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内部因素

合集下载

创造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哪些

创造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哪些

创造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哪些一、什么是创新和创新能力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特。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异的经济周期。

他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

”熊彼特一开始提出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上的创新,后来逐渐演变成包含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在内的广义上的创新。

应该说,熊彼特的创新是狭义的创新,主要是指在科学发现、发明之后的应用上的创新。

现在人们更多地采用的是广义上的创新,广义上的创新不仅包括在科学发现、发明之后的应用上的创新,而且也包括在此之前的科学发现、发明。

从理论上讲,我们也应该采用广义的创新,因为创造一个新的思想、理论也该看作是创新。

本文所采用的也正是广义的创新概念。

从学术上讲,我们可以对创造和创新加以区分:创造可以主要是指原创,而创新则侧重于在原创基础上的再创。

尽管我们从学术上可以对创新和创造这两个概念加以严格的区分,但在实践中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经常混用,人们在实践中已把这两个概念等同了。

创造力的定义(精)

创造力的定义(精)


(5)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时要注意处理好内外 因素的关系 (6)在对结果进行推理时,应该做到全客观; (7)对个体提出的指导措施应该有助于改变不利 的外部条件、完善内部条件,使其创造性可以得 到更好的发展; (8)要坚持其后的长期追踪调查,以收集到较为 系统的个体创造性发展的资料。

索里、特尔福德: (1)观念的灵活性,即思想开放; (2)个人的独立性,即不受习俗限制和约束; (3)性别角色的相反化,即高创造力的男性具有 女性化的气质,高创造力的女性具有男性化的气 质; (4)对暧昧不明事物的容忍,即肯接收不甚明确 和复杂的东西; (5)对错误的容忍,即不怕犯错误且容忍自己和 他人犯错误。

使用原则:(1)综合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谨慎性原则

步骤:首先,确定研究对象 其次,对其进行细致的调查,收集各 种各样的资料和数据; 再次,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鉴 定,制订出可操作的培养性方案,然后在 个体的实际活动中加以指导; 最后,对个体的创造性发展坚持长期 的追踪研究。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和特殊才能的创造力。
海纳特 :
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 普通创造力和伟大创造力。
一类是前创力。 二类是潜创造力 三类是真创造力
第一层次为初级创力 第二层次为中级创力 第三层次为高级创力

我国学者董奇 :
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人格
吉尔福德: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 (2)有旺盛的 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机理有深究的动 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和严格性; (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 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 (7)有丰富的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 (8意志品德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 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涉过保护母等 因子能 预测 大学生 的创造力倾 向。结论 :E P Q个性 因素和 父母 养育方 式在一定 程度 上均影 响着
大学生 的创造力倾 向。 [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力倾向 ;E P Q人格 ;父母教养方式
[ 中图分类号 ]G 4 2 7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1 — 49 6 3( 2 0 1 3 )0 2— 0 0 3 0一 O 5
理 ,进行 显著 性检 验 、相关 和 回归分 析 。


研究 多为 小 样 本 的 调 查 和 单 一 影 响 因 素 的 研 究 , 笔 者研 究 的样 本 数 较 大 ,并 且 从 内部 因素 和外 部
环 境 两个 方 面 探讨 创 造 力倾 向 的影 响 因素 。

对 象和 方 法
常模 相 比, 大 于 1 3 3 分 为 有 创 造 性 潜 能 , 占
5 . 4 % ;小 于 1 1 1 分 为一 般 ,占 6 0 . 3 % ;大 于 1 1 1 , 小于 1 3 3 为 良好 ,占 3 4 . 3 % 。其 中 挑 战 性 和 冒 险 陛的得分 最高 ,想 象力 的得 分最低 ( 见表 1 ) 。
的平均分为 1 0 9 . 7 1 。与 内外 向、神经质 、精神质等 因子呈正相关 ( r =0 . 2 0 3 , 0 . 2 3 1 , 0 . 1 5 3 ,P< 0 . 0 1 ) ,与父 母养育方式 中的过分干涉父呈负相关 ( r =一 0 . 1 0 7 ,P<0 . 0 1 ) 。有创造 性潜 能的大学 生 的过 分干涉父 和过度 保护父 的因子分 明显低于创造力倾 向一般 的大学生 的因子得分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内外 向、神 经质 、过 干

