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评估与分诊讲解
急诊的预检分诊
![急诊的预检分诊](https://img.taocdn.com/s3/m/1b90228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0.png)
急诊的预检分诊1、问诊年龄,部位,胸痛性质,伴随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有无缓解,既往史,服药史,诱因,化验检查。
2、病情分诊根据分诊系统病情分级标准,症状及主诉,客观检查,判断上诊室还是抢救室就诊。
结合患者病情分为4种级别,并予以不同干预程序:(1)Ⅰ级(红色),属于急危者,需立刻展开评估与救治,将患者送至复苏区。
客观评估指标为:①腋温超过41℃。
②血糖水平<3.33 mmol/L,血钾值>7.0mmol/L。
③SpO²值<80%,存在呼吸急促症状(经过吸氧处理后,并未得到改善,且既往并未存在COPD病史)。
④心率<40次/分,或>180次/分。
(2)Ⅱ级(橙色),属于急重者,需立刻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护,确保患者在10min内得到相关救治,并将其安排至抢救区。
客观评估指标如下:①ECG结果显示为急性心肌梗死。
②存在发热症状并伴有粒细胞减少。
③SpO²值在80%-90%,且存在呼吸急促症状(予以吸氧并未得到改善)。
④心率值40次-50次/分,或150次-180次/分。
(3)Ⅲ级(黄色),属于急症者,需优先予以诊治,将患者安排至优先诊疗区域等待候诊,于30min内得到接诊,若患者候诊时间超过30min,则需再次进行评估。
客观评估指标如下:①SpO²值在90%-94%,且伴有呼吸急促(以吸氧处理后未得到改善)。
②收缩压水平在80-90mmHg,或180-200mmHg。
③心率水平在50次-55次/分,或100次-150次/分。
(4)Ⅳ级(绿色),分为亚急症与非急症,即按照顺序安排患者就诊,除非患者病情发生较大变化,否则候诊时间在亚急症60min内(非急症2h-4d内),若候诊时间超过60min(非急症4h),可再次进行评估。
3、疾病分诊根据问诊内容及病情分诊思路进一步确定疾病分诊,通过初步评估,拟诊断属于哪科疾病。
急诊分诊的流程及技巧
![急诊分诊的流程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4cd82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7.png)
急诊分诊的流程及技巧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科的门面工作,旨在将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及时确定治疗优先级和相应的医疗资源。
以下是急诊分诊的常见流程和技巧。
流程:1.接待登记:患者进入急诊科后,接待人员需进行登记,包括基本信息、主诉、病史等,以便后续进行分诊。
2.病情初步评估:急诊科护士或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配合分诊医生进行分级。
3.分级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优先级和医疗资源情况,分诊医生将患者进行分级分诊,通常分为五级:重症、急症、加急、一般和轻微。
重症患者通常优先就医,而轻微患者可能需要等待。
4.科室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将其分配到相应的科室接受治疗。
技巧:1.快速判断病情: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急诊分诊的重要技巧。
通过询问病史、主诉和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评估。
2.提供急救措施: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急诊分诊医生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疾病科普宣教:在分诊过程中,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科普宣教,告知患者相关病情知识、治疗方法等,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合理调度资源:根据医疗资源的分布和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合理调度资源,将危急病例迅速安排就诊,保证医疗资源的最大利用效果。
5.与患者沟通:分诊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帮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6.多学科合作:急诊分诊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医生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护士等进行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7.分诊记录和追踪:医生应及时记录分诊情况和治疗方案,方便后续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同时,需与分配科室保持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急诊分诊标准
![急诊分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319a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急诊分诊标准首先,急诊分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患者分为四个等级,红、橙、黄、绿。
红色等级表示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如心搏呼吸停止、严重休克等;橙色等级表示病情较重,需要立即处理,如急性中风、严重外伤等;黄色等级表示病情较为稳定,但需要尽快处理,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呼吸困难等;绿色等级表示病情稳定,可以等待处理,如轻微外伤、发热等。
通过对患者进行快速初步评估,可以迅速确定患者的分诊等级,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
其次,急诊分诊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
不同的人群在面对同样的疾病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处理方式。
比如,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和抵抗力不同,可能需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和处理;对于孕妇、妇女和儿童,也需要考虑到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因此,在进行急诊分诊时,医生们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
此外,急诊分诊还需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急诊科,医疗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分诊等级和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对于那些病情较轻或可以等待处理的患者,可以适当安排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而对于那些病情危急的患者,则需要立即安排相应的医疗救治措施,确保他们能够尽快得到救治。
