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b2ecd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8.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由中国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著名的作品。
这部作品也被誉为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一部古典音乐作品之一,也被公认为是中国新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背景来自莎士比亚的爱情剧《威尼斯商人》,陈其钢在这部作品中把浪漫伦理的东方特色和西方浪漫的特征结合在一起,通过复杂的乐曲语言,表达了梁祝、友情和爱情之间的不同成分。
整部曲子是以主题ABA形式组成,采用独奏曲以及三重奏形式,从民族音乐延伸出华丽的曲式,乐曲里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带有广大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表现了中国特色的爱情及其悲剧的景象。
乐曲的两个结构段中,陈其钢精心构筑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段,每个小段实现了对原有风格的发展。
其中,A小节以准备乐章和发展乐章组成,给乐迷们以强烈的节奏感,B小节以急板和慢板两个部分构成,慢板段以不同的抒情曲让乐迷们传达浓郁的悲痛情绪。
这部作品极是考究,极为精致,乐曲变化多端,乐句层次分明,节奏变化明显,一起的抒情融入了波澜壮阔的民族风格,在小提琴的伴奏下,唱出了一支深情款款的悲歌,使得莎士比亚的原著更加引人入胜,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44414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0.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南靖县张克帆创作的一
部作品,这部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乐迷的一致称赞。
《梁祝》是一部艺
术性和音乐性相结合的协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色调、丰富的旋律和
精彩的曲式变化,把古典和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卓越
的音乐作品。
《梁祝》协奏曲分为四个乐章,它是根据中国传说中伟大的爱情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
乐曲首先以明朗欢快的旋律表现,开篇便令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浪漫;随后,一曲优美的旋律出现,使乐
曲更加绚丽多种;接着又有一段深沉的弦乐选段,表现出恋人在尘世
的热烈爱慕;最后,一改之前的婉转柔美,出现了大气磅礴的强劲高潮,为乐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小提琴的旋律在《梁祝》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曲家在这支乐曲中
运用了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激情和浪漫。
起初,缠
绵悱恻的旋律表达出了恋人之间不可言喻的情感;中间,环环相扣的
旋律呈现出乐曲激荡的爱情;最后,伴随着弦乐的盛况,小提琴起伏
跳跃的旋律把乐曲演奏的更加完美。
《梁祝》作为经典的协奏曲,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
更在乐曲中体现出了浓浓的浪漫情绪。
从中可以看到作曲家的强烈的
感情表达,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热情活力和浓厚的文化
气息。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成就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fb3af5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3.png)
203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及其艺术成就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艺术作品。
这部协奏曲的诞生,意味着在协奏曲中开始出现中国元素,在世界音乐史上被称为是“千年以来最伟大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作品”之一,其浓厚的中国风格、动人的协奏曲旋律打动了无数国内外欣赏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共和国十周年献礼之作,被赋予了要将西方音乐民族化的重要意义,而在这部作品问世之后,立即引起轰动。
它不光将中国元素融入到了小提琴协奏曲中,而且在形式上达到了与协奏曲的完美结合,单从艺术造诣上也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它的出现,实现了中西方音乐艺术的结合,也实现了现实主义同理想主义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上的结合,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达到的艺术成就这首《梁祝》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两方面来解析。
一是把西方音乐中国化。
这也是创作这部协奏曲的初衷,这部乐曲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音乐艺术迎来一个崭新的时期。
另一方面在于奏鸣曲创作造诣上的艺术成就。
《梁祝》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不仅仅因为这是一部中西结合的力作,更因为其中蕴含的高水平的艺术内涵。
(一)中西结合,达到了小提琴协奏曲的中国化1.表现手法的中西结合首先,是题材和体裁的选取。
《梁祝》的题材选自中国古代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故事讲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故事,而协奏曲正是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的。
整部乐曲从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到十八里相送以及后来的祝英台抗婚知道二人双双化蝶,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元素,体现除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民俗,把中华民族的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
而在题材的选取上,选择的是西方协奏曲形式。
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演奏形式是小提琴的独奏以及乐队合奏。
小提琴本身就是抒情性很强的乐器,而协奏曲又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戏剧性和象征性。
因而,把这种体裁用于梁祝这样的爱情故事描述中,是非常符合各自的特点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传说是一个十分完整动人的故事,故事描绘了二人从相识、结拜、共处、相爱、抗争、化蝶等详细的情节。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bfa7b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c.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部曲子,由韩德君作曲,被誉为中国
新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