“拔尖计划”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拔尖计划”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对732名“拔尖计划”入选学生开展的创造力发展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分析性智力、综合性智力、专业知识、交叉知识、通识知识、坚持的毅力、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等分类变量对促进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小;发散性思维、超越自我的意愿、精神环境、实践性智力、自我认同的信心、对模糊的容忍、内部动机等分类变量在促进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方面总体上处于边缘显著水平且存在程度差异;探究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敢于冒险的勇气等变量对促进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最具积极意义。

关键词“拔尖计划”;拔尖学生;创造力为破解“钱学森之问”,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国际一流领军人才,自2009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大学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每年遴选1000名文化基础扎实、学科志趣浓厚、智力禀赋优异的本科生进行培养。

促进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是“拔尖计划”矢心不二的选择和决定其成败的核心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实证分析影响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解析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有效调控影响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因素的若干教育教学对策。

一、分析框架、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关于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问题,有许多创造心理学研究者有过探索,比较经典的研究有阿马拜尔(Amabile)的三成分理论、格鲁伯(Gruber)的三系统理论、罗兹(Rhodes)的4P 模型、格鲁韦努(Glă v eanu)的5A理论、科兹贝尔特(Kozbelt)等人的6P理论、斯滕伯格(Sternberg)的创造力投资理论等。

其中,斯滕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是在吸收其他创造力理论合理内核和有益思想基础上阐发的,其理论硬度较好,对“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解释力较强。

斯滕伯格提出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六要素为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特征、动机、环境。

本研究以斯滕伯格提出的创造力发展六要素为主要认识维度,融合其他创造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成果,构建出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

产业技术人员创造力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技术人员创造力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技术人员创造力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当今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若想在这一时代背景中求得更大发展,就必须重点关注产业技术人员创造力的提升,因为产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一线工作,其创造力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影响产业技术人员创造力因素主要有组织、团队和家庭等。

为此,应从加强组织引导力度、提升团队培养能力和提高家庭保障程度三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

关键词:产业技术人员;创造力;科技创新;创新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创新能力;考核制度;创新素质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5)02-0085-05一、引言当今时代是经济迅猛发展、信息无限扩张、科技飞速进步、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要想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中保证平稳立足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依靠强大的国力,而提升国力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就迫切要求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各行业的企业实现升级和转型。

而企业若想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升级和转型,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这一根本途径。

因此,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一国经济能够平稳、快速、健康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还指出创新可以分成五种情况,即:采用新产品、采用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新供应来源和实现新组织。

后人将其归结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

从熊彼特对创新概念作出的界定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不论是哪种创新,都是由人这一创新主体实现的。

根据创造力理论,任何人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具有创造力,在适当的环境下其创造力都会被激发出来。

作为直接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产业技术人员,他们是否能够在工作中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扩大自身优势。

什么是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和驱动力

什么是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和驱动力

什么是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和驱动力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扩大与增加,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和驱动力是复杂而多样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和驱动力。

一、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国家或地区自身的经济基础条件和发展动力。

以下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内部因素: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人口素质、教育水平、就业情况等。

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2.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通过投资和储蓄,积累起足够的资本能够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3.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推动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4.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内部的竞争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环境中的影响和作用。

以下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因素: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家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外部因素之一。

通过开放市场、扩大出口、增加进口等方式,可以增加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带动经济增长。

2.投资和外资流入:外资的流入可以提供资源和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吸引外资投资,可以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主要经济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等都会对国家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4.国际政治因素:国际政治因素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国际合作与竞争、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等都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外部压力或带来发展机遇。

