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最新《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在运动中强化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健身效果(社会版)体育,是身体运动之称,生命活力之源,强健体魄之方,育人成就之林。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纵贯学生学习生活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与自然环境、人际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课程,更是激发并保持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
上海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将体育课程名称由《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凸现了以课程为载体的身体教育,以健身为主线的实践活动,以运动为特点的学习经历,重视课程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课程方案》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理念,确保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改革要点:以健身育人为主旨,集健身、健心、健智和健美为一体,建立充分尊重选择的《体育与健身》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着力实现的六大突破:一是课程价值上,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以“健康第一”为指向,突破围绕竞技体育和单纯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来安排教学的框框,实现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
二是课程目标上,从立足学科本位目标走向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即以学科目标为基点,融入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尤其是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组成的课程目标,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
三是课程结构上,从关注课程的实施形态向关注课程功能的方向发展,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形成灵活、开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使《体育与健身》课程展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富有内涵的立体化态势。
四是课程内容上,从注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项目,走向继承发展民间民族体育、开发健身项目和改造运动项目与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并举;从单一按运动项目和划一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走向依据阶段特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按递进式学习模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注重学习模块内和学习模块间的联系,注重12年连贯设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015)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0.18•【字号】沪教委体〔2015〕57号•【施行日期】201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有关要求,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委制订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10月18日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市教委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特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了以“三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平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课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在运动中强化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健身效果(社会版)体育,是身体运动之称,生命活力之源,强健体魄之方,育人成就之林。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纵贯学生学习生活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与自然环境、人际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课程,更是激发并保持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
上海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将体育课程名称由《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凸现了以课程为载体的身体教育,以健身为主线的实践活动,以运动为特点的学习经历,重视课程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课程方案》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理念,确保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改革要点:以健身育人为主旨,集健身、健心、健智和健美为一体,建立充分尊重选择的《体育与健身》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着力实现的六大突破:一是课程价值上,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以“健康第一”为指向,突破围绕竞技体育和单纯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来安排教学的框框,实现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
二是课程目标上,从立足学科本位目标走向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即以学科目标为基点,融入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尤其是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组成的课程目标,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
三是课程结构上,从关注课程的实施形态向关注课程功能的方向发展,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形成灵活、开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使《体育与健身》课程展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富有内涵的立体化态势。
四是课程内容上,从注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项目,走向继承发展民间民族体育、开发健身项目和改造运动项目与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并举;从单一按运动项目和划一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走向依据阶段特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按递进式学习模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注重学习模块内和学习模块间的联系,注重12年连贯设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2.25•【字号】沪教委基[2014]11号•【施行日期】2014.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沪教委基〔2014〕11号)各区县教育局:现将2014年秋季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我委颁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以及本地区的教学实际选用。
选用的有关要求如下:一、2014年秋季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包括基础型课程教学用书、拓展型课程教学用书、研究(探究)型课程教学用书、教学资料和教师教学用书等五个部分。
其中,基础型课程教学用书为学校的必选部分,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减轻本市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04〕45号)中“每所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订购或使用同一课程两本以上的教科书,不得组织、推荐学生购买习题集等应试材料”的规定,每所学校每门学科只能为学生选订一种、一本;教学资料和拓展型课程教学用书由学校根据需要选订;研究(探究)型课程教学用书由学校根据本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选择使用,供教学活动中参考,不属必选部分;教师教学用书仅供教师教学中使用,不得为学生征订。