两者结合出不一样的风格,是一部十分有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首曲子原篇是电影《梁祝》的主题曲,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一只蝴蝶携着神仙传报来到梁山,两位牛郎织女心痒难耐,从此幸福
美满,过上了如同神仙一般的生活。
曲子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引
人入胜,以小提琴的独奏,夹杂着唢呐、笛子的演奏,形成一个浪漫
的氛围,以及隐约的哀愁。
曲子里的旋律编排极其精美,总令人心不
禁起波澜,让人激动潸然,非常完美地表达出了牛郎织女之间浓烈而
又幸福的爱情。
《梁祝》歌颂美好的爱情,旋律变化自如,表演非常灵动,动听
而又豪放。
小提琴的独奏音色清冽而高昂,融合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令人陶醉,十分动人。
曲子以小提琴把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感到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怀,让人沉醉在小提琴的旋律里,体会牛
郎织女之间的爱情实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韩德君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将中国
民乐与西洋古典音乐融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又完美的音乐风格。
小提琴曲子以淡淡的婉转旋律把浓浓的爱情情怀表达得非常出色,旋
律动人,节奏轻快活泼,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曲子。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_图文.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3d63eff90f76c660371a01.png)
圈色蛙舯R唑』£_ⅡⅡs匹研究与探索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在基本原理方面是相同的,但在形式和风格上又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对此有人曾这样说:。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
艺术的民族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艺术成熟的标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创作成熟的标志。
音乐艺术也是这样,它是人民生活、思想、感情的表现,与民族的习惯特别是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那些民族色彩浓郁,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其赏的艺术。
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其《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文中明确提出艺术的“民族形式1、。
民族风格”和。
民族特色”。
因为只有具有浓烈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才易于使本民族的群众接受,引起共鸣。
艺术作品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群焱性,就越能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就越— 20。
71。
‘ . 1。
0。
‘ 。
—删———。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永胜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正是这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三十年来,它飘洋过海,飞往世界各地,先后在苏,美.英、法等国演出,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在香港,它连续四次荣获金唱片奖与白金唱片奖;在国外,这首乐曲被称作“蝴蝶的爱情”而广泛传颂,受到不同肤色人民的欢迎。
究其原因,离不开其强烈的民族性特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作曲家陈刚、何占豪为了探索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破除迷信,勇于实践,大胆地吸取了我国民间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创作而成,使这部作品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更被广大群众深情地称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具体来说小提琴协赛曲《梁祝》的民族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素材来自于我国的民间音乐《梁山泊与祝英台》是在我国广泛流传、老少皆知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从《梁祝》看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
![从《梁祝》看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b4add9050876323112121f.png)
小提琴起源于西方,但随着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广化和深化,都必须面对一个民族化的问题。
所谓民族化主要包括民族题材、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宗教等要素,它既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传统与创新的统一。
中国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它不是简单地贴标签,也不是生搬硬套地拼凑,而是有机统一的结合。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成功创作,是中国小提琴民族化的里程碑,它不仅享誉中国,而且享誉全球。
学界普遍认为《梁祝》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梁祝》的成功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梁祝》为什么会获得无比崇高的声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进程中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其中蕴涵的民族特质又是通过什么技法形式进行表现的?中国民间乐器的演奏技法在充实、丰富和扩大小提琴传统演奏方法上又有什么现实的意义?本文就《梁祝》全曲运用了哪些民族演奏技法以及演奏中对风格、韵味的呈现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梁祝》作品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和陈钢先生创作,它选用了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歌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礼教的残酷和罪恶,表达寄托了世代劳动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选用这样一个题材,吸取了越剧唱腔中最优美的曲调作为创作素材,将原来用戏曲形式表现的题材改用纯粹的器乐形式来表现,用西洋乐器――小提琴独特的音色,借鉴自己民族艺术中慢中板唱腔的音调,戏曲音乐中的节奏,糅入民族器乐(如二胡、古筝、琵琶等)的演奏技法,以朴实简明的手法,对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主题思想作深刻的理解。