三、驱动力驱动力是促使经济增长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解析国内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解析国内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解析国内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而其中内部因素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解析,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配置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国内因素对于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内投资的增加可以带动社会资本的形成,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消费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消费需求,拉动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再次,财政政策调整也是国内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提高税收调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二、产业结构调整国内因素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各个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人力资源的发展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提升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

再次,产业政策的调整也是国内因素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调整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三、生产要素配置国内因素对于生产要素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资本的配置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实体经济,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劳动力的配置也是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方面。

通过改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促进劳动力在各个行业和地区的合理流动。

再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环节。

通过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四、技术创新国内因素对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分析

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分析

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分析企业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外部环境则包括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经济周期等。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一、内部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1. 战略规划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重要因素。

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可以为企业提供指引,帮助企业确定其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

同时,战略规划也需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 组织结构良好的组织结构是企业高效运作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此外,随着企业的成长,可能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组织结构,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3.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拥有优秀的员工和管理团队,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留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培训平台。

4.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不断研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施和应用。

二、外部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1.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中最直接和重要的因素。

企业需要认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对手的优势劣势,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寻找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对企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的法规和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利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机会,也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并积极与政府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

3.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浅谈国外关于幼儿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分析

浅谈国外关于幼儿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分析

浅谈国外关于幼儿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分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力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创新人才培养观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幼儿与生俱来就具有创造潜能,Fishkin (1998)将幼儿与生俱来的创造力称为“创造力的萌芽”,这种萌芽主要表现在婴幼儿的操作、探索和实验活动中,以及他们使用面部表情,发现他人情感的情境中。

幼儿时期的大脑发育速度是个体一生各发展阶段中最快的,这一时期幼儿大脑皮质各区的功能都已接近成人水平,语言不断丰富,各种精细动作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因而,这一时期的幼儿可塑性最强,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

幼儿的创造力,尤其是创造力倾向是需要保护的。

梳理和总结国外关于幼儿创造力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对于加深我们认识幼儿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外最早对创造力进行探讨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对创造力的研究最初是将其作为天才儿童研究的一个部分展开的。

而科学的创造力研究始于19世纪中期。

高尔顿于1869年出版了《遗传和天才》一书,将创造力的研究带入心理学研究领域,由此,人们开始对创造力进行了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

1950年,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会举行的一场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力的概念。

紧接着,他在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演讲中又进一步指出了创造力研究的重要性。

由此,学界也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创造力测验、创造力培养等相关研究。

二、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1.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上述研究表明,幼儿的创造力在各个时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3~5岁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充分发挥关键期的优势,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创造力的构成包含了很多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

个性是创造力构成中的关键因素,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创造力基本要素

创造力基本要素

创造力基本要素?
答:创造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知识是创造力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同时也是想象和创新的前提。

缺乏深厚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思维方式也是创造力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了个体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

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来形成,如逆向思维、联想思维、侧面思考等。

这些思维方式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经验和观察力也对创造力产生重要影响。

经验可以帮助人们积累实际知识和技能,而观察力则有助于发现问题和细节,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同时,情感和动机也是创造力的动力源泉。

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对于创造的渴望和热爱,而动机则能推动人们持续不断地追求创新。

特别是内部动机,即发自内心的创造欲望和兴趣,对于创造力的发挥至关重要。

另外,人格特质也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备创造性的人格特质,如冒险精神、好奇心、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等,有助于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综上所述,创造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思维方式、经验和观察力、情感和动机以及人格特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创造力水平。

心理学对个体创造力的促进与发展研究

心理学对个体创造力的促进与发展研究

心理学对个体创造力的促进与发展研究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解决问题和创造新奇事物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素质,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也在探索个体创造力的促进与发展。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个体创造力的特点、影响因素和促进方法。

