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逻辑学》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逻辑学》参考答案第二章概念(教材P21)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1、错,因为属性是对象的性质以及对象间关系的统称。
2、错,一类对象共同具有的属性是固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3、正确。
4、错,因为任何概念都有外延,空概念的外延是空集合,而不是无集合。
5、错,因为同一个概念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因而可以有不同的正确定义。
6、错。
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对负概念下定义可以使用否定句。
7、错。
只有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不正确。
定义过宽。
正确的例子:平反就对无罪而判有罪的案件进行纠正。
2、不正确,定义过宽。
正确的例子:科学理论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推论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不正确,“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正确的例子:战士的勇敢。
4、不对。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正确概括的例子:山。
三、1 C;2,ABC;3,A;4,A;5,B;6,BC;7,B;8,B;9,BC,10,AC。
四、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1、“人们在社会……”从内涵方面说明“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从外延方面说明“社会关系”。
2、“交流思想的工具”从内涵方面说明“语言”;“记录语言的符号”从内涵方面说明“文字”。
3、“用各种纤维……”从内涵方面说明“纺织品”;“棉纺织品、麻纺织品、丝纺织品、天然纺织品、化学纤维纺织品”以及“人造……”从外延说明“纺织品”。
4、“带有原理……”从内涵说明“经”;“《周易》……”从外延说明“十三经”。
5、“由于地球……”从内涵说明“地震”;“火山地震……”从外延说明“地震”;“地下深处……”从内涵说明“震源”;“地面上……”从内涵说明“震中”。
6、“林木和林地……”从外延说明“森林资源”;“防护林……”从外延说明“森林”。
整理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
(这个S是P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非p,但q)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
或p,或q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如果非p,那么,非q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P2.p←q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
逻辑变项:S,P4.(p∧q)→r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4.直言命题是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___某种性质__的命题。
5.直言命题的周延性,是指在直言命题中对主词、谓词外延数量的___断定情况___。
6.矛盾关系是一种_____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____的关系。
7.关系命题是断定___事物之间关系___的命题。
8.如果aRb,并且 bRc成立,那么aRc也一定成立,这种关系就是_传递关系__关系。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表达命题。
因为这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有所陈述"和"有真假之分"的逻辑特征。
)2.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办。
(表达命题。
因为该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3.这部电脑为什么老出毛病?(不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一般的疑问句,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亦无所谓真假。
(完整word版)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与推理的学科,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哲学等领域。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涵盖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内容。
在学习逻辑学时,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提供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的部分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供读者参考。
命题逻辑练习题1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1.草拟籍不屑文凭。
2.所有的本科生都会考研。
3.学习专业课程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考试。
4.饮用开水会引起肾脏疾病。
答案2.所有的本科生都会考研。
练习题2以下命题是否等价?1.如果明天下雨,我就带伞。
2.我一定会带伞或者明天不下雨。
答案是等价命题。
以下命题是否矛盾?1.所有的犬都会飞。
2.没有犬可以飞。
答案是矛盾命题。
练习题4以下命题是否充分?如果人喜欢运动,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答案不充分。
虽然大多数运动员都非常健康,并且人们运动可以帮助保持健康的身体,但运动不是保持健康的唯一途径,也有一些人喜欢运动,但并不拥有健康的身体。
谓词逻辑练习题1表示下列命题的符号化语言:“每个猫都喜欢鱼。
”答案$\\forall x(Cat(x)\\rightarrow Likes(x, Fish))$以下两个量词能否交换位置?$\\forall x\\exists y L(x, y)$答案不能。
意为:“对于所有的x,都存在一个y,使得x和y有关联。
”无法交换位置。
练习题3以下两个量词能否交换位置?$\\exists y\\forall x L(x, y)$答案可以。
意为:“存在一个y,使得对于所有的x,x和y有关联。
”可以交换位置为$\\forall x\\exists y L(x, y)$。
练习题4以下两个命题是否等价?1.$\\forall x(Canine(x)\\rightarrow LivesIndoors(x))$2.$\\forall x(Canine(x)\\wedge LivesIndoors(x))$答案不等价。
逻辑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的含义:12的逻辑!345.答:1 与是P,所有65第二章概1.语言2.戏剧歌舞剧。
3.偶数2,即《尔雅》、《公、《左传》、《周礼》、、《诗经》、《书经》、、《论语》、《孟子》。
是“经”是“经”的部分外延,时间之中,所有的天体可分为六“非对抗性矛盾”、答:“失败”和“成功”都是肯定概念。
2.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答:“单句”和“主谓句”都是肯定概念;“非主谓句”是否定概念。
3.这次选举的选票有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答:“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都是定概念。
、4.这次升学,无论考上还是考不上,都要先作好思想准备。
答:“考上”是肯定概念,“考不上”是否定概念。
五、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横线的语词表达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廉耻之心,人皆有之。
答:第一个“人”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人”表达非集合概念。
2.青年代表祖国的未来;每个青年都要努力学习。
答:第一个“青年”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青年”表达非集合概念。
3.他逛了一趟花卉市场,买了几盆菊花。
答:“花卉”表达集合概念;“菊花”表达非集合概念。
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自由。
答:第一个“人民”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民”表达非集合概念。
