访问情况《基础工程》网络课程建立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一直保持良好的点击率,日访问量约45约人次,2年来,总访问量约21000人次。
《机械制造实习》精品课程学习体会总结与《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合集
《机械制造及实习》精品课程学习体会及总结与《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合集《机械制造及实习》精品课程学习体会及总结作为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的一名教师,我有幸于20**年1月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国家精品课程机械制造及实习骨干教师进修班。
傅水根教授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机械专家和教学专家,傅教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努力学习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受益匪浅。
通过傅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对机械制造及实习的概论、精品课程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现在我结合了自己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的浅薄经历,总结了一下本次学习,以便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与提咼。
一、机械制造及实习的教学根本立足实践通过学习,我对机械制造及实习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机械制造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完成工程基本训练,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必修课程。
该课程是以实践教学为主,我们在实践中一贯的思想是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讲解《机械制造及实习概论》这门课时思路要有逻辑性、条理性并从四个方面讲述:机械制造实习的内容、机械制造实习的目的、机械制造实习的要求、学习时要求学生有安全的意识。
通过傅教授的讲解让我深深体会到在讲授时,要立足于实践。
通过傅教授的讲授,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工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通过在实践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种设备、使用的各种刀具、量具等,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践的经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教学质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作为高校来讲,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于机械制造及实习这一门特殊的课程来讲,通过学习我个人认为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以科研成果充实与革新教学内容为了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有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有意识地将一些有针对性的最新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以开阔学生视野。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示范校建设中期检查总结汇报(修改)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省级示范校建设中期检查总结汇报从2014年3月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启动一年多来,在学校领导和本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现就本专业的建设情况向各位专家做简要的汇报,恳请专家给予指正。
汇报共分三个部分的内容:1.本专业建设的总体介绍;2.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3.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下一年的改进措施。
一、本专业建设的总体介绍在示范校建设初期,我们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即“四访工作”,先后走访了11家企业、5所兄弟学校,访问了12位毕业生和21位在校生,回收调查问卷44份。
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电话交流等方式就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各方面深入调研。
通过调查的各种数据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制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后,给予修订和完善。
(一)确定了“三双合一、校企交替”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即“三双合一、校企交替”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两个立足”(即:1.立足于行业对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2.立足于本地区机械企业的发展需要)这一中心来进行。
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个特色”:1.“三双合一”(学生员工合一、座位岗位合一、教师师傅合一)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2.“校企交替”(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替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3.“理实一体化教学”(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四次交替”,完成了“五个阶段”的教学(专业认知体验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教学、理实一体化提升教学和带薪顶岗实习教学),而且各个阶段形成了一个逐渐递进深入的过程。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我们是通过“四次实习”来实施的:第一次为“认知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为时1周,以认知体验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使今后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第二次为“课程实习”,安排在第二、三学期,为时各1周,主要针对第二、三学期所学的主要专业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第三次为“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四、五学期,为时各1周,学生深入到校外实训基地,由工人师傅带领,采用“学徒制”方法,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目的是体验生产过程,了解企业制造标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第四次为“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时一个学期,在企业进行全面的实习,其目的是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机械类自查自纠
机械类自查自纠一、自查自纠目的机械类自查自纠工作是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生产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自查自纠是企业内部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机械类自查自纠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机械类企业提供参考。
二、自查自纠情况1. 自查自纠内容本次机械类自查自纠工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设备管理: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防范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2)安全生产:检查生产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员工是否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是否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等;(3)质量控制:检查产品的质量情况,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4)环境保护:检查企业的环保设施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污染环境的行为。
2. 自查自纠方法本次自查自纠工作采取了以下方法:(1)组织专人负责自查自纠工作,明确检查范围和内容;(2)制定自查自纠计划,按计划开展自查自纠工作;(3)逐项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4)对自查自纠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问题原因,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
三、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在本次自查自纠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1. 设备管理方面存在问题(1)部分设备存在老化现象,需要及时更换或维修;(2)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影响设备运行效率;(3)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噪音和振动较大的情况,需加强设备调试和维护。
