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1c215630fe4733687e21aabb.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译文]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出自] 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译文二: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就悄然来临。
到了春天需要雨的时候,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词语解释】乃:就。
发生:促使植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水分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的诗作。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诗中将春夜喜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
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
这首《春夜喜雨》,将雨描绘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还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欢喜之情。
从欢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会春.色满城。
赏析二: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春雨》杜甫
![《春雨》杜甫](https://img.taocdn.com/s3/m/a319e9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9.png)
杜甫的《春雨》
原文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拓展资料:
《春夜喜雨》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见与《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
从诗人对春雨的描述中,流露出对春雨的喜悦。
杜甫(公元712--770),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古诗两首春雨春晓》古诗《春雨》赏析
![《古诗两首春雨春晓》古诗《春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06683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a.png)
《古诗两首春雨春晓》古诗《春雨》赏析春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注释】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背景】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春天,杜甫这时居住在成都草堂。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有旱灾,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来描写这场春夜细雨。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写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情调明快。
诗中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接下来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集评】《杜诗详注》云:“雨骤风狂,亦足损物。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6dbe6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a.png)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都接触过古诗词赏析吧,那么怎么去赏析呢?山草香分享了14篇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春夜喜雨古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原文/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意思/春雨喜雨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评解/春夜喜雨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
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春夜喜雨》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整个教案设计就从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杜甫《春夜喜雨》古诗
![杜甫《春夜喜雨》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cffb03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a.png)
杜甫《春夜喜雨》古诗杜甫《春夜喜雨》古诗《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春夜喜雨》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词语解释】乃:就。
发生:促使植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水分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
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
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
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这里诗人对喜雨的赞美,既没有抽象的议论,也没有采用什么比喻,而是真挚感情的自然爆发。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禾苗、花木。
“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
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
无怪乎清人沈德潜称道这两句诗“传出春雨之神”。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5cd212cfc789eb172dc890.png)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文古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前言】
《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be92da180722192e4536f6c0.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
古诗春雨杜甫翻译
![古诗春雨杜甫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43666c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5f.png)
古诗春⾬杜甫翻译古诗春⾬杜甫翻译 及时的⾬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声地滋润着万物。
让诗⼈⼼情舒爽,于是作出这⾸名诗。
《春夜喜⾬》原⽂ 唐代:杜甫 好⾬知时节,当春乃发⽣。
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野径云俱⿊,江船⽕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翻译 好⾬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
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滋润着万物,细微⽽没有声⾳。
⽥野⾥的⼩路、乌云,全部乌⿊,只有江中船上的灯⽕明亮。
到天亮时,再看那红⾊的湿漉漉的地⽅,春花沉甸甸的,汝点着锦官城。
扩展阅读:《春夜喜⾬》教案 设计理念 《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的个性化⾏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资料,潜⼼品读、吟诵、想象拓展中提⾼学⽣的语⽂素养。
围绕“好⾬”这⼀⽂眼,诵读感悟,品读⽂本,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古今对⽐,感受古诗⾼度凝练的语⾔艺术,激发学⽣热爱⼤⾃然、热爱春天、热爱祖国语⾔⽂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标 1、学会“乃、随、潜、润、细”这五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热爱春天的感情。