六、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 B 轮船 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 B 山东 C 中国 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 B 褒义词 C 贬义词 D 合成词4.A 现代化 B 社会主义现代化 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 B 卢沟桥 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 B 戏剧家 C 诗人 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七、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3.八、如果可能,将下列概念各进行一次限制和概括。
1.日光灯答:可限制为“20 瓦日光灯”;可概括为“电灯”。
2.月亮答:“月亮”是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可概括为“地球卫星”。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之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亚里士多德2、弗兰西斯·培根、基本规律4、愈窄;愈宽、没有任何重合;等于6、内涵;外延7、一门学问、单独9、矛盾关系10、属种关系二、是非题:1、×、√3、×、×、×、×三、单项选择题:1、A 、B3、C4、A5、D6、D 、A8、B9、A 10、D四、双项选择题:1、D、E2、A、E 、D、E、B、C5、A、D六、欧拉图题:练习题之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假;真假不定、关系者项;量项、真;真、等值5、全称;否定6、假;真、同一;真包含于8、真;假;肯定;否定、必要10、如果不通过外语考试,就不能录取;并非不通过外语考试,也能录取;或者通过外语考试,或者不录取 11、p∧q12、交叉;真包含13、他或是美院学生但不会画国画,或者他不是美院学生但会画国画 14、真15、SEP、SIP二、是非题1.×.√3.√.×.√三、单项选择题:1、A2、A、A4、B、B6、B7、B、A9、C 10、B11、D 12、B13、D 14、D15、C四、欧拉图题1、P S2、、M S五、真值表题: 1、A :P→qB :∧qA不蕴涵B。
2、A:p→B:某大学没有录取小李。
3、A:p ∧ qB:p ∨ qA、B两组判断不等值。
4、甲: p→q乙: p←q丙: p∨q让小赵和小李都去浙江大学进修,可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
5、 A:B:C :练习题之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中项在前提中、假4、P5、MAP;SAM二、是非题:1、×、×、×、×5、√6、×、√、×、×10、×三、单项选择题:1、B 、B3、E 、C 、A6、A 、A8、D 、C 10、C四、双向选择题:1、B、C、B、C 、C、E、A、D 、C、E6、C、E、C、E 、A、B、B、E 10.A、B五、多项选择:1、A、B、C、E 、D、F、A、E4、B、E5、A、B、C、D、E 、A、C、D、E、B、C、D、E8、A、B、C六、判断、推理题:1.“小松鼠和小花猫是文明公民”是一个联言判断;“文明公民”是一种性质,根据联言判断的规则可以推出“小松鼠是文明公民或小花猫也是文明公民”个结论。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录第⼀章绪论 ............................... 2 第⼆章词项与概念 ......................... 3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5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7)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 (9)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12)第七章谓词逻辑初步 ...................... 14 第⼋章模态逻辑及其推理 .................. 15 第九章逻辑基本规律 . (16)第⼗章归纳逻辑 .......................... 18 第⼗⼀章论证 ............................ 19 第⼗⼆章谬误 (20)1《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章绪论⼀、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门(⼯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 D(语⾔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部是改⾰者,所以有些⼲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字中个“逻辑”⼀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 中国人民大学第二版
2. 充分条件
3. 不构成条件关系
4. 充要条件
5. 必要条件
七、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负命题的等值命题。 1. 这个商店的商品或者价不廉,或者物不美。 2. 昨晚小张和小李都没有值班。 3. 人大胆,但地不高产。 4. 经济不发达地区也有环境治理问题。 5. 老张和老李都当代表,或者都不当代表。 6. 衣食足但不能知荣辱,或者衣食不足但能知荣辱。 7. 认识字母但学不好外语。 8. 小孩每天不吃巧克力也长得好。
1
六、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 用的?
1. 集合 2. 非集合 3. 非集合 4. 集合 5. (1)集合 (2)非集合 (3)非集合 6. 集合 7. 集合
七、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 真包含
2. 全异(反对)
5. 全异
6. 全异(矛盾)
3. 交叉 7. 全同
3. D。题干的断定可整理为: (1)如果是名牌产品,则一定质量过硬; (2)如果质量过硬,则一定有高技术含量; (3)如果忽视技术投资,则产品就不会有高技术含量。 由(3)可得(4):如果产品都有高技术含量,则不会忽视技术投资。 由(1)、(2)和(4)可推出 I。
6
由(1)和(2)可推出 II。 III 不能由题干推出。
五、从两种概念分类的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 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 “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 “《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 “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 “中国女子排球队” 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 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 “中国工人阶级” 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 “国家检察机关” 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习题一:命题逻辑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命题A: “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
”(真)- 命题B: “有些猫不是哺乳动物。
”(假)2. 将下列命题转化为逻辑表达式:- 命题C: “如果今天是星期一,那么明天是星期二。
” 可表示为:(M → T),其中M代表“今天是星期一”,T代表“明天是星期二”。
习题二:演绎推理1. 根据以下前提,推导出结论:- 前提1: 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逻辑。
- 前提2: 小明是一名学生。
- 结论:小明需要学习逻辑。
2. 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有效:- 推理:如果下雨,地面就会湿。
今天地面湿了,所以今天下雨了。
- 这是一个无效推理,因为地面湿了可能有其他原因,不一定是因为下雨。
习题三:归纳推理1. 观察以下事实,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事实1: 苹果落地。
- 事实2: 橙子落地。
- 事实3: 梨落地。
- 结论:所有水果都会落地。
2. 分析下列归纳推理是否合理:- 推理:我们观察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此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 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因为存在黑天鹅,所以这个推理是不合理的。
习题四:逻辑谬误1. 识别下列论证中的逻辑谬误:- 论证: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没有人应该追求完美。
- 谬误:滑坡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追求完美就是不可能的或不合理的。
