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接节点有限元分析及模型化

合集下载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半刚性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半刚性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完海鹰 , 陈金 林 (肥 业 学 木 程 院, 徽 合 20 ) 合 工 大 土 工 学 安 肥 30 09
摘 要: 选择合适 的材料本构 关系和破坏准则 , 用有限元软件 A S S 采 N Y 建立 了钢管混凝土双腹板顶底 角钢 节点的 空间有限元模型 , 了其在 分析
低 周反 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 : 有限元 分析结果和计 算结果较 为吻合 , 节点表现 出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角钢半 刚性 节点 及 具体截 面 尺寸 如 图
1。

结构 的整体性能的影响微不足遭。本文采用 “ (le 粘”Gu) 命令将管 内混凝土与管壁粘接 在一起 , 对于钢管 内的混凝土和钢管壁受荷下的粘 结关 系仍然采用完全粘结的假定。
13模 型 的 建 立 和 求解 .
11 材 的 本 构 关 系 .钢




21 0 1年 第 2期 ( 1 7期 总 7
钢 混凝土柱 一钢梁半刚性节点的有 元分查 匠
Fi t E l en An y s of nie em t ol si GFSST Col um n an St el s d e Beam s Sem i i d -R gi Conn t on ec i s
收稿 日期 :0 卜 0 — 4 2 1 3 1
有限元模 型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尽量 和实验相 一致 。双腹板顶底角钢节点的 有 限元模型见 图 2 求解时 , 。 首先在柱 顶施加轴压荷载 , 然后在梁端施加单调荷载或循 环荷 载。求解 时采用力 、 位移双 收敛 准则 , 应用 全 N wo —R p Sl法平衡迭代法进 et n .ho d l
钢梁和钢管采用块体 Si 5单元模拟 , od l4 混凝土采用 sl 6 oi 5单元 , d 连接螺栓采用

钢梁柱半刚性节点顶底角钢弱轴连接的有限元分析_郝际平

钢梁柱半刚性节点顶底角钢弱轴连接的有限元分析_郝际平

土木工程学报CHINACIVILENGINEERINGJOURNAL第40卷第9期2007年9月Vol.40No.9Sep.2007钢梁柱半刚性节点顶底角钢弱轴连接的有限元分析郝际平1李文岭1,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2.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101)摘要:空间钢框架结构的高等分析必须考虑梁柱弱轴连接的抗弯特性。

为研究钢梁柱节点弱轴连接的弯矩-转角性能,进行3个顶底角钢弱轴连接大尺寸试件的单调加载试验,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有限元分析考虑几何大变形、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

为与试验结果对比,有限元分析采用的构件几何尺寸、材料特性、摩擦系数等参数和加载过程均与试验相同,对比显示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这进一步明确了顶底角钢弱轴连接的应力分布、塑性发展、变形特点、接触摩擦状态和破坏模式。

研究表明:顶底角钢弱轴连接具备一定的弯矩承载能力和良好的转动变形能力,顶角钢可以形成3个塑性铰机构;角钢弱轴连接与角钢强轴连接不同的是,柱腹板过于薄弱可以改变弱轴连接的变形模式;顶底角钢弱轴连接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接触状态稳定。

关键词:角钢弱轴连接;弯矩-转角性能;有限元分析;试验研究中图分类号:TU391TU3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31X(2007)09-0036-07Finiteelementanalysisforthetop-and-seatangleminoraxisconnectionofsemi-rigidsteelbeam-columnjointsHaoJiping1LiWenling1,2(1.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Technology,Xi’an710055,China;2.ShandongJianzhuUniversity,Jinan250101,China)Abstract:Themomentbehaviorofbeam-columnminoraxisconnectionsshouldbeincorporatedinadvancedspaceframeanalysis.Threelargescalespecimenswithtop-and-seatangleminoraxisconnectionsweretestedundermonotonicloading,andthree-dimensionalnonlinearFEManalysiswasperformedwithconsiderationofgeometriclargedeformation,contact-frictionbehaviorandmaterialnonlinearity.Theresultsoffiniteelementanalysiswereverifiedwithexperimentalresults.Thestudyindicatesthattop-and-seatangleminoraxisconnectionspossesscertainmomentcapacityandgoodrotationcapacity.Three-plastic-hingemechanismcanbeformedintopangleundermonotonicloading.Deformationmodemaychangeforminoraxisconnectionswiththincolumnweb,whichissignificantlydifferentfromstrongaxisconnections.Keywords:beam-columnminoraxisconnection;top-and-seatangleconnection;moment-rotationbehavior;finiteelementanalysis;experimentalstudyE-mail:haojiping@xauat.edu.cn引言半刚性连接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可以调整弯矩在结构中的分配,从而使结构更经济合理[1]。

浅谈半刚性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浅谈半刚性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论文摘要:为了研究半刚性路面实际的动态响应规律,依据路面动力学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模型。

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横向应变和纵向应变都随着车辆行驶的速度提高,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高都达到15%以上,且横向应变都大于纵向应变。

在路面设计和研究时,不仅要考虑沥青面层底部最大拉应变值,还要考虑压应变值。

疲劳寿命试验时,要考虑应变比的影响,应变比与速度和轴载都有关系。

在车辆拥堵的地段,要适当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关键词: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动力响应;ABAQUS1 引言目前,大多数国家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一般都把车辆荷载视为静荷载或近似等效静荷载。