这部协奏曲是单乐章标题协奏曲,采用刻画戏剧性矛盾冲突的西洋奏鸣曲式结构,主要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一)呈示部包括主部、副部和结束部三个部分。
主部以单三段体aba的形式,描绘了梁祝两人“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的情景,然后在连接部出现了自由华彩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6eff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1.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作品之一,其娓娓道来的音乐语言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将对《梁祝》这部协奏曲进行一次深入的作品分析,探讨它的音乐特点和情感内涵。
我们来谈谈这部协奏曲的音乐特点。
《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秦妙手所作,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西方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中,创作出了这部融合了东西方音乐特色的经典作品。
整部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要独奏乐器,伴随有管弦乐队的伴奏。
音乐上,《梁祝》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流畅的音乐线条为人所称道。
整个协奏曲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音乐特色和情感,旋律圆润优美,表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优秀特性。
作曲家在曲中增加了大量的技巧性演奏,如指法等。
这些技巧性的要求使得《梁祝》成为了小提琴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在情感上,《梁祝》表现了悲壮、柔美、浪漫、愁苦的情感。
整个协奏曲贯穿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通过音乐表达了两位主人公的爱恋之情,以及他们最终的离别之苦。
通过旋律的起承转合,作曲家展现出了悲欢离合、人生百态的情感内涵,使得这部协奏曲成为了对爱情深情悲壮的音乐表达。
除了音乐特点和情感内涵之外,《梁祝》还在表现形式和演奏技巧上为小提琴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作曲家秦妙手充分考虑了小提琴的演奏特点,在协奏曲中增加了大量的技术难度,如高难度的花式技巧和快速的音阶飞奔,使得小提琴演奏者对技巧和表现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些技术上的挑战使得《梁祝》成为了小提琴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也吸引了众多小提琴演奏者的青睐。
作曲家在编配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通过巧妙的运用管弦乐队的声音,使得整个协奏曲更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管弦乐队的伴奏不仅简单地为小提琴独奏提供了伴奏,而是通过音乐的编配和对话,增加了整个音乐表现的层次和厚度。
编配上还增加了中国传统器乐的元素,如二胡、琵琶等,为音乐增添了独特的中国风味。
《梁祝》是一部融合了中西音乐特色,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内涵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20623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e.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梁祝》是一部中国民间故事中广为流传的爱情传说,也是中国古代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创作成果,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作曲家陈云编曲的一部作品,对原有剧本进行了创作和改编。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了西方音乐形式和技巧,但其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音乐元素,使其兼具了传统中国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
这部作品以小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将梁祝的爱情故事通过音乐来表达和演绎。
整个小提琴协奏曲分为四个乐章:忧郁第一楽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细腻第二楽章《祝英台初写情书》、激昂第三楽章《梁祝法华寺相会》和激情雄壮第四楽章《梁祝双鱼桥相会》。
第一楽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以悲伤的调子开场,交替出现的主题代表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不同身份和命运。
整个楽章氛围忧郁,交替展现了两位主人公彼此相见的场景,通过悠扬的旋律和细腻的音乐表现出两人相识时的情感和心境。
第二楽章《祝英台初写情书》是整个作品中表现祝英台的一段舞曲,音乐轻盈活泼,旋律优美。
高亢的主题和轻快的节奏展示了祝英台初写情书的喜悦和激动。
第三楽章《梁祝法华寺相会》是整个作品中最具动力和激情的一段。
它采用了快速而激昂的节奏,展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法华寺相会的情节。
高亢的旋律和强烈的乐章结构使得整个乐章显得富有动感和冲击力。
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特征(全文)
![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特征(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23cbc243323968001c92cd.png)
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特征《梁祝》创作于1958年,是由一首小提琴为主而演奏的ZG民族音乐作品,该作品在一定时期下对西洋乐器的民族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西洋乐器民族化进程的同时也使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走向世界,被世界所关注。
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品赏析(一)作品时代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故事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是由何占豪和陈刚在1958年完成的。
这是具有ZG民族音乐特点的作品。
两个人各有所长,一个专业擅长作曲,一个精通各种音乐素材,成功的完成了作品。
通过交响乐团和所有同学们、老师们的帮助演奏配合加上优秀的小提琴独奏手,成功的完整演奏了整部作品。
随即一鸣惊人,众所周知,成为了焦点。
在随后的大型演出中声名大振,从此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
(二)作品的民族特征小提琴曲《梁祝》具有鲜亮的民族特征。
首先它是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它赞颂了梁祝二人生死同在、轰轰烈烈的爱情,揭露了封建的邪恶和残暴,展现了作品极强的民族特点;其次,呈示部中运用了越剧素材,体现出作品中欢悦的节奏,是整部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效果。
