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旅游方式。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结合旅游业的需求,通过文化景点、文化作品、文化活动等形式,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报告针对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开展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二、项目目标1.保护和传承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2.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访,提升旅游业的收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3.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4.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建设文化景点和文化遗产保护区:通过修缮和建设古建筑、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重新规划和开发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区,呈现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举办各类文化节庆和活动,包括传统音乐演出、舞蹈表演、民俗体验等,吸引游客参与,传播并推广当地的文化特色。

3.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结合当地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开发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增加游客的购物需求和消费水平。

4.建设文化旅游交流平台:打造文化旅游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文化旅游企业和机构来访,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文化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尤其是对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更具吸引力。

该项目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资源分析:该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具有建设文化景点和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

3.政策支持分析:文化旅游开发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政府将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4.经济效益分析:文化旅游开发可以提高旅游业的收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

5.环保影响分析:文化旅游开发需要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框架探讨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框架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 ) 一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2 世纪 8 0 0年代 以后 ,非 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 得到 了联合 国各成员 国的重视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及相关 国际组织先后颁布 了 《 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18 ) 保 (9 9 、 《 人类 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 作条例》 19 ) 《 (9 8 、世界
保 护法 15 ) 后 于 16 90 , 9 2年传 人韩 国 , “ 类 活财 称 人
富” 人间国宝” ii u a raue) 17 年 , 或“ ( v gH m nTesrs 9 7 联 L n 。 合 国教科文组 织 ( N S O 引人韩 、 U EC ) 日提出 的“ 无形文 化遗产” 概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概念 的用词或术语在
文化多样性宣言} 2 0 )《 (0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 约》 (0 3 、东盟保护文化遗产宣言} 20 ) 在一 系列有 2 0 )《 (00 。
关无形文化遗产保 护的国际公约 、条例及宣言 的框架
下 ,各成员 国亦制定 了适 应本国需要 的非物质文化遗
历史上 曾出现过一 系列变化 , 民俗 (ll e、 物质 如 f ko )非 o r 遗产 (o — h s a H rae、 N n p yi l e t )民间 创作 (u ua Ta i c i g C l rl rd t .
第2 4卷第 1 期
2 0 9年 2月
四川理 工学院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ih a nvri fSine & E 百neig 0ilS i csE io) or l fSc un U iesy o ce c n t n er ( c ce e dt n ns a n i

龙泉驿(成都市郊)旅游开发的文脉和主题研究

龙泉驿(成都市郊)旅游开发的文脉和主题研究
(ot t这一概念.李 蕾蕾 (98 认为文脉是一 cn x) e 1 ) 9
种综合的 、地域性 的 自然地理基础 ,历史文化传
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 ,进而把文脉 作 为 旅 游 形 象 内 容 的源 泉.郭 来 喜 、范 业 正 (98 提出地脉概念,用之表达 区域 自然地理 背 19 ) 景 ,从而使 文脉这一概念集中于表现文化.吴必 虎(0 1 强调了旅游规划中地方性研究 的重要性 。 20 ) 尤其强调对地方历史文化特征的研究.王铮认为. 在旅游区水平 上.文脉是 由自然景观 、文化景观 的 “ 交集”而体现的旅游区文化形象 ,它 “ 脉注”
文脉( ot t ,最早源于语 言学范畴,在 2 Cn x e) 0
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旅游主题 ,则是根据旅游 资源 的主要特点 、旅游功能和游客心理需要特征 深刻发掘出的可以统领全局旅游资源 内涵 的理念 核心.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 因素之一 ,就
世纪 9 o年代 中期 ,国 内旅游规 划界引入 了文 脉
在旅游区,体现 文化主题或者说 文化精神 。给旅
游者以特有的文化感受.结合以上研究 ,本文认 为:文脉是一个地域 ( 国家 、 市 、 城 风景 区) 背景 ,
包括 自然 条件,文化 氛 围,以及社 会人 文背 景.
在进行地方或地 区旅游开发中。不仅要对旅游资 源、客源市场及旅 游产品进行认 真调查 、分析与 设计,还必须对地方文脉进行分析.通过对地方 文脉的分析 .找出地域文化的特殊性,用文化 的 特殊性确定旅游 产品的独特性.进而树立旅游地 的旅游主题,将旅游地作 为一个文化整体推 向客 源市场 ,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是能否提炼出鲜明的旅 游主题. 因此 .主题的提
炼和归纳,在旅游开发中至关重要. 13旅游开发的文脉与主题 . 准确地把握和分析一个地域文脉的旅游吸引 力 ,从而确定开发主题 ,再对主题进行深化 ,挑 选适 当的项 目加以组装 ,是旅游开发的一条重要 思路.这一思路的意义在于 ,通过对文脉 的精选 和浓缩性再现,旅游项 目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地区 旅游形象的标志,其核心 就是 “ 因地制宜” ,强 化地方独有的特色.