但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大幅提高,静载模式已不能反映路面的实际受力状况。

关于路面结构动态力学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YangNC(1972)针对机场道面设计的需要提出有必要对飞机与道面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建议用功率谱密度(PSD)描述两者之间的随机振动[1]。

GillespieTD等(1993)为研究重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对动荷载特征和路面响应进行研究,分析了轴载、车辆悬挂系统、轴距、轮压等因素的影响[2]。

Zaman等考虑了路面沥青材料的粘弹属性[3]。

在国内,邓卫东等利用弹塑性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沥青路面受力变形的影响[4]。

郝大力等对FWD荷载和车轮荷载作用下的层状体系路面结构响应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5-6],张洪亮等对移动荷载下柔性路面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7]。

王金昌等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含反射裂缝沥青路面的动应力强度因子规律[8]。

黄晓明(1990)对路面结构在特定动荷载作用下的一般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9],邓学钧等(1995)对弹性层状体系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有限元计算[10]。

本文依据结构动力分析理论,对多层弹性体系路面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

2 基本理论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的组合体[11]。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摘要:众所周知,节点的刚度影响着钢框架的结构性能。

要准确的确定节点的刚度值需要对节点采用复杂的数值模拟方法(如有限元)。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个力学模型以分析节点刚度对框架性质的影响。

力学模型是基于用三个弹簧和一个不产生变形的节点模拟来描述相关节点和单元之间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

由此模型可以得到梁构件的刚度矩阵和受弯时的荷载向量。

本文举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简洁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刚接;半刚接;连接;计算模型;框架;塑性铰1.引言传统的钢结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框架连接通常简化铰接或者刚接的。

理想的铰接意味着梁柱之间不传递弯矩,理想的刚接意味着连接该节点的构件之间不发生相互转动[1,2]。

但是,这两种情况是实际通常所用的大多数部分传递弯矩的连接的极端形式。

为评估框架的实际性能,有必要考虑连接柔度对框架性能的影响。

连接的柔度取决于紧固件的变形,连接的类型,它们的位置和连接构件的局部变形[7-9]。

连接细部构造涉及结构不同构件间的连接,因此,连接细部构造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导致连接性质的明显变化[10-12]。

一些研究者如Kishi和Chen[9]收集了现有的实验结果并建立了钢结构连接的数据库,不但能提供给用户实验数据还能给出一些预测性的方程。

但是并不所有的结构工程师都可以接触到这些实验结果,并且当框架分析中连接的细部构造与现有的实验有明显的不同时,通过数据库得到的连接性质并不能正确的反映实际的连接。

De Lima[13]等人利用神经网络的概念来确定梁柱连接节点刚度的初始刚度。

但是这种方法使用范围有限,故作者并没有用实验数据对该方法的正确性加以验证。

Lopez[14]等人分析单层网格时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建立了一种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节点的刚度。

Del Savio等人也建立了半刚性连接节点的一种参数化的模型用来分析空腹梁。

梁柱连接实验结果[1,7,8,10_13,16]表明,在所有连接形式中,弯矩—转角关系都是呈非线性的并且随着连接刚度的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17,18]表示:θ(1) =kMα由于有大量的参数影响连接的性质,故准确的模拟连接的性质就变得困难起来。

半刚性纯钢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半刚性纯钢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半刚性纯钢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李景旺【摘要】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齐平端板连接的梁柱纯钢节点进行建模,阐述了ANSYS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几个关键,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了齐平端板连接半刚性纯钢节点的弯矩与转角的关系曲线,从而为以后分析节点应力、变形能力等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4【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刚性节点;有限元模型;弯矩;转角【作者】李景旺【作者单位】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81 概述在钢结构的设计中,钢框架横梁与柱的连接起着在两种构件之间传递弯矩和剪力(剪力与轴力的转换)的作用,是钢结构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1],因此,构件连接节点是高层钢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

钢结构的结构变形性能主要决定于节点的连接,其连接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框架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性能,是钢框架设计中要注意的关键部位之一[2]。

梁与柱连接的刚度对框架性能的影响比较显著,而即便是新修订的钢结构规范也只是将框架的梁柱节点处理为理想的刚接或铰接。

习惯上,只要连接对转动约束达到理想刚接(即框架发生变形时梁柱之间没有相对转动,其夹角保持不变)的90%以上,即可视为刚接;而把在外力作用下,梁、柱轴线夹角的改变量达到理想铰接(梁与柱之间不能传递弯矩,并且用铰连接在一起的梁与柱将独立的发生转动)的80%以上的连接视为铰接。

但实际工程当中很难做到上述的两种情况,大部分都是介于两个极端情况之间的半刚性连接[3]。

很显然,按照完全的刚接或者铰接则使设计偏于保守或不安全。

所以,研究钢结构框架节点的真实变形能力,使设计安全、合理、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齐平端板连接的梁柱纯钢节点进行建模,并利用其结果得到弯矩与转角的关系曲线,为以后分析节点的应力、变形能力等提供基础。