一、个体创造力的特点个体创造力的特点主要包括灵活性、原创性和独特性。

灵活性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新奇事物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灵活性包括思维的开放性、非传统性和多样性等方面。

原创性是指个体能够独立地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

原创性与个体内部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密切相关,需要个体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思维。

独特性是指个体的创造性表达和成果与他人不同,具有个体特色和独特风格。

独特性与个体的个性特质和经验背景有关,也与文化环境和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有关。

二、个体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内部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心理因素,以及外部的环境和社会因素。

1. 心理因素:(1)知识和技能: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对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为个体提供创造性的素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思维方式:个体的思维方式对创造力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灵活、开放、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个体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

(3)个性特质:创造力与个体的个性特质密切相关。

例如,开放性、好奇心、坚持不懈等个性特质有利于个体发挥创造力。

2. 环境因素:(1)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创造力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文化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表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

(2)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个体的创造力需要创造性教育和培训,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任务。

(3)组织与社会环境:创造力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个体创造性表达和创新实践的组织和社会环境。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和社会认可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情绪效价和动机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情绪效价和动机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情绪效价和动机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杜夏雨1 史从戎1 赵子仪1 薛 婷2(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1617)摘 要 以图片材料为情绪启动刺激,以多用途测验(AUT )为创造力测量工具,探究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

采用2(情绪效价类型:积极、消极)×2(动机情绪类型:高生存动机、低生存动机)的被试间设计,结果表明: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积极情绪组的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及总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动机情绪主效应显著,低生存动机情绪组的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及总分显著高于高生存动机情绪组;情绪效价和动机情绪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引发更多的创造性活动;低生存动机情绪下的创造力水平高于高生存动机情绪下的创造力水平;情绪效价与动机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

关键词 情绪效价,生存动机,情绪图片,创造力。

分类号 B8421 引言创造力是产生新颖且有用的想法或产品的过程(Hennessey & Amabile, 2010)。

在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中,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和提升创造力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创造力受到情绪状态、浪漫环境、奖励与评价、动机取向甚至公共空间等因素的影响(王天力, 2018; 张克, 杜秀敏, 董晓飞,2018; Fitri, Aulia, & Fuady, 2020),在这些已被证明能够预测创造力的变量中,情绪是最受关注的预测因子之一(姚海娟, 王金霞, 苏清丽, 白学军,2018; Mastria, Agnoli, & Corazza, 2019)。

早期研究者多从效价维度考察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然而“情绪效价是如何影响创造力表现的”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能触发创造性反应(Grawitch, Munz, & Kramer, 2003),但是Gasper (2003)的研究发现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更能促进创造性表现。

教育心理学 选择填空

教育心理学 选择填空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联系(P7-10):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2)普通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原则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3)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史互相交叉、互相补充的,它们分别利用对方的有关理论探讨本领域的课题,发展自己的理论,同时从自己方面丰富对方的内容,促进对方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P10):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2)实证研究:相关研究(测验法)、因果研究(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4.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确立:1)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期)2)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3)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

4)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人,他认为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他吧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这便是以后五段教学法的基础5)在教育工作中最早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诞生。

7)作为机能心理学的奠基人詹姆斯,强调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试图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8)杜威极力将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教育问题,倡导儿童中心运动。

9)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1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开始注重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组织文化因素

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组织文化因素

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组织文化因素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不仅仅指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还包括业务模式、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创新。

而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众多,其中组织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积极的创新文化是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员工被鼓励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并且对于失败持开放态度。

这种文化鼓励员工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使他们感到安全去尝试和学习。

当员工知道他们的创新尝试会受到鼓励和认可时,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寻找新的商机,并更愿意承担风险。

积极的创新文化能够培养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竞争优势。

其次,一种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也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种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开放的交流,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在这样的文化中,员工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获得来自不同部门和层级的反馈。

这种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为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而相反,一个封闭、保守的组织文化会限制员工的创新意愿和能力,导致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被迅速抛在身后。