基于RMP分析的成都市文博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成都市文博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成都市文博旅游发展研究李茂莎况红玲(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RMP昂谱)分析法,对成都市文博旅游的R性(资源)、M性(市场)和P性(产品)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都拥有丰富且高级别的文博旅游资源,但文博旅游的发展程度与其资源级别不相符,存在博物馆旅游体验性差、文创产品受众结构不平衡、博物馆知名度低、文创产品品种单一、文创产品缺乏科技含量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关键词:RMP分析;成都市;文博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20)06-0051-04文博旅游,是指以博物馆、陈列馆等为载体,组织接待团体或个人旅游者对其蕴含的地域文化、历史源流等内涵进行文化考察、参观游览等行为的旅游活动,存在已近半个世纪$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俄罗斯召开第十二次大会,会议探讨了博物馆和世界旅游的关系[1]。

而我国文博旅游的真正探索开始于2000年以后,但学者们对成都文博旅游的发展讨论较少,其中大部分研究只是总结了发展现状,部分学者提出了文博旅游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比较泛化,相应的发展措施也不够细化,因而对于成都文博旅游发展的借鉴意义不大。

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主要选取成都市四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案例来分析成都文博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可操作的措施,以期提升博物馆的旅游价值,进一步促进成都文博旅游的发展。

1研究方法RMP分析法(昂谱分析法)是资源(Re­sources)分析、市场(Market)分析、产品(Product)分析的总称。

这是一种以产品为核心的旅游研究方法,指在旅游开发中以旅游产品为中心,在对其进行R(资源)性分析和M(市场)性分析后,以此为基础进行P(产品)性分析,并且提出了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方案[2]。

该方法由吴必虎教授于1999年提出,最早主要用于区域旅游开发。

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市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市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市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新时代下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的试验田之一,成都市马家镇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马家镇的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开发。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市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一、成都市马家镇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成都市马家镇位于成都市西部,属于都江堰市管辖。

该镇地势平坦,水系发达,交通便利。

马家镇也是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马家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都江堰古建筑群、玉垒山风景区等。

二、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1. 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马家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如都江堰古建筑群、宋朝古街等,展现出浓厚的历史底蕴。

2. 美丽的自然景观:马家镇处于成都平原,自然环境优美,如玉垒山风景区、都江堰景区等,这些景观能够吸引大量游客。

3. 丰富的民俗文化:马家镇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独特的传统手工艺等,这些能够为游客提供深厚的文化体验。

以上特色和优势使得马家镇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马家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1.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乡村的发展环境。

2. 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马家镇旅游观光,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马家镇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马家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马家镇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资源,做好传承工作。

成都艺术类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建议

成都艺术类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建议

都艺 术类文化 资源得以进一步弘扬与持续 发展 ,才能使 其更能吸 引游客 ,提升旅游
价值
蜀 锦 蜀 绣 银 丝 工 艺 品 树 皮 画 漆 器 工 艺 品
綦 江 农 民 版 剪 纸 九 龙 楹 联 梁 平 年 画 梁 平 竹 帘
关 中 剪 纸
滇 陶
户 县 农 民 画 织 锦 彩 绘 泥 塑 仿 唐 三 彩 木 板 年 画 蜡 染 白族 扎 染 火 草 褂 子
值 的 艺术 类 文化 旅 游 资 源。 本 文介 绍 了 成 都 艺术 类 文化 资 源现 状 概 况 ,对 其 旅
的艺术类文化资源虽多 ,但富有知名度的
不多。我们 需要不断加强宝贵 文艺 资源 的 知名度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文艺资源知
进入 著名作品的诞生环境主要有杜甫 草堂 、 薛涛井 、 望丛祠 , 以杜甫草堂所诞 但
黔 江 摆 手 舞 梁 平 灯 戏
川 江 号 子 I 民 间 吹 打
文艺作 品类资源较丰富
川剧 、 皮影戏 ( 川灯影 ) 书画 、 、 诗歌 、 Leabharlann 力 )及其独特 性等综 ,
合评价 因素 。下面我 们将运 用此三 维度就 成都 主要的艺 术类文
成都 曲艺 ( 扬琴 、四川评 书、竹 琴、花鼓 、
成都主 要文 艺资 源现状评价 艺术类 文化 资源
的吸 引力的大小 取决
成 都 表1
较分析 的时候选取 了西部其他几个在艺术
主要 艺术 演 出类文艺 资源 比较 表
重 庆
西 安
昆 明
川 剧 I 皮 影 戏
渝 派 川 剧 I 铜 梁 龙 舞
秦 腔 关 中 秧 歌 陕 北 民歌