总之,急诊分诊标准是急诊科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分诊,可以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保障患者的安全。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急诊分诊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医疗情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急诊分诊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急诊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急诊预检分诊与病情评估
![急诊预检分诊与病情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b8e8ce98af1ffc4fff47acc1.png)
Department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CTAS
英国的曼切斯特分诊量表Manchester Triage Scale
MTS
的急诊危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
五级系统及其意义
系统
、心绞痛等。
❖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
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
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
别。
❖
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
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
人就诊。<30分钟。
❖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
MTS将患者主诉总结归类为52种,如头部外伤、腹痛等,并针
对每一种主诉,根据患者病情或症状是否威胁患者生命,无有
效气道、无自主呼吸、无自主循环等,活动性出血、疼痛程
度、发病剧烈程度、意识水平和体温等6个鉴别点,制订了
相应的流程图。
患者就诊时,分诊护士首先评估患者的主诉,然后根据与患
者主诉相对应的流程图的要求,从以上6个鉴别点评估患者
分诊护士对医疗资源的估计正是基于上述规定
这些在ESI操作手册中均有详细说明
57%的医院急诊科在使用。
ESI流程:STEP A
Patient Dying?
A
Yes
1
•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
•急性意识改变病人;无反应病人
•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ESI挽救生命干预措施
不属于ESI挽救生命措施
气道/呼吸
➢BMV通气支持
急诊分诊的名词解释
![急诊分诊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5c1af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c.png)
急诊分诊的名词解释急诊分诊是指在医院急诊科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以确定患者的紧急程度和适当的医疗处理方式。
这项工作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排序和分流,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
急诊分诊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登记和初步评估:当患者到达急诊科时,接待人员会进行登记,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主要症状。
接着,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其病情和临床表现,并根据症状的严重性将其分为不同的优先级。
2.分级和分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需要紧急处理的程度,医护人员会将患者分为紧急、急诊和非急诊三个不同的级别。
对于紧急患者,他们通常存在生命危险或需要立即救治的情况,将被立即安排进行救治。
急诊患者需要迅速得到医疗干预,但没有生命威胁。
非急诊患者则需要较长时间等待诊治。
3.资源协调和安排:分诊护士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分级和医疗需求,协调医疗资源并进行安排。
紧急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复杂的医疗救治,包括手术或其他重大治疗。
急诊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较短时间的观察和治疗。
而非急诊患者则可能需要辅助检查、门诊治疗或住院观察。
急诊分诊的目的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尽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通过合理的分级和分流,能够确保紧急和急诊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同时减少非急诊患者的等待时间,并有效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总之,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分级和分流,能够达到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需求并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一过程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并且在实践中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急诊预检分诊指南
![急诊预检分诊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7837f5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e.png)
急诊预检分诊指南简介急诊预检分诊是在急诊医院中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的过程。
该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套简单且高效的分诊策略,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急救和治疗。
分诊原则初步评估:医务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主诉、症状、生命体征等。
分类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急迫性和复杂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决定其接受急救和治疗的顺序。
快速决策:医务人员应迅速作出分诊决策,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急救和护理。
分诊指南以下是一套简单的急诊预检分诊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高效地进行分诊:优先级1:危重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危急,存在立即危及生命的危险。
急救措施:立即呼叫急救队伍,进行紧急抢救。
示例病例:心肺骤停、严重创伤、严重呼吸困难等。
优先级2:急诊重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较重,需要紧急急救和治疗。
急救措施:迅速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并确保患者稳定后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示例病例:心绞痛、中度创伤、呕吐性腹痛等。