另外,鼓励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组织文化也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员工被激励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追求个人和职业的发展。

这种文化能够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敏锐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同时,这种文化也鼓励员工主动探索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最后,领导力对于塑造组织文化并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应该成为文化变革的推动者和倡导者,树立积极的创新导向。

领导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鼓励员工追求创新并展示对创新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领导者还需要为组织提供适当的资源和环境,以支持创新的发展。

通过鼓励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领导者能够打造出积极、包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自我鉴定发展创造力的关键要素

自我鉴定发展创造力的关键要素

自我鉴定发展创造力的关键要素创造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各个领域中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

对于个人而言,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我鉴定发展创造力的关键要素。

1. 提升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发展创造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要想拥有创造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自我反思和反馈收集,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的天赋和才能。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自己,我们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实现创新。

2. 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通过主动探索和探索新领域,我们可以拓宽思维边界,发现新的观点和想法。

保持好奇心有助于我们看到问题背后的潜在机会,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3. 培养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另一个发展创造力的关键要素。

它指的是在思考问题时采取多种不同的角度和观点。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多个层面,并寻找与传统思维不同的解决方案。

培养多元思维的方法包括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参与多样的活动。

4. 培养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创造力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们所处的环境对我们的思维和想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培养创造力,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积极的环境和社交圈子,与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起合作和分享经验,共同激发创意的火花。

5. 培养灵活性灵活性是创造力的特质之一。

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适应变化并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当面临困难或挑战时,我们需要放松思维限制,灵活调整思路,并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

通过培养灵活性,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的需求,并发展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总结:自我鉴定发展创造力的关键要素包括提升自我意识、培养好奇心、培养多元思维、培养环境意识和培养灵活性。

通过理解并实践这些要素,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能力,并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 测验度量。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 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与人的文化背景、教育和经验密切相关。
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1ford)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 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 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 测验分别度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言语能力的测量包括常 识、词汇、类比、理解、算术和记忆广度,操作能力包括图片排列、 填图、积木、译码、拼图等。 韦氏量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摈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但保留了智商 概念。它运用统计方法,以儿童在同一个年龄团体中成绩所处的位置 确定智商高低。用这种方法确定的智商又称离差智商。
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给出了一个人的智商总分,而且还 给出了言语和操作两方面的各个分量表分,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 解一个人的智力结构,以及他在智力发展上的优势与弱点,从而对培 养和补救提供了科学依据韦氏智力量表也需要进行个别施测。
(三)智力测验的发展趋势
❖ 1.智力测验的内容:智力理论的发展将促进智力 测验内容的多元化
3.智力测验的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
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总是为一定的测量目的而 设计编制的,并具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使用范围,判断它 的效度高低,首先要看它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如果能正 确地测量出所要测的东西,那么它就是高效度的测量。
例如,用英文书写的算术题测量儿童算术能力,他的 成绩不佳可能出自算术能力低,也可能出自英文水平差未 能理解题意。因此,作为能力测验便是无效的。同理,智 力测验只能用来度量智力,而不能用它来度量个性,否则 也是无效的。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一般在0.3-0.6之间。

领导力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影响分析

领导力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影响分析

领导力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影响分析领导力是指一个领导者所拥有的能力和技能,以及所展现出来的影响力和魅力。

在企业中,领导力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领导力的具体体现、影响因素、对创新和发展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导力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领导力的具体体现领导力是一种感性的技能,因此具体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

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领导力的具体内容。

1.视野和眼界领导者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眼光。

从宏观到微观,领导者不仅要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行情和各种竞争压力,还需要了解企业内部的员工动态和运营状况。

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

2.目标设置领导者需要为企业确定一个方向和目标。

这个目标不仅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还要与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相一致。

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够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将企业的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力量。

3.团队协作企业是一个群体,领导者需要懂得如何组建一个高效、和谐、具有合作精神的团队。

这包括以身作则、协调团队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工作流程,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成长体验。