2 几何模型齐平端板半刚性纯钢节点的几何尺寸见表1,其构造示意图见图1。

梁-柱节点半刚性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与验证

梁-柱节点半刚性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与验证
【 b ta t B a clmncn et n r ip r n p r einn p l ta k , ig o nc A s c 】 em- o r u o nci sae m ot t at i d s ig al c sahn et c n et o a sn g er o
o e m- o c l mn c n e t n fb a t- ou O n ci s O WU Y e m n ,V Z ijn Y N i - u , A G G a g h i u - ig L h-u , A GJa go Y N u n- u n
( o e e f ca ia E gn e n , o g u nvri ,h n h i 0 6 0 C ia C l g h ncl n ier gD n h aU iesy S a g a 2 1 2 , hn ) l o Me i t
灵活 , 使用范 围广等特点, 组装式货架应用最为普遍 。 托盘式货架 是组装式货架的一种 , 其结构 主要 由立柱 、 横梁等主要 承载构件
第 5期
21 0 2年 5月
文章编号 :0 1 39 (0 2 0 — 0 7 0 10 — 97 2 1 )5 0 2 — 3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a h ne y De i n c i r sg & Ma f c u e nua t r 27
梁一 节点半刚性力学性能的有 限元分析 与验证 术 柱
K e r s Be m o c l m n c n e to F y wo d : a t o u o n c i n; EA ; e i rg d sr c u e ANS S m - i i t u t r ; YS; c Ra k

钢梁柱外伸端板半刚性连接的有限元分析

钢梁柱外伸端板半刚性连接的有限元分析
用较 广 泛 。
图 1连接整体模型及加载示意图
3 . 2 材 料本构 关 系
钢材 采 用 带 屈 服 平 台及 强 化 段 的 弹塑 性 模 型 . 弹性 模 量
取 2 0 0 0 0 0 MPa 。高强 螺 栓 采 用 简化 的 带 强化 段 弹 塑性 模 型 . 其 弹 性 模 量 亦取 2 0 0 0 0 0 MP a . 屈 服 强 度 和 极 限 强 度 分 别 取 9 0 0 MP a和 1 0 0 0 MP a , 强 化模 量取 0 . 1倍 的初 始 弹 性模 量 。
和位 移 ; 然后在距 离端板 1 . 5 m 处施加一 致单调位移 . 分 八 十
△= ( 1 + ) ( 3 )
将 式( 3 ) 代入式 ( 2 ) 可得 到连 接 初 始 刚 度公 式 ( 4) :
R k = _1
e‘

( 4 )
1 + 1 2 . 4  ̄ 。 一
式 中: E I p 为端板 抗 弯刚度 , t D 为端 板厚度 , e为 梁 翼 缘 上 下 螺 栓 的 中心 间 距 。
图 2 端板连接的有 限元横型
加 载 时先 施 加 高 强 螺栓 预 拉 力 .并锁 定预 拉 力 产 生 的 力
3 有限元模型 的建 立
3 . 1模型参数设计
连接钢柱规格采 用 H 4 0 0 x 4 0 0 x 1 2 x 2 0 . 连 接 铜 梁规 格 采 用
H3 0 0 x 2 0 0 xt O x l 2,连 接 端 板 规 格 采 用 2 0 0x 5 0 0 x( 1 2 、 1 4、 1 6 、
针 对 这 类连 接 半 刚 性 的 研 究 还 明 显 不 足 。 本 文 利 用 大 型 通 用 有 限元 软 件 A B A QU S对 五 个 不 同 端板 厚 度 的 钢 梁 柱 外 伸 端 板 连 接 节点 进 行 了 有 限 元 分析 , 得 到 了 钢 梁 柱 外 伸 端 板 连 接 的弯 矩 一 转角曲线, 并验 证 了 外 伸 端板 连 接初 始 刚度 公 式 的准 确 性 。

钢框架梁柱半刚性连接性能研究(土木结构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钢框架梁柱半刚性连接性能研究(土木结构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出于半剐性连接的初始剐度主要与连接件的抗弯刚度、板厚以及螺栓的分稀位置有关,本文以有柱加劲肋,端扳厚度为20mm,排列四排螺栓,并且第l排螺栓与第2{{|=螺栓、第3排螺栓‘i第4排螺栓I’HJ距为120mm分和的外伸端板螺栓连接为基本模型,然后分别去掉托加劲肋、增加端极厚度以及改变螺栓分布进行计算。

为了区别这些模型,简单称为:a无加劲肋:b有加劲肋、端板厚度20mm;c端板厚度25mm:d四排螺栓、问距100mm;e五排螺栓:f三排螺栓。

部分有限元模型如图3-6。

(a)无加劲肋(b)有加劲肋(c)螺栓详图图3-6部分有限元模型3.32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3.3.2.1有无柱加劲肋的外伸端板连接的分析对有柱加劲肋和无柱加劲肋的外伸端板连接分别进行有限元计算。

首先,分析连接节点各个组件的应力变化。

全部荷载分两个荷载步分别施加,第一步施加约束荷载和螺栓预紧力,第二步施扭l竖向位移荷载。

第一个荷载步施加完成后,部分汁算模型的应力分缔如图3-7所示。

l枣l(a)O所示为柱右侧翼缘相对应端板部分,阁(b)为端板,两者的应力分布大致相同,都是螺栓孔周围2~3mm直径范围内有应力,且越靠近孔应力越大,越远离孔应力越小。

图(c)为螺栓的应力分靠。

螺栓杆的应力分确j是Ih杆的中问l≈两端逐渐增大,螺栓杆与螺栓帽连接处最大。

螺栓帽的分却~方面是出圆心处逐渐向外递减,另一方面是由靠29——(a)柱右冀缘(b)端板(c)螺栓(d)柱腹板和粱腹板(e)梁上下翼缘图3-7第l荷载步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云图(a)无加劲肋(b)有加劲肋图3-8螺栓的应力分布云图30——加劲肋柱翼缘的应力增加快慢不同,程度不同,图3-9为柱右侧翼缘的最后应力分布云图。