二、从1999年秋季起,凡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含原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对一期课改教材审查通过)、准许在中小学使用的教材,已在教材封底刊印“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准予试(验)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使用),准用号……(一期课改教材准用号为‘Ⅰ……’,二期课改教材准用号为‘Ⅱ……’)”字样,并列入每年春秋两季市教委编发的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2014年秋季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待审”的教学用书,审查结果将于2014年8月22日前在上海教育门户网站()予以公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7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7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8.11•【字号】沪教委基〔2017〕50号•【施行日期】2017.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7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50号各区教育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五部门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深入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38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发〔2014〕57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切实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6〕30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1〕5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沪教委基〔2017〕37号)等文件精神,市教委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2017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转发至所属中小学和有关单位按照执行。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市政府及市教委有关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海初中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
上海初中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身课程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1. 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体能发展,使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身知识和技能。
2.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3. 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充实和拓展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进步性和发展性。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身知识和技能;
2. 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4. 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 提高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能力;
6. 发展运动特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上海有单独的课程标准
上海有单独的课程标准
上海市有专门针对中小学课程设置的地方性标准。
这些课程标准由上海市教育部门制定并发布,旨在规范和指导上海市内各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教育质量与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同时,也兼顾上海地方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例如,我之前记录的信息中提到过上海市中小学数学、历史、体育与健身以及物理等学科的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数学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和目标,强调通过探究世界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及实际应用能力。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方向,可能包括了历史教育的内容范围、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规定。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着重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出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原则。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详细规定了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施策略及评估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些课程标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
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是为了规范小学生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制定的。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远、投掷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体育意识和自信心。
此外,通过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毅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的教学内容包括田径、体操、游泳、球类运动等。
田径项目包括短跑、中跑、长跑、跳高、跳远、铅球等,体操项目包括单杠、双杠、鞍马、蹦床等,游泳项目包括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等,球类运动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今后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性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法、讲解教学法、对抗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最后,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的评价应该综合全面。
体育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考核,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体育成绩、体育表现、体育态度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如考试评价、观察评价、讨论评价等,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上海市小学体育标准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于规范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标准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全面评价学生表现,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沪教委体[2015]57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5.10.18【实施日期】2015.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体〔2015〕57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有关要求,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委制订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10月18日附件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市教委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特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了以“三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平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课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体育与健身》教育教学理念
《体育与健身》教育教学理念《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体育与健身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基础扎实、内容宽泛、灵活有效,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怎样理解这些抽象的基本理念,并且把它们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突出“以动为主”,体现“健康第一”(一)要正确认识《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学科性质体育教师要牢记《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学科性质,要使体育课完成体育学科所赋予的任务和使命,要使我们的每一堂体育课都要上得像体育课,不能让体育课走样。