2. 指出下列论证中的非形式谬误:- 论证:因为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穿西装,所以穿西装是成功的关键。
- 谬误:因果谬误,错误地将相关性当作因果关系。
习题五:条件命题1. 判断下列条件命题的真假:- 命题D: “如果考试及格,那么就能毕业。
”(真或假,取决于具体情况)- 命题E: “只有考试及格,才能毕业。
”(假,因为可能还有其他毕业条件)2. 转换条件命题为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逆命题:如果毕业,那么考试及格。
- 否命题:如果考试不及格,那么不能毕业。
- 逆否命题:如果不能毕业,那么考试不及格。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021年-2022年)
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一、填空题
1. 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
2. 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 “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交叉)关系, 问句”具有(全异)关系。
“陈述句”与“疑
注:更详细地说, “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反对关系。 3.如果“凡 A 不是 B ”,那么 A 与 B 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如果“凡
2. 定居在海外的华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要么取得外国国籍。 3. 如果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那么它在制度上是人人平等的;它在制度上
不 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它不是法制国家。
4. 所有民主国家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法国是民主国家,法国是非常关注 民 生的。
六、试分析下列两个命题哪个是事实真,哪个是逻辑真。 1. 所有金属都能导电 。 答:事实真。 2. 或者所有金属都能导电,或者有的金属不能导电 。 答:逻辑真。
念,即既显在地包含元素又隐含地包含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普遍概念被混淆为真 包含集合概念的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
6.如果 A 概念的部分外延与 A. A 真包含 B C.B 真包含 A
B 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 A 与 B 的外延间可能是( B.A 真包含于 B D.B 真包含于 A
也不是集合概念,因为根本不同于集合概念,普遍概
念是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某类元素。
显然,集合概念既不是单独概念,又不是普遍概 念。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通常认为,一个概念要么是普遍概念,要么是单独概念。 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仅是非集 合概念的二分划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概念的二分结果。因为传统教材虽然把普遍概 念定义为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元素,但又把它混淆为任何包含元素的概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篇一: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二、1、真。
2、假。
3、假。
4、真。
5、假。
6、真。
7、假。
8、真。
9、真。
10、真。
11、真。
12、假。
13、真。
14、假。
习题2.2一、1、?(a→b)2、? a→b3、?(a∧? b)4、a∧(b→c)5、a→d∨b6、(a→d)∧(d∨b)7、(a?d)→e8、f→a∨g∨h 9、a→(d→e)二、1、a:甲队获胜;b:乙队获胜。
(b→a)∨(a→b)。
2、a:此地气候潮湿;b:此地天阴;c:此地下雨。
a∧(b∨c)。
另外的答案:(b∨c)→a (大家可以讨论这里合取的意义还是必要条件的意义更为适合)3、a:学习好;b:锻炼身体;c:关心社会;d:成为三好学生。
d→a∧b∧c4、a:人不知;b:己莫为。
a→b5、a:人犯我;b:我犯人。
(? a→? b)∧(a→b)或a?b6、a:我懂的古文;b:我精通古代哲学。
(b→a)→? b7、a:他出门;b:他买书;c:他看电影;d:他的钱多。
(a→b∨c)∧? d8、a:甲上场;b:乙上场;c:丙上场;d:我队失败。
? d→((a∨b)∨c)9、a:他获得奖学金;b:他唱歌;c:他跳舞;d:他抽烟;e:他烦躁;f:他考试不及格;(a? b∧c)∧(d∧e → f)习题2.3一、1、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3、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14、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5、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6、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7、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8、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二、重言等值的命题对是:2、3、5、6。
它们的真值表如下:2、d∨j和? (? d∧? j)5、b?e和(b∧e)∨( ? b∧? e)6、i→(m→o)和m→(i→o)3三、题二中第一个命题重言蕴含第二个命题的命题对是:2、3、4、5、6、7、8。
四、略。
习题2.4一、略。
二、有效的推论有:1、2、4、6、7、9、11、12。
无效的推论有:3、5、8、10。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之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亚里士多德2、弗兰西斯·培根、基本规律4、愈窄;愈宽、没有任何重合;等于6、内涵;外延7、一门学问、单独9、矛盾关系10、属种关系二、是非题:1、×、√3、×、×、×、×三、单项选择题:1、A 、B3、C4、A5、D6、D 、A8、B9、A 10、D四、双项选择题:1、D、E2、A、E 、D、E、B、C5、A、D六、欧拉图题:练习题之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假;真假不定、关系者项;量项、真;真、等值5、全称;否定6、假;真、同一;真包含于8、真;假;肯定;否定、必要10、如果不通过外语考试,就不能录取;并非不通过外语考试,也能录取;或者通过外语考试,或者不录取 11、p∧q12、交叉;真包含13、他或是美院学生但不会画国画,或者他不是美院学生但会画国画 14、真15、SEP、SIP二、是非题1.×.√3.√.×.√三、单项选择题:1、A2、A、A4、B、B6、B7、B、A9、C 10、B11、D 12、B13、D 14、D15、C四、欧拉图题1、P S2、、M S五、真值表题: 1、A :P→qB :∧qA不蕴涵B。
2、A:p→B:某大学没有录取小李。
3、A:p ∧ qB:p ∨ qA、B两组判断不等值。
4、甲: p→q乙: p←q丙: p∨q让小赵和小李都去浙江大学进修,可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
5、 A:B:C :练习题之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中项在前提中、假4、P5、MAP;SAM二、是非题:1、×、×、×、×5、√6、×、√、×、×10、×三、单项选择题:1、B 、B3、E 、C 、A6、A 、A8、D 、C 10、C四、双向选择题:1、B、C、B、C 、C、E、A、D 、C、E6、C、E、C、E 、A、B、B、E 10.A、B五、多项选择:1、A、B、C、E 、D、F、A、E4、B、E5、A、B、C、D、E 、A、C、D、E、B、C、D、E8、A、B、C六、判断、推理题:1.“小松鼠和小花猫是文明公民”是一个联言判断;“文明公民”是一种性质,根据联言判断的规则可以推出“小松鼠是文明公民或小花猫也是文明公民”个结论。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正确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
下面我们
来看看逻辑学教程课后习题的答案。
1. 习题:什么是命题?举例说明。
答案:命题是陈述句,它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例如:“今天是星期一。
”这是
一个命题,它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2. 习题: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举例说明。
答案:充分条件是指如果A发生,则B必然发生。
必要条件是指如果B发生,
则A必然发生。
