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8225d20482fb4daa58d4b79.png)
答案
(1)从美国发展的影响来看:①宪法调 从美国发展的影响来看:
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 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 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改革, 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改革, 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 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从其历史局限性来看,宪法制定的初衷并非给 从其历史局限性来看, 予民主力量更大的权利。此外,它承认了黑人奴 予民主力量更大的权利。此外, 隶制和黑奴贸易, 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 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 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
(2)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通过 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 1787年宪法,美国率先建立了联邦制、 1787年宪法,美国率பைடு நூலகம்建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 年宪法 制和民主共和制。 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 力,巩固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使立法、司 巩固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使立法、 法、行政三个权力机构互相牵制、相互均衡,对 行政三个权力机构互相牵制、相互均衡, 于防止专制独裁、 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具有一定的 进步意义; 进步意义;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把主权在 民的理论付诸实践, 民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 专制制度。 专制制度。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 作用。 作用。
6.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 6.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 被后人称为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 果是天使统治人, 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 内在的控制了。 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C.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C.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中 麦迪逊的话反映的是对个人权力的限制, 麦迪逊的话反映的是对个人权力的限制,结合 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的背景、 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和目的可知 1787年宪法制订的背景 是为了防止个人独裁政权的出现。 是为了防止个人独裁政权的出现。 ( B )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0845540d79563c1ec4da7103.png)
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 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 )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 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此改变。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4.影响:清政府权力 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 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兴起了 洋务运动。
问题思考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
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1)原因: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
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提出
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③洋务运动兴 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场。②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
变原有的贸易格局。 (2)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给清政府带来财政 危机;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危害人的 身心健康。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 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 对吗?为什么?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想变中国为它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根本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大的抵制作用,这是根本原因。(2)中国的
主要出口商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在欧洲深受 欢迎,适销对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呢绒等
在中国销路狭窄。(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
策,限制了西方商品的流入。(4)中国人民 贫困,无力购买外国商品。
2.英国鸦片走私的目的是什么?鸦片走私给中国 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 (1)目的:①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1d4c40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2.png)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高中的学生学习必修一的历史课本时,千万不能马虎。
虽然必修一的历史学习要求不高,但是这部分的内容却极其重要,直接影响后面的历史学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希望能帮到大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一、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二战后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
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
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了世界霸权的政策,并视苏联为障碍。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共)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2)经济上: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1948年,柏林危机是“冷战”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二、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③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b88a5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9.png)
岳麓版⾼⼀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对某⼀阶段的学习、⼯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些规律性认识的⼀种书⾯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岳麓版⾼⼀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麓版⾼⼀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两对⽭盾: ①皇权和相权的⽃争 ②中央集权与地⽅分权的⽃争 2、汉初:郡国并⾏制 3、汉武帝削相的措施: ①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更相12⼈); ②汉武帝还特意从⾝份低微的⼈⼠中破格选⽤⼈才; ③设“内朝”对抗“外朝”。
(“中朝”⼜称“内朝”) 4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5、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三省的最⾼长官都是宰相 流程: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 三省六部制的作⽤ :①三省的最⾼长官都是宰相,分割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 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明确,提⾼了办事效率; ③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此后历朝基本沿⽤。
7、宋朝削相:设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增设“参知政事” 宋朝中央分权机构:参知政事(⾏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 8、元朝中央分权机构:中书省(全国最⾼⾏政机关)、枢密院(最⾼军事管理机构)、御史台(最⾼监察机构) 9、中国古代选官制的演进:“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股取⼠” 岳麓版⾼⼀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2 ⼀、分封制 ⽬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武装、征派赋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5c7f0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b.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前1046--前771)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1、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2、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1](https://img.taocdn.com/s3/m/b711c7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4.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约前2070--前1600)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商(前1600--前1046)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西周(前1046--前771)分封制实质:授民授疆土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秦(1)统一的基础:A.