1.体育课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为目的体育课应该使学生身体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一个基本要求。
人的体能和健康的发展需要运动,需要做各种身体练习,还需要有科学的运动量。
体育课如果不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目的,体育课程就不能成立。
我们反对打着“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旗号,实施的是既没有深入的问题探究,也没有什么练习密度和强度,说的时间比练的时间多,坐的时间和站的时间比练习的时间多,没有实际锻炼价值的体育课。
同时,反对过于强调竞技运动技术教学,即把运动技术传习过细,忽视教学对象,把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当成运动员去培养,而忽视学生运动乐趣的现象。
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这两者都是我们所需要追求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
2.要把《体育与健身》课程理解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明确地表明了体育课的特点。
它确定了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相区别的标志,甚至也区别了体育的“主体教学形式”(与其它学科很不一样的户外的实践课)与“辅助教学形式”(与其它学科相近室内的理论课)的区别。
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考核项目及使用说明
二、指导思想
贯彻“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逐步构建起体现上海地方特 征、适合本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与健身》课 程发展相适应的学科考核体系。通过学科考核来检测教师 的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的学业 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体育的才能, 不断改进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使全体学生更好地健康 成长。
生实际情况的学科考核体系。
背景
在此背景下成立了上海市《体育与健身》中小学 生学业评价研究课题组,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小学段在黄浦、普陀、 闵行、松江、崇明、金山的部分小学进行了一系 列体能项目的数据采集,并对课题组整理的评分 标准进行了尝试反馈,通过几年的数据采集、尝 试反馈和研究整理,出台了一个学科考核试验方 案。
操作说明
(三)关于体能类、技能类的考核:
每学期在每栏中选测二项,每学年中同一项目在不同学期 一般不能重复;
打“*”的项目为必测。主要是为了确保或强化这些项目: 一年级:模仿动物爬行、纵横叉 二年级:武术动作组合(弓步、马步组合)、队列队形 基本动作 三年级:花样拍毽子、前滚翻分腿起
操作说明
四年级: 蹲距式跳远、五步拳、实心球前掷(1千克)、前
3、实心球前掷(1千 克)* 4、立定跳远 1、50米/25米×2 2、跨越式跳高* 3、掷垒球(25.42) 4、立定跳远
1、前滚翻分腿起* 2、正面助跑屈腿跳 高
3、自选
1、前滚翻交叉转体 180接后滚翻 *
2、跨越式跳高基本 姿势 3、自选 1、经单肩后滚翻成 跪撑平衡
2、山羊分腿腾越*
3、自选
1、后滚翻
2、队列队形基本 动作* 3、自选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体能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10.24•【字号】沪教委体[2013]57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沪教委体〔2013〕57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11〕15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本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至我委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处(联系人:柏丹,电话:23116750)。
附件: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10月24日附件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11〕15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在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本市将每年定期实施中小学生《标准》监测,工作方案如下:一、监测内容1.对各区县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实施《标准》测试上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对各区县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实施《标准》测试上报数据进行复核、校验和抽样监测。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方案-(3)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一、指导思想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和学习水平。
评价内容和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评价”为基础,保证体育与健身教材的全面贯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与健身学练,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对体能、技能等指标的比较与分析,促进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使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二、设计思路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的确定,主要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体育与健身》课本教材内容、中小学生年龄特征、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和近几年来学校提供的有关数据,在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科学性和教育性学习评价方案关注考核内容选择的基础性,指定考核项目均选自“基本内容Ⅰ”,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本市学生体质状况,将一些确保或需强化的项目设定为必测项目,这样既有利于课程教材的全面落实,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方案规定对学生在体能、技能和学习表现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和水平,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将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专业发展,体现了学习评价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导向性。
2、统一性和灵活性学习评价方案规定了统一的考核类别和权重,同时也设置了较大比例的规定测评项目,使学习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可比性,保证学习评价更为公平、合理。
在考核项目的确定和选测内容的权重上,考虑到不同学习阶段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段之间的合理过渡,分为小学1~3年级;小学4年级至初中7年级;初中八年级至高中12年级三个层次。
高中12年级第二学期因学习期限短还进行了专门设计,体现了学习评价不同阶段的独特性。
在考核项目中各学段都有不同比例供学校选择的选测内容,体现了考核内容的灵活性。
使学习评价既反映出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特色,又可以促进学生在体育与健身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学科考核项目(试行)
http://61.172.243.14/kgpt/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网络互动平台090210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学科考核项目(试行)
根据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精神,结合初中体育课本、教参内容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确定考核内容如下:
上海市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技能考核项目标准(试行)
六年级技能考核项目
七年级技能考核项目
八年级技能考核项目
九年级技能考核项目
九年级:半场区域单手运球并行进间投篮(见初中毕业生体育科成绩评定)
各项技评通则
优秀:能熟练正确地完成该项技术规格要求,动作连贯,协调轻松,实效性好。
良好:能正确地完成该项技术规格要求,动作连贯协调,实效性较好。
及格;能基本上完成该项技术的主要环节的规格要求,动作不够协调,实效一般。
待提高:不能完成该项技术规格要求,动作有严重错误。
武术技能通用评分标准:
1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2.07•【字号】•【施行日期】2010.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的要求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现将本市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及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实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其“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实际,特制定《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健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以促进学生健康为核心,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大健康观为指导,把学校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呵护学生成长为宗旨,统筹和部署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优质文档]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考核的项目及使用说明
1、前滚翻交叉转体 180接后滚翻 * 2、跨越式跳高基本 姿势 3、自选 1、经单肩后滚翻成 跪撑平衡 2、山羊分腿腾越* 3、自选
1、武术操
五 年 级
2、蹲距式跳远
3、1分30秒跳短绳 4、实心球前掷(1千 克)
2、滚翻组合动作*
3、自选
2、跨越式跳高*
3、掷垒球(25.42) 4、立定跳远
五、操作说明
蹲距式跳远、五步拳、实心球前掷(1千克)、前
滚翻交叉转体180º 接后滚翻
五年级:
400米/50米×8、滚翻组合动作、跨越式跳高、
山羊分腿腾越
操作说明
自选指教材内的其项目或学校的特色项目。
由于这个方案目前还处在试行阶段,肯定还有不
完善的地方,需要边试行边改进。有些区的学校
可能会因场地的原因,某些项目的测试有困难等。
操作说明
初中:体能 技能 自我健身能力 45% 35% 20% 高中:体能 技能 自我健身能力 35% 40% 25% 考核容量: 小学、初中:每学期体能类考二项,技能类考二项, 自我健身能力类考一项。 高中:每学期体能类考二项,技能类考三项,自我健 身能力类考一项。 其中自我健身能力类可以选测体能类的项目,也 可以选测技能类的项目。
体 能 一 年
1、立定跳远 2、30秒跳短绳
第二学期
体 能
1、30米跑 2、掷沙包(150克)
技 能
1、儿童韵律操(广 播操) 2、模仿动物爬行* 3、自选
技 能
1、前滚翻 2、纵横叉* 3、自选
级
二 年 级
1、立定跳远 2、30秒跳短绳
1、推起成桥
1、30米跑
1、后滚翻 2、队列队形基本 动作* 3、自选
上海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考核项目试行
一年级
项目
优秀
良好
合格
有待提高
模仿动物 爬行
完成动作质量好: 上下肢协调配合自 如,连续性很好(能 模仿5种以上动物 的爬行)
完成动作质量较 好:上下肢配合较 协调,连续性较好
(能模仿3种以上 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爬行)
能完成动作:上下 肢能配合完成,连 续性不强(能模仿2种动物的爬行)
山羊分腿腾 越
熟练掌握助跑节 奏,积极上板踏跳。 第一腾空明显,推 手快速,两腿直腿 分腿,脚面绷直, 动作优美。落地稳 定。
掌握助跑节奏,上 板踏跳较积极;有 第一腾空和推手动 作;两腿成直腿分 腿动作、落地较稳 定。
能完成助跑踏跳动 作;推手稍慢,两 腿分腿时不直;落 地较稳定,身体欠 协调。
助跑踏跳不连贯; 不能独立完成过山 羊动作;落地不稳 定,动作不协调。
助跑起跳不连贯, 过竿动作不协调。
前滚翻交叉 转体180接 后滚翻
前、后滚翻动作正 确,交叉转体动作 连贯,推手及时, 整套动作协调、连 贯、姿态优美。
前、后滚翻动作较 正确,交叉转体动 作不够连贯,整套 动作较连贯。
能独立完成整套动 作,动作不够连贯、 协调。
不能独立完成整套 动作。
工止兴 五步拳
拳、掌、勾动作较 到位;弓步、马步 站立姿势较标准, 两眼平视前方,能 坚持多秒;结合简 单的冲拳能较好的 完成弓步与马步的 变换。
拳、掌、勾动作一 般;弓步、马步站 立姿势基本成型, 两眼平视前方,坚 持多秒,但缺少力 度;结合简单的冲 拳较慢的完成弓步 与马步的组合。
马步与弓步的站立 姿势很不到位,协 调性很差,无法连 贯的完成弓步与马 步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在运动中强化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健身效果(社会版)体育,是身体运动之称,生命活力之源,强健体魄之方,育人成就之林。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纵贯学生学习生活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与自然环境、人际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课程,更是激发并保持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
上海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将体育课程名称由《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凸现了以课程为载体的身体教育,以健身为主线的实践活动,以运动为特点的学习经历,重视课程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课程方案》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理念,确保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改革要点:以健身育人为主旨,集健身、健心、健智和健美为一体,建立充分尊重选择的《体育与健身》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着力实现的六大突破:一是课程价值上,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以“健康第一”为指向,突破围绕竞技体育和单纯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来安排教学的框框,实现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
二是课程目标上,从立足学科本位目标走向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即以学科目标为基点,融入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尤其是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组成的课程目标,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
三是课程结构上,从关注课程的实施形态向关注课程功能的方向发展,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形成灵活、开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使《体育与健身》课程展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富有内涵的立体化态势。
四是课程内容上,从注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项目,走向继承发展民间民族体育、开发健身项目和改造运动项目与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并举;从单一按运动项目和划一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走向依据阶段特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按递进式学习模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注重学习模块内和学习模块间的联系,注重12年连贯设计。
强调体能的发展,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多途径丰富体育与健身的课程内容。
五是学习评价上,从终结性评价走向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既重视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既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
通过综合评价,促进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进情感交流,让学生了解自我、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学会设计目标,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学习评价的真正主人,为持续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六是课程实施上,改变了原先划一、硬性和被动的要求,落实课改理念,在课程实施上更开放、指向上更宽泛、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多样,既规范了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又给区县和学校创造多样化的实施提供了能动的空间。
健身概念篇话题1:体育课名称缘何要改为《体育与健身》?我们发现,原来人们习惯称为“体育课”的课程几易其名,改名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标准概述]《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体育与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课程名称变更蕴含新的内涵,由《体育与保健》(“第一期课程改革”用名)改为《体育与健身》,也有别于《体育与健康》(全国课改最新用名)。
“健身”体现实施全民健身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身体需要,符合学校体育、《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课程功能指向。
“健身”又是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是《体育与健身》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根本标志,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名称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体育课程功能定位的要求,显示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特色。
