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壤理化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聚结构。
Fe2+ 土粒 腐

土 粒
质 土粒 Fe3+
Al3+
2 土壤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
生物作用
干湿交替
土壤结构形成动力机制:
胶结 作用
水膜的粘 结作用
胶体的凝聚作用
(三)土壤结构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不同类型土壤结构,给土壤带来不同的孔隙状况和分 散状态,进而影响----土壤通气、透水、持水、保肥 以及物质迁移。
单个土粒
微团粒
团聚体
块状结构 Blocky
柱状结构 Columnar
大块状结构 Massive
棱柱状结构 Prismatic
(1)球状或团粒状:疏松多孔,由腐殖质和高价盐胶结而成,是 农业理想的的水稳性土壤结构。团粒直径为 0.25-10mm;0.250.005mm:微团聚体(微团聚体)
土壤固相物质组成、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 是决定土壤许多重要物理特性的物质基础,而 土壤颗粒密度、土壤密度、孔隙度、土壤磁性 和土壤颜色则是反映土壤物质组成和土壤发生 条件的重要定量指标。
第一节 土壤物理性质
一、土壤结构及意义
(一)土壤结构以其形态类型
1.土壤结构体:土粒(单粒和复粒)因胶结、凝聚等作用形成大小、形 状不同的团聚体。 2.土壤结构: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按形状可分为块状 、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 )状、块状、棱柱或柱状、片状等结构。
(5)大块结构:外形不规则而紧实,大于20mm,半湿润半干旱 的具有碳酸钙淀积的心土或底土,以及亚热带具有明显黏粒聚集 土层的心土层
土壤结构 形态图
团状(团粒状) 片状
块状
棱柱状
发生土层 A层
E层
B层
B层
(二)土壤结构形成机制
1 土壤结构形成的物质条件
胶结物质存在,包括有机胶结物质和无机胶结物质
有机胶结物质及其胶结作用: 无机胶结物质以及胶结作用:
包括土壤腐殖质、微生物菌丝 体和黏液。最重要是腐殖质, 能与钙、镁离子形成不可逆的 凝胶,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 的重要胶结物质。
Ca2+
土 粒


土粒

土粒
包括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硅酸凝胶和 石灰质。通常带负电荷,与土壤中的二、三 价正电荷的阳离子(Ca,Mg,Fe,Al)形 成凝胶,形成初步微团粒,然后和腐殖质等 胶体化合物进一步凝聚,逐步形成
土壤所获得的的辐射能与地理纬度 、地形条件、地表物质、季节变化 和植被覆盖有关系
(二)土壤的热平衡
土壤所获得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以后,主要部分消耗于土壤水分 的蒸发及与大气层间的湍流交换 上,一部分被生物活动所消耗, 很少一部分通过热交换传导至土 壤底层。
根据色调、彩度和亮度来确定颜色, 一般采用美国蒙氏比色法测定,包含 428个标准比色卡
蒙氏土壤颜色卡图
在明亮光线,湿润的土壤测定;避免 在强阳光测定,并且土样应是新鲜而 平的自然裂面为宜,不用刀削的平面
四、土壤的热特性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
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地 球内部向外输送的热、土壤生物过 程释放的生物热和化学过程产生的 化学热,其中太阳辐射能占总能量 来源的99.97%
土壤容重是土壤发生学重要参数、是计算土壤孔隙度、水分和养 分含量、和土层重量的必须指标,是评价土壤物理性质和肥力水 平的重要依据。
(二)土壤的孔隙性
土壤的多孔性称为孔隙性, 孔隙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
为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土壤孔隙包括毛管孔隙(直径小于0.1 mm)和非毛管孔隙( 直径大于0.1mm),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持水能力;非毛管 孔隙使土壤具有透水性和通气性。
库布其沙漠治理
二、土壤孔隙性(比重,容重,孔隙度 )
(一)土壤的比重与容重
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土壤固相物质的重量(不包括土壤孔隙体积 )和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无单位。一般土壤比重为2.65, 测 定方法:比重计法;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体(包括固体和孔隙在内)的干土重
。单位为g/cm3, 一般为1.325 g/cm3。(环刀法)
•土壤的孔隙性由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组成,孔隙形状复杂 多样,是土壤重要属性,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
•适宜的土壤孔隙度为50%左右,而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各 占50%左右。 •影响土壤孔隙性的主要是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结构
三、土壤颜色
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 映,是土壤发生层外表形态的最显著 标志,很多土壤类型的名称以其颜色 命名,如黑土、红壤、黄壤等
片状:土粒排列紧密、妨碍透水和根系下扎生长 块状、柱状:内部紧实,构体间断裂大,漏肥漏水
团粒(团聚体):不同直径大小的多孔隙分布, 解决土壤持水又透水的矛盾 解决土壤供肥和保肥的矛盾 解决土壤持水和通气的矛盾
为什么说 团粒结构是最佳的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与土壤结构的区别
土壤结构改良剂 (土壤结构改良的人工方法之一)
第二章土壤wk.baidu.com化性质
知识回顾
• O层: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组成,主要是植物 残体(枯落物层); • A层:受生物气候或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有机质积累 和物质淋溶表层。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黑;(腐殖 质层) • E层:是硅酸盐粘粒、铁铝等物质明显淋失的漂白淋 溶层 ;(淋溶层 ) • B层:硅酸盐粘粒、氧化铁、氧化铝、碳酸盐、其他 盐类和腐殖质等物质聚积的层 ;(沉淀层) • C层:与土壤发育有密切关系的岩石风化物层;(母 质层) • R层:坚硬的大块基石,非土壤发生层 ,却是土壤剖 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形成的基础。(母岩)
• 是将土壤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的物质,能显著的增加 土壤中水稳定性团粒的数量,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
• 包括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和人工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两种;
• 天然改良剂:植物残体、泥炭、褐煤等原料, 抽取腐殖酸、 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羧酸类等物质,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 物: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制剂
(2)片状:耕层土壤多年承受机具压力出现紧实的片状机构,影 响根系下扎,容易排水不畅而内涝;
(3)块状:外形不规则,多出现缺乏有机质的粘土中,内部结构 紧实,多为非水稳态
(4)柱状和棱柱状:多见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土壤下层,内部紧 实,最典型为碱土的柱状结构;棱柱状多见于质地粘重和干湿交 替发生的底层土壤,干湿交替缓慢时候易形成大棱柱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