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一、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窘况为许衡州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_(人名)的组诗《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鉴赏
篇一:爱国忧民(11首)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赏析
初三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一、考点梳理: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句(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词)××句(上阙/下阙)都运用了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赏词、炼字(……字用的好/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赏句(例: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首联的作用;请赏析……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手法简要赏析。
)二、常见古诗词分类: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饮酒》)2、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军旅生活的艰苦;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5、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例:《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商山早行》)7、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卜算子·咏梅》《石灰吟》《赠从弟》)8、咏史怀古诗: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感慨或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借用典故、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借古讽今“商女……”等手法。
中考语文阅读:类型2 课外古代诗歌鉴赏
1.[2021·嘉兴、舟山]阅读两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鸳鸯湖棹歌清·张燕昌满湖烟雨湿莺声,庭院飞飞散落英。
目断长虹睛亦雨,舂来难得是多睛。
【注释】①张燕昌:清代嘉兴学者。
偶阅《昌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元·吴莱甬东东际控东荒,蓬莱北界跨石梁。
天风吹来黑水国,海雨洒过青龙洋。
宝陀山高此孤绝,善财洞近争峴裂。
黄金沙土结香云,白玉树花飘瘴雪。
(1)两首诗都写“雨”,为何《鸳鸯湖棹歌》用“湿”,《偶阅《吕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用“酒”?(2) “长虹”是运河上一座形似长虹的石拱桥,“石梁”是诗人想象中的海上之桥。
两位诗人都借“桥”表达情思,但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湿”意为沾了水或含水分多,写出了嘉兴群天多雨,江南烟雨蒙蒙的特点,有柔美之感。
“洒”意为把水泼散开来,形象表现了舟山海雨大而密,有壮美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可以结合“词本义+诗中义+作用”这一思路进行作答。
“湿”字典里的意思是沾了水或含水分多,再结合诗句“满湖烟雨湿莺声”,写整个湖面都是烟雨蒙蒙的,似乎莺的叫声也是湿润润的。
“洒”本意是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
再结合诗句“海雨洒过青龙洋”,便知“洒”字体现舟山雨非常大并且很密,有很壮观。
(2) (2分)前者写了雨后天晴,长虹桥与彩虹交相辉映的奇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长虾桥的赞美,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后者借想象中的“桥”连通蓬莱北界,表达了渴望畅游舟山美景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鸳鸯湖棹歌》前两句描写雨景,后两句写出了雨后天晴,长虹桥与彩虹交相辉映的奇美景象,进而表达诗人的赞美之情,再结合注释“张燕昌:清代嘉兴学者”,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后者偶阅《昌国志》赋得《补陀洛迦山图》中,、“蓬莱北界跨石梁”,蓬莱,是舟山群岛的北部岛屿之诸称,北界村,则属嵊泗列岛。
千岛海山,散落于茫茫沧溟之间,交通不便,难以一一登临,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他多么希望有一座座“石梁”串起珍珠般的群岛,这样他就可以轻松自在地畅游海山之间。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2)语言特点:有时还要指出语言特色,点明其妙处与作用。
考 点
附:常见的语言特色:清新明丽、色彩绚丽、平淡质朴、自然流畅、言简
3
意丰、雄浑豪放、含蓄隽永、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活泼……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返回目录
(3)结构作用:结合该句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考
点
附:不同位置的诗句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如下:
点
2
方法指导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理解诗句的内容,品味诗中的意境。
第二步,联系上下句,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考 点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看是否需要分析诗句营造氛围的特点及所表达的思
3
想感情。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返回目录
考向2 景物特征(2016绵阳)
考
点
典例精析
1
[2016绵阳《寻幽居不遇》10(1)题2分]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返回目录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返回目录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分) 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 的深厚情谊。(2分) (2)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解析】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 高洁暗赞来客。(2分) 【答案】B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返回目录
第二类 思乡怀人类
3. (2018绵阳)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纳兰性德,皇帝侍卫,长期护驾在外。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 游期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内容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内容主旨: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细腻地描写了恋人不至时女子的心理活动,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1)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1)中考密集备战期,语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是中考冲刺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么面对复杂繁多的古诗词,如何进行科学的鉴赏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考课外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并附上答案供参考。
一、仔细品读在阅读古诗词时,应该把每个字都仔细品味,从字词、语句、音韵、情感等多个角度去理解诗词。
比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两句诗,离离、岁、枯荣、离别,这些字眼即使细思之下也很有含义。
换个角度,也可以从语句、情感入手,感受到离别之情和大自然的变幻。
二、掌握文化背景和意境古诗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掌握了这些,就能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就展现了春雨给草木带来新生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植物的生长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三、理解作者的情感古诗词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此理解作者的情感是阅读古诗词的关键。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有着恢宏壮丽之气。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表达了作者的爱情之苦。