例如:充分条件是“如果下雨,地面潮湿。
”必要条件是“地面潮湿,一定是下雨了。
”
3. 习题:什么是假言命题?举例说明。
答案:假言命题是由一个条件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的命题。
例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郊游。
”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4. 习题: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举例说明。
答案:充分必要条件是指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
例如:“一个数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个数能被2整除。
”
通过课后习题的答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逻辑学的知识点,提高我们的
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逻辑学教程的课后习题,不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是一般的、基本的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5.逻辑矛盾,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如“有S不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的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的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的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广义的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与“这是马,并且这不是马”.6.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正确的思维形式结构所具有的普遍、必然的性质和联系.有特殊和一般之分.特殊的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指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如定义、划分的规则,只在各自的特殊范围内起作用.一般的、基本的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地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着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对思维具有普遍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7.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及其有效性的判定.即回答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如何判定.有效的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同时也是逻辑规律.逻辑学研究、运用逻辑规律,发现、排除逻辑矛盾,使推理的形式结构正确,即合乎逻辑.8.语言、思维和逻辑这三者的关系,是研究对象与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而思维与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思维是人类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方式反映世界的活动和过程,是无声无息、看不见听不到的抽象心理活动,注定要与语言这种有声有息、看得见听得到的物质存在相结合.语言是思维的实现和载体,是思维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壳.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记载和巩固,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交际.逻辑学自然要以语言为中介,借助于语言的手段,研究思维及其形式结构.9.语言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基本符号,即素材,如汉语的字库和标点符号.第二个构成要素是语形规则,即语法,决定一符号串在该语言中是否合式成立的标准.第三个构成要素是语义规则,即对合乎语法的语言进行解释,赋予意义.10.自然语言是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日常思维的语言.它通常有歧义,同一语词、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含义.人工语言是为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定义方式创立的语言.逻辑学运用的人工语言,称为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是排除歧义.形式语言是高度抽象和严格定义的符号语言.用形式语言构造逻辑的形式系统.二、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的.5.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都是全称肯定命题,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所有S是P2.一切鸟都是卵生的,一切蝙蝠都不是卵生的,所以—切蝙蝠都不是鸟.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是偶数.都是直言三段论第二格的AEE式,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3.只有水量合适,水稻才能丰收.8.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都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只有P,才Q6.如果被告已经死亡,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被告已经死了,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9.如果溶液是酸性的,就能使试纸变红,这瓶溶液是酸性的,所以它能使试纸变红.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1.如果两个思想的表达具有相同的思维形式结构,则C.它们具有相同的逻辑常项. 2.“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3.下列命题具有相同逻辑形式的有A.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D.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C.要是寒潮到来,气温就会下降.D.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4.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D.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L 只有发烧,才患肺炎.都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的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第二章概念P20一、1.错误.正确的应为: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和对象间具有的关系,统称为对象的属性. 2.错误.正确的应为: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为该类对象共同具有并且仅仅为该类对象具有的属性.3.正确.4.错误.空概念的外延是空类,并非没有外延.5.错误.同一个概念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因而可以有不同的正确定义.6.错误.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但对负概念下定义可以使用否错误.7.只有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二、1.不正确.定义过宽.2.不正确.定义过宽.3.不正确.“勇敢”和“勇敢的战土”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4.不正确.“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三、1.C 2. ABC 3 .A 4 .B 6 .BC 8. B 9. BC 10 .A C1.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2.从内涵方面.3.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4.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5.