有无加劲肋粱端板的应力变化过程大致栩同,应力从第1排、第2排螺栓孔附近丌始增长,逐渐扩张到第l排、第2排螺栓的中州部位,随后第3排、第4排巾l-白J丌始出现应力增长,范cl;l逐渐扩人。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半刚性连接三维有限元分析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半刚性连接三维有限元分析
6 3
维普资讯
管与端板 、 垫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为 03 [ .3 。取模 型的一半进
衡此拉力 , 需要借 助 于螺 帽承压来 抵抗 剩余 的轴力 , 因此 在 柱 的另一侧 ( 无梁侧 ) 帽附近 的管内混凝土 VnMs 应 力 螺 o is e 比较大 ( 3b)荷载继续增加 , 图 (); 螺帽承受的压力愈大 , 且螺 帽的面积较 小 , 帽 附 近 的管 内混 凝 土很容 易产 生 局部 压 螺
选用 Cn 4 混凝 土与钢管之间的摩擦系数取 02[。钢 ot1 , a7 .5 l 4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o 5385 ) N: 7 8 0 0
收稿 日期 :0 6 70 20- -5 0
作者 简介 : 邵广森 , , 男 广东电 自县人 , 主要从事工业与 民用建筑及水利工程设计工作 。
不被过早 压碎 , 在钢 管 的 另一 侧 设 置 螺栓 垫 板 , 度 为 2 厚 【 )
m m O
结果 , 因此钢管 与钢 梁采用 六面体八 节点 实体单元 Sl , o i4 d5
每个节点 具 有 3个 自由度 。螺 栓 帽 近似 按 圆形 考虑 , 采用 Sl 5单元 , od4 i 螺栓为楔形体 ( Sl 5 化而成 ) 由 o i4 退 d 。考虑钢
碎, 因此需 在螺帽 与钢 管之 间加设 垫板 , 增加 管 内混凝 土 的 受力面积 。中间位 置 穿芯 螺栓受 到 的拉力较 上部螺 栓 的拉 力小 , 其螺栓孔附近的混凝 土应力也 比较 小( 3 c ) 图 ( ) 。底部
行非线性分析, 网格划分情况见图 2 。整个模型具有 1 91 12
1 有 限元模型介绍
图 l 模 型试件 尺寸 有限元计算模 型中 , 混凝土采用能 够反映混凝 土特性 的

外伸端板型半刚性钢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外伸端板型半刚性钢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W ANG Qin —e ,Z o gf n HOU Do g h a n — u ,F in , El h o q a AN Ja g W a — u n C
(1 aut o rnpr t nMah eyadCv nier gSuh et oet oee K n ig60 2 , h a .Fcl Taso a o c i r n il g ei ,otw s F rs C rg , u m n 5 24 C i ; yf ti n iE n n y r t n
2 F u t fAr ht cu a gn e i g,Ku mi g Unv ri fS in e a d T c n l g a l yo c i t r l c e En i e r n n n ie st o ce c n e h o o y,Ku mi g 6 0 9 y n n 5 0 3,C i a hn ;
V 1 1 N . o 3 o6 . Dc 06 e.2 0
外 伸 端 板 型 半 刚性 钢 节 点 的有 限元分 析
王琼芬 周东 华 , 江 魏朝全 , 樊 ,
(. 1 西南林学 院交通机械 与土木工程学院 , 云南 昆明 60 2 2 昆明理工 大学建筑工程学 院, 5 24;. 云南 昆明 6 09 ;. 5 0 3 3 云南 省第 三建 筑工程 公司 , 云南 昆明 60 3 ) 50 4
3 Y n a o3C nt ci n ne n o pn , umi 50 4 C ia) . unnN . os ut nE g er gC m ay K n n 6 03 , hn r o i i g
A s a t C l ltn f e i r i t lo t wt tee t dde d—p t aecr e u i E — r— b t c : ac a o s m — i ds e j ns i x n e n r u i os g e i h h e l e r ar do t t aF po a i wh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摘要:众所周知,节点的刚度影响着钢框架的结构性能。

要准确的确定节点的刚度值需要对节点采用复杂的数值模拟方法(如有限元)。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个力学模型以分析节点刚度对框架性质的影响。

力学模型是基于用三个弹簧和一个不产生变形的节点模拟来描述相关节点和单元之间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

由此模型可以得到梁构件的刚度矩阵和受弯时的荷载向量。

本文举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简洁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刚接;半刚接;连接;计算模型;框架;塑性铰1.引言传统的钢结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框架连接通常简化铰接或者刚接的。

理想的铰接意味着梁柱之间不传递弯矩,理想的刚接意味着连接该节点的构件之间不发生相互转动[1,2]。

但是,这两种情况是实际通常所用的大多数部分传递弯矩的连接的极端形式。

为评估框架的实际性能,有必要考虑连接柔度对框架性能的影响。

连接的柔度取决于紧固件的变形,连接的类型,它们的位置和连接构件的局部变形[7-9]。

连接细部构造涉及结构不同构件间的连接,因此,连接细部构造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导致连接性质的明显变化[10-12]。