例如,在呈示部末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通过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各自演奏不同的旋律,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再者,在展开部抗婚乐段,小提琴充分使用了散板,拉奏出了不断的上行音阶,这种不安的节奏正好与英台的心情相融合。
在哭灵投坟乐段里,出现了弦乐的切分节奏,激情昂扬,还有锣鼓声,与我国民族戏曲音乐相融合,展现了极强的民族特征。
(三)音乐语言的表现特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整部曲目都散发出传统艺术美。
在同窗三载乐段,轻快跳动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彼此的心情,欢悦而幸福。
而在抗婚中则表现了祝英台的怒不可遏、撕心裂肺。
作品整体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梁祝二人为爱情和自由而斗争的执着。
作品以优美的旋律开篇到悲惨的遭遇中的恐惧音乐气氛,最后又回到优美宁静的世界。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8a8b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f.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作品,由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而成。
本文将从梁祝的故事与小提琴协奏曲的联系、曲式分析、旋律特点分析、情感表达分析和技术要求分析等方面展开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剖析。
通过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表演者面临的挑战以及听众的感受的探讨,揭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音乐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情感丰富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要求表演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术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对于表演者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音乐盛宴。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的故事、曲式分析、旋律特点、情感表达、技术要求、艺术价值、表演者挑战、听众感受。
1. 引言1.1 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于1959年。
这首协奏曲以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爱情故事。
《梁祝》这个经典爱情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这个动人的故事融入通过音乐来表达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而深刻的爱情。
赵季平巧妙地运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表现方式,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这部富有东方韵味的协奏曲作品。
这首协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音乐情感,成为了中国乃至国际上备受推崇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之一。
.2. 正文2.1 梁祝的故事与小提琴协奏曲的联系梁祝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是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传说。
梁山泊是梁家富贵之家的女儿,她聪明美丽,才华横溢,被称为“四大才女”之一。
祝英台是祝家的女儿,有一张俏脸,双眸明亮。
两人自幼青梅竹马,互相深爱。
家族矛盾导致两人无法在一起,最终被迫离别。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便是以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而成。
曲中旋律仿佛在诉说梁祝之间的爱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哀怨之情。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https://img.taocdn.com/s3/m/b941ebde49649b6648d747d7.png)
论文题目: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校名称: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系部名称: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 班*名:**学号:***********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
这首乐曲是何占豪、陈钢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以西洋乐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这一民族化乐曲,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整个乐曲分三个部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关键字:小提琴协奏曲;爱情;情感;真挚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这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意境和美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文字是以纸张或网络为载体,作者用神奇的方块汉字描述了自己的感悟和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以肢体的语言,配以欢快或忧伤的乐曲,舞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感触展现出来,给观众以动态的美的享受。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演奏特征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演奏特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8ec3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7.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演奏特征赏析摘要:一、引言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三、创作特点1.曲式结构2.旋律特点3.和声处理4.节奏变化四、演奏特点1.技巧要求2.音乐表现3.情感传达五、赏析《梁祝》的魅力1.音乐艺术的创新2.中西文化的交融3.民族风格的体现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品,自1959年创作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备受好评。
本文将从创作与演奏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的赏析。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梁祝》的创作背景源于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自古以来便被无数艺术家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便是其中之一。