群雄割据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3)确立:A. “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4)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明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高中历史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7654003a6c30c2259019e78.png)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探究】 思路点拨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革命是走以城市为中心, ( 1 ) 俄国革命是走以城市为中心 , 的道路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有何认识? 的道路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有何认识? 再到农村的道路, 再到农村的道路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道路 。 ( 2 ) 两国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的不同是由各自的国情决定的, 的不同是由各自的国情决定的,因此分析原因应 从各自的国情出发, 找出走不同道路的根据。 从各自的国情出发 , 找出走不同道路的根据 。 两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 3 ) 两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 都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说明了革命道路的选择应从 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4.意义 4.意义 发展的道路。 (1)开辟出俄国社会主义 发展的道路。 (2)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展 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问题思考 4.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4.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 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它使经济文化并 。( 不 发达的俄国, 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 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 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 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 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十 。( 月 革命的胜利, 革命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政治大格局, 政治大格局,世界从此进入一个由资本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7114a8171fe910ef12df878.png)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 1.中华民国 (1)成立 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在南京 成立。 1912年 ②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 为国旗。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 内容: 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 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规 的国家组织原则。 定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②评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 评价: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国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结局 2.结局 (1)失败 ①标志:袁世凯窃权。 标志:袁世凯窃权。 ②经过 a.1912年 下诏退位。 a.1912年2月,宣统帝 下诏退位。 b.1912年 就任临时大总统。 b.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功绩 ①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 革命。 革命。 制度。 ②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 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 观念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深入人心。 深入人心。
问题思考 1.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1.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提示 (1)条件:①经济基础:20世纪初, 条件: 经济基础:20世纪初, 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②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③思想基础:资产阶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 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④组织基础:兴中 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 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 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 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 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 治纲领和章程上看, 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 产阶级革命政党。 产阶级革命政党。
高中历史 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 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a7ae0dbce2f0066f5332279.png)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 1.原因: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提出全面修改条 原因 的要求, 拒绝。 约的要求,被 清政府拒绝。 2.经过 2.经过 联合发动战争。 (1)1856年10月,英法 联合发动战争。 1856年10月 (2)1860年,攻入 北京,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 1860年 战败求和。 战败求和。
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最 年中英 严重的后果是 A.列强强迫在沿海开放通商口岸 A.列强强迫在沿海开放通商口岸 B.法美等国借机签订不平等条约 B.法美等国借机签订不平等条约 C.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C.大量洋货涌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D.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解析 《南京条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 南京条约》 平等条约, 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这是 带给中国最严重的后果。 带给中国最严重的后果。其他选项只不过是这 一后果的具体表现。 一后果的具体表现。 ( D )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结果 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 和《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各口岸往来。 (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 各口岸往来。 (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 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800万两白银 4.影响: 结构发生变化, 4.影响:清政府权力 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 影响 主张学习西方“ 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兴起了 洋务运动。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1-2单元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1-2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d2cbe34e336c1eb91a375dc1.png)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家天下”二、商朝: 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2、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三、西周(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概况:4、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5、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6、影响:①积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警示钟】分封制≠地方官制。
分封制是在周王主导下进行的分封,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统治。
而其被破坏的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分封制的作用。
(二)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3、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4、内容:(1)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是_____的。
5、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6、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7dece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7.png)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爱琴文明——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⒈克里特文明⑴时间:前2000——前1700年间,前1400年销声匿迹⑵表现:①克里特岛上产生了君主制国家②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⒉迈锡尼文明⑴时间:前1400年——前1100年⑵特点:新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⒊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