优先级3:急诊非重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不重,但需要紧急治疗。
急救措施: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示例病例:轻度创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优先级4:急诊非急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轻微,不需要立即急救和治疗。
急救措施: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治疗,安排合适的诊疗时间。
示例病例:轻微擦伤、未破裂的皮下血肿、慢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总结急诊预检分诊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确保及时提供急救和治疗。
该指南提供了一套简单且易于实施的分诊策略,有助于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资源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37eac206964bcf84b9d57bc0.png)
3. Ⅲ级-非紧急(nonurgent): 患者常患有一般急症或轻度不适,需 要常规处理,无生命危险可等待就诊。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皮疹等。 如应用颜色标识为绿色。
【五级(V级)分类】
1.Ⅰ级-危殆( critical) : 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有 生命危险。须立即将患者送到抢救室进行抢救与治疗。例如:心搏呼 吸骤停、严重创伤/多发伤伴大出血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如应用颜 色标识为红色。 2.Ⅱ级-危急( emergent) : 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临界正 常值,但可能迅速发生变化。需要立即将患者送到抢救区域,在15分 钟之内给子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例如:胸痛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外 科危重急腹症、严重创伤或骨折、中度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SpO2 85%—90%、心律失常(P>140次/分或<50次/分)、 收缩压>90mmHg伴有代偿症状(心率>120次/分,皮肤湿冷)等。 如应用颜色标识为橙色。
急诊分诊 急诊护理评估
急诊分诊
急诊分诊是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的第一个重 要环节。需要由有经验的急诊科护士根据分诊 原则及程序,迅速对所有来诊患者按疾病危险 程度进行分诊,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患者立即 实施抢救。它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的质量、急 诊患者的救治速度及患者与家属对医院服务的 满意程度。
一、分诊概念
三、分诊区(处)的设置
1、地理位置
在急诊科的明显位置,一般在入口处,有明显标 志。病人进入能立刻看到分诊区,分诊护士能清楚 看到每位就诊的急诊病人,分诊护士也能清楚看到 每位前来的就诊病人,以便主动提供服务。
2.物品设置
1)基本评估用物: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等。
2)办公用物: 如:计算机、电话、病历、记录表格等。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e171b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6.png)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各种疾病也逐渐增多。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使命。
在急诊科,合理的分诊和病情评估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划分1.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可分为五级,即红、橙、黄、绿、蓝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如下:(1)红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出血等;(2)橙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如中度外伤、严重心脏病等;(3)黄色等级:指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尽快处理的病人,如发热、中度呼吸困难等;(4)绿色等级:指患者病情一般,可适当等待处理的病人,如轻微外伤、发热等;(5)蓝色等级:指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普通门诊就诊的病人,如感冒、轻微扭伤等。
2. 划分病情等级的依据:(1)病情危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等因素;(2)病情紧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症状的急缓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因素。
二、急诊病人的分诊要求1. 对红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2)要求医护人员尽快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对橙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安排好患者的住院手续,待条件允许时尽快转入重症监护室;(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对黄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优先处理,尽快进行评估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4. 对绿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急诊评估与分诊》课件
![《急诊评估与分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269c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6.png)
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
监测发热或低温,提示 感染、炎症或中枢神经
系统疾病。
脉搏
评估心脏功能和循环状 态,监测休克和心律失
常。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 深度,提示呼吸系统疾
病或酸碱平衡紊乱。
血压
评估血液循环和心血管 功能,监测休克和高血
压急症。
症状评估
01
02
03
04
疼痛
评估疼痛部位、性质和程度, 有助于诊断和紧急处理。
,以及如何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
05
急诊分诊案例分析
案例一: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分诊
总结词