作曲家何占豪、陈焕庭在充分挖掘民间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这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
三、创作特点1.曲式结构《梁祝》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呈示部展示了故事的起源和梁山伯、祝英台的相识;展开部描绘了两人相爱、别离的悲剧;再现部则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化蝶的重生。
2.旋律特点《梁祝》的旋律优美、富有表现力。
作曲家巧妙地将民间曲调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极具东方特色的旋律。
如呈示部中的主题旋律,采用了浙江民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和声处理《梁祝》的和声处理独具匠心。
作曲家在保持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富有创意的和声手法,如七度和弦、九度和弦等,使作品具有丰富的音响效果。
4.节奏变化《梁祝》的节奏变化多样。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节奏的变化,展现了故事情节的紧张与舒缓,如在展开部中的悲剧场景,节奏紧凑、气氛紧张;而在呈示部与再现部中,节奏相对宽松,表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美好。
四、演奏特点1.技巧要求《梁祝》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
小提琴演奏家需要在快速演奏中保持音准和音色的稳定,同时掌握各种技巧如双音、颤音、泛音等,以表现作品的细腻情感。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a0f34c3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7d.png)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第一篇: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摘要:本论文作为音乐欣赏课作业,先对这一学期所学进行了简单总结。
然后着重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浅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
这首乐曲是何占豪、陈钢1958年冬,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以西洋乐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这一民族化乐曲,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整个乐曲分三个部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
论文最后简单地对其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爱情;情感;真挚;西方音乐。
欣赏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理性的欣赏。
音乐作家创作音乐作品,很大程度上根据生活背景,有时创造背景,移情于音乐。
音乐可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乐理、声乐等。
而中国的戏剧又分为昆剧,京剧,豫剧、川剧、秦腔,河北梆子、评剧,黄梅戏,越剧等。
人们对不同的戏剧进行欣赏,不同的戏剧有不同的特点。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戏剧音乐的特征四功五法令人钦佩。
而在其他方面一些因素也很重要——音乐与画面的位置关系,音画同步,音画对应,音乐蒙太奇…因为它们影响着音乐的表达效果。
中国的优秀音乐如《梅花三弄》,《广陵散》,京韵大鼓,四川评弹,阿炳的《二泉映月》,陈钢与何占豪的《梁祝》……数不胜数。
对于西方的音乐,分为巴洛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神曲《创世纪》,就是古典乐派的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交响乐队在西方形成,其组成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在贝多芬的作品下基本形成。
音乐家的经历是传奇的,也是艰辛的。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29c0f6fad6195f302ba6cf.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梁祝》创作于1959年,它取材于同名民间爱情传说,在题材的民族化上占尽了先机。
全曲的音乐语汇大量借鉴吸收了我国民族戏曲――越剧的唱腔音乐素材,在乐曲结构上,以民族音乐的严谨连贯为特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公认为是“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认为,它“给交响乐的民族化开辟了一片新的田野”,“为西洋音乐民族化打出了一条具有典范性的道路”。
在国外它被认为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最美妙的旋律”,“真正的伟大的艺术”。
它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笔者认为在于题材内容扣人心弦,画面展示惟妙惟肖,中外艺术巧妙结合。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1933年生于浙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后改编过琵琶、古筝、二胡、高胡、革胡及钢琴的五重奏版本。
其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二、《梁祝》乐曲的结构这首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奏鸣曲式是以对比、发展与统一原则为基础的一种曲式。
它善于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与事物的矛盾冲突,是一种富有戏剧性的大型曲式结构形式,往往用于奏鸣套曲及交响套曲的第一乐章。
呈示部中有主、副两个主题,也称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它们之间往往是对比性的。
展开部一般是将呈示部中的两个主题加以发展,达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再现部是经过陈述与发展后主题趋于平和、统一,具有明确的结论性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它具有民族特色,这部作品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用小提琴和大提琴“对话”的形式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等。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31d37a5acfa1c7aa00cc80.png)
作品《梁祝》之赏析(姓名:钟雄班级:090513 班学号:09051333)摘要:小提琴协奏曲原是欧洲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巧多方面的探索创造,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被视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一部成功之作。