一些研究者如Kishi和Chen[9]收集了现有的实验结果并建立了钢结构连接的数据库,不但能提供给用户实验数据还能给出一些预测性的方程。

但是并不所有的结构工程师都可以接触到这些实验结果,并且当框架分析中连接的细部构造与现有的实验有明显的不同时,通过数据库得到的连接性质并不能正确的反映实际的连接。

De Lima[13]等人利用神经网络的概念来确定梁柱连接节点刚度的初始刚度。

但是这种方法使用范围有限,故作者并没有用实验数据对该方法的正确性加以验证。

Lopez[14]等人分析单层网格时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建立了一种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节点的刚度。

Del Savio等人也建立了半刚性连接节点的一种参数化的模型用来分析空腹梁。

梁柱连接实验结果[1,7,8,10_13,16]表明,在所有连接形式中,弯矩—转角关系都是呈非线性的并且随着连接刚度的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17,18]表示:θ(1) =kMα由于有大量的参数影响连接的性质,故准确的模拟连接的性质就变得困难起来。

浅谈钢结构半刚性节点

浅谈钢结构半刚性节点
k = 1
式中, M0 为曲线拟合的连接弯矩 初始值; Rk 风为曲线线性部分的定值 参数; θ+C( ) +C( ) 1 KM 2 KM 4 KM
式中, K 为取决于连接类型及几何 尺寸的标准化参数; C1、 C2 和 C3, 为曲线 拟合常数。这个模型能很好地代表M- θr 特性。但由于多项式自身的性质, 在某 一范围内它会达到并通过峰值点, 用 M- θr 曲线斜率来代表的连接刚度, 就 可能为负值, 与实际不符。 3. 样条模型:是将 M- θr 实验数 据分成许多小组,每一组跨越 M 的一 个小范围 。 然后用三次 B 样曲线拟和 每组数据, 同时保证交点处各组数据的 一阶和二阶导数是连续的。 这种模型能 有效地回避负刚度问题, 并能极好地表 示非线性的 M- θr 特性, 但需大量数据。 4.幂函数模型: Kishi 和 Chen(1990) 提出一个幂函数模型, 其形式为: θr = M Rki 1- (M/Mu )
及发展现状, 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 —连接节点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 问题—— 研究半刚性连接的方法, 为其进一步的 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钢结构 半刚性节点 节 点刚度 研究方法
条更平坦的线来代替弯矩—转角线的 初斜率。 折线模型是用一组直线段来逼 这些线性模型 近非线性的 M- θr 曲线。 使用方便, 但由于不够精确且转折点处 刚度突变, 故难于应用。 2.多项式模型: 是 M- θr 关系用一 个奇次方的多项式来表达。 其形式为:
FAZHAN · XUESHUZONGHENG
学 术 纵 横
浅谈钢结构半刚性节点
□ 张来彩 摘 要:阐述了钢结构的优越性 对应于某种连接构造的 M- θr 关系的 简单表达式。 常用 M- θr 的模型有以下几种。 1.线性模型: 简单的线性模型有三 种。 单刚度线性模型是采用初始连接刚 度来代表全部加载范围的连接特性, 当 弯矩超过连接使用极限后, 这种模型失 双线性模型在某一转折弯矩处用一 效。 一、 钢结构发展现状 钢结构是今后高层建筑中具有广 泛发展前景的结构类型, 随着城市人口 的日益密集, 高速电梯的完善, 城市竖 向交通效率的大大提高, 世界许多大城 市的建筑正向高空发展。 钢结构具有重 量轻 、 强度高 、 延性大 、 抗震性能好 、 施 构件截面小 、 结构净空和跨 工速度快 、 度大 、 综合经济指标好等优点, 更适合 于地震区和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 二、 节点刚度的分类 传统钢结构理论把梁柱连接分为 刚接和铰接两种。 刚接是指梁柱之间的 斜率是完全连续的, 同时重力弯矩的全 两柱之间的 部 (或大部分 )从梁传到柱, 夹角不变; 铰接是指梁与柱之间不传递 弯矩。 而实际的钢框架连接在梁柱之间 总有不同程度的相对转动, 即梁柱之间 实验证明实际 的连接刚度总是有限的。 的梁柱节点总是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 梁柱节点是连接梁与柱,传递包括轴 力、 剪力 、 弯矩 、 扭矩在内的一组广义 力,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弯矩的传 通常用弯矩和连接的转角变形关系 递。 即 M- θr 来表示。 三、 研究半刚性连接的方法 (一 ) 通过实验建立数据库 为了实际应用时方便,一些学者 通过大量的实验做了一些数据库, 实际 应用时需把这些数据与推荐的用于钢 框架分析的各种选用计算模型进行比 较 。 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数据库,如: Goverdhan 数 据 库 ; Nethercot 数 据 库 ; Kishi 和 Chen 数据库。 国内近年对半刚 性节点的实验研究也比较多。 (二 ) 曲线拟合法 对于连接的模拟,现在常用的方 法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数据拟合出

