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双缝干涉实验原理.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工作中的合作精神.

2.耐心细致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

L 、d 、λ的准确测量.

●教学难点

“故障”分析及排除.

●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弄清测量原理.

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图样测定波长.

●教学用具

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如图20—29所示,灯丝发出的光,经过滤片后变成单色光,再经过单缝S 时发生衍射,这时单缝S 相当于一单色光源,衍射光波同时达到双缝S 1和S 2之后,再次发生衍射,S 1、S 2双缝相当于两个步调完全一致的单色相干光源,通过S 1、S 2后的单色光在屏上相遇并叠加,当路程差P 1S 2-P 1S 1=k λ(k =0、1、2…)时,在P 1点叠加时得到明条纹,当路程差P 2S 2-P 2S 1=

(2k +1)·2 (k =0、1、2…)时,在P 2点叠加时得到暗条纹.相邻两条明条纹间距Δx ,与入射光波长λ,双缝S 1、S 2间距d 及双缝与屏的距离L 有关,其关系式为:Δx =d L λ,只要测出L ,d ,Δx ,根据这一关系就可求出光波波长λ.

图20—29

若不加滤光片,通过双缝的光源将是白光,因干涉条纹间距(条纹宽度)与波长成正比,因此在亮纹处,各种颜色的光宽度不同,叠加时不能完全重合,从而呈现彩色条纹.

二、测量方法

两条相邻明(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1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课本图实—3),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课本图实—4),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 2,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相邻两条明条纹间的距离,即Δx =|a 1-a 2|.

Δx 很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大,通常测出n 条明条纹间距离a ,再推算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即条纹宽度Δx =1

n a .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测量,也可引导学生先设计好步骤,分析研究后再进行,教师可将实验步骤投影)

步骤:(1)按课本图实—2,将光源、单缝、遮光管、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双缝,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10 cm.

(5)放上单缝,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6)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 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a 2,a 1与a 2之差即为n 条亮纹的间距.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 .

(4)用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d (这一步也可省去,d 在双缝玻璃上已标出)

(5)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6)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

四、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分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学生若有探索的兴趣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会粘附灰尘,要指导学生用擦镜纸轻轻擦拭,不用其他物品擦拭或口吹气除尘.

(3)指导安装时,要求学生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引导学生分析理由.

(4)光源使用线状长丝灯泡,调节时使之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5)实验中会出现像屏上的光很弱的情况.主要是灯丝、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的清晰与否与单缝和双缝是否平行很有关系.因此(3)(4)两步要求应在学生实验中引导他们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6)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类似“故障”,教师要鼓励他们分析查找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