这部作品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全曲以《梁祝》故事中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淋漓尽致地描述出了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
关键词:结拜相爱反抗化蝶1 作者及创作背景1.1作者介绍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在求学期间,在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何占豪(1933——),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1.2故事背景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
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
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
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
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
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
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d986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6.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陈钢于2004年创作的一部乐曲,是以中国
传统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题而创作的,是一部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交响乐作品。
这部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采用了西洋乐器与中国古典乐
器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下面对《梁祝》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分析。
首先,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
整个乐曲充满着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尤其是
钢琴和小提琴之间的对话,彰显出华丽、婉约的诗情画意。
其次,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在音乐语言上,陈钢将中国古典音乐的柔美和绝妙写意表现的传统化竹笛、古琴等乐
器融入其中,使乐曲显得更加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内涵。
其次,这部作品在和声和曲式结构方面也具有创新性。
和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中的“徵音”,创造出一种独特而又柔和的和声效果。
曲式
方面,本曲采用序曲-主题、变奏-段落等这些古典音乐的传统结构,但在此基础上也有自
己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梁祝》还有许多细节上的处理也值得欣赏。
例如,刻画小提琴与钢琴的对话,使用了各种技巧性的手法,如“调色板”效果、颤音、二重奏、琴韵、领舌等手法,增
加了乐曲的表现力。
其间,经常变奏的小提琴主题也是整首曲子的灵魂。
总之,《梁祝》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又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陈钢通过对
传统文化的探索和运用,加以现代意识的创作,创造出了一部有着浓郁中西文化气息的音
乐巨作,不仅可以欣赏其音乐本身的美,更可以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特征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a6c6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3.png)
创作背景:《梁祝》的起源与传说 历史意义: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创作过程:作曲家陈钢、何占豪的创作经历 历史意义: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梁祝》的社会评价与影响:社会各界对《梁祝》的评价,以及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 力
当代社会对《梁祝》的认知 - 普遍认为《梁祝》是中国的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 被誉为“东方 爱情交响曲” - 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 普遍认为《梁祝》是中国的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 被誉为“东方爱情交响曲” - 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演绎风格:通过 小提琴的演奏技 巧,展现出《梁 祝》独特的音乐 风格和情感表达
对比与统一:在 演奏中运用对比 和统一的手法, 使乐曲更具层次 感和整体感
不同演奏家对《梁祝》的演绎风格 不同版本在演奏技巧上的差异 不同版本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不同版本在音乐结构上的差异
当代演奏家对 《梁祝》的诠释: 结合时代背景和 个人理解,对作 品进行深入解读
国外音乐界评价:《梁祝》是东方音乐明珠,其音乐构思巧妙,具有高度的艺术价 值,被誉为中国小提琴协奏曲的里程碑之作。
《梁祝》在国内的演出情况:各大音乐厅、音乐节、交响乐团的演出记录
《梁祝》在国外的演出情况:国际音乐节、巡回演出、国际比赛中的表现
《梁祝》对国内外音乐界的影响:对其他作曲家、音乐家的影响,以及对音乐教育、普及的 推动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与西方音乐形式 相结合,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音乐与历史的融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中国的历史 和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特色研究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特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66a21358f5f61fb6366665.png)
灵感,并结合时代背景和人民的需要,创新、创造、创造。
呈示部 1.引子 一开始以长笛模仿鸟叫的旋律开始,然后双簧管以柔和的抒情主题引出美丽的景色。 2.主部 首先,小提琴奏出带有诗意的爱情主题。大提琴遵循着浓重的圆音和小提琴的柔软进行对答。最后,乐队再次演奏了爱的主题,表达 了梁祝真诚纯洁的友谊和对彼此的深爱。 3.连接部和副部 连接部分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旋律,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演变而来的,是一种灿烂而自由的节奏。 副部 这部分节奏清晰、欢快,多采用跳跃表演方式,使旋律生动、跳跃、独奏和管弦乐交替出现,生动地展示梁祝同学三年,一起朗读和 演奏美好生活。 4.结束部 这首乐曲变成了慢板,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又开始了一段充满感情的对话,断断续续的声调展现了祝英台装扮成一个犹豫、矛盾和害 羞的男人的内心情感。它展示了十八相送,长亭告别。 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一种严肃的节奏和阴郁的声调演奏着封建势力的凶残和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来表达英台的悲痛和恐慌,乐队 的强劲快板掀起了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的主题。