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城市——浅析成都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城市——浅析成都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全, 而且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特点鲜明。
1 量众 多( 。全 市现 有人 文 景 观 10多 .数 多) 7 处 , 文景 观 总 量仅 排 在 北京 之 后 , 居全 国第 二 人 位
位。
些人 文 旅游 资源 养 在深 闺人 未识 , 忽视 、 被 闲置
2 .门类 齐 全 ( ) 齐 。成 都 市 既有 金沙 博 物 馆 、
建 议
堂 、 殊坊 )美 食 组 ( 都 小 吃 ) 动 物 组 ( 文 、 成 、 熊猫 基 地 )植 物组 ( 据季节 选 择望 江公 园 、 、 根 石象 湖 、 泉 龙 驿 )水 景组 ( 、 活水 公 园 、 南 河 ) 游 客根 据 自 己的 府 , 兴趣 与 意愿 , 进行 自主选择 。 巴蜀风 情 线 路 也 可 以
《 决策咨询通讯 ) oo年 ・ 2 2l 第 期
整 合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打 造 特 色 旅 游 城 市
浅析 成 都 市 的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开发 与 管 理
张 俊

要: 成都市 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 数量众多 , 特点鲜 明 , 是开发与 管理不到位 。根 据成都市 人文旅游 资源 的 但
面游 客稀 少 , 的景 点大 门紧 闭 , 样 的管理 , 有 这 实在 和草 堂 的盛 名 难 符 ; 也难 怪 有 人 说 , 成都 市 的旅 游 是 一 流 的资 源 , 流 的管 理 , 二 三流 的效 益 。 三 、 成 都 市人 文旅 游 资源 开 发 与管 理 的 几点 对
川菜 , 以满 足游 客多方 面 的精 神需 求 。 可 3 布 集 中( 。大 部分 市 内人 文 旅 游 资源 .分 密)
下来 的历 史建筑 、 特色 的建筑 、 明遗 迹 、 有 文 宗教 庙 宇 和寺 院 、 示 民族 艺 术 和 风俗 习惯 的博 物馆 、 展 艺 术馆 、 工艺 品等 。二 是 现代 人 文 活 动 , 如 有 影 响 例

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生 产 方式 、 食 文 化等 原 真 性 的损 失 。 饮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在建 国之初就受到 了国家的高度 重视 ,在上世纪5 年代 的城市规划 中就曾经提出保护老城 的历 O 史风貌。成都 的宽窄巷子、 大慈寺 、 文殊院等 旧街坊在 18 年的 94
3 历 史 文 化街 区保 护与 旅 游 开发
31 历 史 文 化 街 区保 护 与 旅 游 开 发 的 原 则 .
化街 区是一些文物古迹 比较集中 ,能完整地或能较完整地体现 某一历史 时期 的民族特 色和传统风貌 的街 区、 建筑群 、 小镇 、 村 寨等 , 均应予以保护。并可根据它们 的历史 、 科学 、 艺术价值 , 公
史文化街 区进行保护 ,又要适应 经济发展的需要 ,开发历史文
化街区 ,这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问
题圈 。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 三个阶段 , : 分 即 对文物建筑 的保护、 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对历史文化街 区保护。 历史文化 街区体现 了一个城市深厚 的文化底蕴和悠远 的历史 ,它是城市 文化资源 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街 区保护是基于历史文化 名城保护工作 中的不足和面对 旧城改建新 的高潮 ,而提出的概
历 史 文 化街 区一 般 应具 有 以下 特点 : 1 . 历 史文化街区应当具有传统 的历史风貌 .1 2
成保 护的手段 , 应当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 ; 第三 , 要对历史街区 的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的改善 ,使原住民的生活质量能与现代城
市 的发 展 相适 应 [ 3 1 。
3 成 都 历 史 文化 街 区保 护 与旅 游开 发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2
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街区日 历史文化街 区可以是一条街或几 。 条街组成 , 但是 , 必须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 而且 , 保持一定原有