急性呼吸困难是急诊常见的症状,需要快速评估和分诊,以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 程度和优先级。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气喘、胸闷等症状,分诊时应关注患者 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疾病、过敏反应、哮 喘等疾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病例。
案例三:昏迷患者的分诊
总结词
昏迷是急诊中较为严重的症状之一,需要迅速评估和分诊,以确定昏迷的原因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详细描述
昏迷患者通常表现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等症状,分诊时应关注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 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毒等疾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病例。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急救措施的实施。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清醒、嗜睡、昏 睡或昏迷,提示神经系统疾病
或代谢紊乱。
呼吸困难
评估呼吸窘迫程度,判断是否 存在呼吸道梗阻、肺炎、心脏
疾病等。
出血
医院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
![医院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fded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1.png)
医院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医院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是指医院对急诊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和转诊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流程。
一、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意义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缩短病人等待治疗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而对于急性病人,及时治疗就非常重要,所以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建立也能够缩短急救时间,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步骤1、病人报到登记当急诊病人到达医院,首先需要进行报到登记。
工作人员在病人住院登记处登记,核对病人身份证明、病历卡和其他有关资料,然后由医学人员进行诊断分类,根据病人情况安排检查诊断与治疗。
2、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其病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分诊。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分为急诊、非急诊等分类。
3、实施检查在急诊科,医生需要选择快速、准确、敏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如项目可穿刺抽血、心肺听诊、简单的成像检查等,以尽快确定病情,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4、诊断分级根据病情,医生将病人分为严重、急性等级,给予优先治疗。
5、实施治疗急诊科的治疗一般采用急诊、临时治疗和短程治疗方案,目的是缓解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和指导后续治疗。
三、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益处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抢救患者的时间得到有效延长,达到了优化医疗资源的目的。
2、方便患者就医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的建立,可以缩短病人等待时间,表现出“先病人、后科室”的服务观念,让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3、提高任务完成率医生通过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得出更准确的诊断结果,进一步提高任务完成率和治疗质量。
四、急诊科检诊、分诊制度实施方法1、建立科室规范建立急诊科室和人员规范,制度建设规范化的检查、诊断、治疗流程,打造科室的规范化管理。
2、制定操作规程科室领导及相关医疗人员需要制定清晰的操作规程,采取详细分步的操作流程,确保全员熟悉并遵从。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b2be33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1.png)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急诊分诊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将急症患者和非急症患者进行区分并优先处理。
在进行急诊分诊时,需要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以确定他们的紧急程度。
首先,急诊护士会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询问和记录。
护士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频率、起始时间和相关因素等信息。
其次,护士会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此外,护士还会观察患者的外观和活动能力,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在完成初步评估后,急诊护士会根据患者的状况,将其分为不同的紧急程度级别。
常见的分级系统包括五级和三级分诊系统。
五级分诊系统包括:1.立即处理:危急病情,需要立即处理,如心脏骤停、严重创伤等。
2.紧急处理:病情严重,需要迅速处理,如严重呼吸困难、大量出血等。
3.急诊处理:病情较重,需要迅速处理,如急性腹痛、不明原因的发热等。
4.一般处理:病情较轻,可以等待排队就诊,如皮肤炎症、轻微创伤等。
5.非急诊处理:一般病情,可以由家庭医生处理,如慢性疾病复查等。
三级分诊系统是以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要疾病类型和治疗紧急度为基础的分级系统。
根据三级分诊系统,急诊护士将患者分为三级,分别是生命危险、急诊和非急诊。
急诊分诊工作完成后,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估,以便制定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评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理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文化评估和环境评估。
在生理评估中,护士会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状况。
心理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情绪、认知、社交互动等方面。
社会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包括家庭支持、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等。
