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完美版)全套(上)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范进中举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科 举 的 故 事
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 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 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儒林外史】 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 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
找出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猪油 吃 两三回、饿了两三
天、没有早饭米
住
茅草棚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 地位 淋头、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 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三进三 间房屋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忙办事 张乡绅拜访拉拢
范进的形象: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 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 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 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 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 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 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 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科 举 的 故 事
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 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 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儒林外史】 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 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
找出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猪油 吃 两三回、饿了两三
天、没有早饭米
住
茅草棚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 地位 淋头、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 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三进三 间房屋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忙办事 张乡绅拜访拉拢
范进的形象: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 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 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 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 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 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 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 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学课件(全册)
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
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
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 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诵读
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
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诵读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
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如此多娇……折腰。”
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听读
听读要求:
听范读,正
读音,感受气 势。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初读
正字音:
沁(qìn) 折(zhé)腰
今朝(zhāo)
数( shǔ )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hán)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诵读
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 物来写的?
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作业
背诵全诗,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第一单元 · 第二课
我爱这土地
教育部组织编写 九年级 | 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四)词句品析
5、下片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抒情
6、哪个字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饱含惋惜之情而又含有批判
(四)词句品析 7、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 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这三句构成此词的中心句,主要是诗人自指, 即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
滔(tāo)滔(tāo)
妖(yāo)娆(ráo)
折(zhé)腰(yāo)
风(fēnɡ)骚(sāo) 天(tiān)骄(jiāo) 风(fēnɡ)流(liú)
成吉思汗(hán)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 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①弯腰行礼 ②表示敬慕、倾倒之意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 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 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二)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 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作者背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 上有很高的造 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势雄浑、意境开阔,描 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主要著作收 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5 故乡 课件(共38张PPT)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 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有很大 的反差,本已看到故乡变坏,却又自我安慰,实则 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合作探究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 侄儿宏儿。”“迎”“飞”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词语积累
萧索: 缺乏生机,不热闹。 家景: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无端: 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鄙夷: 轻视,看不起。 辗转: 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 任意胡为。 伶仃: 形容瘦弱或细长。 愕然: 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 寒噤: 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 形容轻松畅快。
深入探究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 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红活圆实的手——健康、 壮实
脸色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眼 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 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 而且开裂——饱经风霜
动作 语态
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 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版)。鲁迅自1912年赴北平供职之后,曾于1919年底回到故乡绍兴,准备 将家迁到北平。回乡后他目睹了农村的破败景象和农民的凄苦生活,看到 了童年时代的朋友——农民章运水的悲苦境况,内心感到十分悲愤。1921 年1月,他便以这次回乡的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合作探究
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试结合课文举例分析。
运用对比的写法是这篇小说独到的特色。本文在对比中刻画人物 ,表现主题。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对比,反映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 ;“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比,反映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于逾越;闰 土与杨二嫂的对比,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杨二 嫂前后生活的对比,反映黑暗社会已病入膏肓;故乡情景的前后对比 ,反映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等等。
第17课《孤独之旅》课件(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学习任务一:探寻孤独心路
要求:快速阅读全文,圈出直接体现主人公杜小 康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他心理变化的过程。