四、应用诗词知识中考中,运用诗词知识猜词填空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平时积累的诗词知识恰当运用,会事半功倍。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的“草”,即使不认识原词,也可以从下一句的“枯荣”中理解其意思,填上这个空格。
中考课外古诗词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环,合理运用阅读鉴赏方法和积累诗词知识可以在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平时,学生们应该多加阅读古诗词,并且在课外时间自由创作,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古诗词的精髓。
答案: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春夜喜雨》——杜甫3.《登鹳雀楼》——王之涣4.《如梦令》——李清照。
2022年(有答案)中考语文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课外古诗词曲鉴赏C组)
2022年(有答案)中考语文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课外古诗词曲鉴赏C 组)一、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 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湘口①送友人李 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苇岸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湘口: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魏大①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②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雄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写景诗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点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
“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1 / 18探春黄庶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1)“雪里犹能醉落梅”中的“醉”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描写和表现手法有何相似之处?(1)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2)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图。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黄梅时节家家雨”与本诗的哪一句相似,在表达上有何异同?2 / 18(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愉悦欢快的心情。
(2)梅子黄时日日晴。
都写得是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但所表述的天气与心情不同,“黄梅时节家家雨”表达了诗人等不到同伴的孤寂心情;“梅子黄时日日晴”表达了诗人与同伴游玩的愉悦心情。
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秋江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1)从首联_____登__高_____、_____望__远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 ____重__阳______节。(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3分)
咏物诗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咏物诗
3. 鸟(燕):①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表达出 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议题2: ②表达内心的孤寂之情。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常见意象 。”(柳宗元《江雪》) ③表现春光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返回目录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4. 草:①抒发爱春惜春之情。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议题2: 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常见意象 ②喻君子的高尚品德和自己的理想追求。如:“独怜幽草
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咏物诗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群文鉴赏
山水风景 思乡怀人 即事感怀 赠友送别
语言特点 以描写见长、质朴自然、பைடு நூலகம்新洗练。 语言风格 隽永优美,恬静淡雅。 代表诗人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田园生活类: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辋川①六言(其五)[唐] 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③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③五柳先生: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因其屋边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先生。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景物,试分析写景的角度以及所描写景物的特点?(3分)(2)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用典,请分析结合诗句分析用典的作用。
(3分)1.这两句是从远景角度写景的,写出了景物的人烟稀少、苍凉孤寂的特点。
2.诗的三四句运用颜回、陶渊明的典故,委婉地抒发了一个隐士安贫乐道的情趣。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①浴蚕②去,闲看中庭栀子③花。
【注释】①相唤:互相呼唤。
②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③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2)“妇姑相唤浴蚕去”已经点明山村农事的繁忙,但诗人却说“闲看中庭栀子花”,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1.描绘的是诗人于蒙蒙细雨中走进村庄,远远的便听见雨中传来几声鸡鸣,山村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的乡村里妇姑相互呼唤着去蚕浴,唯有庭中栀子花独自摇曳的乡村之景。
2.不矛盾。
“闲看中庭栀子花”一句从侧面落笔,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出人们忙于农事的情景。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①到柴扉。
小童一棹②舟如叶,独自编阑③鸭阵归。
【注释】①烟暝:烟霭,云气。
②棹:船桨。
③编阑:阻拦,赶拦。
(1)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哪个时段的乡村景象?突出乡村此时怎样的特点?(2分)(2)请简要分析“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所描绘的画面所蕴含的情感。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答:对比。
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
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6.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
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惆怅。
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
“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7.秋江(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
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
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1)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⑵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1)吟余小立闲干外。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
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1)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