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大熊猫的故乡。

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背景,为成都市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潜力。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成都市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成都市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发、管理和利用旅游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成都市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成都市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分析:通过对成都市生态环境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成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根据成都市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类型,分析其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基于前两个方面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探讨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发、管理和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了解成都市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可行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成都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文献调研:全面梳理成都市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深入了解其现状和问题;2、数据统计:对成都市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其现状和问题;3、问卷调查:通过对成都市旅游从业人员、游客和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认知和评价,为研究提供参考;4、对策研究:在以上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和理论,提出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深入了解成都市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特点,全面把握其现状和问题;2、提出可行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成都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实践性的指导;3、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数据和思路,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价值评价与开发建议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价值评价与开发建议
文 化旅 游 资 源 下 的 定 义 是 : 对 旅 游 者 产 生 吸 引 力 , 且 能 能 并
其 属性 大致 可分为 自然旅游 资源 、 人文旅 游资 源两大 类 , 人
文旅 游资源又有历史文 化旅 游资 源与 民俗文 化旅 游资源 之 分 。本 文主要对 成都市 旅游 资源 中民俗 文化类 旅 游资源进
资源 ; 学者张春丽认为 民俗文 化旅 游资源是 指那 些地域 特 色浓郁 、 文化 内涵丰富 、 对旅游 者具有较 强吸 引力 、 可供开 发 利用并 能使旅游经营 者获 取一定 经济 效 益和 社会 效 益的 民 间 民俗风情及其载体 。 J 综合 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及 多种概 念说法 , 文对 民俗 本
K e o ds: yw r Che g u;f ll r ut r nd ok o e c lu e;turs e o c s;turs e t o i tr s ure o i tm r s i
旅游研 究中关于旅游 资源 的定义 为 : 在 自然 和人类 社 “ 会 中能够 激发旅 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 游活动 , 为旅游业 所 利用并 能产生经济 、 会和 生态效 益 的客体 ” 社 。旅 游资源 按
W ANG Jn i 。
( colfB s e d n t t n s Wee nvrt FnneadE oo i , hn d , i u n 6 0 7 ) Sh o o ui s A mis ai , D ns ir o s r U i syo iac n cnmc C eg u Sc a , 10 4 tn ei f s h A src:ok r utr cna sdvrefl-utm n r  ̄ eoo i bnf stetu s at ci s hnd nos b t tFll ecl e oti ie o cs sadb n c nm c e eta h or t tat n.C eg uejy a o u n s k o i i i r o

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开发理论模型研究

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开发理论模型研究
外 城市 综合 体 、 主题 公 园和 产 业 集 群 的理 论 与 实践 ,
统, 并有 可 能成 为一个 旅 游休 闲 目的 地 。 我 国文化旅 游 发展 实 践 模 式 经 历 了原 生 态 实 体 模式、 主题 公 园 模 式 、 生态博 物馆模式 、 实 景 演 艺 模 式, 到 目前 的文化 创 意 型 旅 游 综 合 体模 式 , 不 断 实 现
旅 游综 合体 。 “ 文 化创 意型 旅 游综 合 体 ” 是 在 我 国大 众 观光 旅 游逐 步 发展 过渡 到休 闲度 假旅 游 的时代 背景 下 , 借鉴
国外“ 城 市综 合体 ” 的研究 和 建设成 果 , 结合 我 国基本
文化创 意 型旅 游 综 合 体 发 轫 于 2 0 0 8年 的 杭 州 市 。是 年 , 杭 州市 委 首次推 出了多个 以旅游 为 主题 的 综 合体 , “ 旅 游综 合体 ” 作 为一 种新 型 的业态 在我 国应
国情而 提 出并开 发 建 设 的 。文 化 创 意 型 旅 游 综合 体 不 同 于国外 的“ 城 市综 合 体 ” 。城 市 综 合 体 是 以 建筑
群 为基 础 , 融 合商 业 零 售 、 商务办公 、 酒店餐饮 、 公 寓
黄山、 北京、 贵阳、 楚 雄等 1 4 5 个 城 市推 出 了旅游 综合
[ 关键词] 文化旅游 } 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 ; 开发 I 理论 [ 中图分类号3 F 5 9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3 1 6 7 4 — 3 7 8 4 ( 2 0 1 3 ) 0 3 - 0 0 0 6 — 0 5


文化 创 意 型 旅 游 综 合 体 及 其 开 发 理 论
的产物 , 是 一种 崭新 的产 业 业 态 , 在 理 论 上 是 对 既 往 各 种文 化旅 游 开 发 模 式 的融 合 创 新 发 展 , 具 有 多 产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对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和重点任务。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发展,并得出了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成都市的旅游业制定更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成都市的旅游魅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旅游业、新形势、发展战略、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对策建议、重点任务、策略总结、展望、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成都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已经成为成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成都市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动成都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合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阶段,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旅游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业链条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探讨适合当前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力求提出一套系统、科学的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希望能够为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提出适合当前形势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并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成都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提升。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找准其发展瓶颈和突破口;二是预测成都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三是探讨不同情况下可行的发展战略,为成都市旅游业的战略调整提供参考;四是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建议,明确未来工作重点和方向;五是总结归纳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展望其未来发展,并提出对行业发展的启示,促进成都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一、项目背景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开发项目是指将旅游、酒店、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产业结合在一起,通过共同发展,实现互相促进和协同发展的目标。