4、激发学⽣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我国传统⽂化的精妙,培养学⽣热爱祖国传统⽂化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教师⽅⾯:录⾳带课件 学⽣⽅⾯:搜集杜甫的资料以及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
1、在优美的⾳乐声中,师导: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边,绵绵的春⾬悄悄地下着,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落⽥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朋友们,你喜欢春⾬吗? 春⾬在古代被称为“喜⾬”,唐代⼤诗⼈杜甫就写了⼀⾸《春夜喜⾬》。
今天,我们就跟随⼤诗⼈杜甫⼀起⾛进盛唐,去感受那场《春⾬》。
2、板书课题:春夜喜⾬ ⼆、初读古诗,⾃学字词。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98a54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c.png)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都接触过古诗词赏析吧,那么怎么去赏析呢?山草香分享了14篇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春夜喜雨古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原文/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意思/春雨喜雨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评解/春夜喜雨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
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春夜喜雨》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整个教案设计就从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春夜喜雨》古诗原文及赏析
![《春夜喜雨》古诗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7e523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a.png)
《春夜喜雨》古诗原文及赏析《春夜喜雨》古诗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夜喜雨》古诗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意思】好雨知道节令,一到春天便开始滴落; 雨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降下,纷纷绵绵,不声不响,滋润着万物,给它们带来生机。
【赏析】好雨真是能懂得节气时令。
一到春天,它就主动降临。
随着春风悄悄潜入夜间,纷纷绵绵,滋润着万物,杳然无声。
诗人用柔美细腻的笔触,拟人化的手法,赞叹春雨是一场及时雨。
诗人对春雨的一股由衷的喜悦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潜入夜”,写春雨悄然而来,令人格外惊喜。
“细无声”状濛濛春雨的特色,它不同于夏时瓢泼大雨,亦暗寓诗人赞美春雨造福于人民但却谦逊无求的美德。
【应用】好雨仿佛知道节令,一到春天万物生长需要雨水滋润时就开始降落; 伴随着和风悄然进入夜境,无声无息地细细滋润着万物。
语出唐·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形容借某种契机出现了大好形势。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科学的春天里,潇潇春雨也滋润了千万群众的心田。
(王声《一个外科医生的春夏秋冬》,《芳草》 1982年第11期) ○也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文学艺术的新阶段已经到来。
(阎纲《文坛徜徉录》)【全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上元二年(761)春作于草堂,是咏春雨之作。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雨最可贵,故俗谚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全诗以“好”字领起,是喜之也。
杜甫《春夜喜雨》唐诗译文及鉴赏
![杜甫《春夜喜雨》唐诗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acee62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8.png)
杜甫《春夜喜雨》唐诗译文及鉴赏《春夜喜雨》是由杜甫所创作的,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
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春夜喜雨》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注释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译文及注释二《春夜喜雨》译文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夜喜雨》注释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古诗春夜喜雨全诗
![古诗春夜喜雨全诗](https://img.taocdn.com/s3/m/be740ac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a.png)
古诗春夜喜雨全诗古诗春夜喜雨全诗《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本文的内容是古诗春夜喜雨全诗,欢迎大家参阅!古诗春夜喜雨全诗原文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译文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赏析《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
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通用14篇】
![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6c184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b.png)
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都接触过古诗词赏析吧,那么怎么去赏析呢?山草香分享了14篇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春夜喜雨古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原文/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意思/春雨喜雨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评解/春夜喜雨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
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春夜喜雨》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整个教案设计就从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开课时,我从同学们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
润物细无声的上一句古诗_杜甫文言文
![润物细无声的上一句古诗_杜甫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c17c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f.png)
润物细无声的上一句古诗_杜甫文言文润物细无声的上一句古诗是什么润物细无声的上一句古诗是“随风潜入夜”。
出自:《春夜喜雨》杜甫〔唐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春夜喜雨》抒发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作者通过对“好雨”的赞美,表现了自己的高尚品格。
《春夜喜雨》作者简介杜甫,汉族,字子美,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巩义),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春夜喜雨》赏析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为什么好呢,因为它“知时节”。