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6.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五、1.“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6.“国家检察机关”是普遍概念、正概念.六、1.集合意义2.非集合意义3.非集合意义4.集合意义5.1集合意义 2非集合意义 3非集合意义6.非集合意义7.集合意义1.属种关系2.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3.交叉关系4.种属关系5.不相关不相容关系6.相关不相容:矛盾关系7.全同关系8.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八、1.C DA B 2.A B C3、BA D4、D BACD A B C九、1. AB CD2.AB EC D3.A BC4.DA BC5. A CB6.A BC7. A CB8.DAC B9.A B C D十、1、限制为“教授”,概括为“劳动者”2、限制为“七律”,概括为“文学形式”3、限制为“公牛”,概括为“哺乳动物”4、限制为“美国”,概括为“国家”5.限制为“发动机”,概括为“工业产品”.6.限制为“中国历史学”,概括为“科学”.十一、1.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学生”不是“知识分子”的种概念,例如,小学生不是知识分子.2.限制错误,概括正确.因为“勇敢的人”是实体概念,“勇敢”是属性概念,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3.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并非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4.限制错误,概括正确.因为“军队”和“人民战士”不具有属种关系.5.限制和概括均错误.6.限制和概括均正确.十二、1.错误.不具有属种关系.2.“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概括为“中国最大的城市”错误,因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并不一定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其余正确.3.错误.单独概念不能限制.4.“洪秀全”限制为“青年时代的洪秀全”错误,因为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其余正确.十三、1.错误.定义过宽.2.错误.定义过窄.3.错误.定义不能使用比喻.4.正确.5.错误.循环定义.十四、1.错误.定义过宽.2.错误.定义过窄.3.错误.定义过窄.4.错误.定义过宽.十五、1.错误.定义过宽.2.错误.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3.错误.定义过宽.十六、1.是.2.是.3.不是4.是.十七、1.不是划分,是分解.2.是划分.3.是划分.4.不是划分,是分解.十八、1.不都正确,有“子项相容”的错误.例如,“长篇小说”“现代小说”两个子项相容.2.错误.划分过宽,祖父母、兄弟、姐妹均不属于直系亲属.3.错误.子项相容.4.正确.十九、1.答案是B.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和死于艾滋病菌的人数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概念,不能把它们作为同一概念使用,题干的反驳正是指出了这一点.2.答案是E.由条件,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并且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围棋爱好者都爱好健身操.3.答案是A.由条件,每个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又每个围棋爱好者都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因此,每个桥牌爱好者都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这与A项的断定矛盾. 4.答案是A.I不可能是真实的.因为由题干,上述观点,是瑞典科学家在1998年5月首次提出的,因此,芬兰科学家不可能在1997年4月已经提出过.Ⅱ和Ⅲ都可能是真的.因为题干只是断定,科学日报登载的消息是真实的,而没有断定消息中提到的瑞典科学家的观点是真实的.第三章P62一、1、3、4、5、8正确;2、6、7、9错误2、原因:命题逻辑中的复合命题,不仅必须包含与自身不同的支命题,而且须满足,其支命题的真值可以唯一地确定自身的真值.二、三、先把规则符号化:规则①:P→S 规则②:只有D,才G 规则③:A←→C规则④:D←→R 规则⑤:只有R,才C 规则⑥:A∨P规则⑦:S→T∧Q 规则⑧:R∨F 规则⑨:G注意:对规则所断定的逻辑关系的准确分析,是进行正确推理的前提.例如:规则⑥断定:“A和P两人中,只能上场一个”,只能分析表示为“A∨P”,而不能表示为“A∨P”.“A∨P”的意思是“A和P中至少上场一个”,“A∨P”的意思是“A和P至多上场一个,即只能上场一个.推理过程如下:由规则②和规则⑨,得:只有D,才GG所以, D 1由1式和规则④,得:D←→RD所以, R 2由2式和规则⑤,得:只有R,才CR所以, C 3由3式和规则③,得:A←→CC由4式和规则⑥,得:A∨PA所以, P 5由5式和规则①,得:P→SP所以, S 6由6式和规则⑦,得:S→T∧QS所以, T∧Q 7由7式,得:T∧Q所以,T 8由7式,得:T∧Q所以,Q 9由2式和规则⑧,得:R∧FR综上所推,得:A、C、R和G上场,由于排球赛有六个队员,所以B、E也上场;F、Q、S、T、P和D均不上场.四、1、A题干的论证运用的推理可整理为:张先生点的菜中或者有川菜,或者有粤菜.张先生点的菜中有川菜.所以,张先生点的菜中没有粤菜.这是相容选言推理在某些方面肯定否定式,是无效推理.要使题干在某些方面论证成立,必须加强这个推理的前提,使之成为有效推理.选项A如果为真,显然就在于使得题干的推理由相容选言推理变为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是有效式,因而推理有效,论证成立.2、EE项是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前件断定了两个条件:第一,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第二,街上没人穿雨衣.其后件断定,天没有下雨.题干断定:如果天下雨,并且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则街上有人穿雨衣.因此,加上E项的第二个条件:街上没人穿雨衣,可推出,天没下雨,或者气温不在零摄氏度以上.由此,加上E项的第一个条件: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可推出:天没有下雨.这说明,根据题干的断定,再加上以上两条件,可推出天没下雨,即如果题干的断定为真,E项则一定为真.3、D题干的断定可整理为:(1)如果是名牌产品,则一定质量过硬;(2)如果质量过硬,则一定有高技术含量;(3)如果忽视技术投资,则产品就不会有高技术含量.由3可得:4如果产品都有高技术含量,则不会忽视技术投资.由12和4,可推出I.由1和2,可推出II.III不能由题干推出.4、C诸选项中,A、B和C项都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但是,A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影响,B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在科幻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影响,C 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对于它的读者有负影响,即起了科幻小说的负促销作用.显然,C项比A和B项更能削弱题干.D项不能削弱题干.E项涉及的只是个例,即使能削弱题干,力度也不大.5、A因为如果有吸烟史的人在1995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65%,由题干,这个百分比已经接近于有吸烟史的肺癌患者的比例,又考虑到事实上患肺癌的主要是成年人,因此,吸烟史的肺癌患者的比例,绝不会高于有吸烟史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这说明吸烟并没有增加患肺癌的危险.其余各项均不能削减题干的结论.五、1 B 2 B 3 AC 4 ABCD 5 AB 6 A 7 A 8 A 9 AC 10 ABCD六、1 必要条件 2、充分条件 3、不构成条件关系 4、充要条件 5、必要条件七、1、这个商店的商品或者价不廉,或者物不美.2、昨晚小张和小李都没有值班.3、人大胆,但地不高产.4、经济不发达地区也有环境治理问题.5、老张和老李都当代表,或者都不当代表.6、衣食足但不能知荣辱,或者衣食不足但能知荣辱.7、认识字母但学不好外语.8、孩子每天不吃巧克力也长得好.八、1、令p表示“明天我去看电影”,q表示“明天我去看展览”,r表示“明天我去游泳”.真值形式为:p∧q∨p∨q→r2、令p表示“明天天晴”,q表示“单位加班”,r表示“明天我们去游泳”,s表示“我们明天去划船”.真值形式为:p∧q→r∨s3、令p表示“科学家的预见是正确的”,q表示“我们从现在起就重视环境保护”,r表示“人类终有一天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真值形式为:p→q→r4、令p表示“在场内吸烟”主语省略,q表示“在场内随地吐痰”,r表示“在场内乱扔废弃物”,s表示“被处以罚款”.