本报告旨在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项目潜在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现代人对旅游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观光旅游,更多的是追求独特的体验和文化交流。

综合开发项目可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2.竞争分析: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通常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

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具备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比如,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来开发独特的旅游景点和主题活动,增加项目的吸引力和独特性。

3.市场规模:根据对目标市场的调研,预计该项目所在地区的旅游市场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在项目实施之后,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推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

三、项目目标1.开发一条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线路,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2.建立一批高品质的酒店、餐厅和其他旅游配套设施,提供舒适便利的旅游体验。

3.提高就业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

四、项目实施方案1.开发旅游景点: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确定一条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线路,并在线路上开发相应的旅游景点。

比如,可以选择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作为开发的主要方向,设计和建设相应的景点和设施。

2.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在旅游线路上,建设一批高品质的酒店、餐厅和其他旅游配套设施,提供舒适便利的旅游体验。

同时,还可以考虑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丰富旅游服务内容。

3.推广和营销: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项目进行广泛的推广和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活动,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浅谈我国旅游纪念商品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对策

浅谈我国旅游纪念商品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对策

摘要:游客在景点地区经常会购买纪念品,随着旅游业增值服务的深入发展,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日益引起了游客和旅游服务提供商的共同关注。

本文通过对旅游纪念商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以成都锦里民俗文化节旅游纪念商品的成功打造为范本,总结出了一系列旅游纪念商品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问题开发对策1国内旅游纪念商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1.1商品雷同,辨识性不高,缺少地域特色。

目前很多旅游目的地销售的纪念品都存在地域特色不鲜明,辨识度不高,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

盲目跟风或直接照搬其他地方的纪念商品的情况很多。

如就玉器、银饰、首饰类,笔者在云南、四川、贵州、海南、湖北、香港等多处旅游区见过大到工厂、商城,小到临街小铺都在经营。

不管当地是否真的出产玉石、银矿,只要是有游客的地方就有卖玉器首饰的店铺。

类似的还有丝绸织品、扇子、筷子等,都缺乏一定的辨识度。

商品的雷同,缺乏地方特色,使旅游纪念商品失去了纪念的意义,同时会给一些游客带来不同程度的视觉欺骗,觉得旅游纪念品大多是质次价高的冒牌货,从而降低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2商品质量较低,缺乏品牌意识。

产品缺乏专业的设计,且制作水平不高也是目前旅游纪念商品市场的普遍诟病。

从要素投入上来看。

其实旅游业本身没有多少科学技术含量,应该说是一种人力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因此,旅游业在市场竞争中,其进入门槛较低,大量的小规模企业参与进来,但是这种零散化的发展,降低了发展层次,并且也不利于旅游业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生产出来的产品设计简单,包装粗糙,缺乏创新和特色,缺少文化内涵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这就使得很多旅游产品只能是徒有外观的“一次性”产品。

这些劣质的商品往往还没走出旅游景区就出现瑕疵或破损。

同时纪念商品缺乏主导产品,没有品牌效应,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旅游纪念商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特色鲜明、品位高,具有代表性的不多,现有的旅游纪念商品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尚没有得到游客普遍认可的标志性纪念商品,缺少大众熟悉的品牌产品。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建议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建议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建议摘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能够被有效开发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总和。

以此定义,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性、稀缺性等都较强,对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餐饮文化、休闲文化、节庆民俗、地方特色产品、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区等五个方面。

本文首先对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这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评析,然后进一步评价其旅游价值,最后就此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价值旅游研究中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为:“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

”旅游资源按其属性大致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又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之分。

本文主要对成都市旅游资源中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进行探讨。

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关于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的讨论并不多,甚至还未达成其概念的共识。

邓永进等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巴兆祥则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的综合;陈福义等提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观光游览,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民族民俗风情资源;学者张春丽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地域特色浓郁、文化内涵丰富、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可供开发利用并能使旅游经营者获取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民间民俗风情及其载体。

综合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及多种概念说法,本文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下的定义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能够被有效开发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总和。