框架结构中半刚性节点的有限元建模及分析

框架结构中半刚性节点的有限元建模及分析
弯矩 约为 实际 刚性 连接端 弯 矩 的5 %~2 。 0 以前 设
me t 组 合 而 成 , 包 含 工 程 系 统 本 身 所 具 有 的 边 n) 还
界 条件 ( 束条 件 、 力荷 载 等) 它 可 以转化 成一 个 约 外 ,
数 学模 式 , 并据 此得 到该 有 限元系统 的解 答 , 然后 再 通 过节 点单 元表 现 出来 。具体 步骤 如下 : ( ) 构离 散 化 : 1结 即将 要分 析 的结构 分割 成有 限 个单元体, 离散 后单 元 与单 元 之 间利 用 节点 相 互 连
第3 9卷 第 4期 2 J 年 8月 01
现 代 冶 金
M o e n M e al r d r t lu gy
V o1 39 No.4 . A ug. 201 1
框 架 结构 中半 刚性 节 点 的 有 限元 建模 及 分析
王 淳
( 京 钢 铁 联 合 有 限公 司 , 苏 南 京 南 江 20 3 ) 1 0 5
单 元节 点 应力 和 应 变 之 间 的方程 而 导 出单元 刚 从
度矩 阵 。 等效 节 点力 : 物体 离散 化后 , 假定 力是 通过 节点 从一 个单 元 传递 到另一 个单 元 。 但是 , 于实 际 的连 对
多, 全部 对这些 节 点进行 实 验 的话 , 耗费极 大 的财 将
坏 , 此 时结构 仍 处于 弹性 阶段 , 使得 工程 师们 开 而 这 始将 目光 投 向了半 刚性 节点 。 经过 实验 , 发现 半 刚性 连接 的突 出优 点在 于其 在地 震作 用下 具有稳 定 的滞
回性 能和 良好 的耗 能性 能 。 由于半 刚 性节 点种 类众
点数 目、 位置 , 出单元 节点 力 和节点 位移 之 间的关 找 系式 。应 用 弹性力 学 中的几 何方 程和 物理 方程 建立

半刚性连接钢支撑框架模态分析

半刚性连接钢支撑框架模态分析

半刚性连接钢支撑框架模态分析关键词: 模态分析;有限元法;钢支撑框架;半刚性钢支撑框架体系是由纯框架体系变化而来,即以纯框架为基本结构,在房屋的纵向、横向或者其他主轴方向,根据侧力的大小,布置一定数量的垂直支撑桁架,框架和垂直支撑形成支撑框架,它属于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支撑桁架是第一道防线,框架是第二道防线,由于支撑斜杆一般不承担竖向荷载,所以支撑产生屈曲或破坏不会影响结构承担竖向荷载的能力,不致危及结构的基本安全要求。

然而实际结构总是受到各种动荷载的作用产生振动现象,振动会造成结构因共振或结构疲劳而破坏。

随着钢支撑框架体系大规模的运用,其内部动应力的分析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 , 钢支撑框架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及振型计算分析是其整体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而避免外力频率和结构的固有频率相同或接近,防止共振现象的发生。

随着有限元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ansys 软件能够对钢支撑框架进行有限元建模, 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评价钢支撑框架的动力性能,对其设计、施工、质量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ansys对二层钢支撑框架结构进行分析,介绍其主要建模过程和动力分析结果[1-3]。

一、模态分析基本原理1.模态分析定义模态分析用于确定设计结构或机器部件的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它们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动力学分析问题的起点,例如瞬态动力学分析、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

其中模态分析也是进行谱分析或模态叠加法谱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所必需的前期分析过程。

模态分析在动力学分析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在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分析过程中均要求先进行模态分析才能进行其他步骤[4]。

模态分析主要分析结构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尽量防止出现结构承受的载荷与其固有频率相同的状况。

一旦外载荷与结构固有频率相同,必然发生共振,造成结构屈服。

典型的无阻尼模态分析求解的基本方程是经典的特征值问题:其中,——刚度矩阵;——第j阶棋态的振型向量(特征向量);——第j阶模态的固有频率(4是特征值)[m]——质量矩阵。

带肋的顶底角钢及双腹板角钢梁柱半刚性节点有限元模拟分析

带肋的顶底角钢及双腹板角钢梁柱半刚性节点有限元模拟分析
王光云 刘 雪燕 全先灏 彭婷婷
( 1 : 青 岛理 工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 临沂 2 7 3 4 0 0; 2: 吉林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 院, 长春 1 3 0 1 1 8 )
摘要 : 本文对传统 的半 刚性梁柱连接 中, 带加劲肋顶底角钢进行尺寸设计 , 且 对该 节点连接进行 了滞 回曲线性能的 研 究. 采用 A N S Y S有 限元进行建模分析 , 在设计加 载条件 时要 与试 验条件 相符 , 为后续 的有 限元及 试验结果 做对 比分析. 该 节点连接 的构件得 出受力特点、 破坏形 式、 极限承载力 以及延伸的抗震 性能的好坏. 最后, 在有 限元模拟
2 : S c h o o l f o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J i l i n J i a n z h u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1 1 8 , C h i n a )
分析 中, 通过 改变连接件 厚度 , 看连接件 的竖肢 、 水平肢、 肋板分别对该 节点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 钢框架 ; 节点; 连接件 ; 滞 回性能 中图分类 号 : T U 3 9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8 9 1 9 ( 2 0 1 7 ) O 1 — 0 0 1 3— 0 4
c o n v i n c i n g l y d e mo ns t r a t e d t h a t t h e in f i t e e l e me n t mo d e l c a n r e s p o n d a c t u a l t e s t i n c o mp o n e n t ’ S f o r c e p e r f o r ma n c e ,