2. 安全生产存在隐患(1)部分生产车间缺乏安全疏散通道,存在安全隐患;(2)员工个别未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存在安全风险;(3)消防设施未定期检查,消防安全隐患较大。
3. 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1)部分产品存在质量不合格问题,需加强质量控制;(2)生产工艺流程不够规范,需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
4. 环境保护问题(1)废水处理设施未按规定运行,存在污染环境的隐患;(2)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环保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doc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骨干课,是机械工程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
也是技术工程系重点建设课程。
连年来,学院和系部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为关键,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操作性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学生实践技术和综合能力为核心,尤其是通过增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立机电工程实训中心等方面的工作,使《机械基础》课程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教学内容慢慢充实和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腕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机电类人材培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整体目标《机械基础》课程开设到此刻,一直被列为学院工科专业的骨干课程。
通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机械基础》课程从学科体系、教学手腕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有了长足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和职位适应能力,成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
其指导思想是帮忙学生深切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育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育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系统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成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咱们肯定的《机械基础》课程建设上的整体目标是:进一步增强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机械基础》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
为打造机械类省级精品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教师队伍建设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达100%;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均是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年富力强,具有较丰硕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成果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成果总结为适应国家与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新需求、满足学科及科研交叉扩展发展的新规律,华南理工大学于1995年在国内率先进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行宽口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将机械制造、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合并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项目组根据新型工业体系发展迫切需求、结合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规律、在学校大学科专业与科研发展的实际要求下,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机床、刀具、夹具、工艺及切削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缩减了学时,于2001年在国内率先出版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文版国家规划教材,且得到良好的普及应用。
迄今,全国有46所教育机构、大专院校选用该教材,发行量超过3万册。
与此同时,项目组结合广东省家电、汽车、模具等优势制造行业与学校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和实践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大胆革新: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融合切削变形测量、切削力测量、刀具角度测量、加工精度测量与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创新机构自主设计与制造等若干模块化实验,构建了综合性的课程创新实验平台——机械工程实验分中心,面向教学-科研-学生研究计划—课程创新竞赛等服务。
该平台是“工程训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部分,对机械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面对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日趋世界化,项目组于2002年率先在全校试行双语教学。
在已有优质中文教材基础上,项目组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编写出版了面向双语教学的优质英文教材《Fundamental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同时加强与世界知名高校的教学合作,如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举办“3+2”本-硕学位联合培养试点班;定期邀请昆士兰大学、剑桥大学教师给本科生进行短期授课或开办课程讲座等。
近年来,项目组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编写了多媒体网络课件,建立了电子资源库,形成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课堂教学到网络自习、从知识继承到知识创新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使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8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广东省名牌专业。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建设中期汇报
一、建设方案
宗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服务
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体系:
机 械 设 计 实 验 室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机 械 制 造 实 验 室
机 械 电 子 实 验 室
测 控 与 验精 室密 测 量 实
材 料 成 型 实 验 室
车 辆 工 程 实 验 平 台
新增支持学科:6个,专业:8个
师资队伍
新增专兼职教师:5人,全部硕士及以上
网上辅助教学
新增和改善实验设备:85台套
3、大学,2013年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丰 硕。
国家级:第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 建模创新大赛、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第十 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永冠杯第四 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大赛。
设备购置:政府采购
四、完成效果
1、 2013年9月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整 合建设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构建了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机电工程、车辆工程 4个实验教学平台和1个机械工程创新平台)
新体系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机械基础
机械制造
机电工程
车辆工程
材料成型:扩建和整合金相实 验室、铸造实验室和热处理实 验室,并对模具实验室相关设 备进行更新
车辆工程:购置汽车故障检测系统、电力测功仪、 汽车电机数据记录仪等设备,改造汽车电子、汽 车动力等实验室。
三、项目实施
实验项目论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统一进行实 验项目的论证
设备论证:根据实验项目确定设备进 行论证,教师提议,专家论证
《机械基础》课程诊改报告总结归纳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诊改报告机制专业教研室郑芬(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机械设计基础》是模具和机械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达到以下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力目标: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素质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并同时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2、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为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建设规划1、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通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成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