封建势力这两个主题正在逐渐加剧,形成了祝英台的反婚怨恨场景。虽然管弦乐队曾经给 人们一种向往和向往的幸福生活,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却给了巨大的压力。 2.“楼台会” 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回答,缠绵而凄凉,如呜咽的声调,梁祝相会楼台时,所有的情感都交织得淋漓尽致。 3. “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散板的独奏和乐队的快板交替出现,这一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和越剧慢而紧凑的歌唱方法,深刻地展现了英台在墓前谩骂封建 伦理的血泪场面。最后,英台投入坟墓,音乐达到了高潮。 再现部 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奏出了优美多彩的旋律,与竖琴的滑奏形成鲜明对比,把人们带到了一个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 琴再次演绎了爱情的主题,表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死去,变成一对蝴蝶在花丛中欢乐地自由飞翔。 结语: 小提琴协奏曲融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于一体,根据情节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表达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愿 望,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技法融揉弦、滑音等中国传统器乐手法于一体,对小提琴演奏技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滑音是一种装饰音,在中 国古代音乐、民歌和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表现中国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法之一。揉弦也是弦乐演奏中最具表现力的技巧之一。在适 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比不加的发音要生动得多。如果演奏者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两种演奏技巧,那么《梁祝》对“魅力”的表现就会大大 降低。早在《梁祝》尚未完成时,小提琴家赵志华就向何占豪介绍了各种小提琴演奏技巧,为他进行了各种示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继承、借鉴和发展了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无论主题、形式、节奏、旋律都表现了中式风格,体现了 民族特色。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创造了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为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营养。没有继 承,就没有创新,没有民族,没有世界,创新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我们必须学习和继承我们的传统音乐和艺术,从中汲取营养,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音乐内容,从而使整部音乐作品一气呵成、生动完整、极 富感染力。这是任何匹方音乐表现手法所不能体现的,也是 这部作品取得成功并受到世界人民喜欢的因素之一。
三、交响音乐民族化
交响乐是指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呜曲,常由四个乐章构 成,包含奏鸣曲式,具有统一构思的大型器乐套曲,最早产 生于欧洲,传八我国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新中国成立 之前,我国作曲家自创的交响音乐作品非常少,且由于演出 条件的限制很多作品都难以被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 领导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音乐舞台上出 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由我国作曲家自己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 其中之一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出现结束了当时西洋作 品在我国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作曲家在创作中为了充分 发挥音乐的交响性效果,在吸收了外国交响乐创作手法的基 础上,更多的融八了我国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引人 了我国戏剧音乐中的板式及散板,使整部作品表现出强烈的 民族性效果。如在呈示部末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 形式,通过小提琴与大提琴各自演奏不同的旋律,来表现。梁 祝相爱”的主题i在展开部英台抗婚时,独奏小提琴用戏曲 散板的节奏,通过连续性的音阶式上行音调,描叙出英台那 惊恐和悲愤的心情。还有在哭灵投坟的主题音乐中,弦乐快 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 交替出现。音乐在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 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 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将交响音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 的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探索我国交响音乐民族化起 到了很好的创新和推动作用。
万方数据
34
研究与探索
一、音乐素材来自于我国的民间音乐
《梁山泊与祝英台》是在我国广泛流传、老少皆知的一个 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它热情歌颂了梁祝之间忠贞不渝 的爱情,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罪恶,表达并寄托了广大 人民群众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 追求。它是一个经历过不知多少代人润色加工的集体创作, 在各地方戏曲中也经常将它编成戏剧上演,其中尤以具有故 事产生地区音乐特色的浙江越剧表演最为出色。小提琴协奏 曲碰梁祝*正是抓住了越剧《粱祝》中人物性格突出富有代
其二,模拟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作曲家为了更好 的表现《粱祝》音乐的民族性特点,在创作中融合的很多我 国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的演奏技法。如在爱情主题 中就运用了二胡的滑指来表现其优美的旋律,又如在表现二 人三载同窗,两小无猜的青春友谊时,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 模仿古筝,而弦乐则以拨弦模仿琵琶进行弹奏。
圈 色蛙舯R唑』£_ⅡⅡs匹 研究与探索
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永胜
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在基本原理方面是相同的,但在形