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有限元模拟分析

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有限元模拟分析

. 有限元分析 采用 了与 试验 研究 相 同 的构件 尺寸 , 水平 放 12 单 元选取 及 边界条 件 柱 对于试件 的各 零 部 件 , 采用 三 维 十节 点 四 面体单 元 S 1 均 o.
d2 分 两端水平 顶紧 , 防止滑 动。为防止 梁发生整 体失稳 , 在悬臂 梁端 i9 。端板和柱翼缘之间 的接 触通过创 建 三维接触 对来模 拟 , o t14和 三 维 目标 单 元 加载点用铁套将其与千斤顶连接 。试验均采用 千斤顶静力加 载 , 别用 三 维 八 节 点 面一 面接 触 单 元 C na7
直至试件破坏。梁柱均 为焊 接 H型 钢 , 截面尺寸 为 3 0Il T re7 梁 0 l Tn× agl0模拟 。高强度螺 栓通 过三维 预 紧单元 P r 19来 施加 e s7 t 预拉力。 20Il l 0 l Tn×8Il 2Il , 截 面 尺 寸 均 为 30Il Tn×1 l 柱 Tn 0 l Tn×2 0I n× 5 l T l 8Il 2Il, l Tn×1 l 柱翼缘在端板外伸边缘上下各 10Il 范 围 内局 Tn 0 l Tn 试件的分析计算过 程分 为两个 荷载 步 : 一步 , 第 施加螺 栓预 第二步 , 加位移荷 载。第一步采用 小变形静 力分析 , 施 部加厚 , 厚度与端板厚度相同。螺栓为 M2 0 9 01 . 级摩擦型高强度 拉 力荷 载 ; 即考 虑二阶效应 。两个荷载步 中均 螺栓 , 除高强度螺栓外 , 其余构件 和零部件 的材 料均为 Q 4 B钢 , 第 二步采用大变形静力分析 , 35 端板加劲肋为三角形 , 两条直 角边 长均为 10H 厚 度为 1 m。 使 用 自动时问步长。 0 m, 0H 梁与端板 、 柱翼缘 局部 加厚 部 分与 翼缘 之 问采用 全熔 透 对接 焊 2 模 拟 结果验 证 缝, 其他焊缝均为 8Il 角焊缝 。试 件 的设 计加工 制作均符 合相 l Tn 2. 模 拟 数 据 与 试 验 的 对 比 1 关 规 范 和 规程 的要 求 _ 。 1 , 1试 件 承 载 力对 比 。 )

半钢性连接钢框架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半钢性连接钢框架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fa t e — i i n i i o n c in i lo p ro me n t i a e .Atls ,c mp r o sb t e h n lss r me wi s mir d a d r dc n e t sas e f r d i h s p p r h g g o a t o a i n e we n t ea ay i s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第 1 期 20 0 8年 2月
VO . 7 N 1 1 2 O.
J u n l fSh n o g Unv r i fS i n e a d T c n lg o r a a d n i e s t o c e c n e h o o y o y
关键词 : 钢框架 ; 刚性连接 ; 半 刚性连接 ; 有限元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 U3 1 T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6 ( 0 8 0 —0 90 1 7 — 7 7 2 0 ) 10 3 — 5
Fi t e e tAn l ssf r Be v o fS m irg d-o e td S e lFr m e nie El m n a y i o ha i ro e - i i - nn c e t e a - c s
r s t n he ts i g r s t r a re t,t e vora h fe t ft w o w e nd t p s a gls c e uls a d t e tn e uls a e c r id ou he b ha i nd t e e f c s o he t b a o — e tan e on— n c i s o t e r m e a ea l z d. e ton n s e lfa r na y e Ke y wor s:s e lfa e s m irgi o d t e r m e — i d c nne ton;rg d c nne to ci i i o c i n;fnie e e e n yss i t lm nta al i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半刚性节点性能研究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半刚性节点性能研究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半刚性节点性能研究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性能表现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节点性能,近年来设计和研究国内外积极推进了新型装配式混凝土节点的研究。

本文对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半刚性节点进行了性能研究。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节点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半刚性节点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性能较好,能够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的要求。

此外,本文提出了优化节点构造加强节点抗震性能等措施,可以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半刚性节点的设计原则是提高节点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改善节点的受力分布,降低节点位移和变形,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

采用多种材料,如钢筋、预应力钢筋、钢板等,通过优化节点截面形状和连接方式构造节点。

此外,采用砂浆、胶泥等材料将节点组装在一起,形成整体。

新型半刚性节点与传统节点相比,具有模块化、装配化、工业化等特点。

可以在工厂里进行生产,同时也方便现场施工和拆卸。

在建立节点有限元模型时,应考虑实际工程中的载荷和边界条件。

本文根据半刚性节点的特点,采用强度有限元和变形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节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节点模型的分析,研究了节点受力性能、变形性能和节点位移等参数。

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半刚性节点具有受力均衡、变形合理和位移可控等优点。

通过分析结果发现,钢筋和预应力钢筋是影响节点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

钢筋的分布和直径大小直接影响节点整体刚度和强度。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状态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因此,在设计节点时需要兼顾各项因素,以达到最优的节点受力性能。