接受现实 乐享现实
学生1展示:心灵站点
第一站是在前行的路上。 2----19段,茫然,恐惧,感到前方是未知的。 第二站是杜小康,初到芦荡。 20----27段,害怕、胆怯、恐慌。 第三站,孤独 第四站,是日子渐渐过去,杜小康觉得孤独成了他最大 的敌人。 第五站,他渐渐意识到,不可能回避孤独。于是不会再 恐慌,不是悲哀,不免要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 子,但他没有哭。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综合以上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重点) 2.理解从孤独中成长的深刻内涵。(难点)
04
方法策略
教学策略
《孤独之旅》是一篇自读课文,且篇幅较长,全文共3000多字,教学课时 为一课时,从学生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难度上来看,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自 读课文,意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的 知识、方法和能力得到有效的迁移和拓展;根据自读课的文本特征、授课班级 学生的学情、一课一得的课堂目标。由此,我设置了两个自读思考任务:标题 引领,初步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成长。尊重学生的意愿,以任务驱动学生自 主阅读自主探究。
同学1展示:
我想回到油麻地。我熟悉的村庄。我的伙伴,我 的学校,已经远去。即便我扭过了身子,极目眺望也 看不见一丝踪影。闻不见一丝令我安心的气息。我望 着眼前白茫茫的水和正奋力向前游动的鸭群。这些鸭 群是我唯一熟悉的伙伴了。我感到孤独极了。前面的 路通往哪里?今后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我害怕这未知 又陌生的未来。
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 : 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情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 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 现力的语言。
第22课 智取生辰纲 课件(共53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
知人论世识体
走近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 又一说扬州。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 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 不精通。曾在钱塘为官两年,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 乡,闭门著书。又传,曾参加元末在苏州起义的张士诚 军,因目睹朝政腐败,遂作《水浒传》以抒胸中之愤。
名人点评《水浒传》
金圣叹: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传》右者。天下之乐,第一 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传》。不读《水浒传》,不 知天下之奇。
鲁迅: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 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但《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 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 中“那雪正下得紧”一句,其“神韵”比文言文的“大雪纷飞”却好 得远了。
(4)智用计策: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 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 表演得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策用到了家。最终杨志等人在“倒 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却动弹不得。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 (全部放倒)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 节,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 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 无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 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黄泥冈和松树林作为劫 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 掩护,松树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 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树林内的真切情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教学课件)(共35张PPT)
孤 独
发展 到达芦苇荡——害怕、胆怯
成 长
之
之
旅
高潮 安顿之后——孤寂、不再恐慌
旅
雨夜找鸭——长大、坚强
结局:鸭子下蛋——惊喜
当堂检测
D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 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B.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C.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孩子歇斯底里的琅琅 的读书声。
“孤独之旅”主要指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 。
具体而言,因家道中落而辍学,失去了与同龄人 交流的机会是孤独的;父子间干巴巴的交流更让人感到 寂寞和孤独;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让他有一种“永远逃不 走了的感觉”,未卜的前途更让他感到恐惧和迷茫,杜 小康就在这孤独之中长大了,坚强了。
探究文本
7.请概括本文中“孤独”的含义
PART 02
探究文本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同桌间交流讨论。
探究文本
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① “我要上岸回家……” ②“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③“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④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
幼稚、软弱、恋家 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时间 ①行程最初
②途中
③到达放鸭地点
心理变化 拒绝去放鸭
语句
“我不去放鸭了” “带着哭腔”
茫然
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恐惧、胆怯 心灵不成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精品课件(187张PPT)
“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 什么?这两句话描绘了什么场景?
“金樽”“玉盘”写出了器皿贵重 ; “斗十千”“直万钱”写酒馔(酒席)佳美,极言宴 饮的丰富、奢华。
精读细研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歌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 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 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可见“巧铸灵 运”之妙。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
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
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 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潢价值万钱的佳肴。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知识备查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 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 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 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来塑造形象。
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
知识备查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著有《李太白全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金樽”“玉盘”写出了器皿贵重 ; “斗十千”“直万钱”写酒馔(酒席)佳美,极言宴 饮的丰富、奢华。
精读细研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歌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 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 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可见“巧铸灵 运”之妙。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
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
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 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整体感知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潢价值万钱的佳肴。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知识备查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 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 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 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来塑造形象。
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
知识备查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著有《李太白全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5 《故乡》教学课件(共20张PPT).ppt
课文理解
为什么少年闰土“不怕我”,且很快“我们便熟识了”?作者这样 写有什么用意?(对应15段)
闰土很怕羞,但对同龄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更何况少年 闰土头脑中还没有封建等级观念。这样写表现出少年闰土的纯朴 可爱以及与“我”的亲密关系,与后文闰土对“我”的“恭敬” 形成鲜明的对比。
课文理解
闰土脸上“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同时出现是否矛盾?