文化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宗教、价值观、信仰等文化因素,以能够为患者提供符合其文化背景的护理措施。
环境评估主要评估患者当前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31页】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c39dfd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e.png)
7、提高自身素质是医患沟通的关键。 应该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敏锐 的洞察力和鉴别力,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应变能 力,在第一时间给予病人最佳的救治。
26
急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10
护理评估
初步 评估
进一步 评估
11
1、初步评估(ABCs程序)
A.气道情况(airway):可采用询问方式与病人 对话,如回答清楚可以判定气道通畅。(昏迷病人 和急性过敏病人、窒息)
B.呼吸情况(breathe):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 深度、形态等,决定是否存在呼吸异常
C.循环情况(circulation):评估:血液循环和组 织灌注量是否充足(CRT判断),有无需要即刻心 肺复苏的指征;有无明显的活动性大出血;有无休 克的早期表现;有无危及生命的胸痛症状等。 评估中发现任何ABCs方面的问题,均说明病情可 能比较危及,应立即送入抢救室,迅速通知负责医 生和护士,及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优先分诊的 人群
需要注意的 人群
儿童、老人、身体有残疾或是有智力 障碍的病人、频繁就诊的病人、再次 就诊病人、在其他地方就诊过的病人
有虐待或者攻击倾向的病人、受酒精 影响的病人
19
20
分诊护士的素质
冷静头脑 科学思维 果断决策 丰富知识 团队精神 有效沟通 卓越沟通
突破一是对已经就诊的急诊病人进行评价,判 断分诊工作的准确性
二是对那些等待就诊的病人病情进行及时 的评价,确定病情变化情况,必要时,需 要对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分类、更改就诊 次序
16
记录
17
分诊注意事项
急诊分诊的评估方法
![急诊分诊的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84b76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9.png)
急诊分诊的评估方法
急诊分诊的评估方法:
分诊护士要对病人强调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但不宜作诊断。
除注意病人主诉外,还要用眼、耳、鼻、手进行辅助分析判断,并养成为一种观察的习惯。
(1)望:用眼去观察,主诉的症状表现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症状病人未提到,观察病人的面色,有无苍白、发绀、有无颈静脉怒张。
(2)闻:用鼻去闻病人是否有异样的呼吸气味,如酒精味、呼吸的酸味;以及是否有化脓性伤口的气味等其他特殊气味。
(3)听:用耳去听病人的呼吸、咳嗽,有无异常杂音或短促呼吸我们`搜集整理。
(4)问:了解既往史和现病史,通过询问病人、家属或其他知情人,了解发病的经过及当前的病情,这对正确的分诊及处理有很重要的作用。
运用诱导问诊的技巧,短时间内(一般要求五分钟内)获得比较详细的有关病情资料。
(5)触:用手去摸,测脉搏,了解心率、心律及周围血管充盈度。
可以探知皮温、毛细血管充盈度。
触疼痛部位,了解涉及范围及程度。
(6)查:分诊护士接诊后,为了准确地分科,可运用一些简单的护理体检工具,作必要的护理体检。
首先观察病人的神志、精神状态,查看各种反射存在的情况,如瞳孔变化、光反应,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经过必要的护理体检,初步判断病
人的疾病病种,然后转到相应的科室,如果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定科别的,先由初诊科室或护士进行处理。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39a59a1b67ec102de3bd892d.png)
【急诊分诊护士基本要求】
⑥ 拥有丰富的急诊常见疾病、相关的人体解剖、病理和生理 知识;
⑦ 熟练掌握和应用护理评估技能 ⑨ 善于学习,能够不断提高急诊分诊水平; ⑩ 掌握急诊相关的法律医学知识;并具有较强的急救能力。
急诊护理评估
注 意 !!!
① 初次评估中,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如出现气道、呼吸、脉 搏不稳定、不清醒,须立刻送往抢救室抢救,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 续的原则。
② 不是每一名患者都必须经过分诊处,才可进入抢救室。如严重创 伤或生命危在旦夕,事前已由相关救援单位(如院前急救“120” )通知急诊科,即可不经过分诊处,直接送入抢救室。
评估意识状况avpu法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失去知觉时事后记忆如何注意有无四肢无力头痛发怍频率程度和形式头晕恶心呕吐步态稳定不稳定血肿位置大小等
急诊分诊 急诊护理评估
急诊分诊
急诊分诊是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的第一个 重要环节。需要由有经验的急诊科护士根据分 诊原则及程序,迅速对所有来诊患者按疾病危 险程度进行分诊,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患者立 即实施抢救。它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的质量、 急诊患者的救治速度及患者与家属对医院服务 的满意程度。
分诊护士亦可运用眼、耳、鼻、手等感官配合快速收集 患者的客观资料。
如:用眼观察气道通畅和呼吸情况、有无 外出血、意识状态、疼痛表现、皮肤颜色状 况、有无慢性疾病、营养状态、活动状况以 及行为举止与衣着是否清洁、得体。
用耳听有无异常呼吸音、语音、语气、 语调以及与其他人交流情况。用鼻嗅便、尿 、呕吐物、酮体、酒精、吸烟、感染、化学 物以及不洁卫生等气味。
5.分诊记录
不同的医疗单位可能有不同的记录要求和 格式,如应用计算机或纸质病历。但分诊记 录的基本要求是清晰而简单。基本记录内容 包括:患者到达急诊的日期与时间、分诊时 间、患者年龄与性别、生命体征、病情严重 程度分级、过敏史、分诊护士签名等。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9bddc51b0717fd5370cdc31.png)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一.概述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拆、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
即评估病情、分出疾病的类别(级别)和明确疾病专科。
预检分诊包括院前预检分诊和院内预检分诊。
(一)、院前预检分诊分为单个病人现场预检和灾害性事件发生时的大批伤员现场预检.1。
单个病人现场预检需考虑急诊途径、调遣急救员、转送所需的时间、转送地点、现场处理或立即转送这五个方面.2。
大批伤员现场预检应启动EMSS体系,即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加强监护病房)。
(二)、院内预检分诊(急诊分诊)急诊分诊的目的:1、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的就诊次序,优生处理危急症。
2、有效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3、尽快提供初步的急救程序及适当的护理措施.4、与病人建立信关系,及时沟通。