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1. 历史教育功能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特定 地域中历史文化的积淀。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 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这些文化影响区 域旅游资源的形成, 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 旅游资源都有着民俗、民风的印记。民俗文化旅游资 源的历史功能主要是指在体认传统民俗文化的过程 中, 能够使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产生对传统民 俗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娱乐休闲功能 民俗文化形成于人们具体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 任何的民俗事项都可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找到 其存在的根据。 民族文化有着极强的文化气氛和娱
2. 功能分区及产品设计 锦里旅游产品设计以其形象定位为依据, 集旅 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满足游客吃、住、行、游、 购、娱的需求。 不论是街区整体建筑风格, 还是旅游 产品项目设计, 锦里在浓缩了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 蜀汉文化的同时, 营造出一种现代的休闲韵味。 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全长 350 余米, 主要包括: 酒吧休闲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 旅游工艺品展销区四大区域。产品类型包括: 三国文 化餐厅、成都名小吃、仿古建筑酒店、复古交通方式、 步行街、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品商店、民俗娱乐、酒 吧 (参看表 2)。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功能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功能是多方面的, 对旅游者而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表现为一种可供其 参与、体认、观察、享受的旅游产品; 对经营者和管理 者而言,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表现为一种可供开发的 旅游资源, 能够为实现经济价值和树立区域整体形 象发挥作用。因此, 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功能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76·
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益, 如何利用特定区域中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展 旅游活动将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对成都都市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思考

对成都都市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思考

新相结合 的道 路。本文在对成都都市旅游 产品现状进 行分 析的基 础上 , 出了基 于整合观 的旅 游产 品创新 开发思 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路, 并就成都都市专题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策 略进 行探讨 。
关键词 :成都 ; 都市旅游 ; 旅游产 品 ; 整合 开发
中 圈 分 类 号 :19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3220 )l 3 一o 收稿 日期 :20 —0 —2 ' 23 5 04 4 (07 O一 6 4 06 9 7 作 者 简 介 :毛 长 义 (99 , 16 一) 四川 大 学 建 筑 与 环 境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在景区开发、 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 旅游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普 城早已名声在外, 然而, 因产品开发及组织上的不足, 大多数
遍的肯定。然而与此同时, 在近年来以五大精品景区为重要 的外地游客难以在成都的游程中得以深度体验。
支撑的四川旅游迅猛推进的同时, 因主动开发的意识及力度
从旅游产品的结构来看, 成都都市旅游产品 目 前还停 留
在国内外引起强烈 20 年杜甫草堂和武侯祠的门票大幅上长后, 05 被许多旅行社 阳神鸟金箔图案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金沙》 音乐剧在全国的巡演更令金沙文化声名远扬。 摒弃于旅游线路之外, 而代之以市内一些并无多大特色的二 反响。< 流景点应付了事, 直接影响到成都旅游的声誉。因此, 在旅 金沙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 , 不仅应突出其作为文物博物馆展 而且更应乘风借势 , 以国家级旅游精品景区 游 需求日 讲求个性、 益 参与、 体验的今天, 通过调整思路, 优 示教育的功能,
并加以整合、 嫁接和包 出于成本和利润等原因, 使得各大旅行社对成都都市旅游产 具有成都地域特色的旅游吸引要索,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

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如何有效利用资源优势来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

利用SWOT分析可以对成都市文化资源构成、及文化产业发展形势进行深入剖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成都市;文化产业;SWOT分析;发展策略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其规模、结构及产业化程度等,都与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对称,发展潜力尚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加强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综合考虑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有着深远意义。

一、内部因素分析1.优势分析成都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文物建筑2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4座,各类博物馆23座,馆藏文物24.5万余件。

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文化、以武候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杜甫草堂等为代表的盛唐文化,和以佛教、道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都奠定了成都文化资源富庶大都会的地位。

2.劣势分析成都市文化资源开发水平较低,文化产品资源价值还需进一步发掘。

就旅游业来说,其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旅游精品,部分旅游产品营销乏力。

就历史文化资源来说,在公益性和保护性第一的前提下,对其可以市场化的部分缺乏开拓与创新。

同时,成都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尚处于低级阶段,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资源配置较分散,整合力度不够,缺少强势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

二、外部因素分析1.机会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贸易交流愈加频繁。

我国也将逐步开放文化市场,并放宽外商直接投资经营的文化产业领域。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文化成果、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促进本土文化产品升级。

文化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文化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文化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研究主题:文化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是将旅游与文化融合,提供给游客独特的文化体验。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因此,研究如何开发具有创意性的文化创意产品以满足游客需求并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当前关于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相关理论框架。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选取了几个成功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产品特点、营销策略等。

最后,为了全面了解游客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和满意度,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大多数游客对文化创意产品表达了强烈的兴趣。

他们认为文化创意产品能够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丰富旅游经验。

此外,游客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期望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创新性、本土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旅游目的地的联系等方面。

然而,一些游客也表示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价格较高有所担忧。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表明,文化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有效开发和设计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旅游目的地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然而,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时,需要注意产品的创新性和本土特色,以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