故事情节
在严寒的冬天回乡, 卖屋搬家,所见之处 一片萧瑟,作者心情 无比悲凉。
回到故乡
在到家那天,回忆起 了少年闰土,见到了 杨二嫂。
在故乡
在船上谈话,表达自 己的感受。
离故乡
课文理解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课文理解
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20年后的闰土
身材增加一倍,灰黄的脸,很 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棉衣,
显得迟钝麻木。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喊 我“老爷”,谦恭而又含糊。
谢谢
my
hometown
by
luxun
大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萧(xiāo)萧索· 箫(xiāo)竹箫
与草有关,草枯为“萧”。 是管乐器,一般为竹制,为“箫”。
词语解释
萧索 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瑟缩
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 蜷缩、发抖。
惘然
辗转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 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聚族而居 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L U X U N 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38张PPT)
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形 象,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文中用“以 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这样写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既奇特又鲜明。
课文全篇探究
再如文中“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 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 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非常有感染力和 说服力。如“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 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 运用排比,使得语言更有力度、更有气势。
必考字词梳理
近词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义
词 同 这三个词语都用来形容多。
辨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 到处都是, 形 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析
异
到处都是。形容多 容很多。既用 而易得。只用于物, 于人, 也用于
到处都是。形容多 而易见。多用于物,
不用于人。
物。
少用于人。
① 从学校教育到文化景观,三苏元素在眉山俯拾即是。
脉 空间,即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
络
第二部分(⑦—⑱ ):分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如何
修建“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⑲—⑳):指出每个人都应把精神的三间小屋 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 建成精神大厦。
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阐述了什么是人们精神的三间小屋,即:我们的
17.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彰,显著。意思要记清,中考高频成语。
18.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 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字形易错,右边是“卩”。
课文全篇探究
再如文中“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 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 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非常有感染力和 说服力。如“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 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 运用排比,使得语言更有力度、更有气势。
必考字词梳理
近词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义
词 同 这三个词语都用来形容多。
辨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 到处都是, 形 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析
异
到处都是。形容多 容很多。既用 而易得。只用于物, 于人, 也用于
到处都是。形容多 而易见。多用于物,
不用于人。
物。
少用于人。
① 从学校教育到文化景观,三苏元素在眉山俯拾即是。
脉 空间,即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
络
第二部分(⑦—⑱ ):分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如何
修建“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⑲—⑳):指出每个人都应把精神的三间小屋 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 建成精神大厦。
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阐述了什么是人们精神的三间小屋,即:我们的
17.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彰,显著。意思要记清,中考高频成语。
18.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 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字形易错,右边是“卩”。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件 (共39张PPT)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句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这里运用了反问,加强了对对方片面论断的激愤之情。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知人论世识体
【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走近作者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1)交代了时代背景。(2)先摆出对方的论据,为后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
3.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1)指出中国人其实是“相信他物他人之力”,并不是相信自己。 (2)一字之差的两个词的对比,使本文妙趣横生,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这里运用了反问,加强了对对方片面论断的激愤之情。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知人论世识体
【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走近作者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1)交代了时代背景。(2)先摆出对方的论据,为后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
3.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1)指出中国人其实是“相信他物他人之力”,并不是相信自己。 (2)一字之差的两个词的对比,使本文妙趣横生,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ppt
崇祯五年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十二月
西湖,湖心亭
第一部分(1):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和
赏雪的具体经过。 大雪三日
第二部分(2):写湖心亭奇遇。
2 1 0 0
整体感知
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傻”或“痴迷”
名词作动词,客居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表承接 告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
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 船夫 小声嘟哝 不要
还
……的人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状语后置。“更有似相公痴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
痴的人呢。”
2 1 0 0
整体感知
在这部分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找一找。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古义是还,今义是更加。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是勉强。 “白”古义是酒杯,今义是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他的“痴”表现在哪几方面?如何理解 “ 痴”含义?在前文中找一找。
痴
2 1 0 0
整体感知
“痴”于行
不寻常的天气
不寻常的时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寻常的行踪
——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 1 0 0
整体感知