安抚及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并提拱适当的健康指导。
5、运用分诊技术,给病人进行病情分级。
二.分诊工作程序一、接诊病人到达急诊室后,护士应立即查看病情,安排病人坐在候诊椅上或躺在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安排到不同的就诊区域,决定进一步的处理。
对救护车送来的病人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分诊护士应主动到急诊大门口接待。
在就诊过程中护士要主动热情,做到心中有数,对病重紧急的病人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和护士参加抢救,对尚未就诊的病人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并在候诊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病情评估评估原则: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和快速分类。
分诊护士应询问病人或陪伴者,并运用诊断检查(望、触、叩、听、嗅)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病情资料,注意不可忽视潜在的危险因素。
护理体检时注意“三清”,即:①听清:病人或陪人的主诉;②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③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及体征。
(一)分诊评估运用的手段与技巧1、分析病人主诉分诊护士要对病人强调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但不宜做诊断。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f677e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5.png)
CRAMS评分:总分≤8为重伤。
总分越小伤情越重项目/分值说明正常(2分)轻度异常(1分)严重异常(0分)C(Circulation,循环)毛细血管充盈正常和收缩压>100mmHg毛细血管充盈延迟和收缩压85~99mmHg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和收缩压<85mmHgR(Respiration,呼吸)正常急促、浅或呼吸频率>35次/分无自主呼吸A(Abdomen,腹胸部)无压痛有压痛肌紧张、连枷胸或有穿通伤M(Motor,运动)运动自如对疼痛有反应对疼痛无反应或不能动S(Speech,语音)正常谵妄讲不清完整的词语分类性质相关疾病Ⅰ类: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
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Ⅱ类: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
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Ⅲ类:亚紧急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Ⅳ类:非紧急可等候,也可到门诊诊治轻、中度发烧,皮疹,皮擦伤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急诊病人的分诊:急诊科预检护士对来院就诊的急诊病人要进行重点地询问、观察和查体,快速收集病情资料,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在2—5分钟内,运用分诊公式对病情迅速评估,按急诊病人的病情进行如下分类:病人病情评估标准:急诊病人病情分类分类性质相关疾病Ⅰ类: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
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Ⅱ类: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
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Ⅲ类:亚紧急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Ⅳ类:非紧急可等候诊治轻、中度发烧,皮疹,皮擦伤急诊病人的分流1、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抢救室,按急救绿色通道原则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486226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9.png)
急诊分诊与护理评估急诊分诊是指通过对患者的初步评估和分类,确定其紧急性及在急诊科继续治疗的优先级,从而有效利用急诊资源,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急诊护理评估是指对急诊患者的身体状况、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急诊分诊中,首要的任务是确定患者的紧急程度,以便优先处理最危重的患者。
常用的分诊方法包括三级分诊法和五级分诊法。
三级分诊法将患者分为立即处理、半小时处理和两小时处理三个级别,五级分诊法则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将其分为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五个级别。
在进行分诊时,医护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既往病史、并发症等信息,通过询问和观察等手段进行初步评估,然后根据紧急程度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急救措施和治疗方案。
急诊护理评估是指对急诊患者的身体状况、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急诊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循环、神经、消化、泌尿、运动、感觉、疼痛等方面的情况;患者的病史、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信息;患者的意识状态、疼痛程度、情绪状态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因素的综合评估。
在进行急诊护理评估时,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体态、行走姿势等方面的变化,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情况、排尿排便情况等,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黏膜、肿块、伤口等,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心电图、X光、超声等相关检查,以便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急诊护理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评估和观察,护理人员可以发现患者的疼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休克、出血等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
急诊护理评估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帮助,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复苏可明显改善现场 GCS评分。 ? GCS缺点:未考虑局灶性或偏侧性、广泛代谢过程或
毒性反应。 ? Ross近期提出单用运动反应一项来判断脑外伤的严重
性,与GCS评分一样正确。
表 GCS.