此外,价格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旅游目的地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探索合适的定价策略。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并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文化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

成都市温江区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思考

成都市温江区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思考

成都市温江区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思考温江区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景观:温江区地处川西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温江区境内的溶洞景观。

温江区境内有多处溶洞,如射洪溶洞、水磨溪溶洞等,这些溶洞形态各异,景色优美,是追求探险和自然生态的游客的理想选择。

二、历史文化:温江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景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温江古城遗址。

温江古城遗址是温江区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遗址,是了解温江区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此外,温江区还有一些古建筑和寺庙,如石龙寺、大觉寺等,能够给游客提供独特的历史文化体验。

三、特色美食:温江区是成都市著名的餐饮之地,以川菜闻名全国。

温江区的特色美食主要有温江砂锅鱼、麻婆豆腐、五香卤猪蹄等。

这些美食口味独特,制作精细,可以吸引到大量的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针对以上旅游资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开发和提升:一、景点规划:温江区可以对现有景点进行规划和改造,提升其旅游吸引力。

比如对溶洞景观进行改造,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增加交通便利设施、观光设施和游玩项目,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二、文化传承:温江区可以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加强对温江古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建立文化展示馆和研究中心,通过展览和研究活动,向游客传递温江区的历史文化信息。

三、品牌推广:温江区可以将特色美食和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独特的品牌。

通过推广温江砂锅鱼和其他特色美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品尝,并推出相关旅游产品,提供一站式的美食+旅游体验。

四、旅游服务:温江区可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提升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设施的档次和水平,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此外,建立景区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队伍,加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工作。

总结来说,温江区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可以提升旅游吸引力,增加旅游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但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做到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研究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5/1作者:曹启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活动方式和内涵正在由过去的单纯游山玩水度假型逐渐向求知型转变,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时尚。

可以说,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魅力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急需文化的武装。

一、关于文化旅游关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三类观点:第一,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第二,认为文化旅游在作为一种具体的旅游产品前提下,特指民俗文化层。

第三,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

这类观点也是比较流行的观点。

笔者趋同于第三类观点。

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

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

而不同的旅游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游客的追求。

对当代文化旅游者来说,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了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

又因它具有促进科技传播,增进人们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快各国经济繁荣等作用,而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

二、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成都文化旅游凭借的是什么?应该说,主要是蜀文化。

“蜀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而最近十多年发现的数十处考古遗址也充分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到青铜器时代文化——三星堆文化,已经证实了蜀文化经历过夏、商、周的客观存在,“蜀文化很可能会起源于5000年以前,甚至‘肇于人皇’,殊未可知”。

蜀文化是长江中上游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与鲁文化、齐文化、吴文化、徽文化、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中华民族文化。

蜀文化以成都平原为圆心,而成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

蜀文化的特点,有学者指出,“从旅游角度说,就是一个‘神’字,神奇、神秘、神妙——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神妙的游乐之乡”。

成都经过4500多年的历史过程,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

通过分析归纳,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化旅游资源的积累具有显著的历史阶段性。

成都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发展史。

大约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朝把国都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一典故定名“成都”。

从此,成都就成为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成都从未中断的文化链,在历朝历代都闪烁出亮点。

商周有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战国有大型船棺葬,秦有都江堰,两汉有文翁石室、琴台故径,蜀汉有武侯祠,唐有杜甫草堂、薛涛井,前后蜀有永陵,近代有辛亥保路死事纪念碑等。

2.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从文化旅游的表现形式分析统计,成都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有7类上百种,其中古迹20多种,尤其在民俗民风方面,每月都有各种节庆活动,还有各种货市,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等。

宗教文化方面,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及其寺庙,散落各处。

饮食文化方面,成都茶馆、成都小吃、川菜、火锅,食在中国,味在四川(成都)。

艺术欣赏方面有川剧、曲艺、四川方言等。

3.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高。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正如冯至教授在《杜甫传》里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都总忘不了成都草堂”,因为杜甫在成都的三年多时间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诸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明白晓畅而又精粹警策的诗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其他如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都江堰一青城山以及近年考古发掘的金沙遗址等,这些资源都属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一流。

4.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域优势。

成都北走30公里就是比秦始皇陵兵马俑还要不同凡响的三星堆,南走70公里就是三苏纪念地。

再北、再南,那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3个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一乐山大佛。

从最北的九寨到最南的峨眉,大约700公里,而成都就处在这条南北延长线的中心。

从成都往西,有著名的康定和海螺沟冰川、森林与温泉汇聚的胜地;往西南走得更远些,就是阳光明媚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和凉山自治州的彝族风情……而成都是中外的游客游览这些神奇山水、民族风光的必经之地,成都文化旅游资源与四川的自然风光、藏彝风情交相辉映。