真值形式为:p∨q∨r→s九、十、1、 推理形式是命题变项的设定略,下同:p ∨q ∧p →q,错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无效.2、 推理形式是:p →q ∧p →q,错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无效.3、 推理形式是:p →q ∧q →p,错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无效.4、 推理形式是:p →q →q →p,正确,对于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由否定其后件,可否定其前件. 十一、 1、2、十二、1、求p→q→p∨q的合取范示:消去→: p∨q∨p∨q 1内移: p∧q∨p∨q 2消去: p∧q∨p∨q 3 3式按合取分配律展开,得:p∨p∨q ∧ q∨p∨q 44式即为合取范示,是重言式,因此,该式是重言式.2、求p∧q←→p∨q析取范示:消去←→: p∧q∧p∨q∨p∧q∧ p∨q 1内移: p∧q∧p∨q∨p∨q∧ p∧q 2消去: p∧q∧p∨q∨p∨q∧p∧q 3化简: p∧q∧p∨q 4 4式按析取分配律展开,得:p∧q∧p ∨ p∧q∧q 55式即为析取范示,是矛盾式,因此,该式是矛盾式.3、求q→p→q→p的合取范示:消去→: q∨p∨q∨p 1内移: q∨p∧q∨p 2消去: q∨p∧q∨p 33式按合取分配律展开,得:q∨p∨p∧q∨q∨p 44式即为合取范示,是重言式,因此,该式是重言式.4、求q→p→q→p的合取范示:消去→: q∨p∨q∨p 1内移: q∧p∨q∨p 2内移: q∧p∧q∨p 3消去: q∧p∧q∨p 4化简: p∧q∨p 55式按合取分配律展开,得:p∨p∧q∨p 66式即为合取范示,因此,该式不是重言式.5式按析取分配律展开,得: p∧q∨p 77式即为析取范求,不是矛盾式,因此,该式不是矛盾式.因此,该式是非重言的可真式.十三、令:p表示“上帝创世说的故事是真空的”,q表示“地球存在的头三天没有太阳”,r 表示“‘一天’的概念是由太阳来定义的”.则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q∧r∧r∧q→p求该式的合取范示:消去←→: p∨q∧r∧r∧q∨p 1内移: p∨q∨r∨r∧q∨p 2p∧q∨r∨r∧q∨p 3消去: p∧q∨r∨ r∧q∨p 4按合取分配律展开,得:p∨r∨r∨p∧p∨r∨q∨p∧q∨r∨r∨p∧q∨r∨q∨p 55式即为合取范示,是重言式,因此,该推理有效.十四、1、令:p表示“小张去春游”,q表示“小李去春游”,r表示“小王去春游”.则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q→r∧p→r构造自然推理如下:1{1} p P2{1} p∨q T13{1} p∧q T24{2} p∧q→r P5{} r T34推理有效.2、令:p表示“在有限长的线段L上存在无限多个点”,q表示“这些点有长度”,r 表示“L无限长”,表示“L没有长度”.则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q→r∧q→s∧r∧s→p构造自然推理如下:1{1} p→q→r∧q→s P2{2} r∧s P3{3} p 引入 P4{} q→r∧q→s T135{} q→r T46{} q→s T47{2} r T28{2} s T29{1.2.3} q T5710{1.2.3} q T6811{1.2.3} q T1012{1.2.3} q∧q T11913{} p 归谬312推理有效.3、令:p表示“谈判要举行”,q表示“定于周三”,r表示“定于周到五”,表示“总经理能出席”.则该推理的推理形式为:p→q∨r∧r→s∧s→q→p构造自然推理如下:1{1} p→q∨r P2{2} r→s P3{3} s P4{4} q引入 P5{} r T236{2.3.4} q∧r T457{2.3.4} q∨r T68{1.2.3.4} p T179{1.2.3} q→p D48推理有效.十五、1、约定“4”表示“4号上场”;“4”表示“4号不上场”.以此类推.先把规则符号化:规则①:4→6 规则②:只有1,才3规则③:要么3,要么6 规则④:9∧12→4规则⑤:1∧12推理过程如下:由规则⑤,得:1∧12所以,1 1由1式和规则②,得:只有1,才31所以,3 2由2式和规则③,得:要么3,要么63所以,6 3由3式和规则①,得:4→66所以,4 4由4式和规则④,得:9∧12→44所以,9∧12 5由5式得:9∧12所以,9∨12 6由规则⑤,得:1∧12所以,12 7由6式和7式,得:9∨1212所以,9因此,9号不该上场.2、约定:“甲”表示“甲作案”,“甲”表示“甲没作案”.以次类推.甲说:“甲∧乙”乙说:“乙∧丙”丙说:“甲→乙”丁说:“甲∨丙”分析和推理:甲和丙的断定互相矛盾,因此其中必有一人说真话.又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因此,乙和丁说假话.由丁说假话,得:甲∨丙所以,甲∧丙即甲和丙都没有作案.由乙说假话,得:乙∧丙所以,乙∨丙即乙和丙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作案,因为已推出丙没有作案,所以,乙作案.因此,甲没作案,乙作案,可知甲说真话.3、假设甲不作案,则由条件②,丙也不会作案;如果甲和丙都不作案,则由条件③,乙不会单独作案,这样,甲、乙、丙均没有作案,这和条件①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甲一定作案.4、这个骑士说:“我不是富有的骑士”.这句话不可能是无赖说的,否则无赖就说真话了;这句话也不可能是富有的骑士说的,否则他就说假话了.因此,这句话只可能是贫穷的骑士说的.5、智者问某一个士兵,不妨问甲:“乙将如何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毒酒还是美酒这个问题”.如果甲说真话,则乙说假话,这样,甲就把一句假话真实地告诉智者,智者听到的是一句假话;如果甲说假话,则乙说真话,这样,甲就把一句真话篡改成假话告诉智者,智者听到的还是一句假话.总之,智者听到的总是一句假话.只要否定这句假话,就能确定哪瓶是美酒.如:如果甲回答:“乙将回答他手里拿的是毒酒”,那么,事实上乙手里拿的一定是美酒.6、令p表示“选派小方”,q表示“选派小王”.则甲的意见是:p→q 乙的意见是:q→p丙的意见是:p∧q∨p∨q可用真值表解答此题:上述真值表显示,只有在p =1并且q=0的情况下,三个真值形式同真.这说明,只有“选派小方,不选派小王”的方案,同时满足甲、乙和丙三位领导的意见.7、由条件4和5,可推出“乙是罪犯”.由“乙是罪犯”和条件3,可推出“甲是罪犯”.由“甲、乙都是罪犯”和条件1和2,可推出不能确认丙是罪犯.8、甲关于A当上律师的猜测不能成立,因为否则丙的两个猜测都不成立.因此,甲关于B当上法官的猜测成立.由此可推出:C当上了律师,A当上了档案官.9、约定:“甲”表示“甲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甲”表示“甲没有参加公务员考试”.以此类推.条件1:甲∧乙→丙条件2:只有乙,才丁条件3:甲∧丙由条件3,得:甲∧丙所以,丙,甲 1由1式和条件1,得:甲∧乙→丙丙所以,甲∨乙 2由2式和1式,得:甲∨乙甲所以,乙 3由3式和条件2,得:只有乙,才丁乙所以,丁 4因此,乙和丁都没有参加考试.10、假设句3是真命题,则句1和句2必有一个假命题.句1和句2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当且仅当肯定其前件并且否定其后件的联言命题真,而肯定句1和句2的前件,就是断定李明不是木工,或者张元不是木工,这和句3是真命题的假设矛盾.因此,句3是假命题,句1和句2是真命题.由句3是假命题,可知事实上李明不是木工,或者张元不是木工,由此再依据句1和句2,可推出王强电工,或者赵元是电工.11、由条件3和8,可推出:A不是谋害者;由A不是谋害者,和条件5,可推出:作案不在雨前;由作案不在雨前,和条件6,可推出:张先生临死前搏斗过;由张先生临死前搏斗过,和条件7,可推出:B不是谋害者;由A和B都不是谋害者,和条件1,可推出C是谋害者.12、由条件45,可推出:乙的供词正确;由乙的供词正确,和条件3,可推出:谋杀发生在午夜前;由谋杀发生在午夜前,和条件2,可推出:甲不是凶手;由甲不是凶手,和条件1,可推出:乙是凶手.13、假设B进入金库,由条件3,可推出C未进入;由C未进入,和条件4,可推出D 未进入;由D未进入,和条件2,可推出E进入;由E进入,和条件5,可推出A和D 都进入过,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B没进入 .由B没进入,和条件3,可推出C进入.由C进入,依据诸条件,可依次推出D进入,A、B、E均未进入.14、假设句3假,即事实上甲第一,由于句1和句2中必有一假,总能推出:甲不是第一,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句3真,即事实甲不是第一.因为句1和句2假,可得出:乙第二,丙第三,丁第一,甲第四.15、分析:假设句1和句2都假,则由句1假,可得:小周和小陈都学日语;由句2假,可得:小周不学日语而小陈学日语.这样,可得小周学日语并且小周不学日语,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句1和句2中必有一真.又由条件,四句中只有一真,因此,句3和句4必假.由句3假可得: 5小刘不学日语或小陈不学日语.由句4假,可得: 6小周学日语.又句1或句2假都可得: 7小陈学日语由句5和句7可得: 8小刘不学日语因此,结论是:小周和小陈学日语,小刘不学日语.第四章词项逻辑P94。