式和风格上又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对此有人曾这样说: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本质 上的特点、特殊性。艺术的民族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艺 术成熟的标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创作成熟的标志。音 乐艺术也是这样,它是人民生活、思想、感情的表现,与民 族的习惯特别是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那些民族色彩 浓郁,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才 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其赏的艺术。毛泽东同志1956年 在其《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文中明确提出艺术的“民族 形式1、。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因为只有具有浓烈的 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才 易于使本民族的群众接受,引起共鸣。艺术作品越具有民 族性就越具有群焱性,就越能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就越
2007.10音乐天地
万方数据
36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作曲家陈刚、何占豪为了探索 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遵循“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的方针,破除迷信,勇于实践,大胆地吸取了我国民 间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创作而成,使这部作品深深地 扎根在人们心中,更被广大群众深情地称为“我们自己的交 响音乐”,在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具体来 说小提琴协赛曲《梁祝》的民族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二、音乐内容的叙述方式民族化
小提琴协奏曲《粱祝》虽然采用的是外国大型交响乐奏 呜曲式写作完成的,但它是一首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几乎 在每一段音乐中都给它加了一个小标题来提示音乐所表现的 主题。这在西方协奏曲音乐中是不常见的。而且它表现音乐 情节与戏剧性冲突的手法也完全借鉴越剧的叙事手法。越剧 主要以唱为主,常以大段演唱叙事抒情,刻画人物,每一个 唱段都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而小提琴协奏曲《粱祝》几平完 全用音乐旋律,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小标题所要展 示的内容,戏剧性冲突情节表现出来。如在展开部中的三个 小标题:抗婚的主题旋律,表现祝英台与父亲抗争抗婚的戏 剧性冲突;楼台会的主题旋律,表现粱祝楼台相会时瘫诉衷 肠的动人场景;及哭灵投坟所对应的旋律音乐,将荚台哭坟 时庸不欲生的控诉及最后英台的毅然投坟的场面一一展现在 我们面前。通俗易懂使欣赏者在聆听这部乐曲时就像在看一 部电影,或在听一个故事,这都是曲作家在借鉴越剧戏剧化 的音乐叙事手法的基础上,将~幕一幕的音乐形象串联起来
特别强调的是作曲家对于交响乐的民族性方面不是生搬 硬套只注重形式,而要真正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内在神韵和精 神。如当时有人强调要突出《梁祝》的民族性.要求在配器 中加人月琴、琵琶,三弦等民族乐器,结果试下来与西洋乐 队不和谐,于是就弃的西洋乐器,是大型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 的主要乐器。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原理(动 静关系,用力与放松的关系等)和基本技法(如发音原理,持 弓运弓、手指起落动作等)都已经成型,不可能再象琵琶、二 胡等这类原本在国外诞生,进入我国后逐步演变成以演奏我 国音乐为主的“民间乐器”。但是在演奏风格上,则随着社会 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局面。 中国的小提琴曲虽然产生于二十世纪,但是它们无论如何与 传统的中国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表现手段(包 括曲调、节奏、器乐技巧的运用以至于审美、韵昧等)自然
有人说小提琴协奏曲《粱祝》是音乐民族化的里程碑,这 并不过分。从全球角度看,它在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两个方 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结合上比以前有明显突破。这种跨 文化的交流和中西结合、古今贯通融汇,既传承,又借鉴,既 强化民族特色,又善于“洋为中用”创作方式得到认可,作 为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缀
丽丽1矿吾系买地
万方数据
35
堕墅匦L竖』Ⅱi监
研究与探索
有不少相异于西方小提琴音乐之处。小提琴协奏曲《粱祝》也 是这类作品之一。该曲为了表现乐曲的民族特色,吸取了不 少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为小提琴以民族的传统美学观念表 现新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手段。
其一,装饰音和滑音的运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静最 吸引^的地方在于其优美的旋律,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
—2 0。 。 。71。‘ .1。0 。‘ 。—删— — — 。
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正是这类艺术的 代表作品之一,三十年来,它飘洋过海,飞往世界各地,先 后在苏,美.英、法等国演出,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 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香港,它连续四次荣获金唱片奖 与白金唱片奖;在国外,这首乐曲被称作“蝴蝶的爱情”而 广泛传颂,受到不同肤色人民的欢迎。究其原因,离不开其 强烈的民族性特色。
本特征—音腔。作曲家何占豪在越剧团从事演奏工作多年,
对在琴弦上如何细腻地奏出戏曲的“腔”(以便使表一睛淋漓尽 致)有丰富的经验,于是我们见到在抒情段落中出现了一些 外国乐曲中罕见的滑音记号,以此来决定乐曲的快或慢、柔 或刚、远或近,营造出多种不同的意境。在装饰音运用上.为 了与越剧的胎调相吻合,时常把重音放在装饰音上,改变曲 调的语气来表现音乐内涵。呈示部中的爱情主题体现得最为 明显。
表性、戏剧情节的三部分一草桥结拜、英台抗婚、投坟化
蝶分别作为奏鸣曲式结构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音乐 主题进行构思布局创作而成;同时它又选择了具有浓郁乡土 气息,旋律秀丽缠绵的越剧中最典型,最适于表现“梁祝”故 事和色彩的音调作为乐曲的核心音调。
如在呈示部中的爱情主题音乐,当独奏小提琴从柔和 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 爱情主题时,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部为之陶醉。而它正是 作者根据平时的观察,收集一些越剧名角在任何剧目中经 常唱到的且为广大群众熟悉和喜欢的唱腔变化而来的;又 如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也是由越剧过门音乐变化而来,运 用了我国民族调式中的E微调式,用来描写梁祝三载同窗, 共嬉同玩的幸福-隋景。类似的音乐素材在全曲中还有很多, 可见小提琴协奏曲Ⅸ梁祝》它臼勺音乐素材基本上来自于我 国的民间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整个乐曲的 主题就是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坚贞的爱情,具有强 烈的民族色彩。