这对推动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5.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融合共生性。

成都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环境有机组成部分,背依岷山,以成都平原为载体,以都江堰为源头活水,以多样的物质形态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形成自然与人文相融、历史与当代并存的局面。

四川大学林向教授认为,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像“一座大水库”一样,吸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影响,成为各种文化的荟萃杂交之地。

其间散布着陵墓古塔、庙宇寺院、古井老树、古镇老街、古代民居等极具文化含量的历史遗址,蕴涵着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文化内容。

三、成都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1999年,四川省编制了《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四川旅游发展定位于:“中国自然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2003年10月,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成都旅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2003--2007年,把成都市建设成为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入境旅游快速增长的旅游经济强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为观光、度假、商务、会展、都市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四川旅游便捷的中转口岸和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

到2010年,把成都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为了提升成都文化旅游水平,成都市有关部门正着手构建“两中心、六体系”。

“两中心”是指:以武侯祠和南郊公园整合为核心建立三国文化收藏研究展示中心,以都江堰为核心建立中国水文化研究展示中心。

“六体系”是指: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金沙遗址、船棺遗址为核心的古蜀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杜甫草堂、陆游祠为核心的中国诗歌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刘氏庄园、陈家桅杆、洛带会馆文化等为核心的川西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前蜀永陵、后蜀和陵、明蜀王陵为核心的古代帝王陵寝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青城山、鹤鸣山、青羊宫和宝光寺、文殊院、石经寺以及鼓楼南街的清真寺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保护研究展示体系;以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孙中山铜像、邛崃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主要内容的近现代革命教育展示体系。

同时,成都市有关部门为了落实“打造休闲之都”的总目标,提出把浣花风景区、武侯祠片区、水井坊片区、文殊院片区、北部风景区、十陵历史文化区6个片区建设成旅游休闲片区。

成都市围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打造“休闲之都”的总体目标,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发掘旅游文化的内涵,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对成都旅游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令人遗憾的是,成都市2003--2007年旅游发展目标中,并未鲜明地提出文化旅游的目标。

前面已述,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种旅游类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成都市应该确立“成都——文化旅游的目的地”的目标战略,这是其一;其二,成都旅游一直没有准确定位。

旅游定位、旅游形象与城市文化积淀紧密相联,“休闲之都”杭州发展在前,但这并不影响成都后来居上。

2004年3月,成都打出了“东方伊甸园”的牌子,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东方伊甸园”对国内游客来说,吸引力并不大,对入境游客或许有一定新鲜感,最终是否被入境游客认同,还有待市场来决定。

四、开发利用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策略成都市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从目前情况看,发展成都文化旅游,要更新观念,树立文化旅游发展观,准确定位,充分整合现有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各项开发措施的落实力度。

(一)更新观念,树立文化旅游发展观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其丰富的内涵和自身发展规律。

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能够兴旺发达,最终还要依靠旅游资源的内在品格。

成都要实现“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文化旅游发展观,走文化旅游之路。

从国外看,加拿大国内到安大略的游客1990年人均每次花费为95美元,而文化旅游者达到214美元。

”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

在1996年,有5400万美国人进行了至少一次旅游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景点;有3300万人专门为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节而旅游。

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他占4.5%。

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不是游览或玩乐,而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从国内看,凡是旅游业发展好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因为文化的吸引力,如北京、西安、上海、杭州、丽江等。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只有文化的才会是永久的,才会富有永远的魅力,永驻旅游者心田;只有发展文化旅游,才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名片,对认识城市起着导向性甚至标志性的作用。

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关系到是否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问题。

1.“天府之国”、“休闲之都”近两年成都市政府聘请国家旅游局、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的学者对成都旅游形象进行重新策划,推出了“成功之都、美食之都、多彩之都”的品牌。

同时,在全市举行“我为成都寻找城市名片”的公众活动,结果最受欢迎的是休闲之都、美食之都、锦绣之都、天府之都、人居天府。

四川省的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中国西部的优游天府””,、“天府之都”””等。

笔者认为,从旅游的文化定位、市场定位角度,成都旅游形象定位宜用“天府之国”、“休闲之都”。

“蜀号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东汉末年赢得的,历经魏晋唐宋一直到近代,至今两千余年,积淀了浓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含义。

“天府”既指整个经济条件的优势和社会的繁荣,也指成都作为西南的文化中心的地位。

“这一称号是巴蜀人民以四通八达的开放胸怀学习天下人所长,创造出经济奇迹而争取的……这就是巴蜀文化的基本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