4.领导者的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可以影响企业的形象。

因为领导者代表着企业,他的言行举止、思想和做事方式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一个有亲和力、有职业素养、有教育和谦虚谋略的领导者会在团队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可以让员工更多的信任他,从而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二、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影响领导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组织架构、行业特色等。

1.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领导人的素质和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因素。

领导人需要以身作则,不断去提高自己的领导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增强自己的人际沟通、决策和创造力等。

2.组织架构企业的组织架构对于领导力的发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企业的组织架构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情况,通过合理的制度和人才配置,让企业内部协调和流畅。

3.行业特色领导力的表现和影响也是受到行业特色影响的。

论创造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论创造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论创造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魏抗美【摘要】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1869年出版的<遗传与天才>一书开创了创造性研究的先河.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人类对自身的创造性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创造性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心理学理论派别林立,各流派的观点相距甚远,难以达成共识,致使创造心理学至今尚未形成较严密的理论体系,难以为创造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关于创造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主要应该从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关系及研究内容等三大方面入手.【期刊名称】《江汉学术》【年(卷),期】2005(024)002【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创造心理学;理论体系【作者】魏抗美【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06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出版了《遗传与天才》一书,公布了他所研究的977名天才人物的思维特征,这是国际上最早对“创造性”进行研究的系统资料。

高尔顿第一次成功地应用了统计数学和经验推理的方法,把创造性才能作为一种可考察、可测定的人类的心理特征来进行研究,从而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心理测量统一方法。

因此,人们将高尔顿的研究视为人类研究创造性才能的第一个里程碑。

值得指出的是,高尔顿的理论有一定意义上的种族偏见,同时也未涉足创造的动机、人格以及才能等问题。

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他在这一心理学问题研究上的历史地位。

[1]19世纪末,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创造性才能是人的潜意识本能的升华。

这有助于把人类的创造性才能看成是只有程度差异并无秉性上的根本区别。

很明显,他的观点中主要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本能的一面,忽略了人的社会性的一面,因而也是不全面的。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著作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克劳福德出版的《创造性思维技术》(1931年)、杜威的《我们如何思考》(1931年)和《艺术的经验》(1934年)。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创造力?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创造力?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它是指个体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的表现,在某个领域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和构想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造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可以有更高的成就。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创造力呢?1. 个人天赋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天生就具有创造力。

这种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对某一领域的某些事物感兴趣,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等,这些都是创造力的体现。

2. 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会影响个人的创造力。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受到过不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等等。

这些外部环境可以促进或限制个人的创造力。

3. 教育教育培训与创造力相关的能力,如想象力、灵活性、批判性思维等都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

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创造能力。

4. 个人意愿创造力还需要个人的意愿去实现。

只有有动力、有决心去创造,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一个人有动力和决心,就会更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取得出色的成绩。

5. 个人经历个人经历也是影响创造力的一个方面。

有些人的经历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一些人在旅行中获得灵感,因为旅行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经验和见识,也使他们更容易看到一些原本看不到的事情。

同时,一些失败的经历也可能成为激励人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尝试创新。

总之,创造力不仅是一个人的能力,还受到众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要想拥有更高的创造力,个体必须不断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发扬自己的天赋,积极地学习和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脑机制
虽然脑科学现有的研究水平还不足以对创造力的产生进行确切的解释,但关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一些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大脑所固有的结构和功能是创造力产生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张庆林,Robert J. Sternberg:《创造性研究手册》,227~241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1)神经元精密的结构以及由大量神经细胞所形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左右两半球不仅结构上不对称,而且功能上也各异,在创造性思维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众所周知,创造过程可分为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四个时期,前两个时期左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并起着主导作用,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演绎,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进一步形成理论假设或概念;后两个时期右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并起主导作用,运用想象、直觉和灵感等具体形象思维形成新的思想和观念。

