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5/1
作者:曹启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活动方式和内涵正在由过去的单纯游山玩水度假型逐渐向求知型转变,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时尚。可以说,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魅力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急需文化的武装。
一、关于文化旅游
关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三类观点:第一,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第二,认为文化旅游在作为一种具体的旅游产品前提下,特指民俗文化层。第三,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这类观点也是比较流行的观点。笔者趋同于第三类观点。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而不同的旅游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游客的追求。对当代文化旅游者来说,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了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又因它具有促进科技传播,增进人们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快各国经济繁荣等作用,而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
二、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成都文化旅游凭借的是什么?应该说,主要是蜀文化。“蜀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而最近十多年发现的数十处考古遗址也充分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到青铜器时代文化——三星堆文化,已经证实了蜀文化经历过夏、商、周的客观存在,“蜀文化很可能会起源于5000年以前,甚至‘肇于人皇’,殊未可知”。蜀文化是长江中上游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与鲁文化、齐文化、吴文化、徽文化、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中华民族文化。蜀文化以成都平原为圆心,而成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蜀文化的特点,有学者指出,“从旅游角度说,就是一个‘神’字,神奇、神秘、神妙——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神妙的游乐之乡”。成都经过4500多年的历史过程,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通过分析归纳,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化旅游资源的积累具有显著的历史阶段性。成都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
年以上的文明发展史。大约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朝把国都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一典故定名“成都”。从此,成都就成为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成都从未中断的文化链,在历朝历代都闪烁出亮点。商周有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战国有大型船棺葬,秦有都江堰,两汉有文翁石室、琴台故径,蜀汉有武侯祠,唐有杜甫草堂、薛涛井,前后蜀有永陵,近代有辛亥保路死事纪念碑等。
2.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从文化旅游的表现形式分析统计,成都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有7类上百种,其中古迹20多种,尤其在民俗民风方面,每月都有各种节庆活动,还有各种货市,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等。宗教文化方面,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及其寺庙,散落各处。饮食文化方面,成都茶馆、成都小吃、川菜、火锅,食在中国,味在四川(成都)。艺术欣赏方面有川剧、曲艺、四川方言等。
3.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高。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正如冯至教授在《杜甫传》里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都总忘不了成都草堂”,因为杜甫在成都的三年多时间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诸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明白晓畅而又精粹警策的诗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其他如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都江堰一青城山以及近年考古发掘的金沙遗址等,这些资源都属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一流。
4.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域优势。成都北走30公里就是比秦始皇陵兵马俑还要不同凡响的三星堆,南走70公里就是三苏纪念地。再北、再南,那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3个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从最北的九寨到最南的峨眉,大约700公里,而成都就处在这条南北延长线的中心。从成都往西,有著名的康定和海螺沟冰川、森林与温泉汇聚的胜地;往西南走得更远些,就是阳光明媚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和凉山自治州的彝族风情……而成都是中外的游客游览这些神奇山水、民族风光的必经之地,成都文化旅游资源与四川的自然风光、藏彝风情交相辉映。这对推动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5.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融合共生性。成都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环境有机组成部分,背依岷山,以成都平原为载体,以都江堰为源头活水,以多样的物质形态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形成自然与人文相融、历史与当代并存的局面。四川大学林向教授认为,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像“一座大水库”一样,吸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影响,成为各种文化的荟萃杂交之地。其间散布着陵墓古塔、庙宇寺院、古井老树、古镇老街、古代民居等极具文化含量的历史遗址,蕴涵着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文化内容。
三、成都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1999年,四川省编制了《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四川旅游发展定位于:“中国自然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目的地”。2003年10月,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成都旅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2003--2007年,把成都市建设成为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入境旅游快速增长的旅游经济强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为观光、度假、商务、会展、都市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四川旅游便捷的中转口岸和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到2010年,把成都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为了提升成都文化旅游水平,成都市有关部门正着手构建“两中心、六体系”。“两中心”是指:以武侯祠和南郊公园整合为核心建立三国文化收藏研究展示中心,以都江堰为核心建立中国水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六体系”是指: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金沙遗址、船棺遗址为核心的古蜀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杜甫草堂、陆游祠为核心的中国诗歌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刘氏庄园、陈家桅杆、洛带会馆文化等为核心的川西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前蜀永陵、后蜀和陵、明蜀王陵为核心的古代帝王陵寝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青城山、鹤鸣山、青羊宫和宝光寺、文殊院、石经寺以及鼓楼南街的清真寺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孙中山铜像、邛崃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主要内容的近现代革命教育展示体系。同时,成都市有关部门为了落实“打造休闲之都”的总目标,提出把浣花风景区、武侯祠片区、水井坊片区、文殊院片区、北部风景区、十陵历史文化区6个片区建设成旅游休闲片区。
成都市围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打造“休闲之都”的总体目标,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发掘旅游文化的内涵,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对成都旅游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令人遗憾的是,成都市2003--2007年旅游发展目标中,并未鲜明地提出文化旅游的目标。前面已述,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种旅游类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成都市应该确立“成都——文化旅游的目的地”的目标战略,这是其一;其二,成都旅游一直没有准确定位。旅游定位、旅游形象与城市文化积淀紧密相联,“休闲之都”杭州发展在前,但这并不影响成都后来居上。2004年3月,成都打出了“东方伊甸园”的牌子,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东方伊甸园”对国内游客来说,吸引力并不大,对入境游客或许有一定新鲜感,最终是否被入境游客认同,还有待市场来决定。
四、开发利用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策略
成都市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从目前情况看,发展成都文化旅游,要更新观念,树立文化旅游发展观,准确定位,充分整合现有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各项开发措施的落实力度。
(一)更新观念,树立文化旅游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