此后300多年,被称为“黑暗时代”。
二、古希腊城邦⒈兴起时间:前8世纪——前6世纪⒉概念: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
⒊环境:多山,少耕地,三面环水,多港湾。
⒋代表:雅典和斯巴达⒌特征:小国寡民和各邦长期独立自治⒍政体:贵族、民主、君主、寡头、僭主制,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
总结⒈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⑴原因:①希腊为多山地形,不宜农耕,粮食不能自给,必须殖民扩张;②希腊海岸线很长,海岛密布,港口众多,交通便利,利于殖民扩张。
⑵结果:地域的扩大促进了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也使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⒉希腊的城邦特点怎样推动民主发展?⑴面积小,使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⑵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⑶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发展历程⒈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⒉发展历程:⑴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
⑵公元前8——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⑶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①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②国家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的代表民众法庭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③确立新的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④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高中历史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件 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834cd3c5727a5e9856a6179.png)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雅典是如何保障民主政治实施的? 探究】 雅典是如何保障民主政治实施的? 思路点拨 雅典民主政治的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分析:机构保障、权利保障、监督保障、 方面来分析:机构保障、权利保障、监督保障、 决策保障和物质保障。 决策保障和物质保障。 答案 通过设立公民大会、 ( 1 ) 通过设立公民大会 、 五百人议事会 和民众法庭这些机构来保障民主的实施; 赋予公民参与权、 知情权、 发言权、 ( 2 ) 赋予公民参与权 、 知情权 、 发言权 、 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3)由公民定期审查公职人 员 ; ( 4 ) 制定一整套辩论的章法保证辩论的实 施;(5)通过发放补贴等鼓励公民参政。总 之,基本的特点就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基本的特点就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实行“陶片放逐法” D.实行“陶片放逐法” 实行
本题考查学生的领悟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的领悟能力。克里斯提尼
统治时期, 统治时期,如果在陶片上对某人的反对票超出 半数,此人便要被赶出国门, 半数,此人便要被赶出国门,以维护雅典民主 政治。 政治。
3.在伯利克里时期, 3.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在伯利克里时期 A.公民大会 A.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 C.五百人议事会 解析 ( A ) B.陪审法庭 B.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D.十将军委员会
种集体领导的制度, 种集体领导的制度,用任期制和选举制取代了 终身制和世袭制, 终身制和世袭制,为政体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 备了条件。 备了条件。
2.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 2.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
( D )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解析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211a65ef705cc1754270964.png)
第一单元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 国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 斗争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 治制度
20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3页 0154页 0210页 0264页 0329页 0331页 0375页 0422页 0546页 0624页 0653页 0751页 0753页 0836页 0903页 0948页
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7课 古罗马的制度与法律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第12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13课 鸦片战争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弟20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a96c18cb7c1cfad6195fa7c7.png)
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
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2)嫡长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其母为正妻;第二,他是其母的大儿
历 史
子。
必
修 ①
(3)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
岳 麓
结起来,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版
返回导航
·
·
历 史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4.礼乐制度,即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 _宗__法__分__封__制___必不可少的工具。
点拨:
(1)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 下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历 史 必 修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拓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
周政局的稳定。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C )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
C.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
历
史 必 修
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①
岳 麓 版
返回导航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高中历史 专题总结课件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总结课件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f834dfb941ea76e58fa0478.png)
夏商 王位世袭制 西周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 法制度 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三 公九卿制
秦
郡县制
西汉 唐 宋 元 明
三公九卿制、建立中朝、 郡国并行制、后期 三公九卿制、建立中朝、 郡国并行制、 察举、 实行刺史制度 察举、征辟制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中后期大设藩镇
专题总结 构建网络
综合提升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朝代 中央 地方 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 (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 权制度建立于秦代, 权制度建立于秦代,西汉 得到巩固,完善于隋唐, 得到巩固,完善于隋唐, 北宋时加强, 北宋时加强,元朝有了新 的发展, 的发展,明清时发展到顶 峰 (2)在长期发展过程 中央与地方、 中,中央与地方、皇权与 相权两对矛盾不断斗争, 相权两对矛盾不断斗争, 结果是中央集权不断加 强,对地方控制日益严 皇权不断加强, 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 不断削弱, 不断削弱,最终专制皇权 高度集中 特点
中书门下、宰相、枢密院、文臣做知州, 中书门下、宰相、枢密院、文臣做知州,设通 三司、 三司、谏院 判 中书省 行省制度
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裁撤中书省、废丞相、设 废行省、 废行省、设三司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 设行省及办事大臣 等辖区 部、军机处
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简表
近代前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时期简表
近代后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时期简表
中国现代史(1949.10——今)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下半期)欧美代议制的确立
英国: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
美国: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胜利,1787年宪法颁布,实行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三权分立
法国: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艰难的共和之路。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法国:70多年间进行了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斗争,1870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在国民议会中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选举改革,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
19世纪中期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制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德国:1870三次王朝战争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德、法、俄、日向帝国主义过渡
世界现代史(1917-----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