本文提出了优化半刚性节点构造加强节点抗震性能等措施。

通过加强节点连接方式和采用预应力钢筋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节点的整体性能。

同时,引入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如碳纤维、复合材料、三维打印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节点的整体性能和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Henning Agerskov Bolted end-plate connections in steel structures, Connections in Steel Structures - Behavior, Strength and Design 1987
30.D Beaulieu.A Picar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connections, Connections in Steel Structures Behavior, Strength and Design 1987
被引用次数:1次
1.陈惠发钢框架稳定理论 1999
2.殷颖智钢结构高强螺栓受拉及受剪连接在高温(火灾)下的性能 2000
3.王焕定.吴德伦.林家骥有限单元法及计算程序 1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GBJ 17-1988.钢结构设计规范 1989
5.王勖成.邵敏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 1996
26.N Krishnamurthy.Durwood E Graddy, Correlation between 2- and 3-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teel bolted end-plate connections 1976
27.Marek Mazurkiewicz Wieslaw Ostachowicz,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elastic contact problems of solid bodies 1983(01)
31.M U Rahman.R E Rowlands Finite element anal vsis of multiple-bolted joints in orthotropic plates 1993(05)
32.Archibald N Sherbourne.Mohammed R Bahaari3D simulation of end-plate bolted connections 1994(11)
41.Yee Y L.Yee R E Melchens: Moment-rotation curves for bolted connections 1993(03)
42.Tarpy T S.Cardinal J W Joints in Structural Steelwork
43.Lui E M.Chen W F Strength of H-columns with small end restrains 1983(01)
35.Mohammed R Bahaari.Archibald N Sherbourne Finite element prediction of end plate bolted connection behavior Ⅱ: Analytic formulation 1997(02)
36.A T Wheeler.M J Clarke.G J Hancock.T. M. Murray Design model for bolted moment end plate connections joining rectangular hollow sections[外文期刊] 1998(02)
21.W F Chen Stability Design of Semi-rigid Frames 1996
22.K V Patel.W F Chen Analysis of a fully bolted moment connection using NONSAP 1985(03)
23.Jan Stark.Fans Bijilaard.Gerhard Sedlacek Bolted and welded connections in steel structures, Connections in Steel Structures - Behavior, Strength and Design 1987
2.张杨基于自振频率的梁损伤定位动力检测理论与试验研究[学位论文]2006
3.赵朝晖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变形能力分析与研究[学位论文]2006
4.宋晓星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动力性能分析[学位论文]2005
5.刘洋带腹板双角钢的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静力性能研究[学位论文]2010
6.向芳上下翼缘角钢半刚性连接的静力性能研究[学位论文]2005
50.Kishi N.Chen W F Data base of steel beam-to-column connection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Report No. CE-STR-861986
1.冯东海半刚接钢框架的有限元整体分析及其影响[学位论文]2007
44.Frye J M.Morris G A Analysis of flexibly connected steel frames 1975
45.Jones S W.Kirby P hercot D A Effect of semi-rigid connections on steel column strength 1980
28.J Janss.J P Jaspart.R Maquoi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beam-to-column bolted joints, Connections in Steel Structures - Behavior, Strength and Design 1987
同济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半刚接节点有限元分析及模型化
姓名:叶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结构工程
指导教师:李国强
20050301
半刚接节点有限元分析及模型化
作者:叶康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48.Ang K M.Morris G A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frames with flexible beam-column connections 1984
49.Lui E M.Chen W F Analysis and behavior of flexibility-jointed frames 1986
17.李少甫钢结构的螺栓端板连接 1998(08)
18.陈友泉轻钢结构中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与施工 1999(05)
19.檀鸿飞高强度螺栓连接及其摩擦面处理 1999(05)
20.N Kishi.W F Chen Database of steel beam-column connection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Report 1986
46.Jones S W.Kirby P hercot D A Columns with semi-rigid joints 1982(02)
47.Kishi N.Chen W F Moment-rotation relations of semi-rigid connections with angles 1990(07)
24.William G Davids.George M Turkiyyah Multigrid preconditioner for unstructured nonlinear 3D FE models[外文期刊] 1999(02)
25.Henning Agerskov High-strength bolted connections subjected to prying 1976(ST1)
7.石文龙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学位论文]2006
8.马翠玲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动力特性与时程分析[学位论文]2007
1.石文龙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本文链接:/Thesis_Y785685.aspx
12.余同希塑性力学 1989
13.陆雪平钢结构梁-桩节点连接承载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1988
14.Philip J Davis.Philip Rabinowits.冯振兴.伍富良数值分析法 1999
15.李国强.沈祖炎钢框架结构非线性实用分析方法 1990(04)
16.吴平高强度螺栓连接工艺的质量控制 1995(02)
6.林群.朱起定有限元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理论 1994
7.潭浩强C程序设计 1999
8.丁洁民.沈祖炎节点半刚性对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 1990
9.陈林.崔佳.吴惠弼半刚性连接钢框架M-θ曲线的自适应函数法 1992
10.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 1998
11.朱兹勉.王榴.江利仁计算结构力学 1992
37.Yan-Chang Wang.Xiao-Wei Gao Practicable BEM analysis of frictional bolts in underground opening [外文期刊] 1998(02)
38.K F Chung.K H Ip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double bolted connections between cold-formed steel strips under static shear loading, Advances in Steel Structures 1999
33.Chang-Koon Choi.Gi-Taek Chung Refined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end-plate connection 1996(11)
34.Archibald N Sherbourne.Mohammed R Bahaari Finite element prediction of end plate bolted connection behavior Ⅰ: Parametric study 199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