【免费下载】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殊和一般之分。特殊的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指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如定义、划 分的规则,只在各自的特殊范围内起作用。一般的、基本的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指同一律、 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地作用于各 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着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对思维具有普遍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7.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及其有效性的判定。即回答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什 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如何判定。有效的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同时也是逻辑规律。逻辑学 研究、运用逻辑规律,发现、排除逻辑矛盾,使推理的形式结构正确,即合乎逻辑。 8.语言、思维和逻辑这三者的关系,是研究对象与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逻辑学以思维为 研究对象,而思维与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思维是人类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的 理性方式反映世界的活动和过程,是无声无息、看不见听不到的抽象心理活动,注定要与语 言这种有声有息、看得见听得到的物质存在相结合。语言是思维的实现和载体,是思维的存 在方式和物质外壳。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记载和巩固,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交际。逻辑学自然要 以语言为中介,借助于语言的手段,研究思维及其形式结构。 9.语言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基本符号,即素材,如汉语的字库和标点符号。第二个构成要 素是语形规则,即语法,决定一符号串在该语言中是否合式(成立)的标准。第三个构成要素 是语义规则,即对合乎语法的语言进行解释,赋予意义。 10.自然语言是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日常思维的语言。它通常有歧义,同一语词、 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含义。人工语言是为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定义方式创立的语 言。逻辑学运用的人工语言,称为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是排除歧 义。形式语言是高度抽象和严格定义的符号语言。用形式语言构造逻辑的形式系统。 二、 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的。5.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都是全称肯定命题,具 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1一、(略)。
二、1、真。
2、假。
3、假。
4、真。
5、假。
6、真。
7、假。
8、真。
9、真。
10、真。
11、真。
12、假。
13、真。
14、假。
习题2.2一、1、¬(A→B)2、¬ A→B3、¬(A∧¬ B)4、A∧(B→C)5、A→D∨B6、(A→D)∧(D∨B)7、(A↔D)→E8、F→A∨G∨H 9、A→(D→E)二、1、A:甲队获胜;B:乙队获胜。
(B→A)∨(A→B)。
2、A:此地气候潮湿;B:此地天阴;C:此地下雨。
A∧(B∨C)。
另外的答案:(B∨C)→A (大家可以讨论这里合取的意义还是必要条件的意义更为适合)3、A:学习好;B:锻炼身体;C:关心社会;D:成为三好学生。
D→A∧B∧C4、A:人不知;B:己莫为。
A→B5、A:人犯我;B:我犯人。
(¬ A→¬ B)∧(A→B)或A↔B6、A:我懂的古文;B:我精通古代哲学。
(B→A)→¬ B7、A:他出门;B:他买书;C:他看电影;D:他的钱多。
(A→B∨C)∧¬ D8、A:甲上场;B:乙上场;C:丙上场;D:我队失败。
¬ D→((A∨B)∨C)9、A:他获得奖学金;B:他唱歌;C:他跳舞;D:他抽烟;E:他烦躁;F:他考试不及格;(A↔B∧C)∧(D∧E →F)习题2.3一、1、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3、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4、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5、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6、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7、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8、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二、重言等值的命题对是:2、3、5、6。
它们的真值表如下:2、D∨J和¬ (¬ D∧¬ J)5、B↔E和(B∧E)∨( ¬ B∧¬ E)6、I→(M→O)和M→(I→O)三、题二中第一个命题重言蕴含第二个命题的命题对是:2、3、4、5、6、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
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
“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
“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
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
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
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
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
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就是特殊得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得特殊范围。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就是一般得、基本得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
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就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得思想内容。
如“有S不就是S”、“P并且非P”。
命题逻辑中得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
谓词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
模态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得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
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
狭义得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
广义得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就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与“这就是马,并且这不就是马”)。
6.思维形式结构得规律,就是正确得思维形式结构所具有得普遍、必然得性质与联系。
有特殊与一般之分。
特殊得思维形式结构得规律,指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则,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只在各自得特殊范围内起作用。
一般得、基本得思维形式结构得规律,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地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着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则,对思维具有普遍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
违反思维形式结构得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7.逻辑学研究得核心问题,就是推理及其有效性得判定。
即回答什么样得推理就是正确得,什么样得推理就是错误得,如何判定。
有效得演绎推理得形式结构,同时也就是逻辑规律。
逻辑学研究、运用逻辑规律,发现、排除逻辑矛盾,使推理得形式结构正确,即合乎逻辑。
8.语言、思维与逻辑这三者得关系,就是研究对象与研究学科之间得关系。