精品课程建设自查自纠报告
精品课程建设自查自纠报告横向又与岗位实际环境、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学生成才志向相对接。
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过程中,建设好的丰田实验实训室、通用实验实训室、汽车电器实验实训室、汽车检测线等均设备精良、台套数多,在上海市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一、课程基本情况:该课程凭借其优良的师资、一流的实训条件、长期致力于教学改革所积累的教学成果与教学理念。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该课程的课程网站→→“精品课程”专栏→→《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
二、课程改革与建设情况:从2007年6月建立了《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的精品课程建设,我们认真研究,寻找素材,开展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工作:1、2006年7月,组织召开了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了来自生产企业的委员对该课程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方案(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如何才能培养出生产一线所需的这些技能?如何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技能?)等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
同时,部分来自生产一线的委员提出可为课程实习提供一定的实习条件,这样可大大缓解该课程添置实训设备的压力。
2、组织该课程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通过学习,所有教师都意识到了根据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参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同时也意识到了要用上述标准来进行课程建设对师资、实训条件的高要求。
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与要求。
3、组织教师进行了三次该课程内容整合(取舍)的专题研讨会:从研究汽车维修企业未来工作岗位(群)对该课程要求的技能出发,倒推课程的讲授内容与知识点,大胆地采用了理论操作与实验室训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并制定了对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
告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是机械工程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
也是技术工程系重点建设课程。
多年来,学院和系部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为关键,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操作性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尤其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机电工程实训中心等方面的工作,使《机械基础》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内容逐步充实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机电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总体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开设到现在,一直被列为学院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
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机械基础》课程从学科体系、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有了长足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建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
其指导思想是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我们确定的《机械基础》课程建设上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机械基础》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
为打造机械类省级精品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队伍建设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达100%;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均是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年富力强,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专兼职教师均有受过全日制高等本科(或以上)教育的经历。
形成了年龄梯队和学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副教授
及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人、材料成型或热处理专业副教授及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人。
同时,计划引进机械类副高以上职称的实验员2人。
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教师学历教育和职称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取得“双师”资格、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到实践中锻炼,每年派出3名左右教师进入机械行业企业顶岗培训,不断汲取新的指导技能、新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素质等方面形成更加合理的梯度组合,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充实队伍;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组织教师编学教材,使之更加适应高职教学特点以及我校办学定位。
更好地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高职人才服务。
(二)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课程的重点是要求掌握传动机构的一般原理、结构及其特性和运动规律,掌握生产机械的实际运行状况,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选用方法,一般的机械安装和日常维护。
难点部分侧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办法是结合实验课,
实践动手,实现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互动,直观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教学条件
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具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实验平台的教学条件。
(三)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和步骤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素质等方面形成更加合理的梯度组合,培养青年教师充实队伍。
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组织教师编学教材,使之更加适应高职教学特点,以及我校办学定位,更好地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高职人才而服务。
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尽快组成班子,编写自主实践教材及其配套的教学文档与多媒体课件。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第一年:课程资源基本上网;
第二年:征求意见,改进扩充;第三年:基本完善。
三、建设工作取得的进展
1、已经初步完成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的录象
2、已经正式出版配套的《机械基础》国家规划教材(由大连理工出版社于20xx年1月正式出版)
3、初步完成实验指导书(校本教材)的编写
4、试题库建设形成雏形
四、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实验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2、教学队伍的力量需要充实,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还需逐一步优化。
3、现代化教学手段比较薄弱,多媒体教学还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4、目前该课程已有众多的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困难较大。
首先项目组成员均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简单粗糙的课件和网页制作,严重制约了整体水平展示;其次,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课程的思路和要求,无论是教材、教案,还是课件、习题都将是颠覆式的变革,思路尚不成熟。
5、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目前尚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