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解释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dfda66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f.png)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解释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解释如下:
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诗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74e1b8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3.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解释: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诗意:此句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见细雨润物的欣喜之情,赞扬了春雨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朝代】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为什么好呢,因为它“知时节”。
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紧接着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
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润物化无声
![润物化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87a943a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7.png)
润物细无声,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1. 诗句原文及含义
-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其中“润物细无声”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这里的“润”是滋润的意思,“物”指代世间万物,如花草树木等各种生物。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拟人化,“潜”字和“细无声”生动地描绘出春雨在夜间悄然而至、轻柔滋润万物的特点,体现了春雨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品质。
2. 延伸意义
-在教育领域,人们常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教育者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品德等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文化或者理念在社会中慢慢地、悄悄地传播并且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一些传统习俗、传统美德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如涓涓细流般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孝道教育
五 大
②礼仪教育
特 ③感恩教育
色 教
④诚信教育
育 ⑤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教育
一、孝道教育扎下德之根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 “忠”和“孝”是中华 公认的最基本的两大传统美德。尤其是“孝”,更是人们思想道 德感情的基础。
(一)坚持布置“十个一”孝道实践作业(寒暑假) 1.算一笔账,看看自己一年花了父母多少钱 2.记述一件父母感动自己的事 3.敞开心扉和父母谈一次心 4.帮父母洗一次衣服 5.帮父母打扫一次家里卫生 6.自己做一顿简单的饭菜 7.给父母说句祝福的话 8.春节给父母鞠个躬或磕个头,或做一张贺卡 9.每天给父母端上一杯茶 10.给父母洗一次脚或捶一次背
许多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家庭地位也使他们变得自 我和蛮横。
制定《教师礼仪规范》和《学生礼仪规范》 评选礼仪名星 (一)设立初中少先队组织,完善中学团队组织衔接 工作。开展 “让红领巾飘起来”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 温文尔雅的值周班礼仪制度
五、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结出德之果
“仁者爱人”古训 培养“大爱无疆”、“兼济天下”的胸 怀(一)邀请著名演讲家作报告 (二)把敬老院和福利院作为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活动 (三)和农村学校和农村孩子“手拉手” (四)及时开展各种捐助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 “扶贫济困救人于危难,让爱心阳光普照大地”。 “学雷锋活动月”评出“雷锋式的好少年”与“先进班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春雨润物》。这本书 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纲, 特点:教师精心设计的堂堂主题班会。
(二)举行“孝道明星”评选及颁奖活动
(三)举行“中华母亲节”启动仪式及颁奖典礼
学校自编的传统美德歌曲《萱草花与好妈妈》《孝行天下》等歌曲。
(四)营造浓厚的孝道名人名言、孝道故事、 二十四孝图、孝经、孝道文章。开展孝道班级网页的设 计制作比赛,孝道教育的主题班会, “走近父母”“寸草报 春晖”、“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等主题征文比赛,传唱孝道 歌曲,讲孝道故事、演孝道节目、背孝道名言、重孝道践 行。
①校长语重心长的嘱托 (4)举行感人的 ②老师深情的祝福
毕业典礼 ③家长对学校的感激 ④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感谢和惜别
四、礼仪教育开出德之花
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无礼,无以立”。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彬彬有礼是高贵品质中最美丽的花朵 。 礼貌是一种高素质有修养的表现。 礼貌则代表着文明和和谐。
学校倡导学生具有“君子”之风,坦荡做人,磊落行事。
三、感恩教育发出德之枝
懂得感恩是一个健康人格的表现。懂得感恩的人才会 知恩图报①回报父母和亲人,②回报老师和朋友,③回报 祖国和人民 。
(1)三八节向妈妈和女教师献贺卡。 (2)教师节前夕,让学生自拟尊师、爱师的短语,学校 开展短语比赛与展评活动 。 (3)期中考试前后,孩子与家长互写一封信。加强了孩子 与家长思想感情的真正交流。
分
独
生 子 女
在 他 们 身
①缺乏感恩的情怀和“仁爱”之心 ②在行为上更缺乏“谦恭”和礼让的习惯 ③缺乏诚实和善良的品质
上 ④缺乏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 倾向,明确提出了“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育人方略;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出发,提出了以“ 忠、孝、礼、爱、诚、善、勤”七德修身,做高素质现代中 国人的育人目标。我们摈弃了过去多是空洞枯燥说教的低 效劳动的办法,而是设计和组织一些形式多样、主题鲜明 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心灵得到触 动,品质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我们认为,只有这样 的德育,才能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诚信教育树起德之干
动诚 信 教 育 “ 五 个 一 ” 活
①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②校长开展一次“诚信做人是根本,行为养成靠自觉”
的专题报告会。 ③各班举办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进行评比。 ④各班举行一次“我是一个诚信学生”为主题的故事演讲
比赛。 ⑤学校开展一次“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征文活动。
春雨润物细无声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 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中华美 德,培育时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纵观当今, 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缺少的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把幸福生活看成天经地义
②把父母的辛勤养育看得自然而然
一
③把老师的谆谆教导看作顺理成章
部
④对他人的友情和帮助也处之漠然
教育理想正在通过不懈的传统美德 教育实践变成理想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