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而思维与语言就是一个不可分割得统一体。
思维就是人类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得理性方式反映世界得活动与过程,就是无声无息、瞧不见听不到得抽象心理活动,注定要与语言这种有声有息、瞧得见听得到得物质存在相结合。
语言就是思维得实现与载体,就是思维得存在方式与物质外壳。
思维得成果用语言记载与巩固,用语言进行交流与交际。
逻辑学自然要以语言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得手段,研究思维及其形式结构。
9.语言得第一个构成要素就是基本符号,即素材,如汉语得字库与标点符号。
第二个构成要素就是语形规则,即语法,决定一符号串在该语言中就是否合式(成立)得标准。
第三个构成要素就是语义规则,即对合乎语法得语言进行解释,赋予意义。
10.自然语言就是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得、表达日常思维得语言。
它通常有歧义,同一语词、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含义。
人工语言就是为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定义方式创立得语言。
逻辑学运用得人工语言,称为符号语言。
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得重要特征就是排除歧义。
形式语言就是高度抽象与严格定义得符号语言。
用形式语言构造逻辑得形式系统。
二、1.一切真知都就是来源于实践得。
5.一切交通事故都就是违章造成得。
都就是全称肯定命题,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其公式就是:所有S就是P2.一切鸟都就是卵生得,一切蝙蝠都不就是卵生得,所以—切蝙蝠都不就是鸟。
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就是偶数。
都就是直言三段论第二格得AEE式,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其公式就是:所有P就是M所有S不就是M所以,所有S不就是P3.只有水量合适,水稻才能丰收。
8.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积极作用,我国得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
都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其公式就是:只有P,才Q6.如果被告已经死亡,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被告已经死了,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9.如果溶液就是酸性得,就能使试纸变红,这瓶溶液就是酸性得,所以它能使试纸变红。
都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其公式就是: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1.如果两个思想得表达具有相同得思维形式结构,则(C.它们具有相同得逻辑常项)。
2.“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C.不同得逻辑常项,相同得变项)。
3.下列命题具有相同逻辑形式得有(A.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D.如果您有空,请立即回信。
C.要就是寒潮到来,气温就会下降。
D.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都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得逻辑形式就是:如果P,那么Q)。
4.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D.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L只有发烧,才患肺炎。
都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得逻辑形式就是:只有P,才Q)。
第二章概念(P20)一、1.错误。
正确得应为:对象所具有得性质与对象间具有得关系,统称为对象得属性。
2.错误。
正确得应为:对象得本质属性,就是为该类对象共同具有并且仅仅为该类对象具有得属性。
3.正确。
4.错误。
空概念得外延就是空类,并非没有外延。
5.错误。
同一个概念可以有不同得内涵,因而可以有不同得正确定义。
6.错误。
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但对负概念下定义可以使用否错误。
7.只有具有属种关系得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与外延得反变关系。
二、1.不正确。
定义过宽。
2.不正确。
定义过宽。
3.不正确。
“勇敢”与“勇敢得战土”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不正确。
“喜马拉雅山”与“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1.C 2、ABC 3 、A 4 、B 5、B 6 、BC 7、B 8、B 9、BC 10 、A C四、1.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2.从内涵方面。
3.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4.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5.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6.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五、1.“美术作品”就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孔乙己》”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就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就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就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就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六、1.集合意义2.非集合意义3.非集合意义4.集合意义5.(1)集合意义(2)非集合意义(3)非集合意义6.非集合意义7.集合意义七、1.属种关系2.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3.交叉关系4.种属关系5.不相关不相容关系6.相关不相容:矛盾关系7.全同关系8.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八、1.C DA B2.A B C3、BA D4、D BAC5.D A BC九、1. AB CD2.AB EC D3.A BC4.DA BC5. A CB6.A BC7. A CB8.DAC B9.A B C D十、1、限制为“教授”,概括为“劳动者”2、限制为“七律”,概括为“文学形式”3、限制为“公牛”,概括为“哺乳动物”4、限制为“美国”,概括为“国家”5.限制为“发动机”,概括为“工业产品”。
6.限制为“中国历史学”,概括为“科学”。
十一、1.限制正确,概括错误。
因为“学生”不就是“知识分子”得种概念,例如,小学生不就是知识分子。
2.限制错误,概括正确。
因为“勇敢得人”就是实体概念,“勇敢”就是属性概念,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
3.限制正确,概括错误。
因为并非违法行为都就是犯罪行为,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
4.限制错误,概括正确。
因为“军队”与“人民战士”不具有属种关系。
5.限制与概括均错误。
6.限制与概括均正确。
十二、1.错误。
不具有属种关系。
2.“中国北方最大得城市”概括为“中国最大得城市”错误,因为中国北方最大得城市,并不一定就是中国最大得城市,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
其余正确。
3.错误。
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4.“洪秀全”限制为“青年时代得洪秀全”错误,因为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其余正确。
十三、1.错误。
定义过宽。
2.错误。
定义过窄。
3.错误。
定义不能使用比喻。
4.正确。
5.错误。
循环定义。
十四、1.错误。
定义过宽。
2.错误。
定义过窄。
3.错误。
定义过窄。
4.错误。
定义过宽。
十五、1.错误。
定义过宽。
2.错误。
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
3.错误。
定义过宽。
十六、1.就是。
2.就是。
3.不就是4.就是。
十七、1.不就是划分,就是分解。
2.就是划分。
3.就是划分。
4.不就是划分,就是分解。
十八、1.不都正确,有“子项相容”得错误。
例如,“长篇小说”“现代小说”两个子项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