病情评估
评估的原则
?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和快速分类 ?评估是系统的收集有关病人健康需求的主
观和客观资料。主观资料是病人对疾病的感 觉、病史和疾病的症状;客观资料是基于病 人的一般表现(外观)和身体检查所见。熟 炼的综合性的最初评估对于有效地评估和正 确的分诊是必要的。评估以后,必须进一步 确定分诊印象和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医学 领域中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我国的急诊医疗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危重病监护
三位一体的 急诊发展模式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急诊考虑问题 顺序:生命危 险吗?可能的 原因?原发病 性质和部位? 注重对急症判 断和紧急处理
急诊医 学强调 “时间 窗”的 概念
急诊遵循的流程
评估
判断
抢救
再评估
评估
?A ——气道 ?B ——呼吸 ?C——循环
如有生命危险 立即抢救
无论是否能 即刻做出临 床的诊断
最重要的是 评估病情严 重程度
根据病 情采取 相应的 救治措 施
员的措施和能力。
急危重症患者特点
急诊危重症 患者特点
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
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
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
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
↓静脉营养 ←胃肠营养
←控温毯
床旁持续肾替 代治疗
First-Aid
EICU EOR
Initial Resuscitation
急诊医学核心内容
?大量急危重病人接诊 ?评估、鉴别诊断与分诊 ?快速有效急救、维持生命干预能力
急诊医学区别于传统的临床思维
传统专科
有病 什么脏器 什么病严重度 危重期 生命威胁
处方
急诊医学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急诊发展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病情多变 且复杂
很难明确 临床诊断
救人
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是更详细的神经系统评估, 它能快速、准确地监测病人的结果。
Glasgow 昏迷分级(GCS)
? 首先由Glasgow大学Teasdale等于1974年定量评估脑外 伤的程度。
? 采取运动反应、言语反应和睁眼反应分别反映了中 枢神经功能、综合能力和脑干功能 (见表)。
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3. 重大集会和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救护 4. 联络急救中心、医院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5.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医 院 急 诊 (hospital emergency )
最重要、最复杂 的中心环节
评估的内容
?一般情况评估 年龄、性别、活动能力、 姿势、语言能力、行为、面部表情、呼吸、 气味、伤口评估等。
?生命体征 气道、呼吸、循环、体温、有无 出血。
?清醒程度 AVPU 评分,评估双侧瞳孔变化。 ?皮肤情况 皮肤色泽、温度、有无淤斑等。 ?不同病人的评估侧重不同
清醒程度评估法
?AVPU方法是一种描述意识的简单方法: A.警觉(alert) V. 对声音刺激的反应(responds vocal stimuli) U.无反应(unresponsive)
治病
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 断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抢救 黄金时间
确定诊断
病因治疗
繁杂的检查和 诊断过程是时 间的浪费,要 在医疗制度和 抢救流程规定 救人优先原则
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
综合分析 侧重功能 逆向思维 时限紧迫
急诊医学探 讨当多个器 官功能共同 发生障碍时 机体反应的 新规律
急诊医学将 机体分为若 干功能组成 部分,可能 与器官相关 也可能跨越 解剖器官
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
普通急诊患者
(emergency patient)
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 非急诊患者
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non-emergency patient)
急诊医生临床思维流程
1.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 2.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稳定病情或缓解症状的干预措施? 3.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4.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5.那些辅助检查是必要的? 6.患者入院后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7.需要其他部门协助进行哪些进一步诊治? 8.患者和家属理解和同意我们的做法吗?
处于医院医疗 的第一线,承 担24小时不间 断的各类伤、 病员的急诊和 紧急救治
医院急诊的能 力及质量是医 院管理、医护 人员素质和急 救技术水平的 综合体现
医院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的特点
?院内急救是衔接院前急救的关键环节,急诊 科是抢救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其 主要特点是:
1.具备处置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条件。 2.急救器材和药品配备齐全。 3.急诊科医护人员配备较齐,技术力量强。 4.与各专科和医技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5.有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和接收群体伤病
救治中继 续观察病 情变化、 重复评估 治疗效果
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 5类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生命垂危患者
( fatal patient )
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
( critical patient )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
( acute patient )
Emergency Department
急诊医学专业理论的特点
?急重病诊治侧重在功能
– 解剖异常不死人,功能衰竭要死人 – APACH 五级评分的提示 – 从与传统专科不同的角度看病情不以系统器官定界
而是以病情急缓和程度界定临床活动范围
?具有特殊的临床思维方式、知识体系和临床 技能
?急重病多系统多功能关联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