[经典说法]课程名称的改变蕴含着体育与健身新走向。
第一,课程名称由体育→体育与保健→体育与健身,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名称改变或词语搭配组合不同,而是“健康”主旋律愈加清晰,本质特征愈加明显,提示了从体育走向健康的关键流程——“健身”,抓手更适切,意义更深远。
第二,从一般学科的概念转变为健身实践,突出课程的健身性。
同时,这种更名,使运动项目的课程化、简单化和生活化逐步得到落实。
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源于学生的生活,应对运动项目作进一步的梳理,在确保健身性、引入竞争性、体现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简化规则与要求,合理地加以改造或筛选,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不过分追求动作细节,减少简单重复。
[相关链接]◇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交往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一个健康的人应包含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保持健全的状态。
体育是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健身,是指学生借助一定的知识和方法,有组织、有目的、有指导或自主地参与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健身活动,并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使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诸方面不断取得进步,提高健康水平。
它既是一种运动形式,也是一种外显的方法和手段,更是走向健康的必要途径。
话题2:体育运动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吗?在今天,口头上说体育运动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显然越来越少,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把体育仅仅视为某项运动而己,这一单向性的认识仍在部分人的潜意识中根深蒂固。
[经典说法]《体育与健身》课程强调身体锻炼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将健身、健心、健智、健美集于一身,着力培养学生参与健身的兴趣、自觉锻炼的习惯、体育健身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健身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受用和对心理、道德素养的广泛影响,指导学生获得关爱生命、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体现《体育与健身》课程所特有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实现体育与健身的真正功能。
[友情提示] 体育健身需要思维的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需要一定文化知识和体育素养,更需要伴随着健身活动的智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学生们快乐、聪明、健康和富有个性的“动”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愿望。
健身基础篇话题 3:为什么要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生在校学习任务很重,现在强调“减负”,但为什么还要确保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科学依据]每天参加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会提高大脑的分析、判断和反应能力。
大脑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交替,人在活动时,脑细胞会经常处于迅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过程中,体育活动中与肌肉运动有关的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使大脑皮层管理思维的部分得到休息,有利于缓冲脑力疲劳。
同时,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呼吸,脑细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资的供应,代谢加速,大脑的活动也就更灵活,学习效率相应得到提高。
[经典说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的,它是法规性文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关心和关爱,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必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证。
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以良好的身体教育。
因此,在确保每周三节体育与健身课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应重视课堂教学以外(课间或课余)的体育健身时空的给与和指导,注意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均衡安排每天的活动时间和内容。
提倡适时、适度、适量的体育健身活动,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体能的正常发展,强健体魄,从而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休息和必要的调节,使之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体质与能力基础。
[友情提示]“每天锻炼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话题4:小学生上体育与健身课前,家长应作哪些准备?孩子刚上学不懂事,上体育课前,家长需要帮助做些什么?[经典说法] 了解子女的身体健康状态。
作为家长应了解当日孩子的身体状态好否?是否适宜做运动?如有不适,教育好子女及时请假的方法,以便教师作出正确的安排,如休息、见习或小运动量活动等。
注意学生各种心理变化。
孩子们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有个逐步习惯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过程,家长应注意正确疏导,从情感上引发他们对学习的欲望,走近小孩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加以应对。
同时,家长应提醒孩子遵守课堂纪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动脑、多表现、乐表达,不怕困难、学习合作和谦让,能主动帮助有困难伙伴,共同进步。
[友情提示] 要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家长应将孩子健康情况正确无误告知学校,不能有半点隐瞒。
教师也应主动了解班上每位学生健康状况,尤其是哪些不宜上体育与健身课或参加某项运动的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哮喘、严重的肢体残疾或过度疲劳、情绪及其低落等等。
不佩带贵重物品和金属饰品,正确着装(穿好运动服装和运动鞋),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家长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提醒孩子作好这方面的准备。
家长应为孩子准备有一定营养价值、量适宜、且干湿兼顾的早点,叮嘱孩子一定要用完早餐后才能上学,一般进餐后30分钟内不能参加剧烈运动。
健身评价篇话题5: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什么不评等第?孩子上体育课没有成绩单,我们家长如何来了解孩子的身体锻炼情况?[科学依据]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好动好玩,还没有完全脱离幼儿园阶段的习惯,他们对体育的概念还处在幼儿园的游戏和户外活动层面上。
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着重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使其在操场上尽可能得到释放自己,尽情的玩耍,在动中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体会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而过早地进行体育运动成绩的评定会使不少运动能力欠缺的学生感到明显的压力,背上包袱,影响或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享受体育乐趣是最重要的。
[经典说法]低年级学生本身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比较模糊,参与的锻炼内容或学习内容,都较为简单,以游戏活动居多,如果单从快速跑、立定跳远或跳绳等进行考核,很难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学生对考核的意图不是很清楚或了解,即使考核的成绩也并不一定能客观反映学生的最佳能力。
有位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在低年级时的体育成绩总是不及格,随着年级的升高体育成绩越来越好了。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学生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着的,体育成绩的好坏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遗传的、营养的、家庭生活习惯等因素。
如有的孩子在低年级时个子比较矮,但有力量,有频率,短跑快了;而有的孩子个子较高,力量小,短跑就较慢了。
但是经过几年的锻炼往往是高个子的学生在短跑方面胜出了。
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应该注重学习的过程,做足“过程的文章”,让学生感觉体育锻炼是可亲而有趣的,是充满活力而快乐的,是磨练而体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