讨论:“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在此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焉得更有此人( ɡènɡ ) 余强饮三大白( qiǎnɡ )
西湖,湖心亭
第一部分(1):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和
赏雪的具体经过。 大雪三日
第二部分(2):写湖心亭奇遇。
2 1 0 0
整体感知
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傻”或“痴迷”
名词作动词,客居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表承接 告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
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 船夫 小声嘟哝 不要
还
……的人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状语后置。“更有似相公痴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
痴的人呢。”
2 1 0 0
整体感知
在这部分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找一找。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古义是还,今义是更加。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是勉强。 “白”古义是酒杯,今义是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他的“痴”表现在哪几方面?如何理解 “ 痴”含义?在前文中找一找。
痴
2 1 0 0
整体感知
“痴”于行
不寻常的天气
不寻常的时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寻常的行踪
——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 1 0 0
整体感知
讨论:“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在此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焉得更有此人( ɡènɡ ) 余强饮三大白( qiǎnɡ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第1-12课)
1 沁园春·雪
一、新课引入
关于“雪”的诗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花》 ——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
三、归纳小结
主题思想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 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 基础;议论、抒情又深பைடு நூலகம்了写景。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
昂,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 己任的豪情壮志。
四、强化训练
1.下阕为何要评说古代帝王?
引出末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古到
颂今(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 2.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了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
我们—起去感受诗人那颗激情澎湃的灵魂。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 河》,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战争期间,写
了长诗《向太阳》《火把》《黎明的
通知》等。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他的作品还有《北方》 《归来的歌》等。
二、新课讲解
上阙,作者以“望”字统领全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新课引入
关于“雪”的诗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花》 ——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
三、归纳小结
主题思想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 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 基础;议论、抒情又深பைடு நூலகம்了写景。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
昂,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 己任的豪情壮志。
四、强化训练
1.下阕为何要评说古代帝王?
引出末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古到
颂今(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 2.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了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
我们—起去感受诗人那颗激情澎湃的灵魂。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 河》,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战争期间,写
了长诗《向太阳》《火把》《黎明的
通知》等。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他的作品还有《北方》 《归来的歌》等。
二、新课讲解
上阙,作者以“望”字统领全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46张PPT)
则:(1)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是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就
归:(1)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2)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
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bó míng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疏通文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用在一段话的 开头引起论述 若夫 霪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
的词。“若夫” 连绵不断的雨 放晴
冲向天空
近似“像那”。
桅杆 船桨
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三大名楼之二:滕王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三大名楼之三: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课文
Zhé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引出“迁客骚人”登楼的 “览物之情”而产生的不同
的感受。
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 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象变化 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 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 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吟诗作赋诗人, 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触发的情感,大概会 有所不同吧?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46张PPT)
4.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
诸葛亮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走近作者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刘备打听后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之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的人才。于是刘备专程到隆中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1)
“自董卓造逆以来……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
(2)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运用语言描写,“美玉”指司马德操和徐元直,“顽石”指诸葛亮自己,表现了诸葛亮谦虚的性格特点。
理清结构
(1)开端
(2)发展
(3)高潮
(4)结局
欲三拜诸葛亮——
刘备茅庐中拜谒碰壁
刘备茅庐问计
诸葛亮接受拜请——辅佐刘备
诸葛亮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走近作者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刘备打听后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之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的人才。于是刘备专程到隆中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1)
“自董卓造逆以来……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
(2)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运用语言描写,“美玉”指司马德操和徐元直,“顽石”指诸葛亮自己,表现了诸葛亮谦虚的性格特点。
理清结构
(1)开端
(2)发展
(3)高潮
(4)结局
欲三拜诸葛亮——
刘备茅庐中拜谒碰壁
刘备茅庐问计
诸葛亮接受拜请——辅佐刘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