(3)创造力不仅与大脑皮质的基本激活水平有关,而且与激活水平的可变性有关。

对于大脑皮质的基本激活水平来说,现有的实验结果尚存在分歧,部分证据表明,高创造性人的基本激活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稍高于低创造性的人,如弗罗里克(Florek,1973)发现,有创造性的画家基本心率很快。

但也有实验发现,以α波的振幅为大脑皮质激活的间接指标时,高创造性被试的脑电图α波的振幅小于低创造性被试(Wyspianski, Barry & Dayhaw, 1963)。

就大脑皮质激活水平的可变性而言,现有的实证研究表明,只有在创造加工的灵感阶段,创造性不同的人大脑皮质激活水平才不同。

(4)注意是否集中的个体差异也是创造性高低差异的原因。

有证据表明,低创造性者的注意的内容比高创造性者的更狭窄。

(二)知识基础
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个体的创造活动总是建立在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但其成果往往又会超越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故人们对于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争议较大,目前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1)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即地基观。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知识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任何创造活动都是在人们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同时高创造力又能改造、加工、联想各种知识,使之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知识。

如威斯伯格(Weisberg,1999)和希克森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1996)等人对几个需要创造性的领域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达到专家级水平所应遵循的“十年定律”的观点(张庆林,Robert J. Sternberg:《创造性研究手册》,248~249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即从接触某领域到第一件有意义的作品问世,个体要投入大约十年的时间,并由此间接说明要有所创造就要掌握该领域的大量知识。

(2)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存在负相关。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正是由于人们掌握的知识信息量不足,才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动机,并形成富于想象力和独创性的策略。

如果人们有现成的知识经验可以利用,则不会产生创造的欲望。

如约翰逊(Johnson,1955)提出:“有创造力就是说要尽可能多地忘掉学校里所学的东西。

”([德]海纳特:《创造力》,19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3)创造力与知识存在矛盾关系,即张力观。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有可能对新问题形成新的假设和设想,拥有越高的创造力。

但同时,固有的知识也容易使人形成思维定势,因而不会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习以为常的事物。

因此,知识和创造力之间是一种倒U形关系,最大的创造力产生于中等程度的知识水平。

如西蒙顿(Simonton, 1984)曾分析了个体的创造性成就和其所受的正规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

他考察了出生于1450~1850年的三百多位著名人士,这些人曾是早期“天才之源”研究中的被试,其中包括伽利略、莫扎特、贝多芬等人。

西蒙顿考察了这些人所受的正规教育的水平,并在档案分析(分析一些文献对每一个体的介绍)的基础上对这些人的杰出程度进行了量化,然后把杰出程度作为受教育程度的函数在坐标轴上进行描点,结果发现图形呈倒“U”曲线,并且,杰出程度的最高点处在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中等受教育程度段上,高于(包括研究生)或低于此水平则杰出程度较低。

(张庆林,Robert J. Sternberg:《创造性研究手册》,246~247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三)智力水平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很复杂,综观已有的研究发现,其结论存在着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大多数的研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中等的正相关,即高创造力的人至少拥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但高智力的人不一定具有高创造力;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高可低,但低智力的人其创造力一定低。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而创造力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创造力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智力,它与智力本质上是相同的;二是创造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智力发达与否的根本标准。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问题》,63~64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四)人格特征
许多研究表明,高创造力的人与一般人相比有着独特的人格特征,且这种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高创造力人群中具有共性。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我们认为创造性人格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1)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尝试困难复杂的学习任务;(2)独立性强,思维方式带有独创性和自由性,很少依附于权威;(3)喜欢质疑,经常对教师给出的答案进行提问,不会人云亦云;(4)对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有足够的自信,不轻易受他人影响,兴趣广泛,想象力丰富,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一旦确定目标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5)对于各种情境能灵活应对,富有幽默感和洞察力。

当然,对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还并无定论,因此,教师可以在掌握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进行仔细的观察,挖掘和培养其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